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小升初范文
時間:2023-03-15 14:44: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廣州小升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廣州小升初報名時間大概在6月16日至6月18日。市區小學畢業生、跨區報名的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報名的方式不太一樣。
報名要帶什么:
1、所送材料的目錄(一頁紙);
2、素質報告書復印件(只須復印5~6年級的每一頁);
3、5~6年級期間的各類獲獎證書復印件(由高到低順序);
4、特長生(體育、藝術、科技、棋類)相關證書復印件;
5、一寸近期證件照片一張。
6、學生需提供戶口簿復印件。
報名方式:
(一)市區小學畢業生報名。市區小學畢業生報名由各畢業學校在各區報名點集體報名。
(二)跨區報名者,在畢業學校填寫《就近入學報名登記表》,經畢業學校、所在區中招辦和接收區中招辦簽署意見后辦理報名手續。
(三)調鄭干部、職工隨遷子女和在外地借讀的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小學畢業生,由本人或家長攜帶有關證件直接到家庭住址所在區報名點報名。
篇2
柳州小升初報名考生可點擊進入《柳州小升初報名網站:柳州教育信息網》進行柳州小升初報名。
報名方式:
柳州小升初網上報名時考生直接通過互聯網登錄《柳州教育信息網》網站,柳州小升初考試報名平臺(doule.net//)進行報名。
報考流程:
各地小升初報考流程均有差異,
1.去各學校官網下載報名表并填寫【推薦】或于五一開放日前往各學校向學校索要報名表并填寫
2.交給相關學校負責人,領取準考證【學校一般會附一張寫有考試時間和注意事項的通知】
3.按準考證上的時間按時到考場參加考試
4.考試完畢
5.約莫1~2天后各個學校都會在學校官網上公布錄取名單
【常見問題】
問題一:家長總是限制我,我感覺好煩啊!
為了更好的迎接小升初考試,家長在這期間會更加嚴格管理孩子,比如不讓孩子玩游戲、看電視、去參加同學聚會等等。學生要先理解家長的心情,不要產生抗拒心情。一些學生因為煩就和家長對著干、安排學習就不學了,這樣做法非常不可取,畢竟這影響的不是家長的命運,而是影響你的命運。其次,要“獨立”起來。這里的獨立不是指生活、精神獨立,而是學習獨立,即要求學生可以自己安排好小升初考生的學習計劃目標等,并且自己是按照計劃一步一步前進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想解決問題,要與家長做積極互動。常與家長做溝通,多與家長談論自己學習情況、學習計劃、生活計劃及感受,也了解一下家長感受。雙方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進一步努力。
問題二:父母對我期望值特別高,特別怕辜負他們的希望,他們給我的壓力更大?。?/p>
小學六年級期間不僅學生壓力大,家長壓力也會增加。一些家長會不停嘮叨、還會對子女格外的照顧,每天的菜譜都是精心設計的······這樣往往使學生有更大的壓力。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調整心態。家長這么做是家長有愛心、家長愛你的表現,和你小升初考試沒有必然的關系。家長在這期間特別照顧也是小學六年級期間學生學習時間增多、壓力較大,對你格外照顧是避免因為生活因素而影響到你的學習。此時,對父母心存感激就可以了,沒必要增加壓力。你只要正常的學習即可,畢竟學習不是為了家長,你的學習是為了你自己的命運。
篇3
梅州小升初報名時間大概在6月16日至6月18日。市區小學畢業生、跨區報名的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報名的方式不太一樣。
報名要帶什么:
1、所送材料的目錄(一頁紙);
2、素質報告書復印件(只須復印5~6年級的每一頁);
3、5~6年級期間的各類獲獎證書復印件(由高到低順序);
4、特長生(體育、藝術、科技、棋類)相關證書復印件;
5、一寸近期證件照片一張。
6、學生需提供戶口簿復印件。
報名方式:
(一)市區小學畢業生報名。市區小學畢業生報名由各畢業學校在各區報名點集體報名。
(二)跨區報名者,在畢業學校填寫《就近入學報名登記表》,經畢業學校、所在區中招辦和接收區中招辦簽署意見后辦理報名手續。
(三)調鄭干部、職工隨遷子女和在外地借讀的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小學畢業生,由本人或家長攜帶有關證件直接到家庭住址所在區報名點報名。
篇4
2021 年的暑假即將畫上句號。從來沒有一個暑假,教育政策的出臺如此頻密,并且從出臺到落實的時間間隔如此之短,執行力度如此之大。
從暑期托管的普惠式推廣,再到 ” 雙減 ” 政策的高規格,學生、老師、家長、學校、教培機構……身處教育網絡中的每個角色都在短時間內感受到重大變化。
如今,” 雙減 ” 政策正式落地一個多月了,作為 ” 雙減 ” 工作試點城市的廣州,在這個 ” 試行政策 ” 的暑期窗口期,學生、老師、家長們到底經歷了什么?” 雙減 ” 政策下,他們迎來了怎樣的變化?新學期將至,他們又將如何去應對?
