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公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03:14: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機關公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機關公文

機關公文寫作要求

提起機關公文,不少擬寫者厭倦,認為沒寫頭;更多的閱讀者皺眉,認為沒看頭。這倒使我想起1942年同志在延安干部會上所作的《反對黨八股》的講演中列舉的黨八被的罪狀。其中的“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語言無味,象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倒是言中了我們當今公文中的一個十分嚴重,卻又末被充分認識的問題。這就是缺少文采,甚至根本沒有文采,成了當今公文的一個通病。

為什么55年前同志指出的問題,今天重又出現呢?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歷史的原因。古人寫文章是很講究文采的,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是十分中肯的意見。一部《論語》,不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思想和學問體現,其語言的精煉、優美、含蓄,也是古代文章的典范。后世的學者也都很注重文章的文采,人們所以愛讀司馬遷的《史記》,不只是為了了解歷史,還常常是出于欣賞文章的文采。至于諸葛亮的《出師表》、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等雖屬公文,也是很有文采的。但是,自從文學與其他學科顯著地分途以來,有些非文學作品的作者對于文章,特別是對公文的文采便有所忽視。宋代以后,甚至有“作文害道”之說。清代某些主張經世致用的學者,更有輕視文采的傾向。到了本世紀40年代則有“黨八股”的出現。以上可以說是歷史的原因。

二是認識上的原因。不少人對公文語言必須莊重、樸實的要求作了片面的理解,以為莊重就不能抒發情感,樸實就不能使用華麗的詞句。于是公文語言在運用上便越來越枯燥乏味,在表情達意上便越來越平淡浮淺,好似患了“貧血”病和營養不良癥。又有不少人認為公文屬于應用文,又不是文學作品,只要通俗、明白、易懂就行了,要什么文采?于是不少公文便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體的形象;便只有一二三四的敘述,沒有生動鮮明的論證。這就是同志所說的那種“不生動,不形象,使人看了頭痛”的文章。還有一些人則死守著公文的既定框框和固有程式,不敢超越雷池一步。所以,如今雖說誰都認為的文稿很有文采,也常以他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作為范文。可要是誰真的象那樣撰寫調查報告,恐怕十個有十個要以“不合規范,沒有章法”被“斃”掉。而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些調查報告,雖然是既合規范,又有章法,卻是沒了生氣,沒了個性,形式呆板,語言枯燥,不要說群眾不愿意看,就連自己讀起來也味同嚼蠟。

三是作者的原因。領導懶于動筆是其一。領導在辦文上如何使用秘書,同志對此講得最多,最尖銳,也最深刻。他歷來主張領導自己動手,不要秘書代勞。可是現在又有多少領導親自動手寫文章呢7有的同志原本是寫文章的,文筆也不錯,但一當了領導就“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了。如今,大領導不寫,小領導也不寫,甚至不寫文章的辦公室主任也大有人在。曹操、王安石等古代將相的文章為什么很有文采,、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文章為什么很有文采,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自己動手,不要秘書代勞,是一個重要原因。領導著一個方面的工作,甚至是領導著一項偉大事業的領導干部,其嘔心瀝血的辛勞,其屢經挫折的感慨,其運籌帷幄的靈感,其百戰百勝的激情,絕非秘書所能感受,更非秘書所能寫出。唯有領導親自動筆,才能情感洋溢,異彩紛呈。缺乏真情實感是其二。公文雖屬受命之作,但若沒有真摯的情懷,實際的感受,也是不可能寫出文采的,更不可能以這樣的文章去感染、感動他人。如《轉發××××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之類的“接力”文;既無新內容,也無新舉措,更無新精神,年年如此的“季節”文;照顧方方面面,大段摘抄引證,不能不發的“應景”文。還有一些要求下級令行禁止的公文,需要深入調查研究才能寫好的公文,本人卻不令行禁止,自己從不下去,又讓秘書閉門造車,又怎能寫出文采呢?素質太差勉為其難是其三。多數機關工作人員,包括秘書原本文學功底就淺,進入機關這個門后,又從沒遇上個本領高強的“師傅”,如此一代傳一代,文通字順已經很不簡單了,哪有文采之說。加之,今天晚上布置的文,明天早上就必須交卷,只好“蘿卜快了不洗泥”,質量服從速度,還講什么文采?

