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02:34: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廣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廣州旅游發展策略
生態旅游是以欣賞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以及獨具特色的文化為目標,通過為保護區增加收入、給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條件、對公眾能夠進行環境教育,從而有助于環境保護和社會、自然可持續發展的自然旅游[1]。生態旅游收入在旅游業總收入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根據世界旅游組織估計,目前生態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業總收入的15%—20%[2]。生態旅游與生態環境密不可分。生態旅游的自然保護功能是生態旅游的特殊功能,也是生態旅游與傳統大眾旅游的最大不同點。從生態旅游概念的提出至今,生態環境保護一直是生態旅游的核心所在。
一、廣州市開發生態旅游的優劣
1.廣州市開發生態旅游的長處廣州市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瀕臨南中國海,珠江入海口,毗鄰港澳,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廣東省省會,華南地區經濟、金融、貿易、文化、科技和交通樞紐,教育中心。中國南方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廣州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據2012年廣州旅游工作會議獲悉:2011年廣州市旅游業總收入1630.80億元,同比增長29.98%,旅游業增加值693.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98%,增加值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5.63%,初步確立了支柱產業的地位。而在旅游業當中,生態旅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地理上來說,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臺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區穿流而過。因此,廣州的北部和東北部應是生態旅游開發的重點區域。廣州市的生態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發展起來的。其資源主要集中在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生態農業區、旅游度假區等地方。而這些資源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廣州北部和東北部地區。廣州比較出名的生態旅游區主要有:帽峰山森林公園、芙蓉嶂旅游度假區、九龍潭旅游度假區、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游度假區、從化溫泉旅游度假區、高灘溫泉旅游度假區等。同時,廣州還充分開發了以“珠江夜游”為代表的珠江游旅游資源。這些都收到了很多不錯的效果。統計數字表明,作為華南的中心城市廣州市,2011年,廣州市接待游客總人數為1.33億人次,再創歷史新高。
2.廣州市開發生態旅游的不足之處首先,廣州的景觀資源開發力度不足。目前,廣州北部山林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相當優越,但山高、林密、泉多的自然景觀還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當地旅游開發還處在初級階段,有的甚至尚未開發[2]。其次,缺乏生態旅游的品牌連鎖效應。如很少有將幾個生態旅游區連在一起供旅客旅游選擇,大部分都是單獨經營,缺乏整體意識。再次,生態旅游人才不足。生態旅游資源開發需要跨學科的人才,廣州市相關部門尚未對這一問題引起足夠重視。現在,游客在整個旅行過程中感到最擔心、最不滿意的,是除住宿、景區等旅游設施之外與旅游相關的交通、信息咨詢、沿途休息、公共衛生間、社區環境,以及緊急情況下的救援、投訴等。這些問題是近年來游客投訴比較集中的問題,也被公認為我國在建設世界旅游強國的進程中與旅游發達國家差距[3]。這是廣州在開發生態旅游時要正視的難題。
二、廣州市生態旅游的開發策略
1.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生態旅游區的建設規模都很大。在旅游區內世代居住的農民,將土地和森林等資源作為其主要的謀生手段,但開發為旅游區后,這些資源被嚴格限制使用,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因發展旅游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或破壞,甚至幾乎阻斷了他們所有的經濟來源,當地居民因此會有不滿或抱怨,若不及時調解,則會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出現偷伐木材、偷賣珍稀動植物等行為,致使旅游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4]。
廣州彩瓷人物圖探究
