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強區范文10篇

時間:2024-01-31 17:46: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業強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業強區

工業強區戰略匯報

一、近年來工業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面對資源要素瓶頸制約突出、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和社會環境約束加大等不利因素影響,我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業經濟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建設海洋經濟強區”總目標,統一發展思想、搶抓發展機遇、立足發展優勢,謀劃發展大局,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千方百計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工業經濟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

一是工業經濟總量跨越增長。20**年底,全區共有工業企業2**2家,其中規模以上161家,分別比20**年增加242家和53家。20**年產值上億企業達26家,比20**年增加22家。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50.40億元,比上年增長25.2%,比20**年增長152.2%,年均增長25.9%,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90.**億元,比上年增長27.1%,比20**年增長178.3%,年均增長29.2%,占全部工業產值的59.9%。外貿經濟穩步發展,實現外貿出貨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5%,比20**年增長93.3%,年均增長17.9%;實現自營進出口總額2.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4%,比20**年增長286.2%,年均增長40.2%,其中自營出口總額1.8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4%,比20**年增長295.3%,年均增長41.0%。

二是工業經濟結構明顯優化。臨港工業迅猛發展,20**年實現臨港工業總產值53.85億元,比上年增長29.7%,比20**年增長2**.8%,年均增長32.4%,占全部工業產值的35.8%。其中船舶修造業產值18.25億元,比上年增長55.2%,比20**年增長750.42%,年均增長70.7%;海洋化工業產值9.37億元,比上年增長52.5%,比20**年增長169.9%,年均增長28.1%。傳統優勢工業進一步鞏固提升。實現水產品加工業產值26.2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比20**年增長120.8%,年均增長21.7%;塑機螺桿產業產值24.82億元,比上年增長28%,比20**年增長212.9%,年均增長33.0%。產業結構從20**年的塑機螺桿、水產品加工、紡織服裝和建材業為主導,調整到目前的船舶修造、海洋化工、水產品加工和塑機螺桿為主導,主導產業占全部工業產值的比重達52.3%,比20**年增長9.7個百分點,與海洋經濟發展更為密切,主導作用更加突出。

三是工業競爭實力穩步提高。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4.30億元,比上年增長23.7%;產品銷售收入98.16億元,比上年增長18.3%,比20**年增長117.9%,年均增長21.5%;實現利稅總額6.69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比20**年增長90.1%,年均增長17.4%。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6.96億元,比上年增長24.8%,比20**年增長178.7%,年均增長29.2%;實現利稅總額6.41億元,比上年增長16.2%,比20**年增長199.3%,年均增長23.2%。全區工業勞動力人數為3.29萬人,比上年增長7.2%,首次超過農業勞動力人數。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81786元/人,比上年提高12446元/人,比20**年提高41358元/人,萬元產值綜合能耗降低率達到3.21%。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四年來共實施技術改造項目327項,實現技改投入累計達12.4億元。

四是工業發展后勁大為增強。20**年,全區實現工業性投入17.11億元,比上年增長30.1%,比20**年增長294.5%,四年累計投入45.30億元。投資結構明顯優化,20**年,臨港工業投入10.81億元,比上年增長95.6%,四年累計投入20.93億元,其中船舶修造業投入4.4億元,比上年增長36.2%;海洋化工業實現工業性投入5.65億元,比上年增長177%;水產品加工業實現工業性投入0.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16%;重大項目不斷增多,20**年底,總投資億元以上的在建待建項目共18個,其中上10億元以上5個,和邦化工項目和太平洋海洋工程項目分別實際投資18億元和20億元。技改投入不斷加大,20**年實現技改投入6億元,占全部工業性投入的35.1%。

查看全文

區長在工業強區工作會講話

這次“工業強區”工作會議,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是我們在2010年花了半年多時間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精心籌備召開的,是在全區上下深入貫徹區委二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關鍵時期召開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既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工作促進會,也是加快我區“工業強區”步伐,實現“十二五”時期工業騰飛的誓師動員會。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會議將成為工業發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會議。前面,黃霓同志對《關于進一步加快工業強區步伐的意見》等四個政策性文件作了系統的解讀,相關部門、園區、金融單位和企業的負責同志作了大會發言,最后,區委李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希望各鄉鎮、各部門、各園區、各企業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扎扎實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區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討論的精神,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全面總結和把握“十一五”工業經濟發展取得的主要成績和基本經驗,進一步堅定實施“工業強區”戰略的信心和決心

