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口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3 08:16: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突破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成功演講的突破口

這里的“角度”,是指演講的立足點,著眼點和出發點,是關系到確立主題、選擇材料和選用表達方法等諸方面,它是成功演講的有效“突破口”。

一、主旨的方位定向要從提示事物本質出發

演講者就古物本質屬性的某一面,進行剖析、升華。某一“靈感”,可能導致演講者“萌生”主意,在這個意念之下,所選擇的演講材料就要服務于主題的表達了。而主題定向,就決定了演講的優劣高下。因此,無論是講人、傻事,還是論理,都不能停留于表面,而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挖掘事物本質從提示事物主旨出發選擇和確立角度。

筆者曾觀看了成都“偶像與青春”青少年演講大賽。有幾位選手的演講就很有味道。

“我覺得,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和你、我他都一樣,只是在某些方面更具天賦,成績突出罷了....我們卻往往只抓住他們的長處而忽略了他們的短處,比如知識。處世、人格....我們青年人應該正視自己的長處,發展自己的長處,把偶像身上的長處有選擇地拿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對偶像的那種理想化的寄托,合乎現實地放在自己身上,作為一個努力的目標?!?/p>

演講立足于“偶像以長‘勾’人”,狂熱膜拜便是“否定自我”,其主旨水到渠成:“我的偶像就是我自己”。

查看全文

干部考察突破口思考

“選賢任能,得其人則有益于國家,非其才則貽患于黎庶”。古往今來,國以人興,政以才治。要落實市委提出的“打基礎、創環境、反腐敗、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就必須要以改進干部考察工作為突破口。

要改進干部考察工作,打牢干部工作的基礎,創造百舸爭流、政通人和的環境,杜絕買官賣官等腐敗現象,促進社會經濟和諧、持續健康發展,首先就要正視當前干部考察工作的局限。一是要正視干部考察的對象存在局限。在確定考察對象的程序上,《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干部,必須經過民主推薦提出考察對象。”這為堅持走群眾路線、擴大干部考察視野提供了制度保證。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一般只進行一輪投票推薦,使民主推薦的擬任人選難以獲得多數票,考察對象確定的彈性空間非常大,甚至還存在個別領導直接授意等現象,未能從根本上改變由少數人選人的選任格局。二是要正視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存在局限。考察方式一般是個別座談和民主測評,比較單一、呆板??疾斓姆椒ㄒ话闶锹牎⒖?、問、查,以聽、看為主,手段過于簡單。三是要正視干部考察的范圍存在局限。主要表現在:注重工作圈,忽視社交圈;注重本單位意見,忽視服務對象意見;注重上級意見,忽視基層反映;注重工作情況和經濟建設情況,忽視思想道德情況。四是干部考察結果的運用存在局限。有的片面強調看干部“主流”,而無視干部的不足和問題;有的只看工作成績,不看干部的思想道德等綜合素質;有的只看資歷,不看能力;有的地方把考察與使用割裂開來,使考察流于形式;還有的則采取實用主義的態度對待考察結果,等等。

要以改進干部考察工作為突破口,真正落實“打基礎、創環境、反腐敗、促發展”,不斷改進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就要努力實現干部考察工作的“五個轉變”。一是在考察評價方式上,要由定性考察為主轉變為由定量考察與定性考察相結合。定性考察的優點是便于對干部的總體情況進行把握,但其不足是只能對干部產生一個總體的、籠統的甚至是模糊的印象,對干部的特點、個性缺乏準確表達。因此,要進一步細化、量化干部考察評價指標,采用以定量考察為主的方式對干部進行全面考察,在此基礎上,再準確得出定性考察的結論。定量考察的關鍵是科學確定量化考察指標。一般可采用百分量化制從德、能、勤、績、廉、群眾公認等六個大的指標進行評價,群眾公認程度可用民主測評或個別座談推薦的得票數來衡量。二是在考察范圍上,要由單層面向多層面轉變。要切實改變過去考察只限定在考察對象所在單位這一層面的做法,要向考察對象所在單位、工作服務范圍、生活社交范圍等多層面轉變。三是在考察指標體系建設上,要由普遍性考察向個性化考察轉變。要盡可能對干部的類別進行細化。要準確把握不同類別干部的不同特點,確定不同的考察重點,建立側重點不同的考察指標體系。四是在考察方式上,要由靜態考察向動態考察轉變。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一定要堅持一查到底,不能因為群眾提供的證據不足而置之不理。要堅持任前考察與日??疾煜嘟Y合,使干部始終處于動態的考察和管理之中。要堅持干部考察與考核相結合,把年度考核情況作為干部升遷任免的重要依據。要堅持組織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建立健全干部考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聽取紀檢、檢察、審計等部門的意見,防止把違紀違法的干部列為提拔對象,出現“邊腐邊升”或“一升就倒”的現象。五是在考察手段上,要由手工操作方式向運用現代手段考察轉變。要積極研究開發干部量化考察軟件系統,針對不同類別的干部建立側重點不同的量化考察指標體系,從而使干部考察工作做到科學化、規范化、精確化,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要積極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收集、加工、整理干部考察結果,建立完善干部信息檔案。

