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語感,從朗讀訓練入手
時間:2022-06-05 03:40:00
導語:培養語感,從朗讀訓練入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感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語感訓練是語文教學研究中一個歷久而彌新的課題。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如何使學生具有敏銳的語言感受力,隨著語文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語文教學界的重視。本文想就對語感的認識和培養問題,談一點看法。
(一)通過朗讀、揣摩,培養語感。
現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編排的,注意到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并還有許多聲像教材是由有經驗的的人朗讀、播講,語音標準,語言規范,為學生提供了最優良,最規范的學習樣板,使學生能寓緊張的學習于輕松愉悅的氣氛之中,其效果不是傳統的教學手段可以比擬的。因此,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應提倡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朗讀、揣摩,來培養學生的語感。用美學老人朱光潛的話說就是“把數量不多的好詩文熟讀成誦,反復吟詠,仔細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確切意義,還要推敲出全篇的氣勢脈絡和聲音節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動筆時,于無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氣勢。”朱老先生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朗讀、揣摩的實質。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材有許多內涵豐富的精美的文章,如《三味書屋》、《》、《小珊迪》、《觀潮》、《古詩兩首》、《爬山虎的腳》、《桂林山水》、《鳥的天堂》等。教學中,應安排較多的時間,利用聲像教材指導學生表情、有節奏地潛心誦讀,因聲求氣,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變化和語言的音韻變化中,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的內涵。
在指導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一個明確,一個調動。明確怎樣的語言適宜于培養怎樣的語感。一般說來,構成畫面的語言適宜培養形象感;含意深刻,寓意豐富的語言適當培養意蘊感;對話、獨白式的語言適宜培養情趣感。還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擴大視讀廣度,培養學生將作品中的語言文字化為自己的言談,自己的寫作詞匯。這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基本方式。
(二)通過朗讀與激發想象有機結合,誘發語感。
閱讀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很多,有齊讀、輪流讀、指名讀、分角色讀、引讀等等。無論哪種朗讀都不僅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理解課文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讀的訓練,必須同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特別是同想象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誘發學生的語感。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沒有想象,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幫助學生憑借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如《觀潮》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其中“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等句子如不運用形象思維,便不會讓人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教學中,可通過電教手段,如播放錄象、展示課件等激發想象,使其在語感中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增強學生對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感性認識。可激發學生通過“白浪翻滾”聯想到“白色城墻”的雄偉圖景;由“浪潮越來越近”聯想到“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時那浩浩蕩蕩的飛奔場面;由“聲音”聯想到“山崩地裂”的驚人氣勢。然后,對整段文字進行反復感情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他們的語感。
(三)通過朗讀形成內心視像,激發語感。
課文中有些詞句并不深奧,表層意思不難理解,但卻富有鮮明的感情色彩,體現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朗讀的方式,形成鮮明的內心視像,來引發學生的語感。如《小珊迪》一課,作者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從白天到晚上所發生的事情。小珊迪為了要“我”買他的火柴,從請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而“我”的心情也隨著變化,從不在意到同情再到感動。教學時,可讓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一邊聽老師的感情朗讀,一邊閉上眼睛想象不同的人物形象,并隨著老師感情朗讀時的感情變化聯系類似的電影、電視中的有關鏡頭,將人物的具體情景浮現于眼前,引發學生敏銳的語感。然后,讓學生通過輪流讀、分角色讀等方式,再次形成內心視像。小珊迪那誠實、善良的美好品質,不但深深打動了“我”,同時也喚起了學生對小珊迪悲慘遭遇的同情。
總之,語感培養有著豐富的內容和方法,而朗讀則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謂“文選爛,秀才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言雖簡單,卻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只有經過反復朗讀,方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而在這個整體的把握過程中,對于文中所涉及的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味與琢磨,更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語感訓練。在現代語文教學中,朗讀不但應該是在所有的言語活動中起關鍵作用而不可須臾或缺少的,是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的杠桿,而且是語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把握教材所傳遞的感情信息,重視通過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和培養,去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學生的語感,從而拓展、充實、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無疑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