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08:51: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一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全鎮一村一品指導方案
為加快我鎮“一村一品”發展步伐,構建我鎮“一村一品”區域化發展新格局,有效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工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提高農業產業水平,根據《市2012年“一村一品”工作實施方案》的精神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現制定我鎮“一村一品”工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我鎮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依托,以提高農業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和農民組織化程度為主線,以培育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產業富村、科技興村、企業帶村、人才強村,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示范帶動,激發農民發展生產、振興農村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二、目標任務
年內全鎮重點抓好11個個“一村一品”示范村(見附表),其中示范村中要有3個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達到專業村標準。
三、組織領導
一村一名大學生意見
各鄉鎮黨委、政府,縣委各部、委、辦,政府各委、辦、局黨委(黨組、總支、支部),人民團體,縣法院、檢察院黨組,那拉提景區管委會:
為加快新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提出如下實施意見(試行)。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嚴格選拔、強化管理”的原則,深入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引導和鼓勵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充實農村后備人才隊伍,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改善農村人才結構,為推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實施范圍
我縣11個鄉鎮,利用2年左右的時間,使全縣列入“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人員達到并保持80人左右的常量。
農業局上半年一村一品小結
2010年上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省、市一村一品辦公室的指導下,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一村一品工作安排,精心組織,科學規劃,強化服務,通過政策推動、項目支持,不斷引導農民推進茶葉、生豬等主導產業區域規模經營,由傳統小農戶生產向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現代農業轉變,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拓展發展思路和空間,充分挖掘社會經濟和自然資源潛力,實現從資源消耗型產業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型轉變,提升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能力。通過上半年積極探索創新,努力實踐,全縣一村一品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現總結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開展工作情況
(一)認真貫徹中、省、市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2010年各項任務目標。將各項目標任務層層下達各示范村和推進村,確定鄉村干部建立健全包抓責任機制,大力宣傳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及農村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不斷提高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二)繼續完善一村一品臺帳及檔案資料的管理,積極開展一村一品調研活動,為不斷提升示范村、推進村的健康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全縣共有15個省級示范村、2個省級一鄉一業鄉鎮,共涉及6個產業、8770戶26061人。年初安排縣農經站與鄉鎮村干部深入千家萬戶對示范村農戶生產經營收支情況進行了據實登記填報,做到了一戶一表,一村一帳,數據準確,真實可靠。近期,成立了一村一品調研組對五豐村、蓮花村、江塝村等三個示范村的一村一品開展調研活動。
(三)精心安排,不斷推動茶葉一村一品產業向深層次發展。一是按照我縣一縣一業和四區一帶茶葉示范村建設實施方案,對峽口鎮改造低產茶園5000畝、培育豐產茶園5000畝;改建擴建標準化茶葉初制加工廠5個,開展技術培訓10場次1000人次,培育2個龍頭企業,全力打造茶葉品牌。二是完成項目資金700余萬元,重點對示范村的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投入,提高茶農經濟效益,提高茶葉精深加工水平,打造茶葉品牌。三是在示范村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4個,吸收茶農240余戶,全面提升茶農組織化程度,為茶農在產前、產中、產后提供信息、銷售等服務,提高了茶農收入。四是科學選點示范,建設標準示范茶園,上半年選擇私渡鎮新絡村、峽口鎮江塝村、羅鎮馬桑村、三合村為示范點,輻射25個茶葉村,帶動全縣建成3萬畝標準示范茶園。五是加強技術指導,以縣茶葉局、茶技站、茶葉研究所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開展現場培訓和現場巡回指導,在茶葉生產關鍵季節,組織茶葉企業、示范農戶,開展標準茶葉創建現場觀摩,支持茶葉企業、生產經營戶開展無公害、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及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高產品質量。六是成功舉辦了的賽茶大會和參加了漢中茶葉節,并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在漢中茶葉節獲得漢中仙毫7金7銀13銅共27個獎,漢中炒青9金22銀23銅共54個獎,包裝創新獎5個,布展創新獎1個,獲獎數居全省、全市第一。
