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設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8 09:57: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機制設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探究機制設計與社會誠信
論文關健詞:社會誠信信息機制設計
論文摘要:社會誠信已成為重要的問題。在此,利用機制設計原理對此進行了分析,認為通過建立現代市場體系所構建的和諧社會能讓誠實寧信的傳統美德得以恢復和發揚,各種欺作行為逐漸得以消除,社會生活得到凈化。
《圣經》上所羅門王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個女人抱著一個男嬰來到所羅門王跟前,要求他評判到底誰是真的母親。所羅門王見她們爭執不下,便喝令侍衛拿一把劍來要把孩子劈成兩半一個母親一半。這時其中一個女人說“大王不要殺死孩子。把孩子給她吧我不和她爭了。所羅門王聽了卻說“這個女人才是真的母親,把孩子給她。”這個故事所反映的事實便可用機制設計理論給予回答。
20世紀六七+年代美國數理經濟學家利奧、赫維茲引入了激勵相容概念從而創立了機制設計理論。如果我們假設人們是按照博弈論所刻畫的方式行為的并且我們設定按照社會選擇理論我們對各種情形都有一個社會目標存在,那么機制設計就是考慮構造什么樣的博弈形式使得這個博弈的解就是那個社會目標或者說落在社會目標集合里,或者無限接近于它。在機制設計理論中機制設計者沒有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信息那么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如何設計出有效的制度便是機制設計要解決的問題。
機制設計需要解決信息成本和機制的激勵問題。所謂信息成本問題,就是指所設計的機制需要較少的關于消費者,生產者以及其他經濟活動參與者的信息和信息(運行)成本。任何一個經濟機制的設計和執行都需要信息傳遞而信息傳遞是需要花費成本的因此,對于制度設計者來說,便是信息空間的維數越小越好。所謂機制的激勵問題或積極性問題,是指在所設計的機制下,使得各個參與者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能夠達到設計者所設定的目標。在不同的博弈行為假設下,機制設計理論會有不同的結果。而誠信即講真話不滿足激勵相容約束在別人都講真話的時候必然會有一個人,他可以通過說謊而得到好處。那么什么時候或者說在什么樣的機制下人們愿意講真話呢,只有當社會選擇的規則只照顧一個人的利益的時候這個人才有動力講真話,因為這時其他人講假話沒有什么好處,講真話也沒有什么壞處講講真話也無所謂。這就是吉巴德—薩特斯維特的操縱定理。通過虛假顯示自己的偏好可以操縱最后結果以使自己得利。赫維茲的“真實顯示偏好“不可能性定理是一個類似結論。在個人經濟環境中在參與性約束條件下《即導致的配置應是個人理性的》不存在一個有效的分散化的經濟機制(包括市場競爭機制),能夠導致帕累托最優配置并使人們有動力去顯示自己的真實信息也就是說,真實顯示偏好和資源的帕累托最優配置是不可能同時達到的。因為如果一個人愿意講真話那就意味著講真話是他的占優策略。因此在機制設計中要想得到能夠產生帕累托最優配置的機制很多時候必須放棄占優均衡假設即放棄每個人都講真話辦真事的假定。任何制度安排和機制設計都不得不考慮激勵問題。我們要實現某一個目標,首先要使這個目標是在技術可行性《feasible》范圍內的;其次我們要使它滿足個人理性即參與性,如果一個人不參與你提供的博弈因為他有更好的選擇那么你的機制設計就是虛設的第三它要滿足激勵相容約束,要使個人的自利行為是他自愿實現制度的目標。
現在我們考慮保證制度得以執行的制度問題即應該提供足夠的激勵使制度執行者在追求自我利益的過程中也實現我們(作為制度設計者)希望的社會整體利益。從機制設計的角度可以把問題具體化為這樣一個激勵問題,即人類社會如何選出制度執行者以及如果他們是自利的,容易利用自己的執行權力損害社會利益時,如何設計一套制度監督約束他們。用委托(principle-agent)理論的框架來表述那就是:我們不具有某種特殊的知識只好委托一些人某些事情。我們憑什么知識篩選識別出宣稱自己擁有這種知識的人,我們又憑什么使這些人不會利用自己的知識作出損害我們的事情。機制設計理論的著眼點不僅是要指出種種不可能性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具體環境下走出困境的途徑。人類創造了很多能夠誘導人們顯示并測度他們的效用的技術如拍賣和招標投標制度克拉克一格羅夫斯—萊德亞德機制以及很多局部的效用測度和比較也是可行的。
創新創業體制機制設計研究
摘要: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創新創業的潮流不斷揭起一個又一個高潮,而要想從根本上有效確保創新創業工作平穩有序進行,其中最為關鍵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有針對性的設計和完善好相應的體制機制,在制度的指引下,使創新創業工作實現更大突破。只有真正意義上確保相應的體制和機制實現進一步創新和完善,才能充分發揮人才的潛能,創造出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針對這樣的情況,現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探究在創新創業方面體制機制的設計和實施,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體制機制;設計方法
