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貸業務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09:15: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銀行信貸業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策略研究
一、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積極影響
1.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可以得到提升。在我國的金融市場中,中央限制了資金的價格利率,而由于商業銀行的準入門檻很高同時還可以在政府的保護下獲得巨額的存貸利差,因此商業銀行一直近乎處于壟斷地位。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市場是個開放市場,借貸雙方來決定利率等因素,那么就會刺激商業銀行也采取創新,推出更適合當下的信貸產品以獲取市場占有率,從而提升其市場競爭力。2.拓展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服務渠道?;ヂ摼W金融信貸產品和服務的多樣化滿足了客戶的金融需求,客戶也越來越注重服務質量和體驗。為避免資金和客戶的流失,商業銀行會對當前的信貸業務進行拓展和創新,從而對自身渠道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消極影響
1.銀行信貸業務主體地位受到沖擊?;ヂ摼W金融的發展使得各種平臺提供給借貸雙方各種資金和信息資源,銀行的信貸業務功能逐漸弱化,典型的例子有P2P平臺提供的借貸服務,可以取代銀行的相關功能。這會很快改變在傳統借貸業務中銀行的地位和作用,銀行的中介作用會逐漸降低。2.信貸業務的收入利潤減少。商業銀行此前對個人和小微企業不夠重視,忽略了這一貸款群體,使他們經常出現融資難等問題?;ヂ摼W金融興起的借貸平臺,提供給了這一客戶群體非常便捷的融資渠道。那些不能通過商業銀行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傾向于選擇更能滿足他們對小額貸款要求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和產品,小額貸款的特點是發放期限短、金額小、靈活性強等。這就導致了銀行的客戶資源的流失,從而銀行的傳統放貸業務減少,隨之也影響了通過利差銀行可以獲取的利益。3.突出了銀行信貸業務流程的弊端。商業銀行傳統的貸款程序按照貸款業務操作規范要求來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貸前調查、貸款審查和發放、貸后監督和本息回收。以上三個貸款階段按照“審貸分離”制度的要求需要分為三個不同崗位的人員進行,相應環節因工作疏忽而帶來的風險責任需要各自承擔。這些是銀行控制金融風險的重要保障和依據,但是在互聯網金融機制下這些程序顯得過于繁瑣復雜,會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產生阻礙。銀行采取這些流程會發費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這并不適用于互聯網金融下的信貸業務。4.擔保不再是風險控制最重要的手段?;ヂ摼W金融依托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網絡借貸,在其監控之下有眾多交易主體的資金流,對風險可以進行有效的控制,無需銀行的嚴苛復雜的信貸擔保,這對銀行來說是個很大的沖擊。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產生影響的原因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擴張論文
一、實證透視
(一)信貸擴張力度略顯差異,傳統業務發展方式一時難以轉變
近年來,借助和受益于快速發展且勢頭良好的宏觀經濟,工、中、建、交四家大型商業銀行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貸款持續快速增長,傳統的信貸業務擴張勢頭十分強勁。但從整體上來說信貸資產仍是四行的主體資產,傳統的信貸業務仍是四行的主要業務,業務發展方式的轉變并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和效果。與四家大型商業銀行相比,五家中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和信貸擴張勢頭則更為迅猛,信貸資產和傳統的信貸業務在五行占據著絕對比重,業務發展方式的轉變明顯落后于工、中、建、交四家大型商業銀行。詳情見表1:
(二)凈利息收入仍占主體地位,經營收入結構轉型難以短期見效
由于信貸業務的快速擴張,傳統的業務發展方式一時難以轉變,導致九行高度依賴凈利息收入這種單一失衡經營收入結構的轉型難以在短期內見效。與四家大型商業銀行相比,五家中型商業銀行經營收入結構同樣是主要依靠存貸利差凈利息收入支撐,且有過之而無不及。詳情見表2:
二、動因解析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流程分析
摘要:借鑒政務服務“放管服”改革思路、設計理念,運用政務服務系統建設形成的方法論,利用流程再造、流程優化的原理,推動商業銀行信貸領域的“放管服”改革,探索引導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制度創新、體制變革以及流程再造工作。提高信貸業務運作的標準化、差別化、專業化水平,推動銀行信貸業務全流程效率和質量水平提升,從而形成良好的信貸流程生態環境。
關鍵詞:放管服;銀行信貸;流程優化
一、政務服務放管服改革的借鑒意義
