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31 17:56: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業企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工業企業成本控制
內容摘要工業企業是國民經濟中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工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工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如:市場經營方面、財務管理方面、成本管理方面、人員配置方面等。特別是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各國經濟都受到巨大沖擊,國際市場需求日漸低迷。國際需求的大幅下降勢必影響到我國的出口,由此我國的企業也會受到影響,很多工業企業都因此虧損,處于停工、半停工狀態,甚至面臨破產的邊緣。而在諸多影響工業企業生存的問題中,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衰退把成本控制提到了全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本文主要說明成本控制的意義及內容,并對我國工業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工業企業成本控制存貨基礎工作
論工業企業成本控制
所謂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采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
成本控制的過程是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進行計算、調節和監督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現薄弱環節,挖掘內部潛力,尋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徑的過程。科學地組織實施成本控制,可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轉變經營機制,全面提高企業素質,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生存、發展和壯大。
(一)成本控制是工業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煙草工業企業論文
1煙草工業企業應用精益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精益成本管理理念認為,企業是市場價格水平較低的接受者,企業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市場價格“倒擠”產品成本。通過不斷消除和減少供應鏈中不增值作業和浪費,以降低企業供應鏈成本,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煙草工業企業是典型的市場價格接受型企業,煙葉的買價沒有議價空間,卷煙售價是統一價格。在煙葉價格大幅上漲、卷煙產品售價不變的情況下,煙草工業企業要想挖掘稅利空間,只有在精益成本管理上做文章。
2煙草工業企業精益成本管理的關鍵控制點
根據煙草工業企業的產品特色,精益研發是精益成本管理的起始點;根據成本結構,精益采購是精益成本管理的重要保障;根據生產特點,精益生產是精益成本管理的關鍵環節。
2.1精益研發
2.1.1新產品配方設計研究資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產品成本是在產品設計階段形成的。卷煙配方的設計決定了該產品的成本。成本管理的重點應放在卷煙配方設計上,這是卷煙品牌在市場競爭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一個卷煙產品在設計時,煙葉配方和輔料的選擇定位就基本確定了產品成本的主體,特別是在成本中占比最大的煙葉配方決定了卷煙產品成本的走勢。2.1.2現有產品配方的優化卷煙生產企業會根據配方煙葉庫存量和市場銷售反響做品牌配方維護。精益研發要求在對現有產品進行配方維護時,測算出幾種不同維護方案的配方成本,選擇配方成本最優的方案。特別是在煙葉價格逐年大幅增長的環境下,優化煙葉配方結構,是煙草工業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措施。在維護產品質量的同時,多維度多渠道探尋降本措施,從源頭上做好成本控制。
工業企業碳排放績效研究
【摘要】碳排放績效研究是熱點問題,兼具理論和社會價值。本文首先分析了廣州市工業企業能源消耗的總體情況,然后與香港進行了碳排放量的區域對比,最后對廣州市規模以上企業的碳排放績效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碳排放量與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負相關的結論。
【關鍵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碳排放量;績效
一、引言
對碳排放量進行評價分析,國際上較為廣泛應用的主要有國別排放指標、碳排放強度、碳化指數和能源強度等績效評價指標。目前,國內外學者以碳排放績效作為研究對象的論文雖然不少,但是大多數學者的關注點都是有關碳排放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國內區域差異性分析,或者宏觀層面某一省份或行業的碳排放績效研究、碳排量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評價體系的構建,而極少針對具體地區的某一行業來研究其碳排放績效。從現實情況來看,通過計算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碳排放量,分別研究它與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的相關性,并利用碳排放評價指標與香港工業數據進行比較,對評價廣州減排目標能否實現,從而積極開展減排工作,走低碳發展之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理論指導意義。
二、廣州市能源消耗的總體分析
(一)廣州市工業企業碳排放量的總體分析。根據《廣州市統計年鑒》和《香港工業的業務表現》的相關數據,將廣州市及香港工業企業的能源消耗指標和收入指標列示如下(詳見表1)。可以看出,2008—2012年來廣州市全市的能源消耗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2010年上升幅度最大,比2009年增長8.02%;而2013年降幅達到17%,在此之后呈現上升趨勢,2014年較2013年增加3%。工業能源消耗的變動趨勢同能源消耗總量趨勢大體相同,2012年較2011年僅36萬噸,之后大幅下降,2013-2016年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消耗量仍占全市消耗量的50%左右,說明在國家倡導中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廣州市工業企業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節能有所成效,但仍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2008—2016年來廣州市工業企業的碳排放量總體呈現先升后降在緩慢上升的趨勢,其中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廣州市工業企業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節能有所成效,但仍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2011年碳排放量最高為8803.03萬噸,到2013年碳排放量下降了24%,說明在低碳經濟政策指導下,降低碳排放量有所成效,對于廣州實現減排目標有積極作用。