一、有效推進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首先,有效建立健全更科學合理的創新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機制,投入更有效的專項引導資金,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鼓勵和引導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相關的技術合作,使相關的創新成果得到進一步轉化,真正應用到實踐的過程中,并針對相對應的創新實踐給予一定程度的獎勵,以從根本上有效激發創新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轉化科技創新成果并給予相應的獎勵。第二是盡最大努力有效支持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以及獲得國家、省、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擁有國家以及行業標準或國際專利等一系列相關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真正意義上得到實踐上的應用,與企業加強合作,在企業能夠落地生根,并進行相應的成果轉化,針對這樣的轉化過程要給予一定的項目資金扶持。第三,進一步有效拓展科技成果轉化在科技進步獎評審中的比例和權重,從根本上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重大貢獻獎的獎勵額度和獎勵范圍。第四,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貫徹落實技術轉讓稅收的相關優惠政策,有針對性地結合具體情況,切實有效地采取措施,積極探索和實行股權獎勵、股權出售、股票期權和分紅權激勵等一系列相關的重要舉措,通過全新的方法和扶持政策,充分調動相關的科技人員在成果轉化和應用科技創新成果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創新型人才在創業創新方面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二、確保創新創業的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一是建立風投、創投與技術研發相結合的體系與機制。加快培育風投、創投主體,通過資源整合、企業投資參股、強強聯合等多種方式,逐步做大規模。探索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天使投資”聯盟,引導風險投資加大對初創科技企業的“天使投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二是完善風險投資與創業投資退出機制。以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為平臺,完善、規范交易制度和體系,暢通股權上市轉讓、協議轉讓、回購等退出渠道。三是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臺,促進科技型企業多渠道融資。創造條件創辦地方科技銀行,在高新區建立小額貸款機構。在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中試行以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引導銀行和企業開展多種形式融資業務。
完善設計咨詢評審機制論文
摘要:我國工程咨詢業作為新興產業,最近幾年發展很快,已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設計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技術力量迅速增長,技術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咨詢評審機制是通過咨詢對工程設計方案的安全性、經濟性、美觀性、先進性進行評定、審核的過程和方式。通過評審可使每一設計在每一個細節做到盡量完善,避免日后在施工過程中過多修改,使設計在滿足功能和造價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滿足人性化綠色化要求,體現以人為本,與環境為善,因此加快建立設計咨詢評審機制非常重要。工程設計的咨詢評審,通常是對設計方案中執行可行性研究、可持續發展、建設方案(設計的構造方式、基礎形式、所用材料、設備種類、型號等)、設計風險等方面進行的評審。
關鍵詞:加強;設計;咨詢;評審
1.設計執行可行性研究方案的評審
可行性研究是編制設計任務書的重要依據,也是進行初步設計和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可行性研究不僅對擬議中的項目進行系統分析和全面論證,判斷項目是否可行,值得投資,要進行反復比較,尋求最佳建設方案,避免項目方案的多變造成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和時間的延誤。假如在設計初期不能嚴格執行設計任務書的要求,不能將建設意圖用標準的技術術語表達出來,自然也就無法有效地控制設計全過程。如果使工程的初步設計起不到控制工程輪廓及主要功能的作用,或在只有一個粗略的方案下便草率地進入施工圖設計,以后的項目管理與施工肯定會出問題。對可行性研究中的總的目標控制不好,致使設計過程中朝令夕改,設計者無所適從,顧此失彼,往往造成產品先天不足。工程項目的建造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決于可行性研究及設計,因此,對設計進行咨詢評審的首要環節,就要看設計是否符合可行性研究批復方案的各項要求。
2.設計執行可持續發展方案的評審