綜上所述,可見公文缺少文采并非一時之問題,也并非一個部門的問題,乃是長期以來并不以為是問題的問題。筆者只見過起草了不合規范的公文要被清卻從未見過寫了沒有文采的公文要挨批評。那么,什么是公文的文采呢?所謂公文的文采公文中經過選擇、加工后,能夠增強公文表現力的詞藻。但它不一定是華美的語言詞藻,因為華美語藻的堆砌,并不能產生文采。正如巴爾扎克所說:“是來自思想而不是來自詞藻”,所以華美的語言詞然可以使公文增添文采,就是很樸實的俗言哩語使公文頓生文采。那種能激起人們思想活力和高操的語言詞藻是文采,那種質樸無華、情真意切能淺中見深、平中見奇效果的語言詞藻也是文采。其就在于對語言詞藻的選擇與加工的藝術如何。公文為什么要講究文采呢?首先公文的文采是增強公文實用性的需要。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公文對象對公文的認識、理角受、執行程度上,這里除了公文的客觀內容外,公作上的表現力、說服力、感染力,即公文的文采,也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查看全文

機關公文處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適應中國共產黨機關(以下簡稱黨的機關)工作的需要,實現黨的機關公文處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黨的機關的公文,是黨的機關實施領導、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格式的文書,是傳達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請示和答復問題,報告和交流情況的工具。

第三條公文處理是包括公文擬制、辦理、管理、立卷歸檔在內的一系列銜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條公文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按照行文機關要求和公文處理規定進行的原則,做到準確、及時、安全、保密。

第五條黨的機關的辦公廳(室)主管本機關的公文處理工作,并對下級機關的公文處理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查看全文

機關公文應講究語言文采

機關公文應講究語言文采提起機關公文,不少擬寫者厭倦,認為沒寫頭;更多的閱讀者皺眉,認為沒看頭。這倒使我想起1942年同志在延安干部會上所作的《反對黨八股》的講演中列舉的黨八被的罪狀。其中的“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語言無味,象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倒是言中了我們當今公文中的一個十分嚴重,卻又末被充分認識的問題。這就是缺少文采,甚至根本沒有文采,成了當今公文的一個通病。

為什么55年前同志指出的問題,今天重又出現呢?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歷史的原因。古人寫文章是很講究文采的,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是十分中肯的意見。一部《論語》,不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思想和學問體現,其語言的精煉、優美、含蓄,也是古代文章的典范。后世的學者也都很注重文章的文采,人們所以愛讀司馬遷的《史記》,不只是為了了解歷史,還常常是出于欣賞文章的文采。至于諸葛亮的《出師表》、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等雖屬公文,也是很有文采的。但是,自從文學與其他學科顯著地分途以來,有些非文學作品的作者對于文章,特別是對公文的文采便有所忽視。宋代以后,甚至有“作文害道”之說。清代某些主張經世致用的學者,更有輕視文采的傾向。到了本世紀40年代則有“黨八股”的出現。以上可以說是歷史的原因。

