婚慶禮儀:回門知多少?
時間:2022-08-01 04:54:00
導語:婚慶禮儀:回門知多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后,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稱“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
新娘的父母心里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準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禮品事先備齊,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有四件。回門一般在上午九、十點鐘動身。新郎新娘應象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岳父母為爸爸、媽媽,要叫得自然、親切,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得親切熱忱,彬彬有禮,見人先打招呼,以禮相待。
就餐時,新娘要陪著新郎,一一向父母、親友和鄰里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后,不要急于回家,應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后再告辭回家。并應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
婚后第二天,山西各地,男家要設筵款待親友和賓客,親友和賓客向男家恭賀行禮,
俗稱“道喜”。晉東南陵川一帶,女方父母也托親友中的婦女到男家賀喜,叫做“上飯”。安澤一帶,親友、賓客至男家賀喜時,還要競相索取新娘所帶來的果餅,名為“討干糧”。雁北平魯等地,婚后第二天還要舉行拜人儀式,由新郎、新娘依次向前向來道喜的親友和賓客行禮。山西各地,在婚后第二天或第三天一早,新娘要拜謁公婆和家族中的長輩,家族中的平輩和晚輩也要來見新娘,俗稱“分人小’或“見大小”,其意義是確認新娘在男方家族中的地位。臨猗一帶,男家還要引導新娘拜見街坊鄰里,各家老少一擁而出,圍觀新娘,稱為“拜巷”。浮山等地則稱為“串村子”。類似的儀式,嵐縣一帶則在新婚當天拜堂之后舉行,名為“吃過街飯”。一般是由男方本家或鄰里請新娘到家里象征性地吃一點飯。各家要事先準備好座席和飯食,并在大街上迎候。新娘由“大戚”(即迎親、送親的親友)各二人陪同,每至一家,“大戚”介紹過主家身份后,新娘就要上前拜禮,互相見禮畢,然后入座,象征性地吃一點飯,一般為“圪托”。飯畢,由主家送出,又由另一家接走,直到“大戚”認為滿意為止。一般不一定是有請必至,大量的還要謝絕。當地非常重視這一習俗,一來是讓新娘認一下本家鄰里,便于日后往來;二來顯示婆家的人緣。請過街飯的越多,主家越高興。事后,婆家都要給請過街飯的人家送謝帖,以表謝意。
婚后第三天,山西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暖女”的古老習俗。這一天,女方父母拿著點心、燒餅來看閨女,生怕女兒初到婆家拘謹,吃不飽飯餓著。翼城一帶稱為“看三日”,沁縣等地則叫做“打聽三天”。
“回門”,即新婚夫婦雙雙回女方家省親的習俗,也流行于山西各地,只是時間不一,有在婚后第二天的,有在婚后第三天的,也有在婚后第六、七、九、十以至十二天的,因地而異。平魯一帶,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婦即隨送親的回女家住一兩天,稱為“回親”。
襄汾一帶也是婚后第二天回門,不過當天新婚夫婦還要一同再回到男家,稱為“打來回”。廣靈一帶,婚后第三天女家派車馬迎請新婚夫婦回門,新郎在女家除拜見女方父母外,還要拜見女方親友,一直住夠九天才回來,稱為“合堂”。榆次一帶,婚后第三天女婿要帶上禮物同媳婦一塊去女家,稱為“謝婚”。在安澤等地,女家則在第三天,或第六天、第九天請新婚夫婦回門。呂梁山區的永和一帶,女家有在婚后第七天接新婚夫婦回門的,名為“對七兒”;有在婚后第九天的,名為“對九兒”。聞喜、翼城等地,都是婚后第十天由娘家把女兒、女婿接回,連住十天再返回婆家。聞喜叫“出十”,翼城叫“喚十日”。浮山一帶則是婚后十二天才回娘家,稱為“出十二”。
民間把新娘從娘家嫁到婆家稱為“進門”,所以才把新娘從婆家回娘家省親稱為“回門”。新婚夫婦一塊回門,成雙成對,又稱為“雙回門”。這一習俗從女婿方面來說,有感謝岳父、岳母恩德,拜會、結識女方親友等意義;從女兒方面來說,則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情。不過,初離家門、乍別父母的新娘回門這一習俗,對于新郎來說,卻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且不說在女方親友面前,新女婿要備受“品頭論足”,單單是新娘的妹妹們,他就招架不住。這些放肆的女孩,把煙灰、黑漆往姐夫臉上抹,讓姐夫吃包有辣椒、花椒的餃子,無所不用其極。新女婿在被戲鬧的過程中不能發怒,即使手足無措,備極尷尬,也還得滿臉堆笑,聽憑發落。
- 上一篇:婚慶禮儀:給新娘的小貼士
- 下一篇:婚慶禮儀: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