摘要:廣州彩瓷人物圖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產物,具有時代性與地域特色題材相結合、獨特的構圖技法和色彩運用等藝術風格。在審美意蘊方面,用筆的精細和色彩的濃艷是其最鮮明的特征。相比于古代傳統的廣州彩瓷人物圖,當代的廣州彩瓷人物圖取得的進步是顯著的,在人物的神韻氣息和色彩運用方面有較大突破,在燒制技術和工序安排方面也更加趨于合理。
關鍵詞:廣州彩瓷人物圖;藝術風格;審美意蘊;創新
目前,國內對廣州彩瓷人物圖的研究材料不是很多,陳玲玲女士在《廣彩———逝去的美麗》一書中提到,廣州彩瓷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產物,“式多奇巧而歲無定樣”,展現出濃烈的歐洲羅可可繪畫風格。廣州彩瓷通過“借胎上彩”,出產的彩瓷主要銷往國外,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在我國對外經濟貿易交流中,做出了很大貢獻,尤其是早期出產的廣州彩瓷,具有極高的審美藝術研究價值。西方國家對中國瓷器的熱衷,極大地推動了清朝的陶瓷業發展。在與歐美國家貿易初期,景德鎮的部分陶瓷制造業就已經轉由廣州代工;直到19世紀中后期,隨著中外貿易關系的持續發展,廣州彩瓷的藝術風格開始慢慢融入民族和區域特色元素,設計形式多變、設計風格趨于多樣化[1]。如今,歐美國家對廣州彩瓷的需求量大不如前,廣州彩瓷的產量大幅縮減,但是對其發展歷史及其藝術價值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廣州彩瓷的藝術風格與景德鎮瓷器不同,廣州彩瓷以織錦紋飾圖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以濃艷華麗、構圖緊密、藝術工藝精細而聞名。廣州彩瓷運用多種顏色和金色來鉤邊、圖案描繪、織金邊、填涂顏色,多樣的金色線條畫于瓷器白胚之上,看起來十分炫耀奪目、燦爛輝煌。工匠們有一首詩概括總結出廣州彩瓷的審美特色:“彩筆為針與丹青作線,并且縱橫交織針針可以見,何須錦緞繡春圖,最后是春花飛上銀瓷面”。《中國瓷器》一書中記載了:“十七世紀中后葉時期,法國路易十四國王要求馬扎蘭創立中國公司,然后命人到廣州訂做帶有法國紋章的瓷器。”[2]在本書的記載里,詳細描繪了廣州彩瓷在西方國家外銷的全部過程。
一、廣州彩瓷中人物圖的藝術風格
(一)時代性與地域特色題材相結合。廣州彩瓷對于人物圖題材的探索始于清代初期,至清代中期基本發展成中外合并的彩瓷樣式,尤其是雍正年間,圖樣設計在歐美國家完成,陶瓷制作在廣州完成,同時題材里也融入一些嶺南文化特色,比如花鳥、魚蟲、吉祥物等題材。到了現代,歐美國家已很少來華訂做了,于是廣州彩瓷的人物圖題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轉而更多展現嶺南傳統的水鄉題材,更加符合現代都市人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契合了收藏家的偏好。想要了解廣州彩瓷人物圖題材發展的全貌,僅從歷史發展的層面去解讀還是不足的,還要從人物圖故事的內涵層面和藝術風格特點來把握。題材的組合原則上就是審美特征的發展方向,藝術風格的形成必定是藝術題材帶給人的感官感受,比如個人思想、不同時代的繪畫風格,慢慢地發展成不同民族的多樣藝術形式。雖然這些民族特點在傳統繪畫形式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現,但民族藝術性同時也是傳統形式的重要內容之一。不同民族的藝術,雖說藝術形式相近,但藝術風格卻各有不同。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區別出哪幅是中國畫,哪幅是日本畫,這種分辨是從風格上進行判斷的。因此,不同藝術風格題材的組合會形成不同的審美特點,廣州彩瓷人物圖的表現風格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地域特色。廣州彩瓷發展至今,由最初的歐美國家來樣定制,到今天以嶺南題材為特點的藝術風格,都在廣州彩瓷人物圖發展進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2]。(二)廣州彩瓷人物圖的構圖技法。以往的師傅們在圖案設計之初,通常會根據器皿的外觀形狀來初定設計思路。廣州彩瓷中常說的開光,是把要表達的題材內容在開光空間內進行描畫,對于較為復雜的器皿,師傅們會設計多組大、小不同的開光組合,這樣會使瓷器顯得豐富多彩。廣州彩瓷在構圖方面也有著自身的藝術特點,設計有多層的紋飾圖案與邊圈,邊圈里面還會蘊藏著豐富的內容。在廣州彩瓷人物圖設計過程中,師傅們將嶺南傳統特色的圖案紋樣融入紋飾圖案中,具備更加豐富的選擇性。同時,師傅們也會研究古人的構圖技法,南齊時期的謝赫在其“六法論”理論中首次提出了“經營位置”的概念,指出了構圖對于作品成敗的重要性。“經營位置”也指繪畫里的構圖,“經營”一詞暗指營造和建筑方面,謝赫以此來比喻我們作畫之初的構圖布置。謝赫評價毛惠遠的“位置經略”理論是對安置一詞的解釋[3]。唐朝名家張彥遠將“經營位置”合了起來,布置構圖作為繪畫中的總領。不同朝代的藝術家在構圖探索過程中有著階段性的精辟見解。著名畫家張大千曾說過“人物畫的配景,適合用梧、竹、梅、柳、芭蕉、湖石、荷、紅欄樹。”[4](三)廣州彩瓷人物圖的色彩運用。在人物圖色彩運用方面,廣州彩瓷在三百多年的時間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乾隆時期,廣州彩瓷的顏色種類還比較少,總共才十多種顏色,不能實現顏色調和,彼時多用柴窯,采用一次燒制工藝,色彩較為單調。現代的廣州彩瓷在色彩方面有了長足進步。現代燒制使用的是電窯,便于準確控制溫度。現代的廣州彩瓷采用三次燒制工藝,涂上第一層色調后進行第一次燒制;在第二次燒制之前,在第一次燒制的基色上面進行油色分染,獲得明暗效果,最后補充完整畫面;在第三次燒制前上金水顏色,燒出的效果顯得更加色彩濃艷。當前,廣州彩瓷還發明了撞色法,即用兩種顏色在瓷面上進行相互染色,這個過程需要高超的專業技法。傳統仕女圖中的女性,一般是用線描的方法來完成的。因此,在人物畫表現中,以線條運用為主,色料填涂為輔,料是指畫面的濃淡程度。廣州彩瓷人物圖的服飾一般用水色和油色填涂,在服飾的邊緣使用大面積的顏色過渡,使用重色著畫。在服飾繪制時,通過不同的色彩、材質搭配來區分不同人物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比如“昭君出塞”中的“昭君”一角,是漢代時期的風格,人物服飾以皮、帛等主;昭君出塞的地方為邊疆,突出表現豪放、粗獷的地方特色,所以,適合運用粗重的線來表達服飾的邊緣。又比如“貂蟬拜月”與“西施浣紗”這些典型的古代人物形象,人物的服飾應以粗獷的布料為主,我們常用粗筆線條來描畫。而在“貴妃出浴”中,為了展現出楊貴妃出浴后嬌滴滴的姿態,服飾應以細線條為主,這樣更能展現出楊貴妃的仙感。廣州彩瓷人物圖在注重線條粗細表現的同時,也很重視顏色的搭配、變化。
