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體思想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5 05:43: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政體思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政體思想

的混合政體思想

內容提要:本文認為,純粹民主政體是馬克思主義的早期理想,早年也追求和實踐這種理想。但是,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他轉向了一種混合政體,也就是“三三制”政體。它包括階級混合與制度混合兩部分,具有很強的政治容納力和理論解釋空間,并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混合政體,混合政體思想

的理想政體是純粹民主,也就是群眾普遍參與的大民主。他青年時期發動農民運動,晚年時期發動都是這種理想的某種反映。混合政體思想是他在抗日戰爭中的策略性選擇,但這種選擇意味著對傳統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突破,至少在政體上是如此。這種突破一方面是實際斗爭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對孫中山混合政體思想的繼承。其理論上的表述主要在《新民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兩文當中,在實踐上主要體現為陜甘寧邊區的“三三制”。

一、階級混合

階級混合作為政體混合的基礎是西方古典混合政體思想的核心原則,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繼承了西方的古典傳統,通過馬克思主義將這種傳統移植到了中國。亞里士多德最理想的混合政體是中產階級占主導地位的政體,次理想的混合政體是混合了中產階級因素的平民政體或貴族政體。的的混合政體類似于亞里士多德的次理想的混合政體,因為這種政體是以平民階級(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為主體,結合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等),甚至容納上層階級因素(開明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大官僚)的一種政體。

這種變化盡管被界定為階段性的或策略性的,其理想目標仍然是社會主義純粹政體,但將原來的斗爭對象變為政體的構成要素,這對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無疑是重大的突破和挑戰。

查看全文

論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繼承了西方傳統中既強調政治制度,又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現,其政體實踐徘徊于巴黎公社式平民政體與蘇聯式精英政體之間。總結長期的經驗教訓,馬克思主義者需要在平民與精英之間尋找平衡,構造一種能夠容納合理等級和有限斗爭的混合政體。合理等級是用來保護人類的好勝心,是有利于精英的一種安排;有限斗爭是要抑制人類的弱肉強食,是有利于平民的一種安排。當今中國政體正朝著這個方向演進。

【摘要題】政體與政制

【關鍵詞】政體/平民/精英/混合政體

【正文】

西方政體傳統中,有強調政治制度的小政體觀,也有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觀。馬克思繼承了后一種觀念,主張實現某種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讓那種從社會中產生又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權力回歸于社會。巴黎公社是這種理想化實驗的第一次嘗試,它的失敗顯露了強調平民化的社會民主的弱點。后來的十月革命走上了與巴黎公社不同的精英化專政的道路,從而重構了精英與大眾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再現了馬克思所抨擊的壓迫性權力的諸多特征。蘇聯模式的失敗提醒馬克思主義者在繼承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這一大政體觀的同時,需要認真對待政體傳統中所強調的中庸與和諧價值,也就是要從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兩方面來維持大眾力量和精英力量之間的均衡。對于當前的現實來說,也就是要考慮尋找一種既容納有利于精英的合理等級,又容納有利于大眾的有限斗爭的政體安排。

一、大政體觀

查看全文

論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

西方政體傳統中,有強調政治制度的小政體觀,也有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觀。馬克思繼承了后一種觀念,主張實現某種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讓那種從社會中產生又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權力回歸于社會。巴黎公社是這種理想化實驗的第一次嘗試,它的失敗顯露了強調平民化的社會民主的弱點。后來的十月革命走上了與巴黎公社不同的精英化專政的道路,從而重構了精英與大眾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再現了馬克思所抨擊的壓迫性權力的諸多特征。蘇聯模式的失敗提醒馬克思主義者在繼承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這一大政體觀的同時,需要認真對待政體傳統中所強調的中庸與和諧價值,也就是要從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兩方面來維持大眾力量和精英力量之間的均衡。對于當前的現實來說,也就是要考慮尋找一種既容納有利于精英的合理等級,又容納有利于大眾的有限斗爭的政體安排。

