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7 00:53: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概念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概念

剖析設計概念與概念設計

概念是人對能代表某種事物或發展過程的特點及意義所形成的思維結論。設計概念則是設計者針對設計所產生的諸多感性思維進行歸納與精煉所產生的思維總結,因此在設計前期階段設計者必須對將要進行設計的方案作出周密的調查與策劃,分析出客戶的具體要求及方案意圖,以及整個方案的目的意圖,地域特征,文化內涵等再加之設計師獨有的思維素質產生一連串的設計想法,才能在諸多的想法與構思上提煉出最準確的設計概念。

一、簡而言之概念設計即是利用設計概念并以其為主線貫穿全部設計過程的設計方法。

概念設計是完整而全面的設計過程,它通過設計概念將設計者繁復的感性和瞬間思維上升到統一的理性思維從而完成整個設計。如果說概念設計是一篇文章,那么設計概念則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概念設計圍繞設計概念而展開,設計概念則聯系著概念設計的方方面面。

二、概念設計的思維程序

概念設計的關鍵在于概念的提出與運用兩個方面,具體的講它包括了設計前期的策劃準備;技術及可行性的論證;文化意義的思考;地域特征的研究;客戶及市場調研;空間形式的理解;設計概念的提出與討論;設計概念的擴大化;概念的表達;概念設計的評審等諸多步驟。由此可見概念設計是一個整體性多方面的設計,是將客觀的設計限制,市場要求與設計者的主觀能動性統一到一個設計主題的方法。

