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插花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16:27: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基礎插花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基礎插花培訓

探析職校插花藝術教學路徑

一、教學內容的設置突出課程定位的多重性

1.理論教學體系的設置結合筆者所在的學校,針對園林工程技術專業(花卉技術方向)插花藝術專業課的定位,在理論體系上應突出“深”和“新”,使學生在掌握插花藝術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了解插花藝術的前沿科學技術和發展趨勢,能靈活運用東西方插花技藝和現代花藝創作技術,能解決現代花藝師職業范圍內的一般實際問題;而針對園林工程技術專業(設計技術方向)對插花藝術專業基礎課的定位,內容上只是重點講解插花藝術概述;插花的基本原理、方法;東西方插花藝術和現代禮儀插花,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為后續園林設計、植物造景等專業課程的開展奠定基礎;作為其他專業的選修課,在教學組織上以專題講座為主,主要目的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2.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插花藝術課程是園林專業一門動手能力極強的專業課,實踐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體現課程特色,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筆者所在的專業教研室針對不同的課程性質制定了不同的實訓方案。如插花藝術專業課的實踐教學(總學時100,實踐學時占70%)分為3個環節進行。一是一體化的基本技能操作,占總實踐學時的40%(購買鮮花耗材20%,學校的植物材料80%);二是階段性的綜合展示,占實踐學時的20%(購買鮮花耗材20%,學校的植物材料80%);三是到花店企業進行的生產性實訓,占實踐學時的20%。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實踐操作,使學生掌握了較為扎實的插花技能,有效實現了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針對專業基礎課的特點,則主要是進行集中的項目實訓教學(總學時32,實踐教學占50%),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具備基本的動手能力,為職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針對其他專業的選修課(總學時28,實踐學時占10%),主要是教師演示,學生在欣賞的同時結合校內植物材料進行趣味性創作。

二、教學方法的選取

高職教育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在分析學生學情的基礎上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學習該課程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對口生,對插花藝術的歷史特點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審美意識和繪畫設計能力。但面臨的問題是:①在學習上缺乏奮斗的目標和動力;②較高的求知欲與較低的學習能力產生矛盾。針對此類學生的學習特點,主要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建立完整系統的插花藝術教學資源庫,包括電子教案、文獻資料、優秀案例和相關視頻等,讓學生將插花花材、操作過程等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一些在普通條件下難以實現、觀察到的過程形象化地顯示出來。以上電子資料通過學院的網絡平臺讓學生自由選擇性地學習,對于專業課的學生可以通過圖片展示大量案例,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去分析,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把理論知識情景化,更好地聯系實際。對于選修課的學生,可以開闊視野,根據興趣和能力提高技能水平。

查看全文

本科插花藝術實踐課程教學現狀探索

摘要:插花藝術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對植物學與美學知識的教學,將插花基本技能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對提高大學生文化藝術修養、增強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深化素質教育都有重要作用。該文針對當前插花藝術課程實踐教學課時少、學生基礎薄弱、學生實踐技能掌握效果不佳、與市場脫節等問題,嘗試改良實踐教學環境及技術,以提升教學質量,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插花技能水平。

