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教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4 08:13: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普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區科普教育思考
據中國科協最近的數據顯示:**年我國公眾具有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1.4%,而美國早在**年的數據為6.9%,與之相差5.5個百分點。我國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必須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發揮優秀人才的重要作用,這些都要以全民的科學素養提高為基礎。科普教育是公眾科學素養提高的一個主要途徑,科普教育應植根于社區,走與社區教育相結合的路子,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科普教育與社區教育相結合
中國科協副主席張玉臺在中國科學家論壇上所做的《公民科學素質與中國現代化》報告中指出:公民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兩個方面,這兩方面的素質是相輔相成,互為支持的。如果說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那么,公民素質就是第一國力。我們要想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大力提高全體公民的素質。
“”邪教及其他偽科學、反科學、反人類、反社會問題的出現,進一步說明了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對民眾,對社會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現代科學的迅猛發展,為我們認識已知世界提供著越來越多的新鮮知識,同時也在揭示著越來越廣闊,越來越深邃的未知世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知識特別是最新的科技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維揭穿形形色色假科學的偽裝。
我們現在所談論的科普教育已不僅僅是依賴于學校,局限于某一些人群,如:科學家、科技工作者以及科學輔助人員,而是要形成一個溝通學校與社會的科普體系,一個包括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相結合的科普體系。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上的各種科教因素,提高學校教育的效率,使科普教育社會化;另一方面,在發展學校科普教育的同時,將學校教育延伸和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使社會科普化。
實現這一目標只有走科普教育與社區教育相結合這條路。社區教育的終身性、開放性、多樣性,決定了它可以把科教和社會教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多種手段,培養公民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提高科學文化水平,進一步滿足現代化社會和社區對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的藝術普教論文
摘要: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但如何在高等教育實踐中實施“藝術普及教育”這一教育理念是本文關注的焦點,本文就藝術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探討了如何將藝術普教以學科為基礎納入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提示出高等教育的藝術普教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方向,對高等教育創新素質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等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普及教育
隨著我國現代化迅速發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素質教育”日益備受關注,作為素質教育之重要組成部分一藝術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我們這里所言的藝術教育并非藝術院校的專業藝術技法訓練或純抽象的藝術理論學習,是旨在普及藝術知識,提高人文素養的綜合藝術教育從原始社會的巖畫、彩陶到現代化今天紛繁復雜的多樣化藝術形式,藝術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成長而發展,現代人也普遍意識到,藝術經驗對于豐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與人性中最深層面的意識緊密聯系,藝術能給人以勇氣和希望,能給人以精神慰藉,藝術也保證了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人們相互之間得以心靈的溝通,藝術還能夠保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得以傳承和延續。所以說一個沒有藝術的民族和社會是不可思議的,沒有藝術教育的教育體制也是不健全的,同樣高等教育也需要藝術教育。在這里,我想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來談談藝術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并且思考如何以學科為基礎將藝術普及教育納入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當中。
一、藝術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指揮棒的控制,我國中小學的藝術教育一直作為“副科”可有可無地存在,擔任中小學藝術課程的教師也大多數是“兼職”,并不是經過專業藝術訓練和理論學習的專業藝術教師,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很不合理,只是以簡單的摹寫或自由發揮來應付兒童對藝術的本性渴求,更談不上系統的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創作等學習。此外,大多數中小學校藝術課的課時很少,經費嚴重不足,許多學校每周只有一到二節甚至干脆砍掉藝術課。
高等教育中的藝術普及教育又怎樣呢?事實上,剛入學的大學生對藝術史和美學理論知之甚少,對于高雅藝術普遍興趣不高,甚至于不知如何欣賞,學校也將重點集中在科技教育各課程的教學上,忽視或輕視人文素質教育,“人為地將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割裂,文理分家,這勢必嚴重地妨礙、制約、損害、摧殘乃至扼殺人的本性、人的創造性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極不有利于貫徹中央《決定》的精神”。眾所周知,這種文理分裂,會造成學生綜合素質的嚴重失衡,最終如同自然生態一樣,失衡會使各個物種急劇退化甚至于導致生物鏈的斷裂,教育的失衡就會導致各學科之間喪失多元化之間的相互支持。