在人們日益重視環境問題的今天,可持續發展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是經濟發展與保護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協調一致,讓人類子孫后代能夠享有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然而可持續發展關注的熱點主要集中于土地、自然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上,集中于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研究上,忽視了對設計進行可持續性研究,由此有的設計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環境的嚴重破壞。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握住人與自然的平衡,實現發展與環境、資源的協調,最終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關鍵就在于設計環節。設計是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圖紙上每一條線、每一個點和數字都代表著技術責任和一定數量的資金,每一頁圖紙上都占用著一定的土地資源和自然資源,設計質量的優劣對國家資源的浪費與節約有著直接的聯系。有很多的新材料和新技術應用要從設計開始,在設計過程中可突破傳統的設計方案,合理采用新技術、新材料。目前有很多設計大力應用新技術新材料都達到了節省成本、提高效能和縮短工期的作用。設計單位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委托方提供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方案、新的環保材料、建造技術和環保技術。可持續發展評審時要求項目的設計要具有先進性、科學性、超前性,并有發展余地。設計時除了要考慮人們現在生活需要,還要考慮未來需要,使項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與以后的經濟、技術、文化發展相銜接。設計的先進性還表現在盡可能利用已有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設計的先進性使項目能經得起時間考驗,同時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
組織管理機制設計研究論文
1.管理機制設計的研究概述
“管理機制”一詞在社會科學中的使用頻率很高,但其理論研究還有很大不足,與實踐中系統地考慮和運用的需要還有較大的差距。然而,只要有組織系統存在,作為支撐組織運行的管理機制就會存在,其構成和機理的研究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1.1關于管理機制方法論的認識
管理機制理論的誕生受機械論的影響巨大,其中“定構定動”的思想是管理機制的理論來源。“定構定動”思想認為,一些要素經過相關作用的特定關系形成特定結構系統,進而形成穩定的、規律的運動過程和形態。亞里士多德、笛卡兒和拉美特立等哲學家的思想體系是這種思想的來源。在這種機械論的指導下,對管理機制的認識有兩種主要的思想,一是機制是靜止不變的思想,即機制是規律的體現,是永恒不變的;二是結構決定機制,機制是結構的體現,有什么結構就有什么機制。
1.2關于管理機制基礎理論的研究
管理機制基礎理論主要來源于心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研究,主要圍繞行為、效率、信息和集體行動選擇等方面的機理研究,進而展開對組織的管理機制的研究。關于管理機制基礎理論和設計理論的概述,李學棟(2005)作了比較詳細的歸納,并在研究了管理機制的概念、作用特征和分類的基礎上研究了其設計問題。
本科畢業設計保障機制研究
1前言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各方面”體現了差異化的崗位需求要在相對統一的專業培養中高質量地體現,特別是在本科畢業設計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最后一項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1]第四條第二款,應當能夠從畢業設計環節準確展示出高校本科畢業生“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業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直接反映兩方面內容:1)本科生是否具備針對某一專業相關的具體問題,綜合運用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礎技能,分析、解決問題或探索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2)高校是否圍繞畢業設計這一產出的目標,不斷提升教育質量、規范教學管理、構建畢業設計質量的保障機制,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時,本科畢業設計質量抽檢與評價,已成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評估、本科高校審核評估等的重要評估要素和觀測點[2-3]。因此,全方位、高質量的本科畢業設計保障體系,對于學生和高校都具有重要意義。
