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22:02: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樂合奏課樂器論文
摘要:文章從音樂的基本要素音準、節奏、音色等方面入手,闡述了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民樂合奏課中,如何實現各種樂器的融合。
關鍵詞:融和音準節奏音色
近年來,在普及音樂素質教育、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倡導下,各類民族器樂藝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各藝術院校的民族器樂專業學生日益增多,單純的獨奏表演已經不能滿足民樂多種演奏形式的需要,以“吹打彈拉”為基礎的有一定演奏規模的民樂合奏,成為民樂教學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內容,而民樂合奏課則成為民樂合奏的前提和基礎。由于民族樂器在音色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極大的個性,要給非專業團體的學生上好民樂合奏課,并解決在排練中各樂器的融合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我國民族器樂有著悠久、深厚的歷史傳統,因各自所處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器樂在音高、音準、音色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個性,這使我們在排練中很難把握和權衡,但就是這種特色和個性卻能表達特殊而貼切的音響效果和意境。如何不受這些民族器樂的制約而又為我們所用,關鍵問題是創造性地使民族器樂的個性相互融合。
一
音準是所有器樂合奏中最為重要的因素,這在民樂合奏課中是較難解決的。如果把整個樂隊看作是一個和弦的話,那每一種樂器所構成的聲部就是和弦織體中的每一個音,要奏出一個完美的和弦,每個音必須擔當好自己的角色。首先,在樂隊應該有完善的調音制度,按照弦樂聲部——彈撥聲部——吹管聲部這一順序有秩序地校音,每個聲部要有專人負責所在聲部各種樂器的校音。每一個學生在演奏時可能都會注意音準問題,但這種注意的范圍只限于自己,因為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時都是被當作獨奏者來培養的,從樂曲的表現和處理都比較注重個性的張揚。而在參加合奏時,由于學生合奏實踐經驗的缺乏,容易使自己聲部和其他聲部不夠融合。就彈撥樂器琵琶而言,左手手指按弦的力量就直接關系到音準的問題,雖然它們都有固定的“品”位,但在合奏中如果不注意聆聽其他聲部,情緒激動時很容易造成按音的力量過大,造成音準偏高。而在吹管樂器竹笛和嗩吶中,由于樂器質地的原因,吹奏時間一長,樂器發熱后音準就會發生變化,這時只有自己注意周圍聲部的旋律音準、時刻調整音準才能真正融合到樂曲中。當然作為合奏的指揮要時刻掌握樂曲的音準,在感性指揮中也要留心捕捉不和諧的因素。
音樂藝術中的新民樂思潮研究
內容摘要:從中外音樂發展的歷程來看,音樂文化始終貫穿著“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發展主線,當今方興未艾的中國新民樂思潮亦是如此。新民樂思潮促使我們要運用21世紀新的思維方式,從美學的高度、心理學的深度、社會學的廣度,對其進行客觀辯證的審視與扶持,運用科學態度加以完善。音樂藝術只有擁有廣闊的生活空間,才能真正植根于廣大民眾的沃土之中,才能生生不息地萌發出藝術新芽。
關鍵詞:新民樂思潮思維方式創新
在當今音樂舞臺上,新民樂思潮如急風暴雨來的如此迅猛,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何客觀、全面、理性地對待新民樂思潮,筆者以為應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分析與評價。縱觀人類文化史中的音樂藝術發展軌跡,從創作動機、表演形式和音樂美學內涵上看,都始終貫穿著一條百花齊放、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音樂發展主線。