設計概念的提出

查看全文

典型概念的嬗變

本文作者:曠新年單位: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一、典型人物

清末民初,王國維和呂思勉等人已經涉及了典型觀念。王國維在《叔本華之哲學及其教育學說》中說:“科學上所表者,概念而已矣。美術上之所表者,則非概念,又非個像,而以個像代表其物之一種之全體,即上所謂實念者是也,故在在得直觀之。”①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中說:“夫美術之所寫者,非個人之性質,而人類全體之性質也。惟美術之特質,貴具體而不貴抽象。于是舉人類全體之性質,置諸個人之名字之下,譬諸‘副墨之子’,‘洛誦之孫’,亦隨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善于觀物者,能就個人之事實,而發見人類全體之性質;今對于人類之全體,而必規規焉求個人以實之,人之知力相越,豈不遠哉!故《紅樓夢》之主人公,謂之賈寶玉可,謂之‘子虛’‘烏有’先生可,即謂之納蘭容若,謂之曹雪芹,亦無不可也?!雹趨嗡济阍凇缎≌f叢話》中說:“小說所描寫之人物,為代表主義。”“善讀小說者,初不必如今之人,屑屑效考據家之所為,探索書中之某人即為某人,某事即隱某事,以其所重者,本不在此也”?!霸u《紅樓夢》者甚多,予以為無一能解《紅樓夢》者,而又自信為深知《紅樓夢》之人,故借論小說所撰之人物為代表主義,一詮釋之”。③在我國,最早直接使用“典型”和“典型人物”這個概念的是魯迅。1921年,魯迅在《譯了〈工人綏惠略夫〉之后》一文中有這樣的論述:“他做成若干小說,都是驅使那革命的心理和典型做材料的?!碑斏鐣线€沒有出現賽寧這樣的人物時,阿爾志跋綏夫就以詩人的敏感預先在他的小說《賽寧》中描寫了這種典型?!芭u家的攻擊,是以為他這本書誘惑青年。而阿爾志跋綏夫的解辨,則以為‘這一種典型,在純粹的形態上雖然還新鮮而且希有,但這精神卻寄宿在新俄國的各個新的,勇的,強的代表者之中’”?!霸娙说母杏X,本來比尋常更其銳敏,所以阿爾志跋綏夫早在社會里覺到這一種傾向,做出《賽寧》來……阿爾志跋綏夫是詩人,所以在一九〇五年之前,已經寫出一個以性欲為第一義的典型人物來”。④成仿吾1924年在《創造》雜志上發表的《〈吶喊〉的評論》,從英文翻譯使用了“典型的性格”(typ-icalcharacter)這一概念。他說:魯迅前期的作品,“有一種共通的顏色,那便是再現的講述”,“這些記述的目的,差不多全在筑成buildup各樣典型的性格typicalcharacter;作者的努力似乎不在他所記述的世界,而在這世界的住民的典型,所以這一個個的典型筑成了,而他們所居住的世界反是很模糊的。世人盛稱作者的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典型筑成了,然而不知道作者的失敗,也便是在此處。作者太急了,太急于再現他的典型了;我以為作者若能不這樣急于追求‘典型的’,他總可以尋得一點‘普通的’出來”。⑤“典型人物”這個概念在1920年代其含義并不明確和穩定。茅盾在1925年發表的《小說研究ABC》中,“典型人物”實際上相當于后來的“類型人物”。他說:“如果作家只描寫了他的類性,而不于類性之外再描寫他的個性,那么我們就得了一個典型人物?!彼终f,如果作家本來想創造一個有個性的人物,但結果卻只是一個“典型人物”,這就意味著他的描寫是“失敗”了。⑥羅美在評論茅盾小說《幻滅》中的人物時用了Typical和Type。《幻滅》描寫了革命潮流高漲中一部分人站在潮流以外而形式上被卷入潮流之中的心理狀態和主人公靜的矛盾心理,羅美稱主人公靜“真是一個Typical的小資產階級的女子”。作者說她不單愛看客觀描寫的小說,因為它們常常反映較大的Circle,也愛看主觀描寫,甚至于寫得不十分好的小說,因為這至少表現她個人的情緒,“而這種個人卻是某一定的Type”。⑦典型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的引進有著重要的關系。1933年《讀書雜志》第3卷第6期和1934年12月《譯文》第1卷第4期譯載了瞿秋白編譯的恩格斯的《致哈克奈思女士的信》和《致敏•考茨基的信》,成為我國典型理論的一個重要階段。1934年4月,瞿秋白在《馬克斯,恩格斯和文學上的現實主義》中引用了恩格斯的說法:“除開詳細情節的真實性,還要表現典型環境之中的典型的性格?!彼J為巴爾扎克寫出了“典型化的個性”和“個性化的典型”。①典型的創造很快被提到了文學創作的中心地位,認為文學創作就是創造典型。胡風說:“文學創造工作底中心是人,即所謂‘文學的典型’,這已經成了常識。”②1936年,胡風又說:“‘典型’問題是文藝理論底中心內容之一?!雹?936年胡風和周揚有關典型的討論成為典型概念傳播的一個重要的契機。1935年,胡風在答文學社問所寫的《什么是“典型”和“類型”》一文中,強調“典型”和沒有個性的“類型”(stereotype)的不同:“一個典型,是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然而卻又是本質上具有某一群體底特征,代表了那個群體的?!焙L談到了典型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問題。“它含有普遍的和特殊的這兩個看起來好像是互相矛盾的概念。所謂普遍的,是對于那人物所屬的社會群里的各個個體而說的;所謂特殊的,是對于別的社會群或別的社會群里各個個體而說的。就辛亥前后以及現在的少數落后地方和農村無產者說,阿Q這個人物底性格是普遍底;對于商人群地主群工人群或各個商人各個地主各個工人以及現在的不同的社會關系里的農民而說,那他的性格就是特殊的了”。④1936年1月,《文學》第6卷第1號發表了周揚的《現實主義試論》。周揚認為,胡風在《什么是“典型”和“類型”》一文中關于典型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解釋應予以修正。周揚提出:“典型的創造是由某一社會群里面抽出最性格的特征,習慣,趣味,欲望,行動,語言等,將這些抽象出來的體現在某一個人物身上,使這個人物并不喪失獨有的性格。所以典型具有某一特定的時代,某一特定的社會群體所共有的特性,同時又具有異于他所代表的社會群的個別的風貌。