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主持人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3 16:25: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節目主持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廣播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探析
當互聯網場景全面展開,互聯網技術更新迭代成為撬動廣播節目變革的杠桿,廣播節目的內容和形式出現了超乎想象的創新、變化和突破。無論如何發展,廣播節目主持人都是廣播事業的主力軍,是廣播行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中堅力量。當廣播在變革與堅守中砥礪前行的時候,當廣播節目紛繁變化的時候,我們沉下心來,探討新時代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職業素養,其實是在思考廣播節目主持人在新時代必要的堅守和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要求基于新聞工作者的要求,又高于新聞工作者的要求。新時代廣播節目主持人既要具有新聞工作者的政治修養、理論修養、文化知識修養和專業修養,又要具備一定的策劃、經營、組織和管理能力。在寬泛的職業素養中,廣播節目主持人必須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堅守精湛的專業技能,具有改革創新的能力和勇氣。
一、堅定信念,做有思想的廣播節目主持人
新時代廣播節目主持人隊伍的年齡構成以80后、90后為主,他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高,思想活躍、表現欲強、注重實際。新時代廣播節目主持人面臨的現實任務、外部環境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這就迫切需要用馬克思新聞觀、黨性原則統一思想,堅定信念。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各種文化思潮不斷涌現,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和內心。自媒體的繁榮帶來的泛輿論化,給主流媒體引領導向、服務大局提出新課題。廣播節目主持人只有樹立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牢牢把握話語權,才能做到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持真理、激濁揚清。(一)廣播節目主持人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廣播節目主持人是思想和觀念的傳播者,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廣播節目主持人理論學習的基礎。堅持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尤其要學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做好新時代廣播宣傳工作的重要理論保證。廣播節目主持人要有把理論融入節目中、融入自己言談話語中的能力,并具備用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幫助公眾通過廣播節目了解理論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廣播節目主持人要堅持理論學習,通過各種有益的方式學習理論,用理論中的觀點和方法指導廣播工作實踐,在實踐中更加深入地認識、理解理論的現實意義。(二)廣播節目主持人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廣播節目主持人應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能夠及時全面了解黨中央、國家、各級黨委政府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重心,具備較為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善于體察公眾需求。對政策的掌握要做到“一縱一橫”,“一縱”即了解某一領域的政策時,不僅要了解當下的政策,還要了解以往的政策,這樣才能形成對比,更清楚地認識這一領域的變化和發展;“一橫”即對各領域政策的了解要盡量全面,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全局性,整體性的工作部署。廣播節目主持人既要注重把政策學懂弄通,更要關注政策的實施過程。廣播節目主持人提高政策水平有先天優勢,一是總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政策;二是很多采訪就是跟蹤政策落實情況的過程。廣播節目主持人應當利用好這些便利條件,加強政策學習,逐步提高政策水平。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政策水平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長期堅持。廣播節目主持人通過不斷提高理論和政策水平,政治信念會更加堅定,在正確理想、信念的引領下,有利于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事物有獨到的見解,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才能更好地感染人、影響人。
二、提高技能,做全媒型廣播節目主持人
