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學院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9:29: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海洋學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海洋學院

海洋科學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研究

摘要:為積極響應建設海洋強國號召,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全面發展,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海洋學院建設了秦皇島海洋科學教學實踐基地。這一舉措對深化學科交叉背景下的海洋科學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高水平海洋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該文論述了實踐基地的建設理念和目標、管理和運行機制以及實踐基地的主要特色,展望了實踐基地取得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實踐基地;海洋科學;教育改革;海洋強國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教學過程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1-2]。實踐教學將抽象、無形的理論知識變成具體、有形的知識和實踐的過程[3],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環節[4],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在2018年4月12日視察三亞市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時,指出要向海洋進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全面發展。實現海洋信息透明感知,建設“智慧海洋”[5-6]。為響應的號召,為國家培養高水平的海洋科技人才,提高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海洋學院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實踐教學水平,加強協同育人機制創新,能夠為河北省秦皇島市海岸帶及其周邊生態經濟區的生態環境監測、保護和修復工作提供科學研究和數據支持,通過與河北省海洋地質資源調查中心的合作,共同建設秦皇島海岸帶海洋地質與環境校外實踐基地。秦皇島海岸帶海洋地質與環境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目的是促進海洋科學相關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海洋化學等專業學科的教育教學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團隊協作精神,更好地培養一流的海洋學科專業人才。

1建設思路與目標

1.1實踐基地建設基本情況。實踐基地建設主要是為了滿足海洋學院高年級本科生與研究生課外實踐與研究的需要,安排海洋學院海洋科學類專業大三學生的暑假集體實踐活動,滿足高年級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前期進行實驗與數據測量工作的需要。研究生實踐的內容由研究生導師根據科研項目需求確定,鼓勵指導教師與研究生結合實踐基地的科研需求進行相關科研實踐與研究。目前,秦皇島海岸帶海洋地質與環境校外實踐基地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科研水平較高、具有豐富指導經驗的師資隊伍。1.2基地建設思路。秦皇島海岸帶海洋地質與環境校外教學科研基地建設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充分利用海洋學院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加強與河北省海洋地質資源調查中心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構建全方位、全過程、深融合的協同育人新機制,通過優勢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專業引領作用。1.3基地建設目標。打造校外教學科研基地,健全人才培養協同機制,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以期滿足專業學生的課程實訓和專業實踐需求。健全教師隊伍協同機制,聯合社會單位統籌實訓課程專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完善學院教師隊伍結構,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拓展校外教學科研基地的功能,健全資源共享機制,在校內教學資源不足的條件下,推動學院與保護區管理中心開展廣泛合作。健全管理協同機制,推動學院與管理中心搭建對接平臺,對人才培養進行協同管理。1.4人才培養理念。實踐基地以海洋地質為主導,以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沉積學、地球化學等為輔助,構建適應海洋科學跨越式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全面培養學生深刻理解基礎理論知識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創新的精神。同時,結合遙感等新興學科開展海岸線變遷、綠潮發生因素分析、近海污染及其元素形態特征對當地環境及經濟的影響、濱海濕地環境生態評價與修復等方面的研究,從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提高學生對海洋科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水平,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

2實踐教學基地的管理和運行機制

查看全文

區域共青團建設調查報告

近年來,各高校與地方政府為了尋求雙方的共同發展合作越來越緊密。2011年市區與海洋學院以項目合作為載體,以科技合作和人才培養為先導,建立了合作關系。為了深化學地共建的內容和形式,2012年4月解放街道正式啟動“大學生志愿者進社區”活動,并以此為載體與海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分團委開展學地共建活動。通過這項活動為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且較穩定的社區實踐基地,培養大學生參與社會工作的能力,為社區引入輔助人才,提高社區工作的整體戰斗力,引領在校大學生積極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為和諧社會建設作貢獻。