查看全文

中國民主啟蒙突破口──為私正名

東西方文化差異,在一個“私”字的認識上,幾至南轅北轍。浩浩乎中華文明數之不清的亂因當中,漢語“私”與“自私”混淆不分,是不是算得上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建議在中國人觀念和中國文字中,科學化、規範化地嚴謹區分“私心”(PrivateInterest)與“自私”(Selfishness)這兩個“非同義詞”概念,徹底釐清它們大不相同的涵義。

什麼是區分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獨一無二根本秉性?早在古籍《尚書.泰誓》中,就為人類在天地寰宇中的地位定位:“惟人萬物之靈”。這個“靈”字,就是天賦人類掌握和運用事物規律性的非凡創造性智慧(思維能力)──“靈性”?!疤斓厝f物人為貴”,根據在此。人類事業成敗,社會發展進步或停滯倒退,關鍵端視靈性創造能力如何發揮作用。

私心和愛心(公心)是兩個人性根本調節元,是聯合操控人類特秉靈性活動的一雙無形推手。兩者失調或偏向極端,都將導致靈性活動效能低劣化、惡質化或停滯不前;兩心協調恰到好處,意味著靈性創造性能力得以循“正道”順暢發揮。這個“正道”,指的是:一個人的私心追求,不是危害他人和社會,而是在客觀上有利於他人和社會增進福祉;即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互動關係。因此,反映兩心協調狀況的深層社會文化意識(“文化的根本”、“根本的文化”,或稱“心態文化”)對於社會發展進步的方向和成效,具有決定性意義,可謂評價廣義文化先進性的基礎。

私心即利己之心,源自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為己本能,乃人性大本大源堂堂正正第一性,是維護和改善自身生存條件,謀求享受和發展,驅動人類靈性發揮創造性功能的原動力。屬於個人的謂私,自我意識,為自己求幸福,維護自身的安全和權益等都屬於私的範疇。無論是誰,沒有趨利避害的利己心態,沒有求生和追求較好生存條件的欲望,或者說沒有了私心,很難想象還會活得下去,更遑論發展進步,勢必在生存競爭中淘汰出局。古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無妨從這個意義正面理解。

與私心相對應的利他之心謂愛心,愛心擴展到集體即是公心。屬於集體的謂公,公的層次範圍小自家庭、宗親、利益團體,大至氏族、部落、種族、民族、國家以至全人類。歸根究底,公的本質無非是眾多的私的綜合,或者說私的擴大弘揚。為公,或者說為集體,就是為了保障和增進集體成員的私利,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關係。

查看全文

客貨營銷革新突破口

目前,在鐵路與市場之間,仍然橫亙著兩堵高墻:一堵是有形的,表現為高墻大院,鐵門緊閉;一堵是無形的,表現為觀念陳舊,機制不活。這兩堵墻的存在,導致客貨營銷改革舉步維艱,客流和貨源持續下滑。透過問題的表象,在我們的思維方式、管理方式和運作方式上,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封閉性特征:

——鐵路運輸長期處于“賣方市場”的背景,產生了“以我為主”的思維定式。我們習慣于根據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客戶的需要訂規矩,根據內部的情況而不是市場的情況作調整,在計劃配置、作業流程、票據結算、品類包裝、窗口設置等許多方面,往往只考慮鐵路省事,很少考慮讓客戶省心。我們的終到列車,提前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清理臥具,圖的就是到站后早退乘,實際上侵犯了旅客的利益。在計劃安排上,只重視鐵路作業的方便,車流調整的愿望往往與貨流的實際規律相脫節;在鐵路規章中,“申請”、“批準”字樣頻繁出現,扭曲了鐵路與貨主托運與承運的平等契約關系;在實際工作中,作業流程不考慮貨主、旅客的方便,導致辦一件事要來回奔波幾次,有的客戶長期派人跑站、駐站。鐵路已經失去了壟斷客貨運輸的優勢,但長期形成的“以我為主”的思維定勢還在影響著干部職工,還在實際工作中起作用。

——計劃經濟的烙印仍然根深蒂固,相當部分同志缺乏市場競爭觀念和風險意識,遇到困難,眼睛向上不向下,不找市場找領導。習慣于垂直型管理、指令性計劃、強制性規范,還沒有完全擺脫“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限制型運輸帶來限制型管理,面對市場多元化需求,明顯缺乏應變能力。長期以來制訂規章制度的模式,是出一個問題,訂一項制度,加一條框框,消極限制的多,積極鼓勵的少。囿于內部原因,對客貨運辦理的一些限制尚未完全解除,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靜止和孤立地看待市場份額,內部盲目競爭,發揮不出整體優勢。在鐵路改革不斷深入的進程中,企業內部多重利益格局已經形成,鐵路運輸固有的聯動功能正在弱化,制約手段不夠有力,往往造成局部利益片面放大,帶來不合理的競爭,產生無謂損耗。越是在基層,這種現象表現越突出,對營銷的影響越大。一些有利于提高競爭力的舉措,別人說干就干了,在我們的一些單位實施起來卻很難。

——“鐵老大”和“鐵飯碗”的時代已經結束,“狼來了”已經成為現實,但仍有相當部分干部職工抱有虛幻的安全感。對比其它運輸方式的從業人員,對比鐵路工程、工附業、生活部門的職工,主業職工的優患意識和競爭觀念要淡薄得多??吹焦こ滩块T因為工作量不足而息工、工附業單位全面實行全額工資浮動、生活系統的職工推著盒飯上大街,主業職工總覺得活還在干,錢還在拿,認為市場營銷離主業還很遠。即使在一些干部身上,對營銷的認識也停留在較低的水平,看不到加強營銷是關系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現實抉擇,組織客流貨源,往往著眼于完成計劃任務,形勢好時松一松,形勢緊張抓一抓,著眼點偏離了保持和擴大市場份額這個最關鍵的目標。在他們看來,客貨營銷還只是客流貨源不足時的不得已之舉。封閉意味著落后,落后意味著挨打。在封閉的環境中,我們的干部職工接受新觀念慢半拍,打開新思路慢半步,推出新舉措慢半截。盡管在一些站區、一些項目上,已經形成了全力以赴爭奪市場份額的態勢,但總體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從營銷意識看,相當部分職工還處在啟蒙階段;從基層單位的營銷工作來看,多數還處在起步階段;從重要改革項目來看,大多處在啟動階段,突破的深度和廣度還很不夠。而另一方面,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運輸市場競爭全面加劇的態勢。市場經濟是公平、開放和競爭的經濟,四平八穩守不住市場,封閉落后保不住份額??拓洜I銷必須在開放和競爭中加強。

1培植市場觀念,研究營銷策略,把視野放寬市場是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運行的空間。任何企業都必須以市場為活動場所,以占有和擴大市場份額為追求目標,失去了市場,就失去了效益,也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鐵路進入市場的過程中,我們所熟悉的可能將是必須拋棄的,我們所陌生的又恰恰是競爭所必須依賴的。不丟掉陳舊的觀念,死抱過時的套路,必然導致失敗。因此,當務之急是喚起廣大干部職工強烈的危機感,培植市場競爭所必需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特別是要真正確立起不闖市場就會被市場拋棄的觀念;重視生產任務、更重視市場份額的觀念;把客戶的需求作為第一信號的觀念,不僅變“坐商”為“行商”,而且真正拿出推銷的勁頭和韌勁。營銷策略決定了市場競爭的成敗。要研究貨源與結構的關系,把上質量與上總量統一起來;研究增收與市場份額的關系,避免顧此失彼;研究營銷與資產經營、優化運輸布局的關系,實現減人提效,挖潛增收??拓洜I銷的狀況,要動態控制,加強分析。特別是要建立日常監測體系,客車要分車次、車種,貨運要分品類,定期抽樣分析,掌握變化,作為加車、減軸、換編以及計劃配車的重要依據。