在西方音樂發展史上,曾出現過三次重大的“新音樂”時期。第一次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新藝術”,諸如“蘭地諾終止式”和“裝飾的三和弦”等,這種音樂面貌完全有別于中世紀的“古藝術”,可謂是西方人文主義時期的人性復蘇和理性覺醒的成果;第二次“新音樂”是17世紀的意大利歌劇和巴洛克器樂形式,諸如奏鳴曲、協奏曲、組曲和序曲等,它們的風格又明顯有別于文藝復興時的新藝術潮流;第三次是20世紀打破傳統調性體系的“新音樂”,諸如序列主義音樂、微分音主義音樂、未來主義音樂,具體音樂和電子音樂等,這是真正獨立意義上的“新音樂”,是工業革命與科技進步伴隨藝術觀念轉型的產物。西方音樂史中這三次“新音樂”的變革與發展,均時隔300年左右,這似乎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歷史上某一時段點上的“新”在時代車輪的滾動中,在歷史長河的波濤中均會隨著時間的前移而成為“舊”或“古”,經過歲月浪花的嚴峻沖刷,當時優秀的新音樂內容轉變為“傳統音樂”積淀的一部分,這是歷史的自然邏輯規律。歷史進程中的時代文化背景造就了一代音樂家,然而,也正是由于優秀音樂家們的不甘心臣服于傳統常規思維模式并力圖銳意革新而激發出的新成果,才匯集成為一個新的音樂思潮,才有可能對當時的時代產生強大的藝術推動力。
在中國音樂的藝術發展歷程中,新的音樂形式與內容也同樣出現了豐富多彩、絢麗迷人的景象。盛唐時代的燕樂、大曲、法曲、坐部伎等音樂文化景觀,猶如她的經濟一樣繁榮,曾受到全世界關注。在民族民間音樂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京劇,今天也已成為中國戲曲藝術的國粹。20世紀初以宣傳科學精神、呼喚富國強兵的“學堂樂歌”,可謂中國的新式歌曲,曾在青年學生中引起強烈共鳴。20世紀30年代以“國立音專”為中心的專業音樂家借鑒西洋作曲技法,吸取民族音調創作的一批藝術歌曲,今天也已成為中國聲樂教學比賽曲目中的經典。在40年代年的延安“魯藝”文化運動中,綜合民間歌劇和西洋歌劇形式,創造出的民族新歌劇,是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先進代表。琵琶傳統名曲《夕陽簫鼓》,在20世紀初,被上海大同樂會改編為民樂合奏,出現了古曲新編的再創造表演,啟迪了音樂人的創新意識,這一切可稱為現代“新民樂”的啟蒙運動。
新中國成立以來,彭修文先生的民族管弦樂曲的創作與表演實踐,是中國民族管弦樂步入交響性音樂的標志。作為當代中國音樂的創作實踐引發了民族管弦樂器法和配器法教材的新作問世,出現了大學音樂專業的民族管弦樂法作曲課教學,更可貴的是,由此又激發了人們對中國民樂發展方向和價值觀的再度審視與學術爭鳴。彭修文的現代民族管弦樂隊,“喚起了大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意義絕不僅限于音樂事業本身”。近年來,中華樂壇出現了一些中小型室內樂團,諸如女子十二樂坊、北京的“五朵金花”等,都展示了中華民樂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她們的藝術創造與表演,使傳統音樂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讓現代音樂聽眾“從熟悉的樂聲中聽出了陌生,從陌生中得到了審美感悟”。“民族音樂不是一味的傳統,更不是墨守成規,雖然不會割斷本國的歷史文化,但作為一個永久性的東西,也會隨著國家的發展而向前發展”。
剖析現代民樂的優點與缺陷
年,國內沉寂了兩年的“女子十二樂坊”在制作人王曉京的帶領下轉戰日本,以一種新的形式演繹了中國的民樂,并在世界舞臺上迅速躥紅。這無疑是向中國音樂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使“新民樂”這一概念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民樂”一詞現今并沒有十分明確的概念界定,大致可以理解為“那種用中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作為素材來源,用中國的民族樂器并結合西方現代音樂文化中特有的編曲和配器手法、演出形式、多媒體技術以及包含了歐美文化模式的商品偶像、品牌等觀念而形成的有獨特視聽效果和時代風格的新的民樂演奏形式。”“新民樂”的產生在給中國的傳統民樂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為之帶來了新的希望。
一、“新民樂”的特點
(一)曲目通俗化,更易讓人接受