借一位思想家的說法,就是:‘每一個人都是典型,而同時又是全然獨特的個性———這個人(Thisone),如老赫格爾所說的那樣?!彼嬲撕L對于典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解釋:“阿Q的性格就辛亥前后以及現在落后的農民而言是普遍的,但是他的特殊卻并不在于他所代表的農民以外的人群而言,而是就在他所代表的農民中,他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有他自己獨特的經歷,獨特的生活樣式,自己獨特的心理的容貌、習慣、姿勢、語調等,一句話,阿Q真是一個阿Q,那所謂‘Thisone’了。如果阿Q的性格單單是不同于商人或地主,那末他就不會以這么活躍生動的姿態而深印在人們的腦里吧?!雹菰谶@場論爭中,就典型創造過程即典型化這一理論問題,胡風與周揚的基本思想和觀點是一致的,他們都接受別林斯基、高爾基和恩格斯有關典型的基本思想與觀點,他們對典型的普遍性給予特別的重視,強調典型的創造要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不過,周揚比胡風更深刻地理解典型的個性化。典型的特殊性,不僅在對于其他的人群而言是特殊的,而且對于特定的人群而言也是特殊的。典型往往是指社會階級的本質,也就是階級典型。高爾基說:“但是假如一個作家能從二十個到五十個,以至從幾百個小店鋪老板、官吏、工人中每個人的身上,把他們最有代表性的階級特點、習慣、嗜好、姿勢、信仰和談吐等等抽取出來,再把它們綜合在一個小店鋪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這個作家就能用這種手法創造出‘典型’來?!雹抟匀悍g的維諾格拉夫的《新文學教程》將典型置于討論的重心。維諾格拉夫在定義典型時引用了高爾基關于典型必須概括“階層”的特征同時還要包括人的各種特性的兩段著名的論述。然后定義說:“這樣,所謂‘典型’———是現實底概括,將人底一切集團底特征,統一在某一個個人底形象中?!蓖瑫r,他又強調典型的性格是復雜的多面的。他認為,如果作家過于強調典型中的一般性,不注意人物的個別性,那么就會造成形象的公式化。①根據高爾基的說法,把典型與階級、職業的共性聯系起來,然而,茅盾質疑了這種看法:“典型性格是階級性的,為什么果戈里將同階級的人寫成許多不同的性格?”他說:“某一階級有其典型的性格,這是不錯的,但不能說同一階級的人物的性格就像一個模子里鑄出來似的彼此完全相同?!薄暗浅@些階級性之外,一個人還有其‘個性’,沒有個性的典型性格是不可思議的”。他以阿Q為例,“究竟阿Q的思想意識,屬于那一階級呢?”他認為,阿Q既表現出農民的性格,但也有些不是農民的。他的精神勝利法并不是中國農民的,而是屬于士大夫階級的。②在周揚和胡風關于阿Q的論爭中,兩人都認為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落后的農民這一群體的典型代表。1951年,馮雪峰在《論〈阿Q正傳〉》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阿Q主要是一個思想性的典型,是阿Q主義或阿Q精神的寄植者。在阿Q這個人物身上集合著各階級的各色各樣的阿Q,是魯迅所說的“國民劣根性”的體現。馮雪峰超越了對阿Q這個人物簡單的階級論的解釋。后來,何其芳的“共名說”實際上超越了典型是社會階級的本質的限制。李南桌在《論典型》中批評了對于典型的簡單化的理解:“于是所謂典型的創造便是概括多少特殊的,不同的,某階級,某時代,某地方,某職業的集團特征。綜合了這些特征,便可產生典型。”這樣概括出來的只是“類型性”,他認為,描寫這樣的類型并不是文學的任務,而真正的典型必須是具有個性的。人既具有共同的人性,然而在不同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形成了不同的個性。典型和個性在具體的歷史社會中能動地統一起來。他引用了高爾基有關典型的著名的論述:“光只階層的特征還不能產生活生生的,完全的人;藝術的,具象的人;人是有各種各樣的,有的人嘵舌,有的人沉默,有的人固執,自信太強,有的人優柔,缺乏自信。文學者好像生活在一個吝嗇漢,卑劣漢,狂想者,空想者,野心家,快活的人,陰郁的人,勤懇的人,懶惰的人,寬大的人,陰險的人,對一切事冷淡的人———輪回舞蹈的中心……把這些人物的一種性質加以深化,加以擴大,賦予敏銳性與明了性?!彼怯谩皞€性”來批評“類型”,實際上是用復雜的人性豐富階級性的內容。③典型創造及其狹隘的理解在當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對于人物性格的豐富性與復雜性的描寫,從而引起了作家的不滿。張天翼說:“從文學史上看來,所謂‘典型’也者,那簡直是個糟透了的名詞。這是被那些擬古主義者弄糟的。這里只要一般性,只要一個代表全部的東西。這跟‘個性’成了個不可并立的死對頭。這么著,一個佳人就代表了一切佳人,一個才子就代表了一切才子,正如《紅樓夢》里所說的那些野史———‘開口文君,閉口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了。”一個典型而沒有個性就會流入“臉譜主義”。④抗戰時期的典型討論是與當時的文藝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方面是如何創造新的抗日英雄典型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如何克服一直為人所詬病的公式化的問題。周揚認為,作家應該積累戰斗實踐的經驗,為寫出表現時代歷史主題的偉大作品做好準備。⑤茅盾提出“寫典型事件中的典型人物”。⑥黃繩批評荒煤的作品《只是一個人》“把偶然的因素,游歷于必然之外”,并指出“創造典型,說是要從一個特定的社會階層里的各個體中抽出共同的特征來,這就是說,我們要除去現象中的偶然的東西,把社會的必然的特征,熔鑄在他的人物里面”。①祝秀俠在《現實主義的抗戰文學論》中討論典型性時說:“典型性一方面固然是概括相同的人物而抽出它的一般性的特征加以深化,擴大。但一方面也必須注重個別的特殊性,個人的性格。典型不是單純的一般化,而是一般化中仍有特殊性的存在,假如誤會了典型就是一般化,就變成了公式了。”

