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01:05: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理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病理生理學和外科護理學研究
摘要:課程整合是目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通常是指將各門課程中具有內在關聯的相關知識通過一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重新構建教學框架,以打破原有學科體系中各門課程之間的壁壘,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認知所學知識。外科護理學和病理生理學是高職護理專業兩門重要的核心課程,彼此聯系密切,教學內容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比較適合進行整合教學。本研究以提高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探討如何構建病理生理學和外科護理學課程整合模式,為后續進一步進行基礎醫學課程與臨床課程的整合提供參考。
關鍵詞:護理專業;課程整合;病理生理學;外科護理學
目前,關于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相關研究正在興起,很多專家和學者進行了多方面較為深入的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眾多改革實踐中,課程整合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課程整合是指將具有內在關聯的各門課程知識通過一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以打破原有課程之間的壁壘,使學生能夠從整體認識所學知識[1]。目前,我國關于醫學本科教育課程整合原則及取得的初步成效等方面的研究較多[2],而高職院校學制短,課程整合尤為重要。本研究對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整合進行探索,主要圍繞病理生理學和外科護理學這兩門彼此聯系緊密的課程展開。
1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整合的重要意義
病理生理學和外科護理學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傳統以學科體系劃分教學內容,導致很多教學內容交叉重復[3]。例如,關于水、電解質代謝失衡的內容(包括體液組成與分布,水、電解質平衡及調節,水鈉代謝紊亂和鉀代謝紊亂等)在病理生理學課程中均已系統講授,而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又要完整講授這部分內容。如果不加以整合,就會導致教學內容重復,不僅占用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也難以突出病理生理學和外科護理學特色與重點。傳統以學科為中心的醫學課程設置模式存在內容重復、銜接不好以及與臨床脫節等諸多問題,與現代醫學教育的普遍規律不相符。高職醫學院校由于學制短、生源層次低等原因,進行課程整合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2課程整合的思路和舉措
護理學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研究
[摘要]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主要研究機體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是護理學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為更好地發揮課程思政育人的協同效應,總結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特點,分析護理學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通過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素養、滲透思政教育于理論知識中、優化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貫徹課程思政教學綜合評價、制作課程思政課件等,探索將護理人才培養和課堂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該課程的教學中,實現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統一,培養救死扶傷、德才兼備的白衣天使。
[關鍵詞]護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思政課程之外,學生在校期間的每門課程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院校按照此指導思想,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思政教育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在傳統教育理念中,人們錯誤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教師的任務,其他課堂只需要傳授專業知識。這種認知導致思政教育的孤立,難以發揮課堂思政的領航作用[1]。所以,教育者必須明確思政教育是每位教師應盡的職責,把思政教育自然滲透到專業授課中,實現課堂與思政同行,似春風化雨,有效落實課堂思政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一、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特點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主要研究機體在疾病狀態下的形態學改變及其功能和代謝等變化,從而闡述疾病的發生原因和發展規律,是護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基礎醫學與臨床護理的橋梁。