世界是在不斷發展的,而文化也應該是不斷進步的。中國的傳統民樂流傳了幾千年,包含了無數音樂家的熱忱與心血,同樣的也帶來了很大的弊端——缺乏新鮮血液的滋養。就如同中國的唐詩一般,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更是有李白杜甫等千古留名。他們達到了一定的頂峰,卻也使唐詩成為了一種傳奇,一座后人無法逾越的高山。傳統民樂也是這樣,提到二胡就是《二泉映月》,提到古箏就是《高山流水》,這些高雅音樂對現代人來說就像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也許很多人都聽過,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了解其中的韻味?在這個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龐龍的《兩只蝴蝶》盛行的時代,或許像這樣通俗易上口的音樂才更會讓人所接受吧。“女子十二樂坊”的音樂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她們的專輯里有著《阿拉木汗》、《劉三姐》、《小河淌水》這樣的曲目,將人們耳熟能詳的民歌進行改編,給人以新鮮的感覺,多了些生活的趣味,少了些嚴肅的政治色彩,迎合了現代人的審美趣味,讓流淌著高雅血液的民樂通俗化,讓更多的人接受甚至是喜歡。
(二)動感的節奏,恢宏的氣勢
傳統民樂是以慢著稱的。《春江花月夜》的悠揚婉轉,《梁祝》的纏綿悱惻,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新民樂”更注重的是動感的節奏。她們的樂曲節奏中融入了爵士樂、拉丁樂、搖滾等西方流行音樂元素,風格輕松自由,節奏明快。如《自由》一曲就是由兩把二胡和兩架揚琴共同演繹的,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格,鮮明的節奏使之常被用于健美操的背景音樂。就氣勢而言,以“女子十二樂坊”為代表的“新民樂”樂曲加入了大量的電聲伴奏,具有更加豐滿的音響效果。如她們的原創樂曲《輝煌》,由多種民族樂器和電聲樂器演奏,與傳統民樂合奏相比,具有更加恢宏的氣勢,給人以聽覺上的享受,更易引起人們的共鳴。
小議新民樂探討的文獻綜述
摘要:新民樂,一個現今正如火如荼,卻也飽受爭議的音樂現象,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他們關注的不僅僅是新民樂是否能取代傳統民樂成為民族音樂的主流,更多的是新民樂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作為一項新事物,受到非議和批評時無可厚非的,這可以促使其更好地進行反思自己的優勢與不足,認清發展的前景,更好地進行理性發展。本文主要是從新民樂的概念;產生的原因;與傳統民樂的比較以及新民樂的不足之處和其發展前景這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探索適合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新民樂;傳統民樂;優勢;不足
縱觀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曾經出現過許多類似“新民樂”的概念,比如:新民歌、新歌劇、新音樂文化、新音樂運動、民族新音樂、新秧歌運動等。這些概念都在強調一個“新”字,“新民樂”也不例外。對于“新民樂”的概念,馬曉南在他的《關于“新民樂”的思考》一文中是這樣敘述的:“所謂‘新民樂’,就是指那種用中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作為素材來源,用中國的民族樂器并結合西方現代音樂文化中特有的編曲和配器手法、演出形式、多媒體技術以及包含了歐美文化模式的商品偶像、品牌等觀念而形成的有獨特視聽效果和時代風格的新的民樂演奏形式。”[1]新民樂的產生、發展、不足與它的前景,是很多人十分關注的問題,影響到新民樂乃至中國音樂以后的發展走向。本文將從以上幾個方面廣納大家之言,初步論述新民樂。
一、新民樂產生的原因
民樂是我國傳統的民間音樂,但近幾年來民樂始終處于低谷,老百姓不愛聽,音樂專業人士不愿去研究,偶有喜歡民樂曲的,也多是一些老者,帶著一種懷舊的心情去欣賞一下而已。民樂的低迷促使了新民樂的產生。
(一)新民樂產生的第一大原因——音樂文化間的融合滲透
藝術民樂市場化之論
【摘要】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當前的文化市場的激烈競爭,民族音樂的發展陷入了困惑。作為藝術工作者,如何使民族音樂走出困境,開拓民樂創作新領域,使當代民族音樂登上一個新臺階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藝術民樂市場化