(四)強抓機遇,大力發展生豬一村一品產業穩步發展。一是4個生豬產業示范村和54個生豬產業推進村以及生豬養殖大戶緊抓百萬頭生豬產業大縣項目資金的扶持機遇,積極爭取扶持發展、技改、擴繁項目資金130余萬元,重點投放生豬養殖小區,新建標準化養殖大戶和示范村養殖大戶。二是以“豬沼茶”、“豬沼菜”為主要形式,推動農村沼氣能源建設,促進農村循環經濟發展。三是以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獎補政策為契機,加強一村一品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生產、交通環境。四是發揮一村一品生豬龍頭企業和生豬專業合作社作用,帶動一村一品產業的快速發展,上半年新成立生豬專業合作社5個,吸收成員280戶,為生豬養殖戶在飼料加工、仔豬、育肥豬的銷售提供優質服務,縮小了生豬養殖成本。五是縣上開展村級黨組織升級晉檔為依托,確定扶持幫村部門、單位、領導及“三聯三幫”活動,把政策、項目、資金向一村一品傾斜,全方位推動一村一品生豬產業發展。
“一村一品”繪就農村新畫卷
近年來,西充縣按照市委領導“一定要把充國香桃做大做強,打造第二個龍泉驛”的要求,把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作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建設新農村的重要舉措來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充國香桃”產業。目前以古樓、太平、晉城三鎮為中心已連片種植2萬余畝、150萬株,年產優質桃1.5萬噸,產值近1000萬元,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增加了農民收入。古樓鎮15個村集中發展充國香桃5600多畝,帶動2080戶農戶致富,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種植大戶達60多戶。該鎮趙家廟村200多農戶種植香桃,戶平人均純收入達5000多元,比全縣人均水平高出2100多元。晉城鎮桃花溝村利用地處城郊的優勢,以桃花為媒發展生態農家游,年接待游客10多萬人,收入達200多萬元。
二是推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古樓鎮過江樓村農民李宜良給我們算了一筆帳,他家3畝旱地,如果種糧,年成好滿打滿算收入1500元,現在改種香桃,按一畝60株、一株產果30公斤、以最低市場價6元/公斤計算,畝均收入超過1萬元,是種糧的7倍多。嘗到了甜頭的農民種桃積極性非常高,甚至出現拿水田換旱地的現象,目前種植充國香桃的鎮糧經比例已調整為3﹕7,古樓鎮達1﹕1。
三是新農村建設有了良好開端。發展充國香桃產業,不僅有效提高了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涌現了趙家廟村、過江樓村、桃花溝村等一批新農村建設典型。趙家廟村年逾6旬的農民侯祥仲說,他和老伴種香桃年收入近3萬元,花10多萬元建起了樓房,現在有了錢大家都紛紛改、修建新房,我們離新農村不遠了。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西充縣在選準特色產業、培育產品品牌、完善發展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成功經驗對加快全市農業特色化、產業化、規模化進程,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具有較好指導和借鑒意義。
一、專家、市場、群眾“三位一體”,選準特色產業
對于省一村一品發展前景展望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省從*年開始實施“一村一品”工程,這是一項富民興贛工程,是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的一項重要舉措,給*省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幾年來,*省廣大農村通過學習引進日本大分縣發展農村經濟的成功經驗,掀起了“一村一品”活動的熱潮,積極建立示范基地,發展特色產品,培育龍頭企業,拓展產品市場,成立農協組織,有力地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步伐,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年,省“一村一品”引智工作協調小組確定的50個示范點,年銷售收入比上年增長33%,達40億元,帶動農戶約70萬戶。“一村一品”特色村的農民收入比全省農民人均收入高出500元,并涌現出一批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龍頭企業。“一村一品”搭橋鋪路給廣大農民帶來了實惠,推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一、全省“一村一品”取得的成效
1、“一村一品”加快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在市場機制下,農業發展必須破除傳統的經營方式,走農業產業化方向的發展路子。近年來,緊緊圍繞著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轉變,全省共培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00家,形成有產業特色的專業村近2000個,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100多個,帶動農戶100萬戶。比較典型的有:汪氏蜜蜂園依托*豐富的蜂產品資源優勢,采用“公司+蜂農+基地”產供銷一條龍及科工貿一體化的蜂產品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蜂農5800多人,并在贛州、吉安、鄱陽湖等地建立了優質養蜂基地,由汪氏蜂業提供蜂箱和蜂群,無償提供技術培訓,專家現場指導服務,扶持蜂農特別是貧困地區蜂農發展養蜂業。汪氏蜜蜂園已是全國蜂業中的知名品牌,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集蜜蜂養殖、蜂品加工科研開發、市場營銷為一體的蜂業龍頭企業。通過產業化運作,做強做大,汪氏蜂產品先后兩次在國際蜂業大會上獲獎,汪氏蜂藥“螨樸立克”已闖入國際市場,汪氏蜂業已具備沖擊國際化品牌的實力。汪氏蜜蜂園的發展壯大,充分體現出農業產業化的強勁勢頭,而“一村一品”無疑搭建了汪氏成功的橋梁。
2、“一村一品”是致富農民的重大舉措。*的農業一直以來發展勢頭較好,農民的收入連年增長,但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還是不高的。要想致富農民,必須幫助農民找到脫貧致富的路子。實施“一村一品”,有效地把農業資源和廣大群眾集聚到做大做強本地的主導產業上來,從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盡快使農民富裕起來。*牛牛乳業是從事液態奶生產的民營企業,帶動養牛戶68戶,*年通過種植牧草、飼養奶牛走上致富路年產鮮牛奶3000余噸,農戶創收660萬元。