在護理專業教學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是臨床護理的組成部分,是護生醫學生涯中首次接觸的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在臨床護理中,幾乎所有的護理診斷都離不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知識。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臨床實用性較強。在臨床上,該課程研究對象是患者的疾病,而護士與患者接觸最多,更需要學好這門課程。如患者檢驗指標出現異常的原因?患者病情如何發展?患者為什么表現出這樣的癥狀?都必須用該課程知識來解答,所以護生可以培養學以致用,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理論的能力。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具有邏輯性和系統性,護生在學習和理解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時培養了唯物辯證思維方式。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科學客觀的,必須實事求是地分析判斷疾病的發展與轉歸,尊重疾病本質,培養護生追求真理、捍衛真理的精神[2]。
二、護理學專業開展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護理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探討
[摘要]為培養具有高水平職業能力的應用型護理人才,根據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中存在的教師護理專業知識缺乏、學生人文素質偏低、教學模式落后等問題,通過加強護理知識學習,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將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借助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創建混合式教學模式三種措施進行教學改革。旨在從“人文素質、應用能力、專業知識”三位一體提升護理人才職業能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職業能力;護理;病理學;病理生理學;教育改革
隨著社會老齡化狀態加劇和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臨床護理工作者的職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近年來,護理專業本科生因職業能力低,不能勝任崗位需求,導致實習和就業受到很大影響。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1]。因此,根據本校護理學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教學改革,旨在“三位一體”培養具有高水平職業能力的應用型護理人才,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師護理專業知識缺乏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任課教師均畢業于基礎醫學或臨床醫學專業,護理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對臨床護理專業工作的特征和護士應有的職業能力認識不夠,很難在教學中融入護理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導致課程教學與護理臨床實際應用脫節。
護理學的社區護理學教學研究
2006年8月,由人事部、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的《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學教育和學科建設。然而我國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社區衛生服務開展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有關的教育體系和學科建設也要因地而宜。為適應我國社區護理事業的發展,河南大學護理學院于2002年開設了《社區護理學》必修課,并在2002級、2003級護理本科生中開展了多種教學改革。現將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河南大學護理學院2002級和2003級護理本科生為實驗對象(該院自2003級護理本科改為四年制,因此兩個年級同時學習《社區護理學》),兩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比性。選擇2003級162名護理本科生為實驗組,2002級65名為對照組。
1.2方法
將162名學生分為16組,分別和開封市疾病控制中心、開封梁苑社區衛生服務站、河南大學校醫院、河南大學附屬中學醫務室、河南大學幼兒園、開封市高級中學醫務室、開封市第二師范附屬小學、開封市SOS兒童村、五福養老院等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分別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檔案建立等工作。比較兩組期末考試總分、理論知識部分、工作實踐部分平均成績。
公共管理學與行政管理學
一、關于“純粹的”公共部門與“純粹的”非公共部門之區別
