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8 23:30: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開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自治 開放 開發
一、自治
一定要珍視自治權,用好自治權。自治是國家民主政治的一項實現形式。我國憲法賦予村級自治權力,就是讓村民大眾自己組織起來,自己當家作主,靠自己的人力、物力、財力,發展公益事業,發展物質、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提
高農民政治自覺,擺脫封建宗法社會下養成的人身依附心態,提高參與管理政事的愿望和能力。通過村民會議民主選舉,選出村民委員會,組成廉潔奉公的領導班子,實現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村民謀福利,為國家作貢獻。
可以預見:9億農民通過村社自治的偉大實踐、定會激發出他們潛在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形成無比強大的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界的物質力量,在新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不斷創造輝煌。
這是講空話,放空炮嗎?當然不是。讓我們看看過去的歷史吧。是農民大眾在共產黨領導下,推倒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是農民大眾竭盡全力發展了農業生產,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并供養較多的人從事工業、文教、科學技術工作,向現代化目標進軍,創造了“中國奇跡”。如果本世紀中葉,能有計劃、有秩序的從農村轉移出一億人口,進入城市,農業規模化經營還會有更進一步的新發展,農民宣裕程度將有更大幅度提高。
只要貫徹執行好村級自治體制和黨的其他正確的政策,包括農業在內的農村各種事業的發展,前景將是一片光明,這是毫無疑問的。
縣區扶貧開發局鄉鎮開發要點
全縣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省市扶貧開發工作會和縣委十六屆十七次全體會議精神,以促進低收入人口增收為核心,以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為重點,在全面完成全縣農村十年規劃和扶貧開發規劃目標任務的同時,積極做好全縣新十年扶貧開發規劃和“十二五”規劃的前期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資源整合,完善扶貧機制,再添工作措施,進一步提高扶貧開發工作水平,為實現突破發展,構建和諧做出新的貢獻。目標任務:全面完成26個扶貧重點村續建任務,科學規劃,依照新農村建設標準,將其中縣財政支持的8個村打造成扶貧重點村建設示范村,完成啟動建設3個貧困人口搬遷項目村工程,啟動建設5個貧困人口搬遷項目村工程,全面完成鎮0.9萬畝土地治理項目建設任務,做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申報工作,完成年度計劃任務,實施“雨露計劃”培訓招生600人,完成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萬人次,投放到戶貼息貸款1000萬,提高17個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協會運作水平和效益,解決8300名貧困人口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
一、以扶貧開發十項工程為重點,加快建設進度,全面提高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一)扶貧重點村建設工程。堅持“政府統籌,資金捆綁,流域治理,整村推進”的思路,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全面開展以“五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以發展“一村一品”為重點的產業基地建設,以科技培訓為重點的脫貧能力建設,以“四改”為重點的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以改善教育、醫療衛生條件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建設,做到開發自然資源與開發人力資源相結合,實現改善發展條件與提升發展能力相統一。完善提高2啟動建設的18個扶貧重點村,確保順利通過省市驗收,全面完成啟動建設的8個扶貧重點村年度建設任務,科學規劃,依照新農村建設標準,將縣財政支持的太吉河鎮寺灣等8個村打造成扶貧重點村建設示范村,全力打造扶貧重點村新亮點和扶貧開發推進新農村建設新典型。
(二)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工程。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促進農民增收,堅持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中心,以治水保土、興水治旱為重點,綜合運用工程、生物、科技措施,實施山、水、田、林、路、堤、村綜合治理,達到生產條件與生活條件同步改善,切實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積極作用。全面完成鎮0.9萬畝土地治理項目建設任務,確保順利通過省、市驗收。啟動富水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建設,完成年度計劃任務。