一、“大學生志愿者進社區”活動開展情況和主要做法

大學生志愿者進社區活動在以往單純利用寒暑假開展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拓寬項目內容、創新形式,通過組織大學生開展崗位體驗、課題調研、擔任社區團支部副書記等形式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以發揮大學生專業優勢、開展志愿服務、引入創新管理服務理念等渠道增強社區服務管理水平。活動開展近一年來,大學生志愿者的數量從首批的15位增加到現在的30位,街道10個社區全部參與這項活動,形成了街道共青團又一個有特色、有實效、可推廣的工作品牌,在和諧社區建設中充分發揮著共青團組織積極的作用。

(一)立足長遠,強化前期保障工作

從2011年年底開始,街道團工委就與海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分團委討論研究開展學地共建的具體形式和活動載體,從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出發,多次研究、協商、討論,用近半年的時間做好整個活動的調研準備工作。

1、堅持黨建帶團建,把握正確方向。活動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街道黨工委和海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黨總支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份在團區委協調下,雙方黨組織部分成員召開座談會,對合作的具體內容再三進行了研究,對活動提出指導性意見,最終達成協議,建立了活動領導小組,明確由雙方團組織負責人共同擔任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并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和啟動儀式方案。

查看全文

考試中心工作回顧和工作設想

一、2011年工作總結

2011年我市教育考試工作,根據省考試院、市教育局年度工作目標,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辦人民滿意教育考試事業為宗旨,全面實施教育考試安全工作,著力推進各項服務項目,圓滿完成了考試任務,用優質高效服務促進教育考試科學和諧發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一)強化領導,明確職責,為教育考試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市考試中心承擔著普高招生考試、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高中會考、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等考試工作,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我們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管理。各級政府、教育部門高度重視教育考試工作,特別是高考前各級領導多次認真聽取招生考試工作的情況匯報,研究部署招生考試統考工作,親臨考點,督促檢查,協調解決高考有關問題。建立和完善了統分結合、職責明確、協調高效、反應快速的考試工作機制。在公安、環保、衛生、電力、通信、宣傳、交通、監察等部門全力參與下,考點、食宿點的設施、衛生、安全等考試環境進行綜合整治。

(二)措施有力,保證質量,考試事業順利發展

1、普通高校錄取率提高。今年我市普通高校報考5327人,錄取新生4880人,錄取率達91.6%,比去年錄取率高1.4個百分點,超出全省平均錄取率7.8%.(全省平均錄取率為83.8%)。

查看全文

“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發展探析

媒體在“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發展中擔負著重要職能,它是推動“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動力,是保障“一帶一路”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信息交流平臺。筆者以海南媒體赴伊犁大型采訪活動促進兩地文化旅游發展為例,以新聞學、經濟學理論為指導,探索媒體在“一帶”與“一路”文化旅游產業互聯、互動合作發展中的主要運作模式。

一、媒體在“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發展中的重要職能分析

(一)媒體是推動“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動力

媒體在“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發展需要各方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優勢旅游資源進行有效結合,媒體作為宣傳的前沿和重要信息交流平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廣大媒體承擔著“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發展的宣傳員功能。蓬勃興起的一帶一路國際旅游每天都有新變化新進展,廣大媒體能夠加強對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新形勢新特點的報道力度,突出報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旅游合作的新亮點新趨勢,客觀地介紹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旅游資源、旅游景區、旅游產品、旅游經濟發展情況,特別是要在新聞報道中增加更多的國際旅游合作中的經濟元素、民生元素、文化元素,講好共贏發展文化旅游國際合作的故事。二是媒體要擔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旅游合作的闡釋者功能。中國目前已是世界第一旅游出境人口和消費大國,是世界第三入境旅游人口大國,但還不是世界旅游強國。中國在國際上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旅游合作中,還許多不和諧的因素。廣大媒體應該牢牢把握未來國際旅游發展的大勢,全面宣傳中國與各國文化旅游國際合作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促進“五通”的橋梁紐帶作用,把合作共贏的絲綢之路文化旅游惠及各國人民的利好和特點闡釋好。多報道中國與周邊國家開展國際旅游,增強睦鄰友好關系,多提供準確的信息,排除不利于各國公民出入境旅游的顧慮和干擾,努力為“一帶一路”文化旅游國際合作建言獻策,凝聚共識,讓亞歐各國人民通過出國旅游了解“一帶一路”戰略的遠景和共同建設、共同發展的愿望。三是媒體要承擔“一帶一路”文化旅游國際合作的推動者功能。“一帶一路”文化旅游國際合作離不開廣大媒體的共同參與。全球旅行者大都是從各種媒體上獲得各種旅游信息的,離開媒體的配合,國際旅游將無法運行。