從經濟效益方面來看,廣州市工業企業總產值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二)工業企業碳排放的區域對比分析。廣州與香港同樣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大都市,地理位置也相對較近,因此選擇兩地同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對比,可比性較高。但從選擇統計指標上來,看香港是一個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系,發電過程是其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占本地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逾60%,因此本文選取香港工業用電量作為計算依據,數據來源于《香港能源統計年刊》(2008年—2016年),并參考由香港環境保護署及機電工程署編制的《香港建筑物(商業、住宅或公共用途)的溫室氣體排放及減除的核算和報告指引》核算方法,從而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對比分析;經濟效益指標方面,廣州與香港的統計指標不同,相較香港的工業企業銷貨、加工和服務的效益指標,廣州市沒有此統計口徑,只有選用相關聯的工業總產值指標(如表1所示)。通過表1所示,在2008—2012年間,廣州工業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香港數據的40倍左右,2013年在廣州市工業企業碳排放量大幅下降后這一倍數仍高達30,而兩個經濟體的效益指標廣州僅高出6倍左右,單位效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遠高于香港。這說明雖2008—2016年來廣州市工業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總體上較為穩定,并呈現明顯的下降幅度,雖然降低碳排放量有所成效,但仍然遠遠高于香港工業碳排放量情況,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還是面臨較大的壓力。
工業企業成本控制模式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的工業生產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于我國工業企業相對于發達國家來看發展時間較短,仍處于高投入高產出的階段,現階段這種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競爭的形勢,要實現工業企業的良好健康發展就必須加強對工業企業的成本控制力度,降低企業的成本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從而提高工業企業的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力,從而在市場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通過對工業企業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以期為工業生產企業強化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市場鏈;工業企業;成本控制
市場鏈主要是指把市場經濟中的利益調節機制引進到企業的內部發展中,在企業宏觀調控下把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聯系由原來單一的行政機構變化成復合型機構,逐步轉變成市場條件下的發展關系,實現將市場外部訂單轉化為企業內部訂單的發展模式,形成以訂單為核心的的業務發展模式,就是我們所說的市場鏈模式。企業發展要以市場連為導向,現階段工業企業的發展必須以市場為支撐,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依靠科學的管理和技術創新,還要切實做好企業的成本控制,不斷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產品以及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1]。但是就現階段我國工業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企業的成本控制力度和水平還遠遠不足,控制成本方式不符合市場競爭的要求,因此改變工業企業傳統的成本控制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工業企業成本控制現狀分析
(一)企業內部成本控制觀念較弱。成本控制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企業發展狀況與企業成本控制的效果有直接關系。但是由于我國工業化的時間較短,許多企業對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為企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挑戰[2]。也有一部分企業雖然已經認識到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其對于成本控制缺乏科學的指導方案進行合理控制,對成本控制的認識和實施程度不夠。企業工作人員成本控制觀念的薄弱造成工業企業資源的浪費,降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直接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二)企業成本控制模式執行力度不夠。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許多企業在強大的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引進了先進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但是由于企業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致使工作執行不到位,沒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3]。企業對成本控制的真正內涵了解不夠深刻,實施的過程中會造成工作中心的偏離,企業在實施成本控制管理時要將責任具體落實到每一個員工身上,激發他們的工作的積極性。(三)選用的控制方法較為落后。經濟社會的發展,工業化在發達國家已經發展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國的工業企業在選擇成本控制模式的時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鑒其控制模式,同時,選擇何種成本控制模式必須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目前比較先進的控制方法有目標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等,我國企業目前是能依靠員工在生產時節省成本,成本控制力度不大,效果也不理想。
二、工業企業成本控制模式創新
