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趨勢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7 11:15: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集團化趨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集團化趨勢

出版業集團化趨勢分析論文

我國出版集團的組建是為了順應世界經濟競爭的趨勢,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與出版業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符合我國特色的新聞出版體制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大致來講,我國出版業集團發展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1]:

第一階段:在自愿的基礎上,成立跨地區出版組織的松散聯合體。1986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橫向經濟聯合若干問題的規定》,政府推動企業集團建設拉開了序幕。1988年11月,花城出版社等11家出版機構聯合成立了“地方文藝出版社聯合發行集團”。1989年4月,華東六省一市成立“華東省級新華書店發行集團”。這一階段的出版聯合體嚴格來說不能稱為出版集團,因為聯合體成員之間既沒有行政隸屬關系,也沒有資本紐帶關系,僅僅是為了出版物的市場銷售而形成某種協議,主要是為了互通信息、協調關系、壯大聲譽而所作的一種“聯合行動”。但這一行動透露出的信息是,市場規律要求出版業實力壯大,呼喚出版組織與機構整合優化。

第二階段: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由地方政府批準成立出版集團。1992年4月,新聞出版有關部門提出加強出版行業的聯合,進行出版、印刷、發行企業集團的試點。此后一批省級試點出版集團誕生,例如山東出版集團總社、廣州新華書店總社等。出版業的集團化建設被提上日程,全國部分省市進行了試點集團的運行。這一階段,出版集團主要是依靠行政隸屬關系組建,但同時也開始逐步探索企業集團運營機制的一些深層次問題。1996年3月,在全國新聞出版工作局長會議上,國家體改委有關人士作了《推動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報告,介紹了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走勢,報告涉及到出版業的結構調整和集團經營化的問題。代表們經過討論,認為出版業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思路組建出版集團。但要積極審慎,大力推行。1997年,和新聞出版署根據黨的“十五大”精神,綜合考慮了全國各地出版市場的環境、出版單位的實力等情況,確定推廣出版集團試點工作,并確定將組建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等五家出版集團的思路。

第三階段:由中央政府批準成立以資產為紐帶的國家試點集團。1998年2月,新聞出版署了我國《新聞出版業2000年及2010年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指出:“要扶持有影響的黨報實施兼并、重組,建立起以黨報為龍頭的報業集團……到2010年,報業集團要有較大的發展,經營規模上億元的報社要達到總數的10%。”1999年2月24日,我國第一個國家試點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掛牌成立。此后,北京出版集團、廣東出版集團、遼寧出版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等紛紛亮相。在出版集團中,有的是以出版業為主業的專業出版集團,如北京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的則是編、印、發一條龍,以出版為主業,科工貿一體化的綜合性出版集團,如遼寧出版集團、山東出版集團等。此外,中央部委與地方政府批準的一些出版集團也不斷組建亮相,集團化建設一時成為我國出版界的熱門現象。

上篇:我國出版業集團化的主要形式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對出版業實行嚴格的行政管理,因此出版業形成了以資源壟斷、專業壟斷、地區壟斷、行業壟斷為顯著特征的基本格局。而現代化的企業集團則要求在公開、公平、自由的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強者脫穎而出、強者吞并天下。因此,當我國出版業呼喚做大做強之時,現實的出版組織卻是劃地為池、各自為戰,并且大多數缺乏市場的適應力、生存力、搏擊力與可持續發展動力。更為重要的是,產權分割嚴重阻礙了出版資源的整合。因此,依靠國家行政力量進行第一步的推動與組合便必不可少。因為依靠行政力量的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版業國有資產的流失,但是這種組建方式卻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出版產業的市場規律,必然帶有某些弊端。

查看全文

出版業集團化趨勢論文

那么,如何對企業集團進行概念上的界定呢?專家們認為,企業集團是以一個(或少數幾個)具有法人地位的企業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這個核心不同程度控制或影響的法人企業為外圍,通過資金或契約等不同形式的利益聯系構成的經濟組織。

據資料統計,目前,全球每年經濟生產總值約70%來自4萬家跨國企業集團,其中的500家大企業又占到40%~50%。歐美巨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如美國在線一時代華納、麥可勞—希爾集團、德國的貝塔斯曼、法國的阿歇特集團等都已經成為實力雄厚的跨國出版集團而躋身全球500家大企業之列。