學生:有人拍手稱快 有人坦言減負要看 ” 兩頭 “
7 月 24 日,” 雙減 ” 政策正式。政策要求全面壓減中小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等。
作為教育的主角——廣大中小學生——對于 ” 雙減 ” 政策各有感悟。
剛從小升初 ” 殺出重圍 ” 的小藝告訴記者,” 雙減 ” 讓她松了一口氣。小藝說,她從一年級開始就參加各種課外拓展和培優。小學六年來,她的周末被各種學科類和素質類培訓班排得滿滿的,在媽媽車上吃飯和睡覺是家常便飯。今年小升初,小藝被廣州外國語學校錄取,但這個暑假她還是被媽媽報的培訓班安排得滿滿的。對于 ” 雙減 ” 政策下不能在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進行學科類培訓的規定,小藝給了一個大大的贊。” 我最愛看科幻類小說了,放假終于有時間看書了。”
五年級學生小六成績一般,媽媽從三年級開始就給她報了語文、數學、英語的校外培訓班,不過小六連校內作業都完成得很辛苦,所以根本沒有精力完成校外培訓班的作業。” 每個周末都跟大家一樣趕集似的去上課,但學了什么回來我基本也忘記了。” 對于 ” 雙減 ” 政策,小六坦言:” 作業是老師布置的,課外班是媽媽報的,只有他們減量我們才能真的減負。”
從小就是 ” 學霸 ” 的華附高一學生小林表示:” 鞋子合不合穿只有自己知道。” 小林告訴記者,校外 ” 加餐 ” 是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態和興趣愛好做選擇,所以他覺得自己的學習負擔并不太重。” 如果一定要追求絕對的平均,那我擔心學有余力的學生會‘吃不飽’。”
家長:點贊 ” 官方帶娃 ” 期望學生評價機制更多元
7 月 9 日,廣州市教育局印發了《關于做好小學生暑期托管服務工作的通知》,表示今年暑期期間開始校內托管服務試點工作。全市十一區陸續暑期托管具體實施細則。7 月 19 日,廣州 ” 官方帶娃 ” 正式開啟。
不少雙職工家庭對于暑期 ” 官方帶娃 ” 拍手稱快。家長李女士工作很忙,孩子即將升入小學六年級,面對小升初的壓力,在暑假前一個多月,她已經給孩子報好了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校外培訓班。” 整個暑假時間排得挺緊的,為了讓孩子放松一下,我們還在暑假初期安排了一次外出旅行。如果早點通知暑期校內托管,我們可能會嘗試著讓孩子在學校完成暑期作業。”
王女士是廣州一名高校教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女兒在暑假過后要升五年級了,兒子從 9 月份開始讀小學一年級。” 雙減 ” 政策落地后的這一個多月,她都在關注相關報道和政策解讀文章。
王女士說:” 我覺得‘雙減’對大多數家庭來說確實是解脫,現在教育‘內卷’太厲害了。就拿我女兒來說,在她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全家就很焦慮了,因為聽很多過來人聊小升初前的準備,他們說要想讀廣州比較好的初中,奧數和各種杯賽成績是標配。我們也嘗試著讓女兒去學奧數,可是她真的不感興趣,我們為孩子簡歷上沒幾個拿得出手的數學杯賽成績苦惱和焦慮了很長一段時間。”
與王女士有同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謝女士的女兒今年小升初,她的優勢是英語,但從四年級開始,為了上廣州一線初中,她開始硬著頭皮學奧數。謝女士說:” 我女兒不是那種有數學天賦的孩子,但她貴在勤奮和要強,會為了自己定下的目標努力奮斗。說實話,看到孩子學奧數很辛苦,我們家長風雨無阻地接送也很辛苦,我曾無數次想放棄,但最后為了小升初,大家都咬牙堅持了。”
王女士認為自己的孩子比較幸運,正好趕上了 ” 雙減 ” 政策,” 我覺得‘雙減’對于我家這樣的孩子來說是一種解脫。” 王女士告訴記者,大多數家長對 ” 雙減 ” 政策的效果仍在觀望,” 其實我們就是特別希望學校能夠多維評價孩子,而不只是用分數來衡量。那些經歷過小升初或者即將小升初的家長之所以如此焦慮,關鍵還是學校在選拔學生時主要看重成績。如果學校能改變評價學生的尺度,家長的焦慮才能真正緩解。”
學校老師:看好 ” 雙減 ” 政策落地 走出教育 ” 內卷 ” 怪圈
” 雙減 ” 政策一出,不少老師紛紛點贊。廣州某中學語文老師肖老師覺得,不少學生從小在校外補習過度了,上了高中就目光短視,急功近利。2015 年高考,他所教的兩個班語文平均分都超過 120 分。對于肖老師來說,這份成績單,既是對他冒險試水、苦心堅持三年 ” 深度閱讀 ” 的交代,也是他 ” 用閱讀而非純應試訓練提高語文素養 ” 理念最有力的注腳。在被 ” 短平快 ” 的功利主義控制下的中學課堂教育中,肖老師的嘗試有著特別的意義。
但是,沒過幾年,當他再一次教高一時,肖老師發現他的深度閱讀課已經上不下去了。” 我在課堂上給學生們發散知識點,建議學生多閱讀、廣閱讀,甚至不提供書單讓他們自由閱讀時,遭到一些學生的反對。他們覺得我在浪費時間,語文課就應該講重點和考點,他們沒這么多時間看課外書,還有其他科目要學習呢。” 肖老師說。
肖老師在課下還專門找這些學生談心,告訴他們高一高二的語文學習應該 ” 厚積 “,廣泛閱讀是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很關鍵的一點。只有高一高二 ” 厚積 ” 了,到了高三講考點的時候,學生才能比較好地運用之前所積累的知識去遷移和運用。” 盡管我苦口婆心地跟學生解釋,仍然有一小部分學生理解不了,他們習慣了校外培訓機構老師直接講重點難點,要自己去梳理知識,他們不知從何下手。”
與肖老師有同感的老師不少,他們越來越感受到學生過多的課外補習和刷題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是背道而馳的。不少老師也都曾建議學生減少校外培訓,跟著學校老師的步伐走,但因為陷入 ” 內卷 ” 怪圈,人人都不敢停下參加校外培訓的步伐,學校老師的苦口婆心勸說也收效甚微。
現在,他們看好 ” 雙減 ” 政策的落地,因為這更加突出了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校外培訓機構:關停、調整、轉型 等待開學后的明朗政策
