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01:16: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觀光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觀光休閑農業優勢及模式思索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因此,應把增加農民收入擺在重要的位置。然而,土地資源有限,農村人口過剩,這就要求必須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觀光休閑農業應運而生,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觀光休閑農業其產業形態具有自身特點,融合了農、林、漁、牧產業與農村文化生活.以自然資源為依托,將豐富的農業資源與旅游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和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民收益,從而逐漸成為人們休閑消費的新熱點。
1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意義
1.1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和優化
目前,我國農業結構不合理。農業經濟效益低下,以種植業為主。農村第三產業比例小。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可以打破一、二、三產業的界限,帶動農產品加工、飲食、交通、旅游業的發展。促使三大產業融洽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地區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1.2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
休閑農業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其經濟收入不僅源于農業產品的直接銷售,還體現了各種農村無形產品,如農業的生態效益、民間文化等。近幾年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形成了以綠色食品開發和觀光生態農業為主的綠色產業,農民收入增加了數倍。通過對農業資源的旅游開發,增加經濟附加值,如為游客提供觀賞、品嘗、娛樂、購買、療養、度假等系列服務【I】。
農業觀光旅游論文
觀光農業旅游正在興起
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近年來,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隨著收人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游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游活動,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我國臺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l)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游客人內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2)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3)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4)森林公園;(5)民俗觀光村。
我國觀光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現狀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觀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據不完全統計,1996-1997年已動工和計劃投資在一億元以上的觀光農業項目在7個以上。1998年國家旅游局以“華夏城鄉游”作為主題旅游年,使“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了農村一景。目前我國觀光農業旅游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為發達。在廣東,果園觀光旅游最早出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廣東已有80多個觀光果園,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萬人,旅游收入10多億。
觀光休閑漁業分析論文
1發展現狀
睢寧縣的觀光休閑漁業的發展尚處于萌芽狀態。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運動型。是一種養魚為主、兼營垂釣的常規型、普遍存在的形式,全縣約有上百家養殖經營單位。又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20世紀90年代建設的傳統商品魚養殖基地,在不新增加基礎設施或只進行簡單改造的情況下,調整漁業養殖結構,兼營垂釣,并以垂釣來增加養殖效益。姚集鎮、古邳鎮、魏集鎮等故黃河岸沿線水產養殖基地幾乎個個采用了該種類型。姚集鎮第二水產養殖場約30hm2魚塘,無論是草魚塘,還是淡水白鯧、羅非魚塘,垂釣業收入均接近漁業收入的50%。另一類是農村大型養魚承包戶。據統計,全縣有80多戶漁塘利用節假日對外開放,同時還為垂釣者提供一頓午餐,垂釣者一般早出晚歸,既滿載而歸,又強身健體。
(2)娛樂型。以生態開發、垂釣為主。如高作鎮臘元村,距離縣城僅10km,于2003年建成的5個魚塘,剛投產就開放垂釣。除集約經營漁業外,還建有11間豬圈,年出欄3批商品豬,同時飼養火雞、山雞、草雞。堤面定植櫻桃、銀杏、柿子、日本梨1700余株,目前都已產果。他們在漁塘邊每隔10m修一處簡單水泥階梯,供垂釣者操作使用,并備有食堂、休息室、棋牌室和停車場,垂釣娛樂,修心養性。