關鍵詞:插花藝術;實踐教學;現狀及探索

插花藝術是以切花花材為主要素材,通過空間藝術構造對植物材料進行剪裁整形及擺插來表現其活力與自然美的一門造型藝術。中國插花藝術歷史悠久,源自六朝時期的佛前供花,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1]。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插花藝術課程開設于2007年園藝專業成立之初,學院依據“立足大都市,服務大都市,走都市園林園藝發展道路”的專業定位,將插花藝術課程作為主要專業課程,以專業必修、選修形式覆蓋至全院學生。但與國內大部分高校類似[2-4],由于長期的教學思維慣性、課程開設條件不足以及社會認知偏差等,該課程發展較慢,課時不斷被壓縮,一度淪為邊緣課程。針對課程存在的問題,國內許多高校對插花藝術教學進行了改革探討和研究。張海軍等[5]提出園林專業插花藝術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從插花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實踐,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藝術素養、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王芳[6]提出了應用型本科插花藝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強調提高學生興趣和動手能力可以提高就業率;林秀蓮等[7]提出項目式教學法在中職插花藝術課程中的運用,用案例分析了項目式教學在插花藝術課程中的應用。這些改革成果為國內插花藝術課程改革提供了理論參考。我院插花藝術課程教學成員通過前期梳理課程存在的問題,在借鑒國內院校課程改革的方法基礎上,結合校院兩級管理特點和專業發展方向進行了課程改革嘗試,以期提升教學效果。

1教學現狀

1.1課程開設課時不夠、經費不足。插花藝術實踐課程原有實驗課16學時,期末課程實習32學時。由于專業發展的需要,主干課程數目及課時數有所增加,勢必要壓縮一部分非主干課程的課時。除園藝專業外,其他專業取消了插花藝術課程或改為專業選修。課程原有實驗課時被降為12學時,期末課程實習被完全取消。另外,插花藝術課程在日常插花技法練習中要消耗大量的鮮切花材、花泥及其他耗材,且無法重復使用,節假日期間材料價格更高。經費不足導致開展實踐教學困難重重,最終造成教學效果不佳。1.2師資力量薄弱。插花藝術實踐教學要求教師理論知識豐富、操作技法嫻熟。插花藝術授課教師往往缺乏行業認知和實踐經驗,插花技法不熟練,導致授課質量不高。而實踐經驗豐富、插花技能水平高的人才又因為學歷及職稱不夠,無法加入實踐教學隊伍,導致實踐教學人員的總體水平難以得到提高[4]。1.3學生興趣低,練習意愿不強。插花藝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動手練習操作。但由于學生基礎薄弱,在實驗材料及課時有限的情況下,短時間內無法達到較好的效果。且實踐教學通常采取3~4人分組操作的形式,常有學生因興趣不足而不動手或敷衍了事。此外,教師授課方式單一、授課質量不佳,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插花藝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查看全文

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理論研究

摘要:本文試通過對網絡教學手段進行剖析,并以我校18園林技術2班藝術插花網絡教學實踐為依據,探索如何更好地開展藝術插花網絡教學,同時也為推進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一些經驗和啟示。

關鍵詞:藝術插花;網絡教學;實踐探索

1網絡教學相關理論

網絡教學平臺又稱為數字化學習環境、課程管理軟件、e-Learning平臺、虛擬學習系統(VLS)等,是用于支持在線學習的信息系統(IS)。網絡教學不是簡單的把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結合,而是一個由教師、教學內容、多媒體、學生有機結合的整體系統,教學過程是“教師—媒體—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1.1分類。h由于技術的更新和對象的不同層,信息化教學模式一般劃分為以“教”為主、以“學”為主、以“內容”為主、以“教育媒體”為主;根據教學模式的主要著眼點,又可劃分為基于項目、問題、案例、資源的學習等模式。1.2環節。1.2.1第一個環節,課前。教師要做好準備和設計。準備:教師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學習網絡教學的方法。總結和思考網絡教學與面對面課堂教學的異同。設計:教師需要建立課程網站或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建設網絡課程。網站或網絡課程平臺要能夠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并能開展相關學習活動。1.2.2第二個環節,課中。教師要做好促進、互動和反饋。促進:要使學生了解課程目標和熟悉網絡教學平臺,督促和監控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動: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促進師生間的深度交流。反饋:及時收集學生網絡學習的過程、結果等信息,并提供及時反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網絡學習。1.2.3第三個環節,課后。教師要做好反思和總結。