在西方,出版業的壟斷和集團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新聞出版行業開始出現壟斷現象,實力雄厚的報業巨頭通過競爭、收買、兼并、擴張,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報業托拉斯,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報團”現象,但此時新聞出版領域中的自由主義和獨立媒體仍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出版業集團化進入第二階段,新聞出版業壟斷的勢力范圍急劇擴大,從過去的日報業迅速波及所有報刊、圖書領域,涉及影視、廣播、通訊等一切媒介。出版集團規模不斷擴大,數目不斷減少,跨行業、跨媒體、跨地區的趨勢進一步發展。20世紀50年代以后,是新聞出版業集團化的第三階段,表現為一方面新聞出版業與其他性質完全不同的行業相互滲透、兼并加劇,另一方面,許多出版集團開始實施跨國的全球發展戰略,壟斷集團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一般而言,國外的大型出版媒介集團都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發展,經過大浪淘沙才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資金經雄厚、規模巨大、擁有高額市場占有率、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引領著世界出版媒介發展的潮流。

我國出版集團的組建是為了順應世界經濟競爭的趨勢,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與出版業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符合我國特色的新聞出版體制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大致來講,我國出版業集團發展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1]:

第一階段:在自愿的基礎上,成立跨地區出版組織的松散聯合體。1986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橫向經濟聯合若干問題的規定》,政府推動企業集團建設拉開了序幕。1988年11月,花城出版社等11家出版機構聯合成立了“地方文藝出版社聯合發行集團”。1989年4月,華東六省一市成立“華東省級新華書店發行集團”。這一階段的出版聯合體嚴格來說不能稱為出版集團,因為聯合體成員之間既沒有行政隸屬關系,也沒有資本紐帶關系,僅僅是為了出版物的市場銷售而形成某種協議,主要是為了互通信息、協調關系、壯大聲譽而所作的一種“聯合行動”。但這一行動透露出的信息是,市場規律要求出版業實力壯大,呼喚出版組織與機構整合優化。

查看全文

出版業的集團化趨勢

在西方,出版業的壟斷和集團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新聞出版行業開始出現壟斷現象,實力雄厚的報業巨頭通過競爭、收買、兼并、擴張,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報業托拉斯,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報團”現象,但此時新聞出版領域中的自由主義和獨立媒體仍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出版業集團化進入第二階段,新聞出版業壟斷的勢力范圍急劇擴大,從過去的日報業迅速波及所有報刊、圖書領域,涉及影視、廣播、通訊等一切媒介。出版集團規模不斷擴大,數目不斷減少,跨行業、跨媒體、跨地區的趨勢進一步發展。20世紀50年代以后,是新聞出版業集團化的第三階段,表現為一方面新聞出版業與其他性質完全不同的行業相互滲透、兼并加劇,另一方面,許多出版集團開始實施跨國的全球發展戰略,壟斷集團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一般而言,國外的大型出版媒介集團都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發展,經過大浪淘沙才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資金經雄厚、規模巨大、擁有高額市場占有率、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引領著世界出版媒介發展的潮流。

我國出版集團的組建是為了順應世界經濟競爭的趨勢,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與出版業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符合我國特色的新聞出版體制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大致來講,我國出版業集團發展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1]:

第一階段:在自愿的基礎上,成立跨地區出版組織的松散聯合體。1986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橫向經濟聯合若干問題的規定》,政府推動企業集團建設拉開了序幕。1988年11月,花城出版社等11家出版機構聯合成立了“地方文藝出版社聯合發行集團”。1989年4月,華東六省一市成立“華東省級新華書店發行集團”。這一階段的出版聯合體嚴格來說不能稱為出版集團,因為聯合體成員之間既沒有行政隸屬關系,也沒有資本紐帶關系,僅僅是為了出版物的市場銷售而形成某種協議,主要是為了互通信息、協調關系、壯大聲譽而所作的一種“聯合行動”。但這一行動透露出的信息是,市場規律要求出版業實力壯大,呼喚出版組織與機構整合優化。

第二階段: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由地方政府批準成立出版集團。1992年4月,新聞出版有關部門提出加強出版行業的聯合,進行出版、印刷、發行企業集團的試點。此后一批省級試點出版集團誕生,例如山東出版集團總社、廣州新華書店總社等。出版業的集團化建設被提上日程,全國部分省市進行了試點集團的運行。這一階段,出版集團主要是依靠行政隸屬關系組建,但同時也開始逐步探索企業集團運營機制的一些深層次問題。1996年3月,在全國新聞出版工作局長會議上,國家體改委有關人士作了《推動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報告,介紹了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走勢,報告涉及到出版業的結構調整和集團經營化的問題。代表們經過討論,認為出版業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思路組建出版集團。但要積極審慎,大力推行。1997年,和新聞出版署根據黨的“十五大”精神,綜合考慮了全國各地出版市場的環境、出版單位的實力等情況,確定推廣出版集團試點工作,并確定將組建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等五家出版集團的思路。

