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交流材料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5 13:39: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情人節交流材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情人節交流材料

鮮花禮儀:歐美一些國家送花習俗

各國送花習俗因不同國度、不同民族而異。由于各國的國土資源、地理環境不同,種植花草樹木的愛好也不同,因而人們對于花草樹木的感情均有差異,這就形成了各國不同的花語和饋贈愛好。但從總體上講,大凡文化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國土植物資源豐富的地區,人們熱愛花木的程度就高,家家戶戶養花成癖,到處呈現出一片花的海洋,這樣的國家或地區在社交活動中也多喜愛以花寄情,相互間交往饋贈鮮花形成習俗。

一般來說歐美等地許多國家在社交禮儀中都離不開鮮花,因而鮮切花的需求量很大。人們在訪親探友、婚喪嫁娶、生日祝賀、迎送賓客、吉慶紀念、探視病人等等社交活動中,別的禮物可以少送或不送,但送上一束鮮花,總是少不了的。人們把贈花作為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作為風雅傳情的禮物。西歐人尤其喜送郁金香、玫瑰、香石竹、月季、唐菖蒲、百合、非洲菊、紫羅蘭等。因為這些花中都蘊含著“真摯深情的愛”的含義。許多國家青年男女尤鐘愛玫瑰花和郁金香,因為這兩種花中蘊含的“愛情真誠”的氣氛濃烈。每年的2月14日,不少國家要過情人節。據說這個習俗最早起源于古羅馬帝國,傳說古羅馬時期,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迎接她的情人安東尼時,整個宮殿幾乎埋沒在玫瑰花海中。另有報道說,情人節起源于英國,是為紀念公元3世紀名字叫范倫泰恩的人。當時統治英國的羅馬教皇,為保證軍隊的強大不許青年結婚,而范倫泰恩同情年輕人,便經常偷偷地為他們舉行婚禮,因而遭到囚禁死于獄中。為了紀念這位值得年青戀人崇敬的人,便悄悄興起情人節。這個習俗在幾個世紀前就在歐洲各國普遍流行,每到這一節日,年青人總要向自己愛慕的人贈送禮品,表示鐘情,禮品中玫瑰花最受歡迎。因為人們都認為玫瑰花是真、善、美的象征,能最完美的體現出情人之間那種純真熾熱的愛和崇高的情操。送紅玫瑰的傳說,據說是古代波斯有位男青年,為了表達自己對情人的一往情深,曾用自己的鮮血將白色玫瑰花染紅,送給心上人,他的戀人終于感動了。后來癡情郎往往向意中人送去一朵紅玫瑰,以表心中深情的摯愛。在情人節送玫瑰花的這個習俗流行中人們還逐漸把這種愛情的深度和玫瑰花的顏色變化以及花苞開放程度巧妙的寓意結合,而形成了不少送玫瑰花的習俗:例如初戀時講究送含苞欲放的粉紅玫瑰花;熱戀深情愛情成熟時要送嬌紅或紫紅盛開的紅玫瑰花;如果愛情半途夭折,一方會送上一束黃玫瑰,以表心中的忌妒或不快。當然一般友人也可贈送玫瑰花,但宜送象征著尊敬對方和含有崇高敬意,和諧美好的白玫瑰,因為許多國家的人民認為白色是純潔友誼的象征。情人節時不少西方國家還贈送其它寓意愛情的花,如紅薔薇、紅色郁金香等。地中海一帶人民表示愛情時喜歡贈送帶著濃情厚意氣氛的“勿忘我”花。傳說中紫羅蘭花也是“愛情花”,據希臘神話傳說,司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因愛人遠行,依依惜別,分手時她止不住掉下淚來,淚珠滴在地上,第二年便發芽長枝開出一朵朵又美又香的花,這就是紫羅蘭花,從此紫羅蘭帶著維納斯愛神的寓意便成為多情的化身。百合花在不少國家代表神圣、圣潔,或純潔與友誼,在傳統基督教社會里常用它獻給圣母,是復活節必用的花。西方花語中丁香花寓意純潔與初戀;香石竹象征真摯的友情;波斯菊代表少女的心,等等。另有材料報道,一般在西歐,母親送花給子女時一般用冬青、櫻草、金錢花、凌霄花等組成花束,以表示對子女的養育之愛。送別朋友常選用杉枝(代表分別)香羅勒(寓意祝愿)和胭脂花(含義為勿忘)組成花束相贈。探望病人時多用紅罌粟(表示安慰)和野百合(象征康復)花束相送,以祝愿病人早日康復。朋友外出時常以鳥不宿、紅丁香、熒絲子組成花束相贈,以蘊寓祝君努力,必能成功的含義。