人類社會是一個整體,然而這個整體又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人們可以對這些不同的部分給予不同的稱謂,如社會團體、社會群體、社會部門等。其中,有關這些社會部門的分類,人們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或運用不同的標準對之加以區分。例如,傳統社會科學一般將整個社會部門分為政治部門、經濟部門、文化教育部門、科學技術部門,等等。為了從更宏觀上對社會部門進行分類,并有助于研究不同社會部門管理的規律,當代一些社會科學家將整個社會部門區分為三大部門:第一部門為政府組織,這是純粹的公共部門;第二部門為工商企業,這是非公共部門,西方的一些學者將之稱為私人部門;第三部門是介于政府組織與工商企業之間的一些部門,這些部門非常復雜,有的更具有工商企業的特點但又不同于工商企業,往往被稱為公共企業或公益企業;有的則更類似于或依賴于政府組織,往往被稱為非政府公共機構。前者如在城市中由市政府投資興辦和經營的自來水公司、城市公共交通公司等;后者如由政府投資興辦和主管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福利機構、非營利性的公共醫療機構以及類似于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的中介組織等等。
政府作為所謂“純粹的”公共部門,它具有以下基本特點:第一,政府組織的基本職能是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這里所說的公共事務包含了社會中除私人領域(按西方學者的觀點,競爭性的工商企業一般屬于私人投資領域,因而這方面的事務被劃歸于私人領域,屬私人事務)以外的所有事務。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有些事情固然可以通過私人或私人組織來進行處理,小到個人的談情說愛、結婚生子,大到組織生產、經營管理;但是,還有很多事情是無法由私人或私人組織來辦理的。例如,人口的控制和管理、社會治安、大江大河的治理和維護、社會公共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公民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障、國民素質的提高和智力開發,等等。有關這些事務的管理,必須由一個超越私人或私人組織之外的公共組織來進行處理或加以管理。第二,政府組織用來從事公共管理的權力是一種公共權力。把這種權力稱之為公共權力,主要基于以下兩方面的理由:一是這種權力就其性質而言,它總是表現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某一個階級的權力,而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私人權力。在中國的封建社會,盡管皇帝把皇權當成自己的一種家族權力,但它實際上是代表整個封建地主階級的,離開了它所代表的整個階級,這種權力就不會存在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政府組織的權力被宣稱為是一種來自于全體公民的權力,盡管它實際上仍然是有產階級的權力;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已經被寫入了共和國的憲法。一句話,自從政府產生以來,幾乎所有社會的政府組織的權力在性質上都是公共的,當然,由于社會性質的不同,在“公共”這一概念下所隱含的意義有所區別。第三,政府組織所掌握和運用的資源是一種公共資源。我們知道,政府要通過行使其權力來實現其職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資源為前提。沒有一定的人、財、物作基礎,整個政府組織就無法運轉起來。而在人、財、物等資源中,從政府控制的角度而言,對財源的控制又是非常基礎的。政府組織的財政來源于全體公民的稅收,因而其財政實質上是一種公共財政。此外,政府所控制的國土、礦山、水利等重要資源,也是一種公共資源。作為一種公共資源,就其本質而言,是為全民所共享的。第四,政府組織為社會所提供的產品是一種公共物品。這種物品的基本特征是:它作為一個整體是不可分割的,它不能單獨提供給每一個人,而是自動提供給社會中的所有人。例如,國防作為一種公共物品便是如此。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保衛著該國的全體居民,而不需要每一個人單獨購買。因此,單個個人不會花錢也可能享受公共物品,即所謂的“搭便車”現象。這樣,單個個人一般不會自己花錢來購買公共物品,這種物品只能由政府來購買或提供。第五,政府組織行為的價值取向是公共利益。政府組織是一種公共服務組織,從理念上講,它應該把全體公民當成自己的服務對象,它不應該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對于政府組織來說,凡是追求自己本組織、本部門利益的行為都是錯誤的。因此,政府應該是一種“公益人”而不應該是一種“自利人”。它應該也只能把追求和維護公共利益作為本組織、本部門的行為目標。在這里,公共利益應該理解為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當然,在一個存在著不同階級、不同團體的社會里面,由于不同階級之間、不同團體之間的利益是相互沖突的,而且這此不同階級、不同團體的利益與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也可能發生沖突,因此,在政府如何對待社會共同利益的問題上也有一個哪個階級、哪個團體的利益優先的問題,但這并不能因此否定政府組織行為以公共利益作為基本價值取向這一事實。
競爭性工商企業作為“純粹的”非公共部門,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競爭性工商企業的基本投資主體,在西方國家主要是私人,因而其權益主要歸私人所有。這表明,這類組織所控制的資源,實際上歸企業的所有者所有,因而是一種非公共資源。當然,這里的私人不一定是某一個人,而可能是多個人的聯合,但其產權是非常明確的,因而每個人所享有的權益也是非常明確的;在我國,國有資產也將逐步從競爭性行業中退出。在有些競爭性企業,雖然國有資產還占有很大比例,但已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企業享有充分的自主經營權,實行自負盈虧,因而也正在逐步向真正的非公共部門過渡。第二,競爭性工商企業為社會所提供的產品,一般屬私人物品而非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它能夠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夠分別按競爭價格賣給不同的個人,而且一般不會對他人產生外部效應。因此,個人對私人物品的消費是可計價的,這樣的物品可以由私人自己購買,而不必由政府來提供;其價格完全可以通過市場競爭來加以確定,而不必由政府來加以控制。