第三階段:由中央政府批準成立以資產為紐帶的國家試點集團。1998年2月,新聞出版署了我國《新聞出版業2000年及2010年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指出:“要扶持有影響的黨報實施兼并、重組,建立起以黨報為龍頭的報業集團……到2010年,報業集團要有較大的發展,經營規模上億元的報社要達到總數的10%。”1999年2月24日,我國第一個國家試點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掛牌成立。此后,北京出版集團、廣東出版集團、遼寧出版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等紛紛亮相。在出版集團中,有的是以出版業為主業的專業出版集團,如北京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的則是編、印、發一條龍,以出版為主業,科工貿一體化的綜合性出版集團,如遼寧出版集團、山東出版集團等。此外,中央部委與地方政府批準的一些出版集團也不斷組建亮相,集團化建設一時成為我國出版界的熱門現象。

查看全文

職業教育集團化運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的戰略發展方向也發生了變化。職業教育集團化是一種新型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它在進行職業教育的同時,有效整合了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實現了資源共享,這種模式提高了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也是市場經濟下的必然趨勢。本文將分析職業集團化在實際運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并以問題為導向提出應對策略,促進職業教育功能的有效發揮。

[關鍵詞]職業教育;集團化運作;問題與對策

引言

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是現代化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促進了職業教育自身的發展,同時可以帶動學校周邊城鄉、區域的發展,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在市場的作用下,職業教育不斷發展,職業教育集團化應運而生。職業教育集團化使職業教育功能更加完善,促進了多元化的交流與合作。

一、職業教育集團化的涵義

集團化本屬于經濟范疇,指在經濟領域內,各種分散的小規模經營實體,通過集團聯合的方式,組織形成較大規模的經濟運行實體,以其內容和規模優勢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經濟效益。職業教育集團化就是將經濟領域的集團化與教育行業相結合,它主要以職業教育為導向,與其他教育主體、相關企業有機聯合,通過創建、合并、合資等方式使這一主體的規模更大,從而實現教育資源整合,實現多重效益。職業教育集團化主要由職業院校、投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等組成。在企業聯合下,促進職業院校的聯系,同時也促進企業與院校合作,使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提高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職業教育集團化在發展中有較大的優勢,各種資源的整合為職業院校提供了較強的競爭優勢。我國的職業教育集團化的總體趨勢是在曲折中前進的。我們要認識到職業教育集團化客觀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科學地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

查看全文

保險業集團發展研究論文

隨著保險監管政策的進一步放寬,我國保險業集團化發展步伐日益加快。截止2005年底,國內集團化保險公司已有6家,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本文結合國內外金融保險業發展趨勢,從保險業集團化發展的意義出發,探討保險集團化經營模式的要點,對集團多元化發展趨勢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并闡述。

一、目前保險業集團化發展的現狀和特點

2002年《保險法》修正案頒布,允許保險公司資金用于設立保險企業。在法律的許可下,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組建控股(集團)公司,下設產險子公司、壽險子公司、資產管理資公司、保險銷售子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的方式來實現集團化經營。2003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相繼完成了集團化改造,完成了產、壽險在同一集團下的融合。三大國有保險集團的成立標志著保險業以集團化為主要模式的混業經營時代的開始,加上平安保險公司和太平洋保險公司以集團的形式參與市場競爭,保險集團成了大型保險公司的共同選擇。

以人保集團為例,2005年,人保健康、人保壽險、中盛國際、中元經紀四個子公司成立。到2005年底,中國人保已經由原來的一家公司發展為人保控股及其8家子公司(含中盛、中人、中元三家經紀公司)的保險集團,業務經營由原來的非壽險發展到壽險、健康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等領域。

再看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2003年,中國再保險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了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相繼發起、設立了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華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等,經營業務涉足再保、直保、投資、傳媒、保險經紀、教育培訓等多個領域。

查看全文

加快旅游業集團化進程參與國際競爭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我國旅游企業集團化發展的必要性;我國旅游企業集團化進程中的問題;促進我國旅游企業集團化的戰略研究;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從接管單體旅游企業向國內現有的旅游集團或旅游管理公司擴張、旅游業縱向一體化的性質決定旅游企業要向集團化方向發展、現階段我國旅游企業組織結構決定旅游企業要向集團化方向發展、面臨的國際市場形勢決定我國旅游企業要向集團化方向發展、性質混亂,結構松散、政府干預過多,缺乏獨立性、規模效益低下、管理滯后、面臨跨國旅游企業集團的沖擊、改革旅游業管理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組建地理網絡結構、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加強企業集團的合作等,具體請詳見。