當前我省正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一窗受理,一次辦好”?!胺殴芊备母锏母驹谥贫葎撔拢P鍵是流程再造,核心是體制改革。2019年以來,山東省人民政府先后下發一系列綱領性文件①,做好制度頂層設計,為數字政府建設、“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實施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保障。文件提出,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實現同一事項“三級十同”②。按照“一個窗口、一套材料、一張表單、一個流程”的要求,開展“一件事”主題式服務,推動實現不同部門、不同層級的關聯事項“一鏈辦理”,變“一事一流程”為“多事一流程”。持續“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全部建立窗口無權否決機制。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倒逼服務承諾落實等。銀行信貸流程優化可全面借鑒政府放管服改革中有關頂層設計的制度安排,比照政務服務管理運用的無否決權受理、容缺受理、政務服務好差評、“六減”③、一次辦好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健全信貸流程優化制度體系,形成長效的改革機制,確保信貸流程優化有規可依,有序推動。
二、信貸業務流程優化的背景及建議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扶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宏觀經濟繼續逆周期調節,國家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投資拉動,大量基建項目上馬,信貸支持實體經濟開始發力,正是銀行對公業務重振雄風之年。因此,存在對銀行信貸業務流程優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亟需對信貸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梳理,盡快紓解流程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堵點。各商業銀行可學習政務服務放管服改革相關的設計理念,借鑒政務服務系統建設形成的方法論,利用流程優化的原理做法。從結構、方法、手段角度,梳理信貸業務事項和流程,力求做到標準化;進行流程再造和優化,從而提高效率和效果。比照地方政府“放管服”改革“六減”思路,在“減”和“簡”上做文章,為銀行授信業務做減法,變繁為簡,為基層減負。提高信貸業務運作的標準化、差別化、專業化水平,推動銀行信貸業務全流程效率和質量水平提升,從而形成良好的信貸流程生態環境。
銀行信貸業務風險控制研究
摘要:銀行承接最主要的經濟業務是金融信貸業務,同時信貸業務也是銀行利潤的源頭,因此信貸風險則是最主要的風險的金融風險來源,稱為信貸風險。因此,只有合理控制信貸風險,才能實現金融市場和諧穩定的發展與運行。
關鍵詞:溫州銀行;信貸業務;信貸風險
一、溫州銀行信貸管理的問題現狀
(一)組織分工協調關系不足。溫州銀行的信貸組織結構的分工與制衡關系不足,信貸的權力過于集中,信貸業務分為業務的調查、審查、檢查三個步驟,分別各設部門,共同制約發展。調查部門主要負責工作在于對貸款的評估,承擔著評估失真與調查不實的責任;審查部門負責評估風險,對于資金的投向進行合理的審查;監察部門則主要工作點在于對負責貸款資金的發放、檢查貸款金額、管理貸款項目、清收貸款款項,承擔著檢查失誤的責任。這種機制的建立對于信貸的投放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溫州銀行卻未啟動此機制,因此,會產生信貸業務的巨大風險。(二)風險測量水平低下。企業的信用等級與風險系數決定著企業的貸款風險。但是,目前對于信用等級的評定和風險系數的計算并沒有一個合理且有效的計量方法。這也就對于信貸業務的風險沒有一個相對嚴謹的測量計算方法,促使信貸業務混亂,不能有效地提供風險和不能實際提供信用水平。這也就給信貸業務的進行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這也使得信貸專員加大了工作量,卻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得信貸業務的風險大幅度增加。(三)信貸資金形式較為集中。溫州銀行目前的貸款趨勢跟其余國有商業銀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重點基于房地產業與制造業項目,并且都以短期貸款為主,這樣勢必就大大增加了信貸風險。據信息可查,最嚴重的信貸危機風險多集中在外貿經營業與房地產業。因此,可以看出溫州銀行的信貸風險很集中,然而,銀行為了信貸業務的要求,爭取質量優質的顧客,不得不接受許多苛刻的條件,不僅降低貸款利率還加大貸款款目,降低貸款利息率就大大增加了信貸的風險,也降低了信貸利潤收益。雖然信貸多投于大型企業與優勢行業,收益高,利潤穩定,但是單一的信貸對象往往使得資金流動較單一,容易形成風險,同時規避風險的能力也較弱,一旦企業由于大環境影響出現惡劣的經營狀況,銀行大幅度增加信貸風險,勢必影響銀行的效益情況。(四)貸后管理手段單一薄弱。對于銀行進行信貸業務而言,重中之重應該是做好貸前的計量與貸后的管理?,F在,商業銀行目前基于最弱風險控制技術階段,對于企業的評估能力還存在巨大難度,因此,極容易形成信貸風險。這是由于過分重視重貸輕管而造成的。目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客戶留存銀行的信息過于簡單,不能按時按點反映出客戶目前的經營狀況,基礎資料不準確,從而導致風險的增加。第二,還款來源不明確,給資產的保全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最終容易丟失。第三,關于貸后的檢查管理還處于薄弱環節。由于信貸業務后的監督是最終環節,是信貸的最重要指標,將會保證經濟效益的最終質量。然而,銀行所執行的貸后管理方法,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重貸輕管制度的存在嚴重制約發展。(五)不良資產缺乏清收措施。目前,溫州銀行對于不良款項運用的手段是清收和重組。清收和重組這些傳統手段目前已經不足以解決此類不良貸款。對于有還款能力與可以再生的潛力企業,可運用清收和重組。而真正意義上的壞賬卻使銀行無從下手,無法追回款項。起訴企業不僅僅是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高額的訴訟費用也使得銀行大多陷入被動局勢。這樣不但惡化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能力也使得銀行面臨一定損失,可謂是弊遠大于利。因此,加強對于貸款商戶的約束,增強銀行的信貸實力水平,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約束制度變得越發重要。