位于天河區崗頂的華晟大廈周圍,幾乎云集了廣州最主要的幾家教輔機構。以往的周末,這里人頭攢動,大廳里的三部客梯遠遠滿足不了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每次在高峰期去 20 樓以上的機構陪孩子上課,電梯至少要等 10 分鐘。
記者近日走訪了這座大廈,在 ” 雙減 ” 政策沖擊下,大廈前門可羅雀,與昔日的人流如織形成鮮明對比。記者上樓走訪了幾家知名的課輔機構,以往機構大廳很醒目的成績榜沒有了,有的機構甚至直接大門緊鎖,門上貼著停課告示。
記者以家長身份前去一家知名一對一輔導機構咨詢。課程顧問的第一個問題是:” 請問孩子可以在周中上課嗎?因為我們學科類培訓只能在平時的放學后,周末和寒暑假都沒法上課,所以我們有必要先了解孩子平時是否有空過來上課。” 此后,課程顧問也只是了解孩子的基本情況,并未推銷課程,并讓記者留下信息,等 9 月份開學后政策明朗了,再告知是否可以報班。課程顧問還透露,機構現已推出不少素質類課程,比如少兒編程和美術課,9 月份開學后的周末,這些素質類課程可以開課。
而在以往,他們通常會很熱情地向家長推銷機構的名師和課程,并稱課程買得越多越劃算。
” 雙減 ” 政策下,不少學科類培訓機構相繼關停、調整、轉型。近日,廣州本土教輔機構罡得教育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致罡得學員家長的一封信》,宣布將于 8 月 31 日關閉所有門店,請還未申請退費的家長聯系相關工作人員到校區辦理退費事宜。
仍想活下去并且尚有余力活下去的校外培訓機構選擇了轉型,素質教育、校內外托管、職業教育成校外培訓機構轉型升級的三大關鍵詞。據了解,新東方、好未來、卓越教育等企業均已加大對素質教育的布局。比如北京新東方成立素質教育成長中心,專注學生五育目標發展要求;今年下半年以來,好未來接連調整品牌結構,推出勵步兒童成長中心和系列素質教育新產品;卓越教育今年不斷深化探索 ” 素質教育 + 社區 ” 新模式,在圍棋、舞蹈、美術等領域完成品牌布局。
機構老師:職業榮譽感驟降 有老師離開教培行業
校外培訓機構轉型,必須隨之轉型的還有機構的老師們。
黃老師是廣州數學培優界一位小有名氣的老師,近些年,他培養了不少競賽尖子生。2015 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機構,專做競賽培訓類項目。不少學生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一直跟著黃老師學習。
” 雙減 ” 政策落地讓他面臨挑戰。” 我們這種小機構現在最擔心的是生存問題,我們沒有宣布裁員,但是周末和寒暑假不能上課了,明顯課時少了,相應的老師的課時費就少了一大截。” 黃老師還說:” 以往社會對我們校外培訓機構的老師還是有比較高的認可度,培訓機構也有很多優秀的老師確實潛心教研和教學。而如今這個職業的榮譽感驟降。”
黃老師目前已經被一所民辦學校 ” 挖 ” 去當數學老師了,但他表示:” 現在民辦學校也面臨著轉公辦或停辦的問題,我也想去公辦學校當老師,但在公辦學校如果沒有編制,會有很大的落差。”
某機構數學老師小傅去年剛畢業,在 ” 雙減 ” 政策下,他也面臨出路抉擇。目前他還在機構堅守著,小傅告訴記者:” 我真的很喜歡當老師,現在只能周中的晚上上課了,看看新學期學生和家長的報班情況吧,實在經營慘淡的話,我可能會去考研或考公務員吧。”
近日,智聯招聘《2021 教培行業人才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教培行業一線城市招聘收縮幅度大,7 月職位數比政策前的 3 月下降 32.4%。
專家建議:通過購買服務解決校內托管 保證學校老師教研備課時間
1.” 雙減 ” 政策下,如何保證學校老師的休息和教研時間?
面對新學期即將來臨的 ” 雙減 ” 以及 “5+2″(周一至周五 5 天,每天校內課后托管時間至少 2 小時),不少小學老師很擔心每天增加了 2 個小時的托管時間,老師的休息時間很難保證。
廣州市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廣州華美英語實驗學校校長陳峰建議,政府可以嘗試通過購買服務和吸納大學生志愿者進學校輔導孩子作業的方式解決校內托管問題。他提到,托管領域也是教培機構轉型的方向之一。不少校外培訓機構正在布局課后托管服務,學校也可以遴選購買他們的素質教育課程,將之加入校內課后托管的服務,畢竟培訓機構在教研、師資團隊培訓也是很有經驗的,校內課后托管可以吸納其精華之處。
2. 學生不參加校外輔導,學校老師能否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廣州市某重點小學的陳老師告訴記者,以往很多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校外培訓上,” 這些學生超前學習了,上課不聽課,甚至偷偷做校外的習題,下課沒時間做校內作業又去趕班了…… ” 陳老師說,這些學生其實學習壓力很大,學習成績卻不見得很優秀。假如他們能跟著我們校內老師的節奏,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們完全有信心把他們教好。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化學老師汪娜現任教高三,她覺得 ” 雙減 ” 政策對于學校和老師來說,最關鍵的是向課堂要效率,老師要在課堂上把知識點講透,讓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就把難題解決了。
也有教育界人士提醒家長,不能把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完全歸因于學校教育,家長也要付出家庭教育的責任,如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作息等,這些都是家長的責任。只有家校合作攜手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3、” 雙減 ” 對學生和家長來說,教育焦慮真的可以緩解嗎?