二、廣州彩瓷人物圖的審美意蘊
迎接廣州亞運會思想匯報
尊敬的黨組織:
11月12日,廣州2010年亞運會倒計時兩周年啟動儀式隆重舉行。隨著11月12日廣州2010年亞運會倒計時兩周年啟動儀式在天河體育中心隆重舉行,我們將一起見證亞運會的到來。(廣州亞運會思想匯報)作為一名大學生,同時身在廣州,理所當然希望能為廣州為亞運出一份力。
相比之下,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的民意征集調查可能更顯得令人興奮。據悉,廣州市規劃局和地下鐵總公司聯合了廣州未來地鐵發展的兩套規劃方案——小環線和大環線方案,并且就此征集民意。這體現了真正的人文關懷,讓居民成為城市規劃和發展的主人,參與到民主生活中去。自10月31日起,兩套方案正式接受市民意見反饋,期限為一個月,最終的方案將在民意的基礎上形成。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應該樹立起主人翁的意識為城市發展建言獻策。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一種方法論,胡主席說過,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作為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肩負著建設祖國未來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面對廣州亞運會的到來我們更應該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勞動去讓這次亞運會辦的有聲有色為中國人民增光,如何在在這次亞運會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從以下這點去做好:公務員之家
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責任”二字,看似筆畫簡單,其實蘊含著深刻的意義。要肩負起社會責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事物在不斷發展,我們肩負的社會責任也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作為一名學生,不僅僅要學好祖國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不是口頭上說愛國,看看新聞就可以了,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中去。廣州成功申辦2010年亞運會,作為一名廣州人,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我們廣州人的形象,一顰一舉,都成為外地游客評判廣州的依據,我們當然不能丟臉。此外,向外地游客展示廣州的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還有城市的魅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此時的社會責任感表露無遺。為亞運會而進行的城市建設也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我衷心期待也運回在廣州開幕的一天,我將會以主人的姿態迎接外地游客,為廣州獻出一份力量。這是我的責任,也是表達我對廣州的熱愛的體現。
從廣州地鐵規劃局的網站資料可查,現規劃中的地鐵網線將與廣深港客運專線接駁,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屆時廣州到香港的時間將縮短一半以上。2010年正值廣州亞運會,可以預見,這一專線的投入使用將會給廣州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當然,也需要我們努力把握好,才能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廣州城市街景設計研究
本文對亞運特色下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為研究對象,通過廣州街道兩側及周邊環境方案項目分析第16屆亞運會下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手法及特色性的展示。本文結合城市景觀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融合了地域性、民族性、功能性,其中設計的亮點是抓住亞運會的大背景與中國嶺南文化融合的特色。通過亞運會標志、亞運主題、亞運火炬設計等一系列亞運文化為切入點,探討賦予時代特征的廣州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體現,將景觀的功能與裝飾、美化與宣傳更好的結合,體現出廣州城市獨特的地域風格。
一、廣州同泰路街道景觀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一)城市街道景觀概述