高等教育的藝術普教論文
摘要: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但如何在高等教育實踐中實施“藝術普及教育”這一教育理念是本文關注的焦點,本文就藝術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探討了如何將藝術普教以學科為基礎納入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提示出高等教育的藝術普教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方向,對高等教育創新素質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等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普及教育
隨著我國現代化迅速發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素質教育”日益備受關注,作為素質教育之重要組成部分一藝術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我們這里所言的藝術教育并非藝術院校的專業藝術技法訓練或純抽象的藝術理論學習,是旨在普及藝術知識,提高人文素養的綜合藝術教育從原始社會的巖畫、彩陶到現代化今天紛繁復雜的多樣化藝術形式,藝術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成長而發展,現代人也普遍意識到,藝術經驗對于豐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與人性中最深層面的意識緊密聯系,藝術能給人以勇氣和希望,能給人以精神慰藉,藝術也保證了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人們相互之間得以心靈的溝通,藝術還能夠保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得以傳承和延續。所以說一個沒有藝術的民族和社會是不可思議的,沒有藝術教育的教育體制也是不健全的,同樣高等教育也需要藝術教育。在這里,我想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來談談藝術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并且思考如何以學科為基礎將藝術普及教育納入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當中。
一、藝術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指揮棒的控制,我國中小學的藝術教育一直作為“副科”可有可無地存在,擔任中小學藝術課程的教師也大多數是“兼職”,并不是經過專業藝術訓練和理論學習的專業藝術教師,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很不合理,只是以簡單的摹寫或自由發揮來應付兒童對藝術的本性渴求,更談不上系統的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創作等學習。此外,大多數中小學校藝術課的課時很少,經費嚴重不足,許多學校每周只有一到二節甚至干脆砍掉藝術課。
高等教育中的藝術普及教育又怎樣呢?事實上,剛入學的大學生對藝術史和美學理論知之甚少,對于高雅藝術普遍興趣不高,甚至于不知如何欣賞,學校也將重點集中在科技教育各課程的教學上,忽視或輕視人文素質教育,“人為地將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割裂,文理分家,這勢必嚴重地妨礙、制約、損害、摧殘乃至扼殺人的本性、人的創造性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極不有利于貫徹中央《決定》的精神”。眾所周知,這種文理分裂,會造成學生綜合素質的嚴重失衡,最終如同自然生態一樣,失衡會使各個物種急劇退化甚至于導致生物鏈的斷裂,教育的失衡就會導致各學科之間喪失多元化之間的相互支持。
普教中心女教師“三八節”演講稿
普教中心女教師“三八節”演講稿
灑向學生都是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女同胞:
大家好!
首先請讓我代表普教中心全體女職工向各位女同胞道一聲:節日好!作為普教中心的一名女教師,我感到很自豪,我們與男同胞一起并肩耕耘,揮灑汗水,收獲成功,為有色教育的輝煌,立下了汗馬功勞!
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灑向學生都是愛》
社區科普教育宣傳年度計劃
“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這是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務。今年,我們以認真貫徹落實并進一步加強黨對科普工作領導的意見為動力,在街道科普協會的正確下,積極做好科普宣傳活動,努力營造社區良好的科普氛圍,大力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提高廣大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特制訂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努力學習,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溶入到社區科普工作中,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社區科普工作,努力增強新時期拉普工作的自覺性的責任感,深入到群眾中,廣泛聽取群眾對科學知識了解的需求,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轉變工作作風,使科學知識的普及率得到加強,科普意識得到明顯提高。
進一步健全組織網絡,成立科普領導小組,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并充分利用轄區單位的資源優質,成立了老年合唱隊等幾個業余文化團隊,使科普意識滲透每家每戶。同時,充分挖掘轄區內人才資源,將熱心于社區科普工作的人員,聚集到社區科普人才資源庫上來。到目前為止,已有10多人被吸收。此外,我們還根據社區的自身特點,實施科普工作信息化戰略,在社區開通博客,在網上對居民進行科學知識普及和推廣。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四聯”機制,即科普教育聯抓、科普活動聯搞、科普設施聯建、科普基地聯辦;定時定期傳播科學知識。
二、以科技周活動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公眾的參與是科普宣傳的主體,今年,我們還將繼續每月舉辦科普講座、科普活動,滿足人們對科學知識的求知心態。在5月份,我們將開展大型科普活動,組織廣大群眾參與此次活動,并邀請有一技之長的人員,為居民服務。我們還與共建單位聯手,以文藝演出、盆景展覽、手工制作、宣傳畫板展等形式,把科技周活動推向高潮。另外,我們還利用青少年節假日,開展寓教于樂的活動,帶領他們接近自然、擁抱自然,激發他們對科技,對自然想象力與動手能力,這樣既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又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創造未來的自信心。