2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實踐探索及存在問題

2.1職業學校開展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實踐探索的必要性和意義。插花藝術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目前已經成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社會需要高素質的插花專門人才。藝術插花不僅是一門專業技能課,也是一門素質教育課,因此開展相關實踐探索也是培養創新人才和開展素質教育的客觀需要。2.2藝術插花課程以往開設概況。學生在課程開設之前已學習植物基礎、植物識別、園林美學、園林制圖等基礎知識,已掌握了造型藝術基本原理,具備一定的審美藝術素養。授課理論教學主要有插花構圖與色彩、插花發展簡史、東西方插花等內容,此外輔以東方式瓶花、盤花、西方式三角形、L形、橢圓形、花籃、花束等實踐教學。2.3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內容體系的變化。教學內容體系保持了科學性和系統性,保留了基本概念、東西方傳統插花藝術的分類介紹,保留了對插花藝術發展簡史的講解。從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來看,兩者學時數比例接近1∶1。但是由于學生在網上無法進行實踐操作,因此網絡教學只能以理論教學為主,中間穿插一些操作實訓視頻。2.4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研究。中是對結合藝術插花網絡授課過程中實際使用到的3種網絡教學平臺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和歸納,從中可以看出職教云平臺的功能是最全面的,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2.5網絡教學具體實施實踐。2.5.1課前。主要利用職教云平臺進行課前準備。首先參加職教云平臺開展的相關信息化培訓,學習職教云平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然后通過班級、課程設計、題庫、作業、考試這幾個板塊的設置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比如采用多種視頻編輯軟件和錄課軟件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PPT錄課,并將視頻及時上傳至職教云平臺課程設計板塊,同時將職教云平臺和慕課平臺的優秀教學資源也導入進來,從而豐富課程教學資源。運用課堂教學板塊提前設置好課件、視頻、簽到、提問、討論、作業等互動環節。2.5.2課中。教師利用提前設置好的課件或視頻讓學生觀看,中間穿插簽到、提問、討論、頭腦風暴投票等互動環節以掌控學生學習進度。但由于教師看不到學生端學生是否真的在看,因此真實效果還存在疑問。同時為了更好的與學生互動,也結合QQ直播的形式在班級群里進行教學,在直播過程中可以與學生實時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2.5.3課后。學生及時進行課堂評價和總結,并完成相關作業。教師對學生作業進行批改打分,對上課互動環節學生表現進行打分。從學生對課堂的評價來看,五星評價比例達到90%以上,說明學生總體對藝術插花網絡教學是持肯定的態度。2.6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1個別學生自覺性不夠,簽到不及時,不能及時進行討論和評價,課后布置的作業總有人不能及時完成;學生對職教云平臺使用不熟悉;教師很難兼顧到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情況。

查看全文

插花藝術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

當前,在國家層面“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指揮棒鞭策下,職業院校基本形成“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國家有大賽”的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序列。藝術插花作為園林專業技能競賽項目,其觀賞性和藝術性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競賽效應逐漸彰顯,從而促使《插花藝術》課程的教學逐漸向更貼近社會需求的方向發展,突出“就業為導向、技能為本位”主旨思想,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巧,加強實景實操訓練,從而實現了學校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彰顯了職業教育的特色和效能。