除上述習俗外,各國還有各自不同含義的花語。例如在法國人的眼里,百合花是古代王室權力的象征。據說法蘭西第一國王克洛維洗禮時,上帝就用百合花給他賀禮,后來法國人為紀念始祖,從12世紀起就把百合作為國徽圖案,把它視為光明和自由的象征并崇為國花。在法國花語中報春花表示“初戀”:丁香花表示“純潔”;紫丁香表示“我心屬于你”;蘭花表示“虔誠”……,但是法國人對菊花有忌諱,朋友應邀赴宴等喜慶場合都忌帶菊花相送,因為法國只有葬禮上才用菊花(白菊)表示哀悼。

意大利是個花卉生產國,其花卉產量在歐洲僅次子荷蘭。人民非常喜愛鮮花,除對攻瑰、百合、月季、紫羅蘭、唐菖蒲、郁金香、非洲菊、維菊、馬蹄蓮、鶴望蘭、小蒼蘭等花喜愛外,尤偏愛香石竹。香石竹的鮮切花生產占世界第一位。與法國一樣,意大利人民同樣認為菊花是不吉祥的花,是專門用來祭奠死者的哀悼花。但是西歐也有一些國家很喜歡菊花,如德國、荷蘭等對菊花都很珍愛。

瑞士人認為鮮花代表和平與友誼。各種社交場合到處離不開鮮花,尤其是素有“世界公園”美稱的首都日內瓦,更是一片花海。據介紹,日內瓦人對金合歡花懷有特殊感情。但在瑞士不能什么人都隨便送紅玫瑰花,因為人們認為紅玫瑰花中有浪漫色彩。

西班牙人民也和其他歐洲人一樣愛花,人民尤其喜歡郁金香。他們認為郁金香和玫瑰花都是喜慶和美好的象征。西班牙有個全國法定的“書節”,在每年4月23日舉行。據說這是為了紀念該國大文豪塞萬提斯于1714年逝世而定的紀念日。每到這一天青年們喜歡買上一朵玫瑰花夾在書里送給心愛的人。同樣,在西班牙也不能隨便送菊花,如被邀作客,不可送大麗花和菊花,因為人們認為這兩種花不吉祥。

查看全文

酒店餐飲部三季度工作總結

餐飲部年利潤目標股份經營管理第三季度工作總結

時光如梭,轉眼年股份制運作已走過三個季度,回顧過去的一個季度,餐飲部在酒店及公司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在酒店兄弟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在部門全體干部員工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大膽經營、勇于創新、銳意進取,超額完成了公司及酒店制定的各項經營任務指針,為實現公司及酒店領導“發展餐飲”這一戰略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下面餐飲部就第三季度主要工作總結、報告如下:

一、第三季度經營情況

三季度,部門共實現營業收入元,完成季度任務指針的,較去年同期元增加了元,上升率為,實現利潤元,完成季度利潤指針的,較去年同期元平均每月元相比,利潤增長了,增長率為。第三季度,部門共接待婚、壽喜宴趟次桌,金額達元,接待標準平均為元桌,較去年同期元桌增加了元桌,散臺接待了人次,上座率為,包房共接待人次,包房出租次,出租率為。