二、溫州銀行信貸風險控制對策
(一)調整信貸業務結構,降低信貸業務風險。1.分散客戶管理,優化客戶信貸結構。銀行實行競爭制度,其關鍵點就是獲得客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高科技水平日漸加強,產業結構鏈條不斷加大,這樣就使得企業經營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加大,因此,立足于當前形勢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把眼光放在長遠的角度上。目前,必須抓牢企業現階段產生的外在效益,也要做好潛在優質客戶的發展也變得愈發重要。優質新客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的發展,只有加大對新客戶的發展標準,才能保證客戶結構處于最優狀態。溫州銀行要抓住這些優質客戶,例如上市公司這種大型且具有較強能力的企業,但是務必防范那些盲目競爭且信貸資金過于大的企業,這樣能有效地擴展客戶的結構,這樣減少了銀行風險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銀行風險逐漸減少。2.中小型優質企業作為著力發展點,大幅降低信貸風險。中小型企業通常具有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較弱、財務核算不規范、市場競爭力不強、經營風險大等特點。依據中小企業的特點也使得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大大加強。但是中小企業依然有自己獨有的優勢,只要商業銀行選對企業,加大支持,對于中小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仍然大為可觀。要依據中小企業的特點,制定實施可行的信貸方案,比如明確自身的定位,突出優勢的行業,調動產業的積極性,在現有的運作體系中依據中小型企業的特點,實現集中管理分散運作等模式,調動企業運營的積極性,加大對企業的扶持,走進市場,貼近客戶,逐漸加劇對中小企業運營中心的靠近,從而促使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銀行的產業鏈更加穩定。3.增加對高端客戶群體的信貸營銷力度。溫州銀行運用個人中、高端業務營銷力度加大促進信貸業務的發展。目前,國民經濟達到小康水平并快速發展,個體私人也迅速崛起。這樣看來,個人理財的任務就不斷加劇,這樣,銀行信貸的水平就處于穩步增加階段。個人貸款業務、住房按揭業務、公積金貸款業務等多項中、高端業務也就應運而生,這樣加大了銀行的信貸業務的寬度,進一步擴大了工資業務,不斷擴大著中、高端業務的進行,加大了高端客戶群體,信貸風險分散,則能提升銀行的核心競爭水平。(二)與政府的關系和諧發展,加大對不良資產處理。目前而言,在經濟社會的大環境影響下,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標是發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方銀行的主要工作任務即是加大信貸業務資金用于擴大支持經濟業務的發展。在正確、良好、和諧的政府關系下,致力于創造外部市場。溫州銀行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充分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與地方政府一同推廣大力創新,增強企業自身的運作力與競爭力。同時政府要加大金融法規的約束與要求,要求司法部門有法必依,加大了企業與地方經濟的相輔相成,和諧發展。從而維護了溫州銀行的利益,為銀行創造了公平,使得外部的金融市場環境有了明顯提高。(三)加強溫州銀行的貸后管理機制。1.確立風險監管的理念,加強客戶經理的風險控制理念。管理工作應當是信貸業務后的最重要工作,銀行要采取信貸和管理兩手抓的工作方法,加強對于信貸后的管理工作。重貸輕管的概念應逐漸摒棄,貸后管理工作應落實到基礎,協調好信貸與管理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信貸與監管之間的矛盾,促進信貸與監管之間能夠和諧發展。溫州銀行應當更加優化風險的分級制度,將資產分類考核,對信貸資產的質量進行嚴格控制與監督,對于新增的不良信貸進行及時控制,從而進行嚴格控制,在業務考核方面做到正確引導,加強正確的信貸規范,要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并做到正確判斷,為貸款的安全性做好最后一道防線。2.加強管護權客戶經理的責任意識,提高業務素養。管戶權客戶經理目前作為一種新型重要性角色占據著信貸市場的主要管理地位。他的主要工作在于始終關注貸款款項的用途,了解掌握貸款客戶的經濟運行狀態,定時檢查貸款客戶的信貸檔案,調查核實還款的主要來源,確保貸款的本息收回按部就班地完成。其手段主要包括:(1)借助目前的高科技技術,即時查詢、了解、匯總所貸款項的風險預警,提高風險的檢測;(2)利用銀行財務會計柜臺信息,掌握客戶目前的現金流量、收入率、盈利率等指標,認真分析對比,實施對于風險的即時預警,實現最及時的安保措施;(3)實現風險經理與客戶經理的工作對接,相互協調,相互制約,提高貸后的防范系統,加強風險控制力度。3.將貸后管理與營銷手段相互協調,從而促進銀企共贏。溫州銀行應把貸后的管理和營銷業務相互拓展,在做好營銷的同時也做好貸后管理,比如可深入了解企業員工的工資福利,加大對企業資金狀況的了解,從不同方面了解企業是否拖欠員工工資、是否增加或縮減員工福利、是否清減員工人數等項目,從而了解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同時加大了對貸款業務的監管,避免了一些可規避的企業貸款風險,增加了銀行的營運能力,減少了成本,增加業務量,收獲了經濟效益。
財務報表對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
一、財務報表在銀行信貸業務中的應用