廣播節目主持人是專業技術崗位,主持人要諳練廣播業務,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新興技術對廣播的滲透,迫使廣播節目主持人必須加快適應現代化傳播技術和手段,掌握新興媒體的傳播規律,成為全媒體人才。(一)廣播節目主持人要不斷提高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專業技能是廣播事業發展的需要。放眼新時代的廣播,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樣式。采編播設備全面數字化;和采訪對象的聯系更加扁平化;節目編輯系統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節目素材空前豐富;主持人主持廣播節目時借助專業網站豐富節目的語言、音樂和音效,借助自新媒體平臺增加節目的參與性和服務型,這些改變都需要廣播節目主持人加強對新技能的學習和實踐,快速適應新時代廣播的發展。技能培訓是廣播節目主持人普遍提高專業技能的有效方法,真正掌握并熟練使用專業技能、特別是現代化傳播技術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懈實踐,專業技能只有經過千錘百煉,達到爐火純青,才能在使用時真正做到得心應手。(二)以風格為標簽塑造節目品牌。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個性風格往往會成為節目的標簽,甚至是一個廣播頻道的標志。當下的廣播節目空前豐富,沒有主持個性的節目很難吸引聽眾,能脫穎而出的節目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主持個性的塑造不僅要求主持人要內外兼修,還要考慮節目與主持人的契合度。主持個性化并不是主持人肆無忌憚地表現自我,更不是嘩眾取寵迎合公眾趣味,而是良好涵養的自然流露。新時代廣播節目傳播更加廣泛,影響力更大,新時代廣播節目主持人展現個性的同時必須注意不媚俗、去庸俗、遠低俗,確保節目品質,保證節目風清氣正。這就要求廣播節目主持人具備良好的思想修養和道德品質,必須不斷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全媒型人才是對廣播節目主持人的新要求,廣播節目主持人要通過新技術、新手段、新思維,打造出適應各種新興媒體分發推送的廣播節目。廣播節目主持人必須清醒認識到基于互聯網條件下的專業技能才是目前亟待掌握和提高的。
三、創新思維,塑造新時代廣播節目主持人新形象
簡述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
當前,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突飛猛進,節目種類不斷豐富,制作水平逐步提高,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素質水平高低直接影響甚至決定節目整體質量,提高職業素養已成為勢在必行的修煉課。筆者結合節目主持實踐經歷,就如何做好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傳播者、正面輿論的引導者,談幾點粗淺認識和體會。
一、提升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的必要性
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節目如何適應受眾需求,對主持人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文化素質提出新挑戰,滿足現狀就會被競爭的時代潮流所淹沒。(一)提升政治素質是堅守底線的基礎。隨著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價值取向多元化趨勢日趨明顯,各種思想文化良莠混雜、相互激蕩,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加尖銳復雜,危害社會穩定的言論、輿論也在悄然興起。我國的廣播電視是黨和政府的喉舌,節目主持人在策劃節目和與受眾交流時需要特別謹慎,言論不是簡單地代表自己和電視臺的觀點,而是站在國家政治角度上去發言,如果發出不當言論,不僅直接關系電視臺的生存和發展,甚至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所以,必須時刻謹記我們的新聞事業是黨的新聞事業,無論是在節目策劃還是在構思編排上,都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避免出現政治性偏差。(二)提升業務素質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優秀主持人應該是一專多能型人才,這一要求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越顯重要。有些人批評主持人“只會念別人的稿子,是生活在編導籠下的寄生藤”,這種說法雖然有些片面,但也點出許多主持人的缺點。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媒體融合持續走向深入,分工越來越精細、責任越來越明晰,主持人受到極大沖擊,以往單一的主持方式已經很難跟上時展要求,迫切需要轉變節目運作理念、方式,熟悉采編播每個業務環節,向一專多能方向發展。(三)提升文化素質是超越提升的保障。文化素質是知識水平、藝術修養、法律觀念、行為準則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是主持人的必備素質。主持人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才能在面對觀眾時侃侃而談,在采訪時抓住重點提出有深度、有針對性的問題,作出全方位的分析、提出有高度的觀點,而且很難被別人超越和模仿。2019年5月,央視主持人劉欣與福克斯商業頻道女主播就中美貿易等話題進行了公開辯論,劉欣以扎實的英文水平、深厚的知識儲備、專業的職業素質逐一反駁尖銳問題,充分展現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對于我們來說,既是差距,也是鞭策,加強文化素養的積累積淀始終是必修課。