第三,競爭性工商企業的行為價值取向是本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競爭性工商企業活動所遵循的是“經濟人”原則,這種原則實際上是一種“自利人”原則,其目的是追求本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盡管企業必須提供社會所需要的產品,并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出有益于整個社會的價值,但就其基本動機而言,為社會提供產品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這種經濟人的實質正如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著名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我們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和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于他們利己的打算。我們不說喚起他們利他心的話,而說喚起他們利己心的話。我們不說自己有需要,而說對他們有利”[1](第14頁)。這就是經濟學家眼中的“經濟人”,這也是競爭性工商企業的基本特性。
以上分析表明,“純粹的”公共部門與“純粹的”非公共部門之間至少存在以下三點區別:一是在它們所占有的資源問題上,作為“純粹的”公共部門的政府組織所占有的是一種公共資源,公共權力也可以看成是公共資源的一部分;而作為“純粹的”非公共部門的競爭性工商企業所占有的是一種產權明確的非公共資源。二是在它們為社會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方面,政府組織所提供的是一種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包括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而競爭性的工商企業為社會所提供的則是一種私人化的產品。三是在它們的行為價值取向上,政府組織必須以公共利益作為其行為的價值取向,而工商企業則往往以其自身利潤的最大化作為其行為的價值取向。
二、關于第三部門及其與公共部門的關系
醫學物理學現狀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醫學物理學的現狀,其一,學生思想上不重視;其二,教學內容物理學專業性太強,不接地氣;其三,學時的限制,造就“快餐式”教學模式。文中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提高教師的醫學修養,以問題導向式進行教學,充分利用有限學時,精講經典物理內容。關鍵詞:醫學物理;學習興趣;教學改革
一、引言
作為高等醫學院校開設的一門必修的基礎類課程,醫學物理學是物理學與醫學相結合而成的一門交叉性學科。其宗旨是從物理的角度去研究醫學問題,為醫學服務,同時又相互促進。醫學物理學運用物理學的理論揭示生命現象,同時,其所包含的物理學技術為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方法。明明這么重要的一門課程,為何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教學過程被動,甚至偶爾會聽到與醫學相關的人士感嘆:醫學生學物理何用?本文將思考醫學物理學的現狀,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二、醫學物理學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思想上不重視。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的基本屬性和物質運動的普遍規律,醫學是研究生命體的科學,生命體也屬于物質,屬于物理學的研究范疇。很多醫學生不明白醫學與物理學的關聯,尤其是具體章節中,由于學時限制,老師一講完系統的物理知識后,到醫學的應用部分就讓學生自學,這樣更加導致學生學習這門課程興趣嚴重不足,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已經學過這門課程的高年級學生,甚至有些醫生都會錯誤地認為學習醫學物理學的意義不大。
(二)教學內容物理學專業性太強,不接地氣。作為教師,我們抱怨學生不重視這門課程,奇怪為什么還有醫學物理學無用的言論,同時有一部分教師還認為,學時有限,就不該迎合學生,講一堆物理在醫學上的應用。支撐這種現象的根基是:目前,醫學物理學的主講教師絕大部分來自物理學專業,而不是醫學專業,再加上師資力量往往不足,科研壓力大,導致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更注重物理學體系的完整,教學內容以講授物理規律為主,有些教師頂多在每一章最后泛泛而談物理學知識在醫學上的應用。教學內容物理專業性太強,缺乏實用性,自然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植物生理學教學探索
摘要:針對農林院校植物生理學教學的現狀,分析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學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適合農林院校學生的科研型教學的措施,為提高植物生理學的教學水平和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植物生理學;科學研究;教學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農林類高等院校生物學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的任務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種生長環境下進行生命活動的規律和機制,并將這些研究成果應用于利用植物生產的所有事業中。植物生理學的教學具有承上啟下作用,即上承基礎知識下啟專業課知識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介紹植物的生長發育與形態構成、物質和能量的轉化、信息傳遞和信號轉導,既要使學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現象,又要使學生構建專業課學習中關于植物生理學知識的框架。