(3)休閑型。以養殖為主,兼營垂釣、旅游、休閑,以增加養殖綜合效益。同時以水產品為主食,開發餐飲業和度假村。地處姚集境內的清水畔水庫,交通方便,水質清新,亭臺樓閣,景色怡人。北與連綿起伏的蛟龍山接壤,東與省重點文物保護區雙谷堆和劉樓漢墓群毗鄰,相連的石屋寺附近挖掘溫泉一處,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上海踏求貿易有限公司已于2005年投資興建休閑漁業渡假村,項目落成后,可望成為蘇北地區休閑漁業的新亮點。
(4)觀賞型。全縣有十多個單位開展了觀賞魚養殖。李集鎮軸山村趙良元于1999年開始飼養金魚,現有水泥養殖池5000m2,15個品種;邱集鎮王碩村張永、慶安鎮三閘村袁桂章觀賞魚面積都在4000m2以上??h城區大型天元廣場水面、九月廣場小橋流水、縣城境內圍城河都開發了紅鯉魚養殖,既供人們觀賞,又對外開放垂釣。文化廣場一些經營個體,還購置各類塑質金魚供兒童模擬垂釣,較好地豐富了兒童文化娛樂和生活。
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研究
1項目概況
1.1項目建設背景
蓮花庵生態農業示范觀光園以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為目標,以湖南省“四化兩型”建設、長沙市“三大特色農業經濟圈”建設(百里水果產業帶)以及長沙縣黃興大道北延線農業產業示范帶建設為契機,按照長沙縣“南工北農”和“一縣兩區”的總體構架,充分利用長沙縣白沙鎮地理、交通、資源和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建設起來的示范性生態農業觀光園。
1.2現狀分析
蓮花庵生態農業示范觀光園位于湖南省長沙縣白沙鎮。白沙鎮地處湖南省長沙縣最北端,距縣城星沙城區42km,距長沙市55km。白沙鎮屬于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光熱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非常適合建立優質水果產業基地。規劃區內植被資源豐富,種類主要有常綠闊葉林、野生錐栗等殼斗科植物、楠竹林、杉木林、蕨類、構骨、油茶和蘆葦等。此外,園區內還存有蓮花庵遺址。白沙鎮有著濃郁的廟宇文化氛圍,境內有上華山廟、白石廟、白沙廟和回龍廟等。有著千年歷史的蓮花庵是白沙鎮宗教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1.3不足之處
農業觀光園景觀設施小品設計研究
摘要:為獲得能夠滿足農業觀光園多種產業需求的景觀設施小品設計方法。通過查閱產業發展的相關文獻以及對農業觀光園進行實地調研走訪,將所得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總結了農業觀光園產業類型和產業需求,并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探究農業觀光園景觀設施小品設計。得到了基于多產業需求的農業觀光園景觀設施小品設計相關的理論方法。該方法可為農業觀光園景觀小品設計的產業功能及創新研發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農業觀光園;產業需求;景觀設施小品
隨著旅游業和農業的發展,農業觀光園作為兩者的載體在當今時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農業觀光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滿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可以促進城市近郊鄉村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業結構,有效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建設[1]。在此背景下農業觀光園設施小品不僅要為傳統農業活動服務,也要滿足園區其他產業的需求,如現代農業觀光旅游、農文教育展示等。當今農業觀光園的產業活動日益豐富,產業需求也愈發復雜多樣,農業觀光園景觀設施小品作為景觀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園區內各種產業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如何使景觀設施小品更加符合當今各產業的發展需求值得進一步探索。
一、景觀設施小品
(一)景觀設施小品定義:景觀設施小品作為園林景觀的構成要素之一,是景觀空間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其種類豐富,有藝術類小品和實用類小品;依據小品的功能來分,有休息類小品、裝飾類小品、展示類小品、服務類小品、管理類小品等[3]。具體包括建筑設施小品,如牌坊、亭臺、景墻、連廊等;道路設施小品,如指示牌、路燈、護欄等;其他日常生活設施小品,如垃圾箱、花壇、座椅、游樂設施等。(二)景觀設施小品的功能1.物質實用功能:景觀設施小品在景觀空間內具有多重的實用功能,首先需要滿足空間內人們的日常使用需求,例如座椅可供游人休息,路燈可提供照明;其次需要滿足空間自然環境的需求,如樹木的生長維護,動物的生存需求等。景觀小品不僅能夠豐富空間,也能為公眾提供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動場所。2.精神審美功能:好的景觀小品是景觀中的點睛之筆,起到豐富景觀空間的作用,同時景觀小品本身也是藝術品[4],景觀設施小品可以從主題、材質、色彩、肌理多方面創造形式豐富的景觀表現內容,達到滿足人們審美需求和豐富精神生活的目的。
二、農業觀光園產業需求分析
觀光茶園的景觀設計探析
摘要:隨著近年來觀光農業旅游的興起,觀光茶園的景觀設計日漸受到關注。本文就簡述了觀光茶園的特性,分析了觀光茶園景觀設計的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并從景觀形式美與文化性建設兩方面對觀光茶園的景觀設計提出了建議,探索了未來觀光茶園景觀設計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觀光茶園;景觀設計;景觀要素
