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2 07:37: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孕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孕期常見癥狀護理探討論文
孕婦出現不適癥狀是孕婦普遍的經歷,但并非每個孕婦都要經歷所有的不適,而且在不同孕期所出現的癥狀不同,個體所感受的程度也有明顯差異。當癥狀不嚴重時,可令孕婦休息,使癥狀得到緩解,還可以采取各種預防措施避免癥狀的發生。1、惡心和嘔吐是妊娠頭2個月最常見的不適,約會50%的孕婦有不同程度惡心表現,1/3的孕婦有嘔2、尿頻、尿急妊娠早期,由于增大子宮壓迫膀胱所致。當妊娠12周子宮越出腹腔后,癥狀自然消失。妊娠晚期,由于胎先露的入盆,膀胱再次受到擠壓,尿頻現象又重復出現。某些孕婦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時有尿外溢情況。護士需要向病人解釋出現癥狀的原因,只要排除尿道感染情況,尿頻、尿急屬于正常現象。不必要為此限制孕婦液體的攝入量,以免導致脫水,影響機體正常代謝過程。同時指導孕婦作縮肛運動,訓練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于控制排尿。尿頻、尿急以及孕期溢尿情況,在妊娠終止后,癥狀自然消失。如果癥狀繼續存在,表示會陰肌肉過度松弛或盆底有損傷,應該進一步檢查、處理。3、胃區不適孕婦常有反映酸、暖氣、上腹壓迫感等癥狀,是由于子宮增大造成胃部受壓的結果。再加上孕期胃腸蠕動減弱,胃部肌肉張力低,尤其胃賁門部括約肌松弛,致胃內容物倒流到食道下段,食道粘膜受到刺激而產生胃區燒灼感,孕婦主訴“燒心”。護理實踐提示,飯后立即臥床、進食過多或攝取過多脂肪及油炸食品均會加劇“燒心”癥狀,故應避免。有人認為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飯前吃些奶油、奶酷加工食品,有預防“燒心”作用護理論文。“燒心”已經出現,再吃奶油制品食物就不起作用。可以服用氫氧化鋁、三硅酸鎂等制酸劑,但應避免選用含重碳酸鈉的食物(如蘇打餅干)或藥物,以免所含的鈉離子促使水潴留,造成電解質的紊亂。指導孕婦選擇少量多餐的原則,可以減少胃內容物體積,以緩解癥狀。4、脹氣懷孕期,由于胃腸道活動減弱,腸內氣體常易積聚引起令人不悅的腹脹,多不需特殊治療。措施是幫助孕婦識別起脹氣的食物,指導選擇容易消化的食品,避免過飽情況,以少量多餐方式滿足機體的需要。建議孕婦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適當鍛煉均能促進腸蠕動,有預防和減輕腹脹的作用。必要時可按醫囑使用緩瀉劑或軟化大便的藥物,保持大便通暢,也有助于減輕癥狀。5、便秘造成便秘的原因是增大的子宮推擠使小腸移位、液體攝入及室外活動量減少、孕期腸蠕動減緩、孕期補充鐵劑。措施是幫助孕婦回顧促成便秘的因素,了解孕婦飲食情況。與孕婦共同討論并使其理解液體的攝入量、新鮮水果、蔬菜以及纖維素食物的重要性,以及定期排便習慣與便秘的關系。鼓勵每天適量運動,以助維持良好的腸道功能。必要時按醫囑使用大便軟化劑或緩瀉劑,但不能養成依賴藥物的習慣。建議孕婦多吃香蕉,不僅獲得食物的滿足,還能預防便秘,稱之謂“非藥物性治療方法”。6、背痛隨著妊娠子宮的增大,孕婦身體重心前移,為保持身體的平衡,必須采取頭和肩向后仰,腹部向前突,脊柱內彎的姿勢。結果使腰部和后背肌肉、韌帶負擔加重,則引起不同程度的背痛。此外,過度緊張、疲倦、彎腰或抬舉重物,妊娠子宮壓迫神經以及骨盆關節松弛(尤其妊娠晚期),也是腰背疼痛的原因。為了預防或減輕腰痛,護士要與孕婦共同討論預防以及緩解背痛的措施。要使孕婦理解妊娠早期背痛的促進因素,并掌握預防癥狀發生的應對措施,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過度疲倦;坐位時,背部靠在枕頭上或靠背椅的扶手上;盤腿坐勢也有助于預防背部用力。同時指導孕婦通過調整工作臺的高度或孕婦的位置,以維持最佳的姿勢。建議孕婦有計劃地鍛煉以增強背部肌肉強度也是預防腰痛的有效措施,例如骨盆擺動運動體操,每日3次,可以減少脊柱的曲度,有利于緩解背痛。孕婦拾取物品時,應該彎曲膝蓋而不彎背部,以保持脊柱的平直。7、眩暈許多孕婦有眩暈現象,尤其在擁擠、空氣不流通,人群集聚的場所。促成癥狀的原因可以是:(1)孕婦長時間站立或突然改變體位,出現低血壓狀態而導致眩暈或疲勞。(2)由于過度興奮或焦慮影響呼吸功能導致換氣過度和眩暈。(3)妊娠期血液被稀釋引起“生理性貧血”或低血糖狀態。(4)較長時間的仰臥位,巨大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回流血量及心搏出量減少、出現低血壓可致眩暈。護理措施是幫助護理對象識別造成眩暈的誘發因素,針對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告誡孕婦應該避免:(a)過快地變換姿勢;(b)長時間地站立;(c)過度興奮和精神過度緊張;(d)過度疲勞等。指導孕婦采取側臥位方式尤其左側臥位,不僅可以改善胎兒血氧供應,還可以預防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引起的眩暈。如果出現的眩暈。如果出現的眩暈癥狀經上述措施處理后無效或頻繁出現時,均應與醫師聯系,以免延誤病情。8、下肢肌肉痙攣主要指小腿腓腸肌發生疼痛性攣縮,孕期任何時期均可出現,常見于孕期,夜間發作較多。