3、“一村一品”是發展特色農業的法寶。*有著獨特的資源優勢,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湖泊眾多,山清水秀,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是發展特色農業的有利因素。*已有許多享譽全國的特色產品:南豐的蜜桔、贛南的臍橙、軍山湖的螃蟹、萬年的貢米、婺源的綠茶、泰和的烏骨雞等,這些特色農產品使當地的農民受益。軍山湖的螃蟹已是全國叫得響的品牌,連續4年舉辦螃蟹節,以軍山湖螃蟹為特色產品的進賢縣軍山湖魚蟹開發公司注重產品開發,擴大產業規模,*年產量達到220萬斤,產值1.5億元帶動農戶3000戶。“一村一品”極大地推動了特色農業的發展,近年來,各地都培育了有當地特色的產品,原有的得到進一步發展。例如:遂川的板鴨、新建縣生米鎮的頭、永豐的綠海茶油、廣昌的蓮子等已成為省內著名的品牌產品。培育特色產品,實施品牌經營,做大做強,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一村一品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2014年,鎮在市農牧業局的大力推動下,在市委、市府的重視下,按照我市“一村一品”發展規劃要求,結合我鎮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動力,因地制宜推進我鎮特色產業,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我們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是合理規劃布局,抓好核桃苗木、天麻、半夏、生豬等優勢產業,肉牛,蠶桑,園區中藥材農產品基地建設,壯大“一村一品”發展規模。立足資源和傳統優勢,我鎮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要求,確立了核桃、生豬、肉牛、中藥材、蠶桑、蔬菜種植等特色產業作為主攻方向,要求各村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布局,大力招商引資,建立特色基地,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鎮、特色村。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社區為重點的核桃產業,以金山觀村為重點的蔬菜產業、以生豬、肉牛為重點的大柏埡村、以糧油為重點的多寶村、化琳村;以中藥材為重點的回龍村、以肉牛、天麻為重點的明清村、以蠶桑為重點的金鼎。“一村一品”塊狀經濟凸現特色。
二是培育壯大規模企業、種植大戶,以規模生產、種植、養殖、政策扶持為依托帶動“一村一品”發展。目前,我鎮的核桃苗木種植規模達到600余畝,輻射帶動150戶農戶從事相關產業發展。規模養豬大戶4戶,肥豬年出欄2000余頭。肉牛養殖大戶2個。
三是搞好人才培訓,培養“一村一品”帶頭人我鎮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力度,通過各種方式和載體,多種渠道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和“一村一品”帶頭人。組織村干部、企業家、種養能人參加鄉鎮組織的培訓班進行生產技術、管理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的學習。三是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目前已培訓1000人次,提高農民實用技術和就業能力。
二、發展“一村一品”的下步打算
發展一村一品意見
各縣、區政府: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1號文件)及中央、省和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響應省農委倡導的“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實施百村示范,千村帶動”行動,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加快我市“一村一品”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理清思路,增強加快發展“一村一品”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改革二十多年實踐表明:發展“一村一品”是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創新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新時期農業部門做好“三農”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抓手。“一村一品”的形成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必須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質量效益優先原則,立足蚌埠自然和人文資源及優勢,適應人們日益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一業一社,一地一企”的發展之路,突出特色,提高檔次;培育龍頭,開拓市場;依靠科技,強化服務,著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特而專、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種物質、非物質產品和產業,特別是園藝業、特種養殖業和鄉村旅游業,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專業鄉,促進“一村一品”發展,帶動區域特色經濟盡快形成。經過3——5年的努力,在全市范圍內培育50個特色明顯、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或有龍頭企業帶動的特色主導產業示范村;圍繞特色主導產品和產業,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優勢農產品,形成8——10個特色主導產業鄉。