街道是城市的骨架,所謂城市結構主要是依靠街道組織體現出來,人們日常生活都離不開街道。歷史上街道承擔著交通與生活的雙重功能,在社會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應讓城市街道空間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生活。景觀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觀則涵蓋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觀光的游客沿著街道觀察了城市、認識了城市,居民習慣性的感受街道以及景觀環境,人們對城市直接感受來自街道及景觀設計的質量和水平。
(二)廣州同泰路街道景觀設計的意義
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書中對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一個可讀的城市,它的街區、標志或是道路應該容易認明,進而組成一個完整的形態”,并且應該是“可識別的”,能夠啟發人們強有力“意象”的能力。即一個城市的空間景觀要素應該是有特色、有結構聯系的秩序性關系,有特定的含義。根據他的主要觀點,將構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為五類:道路、邊沿、區域、節點和標志。并指出道路作為第一構成要素在城市景觀中的主導性。街道成為了公共開放空間和人際交流的場所。城市街道功能不應該只局限于交通,現代的都市付于它更多的作用。“交流”功能提到了重要地位,成為了公共開放空間和人際交流的場所,生活在周圍的人們樂于停留和休息的城市開放空間。隨著現代人們開始對生活空間質量給予了關注以及國內對于城市街道的逐步重視,城市街道的景觀設計成為現在國內城市設計的熱點。
探究廣州地鐵運營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淺析了目前廣州地鐵在運營安全管理方面的情況,探討了提升地鐵運營安全管理保障水平的發展趨勢,并進一步對目前存在的或將來可能遇到的發展瓶頸做出預見性推測和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地鐵;運營管理;安全保障對策
一、廣州地鐵運營安全管理的基本情況
廣州地鐵目前擁有8條線路、145座車站、運營里程達236公里組成的線網。每天平均客運量超過400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784萬人次,最小行車間隔3分鐘左右。地鐵車輪滾滾,每天面臨的最緊要問題就是安全。近年來,廣州地鐵公司堅持以安全運營為中心,狠抓運營質量,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和安全管理網絡,在員工中進一步強調了“安全乃企業立身之本”的觀念,在運營安全管理上強化各項措施:
1.制度保安全。在進度和安全的選擇上,廣州地鐵永遠把安全放在首位。保衛綜治、績效考核、運輸管理、應急預案、安全管理等近88個安全規章為地鐵安全生產保駕護航,“三鐵”作風抓安全生產,落實事故“四不放過”,確保了地鐵安全生產持續穩定。
2.設備保安全。廣州地鐵通過引進國際上較為先進和成熟的技術,擁有一套較完善的運營設施設備安全保障系統,確保安全、正常運營。運營設備設施維修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地鐵運營安全與否。為保證設備設施的質量狀態,廣州地鐵采用先進的檢測手段,建立維修管理信息化系統,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提高維修質量。
廣州房地產泡沫分析論文
【摘要】從房價收入比、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與GDP增長速度比、商品房空置率、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狀況指標、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來源、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房屋價格指數比等多個泡沫指標比較來看:廣州房地產市場在1998—2004年整體運行平穩,但是,個別年份存在泡沫威脅,出現投資過熱、商品房積壓等現象。而加強房地產信貸和土地出讓監控、建立房地產信息機制、提高房地產市場準入門檻將是緩解積壓房,抑制房地產市場膨脹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房地產泡沫;測度;指標;實證研究
1998年,我國開始取消福利分房,進行個人住房的貨幣化改革,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步入快速發展期,投資增幅較大,房地產價格也隨之持續上漲,房地產市場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論也由此產生。事實上,我國房地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經濟泡沫是毫無疑問的,但由于房地產市場呈現明顯的區域化特征,有些城市的房地產過熱(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另一些中小城市房地產市場蕭條,所以,整個房地產市場泡沫到底有多大,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廣州作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不僅經濟發展走在全國的前列,房地產市場也取得長足的發展。2005年,廣州房地產開發投資已達到488.86億元,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8.2%(2006年廣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報)。但房價的不斷上漲,也引起了人們對廣州房地產市場的關注。本文以廣州房地產市場為例,選取房價收入比、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與GDP增長速度比、商品房空置率等多個泡沫指標來測度廣州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程度。