自實施“工業強區”戰略以來,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戰略的部署和要求,凝心聚力狠抓工業經濟,加大力度調整結構,千方百計招商引資,集中力量建設工業項目,全力以赴提升園區水平,全區工業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一)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十一五”末,全區工業增加值達43.6億元,年均遞增12.42%,比“十五”末增長1.93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38.04億元,年均遞增25.85%,比“十五”末增長3.16倍;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36%,比“十五”末提高了32個百分點;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30%,比“十五”末提高4.5個百分點;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34%,比“十五”末提高了5.24個百分點。工業經濟已經成為拉動全區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在增加財政收入、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十一五”以來,我們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發展工業作為調整優化結構的戰略重點,注重發揮比較優勢,初步構建起了以食品工業、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和生物化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以威龍、達利等國內知名企業及紅太陽等本地優勢企業為支撐的食品工業不斷發展壯大,食品工業的產值、銷售收入、稅金、利潤分別占到全區工業企業的75%、75%、50%、80%。以中節能、榮寶車燈為主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迅速興起,以榮華實業、普安藥業為龍頭的生物化工業和醫藥化工業快速發展,形成了食品工業、新能源、化工、醫藥等產業差異化、非均衡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工業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十一五”期間,全區實施重點工業項目528項,完成投資72.94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35倍,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158項,億元以上項目14項。簽約招商項目159項,實際到位資金53.02億元。特別是福建達利、江蘇雨潤、今麥郎、東方希望、上海永久等國內知名企業落戶,為全區工業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增強了后勁。加大園區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間,累計向、黃羊、金太陽、新能源四個工業園區投入資金8.77億元,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聚集效應進一步提升,、黃羊、金太陽三個園區被列為全省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四個工業園區入駐規模以上企業64戶,占全區規模企業的57.66%;完成工業增加值27.72億元,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63.58%;完成稅收1.29億元,占全區工業稅收的53.75%。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園區發展為全區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查看全文

工業強區發展工作意見

為深入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全面提升工業綜合競爭力,保持全區工業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現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以內涵發展為路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兩化融合、節能減排為手段,優化提升主導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工業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促進工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二、奮斗目標

2012年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是: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稅、利潤均增長23%以上,確保工業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元;全面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以上;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5%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工業強區發展戰略調查匯報

為呼應“大滁城”建設,積極推進的“三大戰略”進程,區政協組織社會法制專委和港澳臺專委以及相關鎮(辦)政協委員,圍繞“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強力推進工業強區發展戰略”課題,開展了專題調研活動,調研組集中10天時間,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先后5次召開了由企業負責人和區直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發放210份問卷調查表,廣泛地聽取我區企業界的人士對區近年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就如何改善區投資環境,加快推進工業強區發展戰略建言獻策。通過調查研究,使我們對區企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對改善投資環境,加快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市委四屆七次(擴大)會議提出的“近期超增幅、五年超均量”的目標,有了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廣泛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改善的投資環境,推進工業強區發展戰略,是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只有改善投資環境,才能提升工業化、城鎮化的水平;只有推進工業強區發展戰略,才能增強的總體實力。

一、區區內企業的現狀

近幾年來,區政府及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強區實施意見》,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創新機制,搭建平臺,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在項目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引入、園區建設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區內工業由傳統產業向現代加工制造業轉化步伐加快,已經形成了一區三園工業布局。即工業開發區,腰鋪工業園、烏衣工業園、城南科技園。全區中小企業發展到420家,規模以上企業達56家,已形成家電配套,機械制造,輕紡服裝,新型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及非金屬礦加工六大支柱產業,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2億元,工業經濟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1%,主導地位突出,二00七年底實現財政收入2.02億元。同時山區的旅游資源倍受外地客商青睞,改革后的茶業、林果業正在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得到長足的發展,區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正逐步顯現出來。

二、投資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表現

區實施工業強區發展戰略以來,區域內的投資環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但是,從我們調查問卷的情況來看,投資環境還不盡如人意,還不能適應拉高標桿,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查看全文

為工業強區提供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務的八條意見

關于為工業強區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務的八條意見

為更好地發揮政法部門的職能作用,促進我區政法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現結合東區實際,區委政法委提出八條意見,以為工業強區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務。請政法及相關部門結合部門實際和工作實際,狠抓落實,切實增強實效。