(二)媒體是保障“一帶一路”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信息交流平臺

媒體在“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發展中具有宣傳平臺優勢。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吸引了國外眾多游客來中國旅游,大量中國游客也希望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觀光旅游,各類媒體擁有為國內國際旅游者提供多元旅游信息的平臺優勢。如國內外旅游信息服務、旅游景區現狀和質量、旅游賓館位置、質量和價格、旅游交通設施、旅游地安全保障、民俗餐飲服務條件等。

查看全文

CAT輔助翻譯自主學習設計與檢測

摘要:本文擬以翻譯教學環節中的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探討自主學習任務設計及檢測。筆者以翻轉課堂教學為指導思想,討論在CAT輔助翻譯教學中,將學生自主學習任務預設任務定位,預料庫搜索,任務完成,任務提交及任務檢測等五個步驟,每一個步驟均通過Déjàvu軟件及輔助教學軟件進行任務提交、資料匯總以及對比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翻譯能力及水平將得到夯實及提高。

關鍵詞:CAT;任務設計;檢測

在實施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的過程中,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外國語學院引進了déjàvu翻譯軟件用于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在此課堂中,相關翻譯教學教師認真開展翻譯信息搜索,語料庫分析,語料對齊等準備性工作并進行了一系列相關教學設計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

CAT(ComputerAidedTranslation)的倡導和推行極大地推進了翻譯教學的效率和成效性,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眾所周知,在所需翻譯的文獻中,經常會有句子甚至段落反復出現,不管這句話或者這段話多么的簡單,譯者都需要對其進行再次翻譯。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具有記憶、搜索和定位功能,在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踐中可定位語料庫中已有備選翻譯,尤其是在科技翻譯中,語料庫中的專有名詞的翻譯選擇可以替譯者節約大量的人力勞力,大大提高翻譯的效率甚至翻譯成品的術語一致性。除此之外,即使語料庫中沒有某些詞句的對應參考譯文,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也可以提供一個類似的譯文作為參考。更甚者,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還涵蓋了在原有語料庫中增加新的詞匯、語法以及句型結構的技術。翻譯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開發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培養其自主翻譯能力。因此,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的教學設計應該呈現翻譯步驟,引導學生利用現有語料庫提高翻譯效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翻譯能力。比如,在翻譯教學實踐中,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完翻譯基礎理論知識后,提供翻譯訓練材料,要求學生在相關翻譯軟件的輔助下完成。如此一來,學生在翻譯實踐中發現的翻譯問題可以參考語料庫并借助翻譯軟件進行解決。這么一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對培養學生自主翻譯思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培養學生的自主翻譯思維,正是我們翻譯實踐教學的核心價值所在。

二、翻轉課堂指導下的翻譯自主學習

查看全文

高校學生電子設計論文

1.培養計劃的修訂

培養計劃修訂要遵循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要求,堅持全員性與社會性、科學性與規范性、基礎性與實踐性、個性化與自主性、特色化與國際化五大原則,建立一個符合電子信息類專業特點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及學科平臺課程體系。

1.1課程內容

在知識結構方面,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思想素養與專業知識。專業知識主要有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高校學生電子設計能力培養的探討樓然苗(浙江海洋學院,浙江舟山316022)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課程設置一定要有針對性,象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技術、EDA技術、電路原理圖與PCB設計、電子綜合設計等課程一定要重點把握。一些針對性不強的課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集成電路設計可作為輔修或選修課程。