2計算機類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畢業設計選題方式與內容選題猶如種子,它決定了以此為核心的工作目標、成果層次。該方面主要存在下面幾個問題。1)選題方式造就明顯偏向性且缺乏溝通。借助管理平臺的高校,多采用教師擬定題目、師生雙向選擇模式,導致偏向教師研究方向過甚、學生選擇權受限,實際執行的不確定因素較多;非平臺依賴的高校,特別是地方應用型高校,多傾向于學生從專業實習內容中自擬題目,導致專業性緊密度和深度不足,且雷同現象嚴重。兩種偏向性,均反映出師生溝通不順暢或不深入,互相了解甚少的現狀。2)命題缺乏多樣性,題目的專業性、創新性和深度不足。“針對某一專業具體問題”是對畢業設計的基本要求。然而,部分命題缺乏對學生專業培養和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考慮,甚至與所學專業無關;部分命題過于簡單,實用價值缺乏,或僅屬于專業實踐、實驗的案例分析,難以達到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要求。此外,多數選題存在本質上的重復和低要求而欠缺創新[4]。如過多參考往年的題目,以改變開發語言、面向平臺、調整描述等方式的重復性設計,以至于設計并不解決實際問題或與實際問題無關,缺乏持續跟進價值,浪費本科生最富創造力的時間。畢業設計完成方式與效果1)畢業設計完成方式上的慢啟動、低優先級問題突出。教師方面,迫于大量的教學工作、高強度的科研壓力和偏多的指導任務,對畢業設計的時間規劃、指導形式等經常沒能嚴格執行。學生方面,專業實習、就業壓力、考研準備并伴隨結果的不確定性同時施加于一身,無法真正地重視、專心地完成畢業設計[5],以至于無論何種方式確定的題目,均難以避免勉強完成任務無創新、低難度、專業不相關、工作崗位關聯小的設計,甚至經常推遲到最后時間節點再通過網上下載源代碼或文檔,修改應付。2)標準不統一,應付成分多,畢業設計完成質量差。本科生缺乏規范、嚴格的科研訓練,加之教師在學術和工程方面的經歷、經驗及水平參差不齊,對畢業設計完成質量的標準不一致且無參考標準,導致最終完成情況差異較大。主要表現在:①畢業設計工作量和深度均嚴重不足;②畢業設計的文字材料(工科有畢業論文、開發文檔等不同形式,本文統稱文字材料)撰寫不規范;③英文摘要和參考文獻部分反映出大部分學生的外文文獻檢索、閱讀和撰寫能力欠缺。畢業設計過程管理與質量評價1)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有過程無管理。雖然高校制定了畢業設計管理體系,涵蓋畢業設計指導、中期檢查和答辯流程等,具體實施時增加了學生或指導教師填表、材料提交工作量,但并沒有真正起到規范、監督、質量把控與評價作用[6-7]。檢查中反饋的問題,也通常要持續到答辯結束后、資料歸檔時才能得到部分修正。這種事實的逐屆延續,給畢業設計質量管理的改革和執行帶來巨大挑戰。2)畢業設計質量評價無標準、標準不統一或標準的可執行性差。通常,工科畢業設計的質量表現在工作量、技術水平、專業知識、文字表達等方面,答辯環節還要考慮答辯、演示效果等。指標及其觀測點越細,短時間內的可操作性就越差;指標及其觀測點越粗,執行的隨意性就越強。此外,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組在無明確參考依據時,差異化的評分區間和數據規范化方法缺失等,都會潛在影響畢業設計的質量。畢業設計工作的延續性高校在強調畢業設計質量時較難從根本上重視和挖掘其延續性、傳承性作用,而純粹地將其獨立為一個作品開發和文檔撰寫的執行環節,帶來的問題包括:1)畢業設計管理體系中,將其獨立于本科四年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程設計、創新訓練等環節,客觀上造成時間短、任務重、就業與考研目標錯綜等現象;2)畢業設計選題重復性界定不清晰且對避免的強調過甚,使得每一屆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時均從零開始,人為造成同專業、不同年級或同創新訓練團隊的工作不具有延續性、傳承性,忽略了創新是可以站在前人肩上進行、畢業設計過程也是重要的學習過程。畢業設計期間難以進行完整的、高質量的創新實踐活動,多數完成的設計較為粗糙而無法產生應用價值,或是稍有創新的畢業設計也隨著畢業生的離校而束之高閣,無法讓后來者受益,本質上是造成人力資源浪費。
3高質量本科畢業設計的逆向分析
為提升本科畢業設計質量,分別從學生、教師和管理方面采用“延長畢業設計時間、嚴格審核制度、細化流程控制”是當前主流[2-3]的做法。然而,這種源自管理的正向思維模式有益于做規范,而對于提升內涵質量的效用有限。對于應用型高校而言,畢業設計質量保障體系改革的目的只有一個——高質量的畢業設計成果。為此,分析歷年優秀畢業設計,可以清晰地逆向分析本科畢業設計高質量的關鍵支撐要素。態度端正且實踐能力強的本科生畢業設計本質上是完整的互動實踐教學環節,而態度端正、實踐能力強既是畢業設計作為課程的教學目標,也是計算機類等應用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素。端正的態度是積極和正面應對就業、考研、畢業設計等多重壓力的關鍵,并顯著有益于通過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提升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學生是畢業設計的第一完成人,具有相當的實踐能力水平是完成高質量設計的保障。兼具工程與學術能力的高水平師資獨立的工程和初步的學術能力在計算機類本科生的畢業設計、文檔編寫和答辯互動中體現。為此,指導教師不僅需要指導學生完成高水平的畢業設計,開發出軟件、硬件或軟硬結合的作品,而且要指導其了解學術研究或技術研發的工作流程,并以學術的嚴謹性要求指引其掌握高質量的(工程)開發文檔或論文、使用說明書、答辯幻燈片等文檔材料編寫與匯報交流方法。多數高校本科專業并未全面開設相關課程,因此,兼具工程與學術能力的高水平師資是成就高質量畢業設計的重要支撐。高質量、可行性且有創新性的選題畢業設計選題可以是學生、教師或雙方協商擬定,來源重要但并不關鍵。高質量對題目的要求有高質量、可行性、創新性,高質量和可行性是基礎,而創新性則是推動劑。傳統的綜合性題目也是可以造就高質量畢業設計的,即便是往屆題目,在不同的時間條件、應用背景、完成人和挑戰性要求的情況下,往往可以產生新方案或結果,這與小同行推進科學研究工作同理;與真實應用、前沿科技相關且符合本科生水平的題目就是可行的。