二、主要工作與作法

×年第三季度不僅是餐飲部在上半年良好經營局面中持續上升的一個季度,也是酒店以參加市旅游飯店服務技能比武為楔機,原創:提升餐飲品牌與市場占有率的一個季度,更是餐飲部為實現公司及酒店“發展餐飲”這一戰略目標奠定良好基礎的一個季度,為此部門在總結上半年成績的同時,找準了存在的問題與薄弱環節,并結合部門實際,著手開展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查看全文

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文化融入研究

[摘要]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要學好語言,就必須深入了解語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含義,因此,教師需要在語言教育過程中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然而,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各環節還未系統地開展文化教學。對于英語詞匯教學而言,通過文化的融入可以促進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及應用,進而提高詞匯教學效率。

[關鍵詞]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文化融入

詞匯是學習語言的前提條件,學好詞匯能夠為語言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詞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學生的英語水平大多取決于他們的詞匯量。一般來說,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解釋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詞匯。然而,課堂上對于語音和語法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詞匯,這就使得詞匯很容易被人們忽略。如果在學習文化的過程中沒有將詞匯包含在內的話,學生就容易形成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而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習的。因此,如何將文化融入英語課程,對于大學英語教師來說是一個重要課題。

一、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文化融入的必要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意義,是一種文化鏡像。在語言的眾多要素中,詞匯與文化之間的聯系是不可分割的。詞匯不僅是語言中最活躍和最可持續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最大組成部分。在不同的語言中,表達相同概念的詞匯反映的意思也不盡相同,比如可理解為宗教、道德、心理以及地理方面的差異,并且不同的民族也會有不同的理解。詞匯學習在語言的學習過程占據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英語教學部分,大多數教師容易將詞匯的重要性忽略。然而,詞匯課程通常是膚淺而簡單的,難度不大,但是,仍然有許多老師認為詞匯不應該是課程的主要內容。在課程中,老師主要是向學生講述語言文化中的語音和語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和記憶,而不能真正說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大學的教育方式進行了討論,在這期間,將文化與課程結合在一起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只有將文化因素有效地融入詞匯教學中,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相關語言知識,并有效地獲得詞匯技能。

二、大學生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

查看全文

歐鉆珠寶發展論文

消費者不成熟,由于中國首飾文化不成熟和缺少鉆石的文化傳統,很多消費價格導向,或過把鉆石首飾當成一種投資或保值的手段,過分強調保值功能,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是一個障礙。

4.6歐鉆珠寶的戰略定位

通過歐鉆珠寶內部分析,SWOT分析,結合公司使命和遠景的闡述可以看到,集團公司在鉆石行業的領先地位基本確立,需要繼續加強。歐鉆珠寶戰略定位已經明確通過公司的企業使命表述:歐鉆珠寶的戰略目標是在珠寶行業達到全球領先地位。在鉆石首飾行業歐鉆珠寶作為Dalumi集團鉆石產業鏈的延伸部分,須拓寬和拓深市場渠道,以便取得更大的獲利空間。并且努力成為鉆石首飾產業的領導者。

這樣一個戰略定位使得歐鉆珠寶比起一般的珠寶公司,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胸懷。首先與一般的珠寶廠商把同行僅看作競爭對手不一樣,歐鉆珠寶更是把同行當成合作伙伴,旨在建立竟合關系;其次,與一般的鉆石珠寶廠商僅在現有的市場上為市場份額拼殺不一樣,歐鉆珠寶可以更多地是把目光放在做大整個鉆石首飾產業上,以市場領導者姿態擴大總的市場容量。再其次;歐鉆珠寶是作為行業的后來者,要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必然是通過開放地整合行業的資源,通過創新的經營理念,創新的運營模式,創新的市場機會,創新的技術和新的產品,把產業帶到一個更高,更廣闊的空間。

歐鉆珠寶在戰略選擇上需要避開自己的劣勢,放棄全面成本領先戰略;為發揚自己的長處,不宜采用集中化的戰略;而應該采用差別化的戰略。

從公司目前的狀況要達到世界領先有一定的條件,但是實現戰略目標還任重道遠,并且時間緊迫。事實上,公司高層也有強烈的危機感,并引導公司管理層對一些戰略方向性的問題進行思考。