1.2課程學時

以“精簡教學內容、壓縮課堂教學學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性”為原則,合理分配課堂學時與實驗學時的比例,對于與學生電子設計能力關系密切的課程需適當增加一些學時。如電子信息類專業方向課中的電子設計自動化、電子綜合設計輔導等課程可適當提高實驗學時數;專業核心課中的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可按2:1.5設定理論學時與實驗學時比(32學時+24學時)。

查看全文

海洋文化發展策略研究

廣西北部灣地區海洋文明歷史悠久,從古至今,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架起通往東南亞的橋梁,筑起了“海上萬里長城”,抵御外侵,保衛祖國邊疆,形成文化深厚、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的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當代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現實困境,尋求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路徑,推動廣西沿海城市的開發開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概況

海洋文化作為引領時展的“藍色文化”,伴隨著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提出,有關海洋文化的研究成為熱點。廣西具有獨特的沿海沿邊區位優勢、一系列國家開發開放戰略平臺優勢,如北部灣大開發、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與東盟國家及東南亞的區域合作等,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及研究勢在必行。1、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概述。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是由北、欽、防三個沿海城市構成的新月形中樞地帶。近來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成為研究熱點,各沿海城市積極實施以海洋文化名城的發展戰略,傾力打造海洋文化產業品牌。那么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號是什么呢?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不僅包含海灣、海灘、海洋生物等自然生態資源,還包括海洋歷史人文遺跡、海洋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海洋人文歷史資源。能夠代表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精髓的主要有:以北海疍家人為代表的漁獵文化,以京族為代表的海洋少數民族文化,以山口紅樹林為代表的海洋濕地文化,以三娘灣海豚為代表的海洋生態文化,以潿洲天主教堂為代表的海島宗教文化,以北海騎樓老街為代表的開埠通商文化,以合浦珍珠為代表的南珠首飾文化,以合浦大漢古港為代表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等,以上北部灣海洋文化精髓不僅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且極具廣西各沿海城市歷史文化中海洋活動的地方特色,能夠反映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基本概貌。2、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特點。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有哪些獨特之處呢?總的來說,廣西北部灣文化呈現兼容并蓄、外向開放、多元異質等特點。追溯歷史,北部灣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漢代的合浦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是最早的對外開放的窗口,又是漢王朝在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文明交流的中心,曾經的繁榮輝煌奠定了北部灣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蘊;廣西北部灣地處中國南海的西北端,西鄰越南,被中越兩國的陸地和海南島所環抱,是一個半封閉的海灣,沿岸島嶼繁多,有平原也有山地,形成別樣的海疆風貌特征;廣西北部灣地區多民族雜居,多元文化交融,中原文化、高原文化、外來文化和海洋文化長期共生互榮,在地緣、方言、習俗等方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那么作為精神層面的海洋文化,應該以怎樣具體的“性格魅力”來更好地服務于北部灣海洋經濟的開發?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現狀又是怎樣的?