新學期開始,” 雙減 ” 逐漸奏效,是否可以緩解教育的焦慮?
篇5
1998年11月13日 ,廣州市十六中57歲的李新源老師,寫下最后一行板書后,轟然倒在講臺,再也沒有醒來!
作者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寫下了這篇稿子。她說,就以這篇文章為李老師送行。
①老師,您走的時候,我們聚在操場上,一個個肅然而立。女生的眼淚一行又一行,男生也個個眼睛濕潤。目送您離開校門的一刻,不知是誰帶頭擦干了淚水,大家沒有慟哭,只是靜默地為您送行。您一生為學生的牽掛太多太多,今天,一定要讓您安心地離開。
②陽光穿過云層,趕來為老師方面軍行,老師,您披一綹陽光上路吧。您如陽光,一輩子都在照耀別人。
③送走您,我們回到教室,泣不成聲地抄您留下的板書。班長忽然站起來,緩緩走上講臺,用手擦去“離高考還有188天”的標語,然后執起一根粉筆,重重地寫下了“ 1998年11月13日 ”。
④最后一堂課的情形一次次地在同學腦中重現:上課鈴響過10分鐘,您由班主任攙扶著出現在教室門口。您依舊和藹地笑著,但顯得那么吃力。您堅持寫板書,直到挺不住,想坐下來歇歇,但是還沒坐穩,就一頭栽倒在地。
篇6
給“副科”教師更多發展空間
―――浙江省教科院普教所所長林莉:家長對“主副科”教師的看法,是一些學校忽視“非中高考類”學科的側面反映,“副科”老師在校園中,只是背景一樣的存在。他們僅在上課或大型活動時出現,有的甚至在期中期末考試前就早早地停課了。這種有意無意的輕視,導致家長認為“副科”老師缺少威信,對學生未必能真正給予很好的教育。要消除家長的偏見,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該吃透新課改精神,給予“副科”教師更多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比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優化校本教研,實現各學科同等待遇。讓他們擔任班主任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詼諧的勵志語扭曲的價值觀
―――武坤在《廣州日報》上撰文:“不學習的女人只有兩個下場:逛不完的菜市場,穿不完的地攤貨。不學習的男人只有兩個下場:穿不完的阿迪絲,撿不完的破瓶爛罐?!边@條由平頂山某高中高三學生上傳的“勵志標語”,引起了網友熱議。
取消奧數如何讓人“信以為真”
―――殷國安在《新華每日電訊》上撰文:北京市教委日前明確提出:叫停與升學掛鉤的奧數競賽培訓,到10月31日,全市所有涉及奧數的培訓將暫停。
取消奧數,這次好像是來真的了。不過,患了習慣性懷疑癥的老百姓總有些擔心。主要的顧慮有兩點。第一,取消奧數會不會“一陣風”?這種懷疑,是洞悉“運動式整頓”癥結之后的判斷。這種整頓往往是波浪式推進,當新的一波再來,已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螺旋式上升,會以更大的力量反撲,這就是老百姓總結的“一緊二松三四重來”的運動軌跡。第二點顧慮是,瘋狂奧數問題的總根源在于奧數與“小升初”掛鉤,只要截斷奧數與升學的聯系鏈條,它就必然會自己滅亡。但是,家長確實會擔心,如果取消了奧數,學校失去了選拔參考,小升初會不會更加“拼爹”?
大學光陰成本太貴
―――上大學荒廢一天會造成多少損失?如果量化成經濟賬,這損失恐怕就會讓人感覺有些“肉疼”。在全國高校開學之際,陸續有網友在網上曬“讀大學成本計算公式”,用經濟賬算出虛度一日光陰到底要虧多少錢。據計算:在湖南,普通本科學生一天不上課會虧324元,在全國學費最低的河南讀大學,每天的成本也要240元。
教師收作業批改費引發反思
―――據媒體報道,湖南長沙某小學教師批改作業,要收“500元作業批改費”。經報道后校方退還了500元錢,但有些教師不愿再改學生家庭作業,并稱無硬性要求。此報道一出,引發各界關注。
哪個行業的年輕人不郁悶
―――胡波在《中國青年報》上撰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廉思歷時一年多調研完成的《工蜂―――中國高校青年教師調查報告》日前面世。其調查顯示,科研、教學和經濟壓力被青年教師們視為“三座大山”。
篇7
奧數是一項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建議設立的國際大賽,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我國組織學生參加,但只限于高中生和數、理、化、生、信息技術5個學科。小學和初中從未搞過類似的比賽,現在小學生們學的所謂奧數實際上與奧賽的內容差異很大,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奧數的內容體系。奧數熱的成風實際上是打著奧數的牌子搞應試教育。更為可悲的是昧著良心為自己賺黑心錢,不少學生也在奧數熱中無法及時調整心態,一旦遇到挫折就受不了,有的甚至走向極端。本人就我縣小學生學習奧數熱及縣場上出現的奧數教材存在的種種問題,發表如下幾種看法以饗讀者,供參考。
一、學奧數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大家都去學
學奧數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大家都去學,奧數其實是適合尖子學生讀的,不應該被大面積鋪開,否則只會加重學生負擔。因為奧數比數學教學大綱要難得多,因此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不管他們處于什么年齡階段,都不適合去讀,因為這只會讓他們感到難上加難。但是對那些對數學有興趣并且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學奧數對他們的發展是有利的,因為這可以給予他們一個提高的機會。在學生中約有3%的人智力超群,對這些尖子學生來說,可以引導他們去向一些有趣而又有難度的問題進行挑戰。但是對其他學生來說,就完全沒有必要強迫他們去學習奧數,學習奧數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最好在初中學習平面幾何開始為好。我在數學奧林匹克小冠軍書上看到幾道三年級水平測試題目,要求學生按規律填空:1, 3, 6, 10, ( ), 21, 28, 36, ( ).其實,這幾道填空題涉及到高中有關等差數列的知識,雖然三年級學生憑觀察、猜測也能填出來,但其體現的數學知識點他們是很難理解的。孩子抽象思維的發育有一個年齡的起步期,過早地被喚醒并不是件好事情,現在有許多在數學上并沒有什么天賦的孩子就是被過早地拔高了。