工業企業意見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我縣經濟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就業、增加財政收入、壯大經濟總量、帶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為了推進我縣工業經濟上規模、上水平、增效益,縣委、縣政府對發展工業企業傾注了大量精力,從政策上給予了重點扶持。先后出臺了《關于**縣工業企業10強的評選意見》、《關于將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納入綜合目標考核的通知》、《關于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行掛牌保護的通知》等鼓勵政策,使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1個,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力量。為了進一步抓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清理申報工作,提出以下清理申報意見:
一、清理調查的目的
為了準確、及時地向縣委、縣政府提供反映我縣工業經濟的真實情況,便于領導進行科學的決策。根據《**市計劃委員會、**市經委、**市統計局關于定期進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清理的通知》要求,各街鎮鄉、企業務必每個季度向縣統計部門申報一次,及時反映**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增減變化情況,避免漏統和數據誤差,為各級黨政領導準確、及時掌握情況提供真實可靠的決策依據。
二、清理調查的范圍
(一)全縣24個街鎮鄉、縣直經濟主管部門。
(二)清理調查的重點企業類型:街鎮鄉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和私營工業企業。
小微工業企業論文
一、九龍坡小微工業企業的總體發展特征
(一)總體優勢明顯
從總量看,由于九龍坡區是傳統的工業大區,工業基礎雄厚。在全市38個區縣中,小微工業企業無論從單位數量上,還是從總產值、增加值上在全市都名列前茅,總體優勢明顯。
(二)產業結構集中
從產業結構看,九龍坡區的小微工業企業基本為大中型工業企業的配套企業,產業相對集中。主要以汽車制造業、摩托車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為主,占全部總產值的70%左右。
(三)分布地域集中
工業企業強化財務舉措透析
本文作者:胡小榮
工業企業預算制度不科學、有待健全。一些工業企業由于種種原因未建構一整套科學的預算制度,資金在控管中的主觀色彩濃厚,資金的收入與開支并未能有效地籌劃與管理,特別是伴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勃興,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也隨之增加,這就明顯給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戰、也帶來了新難題。久而久之,一些工業企業的資金可能因支付能力受限,資金出現短缺格局;而另外一些工業企業具備批量資金,但終因使用不當、欠科學而被閑置。一部分工業企業即便是建立了預算制度,但在執行環節中缺乏系統嚴密的配套措施,貫徹落實預算制度的能力不強,造成資金管理雜亂無章、使用中也無任何頭緒,更有甚者,把財務資金充當為企業長期建設性投資的資本,不僅提高資金使用的成本,而且資金的使用效率也出現顯著下滑的勢頭。財務管理中資金的綜合使用效率較低。一批工業企業的負責人目光短視,僅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在未充分評估企業自身經濟實力的情況下,盲目擴大投資規模,在這期間,必定耗費數目不小的資金,短期內產生資金匱乏現象也在所難免。有部分企業設置若干個賬戶,妨礙資金的統一調度與控制,在不知不覺中降低資金的使用率。個別工業企業的子公司,在自身資金充裕時,便“各自為政”,但當資金不足時,就試圖獲取母公司的資金支援,從而損壞母公司整體財務管理的效益。
1.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著力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財務管理的好壞,歸根結底取決于人。近一段時期以來,針對財務管理面對的種種問題與不足,企業財務部門負責人應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依托于人才優勢推進財務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具體來講,財務管理工作者應自覺主動地學習管理領域的相關學科知識,尤其要弄清財務學、會計學、審計學、銀行學和金融學等多學科的基本理論常識,在學習理論時,多結合工業企業財務管理的實際,做到學以致用,致力于推動企業經營管理規模的擴大,盡早熟悉財務管理工作的條條框框,運用嫻熟的理論業務知識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并在工作實踐中加以改進、完善管理流程和方法,熟知財務資金控管的方方面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創造一流的業績,為企業美好的明天傾盡更大的心力。2.完善企業預算管理制度,推行管理的全面化和系統化。工業企業應全方位、多層次的了解總部及其下屬公司的財務管理規劃前景,并對未來要開展的業務進行精確、合理的預測。在對財務進行有效預測的前提下把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進而編制出企業完整的成本、費用和利潤預算,當然,還應以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實際狀況,將預算分為年度、季度和月度,對于每個月的預算狀況也應明確分析,在這個過程中,需及時找到預算管理的缺陷與不足,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除此以外,為顯著地降低預算管理的安全隱患,工業企業應有意識地借鑒和汲取同行管理的優勢經驗,并立足于自身管理的現狀,推進預算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學化。3.轉變財務管理理念,順應市場經濟的客觀趨勢,明確財務管理的目標。對于工業企業而言,在出臺各項決策時,有目標才能有具體的行動,企業應摒除落后的財務管理理念,構筑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積極促使工業企業在激烈地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積極應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各種風險挑戰,樹立符合市場經濟條件的財務管理新理念,變革老套的財務管理機制。財務管理目標至關重要,財務管理唯有確立宏觀的目標,才能逐步推進企業效益的最大化,以盡可能少的耗費、為社會和群眾創造出更優質的社會產品和服務,促進企業的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誠然,在市場經濟的大潮流中,工業企業所面對的最大市場挑戰,絕非簡簡單單地籌措資金,而是知識、創新力、技術和人才等諸多生產要素的競爭。這就無形之中給企業提出新的財務管理目標———科學推進財務管理、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工業企業唯有在明確財務管理宏偉目標的基礎上,才能有的放矢地運用各種管理措施強化財務管控水準,保質保量地完成財務管理工作。4.強化財務資金的配置,提升財務資金的綜合使用效率。工業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資金的使用是這項任務的重中之重,資金運用的成效如何,實際上最能反映出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十二五”時期,我國工業企業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轉變企業發展方式作為經營管理的主線,為有效地配合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客觀需要,工業企業也在努力用最低廉的成本換取最高額的經濟回報。當然,在任何情況下,工業企業所能支配和使用的資金均十分有限,但資金又對企業構成很強的吸引力,實際上便有了矛盾。基于此,工業企業就應采用細致、嚴密的資金分析辦法,合理地調度資金,將有限的財務資金管理好、使用好,將其投入到最需要、最有意義的地方,真正保障工業企業經營管理的正常開展。與此同時,還要對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開展可行性論證,著力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益,做到節約化使用、短期內收益。