二、典型的共性與個性

1949年以后,我國開始大量翻譯和引進蘇聯的文藝理論教科書和文藝理論著作。1952年11月10日出版的《文藝報》第21號以“學習蘇聯共產黨(布)中央委員會關于文學藝術的指示”為題摘錄轉載了馬林科夫報告中關于文學藝術的部分。1953年8月《文藝報》第15號上發表了《蘇聯文藝界討論典型問題》的通訊,報道了馬林科夫在蘇共的報告。馬林科夫在蘇共的報告中,把典型說成是一個“政治性”的問題。這樣,“一個階級一個典型,一個時代一個主題”這種觀點開始出現和流行。周揚提出,“典型是代表一個社會階層,一個階級一個集團,表現他最本質的東西”,“應該把典型問題,當作立場問題、政治問題、黨性問題,不創造典型就是政治不行”。③李希凡強調典型的共性和普遍性是階級性和階級本質:“典型的形象必須是人物的階級共性和個性的高度概括的統一體”,“在世界文學史上,任何偉大的典型,都首先是從他鮮明的階級性里,獲得藝術的生命”。④斯大林逝世后,引起了蘇聯意識形態的變化和文藝界的“解凍”。1955年,蘇聯《共產黨人》雜志第18期發表了《關于文學藝術中的典型問題》專論,批駁了馬林科夫報告中有關典型的觀點。《文藝報》1956年第3號轉載了蘇聯《共產黨人》雜志專論《關于文學藝術中的典型問題》。專論沒有否定典型的思想教育意義和黨性原則,而是反對把典型與政治等同起來。專論批評馬林科夫的說法是“煩瑣哲學的公式”,認為馬林科夫的定義是“片面的和不完全的”,認為豐富多彩的典型形象“不能僅僅被歸結為某一種社會本質”?!鞍训湫蛢H僅看作是一定社會力量的本質的體現,就會使藝術作品喪失生活的各自豐富多彩的現象,就會去創造公式,而不是去創造藝術形象”。文章認為:“典型化是同創作個別性格的能力分不開的,是同通過這些性格的命運、行為和活動來揭示復雜的和多方面的生活聯系和生活關系的能力分不開的”。專論還認為:“藝術中生活現象典型化的復雜過程的要義就在于:不是用公式,而是用鮮明的、具體感性的形象來再現生活的本質方面?!辈⒅赋?“要求藝術形象深刻個性化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美學的基本要求之一。”⑤專論在中國產生了巨大反響,《文藝報》開辟“關于典型問題的討論”的專欄,認為“聯系我國文學藝術創作和理論批評的實際展開對于典型問題的討論和研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刻不容緩的任務之一”。⑥討論的文章大多重復了專論的觀點,否定馬林科夫的典型的“本質說”和“黨性說”。但是,這些討論實際上并沒有從根本上脫離原來的理論思維,而是強調“通過個性”、“通過個別”去表現“一般”、“共性”和“本質”。蔡儀說:“文學藝術中的典型之所以是典型人物,不僅是個別性和普遍性的統一;而以鮮明生動而突出的個別性,能夠顯著而充分地表現他有相當社會意義的普遍性?!雹咭匀赫f:“典型人物,必須是有生命、有個性的活人物。作家要創造典型人物,必須創造色彩鮮明的個性;也只有生動而有特征的個性才有可能表現出同一類型的人物的共同的本質特征?!雹俨虄x敏感地看到當代文藝批評標準的不斷轉移:“全國解放后最初一個時期,我們的文藝批評曾以思想性和真實性作為重要的尺度……其后有一個時期,在要求思想性和真實性的基礎上,又曾提出新英雄人物的創造作為重要的尺度?!彼赋?“近幾年來,我們的文藝批評,往往比以前更著重地提出典型人物作為一個主要的評價尺度?!比缯摗都t旗譜》成就時,首先就舉出朱老忠是典型;論《創業史》的成就時,也要談到梁生寶是個典型。反之,在論作品的缺點或失敗時,也常常說是沒有創造典型或主人公不是典型。特別是關于《金沙洲》和《達吉和她的父親》兩次討論,認為它們是失敗的作品的人,幾乎都說它們沒有創造典型;而認為它們成功的人,又往往主張它們的主人公是典型。兩種意義雖然相反,卻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以典型人物的創造作為評價尺度。他說,文藝批評中早就討論過典型人物的創造問題,而如現在這樣地著重地提出它來作為一個主要的尺度,以至于引起了熱烈的爭論,這是和當前文藝發展的傾向有關的。②“新時期”從倡導“寫真實”和對“寫本質”的批評開始,造成了典型理論的逐漸蛻變。王春元說:“不難看出,‘寫本質’論對創作的直接損害,就是要作家按照某些‘社會本質’的概念和定義去圖解一種號稱‘英雄人物’的空洞抽象,這是對藝術特征的最粗暴的破壞。”他認為,“寫本質”的理論的流行并不是由于作家的偏愛,而是政治權力的指揮棒的支持,“要在‘寫本質’的名義下,粉飾生活,掩蓋矛盾,用虛張聲勢代替真情實意,用連篇空話代替真實描寫”。“文學里的英雄人物,也只能是生活中具有先進品質的普通活人的藝術反映,而絕不是什么‘社會本質’的概念的集中表現。因為赤裸裸的‘本質’的概念,根本就不是美學范疇的東西,它不是文學藝術的對象,因此也無權進入文學描寫的領域”。②也有人為“寫本質”辯護,認為“‘寫本質’,或者說文藝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質,這是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原則。有人認為,那種提倡“寫本質”就會導致公式化、概念化的說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爱a生公式化、概念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作者對現實生活缺乏深刻的理解”。③也有人認為,用藝術的特殊性來否定寫本質的必要性是站不住腳的。一個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可能僅僅停留在社會現象的羅列上,而不去揭示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都可以同樣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質。托爾斯泰因為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質的方面”而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④