系因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肢神經所致,疲倦、寒冷、不合理的體姿以及體內鈣、磷比例失調致神經系統應激功能過強,均可促使發作。措施是監測孕婦攝入的食物中是否有足量的維生素B,被確定缺鈣者,有計劃攝取牛奶,必要時按醫囑補鈣。禁止濫用含鈣磷的片劑,以免加重體內鈣磷的不平衡情況。還要與孕婦討論預防及減輕癥狀的方法,例如:(a)避免穿高跟鞋,以減少腿部肌肉的緊張度;(b)熱敷患處,抬高下肢,按摩腿部肌肉等都能生效。當小腿肌肉發生痙攣時,只要立即伸展肌肉即可緩解。具體做法是讓孕婦平臥,護士或家屬按住孕婦膝蓋(患側),協助伸直小腿,同時使足背屈,癥狀即可緩解。有人認為,睡前按摩小腿部,或將腳部墊高后入睡,有助于預防癥狀的發生。9、靜脈曲張可能發生于下肢,偶爾發生于外陰部。造成癥狀的原因是由于妊娠子宮壓迫盆腔靜脈,影響下肢靜脈回流所致。持久站立位工作,妊娠晚期腹內壓力的增加,都促使癥狀加重。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改善下肢靜脈回流狀況,則可預防或緩解癥狀。具體做法是指導已出現癥狀的孕婦增加臥床休息機會,坐立時注意抬高腿部,促進下肢血液回流,以示范方式指導孕婦采用直角位置,即平臥位,雙腿向上伸直與身體成直角,臀部和腳跟靠墻,每日做數次,每次2~5分鐘。晚期妊娠階段孕婦往往難以接受這種姿勢,可以使用彈性繃帶。更為重要的是預防癥狀的發生,最為簡單的方法就是提醒孕婦:(a)坐勢時盡可能抬高腿;(b)避免過久站立;(c)避免穿環形緊口襪帶。10、陰道分泌物增多妊娠期間,由于激素的作用,新陳代謝旺盛,陰道上皮細胞及宮頸腺體分泌旺盛,致陰道分泌物增多。通常為乳白色,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過常給孕婦帶來不適。當發現陰道分泌物增多時,護士要善于識別異常情況,例如分泌物為黃綠色或帶血伴難聞的臭味,以及孕婦反映外陰有明顯刺激、搔癢等癥狀,需及時檢查明確炎癥的性質,予以治療。如果屬于生理現象,護士需與孕婦討論癥狀出現的原因并為其提供有效的措施,例如勤淋浴,常換內褲,保持外陰部的清潔,促進舒適。并告誡孕婦應該避免穿尼龍質料內褲,推薦使用吸水性好、質地柔軟的棉質內褲。
孕期常見癥狀護理論文
1、尿頻、尿急
妊娠早期,由于增大子宮壓迫膀胱所致。當妊娠15周子宮越出腹腔后,癥狀自然消失。妊娠晚期,由于胎先露的入盆,膀胱再次受到擠壓,尿頻現象又重復出現。某些孕婦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時有尿外溢情況。護士需要向病人解釋出現癥狀的原因,只要排除尿道感染情況,尿頻、尿急屬于正常現象。不必要為此限制孕婦液體的攝入量,以免導致脫水,影響機體正常代謝過程。同時指導孕婦作縮肛運動,練習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于控制排尿。尿頻、尿急以及孕期溢尿情況,在妊娠終止后,癥狀自然消失。假如癥狀繼續存在,表示會陰肌肉過度松弛或盆底有損傷,應該進一步檢查、處理。
5、胃區不適
孕婦常有反映酸、暖氣、上腹壓迫感等癥狀,是由于子宮增大造成胃部受壓的結果。再加上孕期胃腸蠕動減弱,胃部肌肉張力低,尤其胃賁門部括約肌松弛,致胃內容物倒流到食道下段,食道粘膜受到刺激而產生胃區燒灼感,孕婦主訴“燒心”。護理實踐提示,飯后立即臥床、進食過多或攝取過多脂肪及油炸食品均會加劇“燒心”癥狀,故應避免。有人認為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的功能,因此飯前吃些奶油、奶酷加工食品,有預防“燒心”功能。“燒心”已經出現,再吃奶油制品食物就不起功能。可以服用氫氧化鋁、三硅酸鎂等制酸劑,但應避免選用含重碳酸鈉的食物(如蘇打餅干)或藥物,以免所含的鈉離子促使水潴留,造成電解質的紊亂。指導孕婦選擇少量多餐的原則,可以減少胃內容物體積,以緩解癥狀。
5、脹氣
懷孕期,由于胃腸道活動減弱,腸內氣體常易積聚引起令人不悅的腹脹,多不需非凡治療。辦法是幫助孕婦識別起脹氣的食物,指導選擇輕易消化的食品,避免過飽情況,以少量多餐方式滿足機體的需要。建議孕婦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適當鍛煉均能促進腸蠕動,有預防和減輕腹脹的功能。必要時可按醫囑使用緩瀉劑或軟化大便的藥物,保持大便通暢,也有助于減輕癥狀。
試論孕期常見病因的照顧
1、惡心和嘔吐
是妊娠頭2個月最常見的不適,約會50的孕婦有不同程度惡心表現,1/3的孕婦有嘔
2、尿頻、尿急
妊娠早期,由于增大子宮壓迫膀胱所致。當妊娠12周子宮越出腹腔后,癥狀自然消失。妊娠晚期,由于胎先露的入盆,膀胱再次受到擠壓,尿頻現象又重復出現。某些孕婦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時有尿外溢情況。護士需要向病人解釋出現癥狀的原因,只要排除尿道感染情況,尿頻、尿急屬于正常現象。不必要為此限制孕婦液體的攝入量,以免導致脫水,影響機體正常代謝過程。同時指導孕婦作縮肛運動,訓練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于控制排尿。尿頻、尿急以及孕期溢尿情況,在妊娠終止后,癥狀自然消失。如果癥狀繼續存在,表示會陰肌肉過度松弛或盆底有損傷,應該進一步檢查、處理。
3、胃區不適
