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09:07: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銀行信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銀行信貸論文

商業銀行信貸影響因素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商業銀行風險概述;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分析;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現狀及防范控制策略等進行講述,包括了風險的含義、商業銀行風險及信貸風險的含義、信息不對稱雖然不是引起道德風險的唯一原因,但確實客觀存在的事實、市場約束是通過影響銀行的成本和收益,從而影響銀行的利潤率而發生作用的、要發揮市場約束的作用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眾所周知,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一直是我國金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以前巨額不良資產以及低下的銀行經營效率是我國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問題的集中反映。由此,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方面存在許多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急需金融理論工作者去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信貸風險控制商業銀行

一、商業銀行風險概述

(一)風險的含義

目前在風險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風險定義是;風險是指損失產生的不確定性。它包含了損失與不確定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人們難以確定何時、何地、何種程度的潛在損失,這便構成了一種風險。其所致的結果有損失的一面亦有盈利的一面,損失帶給人們的是恐懼和失敗,盈利面帶給人們的是希望和成功。同時“主觀說”所指的風險是關于損失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的范圍包括發生與否不確定,發生時間不確是,發生狀況不確定和發生結果不確定。“客觀說”認為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是可用定量的手段加以衡量的,并且在同樣情況下對所有人都相同。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省行

論文摘要:商業銀行在信貸管理中目前存在著貸款規模控制方式與授權制度不匹配、貸前調查質量不高、省行貸款管理不到位、新發放貸款質量不高等。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和商業銀行的特點,對提高信貸管理水平提出了對策。要加強信貸人員的素質教育;加強省行對信貸的監控能力,對低風險的信貸業務適當擴大轉授權;貫徹“四重”營銷策略,切實提高新增貸款質量。

信貸管理是當前商業銀行經營課題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以往我們對于這一問題的探討都過于側重宏觀環境與外部因素,如宏觀金融體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預,企業景氣情況等,而忽視了從商業銀行自身管理的內部角度進行分析。商業銀行實行新的信貸管理體制以來,各信貸業務相關部門職能作用不斷理順,信貸管理不斷得到加強,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本文擬從當前信貸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探討應如何解決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若干矛盾,以達到加強信貸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一、當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貸款規模控制方式與授權制度不匹配

目前,商業銀行除對哈爾濱、大慶二分行的貸款規模控制實施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外,對其他二級分行的貸款規模控制均為砍塊方式。這兩種貸款規模控制方式各有特點,并對商業銀行貸款規模的科學管理都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目前,兩種規模控制方式并存是在信貸體制改革過程中的過渡模式,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砍塊規模控制方式與商業銀行信貸授權制度已逐漸顯得不相匹配。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論文

一、當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貸款規模控制方式與授權制度不匹配

目前,商業銀行除對哈爾濱、大慶二分行的貸款規模控制實施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外,對其他二級分行的貸款規模控制均為砍塊方式。這兩種貸款規模控制方式各有特點,并對商業銀行貸款規模的科學管理都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目前,兩種規模控制方式并存是在信貸體制改革過程中的過渡模式,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砍塊規模控制方式與商業銀行信貸授權制度已逐漸顯得不相匹配。

砍塊規模控制方式下,對于超過自身授權的項目,二級分行出于局部利益考慮,不會使用本行節余的砍塊規模,因為向省行報批后,省行即可為批準的項目匹配規模。二級行如果沒有規模,省行的轉授權再大,對該行而言,也沒有實際意義。

1999年,省行取消對二級分行的砍塊規模后,二級分行從自身經營的角度考慮,對省行批準的貸款利息回收比較積極,但對本金回收不夠積極,以占用省行臨時規模。一個突出的表現是1999年“轉貸”貸款較多,省行批準轉貸,臨時規模就會被長期占用;省行不批準轉貸,就要承擔不良率上升的風險。但是,連續轉貸從長期來看,一旦貸款企業內部經營狀況出現滑坡或外部相關經營環境出現惡化,很可能造成商業銀行貸款不能順利退出,甚至面臨損失。