中國五千年的民族藝術精彩紛呈,燦爛奪目,其中民族音樂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是繼承傳統的,保留純正的民族音樂?還是走市場化的革新道路?作為藝術工作者,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面對民樂市場的低迷,一些音樂人將部分旋律優美的流行歌曲和影視歌曲改編為民樂演奏,并配以電聲伴奏。這種形式在剛出現的時候引起了一些關注,但沒有持續很久,也未在音樂市場上掀起波瀾。隨后出現了以女子十二樂坊為代表的新民樂。在組合形式上,女子十二樂坊選用了十二為年輕貌美,技藝精湛的女孩,通過聲光配合加上舞蹈化的表演,首先在流行音樂市場火暴的廣東包裝上市。然而這一新形式沒有被國內市場接受,繼而轉向喜愛中國文化的日本,并一炮走紅。,女子十二樂坊采用先期錄音,現場假彈。在音樂表演層面,她們大膽采用現代流行音樂的器樂編排手法,除琵琶演員外,其他民樂演員都采用顛覆傳統的演奏方式——站勢。可以這么認為,以站立的方式演奏二胡、古箏是民族音樂表演的革新。但很快這種演奏方式遭到專業人士的質疑:為了極大的占有市場,她們采用站勢,并沒有在創作上有所突破,僅僅是利用外在的表演,以養眼的外形吸引觀眾。
隨著女子十二樂坊的走紅,更多類似的民樂組合形式出現在流行音樂市場。他們多以女子十二樂坊的演奏形式為雛形,在音樂風格上沒有創新,只是為了最大利益而追隨市場屈從于市場而存在。他們大膽革新,為大眾提供了一條接近民族音樂的引導性道路,引導業余民樂愛好者走向專業的欣賞道路,但新民樂的“現場假奏”勢必會影響到藝術表演應有的真實感,因此這種形式只能作為引導大眾欣賞民樂的過渡性手段。
民族音樂市場運作的結果是改變了原有的形式,民樂該如何以傳統的形式在市場中存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眾多聆聽的是一些經音樂工作者整理的傳統音樂及改編的歌曲。到七、八十年代,一些專業的作曲家開始了真正的創作。當時由于傳媒的不發達,這些作品只能在廣播中反復播放,娛樂的選擇面也比較窄,受眾的心態很單純,所以無論是傳統作品還是新的作品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流傳開來。而當下的民族音樂市場,一些新創作的作品很少為業外人士熟知,更難出現在大眾媒體,只是以師承的方式在本專業領域傳。所以民族音樂要進入市場,大眾傳媒具有重要的推廣作用。
音樂文化產業與傳統民樂思考論文
音樂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一個分支,是把音樂當做商品,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音樂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在我國,它主要是指音像業、音樂商業演出等以音樂作品商品化作為核心的產業。其中,唱片公司是音樂產業鏈得以形成的核心環節,是傳統音樂產業的主宰者。但是,隨著寬帶技術、MP3技術、P2P技術、新型數字音樂播放設備出現,改變了傳統音樂產業中音樂產品的生產、分銷流通乃至消費形式,使得數字化、無形化的純數字音樂通過互聯網向消費者傳遞。這種科學技術,必將給音樂產業帶來巨大沖擊。
本文著重論述音樂產業各行業分析及促進民族音樂繁榮的可行性:
一、音像制品行業
1.行業描述與現狀
音像制品行業是以磁帶、唱片、CD、VCD\DVD等有形實體為載體制作音樂產品,經過音樂創作、錄音、加工、設計、包裝、批發、運輸,以物流的方式到達連鎖店、零售店等銷售終端,最終銷售給消費者。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音樂演出市場的日益紅火、數字音樂狂潮的來勢洶洶,使得傳統唱片業受到了巨大沖擊。據國際唱片工業協會(IFPI)數據指出,網上傳播盜版音像制品每年給音像行業帶來至少50億美元的損失。盡管唱片業不斷改進經營方式,力圖降低成本、縮短周期,但效果甚微。
2.行業特點
中秋節民樂演奏會主持詞
開場曲《喜洋洋》演奏:流杯民樂
致詞
男:親愛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女:和所有到場的各位朋友們:
同:中秋節好!
男:今天,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迎來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圓日,中秋佳節。
試論現代民樂的優勢與缺點
——由“女子十二樂坊”現象引發的思考