查看全文

中小企業信息化要選好突破口

信息化是中小企業迎接新經濟的挑戰,大幅提高運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把握新的商業機會的必由之路。東大阿爾派董事長劉積仁博士認為信息技術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靈魂,它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生產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客戶管理,乃至幫助企業進行快速正確地決策。此外,通過運用信息技術還有降低企業生產、管理成本,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等諸多好處。

中小企業運用IT技術實現信息化改造有許多困難。首先是人才問題,中小企業很難找到一批IT業的高級人才;其次是中小企業管理仍未定型,隨著企業的高速成長,變動也很大,而應用軟件在企業應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這二者間形成了一對矛盾,不易解決;再次是目前市場上的中小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太昂貴,中小企業承擔不起;還有是軟件企業對中小企業的后續服務跟不上。所以實現中小企業的信息化要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選好突破口,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在恰當的時機做恰當的事,信息化才能成功。

利用內部網絡辦公管理自動化

首先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增進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內的信息交流,這是通過內部網絡連通實現的?,F在的企業購買計算機后主要的目的是進行辦公,在辦公過程中如何實現辦公自動化成為企業最先考慮的問題。

辦公自動化系統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是實現個體工作自動化,以個人電腦和辦公套件為主要特征,第二是實現工作流程自動化,以網絡為中心,以非結構化數據的信息流(或工作流)為主要存儲和處理對象。它有利于在企業內部建立通信基礎平臺,不僅提高了辦公的效率,減少了扯皮和內耗,還增強了系統的安全性。第三階段以知識管理為核心,其目的在于達到整個企業的最終目標,這就需要依靠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辦公管理系統的三個發展階段中完成了兩個飛躍,即由數據處理向信息處理的飛躍,由信息處理向知識處理的飛躍。在辦公管理系統的發展中,使用辦公管理系統的人員范圍逐步擴大,由企業行政人員擴展到企業的管理層,再擴展到企業的全體員工。另外,在運作機制上,也是從辦公室的結構化數據處理到企業內部和外部信息的處理,再到有用知識的處理。從簡單的電子郵件、群件,到構建Web應用等各種方式中獲取、存儲、提煉和再用知識。

查看全文

中原經濟區構建問題突破口

中原經濟區特殊的歷史原因造成了農民素質較低、生活條件艱苦、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業生產效率低下,“三農”問題已成為中原經濟區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叭r”問題的關鍵和核心在于經濟問題的解決,即快速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只有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因此,農村教育的發展對于“三農”問題的解決將起到關鍵作用,農村教育是解決中原經濟區“三農”問題的突破口。