一、進一步創新執法觀念。正確處理好打擊與保護的關系,既要強化依法管理職能,又要堅決糾正重打擊輕保護、重管理輕服務、重懲罰輕教育的錯誤傾向,要正確區分違法與違紀、違規的界限,經濟犯罪與經濟糾紛的界限,瀆職犯罪與工作失誤的界限,防止把代表改革方向的新生事物作為查辦對象,防止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簡單視為犯罪,擺正位置、把握分寸,尊重、服務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努力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進一步加強政法部門與企業的聯系溝通。各政法部門要在區經濟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深入企業開展執法調研,了解區屬重點企業的基本情況,認真傾聽企業呼聲,積極幫助企業解決涉及法律、治安方面的問題,提出司法建議,幫助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指導企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區經濟部門要及時把企業對政法部門的要求反饋給政法部門,做好政法部門和企業協調溝通的聯系人,增強服務企業的合力。

三、慎重準確地辦理涉及企業的經濟犯罪案件。對涉及企業經濟犯罪案件,既要嚴格執行國家的刑事法律,又要以國家的刑事政策指導辦案工作,注意把握辦案的時機和方式方法,禁止利益驅動辦案和執法隨意性。辦案中,做到“五個不輕易”:不輕易傳喚企業負責人,不輕易凍結企業賬戶,不輕易查封企業賬冊,不輕易扣押企業財產,不輕易開警車進企業辦案。堅持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四、平等保護不同所有制企業。認真貫徹憲法關于國家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把依法保障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機統一起來,加強對外來投資創業者合法利益的保護,嚴格將法律規定作為惟一標準和依據,為各類市場經濟主體提供平等的司法保護和法律服務,營造公平、誠信的社會環境。

查看全文

工業經濟發展講話

同志們:

第一個,檢驗工業強區,首先要看領導是否真重視。只有領導真正重視工業經濟,我們的工業經濟發展才有良好的、扎實的基礎。前段時間,跑了一些鎮鄉街道,大部分的黨政主要領導抓工業經濟有思路、有辦法、有舉措,但個別鎮鄉對怎樣抓工業、要不要抓工業還有一些猶豫,還有一些短板,真正的舉措并不多。區里實施的大項目很多,抽調人員也很多,西溪濕地抽調了人員,南湖項目抽調了人員,地鐵項目也抽調了人員。接下來,城市化建設、西大門整治等一大批項目都要加緊推進。這些項目都是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工業擺在什么位置?我認為,工業是鎮鄉街道黨政主要領導重中之重要抓的工作。余杭經濟要強,關鍵是工業要強,工業上不強,余杭就不是一個經濟強區,我們一定要彈響鋼琴,彈出工業最強音。

第二個,檢驗工業強區,要看“塊頭”是不是真正大。余杭的工業經濟總量在全省、全市是什么樣一個位子?如果余杭工業的經濟總量與增量在杭州的排名是三位以后,就不是一個工業強區。在全省十四個強縣市里,是不是屬于第一方陣,這也是評價、檢驗余杭是不是工業強區的一個重要標志。

第三個,檢驗工業強區,要看結構是不是真優化。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的比例是不是朝著結構優化的方向發展的,如果僅僅依靠傳統行業來支撐,那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工業強區。

第四個,檢驗工業強區,要看利稅是不是真貢獻。發展工業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就業,另一方面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稅收,來改善民生,來加強城市建設。如果產值很大、總量很大,但稅收,特別是地方財政收入貢獻不大,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工業強區。

第五個,檢驗工業強區,要看投入是不是真持續。有沒有穩定、持續的工業投入,也是判斷余杭是不是工業強區的一個標準、一個重要指標。

查看全文

沿海欠發達地區強行推進經濟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強鎮建設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對一個地區,特別是對于縣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示范作用。本文結合浙江省江山市(縣級市)賀村鎮發展實際,就如何加快強鎮建設,促進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談幾點認識與思考。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強鎮建設調查思考

強鎮是一定區域內的經濟中心,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和依托,是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鎮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加快強鎮建設,增強強鎮對農村發展的輻射和帶動能力,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基本途徑。