一、大政體觀

就政體所指的對象來說,有兩種關于政體的定義:一種僅僅指政權的組織形式;另一種則不僅僅包括政權組織形式,還包括社會結構,乃至公民生活。我們稱前一種為小政體觀,后一種為大政體觀。它們都來源于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亞氏較為狹義的說法有:政體(憲法)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權利的體系”;“政體為城邦一切政治組織的依據,其中尤其著重于政治所由以決定的最高治權的組織”;“政體可以說是一個城邦的職能組織,由以確定最高統治機構和政權的安排,也由以訂立城邦及其全體各分子所企求的目的”(第109,129,178頁)。從這幾種表述來看,亞氏的小政體觀包括政治權利、政治組織、政治職能和政治目的幾個方面的內容。亞氏較為廣義的說法是將社會結構和公民生活包括在政體含義之中。他說,“跟城邦[公民團體中每一公民的]生活方式相同的善惡標準也適用于政體,政體原來就是公民[團體和個人]生活的規范。在一切城邦中,所有公民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階級)——極富、極貧和兩者之間的中產階級”(第204-205頁)。“政體之所以會分成若干不同類型的原因,在于每一城邦都是由若干不同部分組成的”(第191頁)。因此,亞氏的大政體觀可以概括為由政治制度(狹義政體)、社會制度(社會結構)和精神制度(公民文化)構成的一個整體。這種大政體觀以一種整體論的思路傳承下來,在黑格爾那兒得到最系統的表述。他認為,作為一個復雜共同體的國家,既包括“嚴格的政治國家”,也包括由所有部分組成的統一體,它是公民的生活方式或者“(他們的)自我意識的性質及其發展”——特別包括他們的教育、意志、權力、他們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和他們的目標(第264-265節,第273-274節)。而且,黑格爾還說,首要的和終極的政體劃分在于劃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最重要的政體調和是協調政府和人民之間的關系(第131頁)。

馬克思接受了黑格爾的大政體觀,只是將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的地位顛倒了過來,認為并不是政治國家決定市民社會,而是市民社會決定政治國家。因此,市民社會中根本性的關系是政體的首要內容,而政治國家中的關系或狹義政體中的關系只是一種形式或者只是一張皮,這就是為什么馬克思說資產階級議會制只是讓人民定期地決定究竟由統治階級中的什么人在議會里代表和壓迫人民。在大政體觀前提下,馬克思很容易在分析資產階級社會時從經濟學轉到政治學,經濟關系、社會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政治關系。法蘭西內戰之后,馬克思更加遠離了狹義政體觀,他以“社會共和國”替代了一般政治意義上的“共和國”,“在法國和在歐洲,共和國只有作為‘社會共和國’才有可能存在”(第142-143頁)。

這種社會共和國的萌芽形式是當時的巴黎公社,它不僅改造了人壓迫人的政治關系,而且改造了人壓迫人的社會關系,這兩者是聯為一體的。根據馬克思的看法,沒有社會關系的改造,政治關系的改造就只是自欺欺人的幻想,小政體觀就是這種幻想的一個來源。于是,亞里士多德的兩種政體觀到現代出現了越來越大的裂痕,甚至形成了兩種對立的觀點:西方主流觀念接受了小政體觀,著重于政治權力的分立與制衡;馬克思主義則繼承了大政體觀,強調社會力量與政治權力的合一。在大政體觀下,就比較容易地將社會階級的力量與政治機構的權力對應起來,讓政體免于表面形式。

二、公社式平民政體

查看全文

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政體思想分析論文

摘要:亞里士多德由其中庸的倫理思想導出與之相對應的政體思想。這一中庸的政體思想建立在中產階級作為階級基礎之上,混合了平民政體和寡頭政體這兩種特質,注重平衡、維護正義——這一點體現在政體的選擇、建立、維持、延續等各個方面,強化公民教育,這樣建立起來的政體就是亞氏最為推崇的共和政體。亞氏的中庸政體思想影響深遠。后世政體研究與政體發展莫不源于亞里士多德。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中庸政體中產階級共和調查研究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提出了兩個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觀點。其一,國家是基于自然的生長、演化和創造。即從為滿足一切日常的需要起見所設立的家庭,到由多數家庭集合而成的村落,再到被亞氏視為人類社會組織的最后的階段的國家。其二,國家的目標,絕不單單是生殖與生存,而在于國民的幸福與國家的繁榮。國民的幸福,當然是指一切美德的實現,所以,在亞氏看來,國家是有其高尚的倫理目的的。他所謂的國家,不是單單希圖共存的團體,而是向著美善精進的那種社會生活。質言之,自然的本性的衍生和強烈的倫理目的,構成了亞氏審視國家的獨特視角,也是其對政治學的兩大貢獻。也正是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亞氏的政治學并非一種獨立的科學,而是為完成其倫理學起見的輔助科學。[1]

誠然,為完成這一學科構想目的,單單只是完成從倫理學到政治學的過度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在政治學內部進行構想與慎思。亞氏思慮的是,為完成其倫理目的,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政治學?需要什么樣的政治思想?政體如何構建?什么樣的政體是理想的政體?理想政體如何維系?其基礎是什么?這些都是亞氏在構思其政治思想與政體理論中所必須解決的理論與現實問題。時至今日,我們還必須認清的一個現實就是,亞氏對后世政治學的影響何在?其要義何在?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求解,構成了本文的運思邏輯。我們需要討論的就是其中庸的政治思想。

一、中庸政治思想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多處闡述了其中庸政治思想。亞氏的中庸政治思想來源于其倫理學巨著《尼格馬科倫理學倫理學》的基本觀點。