二、加快現代科技應用步伐,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效能。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不斷強化農產品市場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和功能,為引導農民及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提供可靠依據。二要進一步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示范推廣力度,使“一村一品”的發展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利用現代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三要進一步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按照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的要求,進一步推進生產技術規程、產品質量的標準化。四要加快主導產品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的認證步伐,不斷提高“一村一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適應能力。五要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不斷增強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六要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圍繞主導產品和產業,開展以“綠色證書”、“陽光工程”、新型農民培訓為主的農民技術培訓,培養一批農村技術能手、經營能人和科技帶頭人。
三、加大農產品品牌創建力度,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一要加強農產品品牌注冊的引導和指導。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村經紀人、種(養)大戶等對已經形成規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產品及時注冊商標。二要加強品牌的宣傳、保護和推廣。鼓勵和支持品牌特色農產品積極參加展示展銷、開展產品推介、媒體宣傳等活動,提高特色主導產品品牌的信譽度和知名度。鼓勵和支持對已經具有較高知名度,較強市場占有力的特色主導產品品牌,積極申報蚌埠市名優農產品、安徽名牌農產品乃至中國名牌農產品,提升品牌聲譽。三要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采取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對市場需求大、生產規模較小的一些特色農產品,按照“統一生產和質量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的方式,實現品牌整合。形成以品質創品牌、以品牌爭市場,全面提高市場競爭力。
四、加大龍頭培育力度,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立足產業整體開發,圍繞特色產品和產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實力雄厚、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龍頭,盡快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具有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產業化經營體系。一是加強協調服務,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積極探索,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在相關農產品生產區域建設原料生產基地;二是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和引導城市資本和外來資金進入農村,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三是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優勢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四是進一步加大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力度,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制定扶持政策,對在推進“一村一品”進程有突出貢獻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組織、農村創業帶頭人,在相關財政資金使用、土地、信貸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為其健康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一村一名大學生方案
為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2003〕19號)和我市《關于在全市實施農村黨員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通知》(郴組發〔**〕21號)文件精神,全面實施**縣農村黨員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實施農村黨員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是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舉措。通過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方式,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利用郴州“紅星網”和郴州廣播電視大學“電大在線網”學習平臺,將高等教育延伸到農村,有計劃,有步驟地為我縣農村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人才,使他們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促進農村科技致富和傳播農村先進文化的帶頭人,進一步改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結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和諧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目標任務。從**年到2010年,全縣每年培養100名左右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居)干部和村(居)后備干部、鄉鎮機關沒有達到學歷要求的基層干部職工及優秀農村(社區)青年。到2010年所有建制村至少有一名大學生,鄉鎮機關干部職工10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