查看全文

感官通感與產品造型設計研究

摘要:感覺是人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直接反映,雖是一種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卻為一切高級的認識和復雜的心理活動提供了材料和基礎。本文從各感覺器官、感覺和通感的新型角度出發,研究感覺器官、通感、聯想、產品造型設計之間的聯系,并對造型設計方法進行總結概括,介紹設計師通過產品造型設計,和用戶進行交流的模式流程,通過一系列研究和總結,表明通感在造型設計中的作用。

關鍵詞:感官;通感;聯想;產品;造型設計

人的一切認識活動都是從感覺開始的。人的感覺器官(簡稱感官)在接受外物刺激時,由于大腦神經分析器的不同,對其形狀、色彩、聲音、氣味、質地等分別作出相應的反應,產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的感受。感覺是人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直接反應,雖是一種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卻為一切高級的認識和復雜的心理活動提供了材料和基礎。設計創作自然也離不開感覺。美國現代美學家帕克在《美學原理》中說,“感覺是我們進入審美經驗的門戶;而且,它又是整個結構所依靠的基礎”。沒有感覺,就沒有“通感”,感覺相當于“通感”的基本元素,只有擁有了各種感覺之后,才可能互相交融產生“通感”。克勞斯•雷曼曾說過“我們生活在一個真實的、物質的世界,當人的感官被忽略,人也就失去了意義”。從古至今,人類一直以感覺器官獲得的認知為基礎來判斷事物和現象,并在大腦中留下記憶,例如某種氣味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某種形狀能帶來歲月的回憶。因此,結合各感官的感覺認知,以通感的方式,結合大腦聯想,在使用者和產品之間建立起一條“交流”的紐帶,將過去生活中或者認知中的感官體驗凝聚到產品設計中,使產品更加溫暖、生動、親切,增加使用者與產品造型的“情感交流”是產品造型設計的必經之路。

一、設計師與產品造型設計

產品造型設計是以產品設計為核心而展開的系統形象設計,對產品的設計、開發、材料、造型、色彩、包裝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統一策劃、統一設計,形成統一感官形象和社會形象。造型設計師以用戶需求為目標,結合自己的感知,經過自己的思維加工,將設計構想通過一系列設計表達過程賦予到產品當中,并以此為媒介傳達給用戶,用戶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了解其外觀造型、效用功能等,并且以通感等方式結合大腦聯想加工,實現與產品之間的“情感交流”,進而實現了用戶與設計師的感知交流。(如圖1)是設計師與用戶以產品為紐帶的感知交流模式。

二、產品造型語義與情感

查看全文

英語教學與目的語文化的融入

一、西方文化的輸入

(一)大學英語教學西方文化輸入

1.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大學英語教材的文章幾乎都是選自西方作者的文章,如果我們認真地去挖掘其背后的文化知識,毫不夸張地說———比比皆是。背景知識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對理解語句甚至整個語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相關的背景知識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可以在學習語言材料的同時,能更好地了解其相關的文化。比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的CharlieChaplin(卓別林)一課里,有這樣的一句話,DickensmighthavecreatedCharlieChaplin’slife(狄更斯或許能創造出卓別林的童年生活)。如果我們不去給學生介紹Dickens(狄更斯)的相關情況,好多學生并不知道狄更斯是英國著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霧都孤兒》、《雙城記》等,那么他們也不會正確的理解這個句子的含義。盡管學生可能理解這個語句所包含的句法以及每個詞匯的意思,但并不知道這句言語表達形式背后的相關信息。講授相關的背景知識,把文化信息傳遞給學生已成了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2.解釋詞匯背后的文化

