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時間:2022-12-04 16:58:41

導語: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業集群化是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表現,產業集群化的優化升級是當前發展區域經濟的重要內容。工業工程是產業集群優化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降低經濟發展的成本,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區域性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工業工程作為一門技術和管理相融合的交叉性學科,對于產業集群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產業集群化的發展和優化離不開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并且企業對于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對工業工程應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和分析,是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本文主要就產業集群視角下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希望能夠促進我國產業集群化的優化升級。

一、產業集群概述

產業集群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特色和優勢,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關系著我國經濟整體的發展質量。以我國東部江浙地區的經濟發展為例,在江浙地區的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主要依靠制造業,并且我國的制造業發展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因此,產業集群的發展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對于產業集群化發展中的企業來講,傳統的生產模式只會導致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下降,對資源的利用率不斷下降,市場競爭力不足。

二、工業工程專業的內容以及特點

工業工程專業是一門比較綜合的工程學科,起源于19世紀末期的美國,隨即在歐洲和亞洲等多個國家與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工業工程專業主要是以降低成本來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的學科,運用專業化、系統化和科學化的方法,涉及數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個領域,并且對工程技術的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是主要方向;對于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的組成進行設計、評價、創新和決策,最終實現我國的企業在生產制造、管理和服務等環節的成本得到節約,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增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工業工程專業主要有系統性、綜合性和時代性的特點。首先是系統性,主要體現在工業工程是一項比較系統化的綜合性的優化技術,所涉及的領域是一個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需要對人、財、物、理論知識等進行綜合的研究。其次是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其專業是比較綜合的交叉性的學科,對于工程技術和科學管理的應用研究比較深入,并且涉及了諸多自然學科專業,也要應用社會科學和經濟管理學科的知識來進行研究和分析。因此,其綜合性比較強。最后,其時代性特征主要體現在該專業的目標是追求經濟效益和工程技術的統一,效益和效率之間保持平衡,實現企業市場價值的最大化,對于各種新的制造模式,比如精益生產、準時制、企業資源計劃等是工業工程專業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和要求下進行的新的研究領域和成果。

三、產業集群對人才需求的特點

美國的邁克爾波特在1990年的《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產業集群是一個在地理位置上相互聯系的企業和組織的集合。在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產業、美國硅谷IT業等領域,都是以行業和區域的有機結合為基礎,實現了高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的產業集群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出現。比如,大灣區著力打造的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浙江的低壓電器行業產業集群。產業集群是一種新的產業組織形態,其在資源配置上有著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競爭優勢。在推動工業工程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產業集聚對工業工程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就要求工業工程應用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對標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的人才需求有其特殊性。

1.對人才需求的崗位結構和類型結構具有特殊性。產業集群即在一定的區域內,在地理位置上相互聯系的、具有高度聚集性的公司和組織,在產業集群中的各個構成元素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特征。比如,河北安平絲網產業集群形成拉拔類、編織類、焊接類、沖拉類、非織造類、制品類六大系列,應用在石油、化工、建筑、醫藥、汽車制造、畜牧養殖等工農業領域,以及航空航天、國防等高精尖領域。結合具體的工業集群,對工程工業專門的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還是很大的。

2.工業工程人才流動具有特殊性。產業集聚對專業性人力資本具有“拉力”和“推力”效應,對其產生雙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對人才的巨大吸引力,會吸引大批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因為行業的不同,也許會有更好的集群來吸引人才,從而將人才推向市場。在雙創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人才的發展視野擴展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所以,人才在尋求更好的發展時,往往會集中在具有優勢地位和區位優勢的工業集群上,通過“推”和“拉”,讓人才充分流動,通過市場的自發優化和配置,提升整個產業集群的人才競爭力,激發社會發展的活力。如果對人才的培養技能目標過于單一,就會導致就業“瓶頸”的出現,只有具備多種技能,才能在擇業中表現得游刃有余,順利地與企業進行銜接,并使工業工程應用創新型人才在“推”“拉”中處于主動權,持續服務于產業集群。

3.要求人才的專業知識結構具有復合性。工業集群的發展與產業升級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產業集群要實現發展與轉型,必須著力提升集群的創新能力、推進產業升級、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從低技術到創新型的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產業集群的發展取決于企業的創新能力,在全球化的生產網絡中,企業集群要逐步從加工制造轉向設計、開發、品牌化、工藝升級、產品升級。隨著工業經濟的集中發展,大量的相關工作崗位被整合,并在生產流程中進行協作,以達到集群創新的目的。