查看全文

亞里士多德的庸政體思想研究論文

摘要:亞里士多德由其中庸的倫理思想導出與之相對應的政體思想。這一中庸的政體思想建立在中產階級作為階級基礎之上,混合了平民政體和寡頭政體這兩種特質,注重平衡、維護正義——這一點體現在政體的選擇、建立、維持、延續等各個方面,強化公民教育,這樣建立起來的政體就是亞氏最為推崇的共和政體。亞氏的中庸政體思想影響深遠。后世政體研究與政體發展莫不源于亞里士多德。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中庸政體中產階級共和調查研究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提出了兩個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觀點。其一,國家是基于自然的生長、演化和創造。即從為滿足一切日常的需要起見所設立的家庭,到由多數家庭集合而成的村落,再到被亞氏視為人類社會組織的最后的階段的國家。其二,國家的目標,絕不單單是生殖與生存,而在于國民的幸福與國家的繁榮。國民的幸福,當然是指一切美德的實現,所以,在亞氏看來,國家是有其高尚的倫理目的的。他所謂的國家,不是單單希圖共存的團體,而是向著美善精進的那種社會生活。質言之,自然的本性的衍生和強烈的倫理目的,構成了亞氏審視國家的獨特視角,也是其對政治學的兩大貢獻。也正是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亞氏的政治學并非一種獨立的科學,而是為完成其倫理學起見的輔助科學。[1]

誠然,為完成這一學科構想目的,單單只是完成從倫理學到政治學的過度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在政治學內部進行構想與慎思。亞氏思慮的是,為完成其倫理目的,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政治學?需要什么樣的政治思想?政體如何構建?什么樣的政體是理想的政體?理想政體如何維系?其基礎是什么?這些都是亞氏在構思其政治思想與政體理論中所必須解決的理論與現實問題。時至今日,我們還必須認清的一個現實就是,亞氏對后世政治學的影響何在?其要義何在?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求解,構成了本文的運思邏輯。我們需要討論的就是其中庸的政治思想。

一、中庸政治思想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多處闡述了其中庸政治思想。亞氏的中庸政治思想來源于其倫理學巨著《尼格馬科倫理學倫理學》的基本觀點。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繼承了西方傳統中既強調政治制度,又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現,其政體實踐徘徊于巴黎公社式平民政體與蘇聯式精英政體之間。總結長期的經驗教訓,馬克思主義者需要在平民與精英之間尋找平衡,構造一種能夠容納合理等級和有限斗爭的混合政體。合理等級是用來保護人類的好勝心,是有利于精英的一種安排;有限斗爭是要抑制人類的弱肉強食,是有利于平民的一種安排。當今中國政體正朝著這個方向演進。

【摘要題】政體與政制

【關鍵詞】政體/平民/精英/混合政體

【正文】

西方政體傳統中,有強調政治制度的小政體觀,也有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觀。馬克思繼承了后一種觀念,主張實現某種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讓那種從社會中產生又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權力回歸于社會。巴黎公社是這種理想化實驗的第一次嘗試,它的失敗顯露了強調平民化的社會民主的弱點。后來的十月革命走上了與巴黎公社不同的精英化專政的道路,從而重構了精英與大眾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再現了馬克思所抨擊的壓迫性權力的諸多特征。蘇聯模式的失敗提醒馬克思主義者在繼承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這一大政體觀的同時,需要認真對待政體傳統中所強調的中庸與和諧價值,也就是要從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兩方面來維持大眾力量和精英力量之間的均衡。對于當前的現實來說,也就是要考慮尋找一種既容納有利于精英的合理等級,又容納有利于大眾的有限斗爭的政體安排。

一、大政體觀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繼承了西方傳統中既強調政治制度,又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現,其政體實踐徘徊于巴黎公社式平民政體與蘇聯式精英政體之間。總結長期的經驗教訓,馬克思主義者需要在平民與精英之間尋找平衡,構造一種能夠容納合理等級和有限斗爭的混合政體。合理等級是用來保護人類的好勝心,是有利于精英的一種安排;有限斗爭是要抑制人類的弱肉強食,是有利于平民的一種安排。當今中國政體正朝著這個方向演進。

【摘要題】政體與政制

【關鍵詞】政體/平民/精英/混合政體

【正文】

西方政體傳統中,有強調政治制度的小政體觀,也有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觀。馬克思繼承了后一種觀念,主張實現某種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讓那種從社會中產生又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權力回歸于社會。巴黎公社是這種理想化實驗的第一次嘗試,它的失敗顯露了強調平民化的社會民主的弱點。后來的十月革命走上了與巴黎公社不同的精英化專政的道路,從而重構了精英與大眾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再現了馬克思所抨擊的壓迫性權力的諸多特征。蘇聯模式的失敗提醒馬克思主義者在繼承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這一大政體觀的同時,需要認真對待政體傳統中所強調的中庸與和諧價值,也就是要從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兩方面來維持大眾力量和精英力量之間的均衡。對于當前的現實來說,也就是要考慮尋找一種既容納有利于精英的合理等級,又容納有利于大眾的有限斗爭的政體安排。