然而,創新的選題對調動學生興趣、化解畢業階段的綜合壓力、增強師生互動和對結果期待下的正向努力有重要意義。在做好規劃的前提下,即便最終無法完成該題目創新性、挑戰性的要求,也能收獲本科層次上的高質量畢業設計。完善的過程協作,“引、督、控”結合的保障機制前三者是成就高質量畢業設計最基本的顯性因素。然而,對于大部分地方高校而言,大范圍存在同時嚴格符合期望的三要素是困難的,但部分滿足是現實的。如果將判別畢業設計是否為高質量的問題視為一個二分類問題,則可以將x1、x2和x3代表的三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畢業設計結果Y表示為Y=WX+b。其中,W=[w1w2w3],X=[x1x2x3]T(xi≥0,i=1,2,3)。那么,Y≥ξ(ξ為高質量的分界線)的高質量畢業設計達成的關鍵除了X之外,還有(W,b)所代表的過程協作。“引、督、控”保障機制則是協調三者,助力實現三者之間平衡、轉化的關鍵。即:當某項xi略小時,可以適當調節wi或者xj、wj(j≠i)來得到最終結果Y的提升,或者提升b來使X整體受益。也正因為如此,該項從畢業設計管理角度形成的保障機制首先應該起到輔助、引導、內化與監督等內在平臺提升作用,然后才是監控、管控等外在制約作用。
畢業設計創新機制論文
論文摘要:畢業設計是大學本科教學過程中檢驗學生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教學平臺。文章詳細介紹了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質量創新體系的建設內容,涉及畢業設計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組織工作、教學質量評價與激勵機制的創新做法以及教學創新實踐成果。
論文關鍵詞:畢業設計;教學質量;創新機制;實踐成果
土木工程是當前中國一個十分活躍的工程領域,城鎮建設和社會面貌變化與其密切相關,社會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寄予了厚望。大學本科最后一學期的畢業設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檢驗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能力的平臺,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近幾年來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工程系肩負社會責任,大力投入師資和經費,實施教學改革,進行畢業設計教學質量保證與創新體系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被評為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本文介紹了畢業設計創新體系建設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畢業設計教學指導思想方面的創新
(一)對畢業設計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1.畢業設計是學生在校學習的重要環節。畢業設計是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實現專業知識與工程實踐相融合的重要平臺,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這一階段的教學不僅能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進行全面的考察和鞏固,而且還在擴大學生知識面,掌握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的習慣,激發對未來專業工作領域的“實戰”欲望,甚至在培養創新精神方面,與其他教學環節相比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樣的認識前提下,就要求教和學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精心安排,教學過程上嚴謹務實。
城市設計整合機制探討
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城市建設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效。但是在建設和發展的同時,環境質量問題卻逐漸被暴露出來。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規劃與工程設計之間存在矛盾,建筑領域對城市設計整合十分關注。因此,以秦潭湖地區城市設計整合為例,對城市設計整合機制進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城市設計是時展的要求
經濟發展狀態決定了城市的發展水平,在工業革命尚未開始之前,社會經濟發展較為平穩,因此,城市發展的水平也較為穩定,相關學者將處于平穩發展階段的城市稱之為有限城市。處于這一發展階段的城市,功能較為單一,復雜程度低,城市的設計通常由建筑師負責,而控制城市整體視覺形象是設計師的關注重點,這種明確的分工,在當時的城市發展階段尤為適用。但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城市發展十分迅速,城市建設各個系統的理論和技術不斷形成,相應的學科和專業也不斷涌現,例如: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地下工程等。專業和學科的發展,推動了管理系統的相分離,城市各系統的獨立性大大提升,具體表現在權力范圍上的獨立性。各個系統之間各司其職,不可越界。這些專業設計在進行城市構成要素的建設過程中,對整體環境不夠重視,專業設計組合雜亂無章,導致城市環境和形態十分混亂,阻礙并限制了城市的發展[1]。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傳統的城市設計和規劃方法,無法發揮出城市的整體效能,因此,人們對傳統學科和專業化分離理念提出質疑。從現實情況來看,城市是一個包含諸多元素的復合體,在具備有序性的同時,還存在無序性和隨機性的特點,不僅有可以量化的因素,也存在一些不可量化的因素。而不同專業設計的城市要素,無法滿足城市系統有序運轉的要求,也無法滿足城市對多樣化和環境協調統一的需求。再加上城市規劃是二維的,而專業工程設計卻是三維的,因而,城市規劃難以對三維專業工程設計進行整合,為此,現代城市設計整合的發展至關重要。