科普教育活動工作匯報
縣第一高級中學建校于1942年,至今已有67年的歷史。目前共有4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400余人,在崗教職工170多人。學校占地面積58000平方米,校舍總面積25500平方米,擁有教室43間,理化生實驗室9間,微機室3間,多媒體教室44間,各種功能教室9間。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一高先后獲得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園”“湖北省高中生電子制作競賽團體第二名”“宜昌市第三屆青少年科技節先進單位”等稱號,2008年12月,通過了省級示范高中評估,即將跨入省級示范高中行列。
為滿足人民群眾教育需要,實踐“尊重每個人,發展每個人”的學校德育理念,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科學素質,我校確立了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科普思想、積極開展科普活動、認真探索科普教育之路,通過各種科普實踐活動扎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人生觀。經過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將科普教育工作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把科普工作納入學校重要工作
學校把科普工作作為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納入議事日程,加強領導,武裝骨干,健全組織,使科普工作在學校蓬勃開展。
1、加強領導,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學校始終把科普工作擺到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了科普工作領導小組,校長宋仕軍親自任組長,各處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由分管副校長張敏直接負責科普工作的日常事務。在明確了科普創建的目標之后,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宣傳櫥窗、班級板報、主題班會、教職工例會等陣地,大造輿論宣傳的聲勢。
2、武裝骨干,注重選拔和培養科技輔導員。只有具有高水平的科技輔導員,才能帶動科校的科普工作。我校基于這種認識,積極組建科技輔導員隊伍,組織他們參加各種科技進修和培訓,學習其他學校的實踐經驗,增強科普育人本領,培養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擔任科技輔導員。他們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和第二課程,圍繞科普目標,針對本學科實際情況,開發科普資源,制訂切實可行的科普方案,加強學科科普知識的滲透。如杜慶聯老師通過培訓,已成為我校十大名師之一,在省市電子制作競賽中也有了一定影響。
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服務科普教育分析
概要:青少年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群體,青少年科學素養水平直接關系著未來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和國家科技創新水平。高校作為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目前存在著重視程度不足、工作形式單一、缺少支持投入等方面的問題。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對標青少年科普教育需求,具有資源場地、人才和成果等方面的優勢。高校通過加強工作融合、開放場地資源、利用現有成果、完善激勵機制,推動科普工作的體系化制度化建設,提升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實效。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青少年;科普教育
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國科協科普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將青少年科技教育體系建設和科普教育作為重點工程,著力推動青少年科學素養和研究能力的整體提升。總體來看,青少年科普教育具有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連接大學教育等作用,而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社會功能,因此高校對青少年科普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育、競賽體系等在內的較為完善的教育教學模式,以科學創新為核心的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普遍共識。聚焦科技前沿、引領創新思維、啟發創新興趣、開展創新實踐,成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內在共同點。如何發揮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優勢,讓創新創業福利延展到青少年科普教育領域,是高校科普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1高校參與青少年科普工作的現狀
1.1高校對于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根據現有工作體系,高校科普工作主要由高校科協牽頭開展,但由于各高校科協工作定位和重點方向不同,加之人員配置和資金投入有限,目前缺少開展科普工作的專職人員和相關科普工作制度,高校科普工作不同程度上存在虛化現象[2]。在學校層面,一定程度上缺少對科普工作的整體性規劃,科協與校內其他部門的工作聯動不足,缺少對具備科普條件的場地和人員的系統謀劃和使用,沒有形成工作合力。而在基層教師和學生層面,沒有建立起廣泛的科普意識和工作積淀,師生普遍將科普工作視為臨時性、非必要的任務,而非需要系統性思考和積累的工作,這與高校普遍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有關。近年來,高校逐漸重視高考招生宣傳工作,越來越多的大家名師走進高中課堂開展學校宣傳和科學講座,但由于開展時間較短、目標群體集中,與科普教育的預期效果還有很大差距,高校各類科普資源也很難與中小學建立起各種長期固定的聯動方式,無法形成“前浪帶后浪”共同發展的工作體系。1.2高校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形式較為單一。近年來針對青少年科普教育,高校以組織或承擔寒暑期夏令營等短期校園參觀體驗活動為主,走進中小學校園的活動較少。這其中以中國科協組織的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最為成功,活動每年組織1萬余名高中生到50余所大學開展為期一周的科學體驗活動,至今已連續組織九年[3]。同時,高校師生面向青少年開展科普教育仍以講座、報告會、發表文章等傳統形式為主,出版科普圖書和影視作品,組織科普演出等新形式較少,特別是新媒體時代,應用自媒體開展信息化科普教育成為當前工作短板之一。