三、典型的崩解

查看全文

概念設計探究論文

摘要:本文簡要闡述了概念設計的內涵與特征,強調了它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與意義,提出了概念設計的策略與方法,并舉例進行論證,最后對概念設計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概念設計;非理性因素;設計實驗

1概念設計的內涵與特征

“概念”一詞的本義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解釋是“懷孕,孕育的意思,即經過十月懷胎之后生成的一種新事物”。概念設計是設計師對建設場地進行實地考察后,有意識的針對場地中的環境構成元素進行深入分析,提煉,濃縮而成的一種可以統領全局,貫穿設計過程始終的構思主線。它一般以抽象的形式出現,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具有非理性因素的思維特征,往往是設計師的一些頓悟、靈感就可能形成一些重要設計項目的原始創作意念。同時,概念設計具有很強的實驗性,有時甚至純粹是一種嘗試,完全在從事探索性活動。

2概念設計的重要性與意義

概念設計自從上世紀問世以來,已經被許多世界建筑大師在一些重要建設項目中恰如其分的運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建設項目的前期階段,概念設計的主體地位是不可辯駁的。倘若沒有優秀的創作意念作為引領整個設計的主線,策劃方案設計就會一團散沙,缺乏整體性、有機性,讓人有隨意拼湊,抄襲之感。另外,重視概念設計有利于激發創作靈感,增強設計師的原創意識,不致步人后塵,而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

查看全文

關于行為概念思索

摘要:行為概念是刑法中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概念。文章通過對行為的意義、行為的理論進行闡述和分析,得出我國刑法中行為的科學結論。

關鍵詞:行為行為理論行為概念

犯罪首先是行為,無行為則無犯罪,這是刑法中一個基本的原則,說明行為的概念處于犯罪概念的核心。犯罪論中所有的觀點和理論都圍繞著行為而展開,都是對行為的評價,從而在理論上更為準確、清晰地把握作為犯罪這種行為的共性、個性及其具體特征,而使刑法理論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從實質意義上講,犯罪是侵害、威脅法益的行為,而從犯罪成立的形式意義上講,犯罪是具備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有責性的行為,所以無論從什么角度,即使從行為人刑法的角度,也不得不強調行為是行為人人格的征表。構成要件符合性的考察對象和考察出發點也只能是行為??傊袨楦拍钍切谭ㄖ凶顬榛疽彩亲顬橹匾母拍?。

一、行為的理論

(一)古典犯罪論中的行為概念

近代刑法中的行為概念是19世紀法律科學逐步發展的產物。在費爾巴哈的刑法理論中,行為仍然沒有成為刑法學獨立研究的對象,而黑格爾由于在《法哲學原理》一書中下列有關敘述被認為”刑法中行為概念之父”。他指出意志的權利在于人的舉動之中,只有那些可以認定為他的行為,即根據它的目的在明知其前提并故意為之者,才能要求他對此承擔責任,行為只能歸責于意志的過錯。但是黑格爾仍然局限于討論故意的行為,并且仍然是在歸責的意義上使用行為概念。黑格爾學派的刑法學家們將過失納入了刑法中行為的范疇,此后黑格爾的學生貝爾納爾開始主張應當將行為與可罰性區分開來,因此他被稱為近代刑法中行為論的奠基人。

查看全文

憲法中的公民概念小議

一、新中國成立之前“公民”概念在憲法文本中的體現及特征

(一)從“臣民”到“國民”