在一種語言中,詞匯反映了社會文化的某些信息,諸如生活、價值觀,歷史等都會在語言中留下某些印記。可以說,了解一國的文化從學習其詞匯開始。在英語中,有許多詞匯都蘊含著濃厚的文化信息。準確的了解詞匯背后的文化信息,我們可以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加得體的運用語言。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的講解具有文化內涵的詞或短語,讓學生了解異國的文化。我們知道,由于英語深受歐洲傳統歷史文化的影響,所以好多詞來源于古希臘羅馬的神話。如Pandora’sbox(潘多拉的盒子)就源于這樣一個神話,由于普羅米修斯盜了天火,宙斯派了美女Pandora(潘多拉)到人間報復,最終盒子被打開,災難、不幸等撒向了人間。因此Pandora’sbox就意味著“災禍”,如今在英語中已被廣泛的運用。還有一些英語詞匯則深深地烙上了美國社會特有的印記,如counter—culture(反文化)一詞,就專指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那些玩搖滾樂,吸毒,墮胎等追求荒誕文化的人,而在漢語里并沒有與之對應的詞匯。所以,了解詞匯背后的文化內涵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也是我們學習語言文化的開始。

查看全文

中外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創新模式分析

[摘要]“一帶一路”建設為加強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強大的動力,中國的設計教育發展與國際交流,搭建起中國藝術與設計走出去的傳播橋梁。對比研究了國內外室內設計專業在課堂教學和其模型材料工作室的發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在理解教師跨專業背景和創作思路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作品創作中,讓學生受益匪淺。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值得中國高校嘗試和引進。

[關鍵詞]“一帶一路”;環境設計;創造性思維;教學創新模式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其中“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非常廣泛。“一帶一路”建設為加強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強大的動力,教育交流合作成果豐碩,同時“一帶一路”倡議行穩致遠也要靠人文交流特別是教育合作作為重要依托,建設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的“一帶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大有可為。中國正與沿線各國一道共同構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機制,全力打造“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中國的設計教育發展與國際交流,搭建起中國藝術與設計走出去的傳播橋梁。環境設計作為全球共通的文化語言,視覺沖擊力可以跨越語言的障礙,讓世界更容易讀懂中國文化精髓。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包括:中外環境設計課程設置比較分析以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結構設計與景觀規劃學院(簡稱MSU)建筑與室內設計專業和國內某設計學院的環境設計專業為例,在學習氛圍、本科教育、單元體系、研究生院、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比較與研究。(1)在課程設置上進行對比分析。(2)中外環境設計教學形態比較分析:研究西方理論教學、工作室教學、獨立研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東方低年級基礎理論教學,高年級專業工作室教學的形式的借鑒與創新。(3)中外創造性教學的對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和研究,記錄感受在課堂中根據有趣的課題分組討論,結合豐富的教學形式進行闡述與教學方法的研究。美國的藝術學院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模仿歐洲的教學模式。這些學院在建校之初基本借鑒了歐洲的學院式教學模式和藝術風格,因此,其發展經歷了借鑒歐洲古典美術學院的教學模式、德國包豪斯學院的現代藝術教學模式、當代藝術教學模式的過程。雖然美國的藝術學院建立比較晚,但在現代藝術教學方面比歐洲更加完善。180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建立第一所藝術學院———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1877年,建立羅德島設計學院等。1904年,紐約實用美術學校開設了第一門環境設計課程,主要教授室內設計陳設和家具設計。這一時期,美國室內設計的代表人物艾爾莎(ElsiedeWolte,1865—1950)出版了第一本有關室內設計的著作,她也被稱為美國室內設計的先驅。1931年,美國著名建筑設計師賴特提出了“建筑—家具—室內”一體化的概念。1950年,“景觀化的室內空間”理念由德國傳入美國,從此室內設計不僅僅是室內空間的裝飾美化,還涉及環境行為學、環境心理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的領域。1960年,室內設計成為一項從專業教育、資格考試到營業執照的行業系統。20世紀90年代,美國有關保障殘疾人的法律頒布,設計開始為殘疾人服務,無障礙設計也成為教學內容,并建立了經營條例和施工規范。2000年以后,美國更注重對安全、輕型材料以及綠色環保可再生材料的選擇和運用,在建筑與環境設計上集中研究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以及針對老年人居住環境的關懷設計。中國的環境設計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央美術學院的工藝美術系(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開設的室內裝飾系,開創了最早的中國室內設計高等教育的先河。20世紀60年代,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培養出第一代環境設計、室內裝飾界的專家如張綺曼、楊建寧、柳冠中等。20世紀90年代之后,中國廣大綜合類大學開始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隨著專業的不斷發展,環境設計專業開始細分成景觀設計、城市規劃設計、室內設計等不同的方向,并結合多媒體、數字化教學在跨學科領域有了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一、中美環境設計課程設置比較分析