二、招生對象、條件及辦法
1.招生對象。村級黨組織和村(居)委會現職與后備干部,鄉鎮企業現職與后備管理人員,農村科技帶頭人、致富帶頭人,鄉鎮機關沒有達到學歷要求者及優秀農村青年。
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
為穩步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為農村生產建設第一線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使他們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帶頭人,成為農村科技致富和發展農村先進文化的帶頭人,**縣啟動了“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現已有188人報名就讀。
“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依托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的教學資源,由電大**工作站(**職中)具體組織實施。結合全縣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需要,將開設農村行政管理、設施農業技術和農村經濟管理三個專業,主要招收村委會干部和農村青年。該計劃學制兩年半,學員修完中央電大規定的學分后,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專科畢業證書。
為保證該計劃的順利實施,縣成立了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為組長,縣人民政府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縣級在中央、省電大和財政等部門對學員學費進行大幅度減免的基礎上,又對學員給予每人1000元的學費補助,鄉鎮給予村委會干部每人500元的學費補助。為此,村委會干部只需交學費400元,農村青年只需交學費900元。
“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發展模式研究
提要:本文對“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發展模式的理論依據和具體實踐進行剖析。以長沙市寧鄉縣八角溪村為例,重點闡述目前我國發展“一村一品”應用最廣泛的模式———龍頭企業帶動型模式的特點,通過分析該模式帶動下“一村一品”發展現狀,提出龍頭企業帶動型模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實現“一村一品”高效發展提供對策。
關鍵詞:一村一品;龍頭企業;比較優勢;“一村一品”
特色農業發展模式最早起源于日本大分縣,二戰之后,日本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但農村的經濟處于停滯狀態,大分縣也面臨農村勞動力流失以及農業萎縮的局面。該縣位于日本西南部,山地面積約占總面積的80%,農業規模小,其生產的農產品僅能維持溫飽,經濟發展水平也嚴重落后于周邊其他農村。大分縣的知事平松守彥先生針對這些問題,在全縣推廣“一村一品”運動,以農民為決策主體,從當地的區位、資源、自然優勢出發選擇具有當地特色的主導產品或主導產業進行重點發展。由于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且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該運動推出后成效明顯,大分縣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1980年大分縣僅有4項特產,如今已經培育出330余種特色產品,總產值達10多億美元,農民人均收入也大幅度提高,2002年人均年收入達到2.7萬美元。“一村一品”在日本的成功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關注。此后,馬來西亞、泰國、韓國、菲律賓、法國等20多個國家前往日本進行考察,很多國家開始效仿這種模式,“一村一品”成為很多國家發展農村經濟的途徑。
一、“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發展的理論依據
(一)以區域比較優勢為基礎的特色經濟。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一村一品”實質上遵循了“比較優勢理論”。比較優勢是相較于其他地區或本地區其他產品的優勢。為了獲取最大化的利潤,理性的農民會選擇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在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后,其他農民也會選擇生產該產品,在政府的扶持、龍頭企業以及各種農業服務組織的扶持下,該區域會逐漸形成以該產品為主導的農業生產格局。例如,日本的大分縣,該縣的區位條件較差,自然資源匱乏,只有當地的溫泉具有相對的比較優勢。于是,大分縣對當地的溫泉資源進行利用開發,以旅游業作為主導產業發展“一村一品”,將當地打造成了知名的旅游勝地。由于自然環境的差異導致優勢農產品很難被模仿,即使存在多個地區選擇同一主導產品的情況,也要全面地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產品的一個特色作為核心競爭力。
(二)主導產品兼具特色和精品。“一村一品”不同于傳統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帶,雖然兩者都是根據區域的自然環境優勢選擇主導產品,但相比優勢農產品區域的大規模、集約化種植,“一村一品”的核心更多側重于“精品”、“特色”。要將“一品”更好地推廣出來,不僅是培育主導產品,還要將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風俗融入產品中,使特色產品體現出當地特色的區域文化和氛圍,提升產品的內在品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存在更明顯的差異,很多消費者在選購農產品時不再只考慮解決溫飽,同時開始追求多層次、多元化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一村一品”順應了這種消費趨勢,利用錯位競爭策略,將產品特色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在具有某種資源稟賦的地區培育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同時具有當地特色的主導產品,滿足消費者的特定需求。地域和農產品均沒有絕對的優劣,只要重視市場需求,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對產品進行創新,都可以找到產品的賣點和市場縫隙。市場需求是檢驗產品特色的重要標準,塑造主導特色產品要使其功能和內涵符合市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