二、節目主持人綜合素質內涵分析
主持人綜合素質涉及方方面面,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應具備以下基本素質。(一)文化素質。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信息傳播途徑、廣度、速度不斷發展的時代,作為連接觀眾最直接、最能溝通情感的中介,只有不斷提高文化修養和知識水平,才能在節目中應對自如,始終把積累儲備知識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地向書本和經驗豐富的主持人學習,及時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政策、法律法規、前沿知識,深入研究錫林郭勒盟蒙元文化、民族傳統文化習俗以及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才能在主持不同的節目時可以信手拈來。(二)職業素質。節目主持人承擔著媒介傳播的主要任務和責任,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熱愛自己的事業,恪守職業道德,以滿腔熱情認真細致對待每一次工作。一要注重外在形象建設,觀眾觀看電視節目時感受最直觀的就是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包括妝容、服飾、儀態等方面,可以通過修飾和打造取得立竿見影的提升效果,值得每位主持人把握。二要準確使用語言,準確生動的語言對于形象塑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言越鮮明越突出,就越具有吸引力和號召力,也能起到穿針引線效果。三要提高節目制作能力,從策劃到呈現完整節目,每個環節主持人都應置身其中,這樣才能更好掌握全局。(三)心理素質。主持人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贊揚和榮譽面前要保持平常心,避免出現驕傲自滿、自我陶醉的不良傾向。另一方面,要培養強大的自信心,這樣才能在面對困難和批評時及時調整心態,避免陷入自我懷疑的情緒中。獲得全國“十佳節目主持人”稱號的敬一丹,每次出現在屏幕上都非常自信,像“磁場”一樣源源不斷地向外輻射能量。筆者切身感到自信心對工作的重要性,為此,注重文化知識積累、專業訓練和大量實踐,通過不斷努力,增強了自信心,更加熱愛主持事業。
三、節目主持人素質提升的著力點
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論文
一、充分的準備與積累
優秀的訪談節目主持人離不開深厚的知識積累與儲備。在一些縣(市)級的電視臺,主持人隊伍越來越年輕化,這是好事,但年經的主持人卻普遍缺少閱歷與知識的儲備,給人一種壓不住臺的感覺,說出的話也難以讓觀眾信服。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平常就要做好知識的積累,并事先做好充分的采訪準備。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與采訪對象產生真情互動,完成默契的交流。筆者主持的《話題》節目涉及內容廣泛,有導向性較強的方針政策,也有老百姓普遍關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話題,采訪的對象上至地方官員,下至普通百姓。在做該節目的過程中,筆者認為事先對訪談內容和采訪人物進行充分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在一期《話題》節目中,筆者計劃采訪新昌籍亞運冠軍潘旦旦。她在2014韓國仁川亞運會賽艇女子輕量級四人雙槳決賽上,與隊友獲得該項目金牌,這也是我縣選手在亞運會上取得的首金。由于采訪對象不經常在本地生活,而是長時間在外地集訓,因此安排的采訪時間十分緊張。這個時候就需要主持人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和熟悉采訪對象的一些情況。當接到采訪任務后,筆者就在相關網站上搜索和觀看了采訪對象奪冠時的精彩畫面,且對采訪對象所參與的體育競技項目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詳細了解,并與編導一起趕赴她的老家,采訪了她的父親,了解其成長的經歷。經過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后,主持人與嘉賓的訪談也進行得異常順利,并在節目中一步步引導采訪對象講述她取得輝煌成績背后所付出的艱辛,潘旦旦在節目拍攝時更是幾度流下了淚水,該期節目播出后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二、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
常言道,計劃趕不上變化。無論事先籌劃準備得怎么充分周詳,也難以預料現場的變幻莫測。身為訪談節目的主持人,我們應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來隨時應對意外的發生。比如筆者曾看到某談話節目,討論的是環境衛生的話題,以下是主持人和一位小朋友的對話—(主持人:請這位小朋友談談對環境衛生的看法。小朋友:……主持人:這位小朋友的聲音很美,但我們發現這位小朋友的心靈更美……)。孰不知這位小朋友正處在聲音的變聲期,聲音沙啞,這位主持人因為緊張只是把事先準備過的對話背了一遍,而根本沒有真正去傾聽小朋友的嗓音,以至于連小朋友的音質也分辨不出來。可見,在這種情況下,主持人的隨機應變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換一種表達,效果可能就會完全不同。
總之,無論在哪級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的優劣都是電視訪談節目成敗的重要因素。只有心中裝著觀眾,有著明確的價值判斷標準,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