二、現階段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困境

當今時代,北部灣海洋文化面臨著創新與發展的重大歷史任務,面臨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海洋文化內在邏輯角度看,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三方面。1、海洋文化意識不強。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長期以來處于被忽視的地位,其獨特價值無法充分彰顯,北部灣地區的民眾也缺乏對海洋文化品牌的足夠了解和重視,造成了社會對海洋文化意識的缺失。同時,廣西屬于后發展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結構失衡,工業化城市發展模式破壞了生態環境和精神生態,影響到主體海洋文化的發展觀念和創新意識,直接導致了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滯后。2、海洋文化發展專業人才匱乏。專業人才在海洋文化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如果海洋文化發展的人才體系建設滯后,勢必成為制約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的絆腳石。當前,廣西海洋高等教育發展落后,涉海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較少,與發達省份差距很大。海洋文化科研人才也無法跟上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形勢,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都無法令人滿意;海洋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數量較少,結構不合理、專業化程度不強;政府的決策和規劃缺乏前瞻性,項目策劃缺乏新意和創意,無法做大做強海洋文化品牌,對企業而言,也缺乏熟悉文化產業運作及經營管理經驗豐富的高素質人才,缺乏競爭力;對文化創意創作人才的激勵機制不健全,降低了創意創作的熱情和質量。3、海洋文化開發水平不高。北部灣海洋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還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存在急功近利、涸澤而漁的情況。主要表現在:(1)傳統優秀海洋文化品牌日漸沒落,缺乏創新,競爭力弱;(2)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的盲目性較強。地方政府和企業缺乏對本地海洋文化現狀的充分調研,定位不準,盲目借鑒發達地區海洋城市開發的經驗模式,忽略了本地海洋文化特色,造成海洋文化內涵缺失,可持續性發展遭破壞;(3)對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遺跡的保護重視不夠,缺乏對海洋文化資源內涵的挖掘,科技附加值低,如海洋休閑運動項目的開發形式單調,層次低端,游客的部分高端需求無法滿足。以上現實問題是廣西海洋文化發展的重大障礙,也是構筑當代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重大挑戰。

三、延續海洋文化的生命活力,積極探尋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的策略

查看全文

海洋科普調研報告

**群島是我國最大的群島,地質地貌獨特,氣候環境宜人,物種資源豐富,地處我國長三角經濟最發達地區,海洋產業特色鮮明,科普市場潛力巨大。本文詳細分析了**海洋科普事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海洋科普事業的六條措施。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對未來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是我國著名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海洋和海島型城市,不僅有著豐富的海洋自然資源和海洋人才資源,而且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教育優勢,具有國家海洋類重點大學浙江海洋學院、海洋科研院所、涉海博物館、海洋科技館和眾多的涉海企業等。這些都為開展海洋科普教育提供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先決條件。調查研究我市海洋科普事業面臨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機遇,明確今后工作的重點和發展方向,對于制定海洋科普發展規劃,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建設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是非常必要的。為此市科技局組織力量到市屬8個部門和4個縣區開展調研形成這份報告。

一、**海洋科普事業發展現狀

**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以來,我市黨政各級領導積極履行《科普法》賦予的神圣職責,切實發揮領導作用,注重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設,為我市海洋科普事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對科協工作領導的意見》,建立了**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發展了19家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縣區建立健全了科學普及網絡和科技咨詢網絡,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有了較大提高。通過近幾年來的科普建設,據**年統計,全市共有科普專兼職人員1628人,科普場館9個,非場館類科普基地19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2個,省科協命名的省級科普示范基地3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13個,科普網站16個,其中專業海洋科普類網站1個,共接待公眾和青少年學生15萬人次,十五期間共舉辦科技講座900多次,專題科普(科技)展覽1200多次,科普專題活動90多次,1000人以上的重大科普活動30多次,通過各種形式接受科普教育達50多萬人次。全市每年科普投入經費已超過1000萬元。

1.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

目前我市擁有浙江海洋學院海洋生物演示中心和**博物館2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幾個較有特色的市級科普教育基地。占地5552.56平方米的**博物館是集陳列、研究、保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及自然標本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事業機構,有**史跡、**傳統民居、**海洋知識和海洋生物標本等不同形式和類別的展廳和展品內容,其250平方米的“科技展廳”是**中小學生的第二課堂,趣味的陳列內容常吸引中小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輕松領悟各種科普原理,受到科學啟蒙。**海洋科技館位于朱家尖大橋南邊海洋文化旅游區內,與普陀東港開發區隔海相望。該館2003年10月3日開館,一期工程是市重點建設項目,占地60畝,主體建筑面積11276舟平方米,總投資5192萬元。館內設有海洋科技展區、海洋水族區、會展中心、休閑娛樂區、購物區,配置綠化、人工湖、雕塑等設施,是一座公園式展館。**海洋科技館由浙江廣遠有限公司實施建設,目前可供5000人同時參觀,年接待能力可達700萬人次。被授予"科普教育基地"稱號的東港綠洲海洋科普船—"創業2號"是我市也是全省建立的第一個海上科普教育基地。此外,市水產研究所在朱家尖建設的養殖基地及小沙的海水種苗養殖基地、嵊泗的貽貝育苗養殖加工基地、深水網箱養殖基地和海參規模化養殖基地已經成為重要的特色科普基地。市氣象局投資100多萬元建設的科普展示廳,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展示**氣象災害知識、預防檢測手段等科普內容,還增設了青少年的互動游戲,至今已吸引了1000多名青少年前來參觀。