孕婦常有反映酸、暖氣、上腹壓迫感等癥狀,是由于子宮增大造成胃部受壓的結果。再加上孕期胃腸蠕動減弱,胃部肌肉張力低,尤其胃賁門部括約肌松弛,致胃內容物倒流到食道下段,食道粘膜受到刺激而產生胃區燒灼感,孕婦主訴“燒心”。護理實踐提示,飯后立即臥床、進食過多或攝取過多脂肪及油炸食品均會加劇“燒心”癥狀,故應避免。有人認為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飯前吃些奶油、奶酷加工食品,有預防“燒心”作用。“燒心”已經出現,再吃奶油制品食物就不起作用。可以服用氫氧化鋁、三硅酸鎂等制酸劑,但應避免選用含重碳酸鈉的食物(如蘇打餅干)或藥物,以免所含的鈉離子促使水潴留,造成電解質的紊亂。指導孕婦選擇少量多餐的原則,可以減少胃內容物體積,以緩解癥狀。
孕期體質量管理對新生兒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針對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門診產前檢查的孕婦予以詳細詢問和調查,并從中擇取800名,依照不同的孕期護理措施將其分成A組和B組2組(每組400名)其中A組中孕婦均為22~39歲的成年女性,年齡(28.1±1.5)歲;B組中孕婦均為21~38歲的成年女性,年齡平均數是(28.1±1.5)歲。全部孕婦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對照分析。1.2方法:對A組行以常規護理聯合孕期體質量管理,對B組僅行以常規產前護理,主要包括常規性的產前檢測、定期記錄胎兒以及孕婦的生理指標(主要是BMI值),并詳細記錄孕婦的妊娠結局等,體質量管理的措施參照討論。1.3臨床觀察指標:觀察分析2組孕婦的孕期增重情況(2組孕婦的孕前BMI值以及孕期增重值)、分娩方式(陰道分娩或剖宮產)、并發癥發生情況(常見并發癥包括產程阻滯、產后出血、妊娠糖尿病以及妊高癥)以及新生兒情況(主要包括巨大兒、低體質量新生兒以及新生兒窒息的情況)。1.4孕期增重管理措施:①充分結合孕婦在孕前的BMI值,在孕28周左右即開始每月產檢1次;孕28~36周左右的時候,半個月即進行產檢1次;36周之后,每個星期進行產檢1次。②在上述產檢操作的基礎之上,制定較為嚴格的體質量管理目標,并從13周之后開始予以落實,每周增重不能超過500g;協助孕婦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待妊娠足月之后,體質量增加大約12~15kg為宜。③依照孕前BMI指標,將產婦分成3組,即消瘦組(BMI值在18.5kg/m2以下)、正常組(BMI值在18.5~23.5kg/m2)、超重組(BMI值在23.5~25kg/m2)、肥胖組(BMI值在25kg/m2以上)。1.5統計學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數據進行處理和統計,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并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并取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全部孕婦的在孕期發生的并發癥主要包括產程阻滯、產后出血、妊高癥、妊娠糖尿病4種,A組患者數分別為17例(4.2%)、8例(2.0%)、39例(9.8%)、5例(1.2%);B組患患者數分別為79例(19.8%)、31例(7.8%)、109例(27.2%)、69例(17.2%)。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在分娩方式上,主要分成陰道分娩以及剖宮產2種,在研究中,A組孕婦接受陰道分娩數為385名(約為96.2%),接受剖宮產數為15名(約為3.8%);B組孕婦接受陰道分娩數為361名(約為90.8%),接受剖宮產數為39名(約為9.8%)。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39,P<0.05),接受體質量管理措施之后,A組的孕婦在各項指標上均優于B組,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在新生兒的出生情況上,A組的新生兒質量也要好于B組,見表1,2。
3討論
接受體質量管理措施之后,A組的孕婦在各項指標上均優于B組,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在新生兒的出生情況上,A組的新生兒質量也要好于B組。這一研究成果也在楊芳[5]著作當中得以證實,證明比較可靠。伴隨著如今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變化,人體的營養攝入量也變得越來越多,直接造成孕期體質量的增加量太高,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兒以及剖宮產的概率不斷升高。在臨床中,針對孕產期婦女行以體質量管理措施,可以控制新生兒的體質量情況,而且還能夠避免發生并發癥,有助于妊娠結局的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孕期進行體質量管理,需要結合孕婦的自身情況,制定出合適的增加指標,并對飲食結構予以調整,輔以適當地體育活動,在改善孕婦的體質量的基礎上,還能夠很好地提升身體功能,調節體質,避免孕期并發癥出現,并控制新生兒的出生質量[6]。控制體質量措施如下:適當的體育運動以及健康飲食,同時進行健康宣講,描述孕期增重過度造成的不利影響,結合孕婦的自身情況進行膳食指導;評估孕婦營養素方面的需求,予以飲食調整;每周密切注意體質量變化情況,參考觀察結果進行下個階段的目標調整。