2005年我國履行加入WTO的市場承諾開放旅游業。短短數年間,境外旅游跨國集團挾資金、管理、人才、技術優勢全面登陸中國,與國內旅游企業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競爭。目前在國內主要大中型城市和沿海城市,近40家國際旅游集團公司設有分支機構,以假日、希爾頓、香格里拉等為代表的旅游跨國集團對國內旅游企業的并購浪潮勢頭正旺。通過并購,它們的業務范圍更加寬泛,產品向上下游延伸,在鞏固高端市場的基礎上,又逐步向內陸中小城市及低端市場擴張,從接管單體旅游企業向國內現有的旅游集團或旅游管理公司擴張。相比之下,我國旅游企業則處于守勢,處境艱難。在國際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我國旅游企業集團化進程必須加快,以培育一批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旅游企業集團,應對挑戰,走出國門。

一.我國旅游企業集團化發展的必要性

集團化經營、以規模求效益是適應旅游業社會分工、專業化協作、網絡化連鎖式服務走向的一種必然趨勢。我國旅游業經過近30年來的快速發展,產業化發展已是必然趨勢。而產業化最顯著的標志之一就是規模經濟。因此,我國旅游企業實行集團化經營是由旅游業的行業特點和市場競爭環境所決定的。

(一)旅游業縱向一體化的性質決定旅游企業要向集團化方向發展

旅游供給體系由旅游飯店業、旅游交通業、旅行社、旅游商品和旅游娛樂業等共同構成。旅游產業提供給旅游者的產品包含了旅游資源、旅游設施和旅游服務的組合產品,這種組合產品的細分項是分別由旅游業的六要素企業提供的,而旅游者對產品消費具有完整性,這在客觀上要求旅游企業能提供一體化的服務,提供給旅游者完整的產品形態。在旅游業的六個基本要素中,旅游交通、旅游飯店和旅行社具有長期性的必要協作關系,各自的資產和經營均是專用性的。在旅游活動中,彼此只能互補,不能替代,屬于產業內的前后相繼行業。另外,旅游活動是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經濟活動,旅游業經營的對象是流動的人口,故有必要建立旅游企業、部門、地區之間的橫向聯合,組成若干個跨地區、跨國界的大型旅游集團,由其將上游和下游不同環節的服務組合在一起,滿足旅游者全方位的旅游需求。

查看全文

保險業集團化發展論文

隨著保險監管政策的進一步放寬,我國保險業集團化發展步伐日益加快。截止2005年底,國內集團化保險公司已有6家,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本文結合國內外金融保險業發展趨勢,從保險業集團化發展的意義出發,探討保險集團化經營模式的要點,對集團多元化發展趨勢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并闡述。

一、目前保險業集團化發展的現狀和特點

2002年《保險法》修正案頒布,允許保險公司資金用于設立保險企業。在法律的許可下,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組建控股(集團)公司,下設產險子公司、壽險子公司、資產管理資公司、保險銷售子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的方式來實現集團化經營。2003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相繼完成了集團化改造,完成了產、壽險在同一集團下的融合。三大國有保險集團的成立標志著保險業以集團化為主要模式的混業經營時代的開始,加上平安保險公司和太平洋保險公司以集團的形式參與市場競爭,保險集團成了大型保險公司的共同選擇。

以人保集團為例,2005年,人保健康、人保壽險、中盛國際、中元經紀四個子公司成立。到2005年底,中國人保已經由原來的一家公司發展為人保控股及其8家子公司(含中盛、中人、中元三家經紀公司)的保險集團,業務經營由原來的非壽險發展到壽險、健康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等領域。

再看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2003年,中國再保險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了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相繼發起、設立了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華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等,經營業務涉足再保、直保、投資、傳媒、保險經紀、教育培訓等多個領域。

查看全文

大型保險企業集團化分析論文

一、我國大型保險企業集團化發展的動因

(一)外資保險集團在華擴張

由于我國保險監管機構對外資保險機構在華營業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目前在華營業的外資保險機構大多是經營歷史悠久、資金實力雄厚、品牌影響廣泛的國際性大型金融保險集團,他們在經營特點上的一個共性就是已經實現了集團化經營,因此,在中國業務的擴張上也呈現出明顯的集團化經營趨勢,不僅進入我國保險行業,同時也進入銀行、資產管理、證券等行業。這種集團化的擴張已經滲透到我國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其協作效應開始顯現。外資保險集團綜合經營體現出來的競爭力成為刺激我國大型保險企業盡早進行集團化擴張、擴大經營領域的重要外部原因。