作為科普工作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高校科普隊伍目前仍然以學生志愿者為核心,對具備專業領域知識的師生吸納較少,固定文字內容的講解,雖然能夠形成不錯的現場效果,但缺少對于核心技術的熟練掌握,無法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1.3高校缺少對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投入和支持。高校師生從事科普工作,一般不算工作量,其投入的科普工作時間和成果很難被認定為科研或實踐成果,學校也很少對科普成績突出的集體或個人給予表彰,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生主動開展科普工作的意愿。青少年科普教育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都很大,包括專業領域的教師、管理人員和志愿者等,由于缺乏相應的激勵政策,遇到工作任務時,高校師生臨時兼職開展科普工作的現象比較明顯。科普工作也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以保障活動組織、人員吸納、創新實踐等環節的順利進行,但高校科協或相關負責青少年科普工作的部門,很難獲取固定的專項經費資助,這成為了限制高校進一步開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因素[4]。
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勢
義務教育階段普教與職教論文
職業的是與一定的發展階段相聯系的。按照國外經濟學家的觀點,經濟發展階段可以劃分為初級產品生產階段、化階段、發達經濟階段。我國有些學者認為,我國已經進入了工業化階段。將一些國家和地區進入工業化階段之后的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情況進行比較,對于21世紀初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不無借鑒作用。
一、對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實行國家干預1.制定頒布配套的法規以美國為例,從1917年聯邦政府通過的標志著美國職業教育制度最終形成的《史密斯??休斯法案》開始,到1994年的《2000年教育目標:美國教育法》和《學校??工作多途徑法案》,近80年的時間由政府的有關職業教育法律(案)達數10部。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法案,極大地強化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干預,使職業教育在政策的導向作用下,朝政府設計的方向發展。
2.提供經費支持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政府直接撥款。如美國,政府出臺的每一部有關職業教育的法案,幾乎都有一部分規定配套專項經費的數額。1965年,為開發經濟教育水平落后的阿巴拉契亞地區,政府通過了《地方重新開發法》,在這一地區實施了上千個職業教育項目,撥款達3.3億美元。在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約占職業教育總經費的50%。新西蘭大約70%的職教經費來自政府。二是通過政府促使投入。如法國法律規定企業完成各項繳稅義務后必須承擔至少兩項支出:即按上一年職工工資總額1.5%的比例提取繼續教育經費,用于本企業職工的在職職業培訓;按一上年職工工資0.5%的比例繳納“稅”,用于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
3.實行并強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這是國家干預職業教育的基本策略之一。德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以及新近工業化國家如韓國等,都頒布并實施了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澳大利亞從90年代開始逐步對各行業制定全國統一的職業技術教育標準,頒發統一的資格證書。英國1986年由國家資格委員會創設了全國職業技術教育文憑??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該證書幾乎覆蓋了英國所有的職業領域,在英國境內都得到承認。1992年又實施了普通國家職業資格,該資格既可作為就業的依據,又可作為升大學的依據,使學生在升學和就業方面更具靈活性。在法國,由于農村職業教育學制和專業不同,法國大學以下有五種證書:農業徒工證書、農業專業能力證書、農業專業技術員證書、職業教育證書、農業高中證書(準備上大學)。
4.實行普職分流英國的義務教育是到16歲,義務教育階段后實行普教與職教分流,據1993?1994年統計,普教職教就學人數分別為42%和58%。法國的義務教育也是到16歲,義務教育階段后普教職教是在16~19歲這4年逐年分流.重點是在16歲分流,據1993?1994年統計,普教職教就學人數比例分別為47%和53%。
二、實行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辦學上述國家和地區,除國家舉辦職業教育外,還積極鼓勵各部門、行業、私人企業、團體和個人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教育。在西德,許多大型企業把執行職業教育法作為企業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應盡的義務,企業提供的職教經費達155億馬克,是各級政府支付額的7倍多。日本職業教育的辦學類型有正規學校教育中的職業教育、企業內部的職業訓練和公共職業訓練機構的職業訓練。還有一些歐洲國家由于地理位置冬長夏短,學生不能在漫長的冬季進行農田作業,在短暫的夏季為了抓緊農田作業,就不安排課堂教學,而采用季節制;農村職業中學以完成義務教育后的農村青年為對象,利用2~3個冬季,每季有4個月的時間進行教學;為便于農民子弟就近上學,這些學校的位置都距家近,學校規模小但分布廣。
教育局普教科上半年工作總結
2009年上半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了基礎教育處和我局的工作要點,以均衡發展、創新管理、提高質量、突出特色為總體思路,緊緊圍繞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基礎教育,著力建設磐石教育強市這個目標,力求在“抓管理、提質量、保安全、促發展”這四大工作重點上實現新的突破,進一步促進我市基礎教育持續、協調、健康、均衡發展。
上半年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進我市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1、積極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全面落實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切實加強學校規范化建設。我們要求各學校從本學校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發展的趨勢出發,找準自己的優勢和強項,不斷提煉與升華,各方面管理做到“嚴、細、實”。狠抓制度管理,體現一個“嚴”字;強化過程管理,落實一個“細”字;立足實際成效,突出一個“實”字。通過“嚴、細、實”的管理機制的建立,扎實有效地提高學校管理的整體水平,努力實現學校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把學校辦成特色學校和品牌學校。年底,我們將在全市中小學評選出14所教學管理先進校。