如何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是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目前中國大部分農林類高等院校往往忽視對本科階段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是照本宣科地對學生進行灌輸性的教學。科學研究是對知識的探索,教學是對知識的傳播,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科研融入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并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本文針對農林院校植物生理學教學的現狀,在剖析傳統教學弊端的基礎上,分析科研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幾點科研型教學的措施供同行參考。
1植物生理學的傳統教學
目前,農林類院校的植物生理學教學都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和研究內容的深入,植物生理學教材添加了新內容、新發現,教學內容越來越多,但是安排的教學課時卻越來越少。例如理論課教學增加了光合作用過程中有關C4途徑的新發現以及次生代謝和植物防御反應等內容。然而,大學的植物生理學理論課時由原來的60學時減少到現在的50學時,實驗課也由原來的13個實驗精簡為現在的8個實驗。課時的減少就會造成教學內容不夠全面,教學難點講得不夠詳細,還會造成一些最新發現和前沿的研究成果無法及時更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傳授前沿知識,就會造成知識陳舊,不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其次,植物生理學的教學一般都會與課程實驗相輔,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重難點。但是課程實驗一般都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常規性驗證實驗,具有比較清晰的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學生只需要按照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操作,致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而且,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理論的講授,大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導致學生機械性地接受知識,很難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缺少理論聯系實際的鍛煉。另外,教師隊伍建設處于新老交替過程。福建農林大學的植物生理學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教學多以新教師為主。新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的提高需要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需要加強多學科知識的系統化學習和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這些均需要學校和學院提供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促進新教師的成長,避免教師隊伍斷層的出現。
2結合科研的植物生理學教學的必要性
略議藥學心理學
1藥學心理學的特點
1.1藥學心理學具有更加廣泛的專業知識
藥學心理學必須掌握相關專業藥學知識外,還包括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心理障礙,藥物濫用,兒科及老年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藥學心理學專業的課程包括6個領域:神經藥理學,毒理學,社會行為藥學,包括研究和診斷中所應用的評估方法,藥代動力學,藥物化學和藥劑學。這些涉及到3大知識體系。心理學藥師必須對神經系統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等專業知識有所了解,必須掌握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以及神經藥理學知識。
1.2物理學和化學知識
一些心理疾病的評估技術和物理療法需要物理學的先進知識和實踐,包括神經遞質及其代謝產地的測量,受體結合的鑒定,疾病狀態的體表標志,腦波記錄,大腦成像技術和電驚厥的技術等也是心理學藥師必須熟練掌握的知識。另外,還必須掌握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的知識。
1.3行為科學行為科學知識
透析易學與物理學
易學與物理學,本來并不存在直接聯系,由于現代科學內部產生的新自然觀和新科學觀,使得一些科學家認為他們的新觀念的發展方向與東方古典哲學基本一致。其共識是,古典物理學的力學自然觀對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現象是合適的;20世紀關于原子和亞原子領域的探究已經表明,我們的許多基本觀念都應該改變,比如物質、時間、空間和因果關系等。這些基本概念的更新,必將會導致整個世界觀的改變,美國高能物理學家卡普拉認為:過去數十年間現代物理學引起的這些變化,好象走向了類似東方的世界觀:宇宙的全部現象是一個不可分離的和諧的整體。不少人把這種現代科學發展趨向在某種程度上要求回到中國古代自然觀,稱之為“科學重新發現了易學”。《周易》的范疇體系雖說為中國傳統科學提供了宇宙秩序原理、方法論原則和科學觀,究竟怎樣與現代物理學溝通,即是本文討論的核心。
一、易學自然觀