2.貸前調查質量不高前期把關有待加強

查看全文

銀行信貸文化培育論文

1以價值為導向,培育商業銀行信貸文化理念

銀行信貸文化戰略是商業銀行增強核心競爭力和整體服務水平的重要途徑,隨著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金融同業競爭的升級,信貸文化競爭已經上升到戰略高度倍受商業銀行的關注。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要建設信貸文化,就應建設卓越的信貸文化,并通過信貸文化來體現和豐富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只有培育起廣大信貸員工自覺獻身于商業銀行信貸事業的責任意識、價值標準、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并使之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動力源,人格化的銀行信貸行為也就將會不再是一種帶有強制性或被動性的行動,而是員工自我價值不斷追求和不斷實現的過程,以主人翁的積極姿態投身工作,使銀行的意志變為全體信貸員工的共同意志,銀行的目標變為全體信貸員工共同奮斗的目標。因此,商業銀行應以價值為導向,重規模、重成本、重質量、重結構、重效益,深入挖掘持續發展的核心價值,創新設計銀行信貸目標文化模式,充分探索現代信貸文化戰略,通過建立符合現代商業銀行價值取向的信貸文化規范,培育與銀行共同的價值觀,體現管理者和員工的共同利益取向,來促使全體員工從精神、理念、風氣、言行直至符號和環境都產生充分的認同和自覺,進而使這種價值體系被社會和客戶認同。

2以管理為主線,夯實商業銀行信貸文化基石

一是要加強組織與領導。要明確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對銀行信貸文化的組織管理工作,要分別從觀念文化層面、制度文化層面、員工道德行為規范、重點業務、“品牌”等方面總結典型經驗,把經驗加工成理念,把理念闡釋為規范,使價值內化為信念,以制度約束行為,使規范行為形成習慣,再用先進的信貸文化觀念教育和引導員工,調動廣大員工積極爭當信貸文化建設的實踐者和傳播者,以點帶面,唱響文化旋律,盡展文化魅力,把信貸文化建設引向深入。

二是要加快培育與挖掘現代銀行企業家。一方面,建設卓越的企業信貸文化,造就銀行的核心人物——銀行家尤其重要。他們作為銀行全體員工的最優秀代表,是銀行價值觀和精神的集中體現者,是銀行生存和發展的中堅。另一方面,銀行的個性出自銀行的理念,銀行的理念也就是銀行家的理念。銀行家作為成功銀行的靈魂人物,是銀行凝聚的核心,必然是銀行信貸文化建設的首要主體,肩負重任。

三是要實現科學管理與人本管理的有效結合。實踐證明,只有將管理制度與人本主義有效結合,銀行經營才能成功。建設以人為本、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為核心內容的企業文化,應體現企業文化中“人情化”管理的內涵,強調了環境因素與人本管理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銀行信貸業務審計探究論文

一、信貸業務在財務報表中披露項目

信貸業務在財務報表中通過以下項目進行核算:一是“應收利息”;二是.“發放貸款及墊款”;三是“貸款呆賬準備”;四是“利息收入”。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通常將“發放貸款及墊款”作為重點測試審核項目。

二、信貸資產審查的內容

一是審查貸款業務的開展是否符合商業銀行穩健經營原則,有無盲目追求盈利,將貸款投向高風險、高回報領域,如集中對市政建設項目、房地產行業發放貸款。二是貸款發放的審批是否嚴格按照授權,有無越權放貸,有無先放貸后審批情況,是否執行審貸分離。三是貸款的發放規模各年之間是否穩步增長,是否一味擴大貸款規模,導致貸款風險過大。四是貸款抵押、質押擔保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集體土地使用權等無效抵押物。五是貸款分類是否真實、合規、準確,有無虛報貸款質量。六是對不良貸款的管理是否做到部門專管、風險識別、及時處理,貸款界定、轉賬、核銷是否合規。七是根據貸款分類計提的貸款呆賬準備是否充足、合理,是否與貸款變動情況配比合理。八是對關聯方發放貸款是否嚴格按照規定并實行有效控制,有無放寬貸款條件,放貸規模是否超過銀監監管額度。九是審查貸款集中風險,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及最大十家客戶貸款總額三項指標是否超過銀監監管額度,是否存在關系密切的貸款客戶之間互保獲取貸款。十是貸款利率是否執行國家規定,有無因盲目追求利潤,擅自或變相改變利率。

三、信貸資產審計的基本策略及其方法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信貸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介紹了由于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使商業銀行的信貸出現了“惜貸”現象,引發了存款客戶盲目選擇銀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而且使不良貸款增加。確立完善的信息機制,加快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加強法制建設,有助于我們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關鍵詞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道德風險信貸

銀行是經營資金融通業務的中介,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資金運用的核心業務。而在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中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2001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了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賓塞、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信息經濟學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1970年阿克爾洛夫發表了《次品市場》,他認為在二手車市場上,買賣雙方重復博弈的結果使二手車成交量很小,其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對稱。1973年斯賓塞在其論文《勞動市場信號》中對勞動力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進行了深層分析。1976、1981年斯蒂格利茨相繼發表文章,分析了保險市場和信貸市場存在的道德風險問題。本文將運用信息不對稱理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對策。