圍孕期婦女弓形蟲感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弓形蟲感染;免疫學檢測;優生干預
【論文摘要】目的監測浉河區圍孕期婦女弓形蟲(To)感染和防治狀況。方法對9659例圍孕期婦女采用酶聯免疫捕獲法進行弓形蟲抗體(ToIgM)檢測,同時對ToIgM陽性者進行優生干預和追蹤。結果9659例圍孕期婦女血清ToIgM陽性率為0.37%,農村婦女陽性率占0.217%,市區婦女陽性率占0.145%。螺旋霉素治療,ToIgM轉陰率為80%。轉陰后的婦女妊娠分娩無宮內感染。結論浉河區圍孕期婦女有弓形蟲感染者和傳染源。有必要進行弓形蟲感染的免疫學篩查。對急性感染者進行有效干預可降低宮內感染的風險。
弓形蟲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人畜共患疾病[1]。育齡婦女普遍容易感染。尤其對孕婦是一個十分危險的致畸傳染源。孕婦感染了弓形蟲無論有無癥狀均可能經過胎盤傳染給胎兒,直接影響胎兒的發育。常使孕婦流產,早產,胎兒嚴重致畸甚至死亡。孕期弓形蟲感染而未經治療的婦女,其新生兒先天性感染的可能性為20%~65%[2]。為了解浉河區圍孕期婦女弓形蟲的感染狀況和在孕前干預弓形蟲病的宮內感染,本站從2002年起將弓形蟲感染免疫學檢測做為圍孕期婦女優生監測的常規項目,現將5年來監測和干預的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2002年至2007年在本站優生門診進行弓形蟲抗體(ToIgM)檢測的圍孕期婦女9659例。農村婦女5877例(64.84%),市區婦女3782例(39.16%)。擬孕婦女8978例(92.95%),早孕婦女681例(7.05%)。
1.2方法采用酶聯免疫診斷試劑盒(捕獲法)檢測血清中的TolgM。試劑由北京貝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凡是ToIgM陽性者均二次復檢,同時加查ToIgG,排除假陽性。若IgM仍為陽性,IgG陰性確診為弓形蟲病急性感染(原發性感染)。若IgM和lgG均為陽性,說明為弓形蟲病再次感染,若IgM陰性而IgG呈陽性則表明體內具有一定免疫力。
妊娠期糖尿病孕期規范化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規范化管理對血糖和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該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20例GDM孕婦,其中進行常規門診管理的160例GDM孕婦為對照組,實施規范化管理的160例GDM孕婦為管理組;所有孕婦均干預至分娩,比較兩組干預后的血糖水平、孕產婦妊娠結局及圍生兒結局等指標。結果干預后,管理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5.71±0.92vs.6.83±1.04)mmol/L,(9.94±1.86vs.11.07±2.05)mmol/L,(6.75±0.90vs.7.35±1.08)%,均P<0.05];管理組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DCP)、羊水過多、剖宮產及產后出血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管理組的胎兒窘迫、早產、巨大兒及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GDM孕婦通過規范化管理和干預后,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母嬰妊娠結局。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血糖;妊娠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孕婦在妊娠期內首次發生糖耐量減低為臨床特征的糖代謝紊亂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二胎政策的放開,高齡產婦比例隨之加大,GDM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1]。GDM屬于高危妊娠,如果孕婦血糖長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容易產生妊娠并發癥和不良妊娠結局,威脅母嬰生命安全,給GDM孕婦、家庭及社會帶來較為沉重的負擔[2]。目前,GDM孕婦已有進行常規管理,但在具體實踐中執行力度不夠,未能規范化、精細化管理,使得孕婦的血糖控制不夠理想,預后效果不佳[3]。為此,本研究對160例GDM孕婦進行規范化管理干預,并以160例GDM孕婦進行常規管理干預,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干預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路橋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320例GDM孕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孕婦均符合GDM的診斷標準[4];②均為單胎妊娠;③認知功能均正常;④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并且能夠密切配合干預隨訪研究;⑤臨床資料和隨訪資料較為完整。