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生存現狀
摘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對500名受眾進行了調研,分別從受眾視角分析了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媒體的生存現狀;從受眾對主持人的關注度、認可度、不同類型主持人受新媒體影響的程度三個方面,分析了新媒體背景下主持人的生存現狀;從受眾對主持人行業發展的看法、對主持人向新媒體領域轉型的看法以及對主持人職業發展的建議三個方面,分析了新媒體背景下主持人的職業發展路徑,且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播音主持;現狀;發展
在廣播或電視中,出場為聽眾或觀眾主持節目的人就叫做節目主持人,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別于新聞播報者。本文中的“主持人”均指“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他們是廣播電視發展到一定階段、廣播電視節目逐漸成熟的產物,是在廣播電視媒介實現有效傳播過程中應運而生的。新媒體背景下,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不僅遭遇著新媒體傳播理念的沖擊以及多種媒體競爭生存的壓力,同時也面臨著受眾流失、影響力減弱、權威性受到挑戰等多重危機,主持人的生存現狀與發展引起關注。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在開放式訪談的基礎上制定了封閉式問卷,并隨機抽取了500名不同地區、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受教育水平和不同職業的受眾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65份。
一、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生存現狀
傳統的節目主持人依附于廣播電視這一媒介進行工作,探索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的生存現狀,為研究主持人的現狀與發展奠定基礎。根據調查,465名受眾中,在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方面,選擇廣播電視的占比5.16%,選擇手機或電腦媒介的占比93.33%;在媒介占用時間方面,85.81%的受眾每天上網時間多于聽廣播、看電視的時間,僅5.59%的受眾每天投入廣播電視的時間多于上網時間,8.6%的受眾表示“投入兩者的時間差不多”,在收看一場球賽或者一臺大型晚會時,約70%的受眾會選擇通過電視收看。由此可以看出,在面對“重大事件”時,電視的“儀式感”是難以被取代的,受眾通過電視會形成“想象的共同體”,產生一種雖“素未謀面”但“休戚與共”之感。以央視春晚為例,它作為中國人普遍認同的“儀式”,既是促進社會和諧、強化國家認同的政治儀式,亦是團聚、交流與陪伴的家庭儀式。如果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在除夕夜不是通過電視共同收看春晚,而是各自借助移動終端觀看,這樣的場景顯得反常———熱鬧喜慶、歡樂共享的“年味兒”變淡,傳統節日團聚的意義變小。那么,春晚作為儀式的意義是否存在也值得考究。有學者從媒介傳播與內容創作的角度出發,提出“無論新媒體如何發展和繁榮,只要電視媒體還存在,電視‘春晚’就應一直辦下去”的觀點,這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是新媒體背景下電視媒體仍具有生存價值與生存優勢的有力論證。廣播具有中波、短波,覆蓋范圍廣,穿透力強,沒有盲點等特點,這使其擁有其他媒體不可企及之處。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廣播往往承擔著為受災群眾排憂解難的重任。比如,當自然災害導致停水、停電、交通癱瘓、通訊中斷以及其他媒體無法及時發揮作用時,廣播就肩負起信息通報、中轉、協調和組織等職責,在黨和政府與受災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時,中央軍委作出決定———給前線戰士配發17萬臺收音機,使其通過廣播接收信息。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提到“今天,廣播是性價比最好的媒體,沒有之一”,他認為數字技術為廣播打開了新的空間。由此,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廣播憑借自身特點有了創新發展的更大可能。從受眾的信息獲取與使用時間兩個方面來看,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確實面臨渠道多樣化的競爭、自身被使用率的降低等挑戰,但是廣播與電視均有其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優勢。
二、新媒體背景下節目主持人的生存現狀初探
記者型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探討
摘要:本文在分析記者型節目主持人較高職業素養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探討記者型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職業素養,主要包括較強的新聞專業素養、較高的主持人素養、深厚的文化素養,結合實際對提高記者型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對策提出參考意見。
關鍵詞:記者;節目主持人;新聞;職業素養