二是認識上的原因。不少人對公文語言必須莊重、樸實的要求作了片面的理解,以為莊重就不能抒發情感,樸實就不能使用華麗的詞句。于是公文語言在運用上便越來越枯燥乏味,在表情達意上便越來越平淡浮淺,好似患了“貧血”病和營養不良癥。又有不少人認為公文屬于應用文,又不是文學作品,只要通俗、明白、易懂就行了,要什么文采?于是不少公文便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體的形象;便只有一二三四的敘述,沒有生動鮮明的論證。這就是同志所說的那種“不生動,不形象,使人看了頭痛”的文章。還有一些人則死守著公文的既定框框和固有程式,不敢超越雷池一步。所以,如今雖說誰都認為的文稿很有文采,也常以他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作為范文。可要是誰真的象那樣撰寫調查報告,恐怕十個有十個要以“不合規范,沒有章法”被“斃”掉。而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些調查報告,雖然是既合規范,又有章法,卻是沒了生氣,沒了個性,形式呆板,語言枯燥,不要說群眾不愿意看,就連自己讀起來也味同嚼蠟。

三是作者的原因。領導懶于動筆是其一。領導在辦文上如何使用秘書,同志對此講得最多,最尖

銳,也最深刻。他歷來主張領導自己動手,不要秘書代勞。可是現在又有多少領導親自動手寫文章呢7有的同

查看全文

機關公文語言文采論文

關鍵字:同志原因領導機關保持矩陣秘書文章公文增強文采數上k-potence

提起機關公文,不少擬寫者厭倦,認為沒寫頭;更多的閱讀者皺眉,認為沒看頭。這倒使我想起1942年同志在延安干部會上所作的《反對黨八股》的講演中列舉的黨八被的罪狀。其中的“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語言無味,象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倒是言中了我們當今公文中的一個十分嚴重,卻又末被充分認識的問題。這就是缺少文采,甚至根本沒有文采,成了當今公文的一個通病。

為什么55年前同志指出的問題,今天重又出現呢?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歷史的原因。古人寫文章是很講究文采的,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是十分中肯的意見。一部《論語》,不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思想和學問體現,其語言的精煉、優美、含蓄,也是古代文章的典范。后世的學者也都很注重文章的文采,人們所以愛讀司馬遷的《史記》,不只是為了了解歷史,還常常是出于欣賞文章的文采。至于諸葛亮的《出師表》、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等雖屬公文,也是很有文采的。但是,自從文學與其他學科顯著地分途以來,有些非文學作品的作者對于文章,特別是對公文的文采便有所忽視。宋代以后,甚至有“作文害道”之說。清代某些主張經世致用的學者,更有輕視文采的傾向。到了本世紀40年代則有“黨八股”的出現。以上可以說是歷史的原因。

二是認識上的原因。不少人對公文語言必須莊重、樸實的要求作了片面的理解,以為莊重就不能抒發情感,樸實就不能使用華麗的詞句。于是公文語言在運用上便越來越枯燥乏味,在表情達意上便越來越平淡浮淺,好似患了“貧血”病和營養不良癥。又有不少人認為公文屬于應用文,又不是文學作品,只要通俗、明白、易懂就行了,要什么文采?于是不少公文便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體的形象;便只有一二三四的敘述,沒有生動鮮明的論證。這就是同志所說的那種“不生動,不形象,使人看了頭痛”的文章。還有一些人則死守著公文的既定框框和固有程式,不敢超越雷池一步。所以,如今雖說誰都認為的文稿很有文采,也常以他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作為范文。可要是誰真的象那樣撰寫調查報告,恐怕十個有十個要以“不合規范,沒有章法”被“斃”掉。而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些調查報告,雖然是既合規范,又有章法,卻是沒了生氣,沒了個性,形式呆板,語言枯燥,不要說群眾不愿意看,就連自己讀起來也味同嚼蠟。

三是作者的原因。領導懶于動筆是其一。領導在辦文上如何使用秘書,同志對此講得最多,最尖

查看全文

機關公文格式調研報告

公文格式規范化,是辦公自動化的客觀要求,也是充分發揮公文作用,維護公文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必要條件。標準、規范的公文格式,不僅有利于公文的撰擬和制作,也有利于公文的處理和管理,乃至歸檔和查閱利用,為公文的標準化、現代化管理奠定基礎。國務院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以下簡稱《公文格式》),對行政機關的公文格式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和要求,自正式實施以來,對規范公文格式,提高公文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仍有一些公文沒有嚴格按照要求去做,存在很大的隨意性,造成公文格式的不規范,嚴重影響了公文的嚴肅性、公正性,影響了公文的質量和效能,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本文針對公文格式中常出現的不規范現象進行了歸納,供同行參考。