摘要:中國的民樂代表的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傳承,她以她獨特的樂韻滋養著無數中國人的心靈。近些年來,以“女子十二樂坊”為代表的“新民樂”,將流行因素與傳統民樂相結合,打破了民樂的傳統模式,以驕人之姿敲開了世界的大門,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的民樂,并為之瘋狂。本文以“女子十二樂坊”為例,將其與傳統民樂進行比較,分析“新民樂”的優勢與不足,希望“新民樂”能夠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民樂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的風格,使兩者完美結合,讓中國的民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就新的高度。
關鍵詞:新民樂;傳統民樂;女子十二樂坊;優勢;不足
2003年,國內沉寂了兩年的“女子十二樂坊”在制作人王曉京的帶領下轉戰日本,以一種新的形式演繹了中國的民樂,并在世界舞臺上迅速躥紅。這無疑是向中國音樂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使“新民樂”這一概念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民樂”一詞現今并沒有十分明確的概念界定,大致可以理解為“那種用中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作為素材來源,用中國的民族樂器并結合西方現代音樂文化中特有的編曲和配器手法、演出形式、多媒體技術以及包含了歐美文化模式的商品偶像、品牌等觀念而形成的有獨特視聽效果和時代風格的新的民樂演奏形式。”[1]“新民樂”的產生在給中國的傳統民樂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為之帶來了新的希望。
一、“新民樂”的特點
(一)曲目通俗化,更易讓人接受
民樂藝術在茶藝表演中的應用
摘要: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蘊含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將茶藝表演和民樂藝術相互結合,可以創造出全新的意境。本文首先對民樂藝術和茶藝表演的內在聯系進行了探討;其次,分析了茶藝表演對民樂藝術表演的要求;最后,重點探究了在茶藝表演中。民樂藝術的應用策略,旨在為關注這一領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較高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茶藝表演;民樂藝術;即興演奏;審美取向
1民樂藝術和茶藝表演的內在聯系
當今社會,公眾的審美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環境都發生變化的環境下,人們在文化消費方面的思維也不斷成熟。在現代社會中,茶藝表演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將民樂藝術融入到茶藝表演中,可以充分地提升茶藝表演的魅力,并且全方位地展示傳統茶文化特征,擴大茶文化的影響力。現代茶藝表演是一項融合了多種藝術的表演形式,而并不是單一的藝術表達機制。民樂藝術的合理化應用,是茶文化活動藝術化的詮釋和展現。
2茶藝表演對民樂藝術的要求
2.1語言表達能力.茶藝表演被視為是文化傳播的活動項目。在欣賞茶藝表演的過程中,部分觀眾對于傳統民族文化缺乏正確的理解。因此需要工作人員和民樂藝術的表演者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表演的過程中,以解釋說明的方法,對表演活動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行介紹,進而幫助受眾群體更好地理解茶藝表演和民樂藝術。
民樂音源設計理念與技巧分析
摘要:隨著IT的全球化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在音樂制作方面的交流也日趨密切,有效融入其他國家的優秀音樂元素進行音樂創作,逐漸成為新時期的主流趨勢,不管是游戲音樂領域或影視領域,音樂創作與民族音源不可分割,但從當下實際發展狀況來看,民族音源研發技術并未在全球領域內形成應有的規模。不過近幾年,由于市場的推動和IT行業的飛速發展,大批優秀高質的民族音源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如:中音企業設計的坦克民族音源、DASHSignature公司開發設計的EMMKnagali音源、RA太陽神音源以及KongAudio系列的民族音源等。