2秦潭湖地區城市設計整合機制的探討
所謂的城市設計就是指城市體形環境設計,具體表現為對城市環境形態的藝術安排和處理。城市形態是城市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這一點也是建筑領域公認的,但在城市設計內容和操作等方面,尚存在多種的理解[2]。一些人認為城市設計與景觀設計相同,將美學作為依據,對城市形態進行設計。但是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卻無法理清設計和規劃的界限,認為,讓建筑師對規劃中的建筑進行深入,就是城市設計。而導致看法差異的原因有許多種,其中背景不同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同職業由于工作內容的不同,而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都存在城市設計的身影,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在具有聯系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獨立性。在城市設計和規劃過程中,如何區分建筑群設計、景觀設計,已經成為城市設計學科的重點研究課題。接下來本文會對秦潭湖地區的設計方案進行簡述,并探討秦潭湖地區城市設計整合的機制。2.1秦潭湖地區城市設計整合機制的層次。城市設計整合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城市中的不同要素在城市設計和規劃過程中,所形成的整合關系,在層次上有所不同。秦潭湖地區城市設計成整合機制可以分為空間要素整合、城市區域整合和實體要素整合。2.1.1總體定位和功能定位。秦潭湖地區城市在設計整合過程中,對實體要素、空間要素和城市區域的整合十分重視,注重對各要素之間關系的處理,秦潭湖地區城市的總體定位是活力客廳,盈彩水岸,江城畫卷。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將安慶濱江打造成一個城市和江湖共同生存的城市,依托現有水系,構建山水網絡體系的生態水岸,并打造具有多元化功能的區域,充分彰顯安慶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濱江山水自然景觀。秦潭湖地區的功能定位是生態景觀、商業文化、生活休閑和生產服務。2.1.2秦潭湖地區的規劃理念。(1)理念構思:依托安慶市現有的旅游文化資源,通過對濱江地區的整體規劃和塑造,重新打造一個充滿活力且多姿多彩的標志水岸。(2)在結合規劃主題的同時,考慮濱江區現存的問題,凸顯濱江區人文特色,最終確定了五個規劃理念:一是多元復合;二是有機共生;三是標志特色;四是文化塑魂;五是活力為民。(3)規劃結構可以簡單概括為一核心、四中心和五段。其中一核心是指,將秦潭湖作為生產服務的綜合服務核心。四中心是指將沿江資源作為依托,構建四個中心,分別為老城濱江歷史人文中心、園區濱江生態體現中心、皖河生態人文中心和東城濱江活力中心。五段包括:一是老城歷史人文段;二是琴潭核心服務段;三是園區產業生態段;四是東城文化創新都市段;五是皖河生態人文段。2.1.3秦潭湖地區的發展策略。秦潭湖地區城市整合方案包括五項發展策略,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在城市整體格局中融入濱江,實現城江湖共生的規劃目標;(2)將濱江作為優化城市組團功能的動力;(3)將濱江作為彰顯安慶文化特色的軸心;(4)塑造濱江地區優美水岸空間的形象,充分激發濱江地區的活力;(5)全力打造開放,且充滿活力的體現空間。從秦潭湖地區城市設計整合方案中可以看出,秦潭湖地區在進行城市設計和整合機制過程中,對于水域環境的保護和開發十分重視,將景觀作為規劃城市的目的,充分發揮景觀推動城市發展的作用。在濱水環境的城市設計之中,注重江湖與城市空間的整合,將城江湖連接為一個整體,促使江湖的防洪功能和休閑功能得以充分實現,通過將水環境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與周邊區域的聯系,通過整合,實現對秦潭湖地區自然生態環境的開發與保護,從而推動秦潭湖區域的發展。2.2秦潭湖地區城市設計整合的結合點設計。結合點設計是地區城市設計整合的關鍵內容,直接關系到城市設計的實現。秦潭湖地區城市在設計和整合的過程中,對結合點設計十分重視,通過節點相關要素和系統可能性的分析和研究,合理確定了結合點的位置。例如:秦潭湖地區城市設計整合方案中的秦潭湖核心服務段“創智灣”,將江湖和城市的交接地帶作為了結合點,沿江湖營造了一處將現代城市濱水空間特色淋漓盡致體現出來的暢想區和智慧聚集區。通過結合點的合理設計,使臨湖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依托自然條件,對核心項目進行明確,景區內涵也愈加豐富,成為區域范圍內的策略主題景點。通過結合點的設計,將湖水與綠地相連接,形成一條復合功能軸線,加強區域城市間的聯系。此外,結合點的合理設計,還賦予了城市全新的功能,為城市塑造了新的地標。最后打造景區,使居住品質得到有效提升。
3結語
師德建設機制設計思路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師德建設機制設計的具體要求