賀村鎮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區之西南,鎮域面積82.3平方公里,是浙贛電氣化鐵路、205國道、46省道的交會點,距黃衢南高速公路僅3公里。賀村鎮是全國百佳經濟強鎮,2006年10月,在第二屆全國千強鎮評比中賀村鎮名列第571位,是衢州市唯一上榜鄉鎮。但與浙江省發達地區鄉鎮,如紹興縣楊汛橋鎮和義烏市佛堂鎮等相比,江山市賀村鎮屬于欠發達地區,總體實力仍然偏弱,差距很明顯,需要奮力追趕。

一、賀村強鎮建設取得的成效

1.綜合實力迅速增強

查看全文

工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工業強區”發展戰略,通過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培育支柱產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等一系列措施,工業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益不斷提高,工業對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地位日益突出。

一、**區工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區工業是在建區初期幾乎為零的基礎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發展起來的。目前,全區年銷售額100-500萬元的工業企業有41家,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有17家。20**年至20**年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3.4%,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2.3%,二產比例由2002年的18.1%提高到20**年的32.6%。今年前三季度,全區工業總產值實現31.3億元,增長43.2%;工業增加值實現7.07億元,同比增長34.3%,拉動經濟增長9.9個百分點。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9.94億元,同比增長95.2%,實現利潤7211萬元,同比增長167.22倍,上繳增值稅5653萬元,同比增長164%。工業企業發展勢頭較好,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優勢產業型企業帶動明顯。經過多年的發展,**區初步形成水泥建材、冶金化工、農林產品加工為支撐的優勢產業。在年銷售額1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中,涉及水泥建材、化工優勢產業的有13家,占年銷售額100萬元以上企業總數的17.2%,其中,500萬元以上的有12家,為規模以上企業的70.6%。2007年1—9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86億元,同比增長79%。

2、配套產業型企業不斷發展。新上了一批生產配套產品的企業,主要有為華潤(貴港)水泥等公司生產配件的華寧耐磨公司、福盛橡膠制品公司等。

3、勞動密集產業型企業發展迅速。充分發揮**區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怡合玩具廠投資規模不大,但安排了100多個就業崗位,還有50家針織制品企業、90家中板廠和12家膠合板廠共提供了4570多個就業崗位。

查看全文

企業入圍排行榜統計工作總結

近期,市統計局、現代統計產業發展中心聯合了年行業統計排名。從年《行業排行榜》資料來看,區在工業、房地產、商業、建筑業、旅館業等行業均占有一席之地,且部分企業排名靠前。這些入圍企業都是我區優秀企業的杰出代表,他們對區年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工業企業500強:76家企業入圍

年,工業500強企業中有76家企業入圍,企業數占全市500強總量的15.2%。其中前50強中占據12席,占了近四分之一的比重。入圍工業500強的76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97.43億元,占全市500強總量的12.8%。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3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50.7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的是英順達科技有限公司,達462.13億元,排在全市500強的第3位。

區入圍企業中,中央屬、市屬企業4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7.16億元,分別占區入圍企業總量的56.6%和55.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54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03.25億元,分別占入圍企業總量的71.1%和76.8%,這充分說明區外資企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房地產業50強:11家企業入圍

年,房地產銷售面積或銷售額50強中,共有11家企業入圍。其中九韻置業有限公司、益恒置業有限公司、萬科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蓮申房地產有限公司4家企業同時入圍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額50強。

查看全文

浙江地區強鎮建設存在問題及建議論文

摘要: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強鎮建設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對一個地區,特別是對于縣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示范作用。本文結合浙江省江山市(縣級市)賀村鎮發展實際,就如何加快強鎮建設,促進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談幾點認識與思考。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強鎮建設調查思考

強鎮是一定區域內的經濟中心,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和依托,是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鎮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加快強鎮建設,增強強鎮對農村發展的輻射和帶動能力,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基本途徑。

賀村鎮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區之西南,鎮域面積82.3平方公里,是浙贛電氣化鐵路、205國道、46省道的交會點,距黃衢南高速公路僅3公里。賀村鎮是全國百佳經濟強鎮,2006年10月,在第二屆全國千強鎮評比中賀村鎮名列第571位,是衢州市唯一上榜鄉鎮。但與浙江省發達地區鄉鎮,如紹興縣楊汛橋鎮和義烏市佛堂鎮等相比,江山市賀村鎮屬于欠發達地區,總體實力仍然偏弱,差距很明顯,需要奮力追趕。

一、賀村強鎮建設取得的成效

1.綜合實力迅速增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