1迎合職業教育要求,積極培養實操能力

1.1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比率。插花藝術是一門注重思維和實踐的課程,在教學中必須把握好理論和實踐比例。教學若停留在以理論教學、視頻觀摩、教師示范為主,而實踐教學不足的局面,只會產生低效甚至無效的勞動,無法培養出行業所需人才。職業教育要求實踐教學占較大比例,可以根據需要將插花藝術理論與實踐的比例調整為1︰3,或者實踐教學的比例也可以更大,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滲透、整理、總結理論知識。職業學校課程安排基本都是兩節連在一起上,學生學完理論知識后,可緊接著安排實踐任務,小容量、小步驟地進行操作練習,從而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緊密結合。理論是對實踐的指導,而實踐是對理論的檢驗和提高,學生能從實踐參與過程中得到身心愉悅的體驗,從而也會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研究,學習將不再是一種枯燥無味的勞動。1.2注重實踐教學設計。插花藝術學習中的基本操作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包括基本花型訓練、禮儀插花、現代插花藝術、藝術插花等,設計好每一節課程實訓項目,需要教師提前完成大量的工作,包括花材采購、花材處理、制作插花作品(示范及指導)、花材保養及二次利用問題等,任務繁重,技巧性強。在教學設計中本著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原則,力爭做到直觀、清晰、易于操作目的。教學的設計也可以緊跟花材的現有條件及從長短次序依次來進行。1.3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插花藝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只有多加練習、創作,才能熟練掌握相應的插花技巧,激發創作欲望和創作思維。在訓練過程中,可以先對單個技巧進行多次練習,讓學生感知同一插花技巧對于不同花材的拿捏程度和注意事項,然后當學生對插花技藝熟練以后,可以讓學生對優秀作品進行模仿練習,實際感受插花作品的構圖與創作方法。學習、鞏固常用的插花技巧;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自由創作,展現學生的創作欲望。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項目中都有幾個完整的作品,滿足其成就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像爬樓梯,樓梯盡頭就是藝術插花的殿堂。如果學校由于實驗經費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鮮切花材讓學生操作,可以考慮學校與花店聯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利用周末或節慶活動參與花店的花藝制作,既能解決花店缺人的現狀,同時也滿足了實踐教學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需要。學校也可在校內設立花藝工作室,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經營和管理,積極承接社會上的花藝制作,既能滿足學生花藝實習和實踐的需要,也可作為學生在校期間創業的花店,積極鍛煉學生的創業能力。

2積極探討教學學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靈活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捷徑,在教學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1項目教學法。根據授課的內容將整個教學內容分成若干獨立的子項目。通過分析子項目,設定項目完成預期目標、項目實施過程、成果與反饋等,達到實訓目的,切實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讓學生由簡單操作科目作品開始,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啟發設計思維,通過繪制插花造型草圖、分析論證變化引導、自由創作等方法完成新的作品。每完成一件插花作品,要求學生根據制作過程撰寫實訓報告,總結操作要點和感受,逐步積累創作經驗,提高實操能力。在項目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使實訓更有效率地進行,在自由創作階段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2~3人為一組,每組選出組長,共同完成實訓任務。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更快更好地完成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團隊意識的培養。教師巡回分析、指導,親自動手操作,直到讓學生滿意。作品完成后,學生先自我介紹創作思路、立意等,其它同學互評作品的優點和不足,教師根據自評和互評情況及時給出鼓勵性的總結。這將是一個愉悅的學習旅程,學生的創作思想、開拓能力、審美意識、動手能力等得到了培養和鍛煉,插花技能得到了提高。2.2動手制作法。為了解決插花材料缺乏、沒有經費大量購買鮮切花進行練習的問題,教師可以動員學生就地取材、變廢為寶,收集材料。在校園綠化或修剪養護時,組織學生收集各種樹木的枝條,經過做型、剝皮制作成為線狀干枝;花開時節積極組織學生制作干花;在平時生活中隨時收集各種好看的飲料瓶、酒瓶、裝飾品等做為花器;利用廢舊報紙編織花器;自己動手制作絲網花等,既收集補充了插花材料,豐富了實驗室,又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還促使學生養成了敏銳觀察生活的習慣,提高了學生自己動手解決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能力。