四、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問題。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技能型人才為切入點和落腳點,以技能運用為目的并無過錯,但在實施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一定的偏差。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即學校、學生、社會三者之間關系密切,并針對社會需要進行相應的人才培養,而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前者以滿足就業需求和市場需求為指導,后者以創新為主導。前者采用的是以實踐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后者是以創新教育和終身教育為核心。目前,已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終生教育”思想,但這種“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教材、師資、課程設置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因而常常只停留在“模式”的設計上,而不能實現真正的“實踐”。從長遠和戰略的角度來看,前者是有利的,但從實際的角度來看,高職教育的應用性是有優勢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職位的變動也越來越大,后者無疑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在畢業后,學生面對著很多的就業選擇,如果他們有能力主動地融入社會,那么他們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否則就得按照“訂單式”的方式來選擇。

2.人才培養模式適應性不強。大學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與學校管理、科研水平、專業設置、教材選擇、學生來源、就業單位、企業人才需求等諸多因素有關。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都與人才培養的質量有關,這些關系是相互依存,沒有哪一項是脫離了地區工業和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只要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其他的環節就會被限制,從而形成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影響高校的招生、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目前,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的人才適應能力差,這是因為當前高校人才的培養對象與產業集群的經濟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工業工程應用型人才的輸出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為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在工業集聚中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以不斷變革和創新為特征的知識經濟背景下,在不確定的、變化的新情境中,只有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提高綜合能力。例如,在湖南株洲有鐵路、航空、成衣等多個產業集群,急需機械制造、航空、服裝等行業的高技術人才,而湖南株洲地區的地方職業學院培養的人才往往不能滿足產業集群的需求,每年都會有大批的外來人才被吸引過來。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產業集群不斷地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和技術升級,這一轉變未能及時向高校反映,造成人才培養目標與產業集群經濟發展的需求脫節,從而造成人才培養目標與產業集群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類型、專業結構失衡,造成人才培養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具有的理論知識脫離了企業實際需要。

3.工業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工業工程專業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比較強的專業,由于當前各大高校在設置相關專業的過程中自主權比較大,教育部對于相關專業的設置沒有具體的指導意見。因此,在專業的開設方面呈現多形式多樣化的現象;對工業工程專業的相關課程設置沒有進行科學系統的研究,往往是借鑒國外的課程或者國內一流高校的課程設置進行教學,對于專業涉及的課程都要求學生學習,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沒有重點,課程設置沒有特色;在課程設置方面主要以專業機械技術和管理技術兩門課程為主,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理論教學內容創新性和前沿性不足,對于機械技術和管理方面的課程進行獨立授課,兩者之間的聯系不夠密切,使得學生對工業工程知識的掌握存在較大的差距。

五、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1.建立多元技能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知識和技術是形成行為的調控機制不可或缺的因素,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取決于獲取的知識和技能,知識與技術是可以互相促進,知識既可以加快技術的熟練性,又可以作為提升和革新技術的利器。相反,通過獲得技術,既可以證明現有知識是不是正確,又可以補充不足,并鞏固正確的知識。知識與技能是構成能力的要素,兩者缺一不可,需要對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綜合訓練,并根據所學的復雜程度,掌握相應的技能。當然,這要考慮產業集群的經濟發展需要,以及學員自身的利益,并根據市場需要對其進行培養。例如,工業集群對機械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增長,根據人數變動、學校的就業率可以判斷,機械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會有上升的趨勢,所以,在機械技術培訓的數量和類型上也會有相應的增長。同時,學校還會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其他因素來選擇自己要學習的技能,通過不斷練習,使自己掌握相應的技能,從而成為符合產業集群發展需要的工業應用型創新人才。

2.加強教學內容的創新性。工業工程在產業集群化背景下的應用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主要是使工業工程的人才擁有強烈的改進意識和漸進的創新能力,這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全面貫徹,在課堂教學中要用發散的思維進行課堂教學和思維訓練。

3.明確專業培養目標,科學設置課程教學。我國高校在進行工業工程的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辦學經驗和學校的優勢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對于培養模式要將應用型作為核心內容,加強學生對工業工程和管理技術方面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轉變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教學模式,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課程的設置上要加強實踐課程的比重,學校要為工業工程專業的學生建立專門的科學實驗室和研究室,加強人才培養和企業之間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就業實習平臺。同時,要剔除不合理的課程,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在課程教學中增加案例教學,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研究。加強工程技術和管理課程之間的聯系,培養綜合性的應用人才,滿足企業對工業工程人才的要求。

六、結語

綜上所述,如果要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對產業集群進行優化升級,而對產業集群優化的關鍵是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產業集群的優化升級培養更多的適應性的人才。

作者:陳振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