下面就以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結構設計與景觀規劃學院(簡稱MSU)建筑與室內設計專業和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簡稱NUA)的環境設計專業為例,在課程設置上進行對比分析。第一學年:MSU為設計基礎、建筑圖像藝術表現、環境行為學、繪畫基礎、室內設計導論。NUA為設計基礎一、設計基礎二、設計基礎三、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第二學年:MSU為視覺表現Ⅰ&Ⅱ、室內建筑Ⅰ&Ⅱ、設計史Ⅰ&Ⅱ、室內裝飾材料與家具、色彩理論、設計概論。NUA為室內設計導論、環境設計表現、環藝模型、建筑設計一、室內空間設計一、家具設計。第三學年:MSU為室內建筑、建筑室內設計、作品展示與表現、設計深化。NUA為人體工程學、建筑設計二、展示空間設計、材料構造與創作、室內空間設計二。第四學年:MSU為室內建筑Ⅳ、環境營造與文化、畢業論文、深度設計。NUA為實驗性設計、主題性設計、畢業設計專題。由以上比較可以看出:(1)美國的大學課程設置前后聯系較緊密,圍繞同一個專業或主題層層深入;中國大學的課程設置相對獨立,每一門課程都有自己獨立的主題,前后沒有必然的聯系。(2)美國的大學更重視思維與邏輯性的訓練,課程以鍛煉學生獨立研究和思考為主旨,中國的大學更注重基礎技法和基礎理論的學習。(3)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在課程設置上,美國的大學層層深入,在課程的深度上處于層層遞進的關系;中國的大學在課程的廣泛度、種類上比較多,同一學年大多數處于同一難度的并列課程。(5)美國的室內設計專業一般為5年,而中國的學制一般為4年。

二、中美環境設計教學形態比較分析

查看全文

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的地位和作用芻議論文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教學,不應該僅僅限于英語語言的教學,應該利用英語,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以便與中國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相符合。但是,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與這一要求相距甚遠。所以,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充分認識中國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教材建設、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師素質方面做出改進,這樣才能完成大學英語的教學任務。

論文關鍵詞:中國文化;大學英語教學;教材建設;課程設置

學習外國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際,交際的基礎是文化。…交際的過程是雙向的:一方面,通過外語這個橋梁,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文知識,為我所用,提高本民族的素質,使之得以在世界之林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外語,將自己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介紹給世界,為世界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加強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學習和傳播

中國的傳統價值觀悠久而富有影響,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道家學說形成了中華民族的道德根基,是我們幾千年以來行為做事的基礎。“中庸之道”、“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等價值觀在我們的心里根深蒂固。近代以來,中國打開了國門,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的接觸增多,中華民族的美德和價值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越來越多的東、西方民族的人們喜愛中華文化,“華夏文化”受到了世人的注目和崇尚。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在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現在,“孔子學院”在全世界深受歡迎,人們在學習中文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熏陶,受到了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的影響。

但是與這樣的現狀不吻合的是,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當中,中國文化和傳統價值觀的知識太少,幾乎為零其結果就是,在年輕人當中,熱衷于“圣誕節”、“情人節”,而卻不知“端午節”、“中秋節”為何物。據媒體報道,有的年輕人甚至將Mencius翻譯成“孟休斯”。實在地說,大學英語教學經過多年的改革,大學生的英語能力的確有很大提高,與外國人的交流容易多了。但是,在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知識不夠,表達不清。這與我國目前在世界所處地位是不符合的。英語教學的目的有二:一方面通過英語,吸收別國先進的東西;另一方面,將我國優秀的傳統介紹到國外,使我國進一步融人世界,與世同進。就目前而言,外語教學的成就是前者優于后者。所以,大學英語教學要擔當起加大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播的任務。