(一)銀行信貸中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和內容。銀行在進行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時,可以圍繞企業財務狀況、固有資產和現金流量等情況做出評價分析,從而幫助銀行對是否與企業開展合作,提供貸款做出判斷。銀行在分析財務報表時,不僅要分析觀察流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速動比率等短期償債能力指標,而且要構建專項小組,對企業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如產權比率、負債與有形凈資產比率進行測評。此外,還應對企業運營的基本情況、盈利性做出大致的了解。從而提高銀行對于企業真實財務能力的掌握程度,保障銀行在與企業開展經濟合作時決策的可靠性。(二)銀行信貸業務中財務報表分析的應用要點。銀行應該抓住企業財務報表中內容的關鍵點進行分析。首先,銀行需加強對企業內近期發展項目的財務分析。一方面,要考察財務指標的完整性,近期內發展項目的財務情況的數據或者憑證都應由專人進行保存,若為紙質憑證如有破損或者出現字跡不清都應視為無效。另一方面,要分析財務指標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如果一些數據出現漏洞或者出錯,銀行應該及時向企業求證并進行調查核實,保證每一份財務報表上的數據都是可以反映企業財務信息的。一旦發現企業存在虛增資產等造假情況,及時停止合作做出合理反饋。其次,銀行應該加強對企業財務報表上出現不匹配指標的注意,如果企業財務報表上的數據在一段時間內突然快速增長或者驟然下降,這些均屬于不匹配指標,可能是企業內部發展出現異常或者是數據出現錯誤。同時還要對客戶企業整體數據情況進行評估,整體數據太過優秀、波動太過平穩或者短期內波動太大都要重點關注,這也是屬于數據指標不匹配的情況。最后是變動較大的財務項目,銀行需調遣專業人員對該項目進行了解、分析原因及評價其是否屬于正常現象或者數據是否在正常范圍內。
二、企業財務報表分析
(一)企業償債能力分析。償債能力是企業財務報表中體現的最重要的因素。償債能力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兩個部分。短期償債能力主要依托短期內的資金流入體現,當銀行決定對客戶企業開展信貸服務時,需要根據財務報表分析判斷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是否能夠及時向銀行完成本息還款,這主要是看企業是否具備足夠的流動資金開展經濟活動。當然,流動資金并非越多越好,在企業開展項目時,一定量的負債經營能夠增大企業資金流轉的靈活度,但是流動資金過多說明企業缺乏一定的負債經營,經營策略有待改進。所以說,短期償債能力主要反映的企業短期內的經營狀況。長期償債能力主要依賴企業整體盈利情況和管理結構,這也是企業資產總實力的一種體現。主要表現在產權比率和資產負債率的平衡情況,只有這兩種指標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企業的發展才是健康的、可持續的。(二)企業運營能力分析。企業財務報表中的資產管理與收入情況是企業運營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標,所以銀行也可通過這兩項內容對企業整體財務情況作出基本判斷。在企業的資金管理中,可以利用構建制度與團隊、建設考核評價系統等多種方法提高資金管理效率,這是提高企業運營能力的重要手段。企業運營能力無法通過數據高低直接判斷,但是資金管理效率是可以通過量化分析的。首先,銀行可通過財務報表了解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如果比較高,則說明企業具備良好的應收賬款收回措施,如果應收賬款周轉率偏低,則說明企業對于應收賬款的控制能力不足,此時若與該企業進行信貸合作,企業可能無法及時償還貸款。其次是存貨周轉率,眾所周知,存貨周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的出貨速度和銷售情況,如果存貨周轉率偏低,該企業的銷售業務一定是存在問題的,長此以往,企業一定會因為貨物流通速度過慢導致資金周轉不靈。但是這個指標也并非是也高越好,如果存貨周轉率過高,企業采購速度增加,人員工作壓力不斷上升,成本也會上升,反而不利于企業運營能力的提高。(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判斷一個企業發展前景的重要標準。銀行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也會根據企業盈利能力判斷其償還貸款的能力,在某些情況下,即使企業運營能力并不是特別高,但是只要企業擁有足夠高的盈利能力,那么銀行就可以決策對該企業進行信貸業務。財務報表上所有體現盈利能力的指標中利潤率首當其沖,利潤率作為企業凈收益的主要體現,如果利潤率較高,說明企業在項目中獲得收益的可能性也比較高。同時,銀行還要對企業的主要收入項目進行了解,分析企業主要收入項目凈利潤占全部利潤率的比重。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企業的主要收入項目獲益足夠高,也就說明企業整體獲得收入的能力是企業內部發展的真實能力,而非短期的業務發展,企業長期發展能力越高,對于歸還銀行本息貸款的能力也越大,這就間接體現了企業的盈利能力。當然,企業的盈利能力測試不僅是對資金多少的考察,更是財務報表中資產報酬率、利潤率多種指標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結語
總之,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是銀行與客戶企業開展信貸業務的重要參考依據。如果在開展商業信貸時缺乏必要的財務報表分析,銀行的信貸業務就會存在極大的資金風險,所以說,財務報表分析之于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不可謂不大。銀行可以通過對企業償債、營運、盈利能力中多種指標進行分析,從而提高銀行對于企業財務能力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助力銀行實現工作愿景。
銀行信貸業務審計探究論文
一、信貸業務在財務報表中披露項目
信貸業務在財務報表中通過以下項目進行核算:一是“應收利息”;二是.“發放貸款及墊款”;三是“貸款呆賬準備”;四是“利息收入”。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通常將“發放貸款及墊款”作為重點測試審核項目。
二、信貸資產審查的內容