(二)銀行向保險行業的滲透

銀行業正加速向保險領域滲透。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已經向保監會遞交了設立壽險公司的申請;交通銀行已明確表示正在籌備設立保險公司;工商銀行也有意借道工商銀行(亞洲)公司(簡稱“工銀亞洲”)進入保險業。銀行業獲取經營保險業務的資格,銷售網絡方面的突出優勢就會很快顯現。目前,我國大型保險企業與銀行的合作多是停留在銷售協議層面,即使有投資也多是財務性投資,戰略性投資非常少,這就決定了我國保險企業與銀行業之間的合作穩定性不高。一旦銀行設立自己的保險公司,出于業務上的考慮,與現有保險公司的合作關系將更加不穩固。這種合作關系上的壓力也使得保險公司必須通過資本紐帶等方式與銀行建立起更加深層次的合作關系,或者直接進軍銀行業,維護銀行銷售網點的穩定。

(三)監管機構的支持

查看全文

國內飯店品牌建設研究

一、從飯店集團品牌建設的背景上看

1.飯店市場全球化競爭使國內酒店的品牌建設成為發展的關鍵

面對國外飯店集團在各個層面的擠壓,我國飯店的當務之急就是塑造品牌,以品牌為紐帶,進項資本運作,走集團化的道路。當前我國飯店品牌建設緩慢,除了錦江之星等少數本土飯店品牌外,能與國外飯店集團相抗衡的飯店品牌數量太少。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飯店品牌成為提高我國飯店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飯店市場全球化競爭的大環境趨勢我國飯店集團走品牌發展之路,這是促進我國飯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產業的競爭形勢升級成為中國飯店走品牌發展戰略的必然趨勢

縱觀國際飯店業的發展歷程,經歷了三個層次的競爭階段,價格競爭階段,質量競爭階段,品牌競爭階段。在質量競爭階段,隨著飯店市場供給的過剩形成買方市場,同時由于消費者的日趨成熟,消費經驗的不斷豐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和個性化消費需求的提高,對飯店的產品與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飯店企業紛紛通過提供優質的產品、個性化的服務來滿足市場,同時飯店市場的同質性決定了計時在質量競爭的階段下仍擺脫不了同質化競爭的惡性經循環。在這種背景下,品牌化競爭就顯得尤其重要,品牌競爭的引用也為飯店的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在品牌競爭時代,飯店集團之間競爭的焦點是創造和傳遞顧客價值。強勢飯店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集中程度會越來越高,品牌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這預示著品牌競爭時代的來臨。

3.市場消費觀成熟促使中國飯店盡快形成品牌市場獲得顧客源

查看全文

保險企業集團化發展路徑探究論文

[摘要]由于外資保險集團在華擴張、銀行向保險行業滲透、監管機構支持,以及集團化經營顯著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我國大型保險企業集團化發展速度加快,表現出了依托主業、共享資源、資本運作等特點,并且呈現出在發起設立上,由自身發起向資本并購發展;在業務領域上,由保險業務的混業經營向金融業務的混業經營發展;在集團母公司功能上,由業務經營為重點向全面管控為重點發展;在資源共享上,由簡單的交叉銷售向共享客戶資源發展等發展趨勢。針對這些發展趨勢,監管層面要建立監管組織體系、完善監管制度、轉變監管理念,在公司層面要突出主業、注重效益、完善治理、加強內控、整合資源。

[關鍵詞]大型保險企業,集團化,綜合經營

一、我國大型保險企業集團化發展的動因

(一)外資保險集團在華擴張

由于我國保險監管機構對外資保險機構在華營業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目前在華營業的外資保險機構大多是經營歷史悠久、資金實力雄厚、品牌影響廣泛的國際性大型金融保險集團,他們在經營特點上的一個共性就是已經實現了集團化經營,因此,在中國業務的擴張上也呈現出明顯的集團化經營趨勢,不僅進入我國保險行業,同時也進入銀行、資產管理、證券等行業。這種集團化的擴張已經滲透到我國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其協作效應開始顯現。外資保險集團綜合經營體現出來的競爭力成為刺激我國大型保險企業盡早進行集團化擴張、擴大經營領域的重要外部原因。

(二)銀行向保險行業的滲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