(三)扶貧移民新村建設工程。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按照“相對集中、規模開發、綜合治理、注重實效”的原則,加強扶貧移民與工賑移民、農村危房改造的有效銜接,在高質量搞好移民建房的同時,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設施,同步支持搬遷戶發展產業,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把移民搬遷項目村建成基礎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致富路子明晰的新農村。完成啟動的3個貧困人口搬遷項目村建設任務。全面啟動實施城關鎮二道河、梁家灣鎮姚樓、青山鄉白龍、十里坪鎮中棚、白魯礎鄉大竹園5個貧困人口搬遷項目村建設。
(四)“雨露計劃”技能培訓工程。繼續采取輸出就業培訓與就地創業培訓有機結合的雙向培訓模式。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規范培訓、訂單就業”的原則,以初高中畢業生為主體,大力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拓寬輸出就業渠道,提高安置效果。圍繞旅游產業開發,瞄準農家樂經營戶,有效開展文明禮儀、農家烹飪、經營管理、民俗文化、農業觀光、汽車駕駛、工藝繡品等方面技能培訓,拓展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創業空間。完成“雨露計劃”培訓招生600人。
水電可開發資源與開發現狀
*省地處黃河、長江、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90萬千瓦,可開發水電資源315萬kW,除黃河干流外,其中適宜中小水電可開發資源為98萬kW。可開發量較多的地(市)有:*市31.5萬kW,*市21.8萬kW,*地區14.2萬kW,三門峽市9.7萬kW,*市4.4萬kW,*市4.7萬kW。6市(地)的可開發量占全省可開發量的88%。
根據1980年*省中小型水電規劃,適宜地方開發的中小水電工程中,規劃裝機500kW以上電站317處,總容量78萬kW,其中5000kW以上的35處,裝機39.8萬kW。規劃的電站主要分布在豫西伏牛山區、淮南大別山區和豫北太行山區。這些地區大都是缺煤少電的貧困縣,開發這里的水能資源可以彌補能源的不足,對貧困山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省水利水電建設,經過40多年的努力,建成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并同時開發了相當數量的水能資源。截至1998年底,全省建成大中小型水電站781處(不含鄉村小水電),總裝機74.25萬kW,占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的23.5%。其中,部管水電站2座,三門峽水庫電站為裝機40萬kW的大型水電站,故縣水庫電站為裝機6萬kW的中型電站;省管小水電站779座,裝機為28.25萬kW。另外,鄉村小水電站486處,總裝機6.20萬kW。省管中農村小水電目前擁有35kV以上高壓輸電線路840km,配套高壓變電設備容量124350kVA;10千伏輸電線路5598km,裝設配電變壓器容量198740kVA;低壓線路13005km。形成的水電固定資產65561萬元。四大流域的小水電可開發資源與開發現狀如下:
(一)長江流域
*省境內的長江流域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為24.2萬kW(不含引丹26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8.8億kW·h。截至1998年底,省管小水電已開發容量2.95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8160萬kW·h,分屬丹江和唐白河水系。丹江水系主要包括丹江干流及支流淇河、老灌河,是全省水能資源比較豐富的河系,可開發裝機容量16.4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6.4億kW·h。唐白河水系可開發裝機7.6萬kW。唐河流域地勢平緩,河道比較小,可開發水力裝機容量較小。白河干流鴨河口以上為山丘區,下游是廣闊肥沃的*盆地。1959年建成鴨河口水庫,控制面積3102km.2,總庫容12.2億m3。1965年和1982年先后建成壩后式左右岸兩處電站,共裝機1.2萬kW。山地和丘陵區還可開發裝機2萬kW。
(二)淮河流域
議媒介品牌開發
摘要:本文從傳媒業現狀入手,通過對相關數據資料的分析,看出傳媒業對品牌價值缺乏開發和利用,針對問題,提出傳媒業品牌價值開發和利用的建議。
關鍵詞:媒介品牌價值開發利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使得信息到達市場和受眾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多,此外,隨著媒介的增多,也宣告了傳媒市場的供求關系已經由過去的“供不應求”轉變為現在的“供過于求”。同時,大多數傳媒均處于對咨訊的初級加工階段,即僅僅作為簡單的信息提供者,這就導致了媒介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尤其是同一個城市的幾個媒介,在受眾定位、采編內容、欄目設置、報道策劃、版面編輯樣式上幾乎是大同小異,這種內容和形式上的雷同,使得同城的媒介在低端這個層面的競爭更加無序而激烈。而要解決這種激烈而無序的競爭,最好的手段便是對媒介的品牌價值進行開發,創造其高附加值,以占取競爭的制高點,立于不敗之地。