主持人是新聞節目的核心要素,是提升新聞節目傳播效果,擴大其影響力的重要突破口,特別是在復合型新聞從業者發展態勢的影響下,在碎片化的新聞信息海洋中,能夠提高新聞節目深度、挖掘新聞背后故事真相的記者型主持人成為新聞節目提升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今后新聞節目及主持人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
一、記者型節目主持人較高職業素養的重要性
首先,可以促進節目快速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各種新興媒體的出現,新聞傳播和擴散渠道迅猛擴大,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新聞節目必須緊抓主持人這一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深挖并培養主持人的職業素養,強化主持人及節目的信息分析、處理、評論與解讀能力,在“質”的方面將節目做大做強,進而樹立起主持人在受眾心中的良好形象,推廣新聞節目品牌。其次,滿足受眾期望與要求。在海量信息的現代網絡環境下,人們并不一味滿足快餐式、毫無生機、千篇一律、呆板的文字朗讀式新聞報道形式,尤其是在看電視新聞時,受眾急需具有一定文化素養、專業素養,思維縝密、思想深刻、言談舉止等都能夠讓人產生信服感的主持人,這樣才能增強對新聞節目自身的好感,愿意觀看節目內容,接受節目傳遞的各種信息。再次,可以促進主持人自身發展。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要具有廣博的生活閱歷、精深的專業知識、豐厚的文化積累等素質,并能夠廣泛接觸社會各階層人士,將自己深深地扎根于新聞報道過程當中,這樣才能捕捉到新聞的焦點、難點與熱點,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信息,得心應手地參與整個新聞節目的組織與策劃,而不僅僅成為新聞的傳達者,進而促進自身向更高層次發展。
二、記者型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新聞節目主持人素質研究論文
一、新聞節目主持人素質的基本構成要素
(一)新聞節目主持人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
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政治素質包含世界觀、人生觀和政治立場、政策理論水平、新聞職業道德等方面。
首先,新聞節目主持人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新聞工作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從事的是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工作。新聞節目主持人只有密切關注社會動向,細心體察民情,反映群眾的呼聲要求,才能制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的新聞節目。
其次,新聞節目主持人應具備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新聞節目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黨和政府政策方針具體、典型化在傳媒中的反映。主持人應認真學習、了解政府頒布的各項政策法規,不斷提高政策理論水平,才能勝任各項重大報道。新聞主持人應該認識到提高自身政策水平是保障節目質量最根本的要求。
其三,新聞節目主持人應具有良好的新聞職業道德。新聞主持人是公眾人物,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表現出他個人的修養,同時也是他的事業的發展和工作性質的需要。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工作十分艱苦,有時甚至要冒生命危險,它要求主持人要有為事業奉獻自我的敬業精神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剖析電視故事節目主持人職業素質
摘要:本文對當代電視故事類節目主持人的職業素養生成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電視說書人故事類節目主持人素養生成
作為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電視節目樣式,故事類節目日益活躍于方寸熒屏,如央視的《財富故事會》、江西衛視的《傳奇故事》、河北電視臺的《天下故事會》等等。這類節目憑借鮮明的故事講述定位,真實歷史的視聽記錄功能,逐步在電視節目的諸多形態中占據了的大塊收視份額。而其中的“電視說書人”——主持人的個性魅力、職業素養更成為節目制勝的法寶,也漸漸成為當代電視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一、故事類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的傳播魅力
環顧當代電視傳媒生態,“講故事”的節目能夠在各大電視臺風生水起,無疑印證了人類對于“故事”的原始喜好,借助電子聲像技術得到了空前滿足。不同的主持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敘事學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在節目中進行結構布局。主持人不僅要講述一個個精彩故事的來龍去脈,起伏波動,還要在起承轉合之間呈現人間百態、嬉笑怒罵,更要在適時加以精妙的點評,以傳遞節目的立場和態度,傳遞一種媒介價值觀。而就在“講、述、品、評”的全過程中,主持人自身職業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上述傳播目的的實現,更直接影響自身能否自由、流暢地駕馭節目,形成持久吸引受眾的傳播魅力。
1故事化敘述
電視節目主持人管理論文