一是審查貸款業務的開展是否符合商業銀行穩健經營原則,有無盲目追求盈利,將貸款投向高風險、高回報領域,如集中對市政建設項目、房地產行業發放貸款。二是貸款發放的審批是否嚴格按照授權,有無越權放貸,有無先放貸后審批情況,是否執行審貸分離。三是貸款的發放規模各年之間是否穩步增長,是否一味擴大貸款規模,導致貸款風險過大。四是貸款抵押、質押擔保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集體土地使用權等無效抵押物。五是貸款分類是否真實、合規、準確,有無虛報貸款質量。六是對不良貸款的管理是否做到部門專管、風險識別、及時處理,貸款界定、轉賬、核銷是否合規。七是根據貸款分類計提的貸款呆賬準備是否充足、合理,是否與貸款變動情況配比合理。八是對關聯方發放貸款是否嚴格按照規定并實行有效控制,有無放寬貸款條件,放貸規模是否超過銀監監管額度。九是審查貸款集中風險,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及最大十家客戶貸款總額三項指標是否超過銀監監管額度,是否存在關系密切的貸款客戶之間互保獲取貸款。十是貸款利率是否執行國家規定,有無因盲目追求利潤,擅自或變相改變利率。
三、信貸資產審計的基本策略及其方法
肺炎對國有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
受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很多企業由于未恢復正常經營,可能導致無法按時償還銀行貸款,造成借款合同違約等問題,進而引發銀行貸款出現逾期。銀保監會信息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銀行總體不良貸款會出現一定程度上升,2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2.08%截止2020年。銀保監會已經進行壓力測試,《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結果顯示,輕度沖擊下GDP同比增速下降至5.30%,30家參試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從1.46%分別上升到5.42%。一季度經濟總量占國內全年比重并不高,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當前一系列宏觀政策對不良貸款有對沖作用。
肺炎疫情對縣域國有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
(一)信貸質量防控壓力增大,總體可控。以河南省駐馬店市為例(下同),由于地理位置離湖北較近,疫情持續造成中小微企業的違約風險加大,五家銀行2月份不良貸款率0.78%、比1月份增加0.02個百分點,區域不良貸款率遠低于全國數值。對于受疫情短期影響較大的行業和企業主要集中在餐飲、旅游、娛樂、教育培訓等領域企業,整個2月份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受疫情直接影響下比上月增加5.26億元、比年初增加6.58億元。其中:五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89億元,國有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新增占全市金融機構的5.76%、5.06%。表1駐馬店市2020年一、二季度五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情況預測表通過駐馬店市五大行上報的貸款逾期數據看,形勢不容樂觀:五行逾期戶數達到768戶、逾期金額2.76億元,有些企業貸款盡管沒逾期,但已經給銀行反饋。目前,無法還款戶數1337戶、涉及金額1.73億元;延期還款戶數40戶、涉及金額3.39億元。實際上我們可以測算出:駐馬店市受疫情影響企業實體1377個,五大行涉及金額5.12億元,實際上五大行目前在整個2月份(疫情集中期)對公投放貸款及融資16.41億元,等于支持實體經濟受損金額的3.2倍以上,有力支持駐馬店市金融抗疫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通過數據進一步分析,我們研究2月下旬以來,駐馬店市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五行一季度不良貸款本月比年初不會突破逾期金額,估計會接近上報的8735萬元;但到二季度不良貸款新增將在0.87億元-1.73億元。(二)抗疫類行業成為信貸需求新亮點。2020年國內新增貸款的增長點與本次肺炎疫情沖擊部分相關,醫療、衛生、化工、物流、新基建項目級相關制造業成為貸款行業投向熱點,由于1月23日武漢“封城”,抗疫類行業貸款具有時效性,1月23日-2月29日這個時間段成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和成敗期,國有商業銀行對公信貸“開門紅”與此疊加,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出臺30條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疫情防控領域,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行業和企業,以及社會和民生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疫情期間,國有商業銀行重點資金也主要投向這些政策主導性領域,但是隨著疫情的逐步解封,預計傳統交通運輸、水利、公用基礎設施等“鐵公基”領域,以及批發零售業、制造業領域的投資將再度啟動,公共醫療衛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信貸需求繼續加大投資。從信貸投放總量看,前兩個月五大國有銀行投放總額50.13億元、按總量大小依次是郵儲14.12億元、建行12.23億元、農行10.64億元、中行8.51億元、工行2.14億元。信貸投向出現“醫療、化工、科技”三多現象,行業特點與當前疫情防控密切相關。從貸款方式看,全市2月份國有銀行信貸呈現“三三制”局面,信用類、保證類和抵押類分別為3.23億元、4.52億元和3.67億元,依次占比為28.28%、39.58%和32.14%。