2、改革了招生制度。從去年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取消擇校生。從今年開始重點高中招生實行指標生制度。2009年、2010年指標生占正式生的比例為30%,11年將擴大到50%,這一政策有效控制了跨學區入學。務工人員子女在居住地所在學區入學,與學區內學生享受同等待遇,磐石戶口的享受指標生待遇。
3、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水平。從狠抓《吉林市中小學校教學管理規范》的貫徹落實入手,以農村中小學為重點,通過調研、視導、督查、評估等方式,加強學校教學的精細化管理和規范化管理。今年3月份,為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學校領導的業務水平,我們分小學、初中、高中召開了教學管理工作專項會議,總結回顧中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經驗教訓,明確下一步具體的整改措施,切實加大了對學校教學管理的工作力度,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推進新課程改革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積極引導各學校緊緊圍繞課堂抓業務、教學抓管理、學科抓突破、品牌促發展開展各類教學活動,走抓常規管理,樹品牌效應,促質量提高的內涵發展之路。小學基礎年級教學質量通過對五年級進行期末抽測進行評價;小學畢業年級教學質量將通過初中分班統一考試進行評價;初中基礎年級期末考試全市統一組織異地監考。
普教系統人事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一、傳達全省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座談會和全省教育系統人事科長會議的精神
3月14日,陳副局長和我參加了人省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座談會,座談會后我還參加了3月15日全省教育系統人事科會議。兩個仁義都在中山市如開。在全省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座談會上,省教育廳副巡視員文傳道作了題為《總結經驗扎實工作努力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講話,他講了四點意見:一是回顧了我省近年來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情況。認為“十五”期間,特別是自2003年全省中小學編制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以來,許多市、縣按照全省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我省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穩步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在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校長任用制改革等方面都有了新的進展。例如,在推行教職工聘用制方面,做到科學設置崗位,推行競爭上崗,實行合同管理,注意安排好落聘人員等等。又如一些地方根據自身實際,因地制宜,把用人制度改革同內部分配制度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合理地拉開教職工的分配檔次,建立與聘用制相適應的、具有激勵作用的教師工資分配制度等等。二是要求認清形勢,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三是要求要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大力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他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我省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務是:打好一個基礎、抓住一個核心,把握三個環節,完善一個制度,爭取用三到四年的時間,實現聘用制度的正常化、規范化。打好一個基礎,就是加強編制管理,打好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礎;抓信一個核心,就是以實行聘任制為核心,創新用人制度;把握三個環節,就是把握好人員“進”“管”“出”三個環節;建立一個機制,就是要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調整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完善一個制度,就是完善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制度。四是要積極主動,扎實工作,確保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穩妥推進。
在座談會上,中山,廣州、江門、深圳市鹽田區和清遠市等市區教育局介紹了人事改革的經驗。
在3月15日的全省教育系統人事科長會議上,省教育廳人事處處長楊開喬作了講話。他回顧了“十一五”教育人事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我省“十一五”期間教育人事工作的主要任務有三個方面:一是“強師興校”工程,建設一支數量、質量和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二是實施高層次創新人才計劃,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的水平;三是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滿生機活動力的用人機制。
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教育人事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
今后一個時期,我市教育人事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省人事工作會議和市普教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建設鋼要》和《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實施意見》,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人才強校”、“強師興教”工程,以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為重點,全面提高我市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素質和水平,為提升我市教育內涵發展水平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