一、房地產泡沫與房地產泡沫測度
房地產泡沫是指房地產實際價格嚴重脫離理論價值的現象。泡沫的存在是相對于房地產的理論價值來說的。對于引發房地產泡沫的原因,一般來說主要有兩個:一是開發商的過熱投資和消費者的投機預期形成投機需求造成,二是銀行金融資金的支持(李維哲、曲波,2002)。
對于房地產泡沫的測度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測度,即利用定義測度房地產的理論價值,通過比較理論價值與實際價格來測度房地產的泡沫程度(PeterEnglund,1998;JohnM.Quigley,2001)。另一個是利用指標法間接測評,即通過指標比較,判斷房地產市場是否存在泡沫。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第一種比較科學嚴謹,但不易操作,第二種比較容易操作,但不夠嚴謹。鑒于目前房地產市場發展不夠成熟穩定,合理的地價、費用、建設成本、利潤以及未來收益等參數難以確定,數據的獲得也困難,直接測度法在實際操作中較難,我們傾向于選擇指標法來測度房地產泡沫程度。下面以廣州市房地產市場為例,進行指標法測度研究。
小議廣州城市形象感知與改進
論文關鍵詞:城市形象感知亞運會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以服務廣州2010年亞運會為目的,通過數據客觀地分析了各種群體對廣州服務項目的滿意度,并根據分析結果得出建議,以期為廣東省和廣州市政府負責亞運會籌辦工作的相關部門制定亞運會服務籌備、形象推廣策略提供實證和理論的支持。
廣州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廣東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華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具有“千年名城,南國明珠”的美譽。改革開放30年,廣州GDP增長45倍,成為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之一;城市環境明顯改善,成為了“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等。
2010年亞運會是推進廣州城市形象建設和城市發展的絕佳機遇,也是把廣州建設成為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推動力(陳建華,2004)。目前,國內不少學者對廣州城市形象進行了研究,如徐君亮(2000)通過旅游產品的界定模式研究了廣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和建設;余國楊(1999)提出廣州城市形象建設體系包括旅游形象定位、形象項目確定、形象項目建設三個組成部分;陳建華(2004)分析了2010年亞運會對廣州城市規劃的影響;彭高峰(2005)提出廣州城市發展將借亞運契機,整合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構筑“亞運城市”的形象和空間格局。但大多數學者依賴于廣州城市形象的定性分析,缺乏對市民、游客感知的城市形象調查研究。因此,本文通過實證調查廣州市居民、國內游客、國外游客三個群體在重大體育賽事期間對城市服務項目的感知和預期,深入細致的研究城市形象認知主體的感知和需求。
基于市民、游客感知的城市形象研究方法
為了解廣州市民和游客對廣州城市形象感知情況,筆者在廣州北京路、天河城、陳家祠、火車東站、地鐵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580份,回收1490份,其中有效問卷1469份,有效回收率達92.97%,其中包括國外問卷144份。問卷包含八個部分(包括整體印象、服務項目、改善措施等),50道問題,本文針對服務項目15道問題的問卷結果進行分析。被訪者對問卷15個服務項目的滿意程度逐項評價,評價選項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1表示“非常不滿意”,5表示“非常滿意”,各項目Cronbach'sAlpha值為0.92,各項信度較好,說明問卷設計科學。通過SPSS統計分析得出被訪者對廣州服務體系的一些感知情況,并就問卷反映出來的問題給予建議。
大型體育賽事與廣州高校的影響
高校為大型體育賽事提供眾多優質資源
高校是一個龐大的社會資源,在前些年全國高等教育評估的帶動下,全國各個高校以評促改、以評促建,學校無論在教學設施、運動場館等硬件和師資力量等軟件上都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在社會發展、國家經濟建設與競技體育實力提升等方面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們也要充分開發與利用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勢,實現高校優勢資源與大型體育賽事的資源共享與融合,在大大減少賽事開支的同時提高其舉辦質量。高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有著較高的個人素質,他們專業突出,有較好的管理能力,能夠承擔起為大型體育賽事的策劃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學決策和指導。