二、奧數書上怪題、難題、“毒題”多
在小學奧數書上有這么一道題: 有6個人都生于4月11日,都屬猴,某年他們歲數的連乘積為17597125,這年他們歲數之和是多少?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本科生無解。求教一理工名校碩士,他智商高達140分,僅0.5%人群能及,卻也費了好些時間才解出。就是這道題,在那些鋪天蓋地的小學奧數培訓班里,被用來折騰大批年僅10歲左右的普通小學生。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會有專家怒斥:奧數是數學里的雜技,對小學生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有人借以在孩子身上賺錢!用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來衡量的話,奧數題都屬于偏、難、怪題、毒題,嚴重違背課改精神,有很多內容其實是建國以來多次課改被刪掉的內容,對孩子學習數學并無實際益處。奧數是數學里的雜技,是極端重思維輕技能的“旁門左道”,有點像腦筋急轉彎,偶爾玩玩是可以的,開拓一下思路,但如果成天鉆這個,那就是在鉆牛角尖,只對偏才、怪才有意義,而對于大量的普通孩子,尤其是小學生,盲目從眾鉆奧數,非但連邊都摸不上,還有可能鉆出神經病,還會誤了孩子,因為讓孩子鉆那些連大人都覺得困難的難題,會讓孩子總處于失敗的心理中,長此以往,學習的積極性會嚴重受挫。
三、反復失敗傷害小學生自尊心
廣州縣某校10歲女孩區晴在廣州縣奧校考試結束后哭了,因為她估計自己只能考30分,這和她從小學一年級起每次奧數考試的成績差不多,她非常沮喪,特別是看到“陪讀”三年的媽媽也流淚時,她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 中國社會調查所研究員何華彪指出,強迫數理邏輯智能不強的孩子學奧數,會破壞他們正常的思維,導致心理問題。何華彪近年來專門從事兒童學習和問題青少年矯治教育的研究,他發現問題青少年大多存在偏激、鉆牛角尖等心理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是源于不斷的心理暗示,比如“你不行”、“你應該可以做好的”、“你不這樣將來怎么辦”,這些看似合理的暗示卻給青少年心理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四年級的陳昭慶在自己的日記里寫到:“今天又攻了一天奧數,好累啊……四道題我只會做一道,唉!這樣日復一日,人生多少煩惱!”陳媽媽以為兒子的日記只是小孩子的夸張。孩子心里的苦,其實許多父母并不理解。如果反復的失敗會傷害兒童自尊心,繼而產生自卑心理,我們如過分強調容易拔苗助長將孩子引入歧途。造成心理壓力,不利于孩子思維的發育奧數熱,正反映了眾多家長和學生現階段不成熟的教育消費心態。這也是全社會的通病。
四、奧數熱,”燒”遍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周六早9時至11時,參加奧數學習;下午13時至15時,在班里進行奧數試題培訓;周日早9時至11時,參加奧數習題練習;下午13時至15時,教師講解奧數試題……”這是家住我縣某小區10歲的王國小同學雙休日的“課程安排”。當別的小朋友都在開開心心地迎接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的時候,當許多同學都在父母的帶領下在公園盡情玩樂的時候,小王國卻時時刻刻在面對著紛繁的奧數試題。在我縣眾多小學生中,像小王國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奧數和英語、琴棋書畫等許多特長培訓一樣,成為孩子們休息日必不可少的“加碼”內容。據我了解到,如今在我縣小學教育圈里,奧數算得上是個炙手可熱的話題。我對我們縣某個小學四年級七班做過調查,結果是67%的小學生表示曾經參加過奧數學習,其中36%的學生表示目前仍在堅持學習奧數。奧數,如今儼然成了小學生的“必修課”。因為試卷上的‘拔高題’他們都不會做。”據了解,在一些小學的數學考試中,試卷最后經常有那么幾道所謂的“附加題”、“拔高題”,其中絕大多數是奧數題。這位家長透露,奧數班多是由各學校的數學老師親自講課,這其中的學問是不言而喻的。
篇8
【關鍵詞】農村兒童 英語學習 學習倦怠 調查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是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農村專項課題“農村兒童學前英語學習狀況及對小學階段英語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編號:1201461737)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96-01
1.引言
學習倦?。↙earning Burnout)是指學生因為長期的課業壓力和負擔而產生精力耗竭,對課業及活動的熱情逐漸消失、與同學態度冷漠疏遠,以及對學業持負面態度的一種現象[1]。當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或通過努力但學習成績不理想而受到挫折時,一旦教師沒能采取有效的糾偏措施,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學等現象的學習倦怠程度就會明顯偏高。因此,學習倦怠是一個測量和反映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指標。
一般而言,農村小學由于師資、經費投入和家庭投入等問題,在英語教育方面往往會落后于城市地區。因此,一旦農村兒童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產生較高的學習倦怠,將會更加拉大與城市兒童的英語學習成績,不利于往后初高中優質教育資源選拔,從而錯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基于此,為改善農村學校英語教學工作,為農村兒童學生提供更好的英語教學模式,本文以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地區143名高年級小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以了解當前我市農村地區兒童英語學習倦怠程度情況,為廣州市改善農村兒童英語教育提供相關決策依據。