新中國成立之前,在歷部憲法文本中,表述個人與國家之間政治聯系的概念并沒有出現“公民”一詞。1908年清政府通過的《欽定憲法大綱》采用了“臣民”一詞,但該大綱文本中也沒有出現與個人相對應的“國家”概念,只是使用了“大清帝國”。因此,在《欽定憲法大綱》中,個人與國家之間的政治聯系完全屬于“從屬性”的,個人是以“被統治者”的法律身份出現在憲法文本中的。

(二)“國民”與“人民”混用

辛亥革命勝利后,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國民黨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為了光揚辛亥革命之勝利成果,以及限制日后上臺的袁世凱,于1912年3月11日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該《臨時約法》在表述與“中華民國”相對應的個人的法律身份時,同時使用了“國民”和“人民”。但“國民”與“人民”作為憲法文本上所規定的個人的法律身份,兩者之間內涵究竟有什么差異,并不是很清晰。

1913年由當時所謂的“中華民國國會憲法起草委員會”擬定的《天壇憲法草案》,繼續沿用了“國民”與“人民”兩詞,但是,仍然沒有界定兩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是否指稱與國家相對應的個人。該憲法草案第三章“國民”,對“人民”的各項權利作出了詳細規定。并且在第3條明確地規定:“凡依法律所定屬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人民”,首次提及“人民”資格的認定。很顯然,從立憲技術上來看,該憲法草案基本上是“國民”與“人民”概念混用。此后,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又稱“袁記約法”)、1923年的《中華民國憲法》(史稱“賄選憲法”)皆依此做出規定。

查看全文

德育概念規范化研究

摘要:我國現今德育理論的來源相當復雜。其中包括:1.從開辟革命根據地以來的人民教育傳統;2.蘇俄德育理論影響;3.西方近代以來德育理論的滲透;4.儒家道德修養學說的深層影響;5.人民共和國教育發展過程中德育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積累。

關鍵詞:德育;概念規范化;內涵與外延

Abstract:Ourcountrythemoraleducationtheory''''soriginisquitenowadayscomplex.Andincludes:1.sinceopeningrevolutionarybasepopulareducationtradition;2.SovietRussianmoraleducationtheoryinfluence;3.sinceWesternmoderntimesmoraleducationtheoryseepage;4.Confucianistmoralstrainingtheoryin-depthinfluence;5.inpeople''''srepubliceducationdevelopingprocessmoraleducationtheoryandexperience''''saccumulation.

keyword:Moraleducation;Conceptstandardization;Connotationandextension

前言

事實上不同時代不同國度“德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有別,德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時有變化,德育的歷史內容更相徑庭,而我國教育理論界對不同歷史類型德育實踐研究的成果相當有限,對各種德育理論流派的探討還欠深入。人們對德育的理解不盡相同,而加入德育研究行列者又并非都屬訓練有素的專家,以致我國德育理論至今尚不成熟。概念泛化,觀念陳舊,邏輯混亂,更由于不少不恰當的提法早已上了“本本”,含糊不清的概念難以剔除,有價值的見解難以得到認同,理論界長期爭議不休。

查看全文

概念設計評析論文

摘要:本文簡要闡述了概念設計的內涵與特征,強調了它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與意義,提出了概念設計的策略與方法,并舉例進行論證,最后對概念設計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概念設計;非理性因素;設計實驗

1概念設計的內涵與特征

“概念”一詞的本義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解釋是“懷孕,孕育的意思,即經過十月懷胎之后生成的一種新事物”。概念設計是設計師對建設場地進行實地考察后,有意識的針對場地中的環境構成元素進行深入分析,提煉,濃縮而成的一種可以統領全局,貫穿設計過程始終的構思主線。它一般以抽象的形式出現,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具有非理性因素的思維特征,往往是設計師的一些頓悟、靈感就可能形成一些重要設計項目的原始創作意念。同時,概念設計具有很強的實驗性,有時甚至純粹是一種嘗試,完全在從事探索性活動。

2概念設計的重要性與意義

概念設計自從上世紀問世以來,已經被許多世界建筑大師在一些重要建設項目中恰如其分的運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建設項目的前期階段,概念設計的主體地位是不可辯駁的。倘若沒有優秀的創作意念作為引領整個設計的主線,策劃方案設計就會一團散沙,缺乏整體性、有機性,讓人有隨意拼湊,抄襲之感。另外,重視概念設計有利于激發創作靈感,增強設計師的原創意識,不致步人后塵,而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