“啜苦咽甘,茶也”,作為茶葉的故鄉,茶樹栽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飲茶風尚自唐代盛行,更有“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無”的說法,自古至今深受國人喜愛,茶的發展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今高速的城市化建設,使得城市的發展逐漸與傳統的農耕文明相脫離,故而農業觀光旅游日益興起。
1觀光茶園的簡介
在農業觀光旅游興盛的潮流中,作為茶業新發展的觀光茶園應運而生。觀光茶園以傳統的茶田為景觀基礎,滿足茶葉種植的生產功能,并從形式與色彩上給人傳播景觀的美感,是一種強調景觀視覺審美體驗,在參與茶葉生產活動的同時開展休閑、娛樂、教育、旅游以及文化傳承的農業景觀類型。這樣新型的茶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觀光農業發展模式,對茶資源進行了多元化的利用與發展,有效的調整了傳統茶產業結構,帶動了經濟生產的需求,促進了茶業的可持續發展。觀光茶園有如下幾點特性:1.1生產體驗性茶葉生產是茶園的基本功能,觀光茶園在傳統的茶樹種植與生產過程中強調可參與性,可以讓人們體會茶葉種植、采摘、制作以及茶事活動,并從中獲得農耕勞作的樂趣,拉近城市與自然的關系。1.2景觀觀賞性茶園的選址通常在自然條件良好的地區,茶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此基礎上加入人工的規劃與設計,使得茶園更有藝術觀賞性,形成獨特的茶園景觀為農業觀光旅游提供了發展條件。1.3休閑娛樂性觀光茶園伴隨農業旅游發展而來,在茶文化體驗的同時具有休閑、度假、觀光、游樂、購物等的綜合旅游功能??梢宰層慰透惺芴飯@氣息,從農田生活中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滿足游客在高度城市化的現代生活中回歸自然的質樸愿望。1.4文化教育性觀光茶園讓人們享受茶園景觀風光之余,還感受了茶文化的魅力,是人們對于精神文明追求的體現。通過觀光茶園可以學習到跟茶相關的知識,了解茶藝、茶道等茶文化藝術,對茶的物質文化發展起到傳播與弘揚的促進作用。1.5生態可持續性觀光茶園在常規的茶葉種植以外,重視整體生態環境氛圍的營造,生物的多樣性使得觀光茶園有著良好的生態平衡,并且農業觀光旅游的形式有助于帶動綠色經濟的發展,從自然環境與社會發展上都做到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觀光茶園的景觀設計要素
觀光茶園的景觀設計要素分析
摘要:隨著近年來觀光農業旅游的興起,觀光茶園的景觀設計日漸受到關注。本文就簡述了觀光茶園的特性,分析了觀光茶園景觀設計的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并從景觀形式美與文化性建設兩方面對觀光茶園的景觀設計提出了建議,探索了未來觀光茶園景觀設計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觀光茶園;景觀設計;景觀要素
“啜苦咽甘,茶也”,作為茶葉的故鄉,茶樹栽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飲茶風尚自唐代盛行,更有“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無”的說法,自古至今深受國人喜愛,茶的發展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今高速的城市化建設,使得城市的發展逐漸與傳統的農耕文明相脫離,故而農業觀光旅游日益興起。
1觀光茶園的簡介
在農業觀光旅游興盛的潮流中,作為茶業新發展的觀光茶園應運而生。觀光茶園以傳統的茶田為景觀基礎,滿足茶葉種植的生產功能,并從形式與色彩上給人傳播景觀的美感,是一種強調景觀視覺審美體驗,在參與茶葉生產活動的同時開展休閑、娛樂、教育、旅游以及文化傳承的農業景觀類型。這樣新型的茶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觀光農業發展模式,對茶資源進行了多元化的利用與發展,有效的調整了傳統茶產業結構,帶動了經濟生產的需求,促進了茶業的可持續發展。觀光茶園有如下幾點特性:
1.1生產體驗性
發展休閑觀光漁農業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休閑觀光漁農業(漁農家樂)是集漁農業生產、自然景觀與科普文化于一體,將漁農業與旅游有機融合的新型漁農業業態。發展休閑觀光漁農業(漁農家樂)是創業富民、創新強漁(農)的有效實踐,是弘揚漁農業文化、推進新漁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也是順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完善旅游產業供給層次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市的休閑觀光漁農業(漁農家樂)發展呈現了良好的勢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規模小、檔次低、經營散等不足。為充分發揮我市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大橋效應,大力推進漁農業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促進漁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漁農村建設,現就加快發展休閑觀光漁農業(漁農家樂)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加漁農民收入、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為中心,按照“創業富民、創新強漁(農)”的要求,不斷解放思想,立足自然生態資源和漁農業主導產業,引入現代旅游理念,依托現代旅游渠道,充分發揮漁農業、旅游業的優勢,積極拓展漁農業功能,弘揚漁農業文化,逐步發展一批布局合理、經營規范、富有特色、效益良好的休閑觀光漁農業(漁農家樂)基地和單位。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解放思想、鼓勵實踐的原則。拓寬思路,改變傳統抓漁農業生產的觀念,積極拓展漁農業多種功能,探索實踐多種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實現創業富民、創新強漁(農)的目標。