3積極參加各種花藝比賽

查看全文

學科技能競賽學風建設論文

1高校學風建設與學科技能競賽的內涵

學科技能競賽是考察學生理論結合實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比賽,是面向廣大學生群眾的競賽活動,是激發潛能、提升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有力途徑,也是增強學生學習和工作信心的系列化活動。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該校作為農業類院校,擁有茶學、觀賞園藝等特色優勢專業,并積極組織相關技能競賽。該校茶學系茶藝表演隊成立于1992年,是湖南首支大學生茶藝表演隊,23年來多次承辦各級茶藝比賽,獲得國家級、省級大學生茶藝技能競賽共二十余項,參與培訓及參加競賽的學生從十幾人發展到數百人,獲得茶藝師資格證的學生人數高達73%。園藝園林學院從2012年至今每年定期開展大學生插花花藝技能競賽,大賽針對全省園藝專業的學生參賽,還設置有不同層面的賽前輔導、插花培訓、大師講座等系列活動。學科技能競賽一方面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通過學習、思考掌握另一門謀生的技巧,拓寬了高校大學生畢業就業路徑;另一方面該類學科技能競賽的開展是對該校整體的學風建設工作的大力支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學科技能競賽對學風建設的促進作用

2.1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是高校構建優良學風有效途徑之一。大學生學科技能競賽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實際演練的機會,在實際操作中參賽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互學,可以不斷地查缺補漏,認識到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營造和諧上進的學習氛圍。通過利用茶藝、插花花藝技能競賽活動的開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參與、共同訓練、在競賽體制下進行學習,通過學生間學習效率的橫向比較,無形間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態度的端正、競爭意識的提高,使整個高校被圍繞在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之中。

2.2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查看全文

蠶桑生產示范區實施方案

一、2007—2009年總體規劃

按照生產規模化、設施集約化、操作機械化、技術標準化、產品外向化的發展思路,以梁南村為重點,大力推行“合作社+工廠+科技服務+農戶”運作模式,加快高效示范基地規模擴張,到2009年建成核心方3000畝、示范區10000畝的高效蠶業示范區。畝桑綜合收入6000元,蠶繭質量躍居全國前列。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循環種養、標準化養蠶全國領先。建成集先進性、高效性、示范性、前導性、生態性、休閑性于一體的蠶桑旅游觀光區。

二、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1、高效設施養殖示范帶。建成3條高效養殖示范帶和6個養殖小區;新建標準化蠶室60座,總面積6000平方米以上;小蠶智能化控制標準化共育室20個,全部實行電氣化加溫補濕和自動化控制。改造低產桑園200畝,插花地補植桑園500畝,完善桑園水系500畝。新上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烘繭機2組。推廣桑→蠶→低桿蔬菜循環利用模式2000畝。分別培植桑→蠶→食用菌循環利用示范農戶300戶、桑→蠶→雞循環利用示范戶200戶、桑→蠶→豬(兔)→沼氣循環利用示范戶20戶,開發桑→蠶→魚循環利用模式25畝。

2、蠶桑社會化服務示范。建成通過GSP認證的蠶藥銷售點。組建12人的技術服務隊。購置消毒機械6臺套,對示范區內的小蠶共育室、大蠶室進行統一機械消毒。購置專業彌霧機10臺,負責區內桑園統一治蟲,嚴控農藥污染對蠶的危害。對蠶業科技樓進行改造,添置培訓、試驗、展示的必備設備。完善蠶業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工廠+科技服務+農戶”的產業化運行模式。建立桑蠶文化中心。

3、基礎設施改造。對進口南北兩端美化、綠化出新,更換二○四國道邊的楊樹,改栽女貞、銀杏、紫薇等。對現有核心方水泥路路肩進行黑色化改造,鋪設瀝青路面,長度約3公里,補全女貞、銀杏。對魚塘進行改造,建成休閑垂釣中心。建成核心方向東延伸所涉及的3公里水泥路和防滲渠。打通示范區北出口,將南北中心路向北延伸至鎮政府南環路。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延伸核心方南東西路路燈至二○四國道邊,增設路燈20盞;完成蠶繭站前路面整理和綠化;整治水泥路兩側的草堆、廁所;搬遷桑園內墳墓,清除高大樹木;將村部后工廠予以拆遷,并建成副產品開發基地。