目前,我國傳媒業的發展正處于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國家政策的保護下,媒介的市場增量尚有1500億的空間,而我們目前則只達到了800億,上升空間還十分巨大,但是,若我們不調整經營思路,改變經營模式,則這個誘人的大蛋糕,我們是無緣分得的。據傳媒研究機構的統計分析,“發現從1991年到2001年,中國傳媒業的經營總量的發展速率呈現一個迅速遞減的趨勢,1991年、1992年我國傳媒業的增量在確立市場經濟發展目標的推動下呈現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的年遞增水平,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時,它就下降到百分之五十左右,而進入2000年以后,這個數字一直下跌到百分之二十以下,并且連續三年持續遞減,可以這么說,如果在體制面、操作模式、運行規則這方面沒什么大的突破和轉變的話,那么今年我們傳媒業的增長可能將進一步遞減至百分之十以下”。這組數據給我們敲了一個警鐘:我們媒介的運作模式出現了問題,媒介利潤的增長并不始終是單一的靠規模和市場份額的擴增這種傳統的“單點式”贏利模式可以奏效的,因為這種僅僅只是將內容生產和相關的中下游環節搭建起來的經營模式,對于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客戶資源、受眾資源、品牌資源等)的利用率是比較低的,開發層次也較為淺表;其次,這種模式很容易產生發展的“瓶頸”,即當媒介的廣告達到飽和點時,媒介要想進一步進行產業增值,則很難通過以加大廣告吸收量的辦法來實現。因此,我們必須要突破“單點式”的經營模式,而展開傳媒產業品牌價值鏈的開發和構建,以形成新的贏利模式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媒介的競爭和企業競爭一樣,是由經產品的競爭到文化的競爭這樣一個階段,而文化的競爭也就是品牌的競爭,品牌才是媒介價值的核心,只要抓住了這個核心,才能提升媒介的競爭力,提高媒介的贏利能力。一般說來,媒介有四種贏利模式:一是賣內容,二是賣廣告,三是賣影響力,四是資本運作。但我們媒介目前的問題是內容上的高度同質化,使得其競爭力大大削弱;其次,由于媒介過分依賴廣告收入,使得經營的風險程度增大;再次當很多媒介還處于對資訊的單一初級加工階段,還沒有形成一條健全的價值產業鏈時,資本運作則根本談不上。因此,當其它三種贏利模式都受到發展的限制時,能迅速提升媒介競爭力的最佳手段就是提高媒介的影響力,即,開發媒介的品牌價值。
一個媒介的影響力大小,決定了其在消費群體中的權威性和忠誠度;決定了其對廣告商的吸引力;也決定了讀者群數量的多少。而直接決定媒介影響力大小的因素就是對品牌價值的開發,品牌價值開發得越好,媒介的影響力就越大,其收益就越高。事實上很多媒介的經營者只知道賣內容和廣告,卻往往忽略了對品牌價值的開發,致使媒介的收益長期在一個不太理想的層面徘徊。
西部開發思考
世紀之交,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五年來,**自治區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后勁增強,呈現出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勢頭。總結**西部開發五年來的經驗,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建設一大批優勢項目和產業,并以此為載體,引進、聚集和培養了一大批能夠及時充分地吸收、利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及先進的管理理念的優秀創業人才,是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得以發揮、良好勢頭得以保持的關鍵所在。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把西部人才工作作為西部開發的重點任務重要保障,努力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進一步把西部大開發戰略向縱深推進,是**等西部地區從實踐和理論上都要回答好的重大課題。
一、西部開發為西部人才提供了創新工作的機遇
實踐造就人才,偉大的實踐造就偉大的人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培育了市場經濟的主體,它們的成長壯大,使市場主體的用人地位進一步突顯,為西部人才發揮作用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平臺。
(一)西部開發使西部發展的市場主體迅速成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也是人才資源開發的主體。沒有成熟的市場主體,就不會有成熟的人才市場,也不會有較高水平的人才資源開發。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使西部發展的市場主體逐步成長了起來,為西部人才的大量涌現和人才資源開發創造了條件。
西部大開發伊始,國家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政府投入的重點。在政府投資的帶動下,**自治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空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深化,改善了特色產業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的社會投資,到2004年底,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為466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840.6億元,初步形成六大優勢產業。即,以煤、電、天然氣為主的能源工業,以煤、天然氣、氯堿為主的化學工業,以鋼、鋁、硅和有色金屬為主的冶金工業,以工程機械、運輸機械為主的裝備制造業,以乳、肉、絨、糧等加工為主的農畜產品加工業,以稀土、生物制藥、信息制造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事實過程中,蒙牛、伊利、包鋼等一大批地方企業迅速成長,大唐、神華、新希望、石藥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區外大型特大型企業進入,企業的生機與活力,已經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西部開發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市營造“****”暨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是在****剛剛主持召開了六省區西部大開發工作座談會和省第十次黨代會即將召開的關鍵時刻,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下面,我想就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和會議的開法,作一個簡要說明。