1信息不對稱理論

信息不對稱是在市場交易中,交易的一方對另一方缺乏信息,進而影響其做出正確決策,導致交易效率降低的現象。根據信息經濟學理論,信息不對稱(InformationAsymmetry)分為事前的逆向選擇(AdverseSelection)和事后的道德風險(MoralHazard)兩種情況。逆向選擇是交易事前的信息不對稱。阿克爾洛夫在分析二手車市場認為,在二手車市場上有好車也有壞車,買主很難分辨出來。所以買主愿意支付的價格是二手車的平均價格。好車的賣主索要的價格高于市場的平均價,壞車的賣主很愿意以平均價出售。從而導致好車退出市場,只剩下壞車。金融市場上同樣也存在這種事前的逆向選擇,最終的結果也是好的借款人退出市場,市場上留下的是質量差的借款人。道德風險是交易事后的信息不對稱。在金融交易發生之后,借款人可能用貸款人的資金從事風險更高的業務,以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企業用信貸資金從事高風險的投資。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于我國商業銀行中,使得銀行交易效率降低,金融風險增大。

2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關系的信息不對稱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信貸監管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金融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逐漸加大,加強對信貸資金的管理迫在眉睫等進行講述,包括了直接影響較小、間接影響較大、加強信貸風險控制的制度建設和健全信貸責任追究制度、加強信貸風險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行清產核資,全面清理損失,同時防范住房按揭貸款的風險、金融危機帶來了全球經濟的動蕩不安、萎縮,對商業銀行是一次挑戰等,具體資料請見:

商業銀行是一個國家金融、經濟的核心,其經營的成敗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穩定。2008年9月起,華爾街爆發了百年罕見的金融風暴,并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各國股指暴跌,石油、黃金、期貨等商品價格大幅下挫,失業率猛增……這場風暴振動全球!危機爆發原因錯綜復雜,主要是美國次級貸款的惡化,而貸款惡化是典型的信用風險事件,也即銀行在信貸風險管理、控制上有所欠缺和制度執行不到位。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1.直接影響較小

因我國嚴格的金融監管體系,商業銀行業務大部分集中在國內市場,盈利來源主要是存貸利差,國際化程度低及單一的收入結構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因禍得福”。比如工行持有雷曼兄弟債券金額為1.52億美元,僅占工行總資產的萬分之一,直接損失對其不構成實質性影響。

2.間接影響較大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信貸問題論文

摘要介紹了由于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使商業銀行的信貸出現了“惜貸”現象,引發了存款客戶盲目選擇銀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而且使不良貸款增加。確立完善的信息機制,加快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加強法制建設,有助于我們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關鍵詞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道德風險信貸

銀行是經營資金融通業務的中介,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資金運用的核心業務。而在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中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2001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了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賓塞、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信息經濟學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1970年阿克爾洛夫發表了《次品市場》,他認為在二手車市場上,買賣雙方重復博弈的結果使二手車成交量很小,其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對稱。1973年斯賓塞在其論文《勞動市場信號》中對勞動力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進行了深層分析。1976、1981年斯蒂格利茨相繼發表文章,分析了保險市場和信貸市場存在的道德風險問題。本文將運用信息不對稱理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對策。

1信息不對稱理論

信息不對稱是在市場交易中,交易的一方對另一方缺乏信息,進而影響其做出正確決策,導致交易效率降低的現象。根據信息經濟學理論,信息不對稱(InformationAsymmetry)分為事前的逆向選擇(AdverseSelection)和事后的道德風險(MoralHazard)兩種情況。逆向選擇是交易事前的信息不對稱。阿克爾洛夫在分析二手車市場認為,在二手車市場上有好車也有壞車,買主很難分辨出來。所以買主愿意支付的價格是二手車的平均價格。好車的賣主索要的價格高于市場的平均價,壞車的賣主很愿意以平均價出售。從而導致好車退出市場,只剩下壞車。金融市場上同樣也存在這種事前的逆向選擇,最終的結果也是好的借款人退出市場,市場上留下的是質量差的借款人。道德風險是交易事后的信息不對稱。在金融交易發生之后,借款人可能用貸款人的資金從事風險更高的業務,以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企業用信貸資金從事高風險的投資。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于我國商業銀行中,使得銀行交易效率降低,金融風險增大。