查看全文

海洋特色大學語文課程構建初探

【提要】本文分析了海軍高等院校構建海洋特色大學語文課程的現實意義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方法手段,旨在為海軍高等院校海洋特色大學語文課程構建提供可行性策略與參考。

【關鍵詞】海軍生長軍官學員大學語文課程

一、海軍高等院校構建海洋特色大學語文課程的現實意義與教學目標

海軍作為以海洋為主要活動舞臺的戰略軍種,是國家力量的重要象征,當前我國正值建設海洋強國、發展強大海權的歷史機遇期,隨著國家利益的拓展,海軍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凸顯,使命任務不斷向遠海大洋延伸,這就要求海軍官兵應具備強烈的海洋意識。海軍生長軍官學員是未來的海軍軍官,而作為具有鮮明海洋特色的軍種高等院校,海軍高等院校可以說肩負著培養未來海軍軍官的重任,努力培養學員的海洋情懷,激發學員認識海洋、熱愛海洋的強烈情感,才能夠培樹學員經略海洋的壯志雄心,從而在未來的海戰場上,忠實履行維護局國家海洋權益的神圣使命。大學語文作為生長軍官本科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的人文科學課程,在民族文化傳承、人文素質教育等方面具有著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別是大學語文,不同于義務教育和高中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在教學過程中學科涵蓋寬泛、實踐性很強。因此教學的具體內容組成,并不是千篇一律、一個模式套用的,而應當是要依據實際教學需要,根據各教學單位的性質特點和各受教者個體的實際有側重、有針對性地組織進行。著眼海軍院校的人才培養實際和大學語文課程作用特點,海軍高等院校可以運用好大學語文課這一重要載體和平臺,將海洋文化教育與大學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其人文熏陶、激勵功能,圍繞培養海洋情懷這一目標,通過富有海洋特色的語文教學,引導海軍生長軍官學員在語文學習的同時,吸收與傳承海洋文化,培養其“知海、懂海、愛海、護海”的海洋情懷,這對啟發海軍生長軍官學員自覺繼承和發揚海軍“愛艦、愛島、愛海洋”的優良傳統,激發其熱愛海軍事業、矢志捍衛海權的理想追求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海洋特色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