排除標準:①有心腦血管疾病;②肝腎功能不全;③存在意識障礙、語言障礙;④失訪者等。將常規門診管理的160例GMD孕婦為對照組,年齡23~42歲,平均年齡(28.72±4.07)歲;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37.29±1.64)周;初產婦94例,經產婦66例;初中和以下28例,高中49例,大專和以上83例。實施規范化管理的160例GDM孕婦作為管理組,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28.54±4.15)歲;孕周33~41周,平均孕周(37.79±1.70)周;初產婦92例,經產婦68例;初中和以下31例,高中52例,大專和以上77例。兩組孕婦的年齡、孕周、產次及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孕期多元化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孕期多元化健康教育對高齡二胎孕婦健康行為和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市博愛醫院進行產檢和分娩的600例高齡二胎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孕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0例。從妊娠建檔開始至妊娠第28周末,對照組接受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接受以孕期自我體質量管理指導、孕期瑜伽結合拉瑪澤呼吸法實操為主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在預產期前14d比較兩組孕婦的健康行為,妊娠結束后調查孕婦妊娠疾病和母嬰結局,并用GQOLI-74問卷調查孕婦的孕期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孕婦的及時產檢(88.7%vs79.7%)、自我體質量管理(81.0%vs72.0%)、孕期鍛煉(76.3%vs67.3%)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孕婦的妊娠糖尿病(16.0%vs30.0%)、妊娠高血壓(18.0%vs25.0%)、難產(15.7%vs32.7%)、死胎(3.7%vs7.7%)、產后出血(1.7%vs4.7%)、新生兒異常體質量(7.0%vs13.3%)、新生兒窒息(2.7%vs6.0%)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的自然分娩率為7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孕婦的GQOLI-74總得分[(129.1±10.4)分vs(121.4±9.7)分]、心理功能維度得分[(34.6±3.1)分vs(30.8±2.9)分]和社會維度得分[(38.7±2.9)分vs(35.1±2.6)分]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孕期自我體質量管理指導和孕期的鍛煉為主的孕期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提高高齡二胎的孕婦健康行為,減少妊娠疾病和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風險,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孕婦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孕期;多元化健康教育;高齡二胎孕婦;健康行為;母嬰結局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生育二胎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然而,有資料顯示,這些生育二胎的育齡婦女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高齡孕婦[1]。高齡二胎妊娠不僅使孕婦承受比初次妊娠更嚴重的心理壓力[2],還使妊娠疾病如妊娠糖尿病和妊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增加,并可導致諸多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3]。孕期健康教育是指通過各種形式的傳播媒介對孕婦進行孕產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她們對孕產健康的認知,促使其采取更有利于孕產健康的行為保障整個孕期的健康[4]。近年來,很多新穎的傳播方式[5-6]被應用于孕期健康教育中,對提高孕婦的健康意識和行為有較好的效果。以往對于孕期健康教育效果的觀察多基于普通的妊娠人群[7],專門針對高齡二胎妊娠的健康教育報道較少。