1.將馬克思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全面融入教師的政治素養培育
政治素養是“為人師”的基礎,政治素養培育是確保教師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針,進而為社會主義培養各類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應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旗幟鮮明地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統領教師的政治素養培育工作。教師的政治立場、政治判斷分析能力需要在教師的政治素養建設中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2.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帥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
教師的理想信念建設必須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科學規劃和系統建設,進而把廣大教師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圍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應該突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樹立崇高職業理想,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己任。二是“潛心育人”進而助推“人才強國”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三是培養“學高為師”的職業光榮感和甘為人梯的“奉獻”觀。四是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的價值取向。
3.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
機制專業頂層設計與內涵建設
摘要:在調研分析河北省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及行業現狀基礎上,利用現代化多媒體信息技術,以機制專業教學資源庫為交流平臺,實現跨界協同,創新驅動,順應高職教育課程建設發展新趨勢,探索機制專業教學資源庫設計思路和建設內容,通過全面梳理優化課程體系,設計重構課程框架,制作完善課程各類素材等方式,創建河北省優質教學資源信息化網絡共享平臺。
關鍵詞:機制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推廣應用
1引言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由于其專業自身特點,理論性學習和實踐性操作能力均要求較高。目前,各大高校因基礎設施仍不夠完善,相應的教學資源沒有搭建集成,致使專業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規格停滯不前。通過搭建開放式網絡學習平臺,將專業教學資源建構于現代化信息平臺之上,為區域內高校和企業提供可借鑒的資源共享信息。
2教學資源庫頂層設計
以制造業相關企業、在校師生、近五年畢業生三方為主要調研對象,從各類目標群體的實際學習需求為出發點,對機制專業教學資源庫進行整體框架設計,形成具有完整體系結構且相對獨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以知識點/技能點為中心布局展開填充課程資源素材,滿足不同學習者對資源目標的差異化需求[1]。2.1根據學習群體的差異化需求,進行模塊重組拼接式資源庫建設作者:單位:與規劃專業教學資源庫為用而建,力求資源服務度最大化。在進行資源素材重整集成后,可組成具備多種學習用途的標準化課程、個性化課程、特色學習空間、制造加工廠等學習包,實現線上線下授課、培訓、講座、賞析等多種功能。2.2搭建開放式學習平臺,方便用戶快速便捷查詢訪問資源素材作者:單位: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將機制專業較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涵蓋信息在專享學習平臺上進行規范化序列性重組與整合,采用明朗清晰的背景圖片或簡潔醒目的標題文字既可以引導用戶快捷查詢,又便于后臺維護管理,打造功能齊全、操作簡捷、查詢快速、創新性強的人機交互式資源庫學習平臺[2]。2.3構建標準化課程體系,形成線上線下混合式交互學習模式作者:單位:全面梳理優化課程體系,以機制專業多門核心課程為載體,構建通用性強、普及性廣的優質標準化課程體系,方便不同院校廣大師生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交互學習。2.4開拓特色學習資源,支持不同用戶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特色學習資源中設置的個性化學堂用于開發個性化的行業培訓課程,服務企業員工與社會人員;設置的微課堂,微課、微講座、微專題用于彌補常規教學對生產一線中先進技術介紹偏少、偏窄作者:單位:、偏淺的不足;虛擬工匠工坊使學習者可在線模擬真實企業生產流程,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訓練;制造博物館展示機械制造歷史與中國特色、影視資料等資源,是機制專業各類人才自我成長、能力提升和進修培訓借鑒及參考的重要素材[3]。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困境與機制設計