查看全文

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能力論文

摘要: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是目前英語教學界形成的共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關鍵在于使學生對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提高對異域文化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從中獲得英語語用能力,真正成為融通多元文化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英語教學;異域文化;認知能力

隨著國際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日益廣泛和深化,國際交往的空間不斷擴展延伸,這對我國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它是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關鍵在于使學生對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加強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從中獲得英語語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經濟文化交流需求,真正成為融通多元文化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異域文化的內涵

所謂文化的異域性,實質上是跨文化交際中一方對他方文化的一種解釋。異域性并不是一種性質或狀態,而是對他方文化感知和解釋的結果。從英語教學角度出發,“異域文化”可理解為“英語語用國家的整個社會方式。”這一界定的范圍比較寬泛,既涉及日常生活方式和習俗,又涉及隱藏在習俗之后的價值觀念。英語教學既要關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特別是與語言交際直接相關的文化,還要注重目的語的文化價值觀念,以及體現這些價值觀念的文學藝術、思想流派、宗教信仰、社會制度等。英語教學中的異域文化認知是指對目的語文化的社會規約、價值觀、信念的知曉。根據學者對文化認知內容的劃分,大致可分為觀念文化、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

培養學生異域文化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英語教材批評語言學研究

摘要:教材絕不是中立、客觀的教學材料,而是政治、經濟、文化等關系的負載體。在批評語言學的基礎上,發現民族高校英語教材呈現出一定的文化霸權、偏見、性別歧視、無民族特色等特征。樹立科學正確的教材觀,培養師生批判思維能力,繼承我國優良文化傳統,才能更好地適應全球化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英語教材;批評語言學;權利;文化霸權;文化自信

高校英語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資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完成課堂教學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在結構主義語言學、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影響下,高校英語教材經歷了多次編寫,從注重傳統教學模式到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教材分工越來越細,教材研究也在不斷更新。然而,國內外語界對大學英語教材研究總體偏少,2000年后才略有增加,教材評價研究不夠客觀,外部評價過少。以往教材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心理學、工藝學層面上,社會學分析不多見,課程與意識形態研究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民族高校英語教材研究更是少見。《現代大學英語》(第二版)1-4冊,吸納了國外語言材料,體裁和題材豐富,內容新穎,涉及面廣,體現了英語專業教材的特色,是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基礎英語課程教材,也是民族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英語的主要教學材料。本文以該教材為例,在批評語言學的理論基礎上,探討民族高校英語教材絕不是中立、客觀的教學材料,而是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權力等關系的負載體。

一、批評語言學

批評語言學最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2000年后以批評話語分析為主,主要在英國和荷蘭為首的歐洲國家。Fowler首次提出批評語言學,揭示那些隱含的語言、權利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1]而批評話語分析由Fairclough首次提出,側重分析語篇中的語言形式,揭示語篇如何源于社會結構和權力關系,又如何為之服務。[2]Blommaert總結的CDA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政治話語、經濟話語、廣告話語與推銷研究、媒介語言、機構話語、社會工作話語、教育話語。[3]一直以來,新聞話語和政治話語備受關注,目前性別話語、手機短信、文學作品、經濟法律話語等邊緣話語也引起了一定的關注。20世紀90年代初,陳中竺在國內首次介紹了批評語言學,辛斌發表了《語言、權力與意識形態:批評語言學》一文,之后批評語言學及批評話語分析研究也陸續出現。基于調查發現,90年代批評語言學發展迅速,2000年以后,批評話語分析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辛斌、田海龍、戴煒華和丁建新影響頗大。[4]批評話語分析方法研究也很多,如民族志相結合方法、定位于質的研究方法等。辛斌指出批評語言學歷史不過二十幾年,雖然沒有完整的方法論,但是只要分析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的關系并且言之有理,都是可取的。[5]可見,“批評”旨在揭示語言如何實施社會控制,以及如何保持和構建社會的不平等。

二、批評語言學與英語教材語篇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