查看全文

概念設計研究論文

1什么是概念設計

所謂“概念”指的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人們通過實踐,從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抽出其特有屬性概括而成”的。人對世界的認識、人類的全部文化、科學知識以及思想,都是由概念組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概念,就沒有人類的歷史,就沒有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因此,“概念設計”從本質上說,提供的是“思想”。所謂“反映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指的就是通過某種媒介或手段,把我們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確定下來。媒介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文字符號是一種表達概念的媒介,視覺符號也是一種表達概念的媒介。就設計藝術而言,“概念設計”就是用視覺語言把我們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表達出來,這種認識就是我們從事物中提煉、概括出來的概念或思想。因此,它在本質上是對“思想”的設計,換句話說,它提供的是創意,即從某種理念、思想出發,對設計項目在觀念形態上進行的概括、探索和總結,為設計活動正確深入的開展指引前進的方向。

2概念設計的應用范圍

概念設計在不同的領域中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對象。除了上述設計藝術領域之外,在產品的生產、經營、銷售等領域中也有廣泛的應用。這一類的“概念設計”指的是對某種經營、生產、銷售思想、策略的策劃。所謂“概念”是對企業、產品、管理、營銷理念等方面的特殊性做出的概括。按主體不同,對這一類的“概念設計”可分為三個方面:即企業概念、品牌概念和產品概念。

除了物質生產領域之外,在影視、戲劇、展覽策劃等文化生產領域,概念設計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科幻題材影視創作中,那些在現實中不存在的場景和道具都需要設計師根據預先設定的概念進行創作。

概念設計早在20世紀80年代,在國外就已經開始為設計界所廣泛關注。美國平面設計師愛倫•霍伯特(AllenHubert)當時曾經撰寫了一本書,題目就叫“ConceptualDesign”(概念設計),內容是針對平面設計中如何組織創意,如何賦予設計對象某種理念或思想,更好地推廣企業和產品,引導消費者。當時國內很少有人從“概念設計”的角度理解、重視這個問題。在設計領域始終倡導并努力實踐“概念設計”的是工業設計,由于工業產品具有批量化、自動化和時尚性等特點,設計對生產領域帶來的影響更直接,對市場信息做出的反映更迅速、更靈敏,在推廣一個新產品之前,概念設計就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汽車工業,概念設計成為推動汽車工業不斷創新的發動機。廠家對新的時尚、技術和功能的探索往往首先通過概念設計來完成,同時,概念車也成為引領時尚的風向標。

查看全文

商務英語概念隱喻分析

一、引言

在傳統的修辭學上,隱喻被認為是一種修辭現象,即把一種陌生晦澀難懂的事物比喻成另一種熟悉易懂貼近生活的事物,從而更好地理解前者的真實含義。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Lakoff&Johnson首次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并認為隱喻是人們所離不開的。這一理論成為認知語言學概念隱喻研究的基石。商務英語中存在大量的隱喻現象,引起了國內外認知語言學學者或專家的廣泛關注。通過對商務英語中的常見概念隱喻研究對提升商務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內在含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概念隱喻理論

1.概念隱喻的含義。Lakoff提出的概念隱喻理論對隱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響。其定義是:用一種領域中的概念思路去解釋另一種不一樣的領域的概念,或者是概念領域之間的相互映射。換句話說,隱喻不僅僅是文字的游戲,而是與我們的認知活動和思維方法息息相關,無時無刻不存在于我們自覺或者不自覺的思維活動中。一般而言,概念隱喻含括四個基本概念:始源域,目標域、經驗基礎和映射。2.商務英語中的概念隱喻。隱喻在商務領域普遍存在。十八世紀,被稱為“經濟學之父”的AdamSmith在其《國家財富》書中用“無形的手”來比喻資本經濟操控中未知的力量,或者價值規律。在這個概念隱喻中,“無形的手”是始源域,未知力量或者價值規律是目標域。兩者都具有類似的操控能力。商務英語中的概念隱喻主要有:經濟是一個有機體、經濟是人類、商人是動物、市場運動是物理運動、向下的市場運動是自然災害等。