一、公文格式中常出現的不規范現象

(一)發文字號標注不規范。發文字號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分類存檔、方便查閱。它具有特別的區分意義,一旦設置就具有了在一定范圍內的唯一性和獨有性。《公文格式》規定,“發文字號由發文機關代字、年份和序號組成。”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把機關的簡稱直接作為機關代字使用,致使文號太長。聯合行文時,出現幾個發文字號。有的單位發文字號的年份用圓括號“()”括入,而不是用規范的六角括號“〔〕”。對于字號和字體,有的用小3號有的用小標宋體字,有的用楷體,也有的用黑體。一些公文違反發文字號序號不編虛位(即l不編為001)、不加“第”字的規定,出現“×發[×××]O0×號”、“×發[×××]第×號”等不規范格式。

(二)公文標題不規范。按照《辦法》規定:“公文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公文主題和文種組成。公文標題應當準確簡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并標明公文種類,一般應當標明發文機關。”有些單位不規范的做法是:一是標題中標明發文機關;二是標題濫用符號。標題中使用了多種標點符號,較多的是使用逗號、頓號和書名號等。

(三)引用文號不規范。《辦法》規定:“引用公文應當先引標題,后引發文字號”。按要求,引用公文一是要準確,不能隨意簡化;二是要完整。并注意排列順序。但有些單位公文中,將其前后倒置。有的先引文號后引標題,有的只引文號不引標題,有的只引標題不引文號。書寫使用應當注意必須將“發文字號”要素用圓括號括入,以標注的形式出現。例如。“據××辦發[20****]l2號文《關于×××的通知》”,其引用文號的方法就是不符合規定的,正確的引用方式應為“據《關于×××通知》(××辦發[20****]12號)”。

(四)結構層次序數使用不規范。依照《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九)項規定:“公文中的數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結構層次序數和在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具有修辭色彩語句中作為詞素的數字必須使用漢字外,應當使用阿拉伯數字。”規范的結構層次序數要求,第一層為“一、”,第二層為“(一)”,第三層為“1.”,第四層為“(1)”。而在使用中常出現的問題:一是層次順序顛倒,即下位序數與上位序數倒置。二是層次跳躍,或在“(一)”、“(1)”后加頓號,寫成“(一)、”或“(1)、”等。

查看全文

機關公文語言文采分析論文

提起機關公文,不少擬寫者厭倦,認為沒寫頭;更多的閱讀者皺眉,認為沒看頭。這倒使我想起1942年同志在延安干部會上所作的《反對黨八股》的講演中列舉的黨八被的罪狀。其中的“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語言無味,象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倒是言中了我們當今公文中的一個十分嚴重,卻又末被充分認識的問題。這就是缺少文采,甚至根本沒有文采,成了當今公文的一個通病。

為什么55年前同志指出的問題,今天重又出現呢?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歷史的原因。古人寫文章是很講究文采的,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是十分中肯的意見。一部《論語》,不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思想和學問體現,其語言的精煉、優美、含蓄,也是古代文章的典范。后世的學者也都很注重文章的文采,人們所以愛讀司馬遷的《史記》,不只是為了了解歷史,還常常是出于欣賞文章的文采。至于諸葛亮的《出師表》、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等雖屬公文,也是很有文采的。但是,自從文學與其他學科顯著地分途以來,有些非文學作品的作者對于文章,特別是對公文的文采便有所忽視。宋代以后,甚至有“作文害道”之說。清代某些主張經世致用的學者,更有輕視文采的傾向。到了本世紀40年代則有“黨八股”的出現。以上可以說是歷史的原因。