這些年來,電視節目主持人在電視節目中的普遍設立已使電視節目主持人學說成為一門獨立的體系。在涉及到節目主持人真實性問題上,長期存在兩種說法。一謂“表演”說,認為節目主持人是“非角色”的表演者,主張主持人要表演的同時,應控制表演的分寸,掌握好分寸規律,使其更接近生活本身,適合觀眾的收視心理,才能保持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另一說謂“表現”說,認為節目主持人必須是真實的,主持人的形象也必須是真實的,主持人在聽眾、觀眾心目中,應當是可靠可信的。言必真、行必真、事必真。
持此觀點的同志認為:“任何表演都只會使主持人喪失本人的真實而成為虛假的形象”。另有學者亦從傳播學角度進行分析,認為電視傳媒的優勢在于其使用的傳播符號不僅有語言、文字,而且還可使用大量非語言傳播符號,如姿勢、表情等。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所給子人的信息不僅僅是其通過口播播報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其特有的給觀眾以強烈印象的個人信息,如個性,風度、姿態、表情、微笑、服飾、表達情感的方式和與眾不同的小習慣等等。這一切構成了一個是否被觀眾接受的傳播者的整體。
仔細研究。這里的學問并不簡單。作為傳受雙方的一方傳者,其被接受與否及被接受的程度大小要視受眾的心理而定。真誠自然的主持人會大大縮小傳受之間的心理距離。
一個成功的主持人是他(她)在屏幕上的形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何做到真誠自然?如何具有感染力?節目主持人的成功與否與其體態語言學的修養緊密相聯。
體態語言,是人們內心情緒在身體動作上的反映。人們的思想,態度和愿望等等,不管你是否有意掩飾,都會在自己的舉止神態上得到表達。這種體態語言或人際溝通的非語言性手段其表達能力極為強大,但卻為大多數人所忽略。
西方傳播界對體態語言學的研究頗為重視,一些學者認為:體態語言在塑造一個有人情味的或友好的形象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承認。許多身居要位的政界人士采用各種經過概述的體態語言,來取得具有獨特鎮力的形象。禮儀訓練學校也知道這種藝術并利用同樣的技巧來教導女孩子們如何優雅地坐立和行走。
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優勢研究論文
隨著廣播音樂節目的發展,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在諸多音樂節目主持人中,有一種主持人,因其既有廣博的音樂專業素養,又具有較高的播音主持業務水平,而頗受聽眾歡迎。本文中,筆者將這種以其獨特的對音樂的評論性語言為最大特點的主持人稱為“樂評型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以下簡稱樂評型主持人),并從四個方面論述了他們的優勢——即角色優勢、知識構成優勢、鑒別力優勢和主觀信息優勢。
一、樂評型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概述
(一)廣播音樂節目及主持人現狀分析
廣播,是一種依賴于聲音、作用于人的聽覺的媒體。而音樂,作為一種最動聽的聲音,也是一種聽覺藝術。可以說,音樂與廣播的結合可謂珠聯璧合,廣播音樂節目作為最受聽眾歡迎的節目類型之一,一直占有著廣播節目的重要一席,同時對社會音樂生活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和唱片工業的發展,廣播音樂節目的類型越來越多樣,所傳播的音樂內容也越來越廣泛。據有關資料介紹,國內音樂電臺和綜合臺的音樂類節目,按照節目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
欣賞類音樂節目:音樂節目中最純粹的一種形式,它基本以音樂為主要內容,語言完全以引導欣賞為目的。這種節目的參與性不強,來自主持人的觀點和信息是節目的主導。
雜志類音樂節目:以音樂為載體,配合多元化的音樂節目,雜志類音樂節目并不是典型的音樂節目,出現在音樂臺則成了以音樂為特色的雜志類節目。
經濟節目主持人管理論文
電視節目主持人,為觀眾展示了一種頗具吸引力的人格化傳播方式,也因此常常成為觀眾的視覺中心。由于電視“一桿子插到底”的特點,主持人形象直接步入千家萬戶,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如何令觀眾喜歡這位登堂入室的“不速之客”呢?這也許是我們所有主持人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西方國家許多起步較早的電視機構,強調主持人的個性化,加強主持人的權威感,培植主持人的明星素質,以求吸引大批觀眾。
雖然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社會制度上有很大差異,但人格化傳播始終是節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我國,新聞事業作為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寄托了群眾的信任和希望,主持人自然也擔負起了輿論導向的重任。也許正是由于這種壓力,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屏幕上的主持人端莊嚴謹有余,而個性風格不足。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類節目逐漸占領了電視屏幕的重要位置,應運而生的一大批經濟節目主持人活躍在黃金收視時間里。同其他類型的主持人一樣,經濟節目主持人也需要以個性魅力來吸引感染觀眾。總結幾年來主持經濟節目的實踐和體會,我覺得不妨從以下方面入手,來討論經濟節目主持人的個性化問題:
一外觀形象
主持人這個職業注定是要給人看的,觀眾們總免不了對某個主持人評頭論足。隨著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年輕漂亮”已不再是觀眾評價主持人形象的唯一標準。有特點有個性有魅力的主持人似乎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