三、案例分析

概念隱喻包含三種:結構隱喻、方位隱喻和本體隱喻。以下分別從這三個方面對商務英語中的概念隱喻進行分析。1.結構隱喻。結構性概念隱喻用一種概念的結構去理解或認識另一種概念,將談論一種概念各方面的詞語用于談論另一概念(束定芳,2000)。例如:(1)金融危機是災難a.Thesharepriceofthecompanyhascollapsedfrom$24.6onSeptember21stto16cents.b.Thesharescrashedto329p.以上兩個例子中,價格、股票和市場等的衰退、下降被視為是一種災難。將運動源域映射到商務這一目標域中。通過災難來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金融危機,從而讓人們意識到金融危機影響范圍之廣、影響力之大絲毫不遜色于一場重大的自然災害。(2)市場運動是物理運動a.Itisanabove-averageclimbinprices.b.ChinaConstructionBanksurged7.41percentto13.21yuan.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源域是運動方式攀爬(climb),目標域是市場價格的上升運動。另外還有一些其它的運動方式如跳躍可以映射到經濟的快速發展,“摔倒”可以映射到經濟的快速下降、“翻滾”可以映射到經濟在困境中艱難前進等目標域中。這些運動方式都是源域。2.方位性概念隱喻。方位性概念隱喻顧名思義就是用一些方位詞如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來描述解釋另一類概念。例如:(1)經濟發展好壞是上下Thelandpriceshasrisen.Thepricehadfallenafurthertencents.這個概念隱喻中經濟的良好發展、數量增加、上漲等為上,例1中的rise即指價格上漲的含義。除此之外還有這些詞表示“上”,如up,climb,ascend,soar等。相反,經濟的衰退、數量減少、下降等為“下”,例2中的fall即指價格下降的含義。3.本體性概念隱喻。本體性概念隱喻無處不在地充斥著商務英語中,這類概念隱喻衍生出的各式各樣的表達使得商務概念別有一番風味。(1)經濟活動是人a.Manyofthemareinthehandsofthemarket.b.Onlyinthiswaycanthemarketberevived.人是一切活動的主體,通過人能更好地認識經濟。人是具體的,有生命體的、有思想的;而經濟雖是抽象的、無生命體的、無思想的,卻有著自身的發展系統。兩者存在諸多相似之處。經濟之于國家猶如血液之于人,國家的命運往往掌握在經濟手中。例1中的市場變成人有雙手,例2中市場也如人般能復活。(2)經濟是情感a.Gloomymarketweighsondevelopers.b.Marketpanicpushesricepricesskyhigh.人類對事物的認知通過借助情感表達出來,情感和認知相互作用。而對于抽象的情感,如抑郁、恐慌等往往是通過人體認知隱喻來體現的,以上兩個例子中的概念隱喻映射到經濟話語中能更好地反映出參與經濟活動的人的情感和認知。結語商務活動中大量存在著概念隱喻。通過常見概念隱喻這一獨特的認知視角來揭示商務活動的認知規律,為理解商務話語中抽象的專業詞匯提供了重要的紐帶與橋梁。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去理解新的商務知識,進一步提升對商務概念的理解。

查看全文

概念設計研究論文

1概念設計的內涵與特征

“概念”一詞的本義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解釋是“懷孕,孕育的意思,即經過十月懷胎之后生成的一種新事物”。概念設計是設計師對建設場地進行實地考察后,有意識的針對場地中的環境構成元素進行深入分析,提煉,濃縮而成的一種可以統領全局,貫穿設計過程始終的構思主線。它一般以抽象的形式出現,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具有非理性因素的思維特征,往往是設計師的一些頓悟、靈感就可能形成一些重要設計項目的原始創作意念。同時,概念設計具有很強的實驗性,有時甚至純粹是一種嘗試,完全在從事探索性活動。

2概念設計的重要性與意義

概念設計自從上世紀問世以來,已經被許多世界建筑大師在一些重要建設項目中恰如其分的運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建設項目的前期階段,概念設計的主體地位是不可辯駁的。倘若沒有優秀的創作意念作為引領整個設計的主線,策劃方案設計就會一團散沙,缺乏整體性、有機性,讓人有隨意拼湊,抄襲之感。另外,重視概念設計有利于激發創作靈感,增強設計師的原創意識,不致步人后塵,而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

3概念設計的策略與方法

首先要對場地的環境因素進行有意識的分類與整理,分析各個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制約關系。從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不拘泥于細小的實際工程問題,著眼于大局。其次,要充分運用聯想的方法,輔助于文學,藝術等學科的知識,使頭腦中朦朧,散亂的想法明晰準確地表達出來。在當今建筑全球化背景下,把握地域性,堅持功能性,重視形式性,考慮經濟性是建筑創作的核心所在。建筑創作的突破口往往在學科邊緣或者交叉學科中。再次,要擺脫自身的思維定式,對于掌握概念設計來說這種思維定式非常不利。因為如果設計者從自身已有的知識出發來進行概念設計,必然會受自身思維定式的影響,所設計出來的成果必然不太理想。設計者需要拋棄傳統的為了做某個設計而進行資料收集,文獻閱讀的不良習慣,在平時就要有意識的閱讀一定量的理論方面的文獻,積累一套行之有效的設計手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最后,要學習已有的優秀作品的概念設計過程,做深入的設計分析與表達,因為設計分析與表達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對于初學者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