結合貸款行業分類看,保證類和抵押類駐馬店市資金主要集中在醫藥和化工制造業,建行投放3億元于藥業,農行和建行分別投放新能源科技0.4億元和3億元;信用類主要投放在各家醫院、電力和水產業上,2月份駐馬店市國有銀行中的農行和郵儲銀行合計投放縣級醫院1.27億元,中行則集中投放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水行業等1.82億元;工行主要投放民生領域建設1.13億元;余下基本上是線上產品,線上產品以醫療用品及器材零售、西藥零售、中藥零售和衛生服務為主。從企業規模等級看,五家國有銀行大中型企業2月份抗疫復工類信貸資金投放9.35億元、占比92.10%,小微企業0.80億元、占比7.90%,大中型企業成為國有銀行資金支持類重點。駐馬店市投放前10家對公客戶(含醫院)10.37億元,城商行1家0.6億元,均是大中型對公客戶。(三)“抗疫”貸款產品創新爆發,線上線下持續融合。從產品對象上看,目前國內推出的對公信貸產品主要針對兩類群體:一是為抗擊疫情提供相關物質保障的企業和醫院,包括向醫院提供醫療器械、醫用耗材、診斷試劑的供應商,以及醫用化工關聯類;二是受疫情影響下經營暫遇困難的小微企業,集中在教育培訓、餐飲住宿、物流運輸、影視傳媒、文化旅游等勞動密集行業。從總體比較看,線上信貸產品種類多資金量小,線下資金量是金融信貸抗疫的絕對主力。國有五行2月份投放線下金額11.26億元、占比98.58%;線上金額投放0.16億元,占比1.42%;線下資金是駐馬店市金融信貸抗疫的絕對主力。2月份五家國有銀行大中型企業2月份抗疫復工類信貸資金投放9.35億元、占比92.10%,企業規模投放最多也是線下渠道。
疫情背景下縣域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提升的對策
(一)從短期看,提高站位、精準支持、全力以赴支持“抗疫”。1.落實政策提供專項授信支持。堅決貫徹落實系列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監管部門各項要求,主動扛起國有大行的責任擔當,圍繞“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目標,做實支持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十項舉措”,發揮國有銀行金融服務平臺線上對接優勢、產品優勢、科技優勢和資金優勢等四個優勢,主動對接疫情防控相關行業,協調與企業進行無縫對接,主動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信貸投放發展經濟工作,全力打贏疫情防控和業務發展“雙線戰役”。2.加強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金融服務。企業復工復產以來,國內產業鏈上下游部分企業國有銀行暢通產業鏈資金流,提升產業鏈協同整體效應。國有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強與依靠互聯網運營的銀行間的業務合作,提升產業鏈金融服務科技水平,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為復工復產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供應鏈融資服務。3.降低對公客戶融資成本。對受疫情影響正常生產經營、遇到暫時還款困難的客戶,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調整結息頻率、減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全力扶持;對于經營醫療耗材、醫院、生產生活物資保障等抗疫相關行業的名單外客戶執行利率優惠政策,采取一戶一報制度,在授權范圍內最大限度降低中小企業客戶融資成本,主動承擔與貸款相關的抵質押登記費用等,通過減費讓利等措施進一步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4.嚴格控制線上線下逾期貸款。一方面,對線下貸款積極與平臺行溝通做好到期貸款的轉貸和回收再貸工作,貸款到期前1個月安排召開貸后跟蹤會議,了解到期貸款的當前情況和下一步工作目標,制定預辦理方案;對再辦理的業務督促平臺行收集貸款資料,爭取貸款到期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對線上貸款要用好系統預警工具,對出現橙色預警的客戶要上門核實風險原因、對紅色預警的客戶在調查詳實的基礎上要減少額度、凍結額度、提前回收。(二)從中長期看,數字化轉型發展是應對信貸業務深化經營的必然。1.數字化轉型發展要提升綜合服務賦能。疫情環境下,數字化轉型對線上公司金融服務形成迫切需求,線上金融服務從零售端向公司端深度拓展或將是未來發展趨勢?!胺墙佑|”信貸服務理念、需求,不會隨著疫情平復而消失,反而可能進一步固化和深化,國有銀行應基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建立場景、技術、風險、監管四位一體的數字供應鏈金融網絡,研發推出線上化、數字化的新產品,更要運用數字化系統深入分析產品使用情況,推動自身產品“迭代”升級、優勝劣汰的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提供非接觸的融資、結算等“一攬子”服務。2.數字化轉型發展要提升平臺場景賦能。一方面國有銀行要聯通行內行外,加強平臺系統之間互聯互通,將金融“泛在”于平臺場景之中,將B端、C端、G端的政務數據、信用數據、經營數據與銀行的交易、結算等數據交互集成,融通成為客戶統一視圖,為客戶精準“畫像”、深挖客戶價值、開展智能風控夯實基礎;另一方面,國有銀行大中小微信貸產品量體裁衣,在線上產品基礎上擴大平臺業務覆蓋,把小微企業及企業主的基本信息、經營信息、資產信息、負債信息、稅務信息等內外部多維數據融合,針對普惠金融小企業產品線上金額小的特點,在滿足數據風控條件下,把開發推出線下大金額的產品轉移到線上平臺,利用“裂變式營銷”、“場景式營銷”,打破組織邊界,擴大普惠金融和大中企業線上生態覆蓋面,幫助銀行獲客與活客,推動業務轉型與平臺生態發展。3.數據化轉型要推動線上線下業務的融合發展。數字金融是實體經濟帶動下的全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無接觸”服務重要性提升,但仍將與線下模式共存。國有商業銀行加強科技應用,國有商業銀行在戰略布局方面,仍應堅持兩手抓,一方面著力發展線上服務,及時對相關業務進行整合升級,借鑒股份制銀行的創新產品,如平安銀行推出的“小企業數字金融復工產品包”,匯集了信用、擔保和抵押類多品種的融資產品,值得國有銀行借鑒;另一方面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傳統金融與數字金融互相補位,注重優化線下服務流程和方式,協調線上線下業務發展,進而促進公私聯動經營,促進對公對私業務自然融合,有效滿足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4.數字化轉型發展要提升線上風險管控的常態化、智能化。一方面探索建立的存量大中型客戶和小企業客戶信用風險預監管工作模式,依托RAD預警平臺、非現場審計系統、大數據和金融科技工具給對公客戶風險畫像,全面篩選管理過程中適用于數字化的環節,建立決策模型并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動風險管理、運營管理、項目管理、授信審批的智能分析、智能決策;另一方面用數字化打法探索解決合規風控問題,處置好“發展”和“風控”的關系,提高風險研判能力,提高風險化解和處置的及時性、有效性,筑牢業務經營的防火墻。