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和完善,給工業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必須解決突出問題,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方法對資金的使用進行系統分析與管控。財務管理人員應轉變觀念,著力加強自身財務管理的素養,為企業合理理財,促進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工業企業能耗狀況探析
我國作為能源消耗大國,經濟能否保持快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能源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十一五”規劃建議中唯一的兩個量化指標將節能降耗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五年內單位GDP耗能降低22%——這充分說明政府已經把具體的節能指標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下面就我區20*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狀況簡要分析如下:
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出與能耗情況
20*年,全區146家規模工業企業,前三季度實現工業總產值1138357萬元,綜合能源消費量為190.12萬噸標準煤(不含耗水量),每萬元工業產值能耗為1.67噸標準煤。20*年同期工業總產值為745136萬元,綜合能源消費量為156.64萬噸標煤,每萬元工業產值能耗為2.10噸標準煤。每萬元工業產值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20.55%。
20*年上半年,我區工業企業耗水量為1218萬立方米,每萬元工業產值耗水量為10.70立方米。
從能源消費總量看,我區工業企業能源消費主要集中于私營企業、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兩大注冊類型企業,其中私營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89.68萬噸標準煤,其他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56.87萬噸標準煤,分別占綜合能源消費量的47.2%和29.9%。
二、規模工業企業能源消費主要集中于四大行業
工業企業創新分析
提要:創新是提升企業技術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促進整個國家科技進步的重要途徑。本文依托2014年度河北省企業創新調查資料,從創新的作用、創新類型、政府政策、創新戰略等方面,研究工業企業家對創新活動的認識狀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河北省全社會創新的整體情況,為制定相應政策提供支持。
關鍵詞:工業企業;企業家;創新
一、工業企業家創新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河北省企業創新調查共選取了21,142位企業家進行調查,其中有14,757位工業企業家,占到全部企業家總數的69.80%。因此,針對工業企業家進行研究,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能夠比較充分地反映全省企業家對創新活動的認識。就工業企業的內部構成看,采礦業、制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企業家數量分別為1,008家、13,312家、437家,分別占到工業企業家總數的6.83%、90.21%和2.96%,可見制造業企業家占據工業企業家的主體地位。就性別構成上看,在14,757位工業企業家當中,有4,221位為女性企業家,僅占28.60%,男性企業家占到71.40%,可見河北省工業企業家以男性為主。
二、工業企業家對創新活動的認識分析
(一)企業家對創新作用的認識。調查結果顯示,工業企業家當中,88.15%的企業家認為創新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起了一定作用或重要作用,僅有11.85%的企業家認為創新不起作用;但認為創新對企業生存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的企業家僅占全部企業家的27.69%,這表明大多數企業家認為創新在企業的生存發展中雖然起到了作用,但作用還比較有限。由表1可以看出,就工業行業的構成行業看,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企業家對創新的看法比較一致,認為創新起了作用的企業家比例在90%左右,認為沒起作用的僅占約一成;而采礦業企業家則有將近1/4認為創新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這可能與采礦業技術較成熟、創新覆蓋面較小有關。
工業企業的重要性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度,禮儀在我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早在先秦時代,我們先人就建立了一套完備的禮儀。周公的“制禮作樂”、孔子哀嘆“禮崩樂壞”,都說明了這一事實。
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并積淀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是適應時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
另據2002年“北京市民禮儀水平”的調查研究顯示,對703名調查對象的問卷評分后,總平均分僅是52.04分(滿分100分)!結果表明:現代人禮儀水平的提高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禮儀是提高個人素質和單位形象的必要條件;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人際關系的潤滑劑、是現代競爭的附加值。“不學禮,無以立”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形象”,正是對禮儀作用的恰到好處的評價。
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與世界交流的日益頻繁,作為工業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已經成為簡單的事情,所以*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競爭力已經難以適應激烈競爭的需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提升服務和形象的競爭力已經成為現代競爭更重要的籌碼。
來看看這篇曾刊登在《文匯報》上的題為《一口痰“吐掉”一項合作》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