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探究論文
內容摘要:旅游觀光農業在歐美等國家比較發達,而在我國珠江三角洲和江浙地區也比較發達,處于成熟經營階段。黑龍江省的旅游觀光農業還處于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其項目普遍存在著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全、從業人員素質低等系列問題。結合黑龍江省的具體情況,應該著重發展特色農業基地等5種類型的項目,并從立足特色、加強政府宏觀指導、統一規劃、依靠科技進步和培養人才等方面增強其生存與發展的活力。
關鍵詞: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思路項目模式對策建議
旅游觀光農業是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它不僅具有生產性的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譽為21世紀的新興產業。以北京為例,發展旅游觀光農業的收入已達到農業總收入的30%以上。黑龍江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業大省,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最佳結合,既符合本省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世界生態旅游發展的大趨勢。
國內外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現狀
20世紀70年代,旅游觀光農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逐步發展并形成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規模較大的5種模式:觀光農園,即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供游客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模式;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合為一體;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的農業經營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省的自然生態教室等;森林公園;民俗觀光村。
黑龍江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階段及問題
旅游觀光農業發展論文
內容摘要:旅游觀光農業在歐美等國家比較發達,而在我國珠江三角洲和江浙地區也比較發達,處于成熟經營階段。黑龍江省的旅游觀光農業還處于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其項目普遍存在著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全、從業人員素質低等系列問題。結合黑龍江省的具體情況,應該著重發展特色農業基地等5種類型的項目,并從立足特色、加強政府宏觀指導、統一規劃、依靠科技進步和培養人才等方面增強其生存與發展的活力。
關鍵詞: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思路項目模式對策建議
旅游觀光農業是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它不僅具有生產性的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譽為21世紀的新興產業。以北京為例,發展旅游觀光農業的收入已達到農業總收入的30%以上。黑龍江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業大省,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最佳結合,既符合本省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世界生態旅游發展的大趨勢。
國內外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現狀
20世紀70年代,旅游觀光農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逐步發展并形成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規模較大的5種模式:觀光農園,即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供游客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模式;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合為一體;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的農業經營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省的自然生態教室等;森林公園;民俗觀光村。
黑龍江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階段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