作為生長軍官本科教育階段的一門人文科學基礎課,大學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學科屬性,因此,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海洋觀課程有所不同,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側重點仍然要放在對經典文本的解讀與賞析、對語言的欣賞和對文學審美的感悟。因此,要實現以海洋情懷為內核、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大學語文教學目標,就必須在遵循語文學科屬性的基礎上,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幫助學員培養海洋情懷,而能夠發揮這一功能最好的手段,就是利用文學這一切入點,在大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海洋文學的教學內容,建立以大學語文教材和課程為主,海洋特色文學教材和課程為輔的教學內容體系。(一)收集、編寫海洋文學系列課程教材。大學語文課程教材編寫一直是教學屆最受關注的焦點問題。徐中玉、溫儒敏等一批著名學者都分別編寫了許多有影響力的經典教材。在強調通識教育的今天,不同高校也都結合各自學科背景選擇或是編寫與之相適應的大學語文教材。大學語文教材自1979年至今已經出版使用近兩千種,但是將海洋文學融入其中的教材卻寥寥可數,浙江海洋大學編輯出版的海洋特色《新編大學語文》和海洋人文通識系列教材中的《中國海洋文學十六講》和《外國海洋文學十六講》是目前僅有的融入海洋文學內容的大學語文課程教材,此外,朱自強主編的《海洋文學》(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對古今中外海洋篇名作進行專節分析有一定教學參考價值,但對中國現當代海洋文學解讀方面顯得薄弱,只介紹了冰心、王蒙、鄧剛三人的少量作品。丁玉柱、牛玉芬主編的《海洋文學》(中山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收錄了古今中外的海洋文學簡介數百篇,有資料索引價值,以上三本各有長處,可資借鑒。事實上,中國現當代海洋文學還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優秀作品,而作為培養未來海軍軍官的海軍高等院校,更應結合自身軍種特色、專業特點,在語文教學中鮮明地體現海洋特色,但根據筆者調研發現,目前海軍高等院校大學語文課教學實踐中幾乎沒有涉及海洋文學相關的教材或參考書目,這一領域目前處于空白狀態。因此,編寫適應海軍高等院校教學需求的海洋文學系列課程教材,是構建海洋特色大學語文課程體系的當務之急。余中先教授曾對各國文學作品進行分類,在海洋文學方面,梳理出海洋與神話、海洋與愛情、海洋與冒險、海洋與征服自然、海洋與幻想、海洋與烏托邦、海洋與游記、海與象征、海邊生活等。海洋文學系列參考教材可以借鑒這些主題,將中西方優秀海洋文學作品分專題模塊進行收集和編撰,為海洋特色大學語文課程提供豐富教學參考。(二)在教學內容中增設海洋文學作品閱讀與賞析。海洋文學是海洋文化和人類文明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文學因與大海淵源,獨享這一神奇神秘浩渺無垠的自然恩賜,也使自身的主題與眾不同,撼動心靈。海洋文學映射著人這一主體與海洋的神交和感應,顯現著大自然贈與文學、奉獻于人類的無窮魅力。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海洋文學攜帶著人類歷史的基因,以各種形式誕生。與陸地文學完全不一樣的藍色文學,成為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獨特的一部分。中西方文學都有很多以海洋為主題的優秀文學作品,內容上,或描寫海洋的自然景物,或借大海之景抒發作者情懷,或表現人類海上生活和斗爭,或反映人類對海洋的幻想、探索和征服等;形式上,又涵蓋神話,傳說、寓言、詩歌、散文、童話、小說、報告文學等各種文學體裁,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將這些海洋文學作品融入到文學作品賞析閱讀和文學史梳理研習教學中,通過引導學員閱讀、賞析古今中外經典的涉海類文學作品,促使學員更加深入地思考文學與海洋的關系,發揮經典文本的文學價值,使學員獲得思想啟迪、提升文學修養,陶冶審美情操。(三)開設海洋文學系列選修課程。在大學語文課程為主的基礎上,開設海洋文化系列選修課程,豐富海洋特色教學內容。第一,開設“西方海洋文學史”課程。通過為學員介紹中西方海洋文學的發展歷程,從而“以史帶文”,為學員打開了解海洋文化的窗口。文學既是生活也是歷史,我國海洋文學源遠流長,綿延數千年。先秦時期,中國寫海之作已陸續問世,海洋文學初露端倪。兩漢魏晉南北朝,獨立而完整的海洋文學作品逐漸增多,藝術表現力迅速提高。唐宋時期,中國海洋文學已初現繁榮景象,全面反映中國日益發展的海洋活動,題材豐富,詩詞的海洋藝術表現已十分完美,創造了許多影響深遠的海洋審美意象。元明清時期,參與海洋文學創作的人群迅速增多,漸趨民間化,作品數量急增,海洋敘事文學得到長足發展。受中國社會變動和社會思潮影響,中國古代海洋文學作品或描寫海洋生物,或幻想海洋仙人,或以海洋為背景講述奇聞異事,成為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獨具特色的藝術記錄,充分顯示了我國人民開發和利用海洋的智慧和能力,表現了中國海洋文化深層的思想底蘊。中國現代海洋文學在繼承古代海洋文學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又呈現出嶄新面貌。而西方國家獨特的島國或瀕臨海洋的地理位置、大規模的航海和海上探險活動使其歷史、文學不可避免的和航海、海上探險、海上征戰、海外貿易、海外擴張和殖民等內容緊密相連,海洋文學的發展更為成熟,優秀的海洋文學作品層出不窮,更是為人們展示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海洋畫卷和一個奇幻的海洋世界。古今中外海洋文學發展的歷史,折射出人類豐富的海洋文學傳統,承載著海洋民族在不同歷史進程的精神與理想,通過全面系統梳理我國及西方海洋文學史,使學員更深入地了解我國及世界海洋文明的發展,培塑海納百川、融通中西的胸懷,同時在對中西方海洋文學所呈現的不同特征的感知中,開闊全球化眼光,培育大國海軍應有的品格與廣博的海洋情懷。第二,開設海洋文學與海軍文學創意寫作課程。創意寫作(CreativeWriting)是文字創作作為形式、以作品為載體的創造性活動。創意寫作出現于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興起于美國二戰后,是為解決退役軍人就業問題而創設的一種實用性寫作訓練。因為當時的退伍軍人隨文化基礎較差,但他們親身經歷、親眼目睹過戰爭,比作家更有切身體會,因而他們的寫作更真實更具有說服力。著名華裔作家湯亭亭曾開設退伍老兵寫作工作室,教退伍老兵寫回憶錄,成為創意寫作的一種成功嘗試。簡而言之,創意寫作就是“展示,而不要講述”,寫作者需要把那些可以付之于文字的感官經驗捕捉到紙面上來。海軍高等院校駐地基本位于沿海城市,加上軍種特性,學員對于大海的感受較其它軍種院校更為直觀。因此,可以利用這一獨特駐地優勢,在對海洋文學作品的深度閱讀與賞析的基礎上,引導對于文學創作具有熱情的學員多接觸海洋、結合自身作為海軍學員的感受和體驗,發揮自主創作的積極性,進行海洋、海軍文學作品創作,從而達到培養海洋情懷、鍛煉寫作能力的雙重目標。