二是認識上的原因。不少人對公文語言必須莊重、樸實的要求作了片面的理解,以為莊重就不能抒發情感,樸實就不能使用華麗的詞句。于是公文語言在運用上便越來越枯燥乏味,在表情達意上便越來越平淡浮淺,好似患了“貧血”病和營養不良癥。又有不少人認為公文屬于應用文,又不是文學作品,只要通俗、明白、易懂就行了,要什么文采?于是不少公文便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體的形象;便只有一二三四的敘述,沒有生動鮮明的論證。這就是同志所說的那種“不生動,不形象,使人看了頭痛”的文章。還有一些人則死守著公文的既定框框和固有程式,不敢超越雷池一步。所以,如今雖說誰都認為的文稿很有文采,也常以他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作為范文。可要是誰真的象那樣撰寫調查報告,恐怕十個有十個要以“不合規范,沒有章法”被“斃”掉。而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些調查報告,雖然是既合規范,又有章法,卻是沒了生氣,沒了個性,形式呆板,語言枯燥,不要說群眾不愿意看,就連自己讀起來也味同嚼蠟。

三是作者的原因。領導懶于動筆是其一。領導在辦文上如何使用秘書,同志對此講得最多,最尖

銳,也最深刻。他歷來主張領導自己動手,不要秘書代勞。可是現在又有多少領導親自動手寫文章呢7有的同

查看全文

機關公文語言文采分析論文

提起機關公文,不少擬寫者厭倦,認為沒寫頭;更多的閱讀者皺眉,認為沒看頭。這倒使我想起1942年同志在延安干部會上所作的《反對黨八股》的講演中列舉的黨八被的罪狀。其中的“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語言無味,象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倒是言中了我們當今公文中的一個十分嚴重,卻又末被充分認識的問題。這就是缺少文采,甚至根本沒有文采,成了當今公文的一個通病。

為什么55年前同志指出的問題,今天重又出現呢?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歷史的原因。古人寫文章是很講究文采的,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是十分中肯的意見。一部《論語》,不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思想和學問體現,其語言的精煉、優美、含蓄,也是古代文章的典范。后世的學者也都很注重文章的文采,人們所以愛讀司馬遷的《史記》,不只是為了了解歷史,還常常是出于欣賞文章的文采。至于諸葛亮的《出師表》、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等雖屬公文,也是很有文采的。但是,自從文學與其他學科顯著地分途以來,有些非文學作品的作者對于文章,特別是對公文的文采便有所忽視。宋代以后,甚至有“作文害道”之說。清代某些主張經世致用的學者,更有輕視文采的傾向。到了本世紀40年代則有“黨八股”的出現。以上可以說是歷史的原因。

二是認識上的原因。不少人對公文語言必須莊重、樸實的要求作了片面的理解,以為莊重就不能抒發情感,樸實就不能使用華麗的詞句。于是公文語言在運用上便越來越枯燥乏味,在表情達意上便越來越平淡浮淺,好似患了“貧血”病和營養不良癥。又有不少人認為公文屬于應用文,又不是文學作品,只要通俗、明白、易懂就行了,要什么文采?于是不少公文便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體的形象;便只有一二三四的敘述,沒有生動鮮明的論證。這就是同志所說的那種“不生動,不形象,使人看了頭痛”的文章。還有一些人則死守著公文的既定框框和固有程式,不敢超越雷池一步。所以,如今雖說誰都認為的文稿很有文采,也常以他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作為范文。可要是誰真的象那樣撰寫調查報告,恐怕十個有十個要以“不合規范,沒有章法”被“斃”掉。而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些調查報告,雖然是既合規范,又有章法,卻是沒了生氣,沒了個性,形式呆板,語言枯燥,不要說群眾不愿意看,就連自己讀起來也味同嚼蠟。