查看全文

扶貧開發工作實施預案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扶貧開發工作全局,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市扶貧開發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全省扶貧辦主任會議、市委四屆十二次全會和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為首要任務,以增加收入為核心,以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為平臺,切實抓好產業化扶貧、雨露計劃”扶貧搬遷、老區建設、社會扶貧等重點工作,推動發展,縮小差異,加快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步伐。

興建和改造5萬畝特色產業基地,2011年全市扶貧開發的主要目標是啟動新一輪86個重點貧困村、老區重點村的整村推進工作。扶貧搬遷4000人,雨露計劃”培訓轉移4700人、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萬人次,確保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確保減少貧困人口31149人。

一、強力推進脫貧奔小康試點。圍繞脫貧奔小康試點“三年有明顯變化”目標。一手抓縣域經濟發展,確保五峰自治縣實現貧困人口減少10%年度目標。一是做好上級部門幫扶的協調服務工作。圍繞縣域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基礎設施建設和縣城回遷,協調省級及以上有關部門、院校、企業和社會力量幫扶五峰,做好落實幫扶措施的對接服務工作。二是落實對口支援幫扶措施。宜都市、枝江市、當陽市、夷陵區和宜化集團、國貿集團、安琪集團要進一步加大對口支援五峰鄉鎮的力度,根據五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把對口支援的措施落實到具體項目,推動五峰更好更快發展。三是強力推進項目建設。以五峰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強力啟動實施一批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村莊環境整治、招商引資等重大項目。充分挖掘五峰特色資源優勢,有效整合各類要素,重點發展“飛地經濟”四是用好扶貧開發扶持資金。突出特色產業發展和貧困人口能力建設,圍繞五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政策規定范圍內用好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和其它各項扶持資金,加快脫貧步伐。五是加強調查研究。依照《省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工作綜合考核方法》和《湖北省定點幫扶試點縣管理意見》要求,加強對五峰試點工作的調查研究,配合做好省綜合考核驗收的各項工作。

二、著力抓好扶貧開發專項工作。一是大力實施整村推進。全面完成2009年度10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確保年底基本完工。依照新的財政扶貧資金投入要求,科學編制規劃,啟動2011年度86個重點村、老區村整村推進工作。二是著力推進產業化扶貧。依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連片開發”思路,興建和改造特色經濟園5萬畝,加快產業化扶貧基地建設。以特色產業加工升級和促進貧困地區勞動力就業增收的產業化扶貧項目為重點,爭取扶貧貼息貸款2億元左右,培育壯大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三是實施“雨露計劃”培訓轉移。依照新的雨露計劃”補貼方法,實行“指導計劃、資金到縣、培訓到戶、直補到人”重點引導和鼓勵貧困戶“兩后生”接受職業教育,提高就業技能。根據貧困戶需求繼續抓好短期技能培訓。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貧困地區干部培訓,重點抓好整村推進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培訓。實施貧困地區人才支持計劃,做好“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人才培養工作。四是繼續做好扶貧搬遷工作。以重點貧困地區和極貧家庭為主,鎖定新一輪搬遷范圍。繼續堅持政策引導與自愿搬遷相結合,以分散安排為主,穩步推行梯次搬遷安頓、分散插花安置、外遷安頓、集中搬遷等方式,確保搬遷工作符合村莊建設規劃,符合新農村建設方向。五是積極抓好老區建設。實現老區對上爭取資金穩步增長,實施好30個老區重點鄉鎮的整村推進和項目建設。積極支持市老促會開展工作。結合建黨90周年,深入開展革命老區采訪宣傳活動,凝聚各方力量支持老區建設。