2008奧運會和2010亞運會中,就有許多現任高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參與到比賽中的組織和裁判工作中,而且大多數比賽項目中的場館團隊,也基本都是由他們組成并進行具體的策劃和管理實施工作。賽事志愿者是大型體育賽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今,隨著賽事的規模日益增大,越來越需要更多的志愿者來為賽事做出無償的奉獻和高質量的服務。而高校恰恰是其最主要、最為理想的輸出地。高校志愿者由于具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和較高的素質,他們經過簡單的培訓即可成為業務熟練、專業精通的合格志愿者,在體育賽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特有的價值與作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大學生賽會志愿者為5.3萬人,與此同時,還有很多的大學生作為城市志愿者或社會志愿者活躍在全市的各個志愿者服務站,為參賽者、市民和游客提供服務。而2010廣州亞運會賽會志愿者總需求升至為6萬人,亞殘運會賽會志愿者總需求約為3萬人,而這些主要以廣州大學生為主體。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猛,同時對教育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因有強大的地方經濟作為后盾,其地區高校中的教學設施、體育場館等教學硬件得到顯著改善。2008北京奧運會和2010廣州亞運會中,賽事組委會都不約而同的讓賽事進入高校,把一批高校中的體育場、體育館進行小幅規模的改建后作為比賽的場地。以廣州亞運會為例:中山大學、廣東藥學院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體育館承辦了亞運會男、女排球賽事;華南理工大學體育館承辦了亞運會柔道、摔跤比賽,部分足球小組賽則在其體育場舉行;廣州體育學院體育館承辦部分籃球小組賽;華南師范大學承辦了手球項目的賽事;廣東工業大學體育館和體育場分別承辦了手球和板球的比賽;廣州大學體育館則承辦了擊劍項目的比賽。亞運組委會將這些已經設施較為完善的高標準場館加以利用,不再進行無必要的重復建設,不僅可以節約開支、節能環保,同時還有助于促進了大型體育賽事與高校融合。如今,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每當舉行奧運會、亞運會、我國全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之前,都會舉辦與其相應的科學大會,為廣大體育科學研究工作者交流體育科技實踐經驗、展示學術研究成果的平臺。科技是推進體育運動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高校都有著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是重要的科研場所之一。2009年,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教育部舉辦國慶60周年成果會提到:從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啟動以來,我國高校的科研能力不斷提升,自2004年以來,一直排在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之后列第5位。廣州的高校依托地方政府較優越的經濟優勢,他們中所具有的體育學、生物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各類學科,還有著設施較為完善的實驗室和各種科研設備,為體育賽事組織、管理和提高賽事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廣州高校還利用優厚的科研條件和經濟條件,吸引了一大批全國、乃至世界知名院士、教授、博士等到穗任教,他們組成了科研能力強大的學術團體,為大型體育賽事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高質量的人力資源。他們當中有著參加過國內外大型賽事的專家和學者,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為比賽提供正確的導向作用和決策,有利于比賽圓滿舉辦。像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一樣,廣州的許多高校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氛圍濃郁,而且有著廣府文化和嶺南文化的特色。眾多的廣州大學生能夠參與到大型體育賽事中來,為其提供廣泛的人力資源。這些充滿活力的大學生們集開放觀念、兼容觀念和改革觀念于一身,他們能夠帶給體育更深層的理念、豐富體育的內涵,并對體育文化進行拓展和推廣。他們在體育賽事中學習和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還將本土文化傳播給外來參賽者,有利于塑造舉辦城市良好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推進城市文明建設。而高校的文化建設也有利于體育精神在舉辦城市內的傳播,提高全體人民對體育賽事的認知度和參與意識。廣州亞運會期間,廣州亞組委聯合廣東教育廳、廣州教育局,在各個高校都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廣州團市委舉辦的“亞運志愿信使團廣州高校巡回宣講活動”;亞組委宣傳部舉辦的“祝福祖國好運亞運——國內外大學生攜手迎亞運”高校系列活動;廣州大學舉行了“迎亞運征文比賽頒獎暨‘汕尾行’新聞采風”活動;廣州中醫藥大學舉辦了“亞運志愿者之夜校園歌手大賽”,各個高校通過舉辦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系列的活動,不僅代表廣州這所具有活力的城市,向外國友人展現東道主熱情的同時,還宣傳亞運、展示亞運,達到了廣泛宣傳亞運、宣傳體育文化的目的。