一、農村教育:中原經濟區建設中“三農”問題解決的突破口

農村教育對農村經濟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早在19世紀,經濟學家就將人力資源即教育看成是經濟發展的資本。他們認為在所有的投資中,對人的投資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日本和印度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巨大差距并不是土地是否適合于耕作的問題。在這一點上,印度情況要好得多,印度也不吝嗇對灌溉設施的投資。在考慮到所有因素后,事實是,日本耕作者把有用的知識運用于生產方面的技能比印度的耕作者高得多。縱觀世界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源充裕的國家,其經濟發展水平明顯快于其他國家,正是人力資源的差異才導致了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同。只有擁有雄厚的人力資源,經濟才能獲得持續的增長,并最終實現經濟騰飛。而人力資源的積累的途徑主要依靠教育。人力資源的特性在于它具有自我增值性,尤其在人力資源積累的初期,對于人力資源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表現為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形成初始人力資本后,人力資本在生產活動中使用時,通過經驗的積累和對已有知識的運用熟練程度的提高,人力資本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只有將農村基礎教育抓好,人力資源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目前,我國教育資源并不充裕,怎樣才能使有限的資源實現利益最大化呢?筆者認為,只有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到農村,通過向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傾斜,借助農村這個寬闊的平臺,才能培養出各行各業需要的專門人才。農村教育對農村總體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農村經濟要發展首先在于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一靠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以此來適應農業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二靠農民一定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便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從農業產業中轉移到非農產業中。農村發展離不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則意味著從事農業的農民具有較高的科學素質,以便于應用和操作機械化生產。另外,非農產業對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也有較高的要求。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我國農業與非農產業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而勞動者的素質成為競爭中的核心。目前我國農民的科學素質不高,已成為我國農業與非農產業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非農產業轉移并非簡單意義上的剩余勞動力忙時回到農村,閑時到城市打工,而是讓他們離開土地、離開農村、離開傳統農業,加入到非農產業中。我國許多的勞動者之所以出現從城市回流農村,其主要原因是他們本身受教育程度較差,無法適應現代化的工作要求。非農產業對于勞動者素質要求較高,但其回報通常也要高于農業,因而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勞動者通常能獲得較高的待遇。同時,教育還能提高勞動者在非農產業中的參與度。因此,只有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才能實現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真正轉移。農村教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對“三農”問題的解決具有關鍵作用。我國已經步入工業化時代,城市開始反哺農村,工業開始反哺農業。為提高農民收入,各種優惠政策、補貼不斷出現,這對于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收入、“三農”問題的解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卻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如經濟學家林毅夫所言:“要補貼只有多數人補貼少數人,要少數人補貼多數人是補貼不起,到最后造成巨大的財政赤字,再最后一定增發貨幣,那就通貨膨脹了。用財政補貼沒有辦法真正解決貧窮的問題?!贝_實如此,對于人口龐大的農村來講,各種補貼均攤到每一個人身上時,再大的數目也是微小的。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城市現代化,可行之路就在減少農民數量。德國經濟學家舒馬赫認為:“全部歷史以及當前的全部經驗說明這樣一個事實:最基本的資源是人而不是自然提供的。一切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都是從人頭腦中產生的。”人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教育則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所以教育就成為農村剩余勞動者轉移的關鍵。農村教育在“三農”問題的解決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發展農村教育不僅能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而且還能將農村人口的壓力轉化成人力資源優勢,為我國農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所以,必須將農村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二、當前中原經濟區農村教育發展現狀的理性分析

農村教育不僅指農村基礎教育、成人教育,還包括農業教育、農民教育等一系列旨在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的培訓和教育活動。一方面,中原經濟區農村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各級政府對于農村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中央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技能培訓和文化事業,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同時,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國家還實施了資助上學等一系列教育補貼政策,農村義務教育成為教育史上的里程碑。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我國實行學費全免,而且對于在校生還實行生活補貼,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調動了學生上學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政策轉變。另外,我國農村掃盲活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青壯年文盲的比例進一步降低;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碩果累累。近年來,隨著農民進城務工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民只有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惠及民生的活動相繼開展,培訓累計達數億人次。另一方面,雖然中原經濟區農村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首先,輕視農村教育的觀念依然存在。對于農村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不能積極主動給予其應有的關注。其次,“重量輕質”的現象更為普遍。一些政府部門和學校為完成“兩基”任務,采用“對策”,蒙混過關,嚴重地阻礙了農村教育的普及。這些問題充分說明,我們的政府和學校還未認識到農村教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此外,農村培訓受益者有限。從數量上來看,培訓的人次還不足農民總人數的一半,遠未達到國家的要求;從效果上來看,許多農民反映,培訓的內容“不實用”、“學到的只是一些皮毛”、培訓的“時間太長”等,農民參加培訓學習的興趣不高,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最后,農村教育經費嚴重缺乏。農村教育經費的不足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發展的條件和教育質量,農村教育的教育設施、師資等無法適應現代教學要求。

查看全文

政治體制的突破口解析

一、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內涵與具體內容

政治體制改革勢在必行,那么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呢?根據我國政體結構看至少包含以下七個方面:一是人大制度改革;二是政協制度改革;三是基層治理體制改革;四是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五是司法體制改革,六是黨政關系改革;七是執政黨自身改革和發展黨內民主等等"政治體制改革因內容龐雜、涉及廣泛,牽扯利益眾多,因此必須謹慎穩妥的推進"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合適的突破口,如果貿然全面推進,四面出擊會對我國的穩定造成很大的危險"中國近代史上的與前蘇聯的休克療法之所以會失敗,原因之一就是同時在多條戰線上全面啟動改革,結果阻力太大而最終失敗"。