參考文獻
我國銀行信貸業務論文
1A銀行在信貸業務財務分析方面存在的問題
1.1信貸初查環節,授信及擔保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信息失真。
授信企業為了獲得銀行貸款,經常提供不真實或經粉飾的財務報表,更換或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報表造假。而信貸人員財務分析水平普遍較低,從經過加工的報表數據中分析出各項財務指標良好,較難發現存在的問題,使授信企業容易獲得銀行的信任,取得貸款。部分客戶經理為了保證自身工作業績,取得穩定長久的客戶資源,對授信企業的造假行為采取忽視縱容的態度,甚至為其財務數據的修改出謀劃策,以規避上級領導的檢查和銀行的信貸制度。經過簡單計算,信貸員在客戶五級分類工作底稿中認同該企業的營運狀況,認為可以在以后期間對其放貸。但實際上我們發現,2012年度的銷售利潤率明顯超過2013年度和同行業該指標,2012年度的利潤總額遠高于主營業務收入,但是資產規模等資產負債表上數據卻與同行業相差不大。我們基本可以認定,該授信企業提供的報表是不真實的。授信企業與擔保企業相互擔保已成為銀行貸款之間的公開秘密,授信企業為了取得貸款但又無人愿為他擔保的情況下,通常是集團公司內部母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互為擔保。在A銀行,出現較多的是利益公司之間的擔保,相關聯的交易企業之間互為擔保或是親戚公司之間的擔保。雖然他們互為獨立的企業法人,但是他們在資金往來業務上通常密切關聯,所提供的財務報表在某種程度上有著驚人的相似。由于授信企業與擔保企業的利益相一致,都是為了取得銀行的貸款,因此,他們往往虛增資產和收入,擔保的金額往往超過了他們的自有資金。故只要一方發生資金周轉問題,會使整批貸款呆滯,A銀行也會因此蒙受損失。
1.2信貸審查環節。
①現有財務分析指標存在固有局限性。A銀行對授信企業的財務分析,主要是依據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及發展能力下的相關指標,進而為信貸業務提供決策依據。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對企業影響較大的企業基本面分析,如國家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行業現狀及發展、企業分析卻沒有考慮進去,出現了財務分析指標重“量”而不重“質”。例如,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體現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的流動資產沒有清償能力,難以變現,因此較高的流動比率并不意味著授信企業短期清償能力強。而速動資產雖然將變現較慢的存貨進行了扣除,但是應收賬款能否收回以及壞賬準備是否足額計提均在很大程度上對速動資產造成影響。所以,速動資產中如果存在諸多的不良應收款項,就很難將其短期償債能力科學合理地判斷出來。②信貸員進行財務分析時習慣套用模板,容易忽視深層次原因。A銀行在財務分析時,通常直接套用模板,分析過程往往流于形式,分析報告過于“八股化”,忽視了授信企業的行業狀況、監管環境和一些需要剔除的因素(如借款企業一些不真實的資產及負債),因而實際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這就造成信貸人員只看到數字的表面變化,而忽視了數字背后的深層次原因。該企業的存貨2012年度為5947萬元,2013年度為10399萬元,存貨的庫存量增加了近一倍,2013年存貨周轉率由2012年的0.58增加到4.81;應收賬款2012年度為876萬元,2013年度為1330萬元,應收賬款周轉率由4.24增長到38.32。應收賬款或存貨的增長速度過快,甚至超過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從表層上看有兩個可能,一是企業在虛增收入,二是企業的賒賬政策在放松,這意味著授信企業發生壞賬和資產惡化的可能性增大。然而經過深入調查,我們發現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是由于該企業改善了產品質量,使其主導產品需求旺盛,產銷率迅速提高,深層次調查和表層分析的結果截然不同。
1.3貸后管理環節,對抵、質押貸款不重視,疏于貸后跟蹤調查。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轉型研究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能夠保持持續快速發展態勢,離不開金融體系的鼎力支持配合,這其中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發揮出的中流砥柱作用功不可沒,而信貸業務作為商業銀行的關鍵核心模塊之一,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信貸業務能否常態化實現高質高效開展落地,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總體經營運轉效能,為此就需要從信貸業務的內涵機理角度入手,尤其需要在信貸業務審批環節上下足功夫、做足功課,而當今互聯網金融整體氛圍環境,為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環節的進一步深化轉型升級創造出了十分積極有利的前置性基礎條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握住當下所具有的寶貴機遇紅利,進而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實現商業銀行自身的更好更快發展基本態勢。該篇文章在對當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所涉及的主要環節進行分析闡釋的情況下,進而針對性適應性提出相關優化措施建議,謀求于在全面周到有力加強促進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轉型實際效果方面提供部分參考基礎材料。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背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轉型