2.數據采集
本文衡量英語學習倦怠的量表主要參考Martin(1983)[2]、Zhou(2013)[3]的研究來設計問卷,從情緒耗竭、消極學習、成就感低三個方面7個問題項進行衡量。 而本研究的調查對象來自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地143名高年級小學生。通過自習課堂發放調查問卷、調查人員詳細講解輔助填寫的形式收集數據。歷時30天,共在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高年級生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通過無效問卷的剔除后,得到有效問卷14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72%。其中,男性85人(59%),女性58人(41%);四年級38人(27%),五年級41人(29%),六年級64人(45%)。
3.結果討論
本文以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地區143名高年級小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對農村兒童英語學習的倦怠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研究顯示:
(1)農村兒童對英語學習的倦怠程度總體是偏低的(如表1),其總體均值為2.92(低于3.0的基準)。其中,情緒耗竭均值為3.0、成就感低均值為2.94、消極學習均值為2.81。表明,從化地區農村兒童對英語學習是積極的,首先是存在較低的消極學習情況,在主觀上不會主動放棄英語課程的學習;其次,具有較高的英語學習成就感,說明從化地區農村兒童英語教學難度適中、農村兒童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較好地完成課程任務并取得成就感;第三,存在一定的情緒耗竭,即學生花費學習英語的時間可能會稍微過長,從而在精神上產生一定的耗竭感,但程度不高。因此,從化區學校針對農村兒童英語學習時間可以進行相應的間隔調整。
表1 農村兒童對英語學習的倦怠程度情況
(2)不同性別小學生在英語學習倦怠程度上具有顯著的差異。方差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如表2),其F值為6.24,P=0.014<0.05達到顯著水平,總體而言,男性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倦怠感要比女性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倦怠感要高(男性均值高于女性均值)。其中,85個男性學生樣本英語學習倦怠均值為3.04,高于3.0的均值標準;而58個女性學生樣本則表現出明顯的低倦怠程度,均值為2.74,低于3.0的均值標準。由于從化地區小學兒童男女性別比高達1.5:1,男性學生高過女性學生47%,男性占較大比重。因此,從化地區農村兒童英語學習倦怠感實際上存在一定的危機感,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男性農村兒童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干預。
表2 不同性別小學生在英語學習倦怠程度的方差分析
(3)不同年級小學生在英語學習倦怠程度上具有顯著的差異。方差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如表3),其F值為4.21,P=0.017<0.05達到顯著水平,具體而言,年級越高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倦怠感就越高(六年級均值>五年級均值>四年級均值)。其中,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倦怠均值為3.10,高于3.0的均值標準;而五年級和四年級英語學習倦怠均值分別為2.84和2.70,均低于3.0的均值標準,這可能與六年級具有較高的升學壓力有關,盡管當前小升初采取就近入學的方式,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希望通過擇校方式到優質的城區學校學習,這對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產生一定的競爭壓力,從而導致較高的學習倦怠感。畢業班英語老師應當采取適當措施對學生進行減壓。
表3 不同年級小學生在英語學習倦怠程度的方差分析
盡管本文得到了對廣州市從化地區農村兒童英語學習倦怠情況較為重要的結論,但由于數據收集樣本有限,研究結論存在一定局限性,未來可擴大農村地區小學學生的問卷收集范圍,讓結論更具普適性。
參考文獻:
[1]Pines, A. N., Aronson, E., & Kafry, D. Burnout: From tedium to personal growth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1.
[2]Martin R.P. An Analytic Study of the Burnout Syndrome as It Occurs among Parachurch Professionals [D]. University of Pittsburd, 1983.
[3]Zhou, J. The research of knowledge learning burnout and innovation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le expectation and role pressure [C]. 2013 ICITEC, 2013.