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六中全會精神,下決心精簡會議和文件,切實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形勢下,我們把大家請來,召開這樣一個規模較大、規格較高的會議,是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個是,兩年多來我們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工作取得的經驗教訓,有必要做一個認真總結,從中汲取有益啟示,并研究下一步如何全面加快我們的大開發工作。實施西部大開發,是中央在世紀之交的關鍵時刻總攬全局,在全面分析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按照“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年3月,****提出了要研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同年6月,他在西安主持召開的西北五省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加快開發西部地區,是全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大思路,要把開發西部地區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拉開了帷幕。同年6月20日,江總書記在蘭州主持召開了西北五省區黨建工作和西部開發座談會。今年4月1日,他又在西安主持召開了六省區西部大開發工作座談會。這個會議主要是對兩年多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情況進行了總結,并確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他在會上強調指出:“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全黨和全國要進一步提高對西部大開發重大意義的認識,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統一思想、堅定信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抓住機遇、推進發展,打好基礎、提高水平,不斷開創西部大開發工作的新局面。”
兩年多來,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新氣象,出現了地區之間競相發展的格局。為了更好地適應西部大開發的新形勢,省委、省政府在春節過后,就先后召開了營造“****”大討論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兩個專題匯報會,專門研究部署了下一步的大開發工作。因此上說,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我們也完全有必要召開這樣一個規模、這樣一個規格的會議,對西部大開發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開發中金融支持
加快開發西部,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引起了各級政府、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重視和興趣。本文主要就金融如何支持西部開發問題談點粗淺看法。
一、開發西部的戰略原則
1、重點開發與綜合統籌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戰略安排,目前專家學者見仁見智,但一般都主張將重點放在江河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方面。應該說,這些主張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是開發西部必須重點考慮的。但持這些觀點的學者也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問題,缺乏統籌性。筆者認為,開發西部應進行系統規劃。
首先,在時間安排上應分階段進行。自80年代初開始,在特區理論和“梯級理論”兩個重要理論的支持下,我們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開發了東部。由于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伴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全球經濟的復蘇及較長時期的繁榮,東部地區的經濟從開發到成熟只用了二十年時間。相比而言,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自然條件嚴酷,因而開發所需時間可能不會短于東部地區,也就是說不會短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對于這二十年時間的安排,我們考慮至少應該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交通、通訊、生態以及環保等建設;接著再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資源開發,主要是資源本身的開發,同時做好生態與環保工作;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發展西部地區的加工工業,這種加工工業必須以西部的資源為依托,以提高產業關聯度為基礎。當然,這三個階段開發的內容雖然各有重點,但也不能截然分開。