《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實際上是上古巫文化化出的符號、周初時期占筮驗詞集錦和戰國末年理性詮釋的統合。作為《易傳》的十篇釋文已經完全脫離卜筮,建立起一套以陰陽為綱闡釋變化的理論體系。漢興,《周易》作為官學傳習和研究的對象,被尊稱為“五經”之首;漢易已經納入陰陽五行學說,隋唐時期易學即以其理性向科學領域滲透;進而逐漸形成以符號系統與以陰陽為綱紀相結合的范疇體系和理論結構。
易學對宇宙的基本觀點是:陰陽相涵相因、流變會通,構成一個合諧互補的有機整體。
張立文教授在《王船山易學思想略論》中指出:船山的本體哲學,統體會通于和合。所謂和合者,就是“陰陽未分,二氣合一,氤氳太和之真體”。《易傳》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作者認定道器是虛實范疇,虛與實的主要差異在于隱與顯。“形而上者是隱也”,隱不是無,而是潛在,是形而下所以存在的根據。“形而下者是顯也”,指有形質的東西,“即形之成乎物而可見可循者也”。即此可知,顯指可見可循的事物和現象,隱指寓于“器”而起作用的現象背后更本質的東西;而隱又不是虛無,“道不虛生,則凡道皆實也”。從而推定道乃實存之體,得出道器交與為體、相涵相因、流變會通的兩系統結構論。道和器的關系究竟如何?就邏輯上講,“形上者乃形之所自生”,因為凡器皆有形,由“形”邏輯上得出對應于“形下”必然存在著“形上”。就二者的主從關系講,“當其未形而隱然有不可喻之天則,天以之化”,依此概括二者的關系為:道是器存在的依據;道通過器而表現自己,一切顯性的運動變化之因皆源之于道。再就孰先孰后的角度講,是“理不先而氣不后”,二者既不存在先后、本末之別,也就從根本上排除了天理、神創的觀念。張教授立足于人文(兼及自然)闡述問題,認為“王船山道器、氣關系,充分體現和貫徹了《周易》和合人文的精神”,本文專門討論自然而不涉及人文。依據形上學本體哲學,自然界的物理客體應該分兩類,即“形之已成乎物”和“未形”,二者的本質區別在于形下之“顯”和形上之“隱”。
小結:易學自然觀是兩系統結構論。從靜態角度講,“萬物(包括宇宙自身)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從動態角度講,“陰變陽,陽變陰,其變無窮”。所謂的易,就是講陰陽變化之理的學問,即“易以道陰陽”。
專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模式探討
[摘要]由于專科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教學的特殊性,為解決專科教學中學生人數過多、師資嚴重不足、學時量過少等問題,提高教學效率,文中探討如何從多方面構建專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整合一體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病理學;病理生理學;教學模式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為兩門獨立的學科,屬于重要的醫學基礎學科。它們與解剖學、組織學、胚胎學、生理學等有密切聯系,同時它們又是學習后續臨床專業課程的重要基礎,連接著正常人體機構和機能以及臨床專業課程之間的橋梁。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都是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及其臨床表現和機體在疾病過程中的變化的科學,從而認識和掌握疾病發生的規律,為疾病預防提供理論支撐[1]。但是兩者之間的側重點不同,病理學重點研究疾病的病理形態變化,屬于形態學;病理生理學重點研究疾病機能代謝的變化,屬于機能學。而疾病的整個變化過程,包括機能、代謝和形態的變化,因此兩者又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由于高職高專醫學學習的學制時間短,因此病理學教學中病理學包括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其教材中分為兩方面內容,上篇病理解剖學(即病理學)和下篇病理生理學。雖然專科教學中兩門學科融合為一本教材,但整個學時并沒有增加,反而比本科教學一門學科的學時還少,導致課程內容不斷被壓縮,并且兩個內容課時分配不均。大部分專科學校包括該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是以病理解剖學學內容為主,導致學生對病理生理學了解內容少。這對學生以后臨床專業課程學習以及工作中臨床專業知識的掌握極其不利。因此根據專科病理學教學的現實情況,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急需真正把兩門課程的內容融為一體,刪除一些的重復內容,進行了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容整合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2]。
1教學體系的改革———理論課和實習課并軌
傳統的病理學教學是先有專業教師講授理論課,實驗課安排在理論課上完之后,中間隔時間較長,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對理論課內容容易遺忘;再加上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病理學學時不足,實驗課內容與理論課內容重復,造成重復教學和資源浪費,教學效率低。因此,在病理學教學中可通過顯微數碼互動教學把病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融合在一起,首先由專業教師主講理論知識,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自己面前的電腦中,實時看到課件;教師在講解理論內容后,將實驗課內容一并進行講解,再由實驗教師帶領各實驗室的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和討論。這樣可以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實踐操作,解決了病理學學時偏少,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脫節問題,減少理論與實驗之間的知識重復,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2系統編排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