查看全文

以港興市創新交流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加快建設港航強省的重大戰略決策,為我們打造海洋經濟強市創設了歷史性的機遇。今年是我市開啟“以港興市、全面跨越”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積極迎接大橋經濟的關鍵之年.作為我國海洋經濟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憑借得天獨厚的港口資源優勢和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將迎來新一輪港航經濟的發展高潮。為貫徹落實港航強省的重大戰略部署,推進“以港興市、全面跨越”,我們將全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

理清思路。依托寧波—**港一體化平臺,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和重點港口項目建設,擴展港口規模與功能,增強**港域的綜合競爭力。致力于打造全國重要的能源物資儲運中轉基地和長三角重要的對外貿易物流基地,盡快形成集疏運一體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港口物流服務體系。引導航運企業向規模化、特色化、集約化發展,打造與現代化港口相適應的海運強市。

明確目標。力爭到2011年,**港域貨物吞吐量達到2.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50萬TEU,全市社會船舶擁有量達到500萬載重噸。**港域在全國沿海主要港口排位躍居前五名,促進港口經濟大發展,整體提升我市港口城市的品牌與形象。

二、超前規劃布局,推進港口建設

抓謀劃,重管理。加強對港口開發建設的戰略研究。根據寧波一**港總體規劃,實現港橋互動,在港口功能定位、實現路徑等方面進行全面謀劃和調整,對大橋直接輻射的本島、金塘等岸線,重點規劃集裝箱、化工品及臨港工業配套泊位,利用良好的集疏運條件,發展產業關聯性強、附加值高的港口和臨港工業項目,把港口建設成為新興產業的集聚地。切實加強對港口這一戰略核心資源的管理,掌握開發建設的主動權。加強對海域岸線和陸域腹地的規劃控制.推進資源整合,有序開發,確保港口資源利益最大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