在當今新形態新形勢整體宏觀背景之下,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的經濟社會運行發展進入全新階段,過去的重數量弱質量運行發展理念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現實需要,這就對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高效運行發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金融行業特別是商業銀行行業所具有的關鍵核心屬性特征進行把握,商業銀行行業領域具有十分悠久的發展演變歷史,可以說其與人類社會的總體發展進步態勢相輔相成,在此過程當中,商業銀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系統標準的工作流程體系,而在當今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之下,基于商業銀行行業領域與總體經濟社會運行發展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就需要對商業銀行日常所涉及具體工作的操作實踐模式,進行針對性適應性地優化完善及調整匹配?,F如今互聯網金融發展如火如荼,實際上互聯網金融并未真正改變金融行業乃至商業銀行行業的底層本質,更多的是體現為互聯網相關科學技術與商業銀行日常操作實踐的有機融合,在商業銀行所涉及業務模塊特別是信貸業務審批環節上,需要予以積極關注重視。
一、當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主要環節剖析
(一)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所涉及信用評級環節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從源頭上保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轉型取得應有的積極成效,最為首要的就是需要對當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所涉及的主要環節進行深入剖析研究,唯有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從而避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不良情況及問題的出現發生。從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所具有的關鍵核心屬性特征角度進行把握,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及優化磨合,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目前已經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系統成熟的操作執行流程標準,涉及從接到客戶貸款需求開始,到貸款放款為止的全部環節鏈條,這其中相對比較靠近上游的環節要屬信用評級工作步驟,現階段在進行信用評級的過程當中,普遍采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方法,根據商業銀行內部預先建立的基本模型框架,結合從多渠道多維度獲取的擬貸款客戶信息數據,在此基礎上運算預測出擬貸款客戶的違約風險水準,進而為信貸業務后續相關具體工作的開展落地打下堅實有力基礎。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法律風險的防控
摘要:本文針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承擔的法律風險,提出了防控策略。要設立專門的信貸法律風險防控機構;加強與執法部門的溝通交流;與客戶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增強銀行全體人員的法律意識;優化法律訴訟途徑,提高應對能力。
關鍵詞:商業銀行;銀行信貸;法律風險;防控措施
法律在商業銀行的運作中起著約束貸款主體,規范銀行內部管理和市場運行的作用。銀行的法律風險,是由于法律某些地帶規定的缺失和模糊,或銀行本身對其理解不當陷入運行誤區而產生的一系列風險問題。所以信貸業務中明確主體和客體的責任義務,正確理解法律條文,規范銀行業務管理運行機制在風險的避免和防控中十分重要。法律的界限模糊和制度落后,經營者對其內容理解的扭曲,監管部門執法不當都是信貸法律風險的來源。由此我們要在“主體—行為—責任”的基礎構建上合理控制和避免法律風險。[1]
一、銀行信貸業務承擔的法律風險
1、銀行信貸業務制度存在漏洞
信貸業務的運行流程和規則遵循的是管理制度和規定,而大多數銀行管理制度中所包含的只是一般化的操作情況。但業務的實際往來過程是復雜的,其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難以應付的問題。對于一些特殊情況的預見和處理,管理制度中沒有列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和解決渠道,管理條例不完善,這就造成了后期發生業務和金融糾紛時沒有相應完善的處理機制。管理條例中缺乏與法律條文相對應的實施措施和解決辦法,在簽訂文件的過程中沒有確立嚴格的審查制度,當引起法律糾紛追責時銀行可能因此承擔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