三、全面實現“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認真總結3個重點縣的經驗。確保在年底前實現貧困人口信息數字化管理“全覆蓋”一是科學確定扶貧規范。根據全省布置,結合我市實際,科學確定新的扶貧規范,合理確定扶持規模。二是建立貧困戶瞄準機制。重點縣要建立健全到戶到人的貧困人口動態監測機制。插花貧困縣(市、區)要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民主評議、村里上報、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張榜公示”順序,科學識別貧困人口,建立動態的貧困人口信息數據庫。三是分類落實扶持政策。各級扶貧和民政部門要密切配合,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扶持政策,逐步做到全覆蓋,實現“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以項目到戶為基本途徑,突出繼續發展,完善扶貧到戶措施。各地要通過“雨露計劃”產業發展、貸款貼息、互助資金等入戶項目,直接扶持貧困戶;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低保、救助等方式保證基本生活需要。

四、扎實做好貧困地區連片開發。一是做好國家連片開發試點。繼續推進秭歸縣“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項目。確保年底基本完成項目主體工程投資建設。二是推進鄉鎮連片開發試點。完成枝江市顧家店鎮省級革命老區連片開發項目,確保上半年通過省驗收。啟動實施當陽市育溪鎮省級插花貧困地區連片開發項目,年底前基本完成項目建設主體工程。三是做好中央和省級連片開發項目儲藏。結合實際,科學考察論證,完善扶貧開發項目庫,貯藏一批連片開發項目。積極爭取國家新一批彩票公益金和連片開發試點項目。四是加強連片開發項目質量管理。對于已經落戶的連片開發項目,所在縣、鎮政府要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突出重點,確保建成惠民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查看全文

扶貧開發實施意見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的開局年,做好2012年扶貧開發工作,對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開創“十二五”時期扶貧開發新局面、推進老區貧困地區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指導思想

2012年全市扶貧開發工作要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產業發展為根本,以增加收入為核心,緊緊瞄準貧困群體,深入推進開發式扶貧,大力加強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雨露計劃、社會扶貧、連片開發、扶貧搬遷、老區建設和脫貧奔小康試點等重點工作,努力促進扶貧對象穩定解決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進一步推動老區貧困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

二、主要目標

2012年全市扶貧開發的主要目標是:解決25000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爭取中央和省扶貧資金3000萬元,啟動新一輪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確保年開展的111個重點村通過省、市級驗收,組織培訓轉移貧困勞動力2100人,扶貧搬遷850戶,其中省級搬遷250戶以上,市級搬遷600戶,力爭老區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以上。

三、主要工作

查看全文

小型泵站安全狀況及策略

1插花灌區小型泵站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1.1安全隱患多

泵站用電與生活用電高峰期同期,容易造成變壓器或配電控制設備過負荷而損壞。

1.2機電運行人員普遍缺乏專業知識

灌區小型泵站的操作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教育,沒有經過專門培訓,安全意識淡薄,往往只管運行不考慮設備安全,不注意設備的維護、檢修;對機電設備的安裝、運行等要求不熟悉;缺乏維護管理電氣設備的基本知識,而且掌握新設備、新知識的能力不足。

1.3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

查看全文

小學工會年終工作計劃

(一)重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科學發展觀,弘揚先進人物精神,立德育人,提升服務教育,服務群眾能力。

1.作為工會組織要充分認識新時期工會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覺地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職責,進一步增強做好工會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在學校黨組織的領導下,引導教職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上來。

(1)開展關于“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學習。通過交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全會精神,把思想、行動、智慧、力量凝聚到團結動員廣大教職工為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作貢獻上來。

(2)開展“科學發展觀”專題學習,圍繞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營造理論學習研討氛圍,提升價值觀。

2.樹立以人為本觀,從工會工作特點出發,以立德育人來關注教師專業發展。配合學校黨組織開展好師德活動,以讀書、技術創新等活動,引領教師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治學,與時俱進,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1)組織開展“感動20*—中國十大真情故事”專題師德教育,關注未成年人,宣傳愛心,引領教職工教育行為,激發溫暖的感動與真情的洗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