篇9
一支隊伍在北京八中門口。今年,一千七百多人報考該?!吧裢唷保热ツ甓嗔宋灏俣嗳?,創下歷年之最。因為人數實在太多,學校分六個通道分流學生,交管部門不得不對學校周邊實行臨時交通管制,轄區民警也趕到現場維持秩序。
另一支隊伍在無錫兒童醫院。短時間內,近五百名學生“爆發性”扎堆測智商,甚至有預約者排到了一個月后。
前一支隊伍,我們稱之為“夢之隊”,家長們削尖了腦袋想讓自家孩子成為“智商最高的人”。后一支隊伍,我們稱之為“憨豆隊”。因為這支隊伍的大部分家長希望醫生“把孩子智商分數改低一些,越低越好”,這樣老師可以向上申請,該生成績不再計入班級成績和考核。
這兩支隊伍,就像一個向上、一個向下的箭頭,表面沒什么相關性,但實際同樣都是被成人的手撥動的指針。
北京原本沒那么多“神童”,但進入神童“少年班”,就能免去噩夢般的小升初、中考的折磨,直接參加高考。于是乎,這條“綠色通道”,塞滿了聰明或不聰明,但總歸要賭一把的家長和孩子。
再看看那一支向下的箭頭?!扒笄竽悖t生,把孩子的智商改低些”成了一些報道的大標題??膳碌氖?,這樣的箭頭不是無錫“獨家生產”。早在年初,就有廣州十三名小學生被學校帶到醫院測智商的新聞。接著,“智商測試”在南京、杭州一度爆棚??梢姡@不是一支箭頭,而是一群箭頭,齊刷刷地指向教育之痛。
在成人世界里,一些人認為對孩子進行“科學性強、準確度高”的智商測試,是有緣由的:教育不是提倡因材施教嘛!而且,他們自有一套邏輯,學習不好=智力差=智商低=跟教師沒關系,“為祖國培養棟梁之材”也要看是不是棟梁之材,不是棟梁之材就不用花工夫了。
這樣因材施教的結果是,孩子們像白菜蘿卜般被人為分堆兒、排隊,以分數高低定優劣。于是,這些膚色一樣的孩子,在作業本、在紅領巾上有了顏色之別。
誰也不知道這樣的“顏色之別”會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無法預計把孩子人生最美好的開端跟一個冰冷的刻度、指數捆綁在一起,孩子的心靈會不會因此扭曲,會不會萎縮成一輩子都像核桃一樣堅硬、一樣布滿深溝。
如此這般,那我們今天教育之根是苦的,將來的教育之果也是苦的。
其實,孩子自有其成長規律,每個成長中的孩子,智商都會發生變化。孩子們不能像從醫生那里得到血常規化驗單一樣,拿著他的智商化驗單出來。如果照這種分數決定智商的論調,考零分的清華校長羅家倫、數學考4分的季羨林,作文考試只寫三句話的臧克家都是智商不高的異端學生。
所以,與其相信這種可怕的測試,不如相信時間、相信教育的大愛。
事實上,我們都意識到我們的教育病了,我們的家長中毒了。可我們仍然無法阻止這兩支隊伍越來越龐大。
北京八中的少兒班已經舉辦二十年了,今年競爭最為激烈,60:1的錄取率。一個小男孩在考了四個小時后,出來對父母說:“我數學第三十題之后全是蒙的?!睕]有人在意這句話,這個孩子很快淹沒在被警察維持秩序的人群里。
似乎不難預計,這只隊伍明年還會更長。同樣不難預測,那些把孩子智商調低了的家長,下一次會再出現在醫院里,懇求醫生把孩子智商調高,如果老師需要另一張“智商化驗單”的話。
就像變形記一樣,家長和孩子們不知道下一次會出現在哪支隊伍里。這些可控的、忽上忽下的智商刻度表,里面的水銀就是功利的教育。這個溫度計樣的東西,似乎也很準,它測的不是學生智商,而是老師家長的德商,中國的教育良心。
篇10
在座的人們身份各異:外企高管、科技工作者、工廠職工、個體商戶或者進城務工的農民。他們的孩子,或跟隨父母在北京生活多年,或本就在北京出生;有的剛剛升入小學,有的已經高三即將面臨高考。這一天,北京市高考報名啟動,但市教委還沒有出臺相應的異地高考政策。
到場的每個家長,都在一份取消高考戶籍限制的活動倡議書上簽下名字。這份倡議將送往相關部門進行審批,如果獲得通過的話,將是這些“教育平等公民聯合行動志愿者”成員為推動異地高考而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呼吁活動。
簽完名的幾個女家長聚在一起,訴說著各自的遭遇。一位高三孩子的母親邊說邊掉眼淚,她從小在北京學習讀書的兒子,即將被送回四川老家參加當地高考,因為教材、授課進度不同,很有可能面臨復讀的命運。
“你們得自己爭取權利”
坐在邊上的胡楊,仿佛看到自己三年后的遭遇。她的女兒小雨今年初三,在北京一所重點初中讀書。
作為“教育平等公民聯合行動志愿者”最早的一批成員,她已經努力了三年。到了高考報名的節骨眼上,她還是沒能等來期待的結果——那些北京讀書生活的非京籍隨遷子女,依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在北京參加高考。
“戶籍成為不可逾越的門檻?!焙鷹顚Υ松钣畜w會。在她看來,戶籍本不該成為限制自由遷徙的桎梏。
她的父親原本是江蘇人,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因支邊才落戶新疆,她一出生就成為了新疆人。1998年,她的女兒小雨在新疆出生。2000年年底,她的丈夫離開新疆去上海工作,2003年調到公司駐北京辦事處工作,2004年又以技術人才的身份拿到了上海戶籍。2004年8月,飽受兩地分居之苦的胡楊辭了新疆的工作,帶著女兒來到北京,與丈夫一同生活。
團聚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小學。第一所小學要求繳納贊助費,胡楊要求出示發票和收據,對方不給,還和她吵了一架。第二所學校特地成立了一個藝術特長班,專門向外地生家長收取贊助費,心直口快的胡楊直接找到校長與其進行了一番辯論。
“校長讓我說得啞口無言,免去了贊助費。”她告訴記者,“最后只交了200元借讀費?!彼两襁€記得,年級里京籍孩子和非京籍孩子被分為兩撥不同的班級,小雨所在的那個藝術特長班上沒有暖氣,冬天上課都得穿棉襖。
一晃五年多時間過去,2009年,胡楊面臨了新的難題——北京市教委并未出臺關于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京享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明確政策。這就意味著,小雨無法按照北京小升初的政策,通過派位的方法升入北京的初中。
年底,焦急的胡楊求助于章冬翠——這位浙江婦女曾因呼吁非京籍子女教育公平問題而廣受媒體關注。章冬翠介紹胡楊等幾位家長,向律師許志永咨詢。