二、突破口的選擇意向與基本原則

(一)幾種突破口的選擇意向與簡單評析

在實踐中或學術界曾經提出很多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政府機構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為了與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從1982年起到現在我國共實行了六次政府機構改革,這六次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政府機構改革目的是轉變政府職能,包括今年兩會上提出的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也都是為了理順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系,因此并不觸動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質性問題,也就是它沒有觸動兩個權力軌道,因此并不能帶動政治體制改革其他方面的突破性發展"而且機構改革難免陷人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2.黨政分開"黨政分開主要是解決兩個權力軌道之間的關系"在西方發達國家,如果一個政黨贏得選舉勝利并組織起新一屆政府之后,這個政黨(也就是執政黨)就會/退居二線0,執政黨對政府的影響極其有限"而我國的政黨由于是/領導式政黨0,黨政關系非常密切,因此難免會產生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情況"因此,在1987年黨的十三大就把黨政分開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十三大明確規定了兩個權力軌道之間的關系:/黨的領導是政治領導0,/黨對國家事務實行政治領導的主要方式是:使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0"應該說黨政分開確實抓住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質問題,但是由于黨政分開要觸動的利益過多,涉及面過大,完全實現黨政分開目前難度很大,風險也太大"上世紀蘇東劇變與國內政治風波后,為了確保穩定中央基本上不再提黨政分開"3.人大或政協制度改革"1992年十四大明確指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主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0近年來人大制度與政協制度確實取得了很大的完善與發展,因此有的學者提出以人大或政協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但是人大和政協的問題是二者在整個權力系統中發揮作用還不充分,人大自主化水平不高,其權力力量不足"而政協本身不是國家權力機關,只是統一戰線組織,因此二者都不宜做突破口"4.基層群眾自治"有的學者提出以基層群眾自治為突破口"理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是農村包圍城市,改革開放時期是農村改革帶動城市改革"但問題是村委會和居委會都屬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并不是一級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的成就根本無法帶動龐大的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性發展"。

(二)突破口選擇的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

小議建材行業狀況以及突破口

今年,由于國家對房地產的打壓政策,據了解全國除了晉蒙、貴州等少數省份外,建材行業都呈現不怎么景氣的局面,走訪了很多建材商,都表示今年比較難?,F在我先拋開國家宏觀層面來淺析下建材行業的現狀與突破口。

一、中國建材行業的大體現狀

1、競爭十分激烈、體驗式營銷已成必然趨勢。

目前,建材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比如瓷磚、地板、衛浴、墻紙、衣櫥柜、涂料等無論是在同板塊間,還是在具有替代性的不同板塊間都處于白熱化的競爭階段,直接折扣和讓利促銷已經很難再吸引消費者,相反像總裁簽售等的概念營銷起到較好的效果,長期看,大面積、全方位、家居式展示的體驗式營銷已成必然趨勢。

2、全國很多城市的建材市場層次不齊。

全國各地甚至很多省會城市都有臟、亂、散等傳統的建材市場;也有如月星、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規范、干凈、舒適的建材商場。

查看全文

案件突破口心得體會

目前,查辦案件面臨許多難點,特別是重大案件,案情復雜,涉及面廣,違記者手段穩蔽,要查辦就更加困難。實踐證明,查辦這樣的案件,選準和打開突破口十分重要。因此,要注意研究打開突破口的方法和技巧。

選準突破對象。要打開突破口,首先要從涉案人員中選準突破對象。一般講,應從閱力較淺、性格多疑、心理脆弱或與主要違紀者有矛盾的違紀者中選擇。這就要求必須對案情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判斷,熟悉掌握涉案人員的職務、文化、閱歷、性格特點及涉案人員之間的相互關系等。

講好形勢政策。在對違紀者調查詢問時,要對他們講形勢、講政策、講出路。講形勢,就是講他們的經濟問題的嚴重性,講組織查辦案件的決心,用應有的氣勢壓住對方的氣焰。講政策,就是要把主動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規定向他們講清楚,讓他們主動坦白自己的問題,并積極揭發他人的問題。通過這樣做工作,使違紀者感到不交代問題不行。

充分運用證據。遇到違紀者拒不交代自己的問題的情況,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出示某一證據,以打開突破的口子。運用證據要找準切入點。對切入的問題是先大后小,還是先小后大;是先易后難,還是先難后易;是先經濟問題,還是先其它問題,以及出示證據的時機等,事前要認真研究,作出計劃,嚴格按方案進行。從而做到用證據直擊要害,摧垮對方的心理防線,在打開突破口后迅速擴大戰果。