三是作者的原因。領導懶于動筆是其一。領導在辦文上如何使用秘書,同志對此講得最多,最尖

銳,也最深刻。他歷來主張領導自己動手,不要秘書代勞。可是現在又有多少領導親自動手寫文章呢7有的同

查看全文

機關公文撰寫感言

筆者在機關“爬格子”已近五載,個中辛苦自不待言。回想歷歷往事,感慨頗多:既有文章被采用的成就感,也有另起爐灶的苦惱;既有挑燈夜戰的辛苦,也有得到領導首肯的快樂。筆者認為,公文寫作是秘書的看家本領和第一要務,文秘人員要提高以文輔政水平,為領導當好參謀助手,必須做到熟讀、精思、勤練、多改。

一、熟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認為讀書須在熟讀、深思上下苦功:“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博覽群書,博古通今,博聞強記,最終達到博學多才。一個人文章寫得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讀書的多與寡。筆者自參加工作以來,從不打牌、唱歌、跳舞,利用辦公室報刊齊、資料全、視野廣、渠道寬的優勢,不斷豐富自己的“資料庫”,充實自己的“圖書館”,在積累中擴充內涵,增強底蘊。我堅持每天晚上讀3個小時的書籍或報刊,認真研讀了《愿你成為大手筆》、《經典公文賞析》、《應用文寫作實踐談》、《領導講話稿寫作規范與技巧》等書籍,私費訂閱了《秘書工作》、《秘書之友》等雜志。平時,我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報刊重要言論,加強理論修養,提高政策水平;學習優秀作品,有意識地選讀一些范文,閱讀上級的重要文件、領導講話稿及內部資料,了解公文的基本格式、構成要素、語言特點、版式字體等基本知識;了解本地本部門工作,學習本職業務知識,汲取營養;多學哲學,運用發展的、聯系的、全面的、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思考問題。

二、精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精思是學習之要。提高能力,光讀書不行,讀死書、死讀書更不行,必須學會思考。馬克思曾說:“思考是無上的樂事。”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行動之先,以深思為佳。”英國作家波爾克指出:“讀書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因此,秘書人員必須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學思并重,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做到“閑時多謀、忙時善斷”。“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識、見識、膽識,都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也只有付諸實踐才能彰顯其價值,轉化為財富。要善于把握領導決策的需求,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未雨綢繆。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多到“深水區”去“補氧”,多到工作一線去“充血”。在工作中,我認真了解中央、省、市的工作重點、工作思路,走村入戶,深入實際,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先進性教育活動、推進新型工業化等課題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整理先進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思路,著力拓寬調研領域,形成自己的公文寫作思想庫,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三、勤練:常看胸中有本,常寫筆下生花

查看全文

健全機關公文處理立法建設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應進一步充分體現與“立法”宗旨相一致的“立法”精神;應增強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法規中規范內容統一一致的程度;應在公文處理法規內容體系中補充完善一部分具有基本性的內容;應更加講究“立法”技術,使公文處理法規本身就成為典范公文;應認真做好規劃工作,在既有法規的基礎上形成公文處理規范體系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公文處理本身就是一種有特定法律后果的法律行為、盡管具體文字有所不同,但實質內容是一致的、公文處理所以要以統一法規制度的形式實現規范化、同任何一種管理工具一樣,簡化、便利的公文及其處理活動才是最有效的、用語的規范和精確、排列的有序和科學、結構安排的規矩和有效、現有公文處理法規,不管是黨的機關的,還是行政機關的,都給人一個很明顯的感覺等,具體請詳見。