“你們得自己爭取這個權利?!闭勗挼淖詈?,許志永告訴幾位家長。
“簽名”的力量
胡楊沒有想到,短短三年時間里,他們的力量由幾個人發展成為十幾萬人。
2010年3月,在幾位學者的建議下,她和“陽光”(網名)、“自由”(網名)等幾位家長,開始上街進行征集非京籍孩子小升初同城待遇的簽名活動。
最初的簽名單上,印著《外地孩子在北京接受平等義務教育問題探討》的文章,留有簽名者姓名和聯系方式的空格。
此時小雨已經上了六年級,班上的外地孩子大多都因為無法參加派位而回了老家,剩下的十多個孩子被分流到另外兩個班。“當時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胡楊不愿意承受母女分離之痛。她也考慮過托人找找門路,交一筆擇校費,或者先上一個私立初中。但最終她還是選擇走上街頭,讓更多人知道她們的遭遇。
抱著厚厚一沓16開的簽名單,她攔下一個個路人,換來的卻大多是不解的眼神和冷嘲熱諷。
“反對者的主要態度是,如果外地孩子可以與京籍孩子享受同樣的升學待遇,自家的孩子會受到影響,擔心競爭不過(非京籍孩子),搶占了他們的資源?!焙鷹钭龀隹偨Y,“而愿意簽名的北京本地人,往往有兩個特點:家庭條件較好,孩子的學習成績較好。”
除了簽名,他們還經常跑到海淀區教委咨詢政策。一位負責領導操著安徽口音拒絕他們的請求:“你們既然自己選擇到北京來,就要忍受北京的政策。”
后來胡楊得知,這位領導同樣來自外省市,為獲得北京戶口費了很大的勁兒?!熬透卉嚿系恼甲膽B一樣。”她評價道。
與此同時,不斷有新的非京籍家長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一個月下來,他們征集了2200多個簽名。4月底的時候,30多位家長和幾家媒體來到海淀區教委,拿出了這份簽名名單,集體要求執行隨遷子女小升初同城待遇。在此之前,胡楊前后一共跑了8趟北京市教委。
幾個星期之后,北京市教委出臺政策,表示“只要是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非京籍子女,將保證其在京入學和接受教育”。除豐臺、昌平和通州三個區外,其他區縣均公布非京籍學生可享受派位、推優、特長生選拔等權利的政策。
教委負責人告訴他們,派位的范圍要擴大到5平方公里以內,派位的學校也由4所增加到7所。“他們告訴我,如果前四所派位學校的北京孩子排滿了,你們的孩子就排后面的三所?!焙鷹罨貞浀?,“但只要能夠讓孩子派位,我就滿足了。”
就這樣,孩子順利地升入了北京一所初中。
同年6月份,非京籍家長們開始爭取取消高考戶籍限制的簽名。到了7月份,他們征求到了4000份簽名,有近2000位家長加入到了他們的隊伍。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四,他們定期拿著簽名去教育部反映情況。
2012年1月底,胡楊等幾位家長以北京教育公平家長志愿者代表的身份,向教育部第七次提交了建議書,并向100多名市人大代表寄送了取消中、高考戶籍限制的呼吁書和15000人的簽名冊。兩會期間,13名人大代表聯名遞交了“合理解決非北京戶籍居民的子女參加北京地區中考和高考”的提案。
教育部隨后作出回應,表示正在研究解決的辦法,“很快會有個方案,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
7月份,國家教改辦的一位領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滿足一定條件(父母在該城市居住一定年限并納稅,孩子在該城市完成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學習年限)的隨遷子女,有權在居住地參加高考。但同時他也強調,這項工作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我們不是“異鬧”
經歷了一年多的等待,已經初三的小雨馬上要面臨中考了,但總有聲音提醒這個女孩:你依然很難在北京繼續學習。
因為胡楊和丈夫都沒有在北京的“綠卡”——工作居住證,所以女兒沒有資格在北京參加中考。當時這個家庭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回到上海,女兒能正常升入初中并可以在上海參加高考。如果這樣,她又要與在北京工作的丈夫過上兩地分居的生活,而在北京生活了9年的小雨則要面臨一個陌生的城市。
“沒有‘綠卡’,一律不收。”胡楊嘆了口氣,“今年中考,14000多名孩子都因此回了老家?!?/p>
相對于其他在京工作的志愿者家長,她的家庭的確有些不同。她已經成了全職太太,而丈夫屬于公司派往北京辦事處的技術人員,向上海繳納相應的稅款和社保?!拔艺煞蜇撠煴本┎糠值罔F的網絡調試工作,經常半夜忙到兩三點才回家。6號線和10號線調試的階段,他時常一個多星期不回家?!彼龁栍浾?,“這算不算為北京做了貢獻?”
這位心力交瘁的母親,還是看到了一絲希望。如今,教育平等公民聯合行動志愿者已經征集到了10多萬人的簽名,吸收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近3000名志愿者,并擁有了58個QQ群。他們的努力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2012年8月30日,〔2012〕46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的通知》中強調,各地要保證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之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權利。
隨后的幾個月里,全國各省陸續公布了各自的異地高考政策,北京目前未出臺明確的政策。為此,志愿者家長們曾多次找到北京市辦反映情況。
“我們是沒有北京戶口的北京常住居民,同是中國公民,同是所在城市納稅人?!焙鷹钫f,“我們不是在爭取教育特權,而是爭取孩子隨父母生活的天然權利?!?/p>
最近,志愿者們正試圖聯絡到一些反對異地高考的京籍家長代表,希望雙方能坐下來聊一聊,“消除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