講究談話方式。要根據違紀者的心理狀態,審時度勢,有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談話方式。如,對心理沒有底細的違紀者,可以采取引而不發、虛實結合的談話方式,造成蓄勢待發的緊張態勢,加重違紀者的心理壓力;對心存僥幸、做好應對準備的違紀者,可以采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方式,提出一個猝不及防的問題,以打亂其應對思路,瓦解其防御心理,使其露出破綻;此外,還可以采用敲山震虎、旁敲側擊的談話方式,然后借題發揮,一語雙關,讓違紀者產生聯想,使其受到震懾,從而交代問題。在談話中要特別重意不能搞誘供、套供和逼供。

做到聲東擊西。要查辦案件時,如果發現有的問題已經串供,可以改變策略,將可能串供的問題暫時擱下,迅速組織去查可能未來得及串供的問題?;蛞环矫娲笤炻晞菰敳橐呀洿┑膯栴},給違紀者造成錯覺,另一方面卻去查未來得及串供的問題,以順利打開缺口,突破全案。

查看全文

素質教育突破口觀念改革論文

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要的任務是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的學校體育教育觀,這首先要實現“六個轉變”。

一、轉變單一的“增強體質”的觀念,重視發揮體育教育“多功能作用”的觀念解放以來的學校體育是一種以增強國民力量和培養勞動后備力量為主要目的、以增強體質為中心的教育,可以說是一種以“心身二元論”為主導思想的“身體教育”。這種體育教育思想與我國解放后的社會背景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要求相適應。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學校體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學校體育承擔的歷史使命不再僅僅局限于人的身體的成長和發展,而是要通過學校體育,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和參加體育活動促進其人格的發展,從而培養出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才。不難看出,“育人”的思想已經成為教育、體育改革中一個最主要的潮流。因此,學校體育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全方位認識體育的功能,且從自然的、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教育的、生理的、心理的各個角度對體育進行深入研究,努力將單一的增強體質功能轉向為多種教育功能服務的軌道。這樣,深化學校體育改革才會出現新的活力,新的生機。

二、轉變學校體育是“消費性事業”的觀念,重視其具有生產性的觀念傳統觀念一直把體育教育作為消費性事業,只看到體育教育消耗物質的一面,而看不到體育教育具有強身健體,培養生產勞動所需要的體能及起著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的作用。現代教育觀念認為,學校體育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其健康水平,增強生命的價值,有利于個人的自我完善和民族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它與學校其它教育互相配合,能夠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他們能夠創造出更豐富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推動社會的進步。當然這種效益具有遲效性、綜合性的特點。由此可見,今天的學校體育教育水平,是明天經濟發展和民族素質提高及勞動生產力再生產的基礎。

三、轉變只注重“技術傳授”的觀念,重視“教育功能”的觀念長期以來,人們只注重體育教育中的“術”,而忽視了“育”在思想教育和身體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于是,把最能直接表達體育教育功能,使學生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的體育課降低到單純的運動技術傳授上去。建國初期,在受凱洛夫教育學影響而形成的以“智育”為核心的“雙重教學”時期,只重視“育體”,而忽略了“育人”,致使體育教育所特有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被忽視了。因此,要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作引導。否則,深化只能在“硬件”部分進行,即,流于形式和表面,使改革難以深入進行。因此,加強體育的教育功能建設和在學校體育的“軟件”部分進行改革,是深化學校體育改革的實質性內容,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四、轉變單純的“以玩為主”的觀念,重視體育教育“學科地位”

的觀念學校體育在教育中占據什么地位,決定了學校體育被重視的程度。由于受封建社會教育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受“理學”和“科舉制”的影響,學校體育被視為“玩”的學科,也成為學??捎锌蔁o的“橡皮課”。新中國成立后,學校體育的地位逐步提高,并成為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重智輕體的現象,其根本原因是對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缺乏深刻理解。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心智的全面發展、人身心的全面發展、個體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這三者都是人的基本素質,它們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人的心智和身心的全面發展,既以社會的全面發展為條件,又以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只有這樣理解人的全面發展,才不會顧此失彼。公務員之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