關鍵詞:民樂音源;音序編寫;編輯技巧;設計理念
1中國IT民樂音源的設計理念
總體來說,IT民樂音源主要以一種程序形式存在,是以計算機設備為載體的虛擬樂器,其設計創作過程中展示了富有特色的個性特征,具體包括以下五個特點:1.1音色多元化。民樂音源在IT領域的利用,進一步充實了音色概念,傳統觀念下,主要將音色看作是以下內容“音色指音的感覺特性。”而在IT民樂當中,無論什么聲音均能夠作為它的“音色”。與此同時,IT民樂音源音色少則一種,多則多種多樣,還有一些IT民樂音源可以直接將一段聲音采樣當作音色。IT民樂音源中,融入哪幾種音色,或選擇哪種音色,相關設計者完全可以自由決定,結合音樂設計需要進行適當選擇。與傳統樂器相比,多元化的音色類型使IT民樂音源能夠呈現出更加形象、生動的意境。當傳統樂器展現某種現實聲音時,例如腳步聲、風雨聲以及人聲等等,所借助的方式是盡可能地運用近似的音色去模仿它們。這樣能讓具體的聲音變得更加抽象,聽眾多少會遺漏其中一部分原始聲音傳遞出來的信息。而通過IT民樂音源能夠把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聲音片段直接導入“樂器”,這種表達方式比較直觀、具體,能夠為廣大聽眾提供與眾不同的音樂體驗。1.2控制方式高科技化。IT民樂音源具有信息時代的鮮明特征,其中融入了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利用任何可以輸送數字信息的設備實施全面控制,比如數字鋼琴、MIDI控制器、數字小提琴、壓力傳感器和數字激光傳感器等。除此之外,其還可以通過網絡渠道將數字信息發送出去,并進行控制,使不同地域的設計者針對同一IT民樂作品進行集體創作。現代化的科技設備進一步增加了IT民樂音源的控制形式,充分豐富了IT民樂音源的表現力。1.3設計過程有機結合化。我國傳統民樂音源大多是從能夠發出現實聲音的樂器開始,隨后能夠創作出相應的音樂作品,在創作民樂音源過程中,其中的作品構思、聲音設計兩項工作是同步進行的,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IT民樂音源的設計必須緊密聯系設計者最終成果,按照作品的真實情況合理挑選聲源類型,實施有效的調控措施。IT民樂音源創作中,作品的核心信息,像是旋律、節奏等內容都是以一種數字形式呈現出來的,如此,能夠賦予這音符以雙重身份,使音樂作品更加生動。第一種和傳統音樂比較相似,類似于樂譜的存在形式。第二則對計算機中的“樂器”演奏性能進行全面控制,這也是IT民族音源的獨有特征。這樣使得傳統音樂中樂器設計與作品創作兩者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個整體。1.4演出形式多樣化。由于眾多周邊設備的參與,所以IT民樂音源在演出形式上表現出一種多樣化特征。1.4.1智能化與自動化。演奏者可以先將具體的控制信息輸送至計算機設備當中,隨后利用計算機設備相關控制程序,操控音樂進行演出。這使得IT民樂音源的相關設計人員可以將各種演出必備信息儲存進計算機設備,隨后的演出過程中只需鼠標、鍵盤點擊操作,便能順利輸出IT民樂音源,圓滿完成演出任務。1.4.2互動化。演出過程中,利用多樣的數字化設備使IT民樂音源可以進行互動表演,演奏者在舞臺上利用數字設備將各種演奏信號輸送出去,而憑借接收各種信號,并在準確的時間內進行控制,就可以輸出流場的音樂。“規定動作”,即事前排練設計好的動作有序運行的同時,可以結合現場觀眾實時情緒變化,靈活創造出各種“即興動作”。通常也是相關“即興動作”提升了整個作品的表現力,賦予IT民樂音源以一種互動性。1.4.3多媒體化。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狀態下,傳統音樂在內的多種音樂類型,其最終演出形式逐漸朝著多領域融合方向發展。我們可以在舞臺中看到各種音樂、影像結合的呈現形式,設計者可以將影像作為IT民樂音源的重要部分,融入于演出的過程當中,展現出多媒體化的特點。1.4.4適用性個人化。IT民樂音源其個人化色彩比較突出,相關創作人員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進行設計,進而強化了“樂器”的針對性。設計過程中的音色控制工作,選擇作品的表演形式,利用哪種參數能夠實時控制表演流程,等多種問題只有設計人員自己清楚。
2中國IT民樂音源的編輯技術和技巧