2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關系的信息不對稱

查看全文

銀行信貸風險探析論文

一、世界金融危機的概念及爆發誘因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的次貸危機所引起的,從表面上看,次級債問題是由美國低收入者的房貸所引發的。實質上,本次危機是源于刺激經濟的目標下過度的信貸以及信用風險互換等衍生工具的濫用,使狀況愈演愈烈終致危機惡化。而貫穿始終的問題是:無論是監管者、金融機構和個人都存在著忽視信貸風險管理的通病。金融機構特別是投資銀行,在追求業績的利益驅使下,片面的追求業務規模和業務利潤的快速增長,而忽視風險甚至無視風險。從業人員的道德水準與風險管控水平直線下降;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對金融衍生工具過分信任,認為一切風險可以通過工具創新轉嫁給別人,忽視了衍生工具內在的風險,最終導致金融風險被成倍地放大。

商業銀行作為專門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具有高負債性和高外部性的特點,這就使其不僅追逐收益性,也必須關注安全性和流動性。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商業銀行又擔負著“轉型與發展”的雙重使命,這必然使信貸風險不斷積累。在當前的外部環境下,信貸風險管理已不再是對風險的規避和對沖的博弈術,而是一種保值增值的差別化技能。信用評級機構則在此中扮演了極其不光彩的角色,甚至故意為投資銀行提高其產品的信用等級,某種程度上對金融風險的擴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從監管者的角度,由于長期的經濟繁榮和市場繁榮,自由主義的理念在監管者的頭腦中占據上風,放松管制、讓金融更加自由化成為這一階段監管者的核心價值觀。比較而言,美聯儲對銀行的監管是嚴格的。而恰恰次級債以及衍生產品均由美國證監會監管,作為長期監管股權資產的機構,對債權資產的利害關系肯定不如美聯儲,監管錯位也可以看作是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

二、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可能面對的信貸風險及存在的問題

1.信用級別管理不嚴及住房貸款比例增大可能導致個人住房貸款者信用風險的集中爆發

由于信用體系的缺乏,我國商業銀行在實際貸款發放過程中,無法得到借款人的信用保證。相對于美國的信用等級而言,我國的借款人甚至達不到次級信用級別。我國商業銀行在審核個人住房貸款申請時,主要是通過申請者從單位開具的收入證明來審查其收入狀況,導致資信較差的借款者可能憑借虛假證明從銀行得到貸款,進入房貸市場。銀行為了擴展業務規模,按揭成數都比較高,近幾年仍然維持在70%左右,甚至是“零首付”。目前,隨著國家對房地產業進一步進行法規及商業銀行控制風險的要求,2005—2006年按揭成數下降到了60%左右,但是這個數值還是偏高,依然蘊含著很大的風險。

查看全文

銀行信貸風險防范論文

一、客戶關聯交易的內涵及其形式

關聯交易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關聯交易將市場交易轉變為企業的內部交易,減少交易過程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業資產營運效率,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多元化經營。對企業集團來說,尤其如此?鴉另一方面,由于交易價格和交易條件由關聯方協商確定,關聯交易容易成為規避稅賦、轉移利潤或轉移資產等非法行為的擋箭牌。在我國,一些企業利用不正當關聯交易損害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法律法規雖不禁止關聯交易,但是要求企業應當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關聯交易,提高企業關聯交易的透明度,趨利避害,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公平的關聯方交易發生。

在界定關聯交易之前,首先必須明確什么是關聯方。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以列舉法的形式對關聯方進行了界定:在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間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對另一方施加重大影響,本準則將其視為關聯方;如果兩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本準則也將其視為關聯方。其中控制指有權決定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并能據以從該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重大影響是指對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并不決定這些決策。關聯方的形式主要有:

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間;合營企業;聯營企業;主要投資者個人、關鍵管理人員或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鴉受主要投資者個人、關鍵管理人員或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直接控制的其他企業。

關聯交易即指在關聯方之間發生的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而不論是否收取價款。主要形式有:購買或銷售商品;購買或銷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資產,如設備、建筑物、股權等;提供或接受勞務;銷售貨物、簽訂合同;租賃;提供資金,包括現金、權益性資金或實物形式的貸款等;為獲得借款、履行買賣、勞務合同等所提供的擔保;管理方面的合同;研究與開發項目的轉移;使用商標、技術、專利等方面的許可協議;支付關鍵管理人員報酬等。

二、客戶關聯交易對銀行信貸的主要影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