高齡二胎妊娠作為一個身心均受到較大壓力的特殊過程,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對保障高齡二胎妊娠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孕期多元化健康教育對高齡二胎孕婦健康行為及母嬰結局的影響,為探索適用于高齡二胎妊娠孕婦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市博愛醫院進行產檢和分娩且符合以下納入和排除標準的600例高齡二胎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已向中山市博愛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提交醫學倫理學審查申請,在獲得批準后,向研究對象詳細介紹本次研究的目的、意義和內容,使其充分了解。在獲得研究對象的同意后,參考呂國芳等[8]資料在孕婦的產檢本上編好序號,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所有孕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接受以孕期自我體質量管理指導、孕期瑜伽結合拉瑪澤呼吸法實操為主的多元化的健康教育。納入標準:①年齡≥35歲,頭胎分娩為陰道順產;②均在我院進行初次產檢,并計劃在我院進行分娩;③孕前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無外科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疾病;④過往無任何不良妊娠史。排除標準:①孕前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肥胖等代謝系統疾病;②精神障礙、溝通障礙。1.2健康教育方法。兩組孕婦在圍孕期均接受常規的定期產檢。1.2.1對照組。該組孕婦從妊娠建檔開始至妊娠第28周末通過我院孕婦學校多媒體授課的方式,定期接受常規的孕期健康教育,包括孕期營養知識、母乳喂養及產后保健、新生兒保健等內容。1.2.2觀察組。該組孕婦在接受對照組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從妊娠建檔開始至妊娠第28周末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具體方法:①在孕早期開始接受管理自我體質量的指導,并在孕中期開始接受預防孕期常見的內科疾病的指導;②通過微信公眾號,定期接受各孕周的營養調整和保健知識,并接受孕期自我體質量管理和孕期鍛煉的健康指導;③通過實操課的形式,接受孕期瑜伽及體操結合拉瑪澤呼吸鍛煉法的指導;④通過產檢時醫生問詢、電話隨訪等方式,接受孕期自我體質量管理和孕期鍛煉的指導和建議,強化孕期自我體質量管理和孕期鍛煉的意識。1.3觀察指標。1.3.1健康行為。在預產期前14d通過查閱產檢記錄獲得孕婦是否及時進行產檢,并通過通過產檢時醫生問詢、電話隨訪等方式調查孕婦在懷孕期間是否進行自覺的體質量管理、孕期鍛煉等。1.3.2妊娠疾病和母嬰結局。妊娠結束后,通過產檢記錄獲得孕婦妊娠疾病包括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信息,通過分娩記錄獲得孕婦的妊娠結局包括自然分娩、難產、死胎、產后出血等,新生兒結局包括新生兒異常體質量(低出生體質量兒、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等。1.4孕期生活質量評價。參考張春元[9]資料,待產婦分娩完1d后,使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I-74)調查孕婦的孕期生活質量,該問卷包含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四個維度共74個條目,每個條目均以Likert1~5級評分,累加每一條目的分值獲得總得分,總得分越高提示孕婦的生活質量越高。1.5質量控制。本次所有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服務均由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產科醫生在統一的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執行。對于健康行為、妊娠疾病和母嬰結局、孕期生活質量的調查均由有經驗的調查員負責。1.6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用Excel錄入后,采用SPSS22.0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自身免疫性疾病孕期健康管理方式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s,AID)是指機體產生高滴度自身抗體和(或)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攻擊相應的自身正常細胞和組織,導致組織器官損傷和功能障礙的一組疾病,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干燥綜合征(sjogren'ssyndrome,SS)、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未分化結締組織病(undifferentiat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UCTD)等。