公文是公務機構依法履行職能的一種重要工具,公文處理本身就是一種有特定法律后果的法律行為。為此,以公文處理活動為對象,充分建立和實施相關的法律規范、制度規范就成為一種客觀的必需。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黨政領導機關對公文處理法規建設給予了必要的重視,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早在建國之初的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就頒布了新中國第一個公文處理方面的行政法規《公文處理暫行辦法》,1955年和1956年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黨內規章《中國共產黨中央和省(市)級機關文書處理工作和檔案工作暫行條例》、《中國共產黨縣級機關文書處理工作和檔案工作暫行辦法》。其后,經過多次反復的修訂或全面更新,黨政兩大系統分別頒行了各自的公文處理法規[1]:《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辦公廳1996年5月);《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1987年2月,1993年11月修訂)。

幾十年來,我國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法規建設工作,無論對維護公文的法定效力功用,還是在更高層面上對規范和改善管理、保障國家和公民權益、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能,都發揮了非常有益、有效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不能不認識到,與其他領域相比,與時代的需要和要求相比,公文處理法規建設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存在一些不夠完善之處。我們有必要充分認識、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使公文處理法規不斷趨于完善。本文作者不揣冒昧,僅就《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兩個法規中所反映的情況,大膽就進一步完善我國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法規建設的若干問題提出一些不夠成熟的意見,歡迎批評指正。

(一)應進一步充分體現與“立法”宗旨相一致的“立法”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和《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都有對自身“立法”宗旨的明確表述,盡管具體文字有所不同,但實質內容是一致的,都可以概括為:規范管理(規范化)、改善管理(科學化)、提高工作效能、確保公文質量。對屬于機關內部程序性規范的公文處理法規而言,以此為“立法”宗旨,無疑是正確的,而且它們也在具體規范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但如果用更高的要求來衡量,筆者認為,在法規中還應當更充分地體現和貫穿與這一宗旨相一致的“立法”精神。如“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精神;“權利與義務、利益與責任對等并完整”精神;“服務基層”精神;“簡化便利”精神等。

公文處理所以要以統一法規制度的形式實現規范化,在一定意義上,就是要利用“法規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正當權益被維護,人人受相關規范約束”的特點,為上上下下各個部門、各級各類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分散進行的公文處理活動定規矩,以建立秩序,確保質量和效能。但在目前的法規中,多數具體規范是針對“下級機關”“下級工作人員”的,而且主要是規定他們的責任和義務的:“上報的公文,必須……”“下級機關要……。相對的,對“領導者”,對“上級機關”的規范中責任義務方面的規定不多,而多數是“上級機關有權……”。我們姑且不從法理精神上去談問題,就從實施效果方面看,這種對上約束少、責任少而權利多,對下約束多、責任重而權利少的不對稱現象,對保證公文處理效能和質量都是不利的。因為對公文處理過程來說,其中對公文產生效力影響最大的是作為機關和部門法定代表的各級領導者和他們的活動;效力最大、強制力最強,一旦出錯,負面影響最大的也是上級機關制發和處理的文件,如果領導者、上級機關不能平等地受到規范的約束,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和質量當然就難成現實。

查看全文

機關公文知識競賽通知

市機關各基層工會:

公文是各級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實施管理、組織運行的基本工具、基本手段。公文知識是黨的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公務員必須具備的常識之一。為促進機關干部增強自身素質,進一步提高機關工作效能,經研究決定舉辦市直機關公文知識競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競賽方式、內容:競賽采取專家命題閉卷考試形式。命題范圍參考《市直機關公文知識競賽學習材料》(國慶節到市直機關工會工委領取)。《市直機關公文知識競賽學習材料》內容摘自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文電審辦處2**0年3月印發的《機關公文處理文件匯編》和福建人民政府辦公廳文電處20**年9月印發的《行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手冊》。

二、競賽時間、地點:競賽時間初定在12月中旬。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三、獎勵方式:競賽按分數取前10名,其中一等獎二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五名,由市直機關黨工委及有關部門聯合發給證書和獎金。

四、報名要求:本次活動由市直機關工會工委聯合有關部門舉辦。各基層工會要切實履行教育職能,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