我國將樂器的發聲原理作為劃分樂器類型的根據,主要分為拉奏樂器、彈撥樂器、吹奏樂器、打擊樂器四種。在IT領域的MIDI音樂制作之中,作品成功與否在于音源的選擇。在中國民樂音源越加多元化的背景下,眾多音樂制作者需要用一種開放的胸懷對待,包容和接納,靈活使用各種新型音色,而MIDI音序的編輯技術和技巧也已經成為音樂品質升華的關鍵所在。2.1拉奏樂器組的音序編寫。在民族管弦樂隊的編配當中,拉奏樂器憑借細膩生動的表現技巧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2.1.1技術選擇。現階段的拉奏樂器音色合成技術主要有四類,分別為調頻合成技術、加性合成技術、減性合成技術以及波表合成技術,這些高端的技術帶來了豐富且多元化的拉奏樂器音色。然而,通過相關合成技術形成的音色無法將樂器音色特征直觀呈現出來,尤其是樂器音色質感。在這種情況下,以采樣技術為基礎創作出來的拉奏樂器受到制作人的廣泛歡迎,其音色備受推崇。在近幾年發展過程中,音色開發領域也不斷創新,物理建模技術的出現,讓IT領域能夠制作出更多逼真生動的拉奏樂器音色。采樣音樂技術能夠將真實樂器的原聲錄音樣本全部儲存下來,同時還可以通過MIDI控制器啟動,其擁有充足的內存空間,能夠保障音樂的流暢傳輸。比如,當需要加載原聲二胡音色時,可以在宿主軟件中直接添加MIDI音符,MIDI音符可以有效傳輸信息,觸發二胡原聲音色,相關采樣音色便可以利用宿主軟件內的輸出端口將具體的音頻數據運輸到MIDI制作系統中的輸出設備,最終可以聽到二胡聲音。2.1.2音色技巧。在IT領域的創作音樂時,相同的樂器在不同時間段中的演奏技法存在一定差異。比如胡獨奏音樂創作中,前期也許會用到顫弓音色,但中期會用到滑音技巧,后期還可能會用到撥弦技巧。在音樂領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二胡相關演奏技巧開始出現變化,在每次改變二胡的演奏技巧時,要選擇不同音色,如此,其操作便呈現出一種繁瑣復雜特征,這是以傳統音色為基礎來說的。新時期發展過程中,音樂合成技術已完全解決了此問題,能夠于各個力度層展現不同音色,即在觸發相應的力度控制時,便能發出相對應的音色。將這種音色技巧靈活運用到IT領域中,能夠快捷有效地制作出完美的拉奏樂器聲部,對豐富音樂的表現力至關重要。拉奏樂器相關音色引用時,因為單一音源其音色過于單調,容易導致音響膩煩感。針對這種狀況相關音樂創作者應該合理應用音色疊置技巧合理調節音源中音色質感,使各種音源音色疊加使用,從而生成一種新型的泛音成分,賦予音樂以生機活力。在各種形式的音源中,其音色干濕比例差異明顯,創作者可以通過調整各個音源內干濕比例,優化音色。比如想要進行二胡快速樂段創作,將30%濕聲音色與70%干聲音色進行有機融合,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聲音呈現較為清晰,呈現出一種華美動人的特征。除了可以將各種音源音色疊加處理外,還可以對軟件音源樂器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樂器進行疊加處理。通過該種方法能夠促進拉奏樂器呈現出一種真實效果,提高音源逼真度,賦予音樂以生機活力。2.1.3MIDI音序編寫技巧。拉奏樂器組的MIDI音序編寫技巧,會對拉奏樂器組的音響效果產生深入的影響。拉奏樂器組的各件樂器均具有自身獨特的起始音以及釋放音的設置,震動琴弦的音響變化異常豐富,可以運用豐富多樣的演奏技法制作出豐富多樣的音響效果。為提高拉奏樂器組MIDI演奏效果的真實性,將音色強弱變化呈現出來,需要借助相關MIDI控制器來調節信息,促進靈活演奏。相關音量控制器可以對拉奏樂器組各個聲部變化進行全面控制,通過實時錄制方法寫入,對聲部音量進行平滑控制。錄制時,需要把自己看作一位真實演奏者,結合旋律線條形式規律,根據自己的演奏感覺錄入控制器。如果將控制器推子當成琴弓,利用力度控制器實施調節工作,能夠對樂器音量細膩變化進行靈活調控。向上拉動推子就像是增加樂器拉弓力度,可以提高樂器音量;向下拽推子就像是減少樂器弓上拉力,降低樂器音量。2.2彈撥樂器組的音序編寫。彈撥樂器組是中國民樂所特有的樂器形式,其聲音特征、演奏技巧和發聲方式等方面,與西方國家管弦樂隊相比存在明顯差異。彈奏樂器的音色具有明亮、清脆的特征。右手有兩種不同的彈奏方法,一是用撥子,二是戴假指甲。右手技巧發揮充分,例如輪、勾、彈挑、滾、抹、扣、分、劃、摭、拍、拂、提、摘等。在右手技巧逐漸擴充的條件下,左手的擻、煞、按、吟、絞、推、縱、起、挽、伏等技巧也逐漸發展起來。2.2.1技術選擇。在彈撥樂器組的各種音色合成技術中,最為先進的是采樣技術。由于彈撥樂器組的演奏技法以及音響效果較為獨特,尚無一種合成技術能夠把現實樂器音色真實還原出來。因此可以說采樣技術是一種高超的合成技術,音樂市場中的各種彈撥樂器音色通常都是以采樣合成技術為基礎研制出來的。彈撥樂器組憑借其豐富的演奏技巧,KongAudi民族音源以及坦克采樣器皆為較好的選擇。