疾病可累及皮膚/黏膜、關節、血管、肺、腎及消化道等多個器官和系統,臨床表現多樣。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育齡期婦女。孕期女性體內性激素的波動易導致此類患者孕期疾病復發或加重,免疫系統疾病的嚴重程度亦直接影響妊娠結局及母胎預后。該類疾病孕期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最大程度提高妊娠成功率、減少母胎并發癥、提高母胎近遠期預后。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女性其孕期管理應由產科、風濕科、兒科等多學科團隊協作,并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共同制定最佳的孕期健康管理方案,以期獲得最佳妊娠結局。
1妊娠合并系統性紅斑狼瘡
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涉及全身多個器官組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與復發性流產、胎兒生長受限(fetalgrowthrestriction,FGR)、早產、死胎、子癇前期等不良母胎結局密切相關。診斷標準采用2012年系統性紅斑狼瘡國際協作組(SLICC)制定的SLE分類標準[1]。抗磷脂綜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是一種以體循環內抗磷脂抗體(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不同程度升高,伴動、靜脈血栓形成和(或)復發性流產(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等產科相關不良事件發生,可繼發于SLE等結締組織病,也可原發。
1.1計劃妊娠
根據《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圍產期管理建議》SLE患者孕前咨詢和風險分層,建議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SLE患者,才可考慮妊娠:①病情不活動且保持穩定至少半年、最好1年以上。②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劑量為潑尼松<15mg/d(或相當劑量)。③無腎臟、神經系統、肺臟等重要器官組織的損害。建議腎功能穩定(Cr≤140μmol/L,尿蛋白≤0.5g/24h)。④停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霉酚酸酯等至少6個月,對于服用來氟米特的患者,建議先進行藥物清除治療后,再停藥至少6個月后才可以考慮妊娠[2]。大部分單純APL陽性患者可自然受孕,對于既往有≥孕10周自然流產、胎死宮內、子癇前期、FGR等胎盤功能不全病史的典型APS患者,建議計劃受孕當月月經干凈開始給予預防劑量的低分子肝素,并持續整個孕期至產后,而對于既往有動靜脈血栓史的APS患者則建議計劃受孕當月月經干凈后使用治療劑量的低分子肝素并聯合低劑量阿司匹林。因華法林在孕早期6~14周胎兒器官發育過程中可致畸,故服用華法林者建議孕前停用華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劑量阿司匹林。
1.2孕期管理
高齡產婦孕期護理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研究對高齡產婦加強孕期護理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0例高齡產婦,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將2016年6月前收治的600例產婦納入對照組,提供產科常規護理程序;而對2016年6月后收治的600例產婦納入觀察組,在上述護理基礎中加強孕期護理管理。比較不同護理措施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結果:自護理管理實施后,觀察組產婦孕期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5.33%vs14%,P<0.05);且觀察組母嬰不良結局事件發生率同樣顯著低于對照組(3.33%vs13.33%,P<0.05)。結論:為高齡產婦提供常規護理的同時,還應加強孕期護理管理,避免或降低孕期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母嬰安全。
關鍵詞:高齡;產婦;孕期;護理;管理