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能夠促進廣州高校的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在校大學生體質整體上有所改善,但是速度、耐力、爆發力等體能指標卻呈連續下降的趨勢,這與高校中體育課時設置過少和體育不受學校領導重視不無關系。而大型體育賽事與高校相結合,不僅僅使得更多廣大在校學生接觸體育、參與賽事,更能引起學校領導等有關行政部門對體育的重視,加大對高校體育的投資和體育設施的建設。廣州許多亞運會項目的承辦高校就是借亞運會的“東風”,利用亞組委和本校的行政撥款,對學校的體育館和運動場進行改造和完善,進一步提升場館規格。而沒有承辦賽事的高校,也因亞運會在身邊的召開,提高校領導對體育的重視,改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消極態度,激發其主觀能動性,推動高校體育工作的發展和其競技體育的提高。如:羽毛球蘇迪曼杯在天河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亞運會的鐵人三項的比賽在廣州大學城中心湖附近將舉行;小輪車、場地自行車和輪滑項目在廣州自行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舉行。這些比賽場地雖然不在學校內舉辦,但是其賽場都與多個高校毗鄰,讓全校都能夠參與到比賽中來,同時也吸引了其他高校領導、教師、學生到賽場觀賽和觀摩,感受比賽的氣氛,從而促進其本校體育工作的開展。體育賽事在高校中或在大學生們的身邊舉辦,可以有力的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發展的方式,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競技體育中所體現的“競爭”和“集體大于個人”意識,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培養高校大學生奮勇爭先、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促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而在團體比賽中所體現出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進而促進其優良社會公德的形成。而作為大型體育賽事志愿者的高校大學生們,通過參加亞運志愿者服務,他們獲得了一個能夠展示自我和實現自我價值、開闊視野、歷練成長的平臺,而賽事的成功舉辦和社會對志愿者工作的認可和高度評價,提升了這些在校大學生們的自信心。廣州亞運前和亞運期間,各高校在校內外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使更多師生都參與到亞運的活動中來,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亞運的氣氛,豐富和創新了廣州校園文化,并推動校園文化的學校平臺和社會平臺的融合。大型體育賽事的所具有的競技性,往往會激發舉辦城市高校學生對體育的熱情,提高對體育運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校也能借此機遇培養出一批較優秀的學生運動員,提高高校競技體育水平;而其娛樂性,則帶動了更多的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讓他們將體育作為一種增強身體素質的手段,培養其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增進身體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建議
廣州每年都要承辦數十項大型體育賽事,經過全國大運會、亞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的洗禮,廣州的部分高校有著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條件和較為豐富承辦經驗,那么我們可以嘗試啟動“大型體育賽事進高校”計劃,將更多的大型綜合性賽事和高水平的單項賽事放在高校當中舉辦,賽事組委會可以利用高校人力資源、場館設施、文化底蘊等各種較為成熟的優勢資源,節約開支、節能環保。同時,大型體育賽事的開展,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身體,建立終身體育思想,豐富校園文化,有助于促進高校體育工作的開展。2012年2月29日,中國足協就將男足世界杯預賽20強賽,中國隊主場對陣約旦的比賽放在了廣州大學城中心體育場。雖然因國足戰績不佳,提前確定不能出線而導致現場看球的觀眾較少,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有關部門已經在有意識的在將體育賽事和高校聯系在一起,使得兩者相互融合、互為帶動、和諧發展。我們還可以做出以下嘗試:將部分廣州女子網球公開賽等國際性賽事的小組賽,和足球中超恒大隊、CBA廣東宏遠隊常規賽中的主場比賽等國內頂尖賽事,放在廣州一些高校中或大學城內舉行,這樣在對其票房影響不大的情況下,有助于賽事擴大影響力和號召力,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一舉兩得。