2.2.2音色技巧。同拉奏樂器組相似,大量彈撥樂器組音色一樣可以實施分層處理,音樂彈撥樂器相關演奏技法比較多元化,以變更MIDI軌的方式去變更音色是一項極為復雜的事情。例如,在一段琵琶中分別使用了推弦、勾弦、打音、抹弦等各種演奏技法,利用力度分層技術快捷且精準地制作出琵琶聲部。在彈撥樂器組當中,不同音源的相同音色的疊置使用的頻率并不高,由于彈撥樂器擁有較強的個性化特征,相同音源中的不同音色組合起來,其融合度相對變小,如果添加其他音色疊置,更會導致彈撥樂器組聲部的混亂。在音源采樣器中,真實樂器和音色疊置并不常見。如果彈撥樂器單獨演奏,通過真實樂器進行錄音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究其原因是音色不會因質上的差別而對樂器的頻譜范圍產生影響。2.2.3MIDI音序編寫技巧MIDI音序編寫對于彈撥樂器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彈撥樂器相關演奏手法比較豐富,同時具有一定的多元化特征,從固定音色角度上分析,利用MIDI音序編寫可以強化樂器真實效果。其在調節起始音、釋放音的過程中,由于彈撥樂器組大部分音色呈現出一種顆粒性特征,不能實現長音演奏,因此即使調節起始音或釋放音也沒有太大意義。2.3吹奏樂器組的音序編寫。在IT應用領域,吹奏樂器組的音色在聲音上與演奏方法上,均有不俗的表現,絕大多數的演奏技巧均能較好體現。2.3.1技術選擇在吹奏樂器組的音色合成方面,通常也是使用采樣技術,把吹奏樂器組音色真實再現出來,突出其音色特征,還原演奏技法。吹奏樂器音色擁有較多的音源數量,選擇范圍廣,音源抉擇過程中,大部分會參照其演奏技法。2.3.2音色技巧吹奏樂器組中經常能夠看到音色分層現象,尤其是在像笛子、嗩吶這類演奏技法極為豐富的樂器上,表現更為突出。比方說,在演奏中,會人為地于強抬前添加笛子聲部倚音,因此大量笛子音色中擁有明顯的倚音力度分層,在MIDI音符高出一個力度的情況下,倚音會自動誕生,當低于一個力度的條件下,倚音便會消失。其中南蕭和塤等吹奏樂器中并不經常看到分層音色。吹奏樂器憑借強烈的個性特征,幾乎無法進行音色疊置,同時也不常和真實樂器進行結合。2.3.3MIDI音序編寫技巧。吹奏樂器組相關樂器通常是利用氣息推動樂器發聲,因此在編寫管樂器組MIDI音序時應該加強樂器換氣點的重視,將呼吸控制器作為重點關注內容。吹奏樂器組內各種樂器在釋放時間、音色和起音時間等各個方面有不同的特色。通過MIDI音序編寫方法還原樂器演奏技法,應該結合更加高級的演奏技法對控制器信息進行調節。2.4打擊樂器組的音序編寫。中國的民族打擊樂從傳統上的進行劃分,可以分成鐘、鑼、板、鼓以及鈸等五種。倘若將制造材料作為劃分依據,可以將其劃分為皮革、金屬、竹木三種形式。打擊樂器組擁有豐富的表現力,其樂曲演奏技能也十分多樣化,樂器擁有鮮明個性特征,地方特色突出。IT領域中的MIDI音樂創作設計,其打擊樂器音色模仿度較高,從音序技巧方面來看,比較簡單,通過正常方法可以將樂器音響效果真實模擬出來。2.4.1技術選擇。大部分情況下,相關打擊樂器時間上整體呈現出一種較短的特征,因此音色合成難度較低。傳統形式下,合成器、硬件音源中的打擊音色數量不多。但在音色合成技術逐漸壯大的基礎上,利用采樣技術就能簡單形成預期的打擊樂效果。現階段的民族打擊樂音源非常多,部分是利用采樣技術創作音源,像是GIGA音色、KongAudio;同時還有以波表技術為基礎創作合成的音源,例如坦克音源,在上述兩種合成技術條件下,打擊樂音色呈現效果也十分不錯。2.4.2音色技巧。力度能夠影響打擊樂效果,力度調節是設計打擊樂聲部音序中的關鍵環節。因此,打擊樂通常不會存在力度分層技術,利用力度可以控制打擊樂器音量,有助于調節打擊樂中各個聲部的平衡性。中國民族傳統打擊樂器擁有鮮明個性特征,同時其音源合成技術也較為高超,因此通常不會與相同音色進行疊置,也很少會看見真實打擊樂進行疊置。2.4.3MIDI音序編寫技巧。打擊樂器組音序編寫的關鍵在于精準把握每件樂器的聲場排布以及聲部的平衡。所有打擊樂器必須使用的技巧是量化技巧,量化技術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是精確量化,第二是人性量化。精確量化主要是指針對各個打擊樂器聲部進行全面的節拍調整,使節拍對齊,簡而言之,就是保證打擊樂在準確的節拍位置出現,避免延遲現象的出現。人性量化主要指在打擊樂多種聲部中融入人性化成分,在現實的打擊樂各個聲部中,無法保證全部的打擊樂器能夠準確演奏出節拍,必定會出現延遲現象。因此當IT領域中實施編輯MIDI音序工作時,可以通過人為方法,把個別打擊樂進行適度位移,通過該種方法,能夠提高打擊樂的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