高齡產婦主要是指年齡在30歲以上進入妊娠期或受孕時年齡超過34歲的產婦[1]。據有關資料統計,截止2015年我國高齡產婦占所有孕婦適齡孕婦的31%[2]。高齡產婦不僅影響到母嬰結局,同時也為產婦護理增加困難,加上現如今圍產醫學的不斷發展,使得高齡產婦的妊娠問題越來越受到婦產科醫護人員的重視[3]。本研究對高齡產婦的孕期護理管理進行探討,旨在改善母嬰結局,確保母嬰安全,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案例資料來源于我院2016.1~2016.12期間接收的1200例高齡產婦,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2016.6月后接收)與對照組(2016.6月前接收),觀察組產婦年齡均在30~42歲,中位年齡36.0歲,孕38~42周,平均39.15±2.07周;對照組產婦年齡均在31~43歲,中位年齡36.5歲,孕38.5~42周,平均39.18±2.06周,所選產婦均符合高齡產婦的診斷標準[4];精神正常;未合并心肺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收集兩組產婦的臨床資料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值得比較。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
淺談孕期心理健康教育
產后抑郁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女性精神障礙疾病。孕婦在生產前后,由于社會角色、體內激素水平等變化進而給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均帶來一定程度的改變[1]。產后抑郁的發生一般在分娩4~6周時發生,是產褥期常見的精神綜合征,患者表現為沮喪、易怒、恐懼、焦慮等狀態,嚴重時甚至出現自殺或者幻覺等情況,嚴重威脅著產婦及胎兒的健康[2]。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106例孕產婦進行分組研究,分析探討臨床護理干預結合孕期心理健康教育對孕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現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院婦產科分娩的106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按照隨機雙盲法進行分組,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3例。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0~34歲,平均為(26.31±4.57)歲,其中26例分娩男嬰,27例分娩女嬰;護理組產婦年齡為22~33歲,平均為(26.54±4.68)歲,其中28例分娩男嬰,25例分娩女嬰。觀察組和護理組產婦上述資料經統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1.2護理方法。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的孕期檢查和護理。護理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護理干預,其主要內容為:向孕婦講解相關分娩和妊娠的知識,使其了解分娩的過程中,同時對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放松技巧等進行講解,減輕產婦因不了解所引起的恐懼。向孕產婦進行積極的鼓勵,在對孕婦進行產前教育的過程中,使其正確認識自己身份的轉變,逐漸使孕婦接受自己所面臨的責任,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迎接寶寶的出生,同時向其介紹正確照看嬰兒的方式,使其建立成為優秀母親的信心。指導孕婦在產前進行適當鍛煉,多散步,聽輕音樂等,有助于產婦的分娩和心情的放松。對產婦進行重男輕女的家庭教育,多宣傳男女都一樣,男女平等的相關知識,減輕產婦由于家庭重男輕女思想所造成的精神負擔。鼓勵產婦積極與家人進行交流,同時向已經生產的朋友多聊天,學習一些經驗,提高帶娃的信心。丈夫應多陪伴孕婦,平時多交流,為迎接寶寶的出生迎接良好的氛圍。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3]對比觀察兩組產婦干預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情況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問卷進行滿意度調查,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評分≥80分表示滿意,評分60~80分表示一般,評分<60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數×1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護理組中37例滿意,15例一般滿意,1例不滿意,總滿意度為98.36%;對照組中21例滿意,24例一般滿意,8例不滿意,總滿意度為85.25%,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產婦HAMD評分和SDS評分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護理組產婦評分均顯著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