【摘要】在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實踐中,評估主體認知理念的束縛、“穩評”立法的相對滯后、“穩評”中公眾參與和信息回應的掣肘、“穩評”第三方評估模式的發展困境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權益引導與“穩評”實踐的匹配銜接。確立權益引導型的機制設計,應從四個方面入手,即幫助評估主體樹立科學的“穩評觀”,加快“穩評”立法建設步伐,完善公眾參與和信息回應機制,穩步發展“穩評”第三方評估模式。
【關鍵詞】“穩評”;權益引導;機制設計
進入21世紀,風險社會中的社會風險作為影響我國社會發展的一種力量開始滋生,其普遍性和擴散性帶動著社會抗風險體系的形成,也從新的角度和視野推動著社會結構的優化與完善。沿用這樣的邏輯思路,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以下簡稱“穩評”)作為創新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種善治選擇十分契合風險治理的總體內涵,自始至終引導著公眾權益事項的生成、演進、發展和落實,推動著秩序行政向服務行政轉變。
一、權益引導融入“穩評”的必要性
2006年,四川省遂寧市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化解制度》。[1]伴隨著遂寧模式的推廣,全國多地形成了具有地方治理特色的實踐模式,圍繞著政策調整、機構改革、涉農事項等逐步形成了四川模式、江蘇模式、上海模式等。多地實踐模式的開展雖已成效斐然,但大多是相互借鑒學習與自我內部創新的產物,并沒有上升為一個總體性運作邏輯的機制設計。2012年,《關于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的指導意見(試行)》出臺,確立了評估范圍、評估主體、結果運用等具體事項。地方層面,《四川省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重慶市社會穩定風險分類評估辦法》等地方“穩評”規范為地方實踐的開展提供了具體指導。經過多年發展,各地的“穩評”應用操作已為總體機制設計的形成提供了相對充足的土壤,也為地方探索自我運行模式和機制創新開拓了較為廣闊的空間。無論是決策的出臺還是項目的推行,維護和保障公眾合法權益應作為評價某一事項是否合理有效的主要指標,這也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工作。“穩評”的目的,就是對可能存在的社會風險進行及時關注和妥善處理,以充分尊重和保障公眾的合法權益,促使該決策或項目在推行后能帶來更長遠的社會效益。因而,權衡“穩評”的科學性和有效形成了較大的反差,盡管在一些評估過程中有信訪辦等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場,但其本身對評估事項缺乏足夠認識也會讓他們在和公眾溝通時很少闡釋與澄清。在具體的“穩評”過程中,基于公眾的認識層次差異和具體評估的操作差別,一旦同類事項的評估結果出現偏差,公眾在進行相互比對后就很容易產生心理落差。以權益引導、保障和維護為核心要素的“穩評”工作,離不開與公眾的有效對話。對話的關鍵,除了對事項的解釋說明和對民意的理解傾聽,還應重視對線上和線下信息的回應與謠言的破除。重大行政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往往因缺乏“數據證據”支撐而給評估主體和決策主體預留了可操作性空間。[4]行政權力對風險評估的不當干預,致使“評估為了績效”“評估做給上級看”“評估流于形式”等詬病不斷。公眾作為“穩評”中的確定型利益主體,他們才是評判程序是否合理、結果是否公正的主要評判角色。如果擬推行事項沒有充分得到公眾參與和信息反饋,評估結果就很容易偏離預期目標。尤其在公眾內部“意見領袖”的推波助瀾下,那些“服從整體者”會緊隨其后,與評估主體或決策主體展開壓力式、對抗式和威脅式對話,通過增加籌碼以提高自身利益獲取條件。實行第三方評估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高評估效率,從深度和廣度上帶動公眾的參與積極性,集思廣益,促成重大事項決策更加科學合理。相比帶有封閉式特點的傳統評估模式,第三方評估的開展更能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后者的聲音和意愿也更為洪亮和清晰。實踐中不難發現,第三方評估的專業化問題一直是限制其發展的短板。“穩評”第三方機構在發展初期很少有專門從事風險評估業務或項目咨詢的,大多是兼職型或掛靠型,如環評機構、高校科研機構兼職從事。即便是專門的“穩評”公司,內部組成人員也呈現出專業人員數量少、綜合職業水平低、職業流動性大等缺點。雖然一些地方政府文件明確了第三方“穩評”人員應具備專業化水平,但并沒有充分的實質性要求和審查。追責機制的建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第三方評估機構草率評估和傾向評估的問題。當前,第三方“穩評”機構的責任追究制度尚未完全確立,多是零散表述于一些政府文件或工作會議中,未形成對第三方評估機構精確有效的外部監管。第三方機構的評估嚴謹度和科學度會存在較大自由發揮的空間,為了“自身經濟利益而草率評估”或“為評估合同相對方利益而傾向評估”的情況時有發生。以個人經濟利益為導向,在評估過程中也會存在壓縮流程甚至跳過必要評估程序的做法。目前,對第三方“穩評”機構的追責并不常態化,一是少有對第三方機構進行追責的情況發生,二是追責大多以領導口頭警告或批評等形式懲處,治標不治本的追責力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實質問題。
二、創新“穩評”權益引導機制的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