廣州在將大型體育賽事引入高校的過程中,可以以區為單位,將該區的多間高校組成高校群,各區高校群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一或兩項體育項目重點發展,以培育出該區高校的品牌項目及賽事,從而打造成“一區一品”的特色賽事。白云區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本部)、南方醫科大學、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白云學院等高校,可以將田徑作為自己的品牌項目來組織賽事;越秀區有中山大學北校區、廣州醫學院、廣東工業大學東風路校區等高校,可以將羽毛球、網球作為自己的品牌項目來組織賽事;從化區有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廣州大學華軟學院,華農珠江學院廣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可以將三大球和田徑作為自己的品牌項目來組織賽事;花都區有廣東培正學院、廣東行政職業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等高校,可以將籃球作為自己的品牌項目來組織賽事;海珠區有中山大學(本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本部)、廣東教育學院,可以將羽毛球、游泳作為自己的品牌項目來組織賽事;天河區有廣州體育學院、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等高校,可以將三大球、健美操、乒乓球作為自己的品牌項目來組織賽事;番禺區有大學城的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十所高校和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等大中專院校,由于大學城的大多數高校都承辦過全國大運會和亞運會等賽事,硬件設施較為優越和完善,便于多項體育運動的開展和承辦綜合性大型體育賽事。相信如果高校能夠按此格局發展體育項目、各區打造自己的特色賽事,將使得廣州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也使廣州高校成為大型體育賽事中的新亮點。
赴廣州、天津開發區考察報告
2003年10月21日至24日,藍捷主任率副主任黃斌、黨政辦副主任賴華江赴廣州、天津開發區學習考察。天津開發區是經國家商務部組織對國家級主要開發區進行綜合評價連續七年位居榜首,而成為中國開發區的代表,廣州開發區則位居第二、三名。因考察組日程安排非常緊張,考察信息量有限,我區與國家級頂尖開發區也無法參照對比。但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借鑒,可增強危機感,少走彎路,并樹立開發區發展信心。
一、由小而大的奇跡
1、經濟高速發展
天津開發區1984年創建時,劃了一塊鹽堿灘,產值僅為塘沽鹽廠500萬元。至1994年產值已達149億元,增長了2760倍,年平均增長率為85%,真正成為天津市經濟新增長點。2002年產值達1000億,占天津市總產值40%,每平方公里創造80億元產值,差不多是再造一個天津。2003年,天津開發區在累計開發土地37平方公里(其中工業區28平方公里、生活區9平方公里)面積上,實現工業企業銷售收入1249.47億元,GDP445.23億元,財政收入93.0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6.57億元,全區人均GDP2.3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經濟總量達到相當規模后,仍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廣州開發區1998-2002年GDP年均增長27.69%,高出母城廣州市13個百分點。廣州開發區計劃到2007年,工業產值達1700億元,GDP600億元,人均GDP4萬美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表1:主要經濟指標(億元)
指標
廣州:在職攻讀MPA,公務員加5天假
記者昨日從廣州市人事局獲悉,該局決定委托中山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分別在廣州舉辦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班和法學博士研究生課程高級研修班,并鼓勵全市公務員(含參照和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單位的人員)在職攻讀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和法學博士學位。而參加(MPA)專業學習班的在職公務員,更是可在每年累計7天更新知識培訓學習假的基礎上,再申請5天的學習假,用于參加培訓。 據了解,中大今年面向廣州的公務員專門在市人才培訓中心設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班教學點,計劃招生50名。報考條件為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畢業、工齡3年以上(工作年限計算截止期為今年7月31日)的在職人員,重點招收政府部門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機構人員。中法大學法學院今年面向廣州的公務員舉辦在職法學博士研究生課程高級研修班,計劃招生20名,面授點設在市人才培訓中心。市直機關公務員參加這兩個班學習,每學年經考試(核)合格后,可根據有關規定給予學費資助。市人事局還為此開通了83126040熱線,供咨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