其次,西部開發必須走綜合規劃、綜合開發之路。在中央提出開發西部的戰略構想后,西部各省區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列出了諸多開發項目。但冷靜觀察就會發現,在熱情的背后卻缺乏一個開發的整體構想和綜合規劃。而這正是目前西部開發中最需要的。之所以如此考慮,理由在于,一是考慮到該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在人們的意識中,西部地區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原材料,開發西部就是將這些能源、原材料開發出來,源源不斷地輸向中東部地區。如果按這種認識和思路開發西部,一旦將來西部地區的資源枯竭,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將面臨無法估計的困難。前蘇聯巴庫石油城的盛衰過程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二是考慮到戰略大循環因素。從戰略循環講,將來東部地區應該、也必定率先溶入國際大循環,即走兩頭在外的路(這一跡象已現端倪),至少部分依賴于外部,而廣大的西部地區則更容易走一頭在外之路。這樣,西部地區就不能只作為中東部地區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而開發,必須從長遠著想,做好開發前的綜合發展規劃,走綜合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2、區域開發與整體帶動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主張,許多人認為不過是開發完東部后的又一區域開發戰略,其最大的受益者是西部諸省區,所以,他們對西部開發不報什么熱情。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縱觀二十年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周期,第一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82年,第二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91年,每個周期大約10年左右時間。如果純粹從時間輪回過程分析這種周期,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周期波動大約十年左右時間為一個周期。按這種時間周期分析,我國宏觀經濟在經過90年代末的幾年衰退后,應該在2001―2003年出現一個新的復蘇,開始一個新的周期。進一步講,以往兩個復蘇,都與當時國家宏觀經濟戰略中的兩次大規模開發有直接關系。眾所周知,80年代初我國實施了以開發深圳為龍頭的特區開發計劃,這是整個80年代經濟增長的基礎;90年代初國家又實施了海南開發(后來擱淺)與上海浦東開發計劃,這次開發(尤其是上海開發)成了整個90年代全國經濟繁榮的基點。因此,在宏觀經濟增長中除了常規增長的部分外,國家實施地區開發則是宏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初始推動力。
透視開發旅游動力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旅游逐漸呈現出巨大的客源市場,是極具發展空間的旅游形式。鄉村旅游開發并不是單方面的接待設施增加、旅游項目的開發,而是要將鄉村旅游融入到所在地域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中去,調動當地人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提倡可持續的旅游發展模式。文章以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的一般動力因素為著手點,分析大連市鄉村旅游產業存在的問題。結合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動力對策。
關鍵詞:鄉村旅游;動力機制;生態旅游;農村經濟
1引言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生活的人們對田園風光的向往,尋求對大自然的真實感受,開拓了鄉村旅游市場。鄉村生活牽引著城市居民走出城市,走進鄉村,去體驗與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鄉村旅游的這個過程,拉近城市與鄉村的距離,緩解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壓力,使人們回歸自然,享受鄉村綠色。同時,可持續的鄉村旅游開發將會促進城鄉資源的合理化利用與城鄉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鄉村旅游也可緩解就業壓力,促進鄉村社區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共建鄉村人居和諧環境。
2鄉村旅游的概念界定
通過大量對先行研究的文獻考察,國內外學者和學術機構從不同的視角,對鄉村旅游做了不同的界定。較有代表性的是歐洲聯盟(EU)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鄉村旅游定義為發生在鄉村的旅游活動,其中“鄉村性”是鄉村旅游整體營銷的核心和獨特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