一、大政體觀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繼承了西方傳統中既強調政治制度,又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現,其政體實踐徘徊于巴黎公社式平民政體與蘇聯式精英政體之間。總結長期的經驗教訓,馬克思主義者需要在平民與精英之間尋找平衡,構造一種能夠容納合理等級和有限斗爭的混合政體。合理等級是用來保護人類的好勝心,是有利于精英的一種安排;有限斗爭是要抑制人類的弱肉強食,是有利于平民的一種安排。當今中國政體正朝著這個方向演進。

【摘要題】政體與政制

【關鍵詞】政體/平民/精英/混合政體

【正文】

西方政體傳統中,有強調政治制度的小政體觀,也有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觀。馬克思繼承了后一種觀念,主張實現某種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讓那種從社會中產生又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權力回歸于社會。巴黎公社是這種理想化實驗的第一次嘗試,它的失敗顯露了強調平民化的社會民主的弱點。后來的十月革命走上了與巴黎公社不同的精英化專政的道路,從而重構了精英與大眾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再現了馬克思所抨擊的壓迫性權力的諸多特征。蘇聯模式的失敗提醒馬克思主義者在繼承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這一大政體觀的同時,需要認真對待政體傳統中所強調的中庸與和諧價值,也就是要從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兩方面來維持大眾力量和精英力量之間的均衡。對于當前的現實來說,也就是要考慮尋找一種既容納有利于精英的合理等級,又容納有利于大眾的有限斗爭的政體安排。

一、大政體觀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繼承了西方傳統中既強調政治制度,又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現,其政體實踐徘徊于巴黎公社式平民政體與蘇聯式精英政體之間。總結長期的經驗教訓,馬克思主義者需要在平民與精英之間尋找平衡,構造一種能夠容納合理等級和有限斗爭的混合政體。合理等級是用來保護人類的好勝心,是有利于精英的一種安排;有限斗爭是要抑制人類的弱肉強食,是有利于平民的一種安排。當今中國政體正朝著這個方向演進。

【摘要題】政體與政制

【關鍵詞】政體/平民/精英/混合政體

【正文】

西方政體傳統中,有強調政治制度的小政體觀,也有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觀。馬克思繼承了后一種觀念,主張實現某種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讓那種從社會中產生又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權力回歸于社會。巴黎公社是這種理想化實驗的第一次嘗試,它的失敗顯露了強調平民化的社會民主的弱點。后來的十月革命走上了與巴黎公社不同的精英化專政的道路,從而重構了精英與大眾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再現了馬克思所抨擊的壓迫性權力的諸多特征。蘇聯模式的失敗提醒馬克思主義者在繼承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這一大政體觀的同時,需要認真對待政體傳統中所強調的中庸與和諧價值,也就是要從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兩方面來維持大眾力量和精英力量之間的均衡。對于當前的現實來說,也就是要考慮尋找一種既容納有利于精英的合理等級,又容納有利于大眾的有限斗爭的政體安排。

一、大政體觀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政體思想繼承了西方傳統中既強調政治制度,又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現,其政體實踐徘徊于巴黎公社式平民政體與蘇聯式精英政體之間。總結長期的經驗教訓,馬克思主義者需要在平民與精英之間尋找平衡,構造一種能夠容納合理等級和有限斗爭的混合政體。合理等級是用來保護人類的好勝心,是有利于精英的一種安排;有限斗爭是要抑制人類的弱肉強食,是有利于平民的一種安排。當今中國政體正朝著這個方向演進。

【摘要題】政體與政制

【關鍵詞】政體/平民/精英/混合政體

【正文】

西方政體傳統中,有強調政治制度的小政體觀,也有強調社會結構的大政體觀。馬克思繼承了后一種觀念,主張實現某種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讓那種從社會中產生又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權力回歸于社會。巴黎公社是這種理想化實驗的第一次嘗試,它的失敗顯露了強調平民化的社會民主的弱點。后來的十月革命走上了與巴黎公社不同的精英化專政的道路,從而重構了精英與大眾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再現了馬克思所抨擊的壓迫性權力的諸多特征。蘇聯模式的失敗提醒馬克思主義者在繼承集體自由和社會民主這一大政體觀的同時,需要認真對待政體傳統中所強調的中庸與和諧價值,也就是要從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兩方面來維持大眾力量和精英力量之間的均衡。對于當前的現實來說,也就是要考慮尋找一種既容納有利于精英的合理等級,又容納有利于大眾的有限斗爭的政體安排。

一、大政體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