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藝術生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02:13: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非藝術生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非藝術生源

非藝術生源美術教改

近幾年,高職院校對非藝術生源開設美術技能課程的情況逐漸增多。對這批學員進行藝術課程教學,由于沒有足夠的經驗與適宜的模式,在教學中面臨著許多問題。筆者嘗試以高職職業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展開高職職業美術技能課程體系探討,力求有利于高職美術課程教學和高職人才的發展。

一、高職美術教學模式變遷引發的思考

高職美術教學改革一波多折。從套用專才模式到否定基本功訓練;從壓縮教學時間到增設教學科目,由于缺少相應的經驗與模式,在各類教學模式的嘗試中,高職美術教學經常處于被動狀態。90年代,高職的美術課程多以沿用專業美術教學的模式進行。進入21世紀后我國高職教育迅猛發展。在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中,高職美術基本功訓練曾一度被叫停,很多非美術生源專業不設置美術課程,直接學習設計制圖。由于沒有美術基礎,學生往往描過瓢會畫瓢,描過葫蘆會畫葫蘆,稍作遷移變動便錯誤百出。應用計算機拼貼出的圖像中,光影明暗、形體透視、比例結構以及空間關系凌亂得讓人啼笑皆非。職業應用能力可想而知。高職美術教學有兩方面內容:繪畫造型基礎和職業技能訓練。兩個方面互相支撐形成高職職業美術技能。由于教學時間短,學生基礎低,教學中往往顧此失彼中很難平衡。問題的出現雖然是基礎訓練和職業技能之間的平衡問題,但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人才培養目標的規格類型定位問題。

二、高職人才培養規格及美術技能需求狀態

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的定位是實施教學目標定位先決條件,也是課程取舍、選擇的依據。同是高等教育,高職的職業教育與本科院校和藝術專業院校有著不同的培養目標和規格類型。概括的說,本科培養方向主要是研究型人才,高職培養方向主要是應用型人才。從美術教育角度講,本科與美術專業培養的目標方向是工程師、美術師、和美術設計師;而高職非藝術生源各專業的培養方向則是各類技術員和施工員。如服裝行業:本科和藝術專業生的培養目標是———服裝設計師,設計師助理。其職責:是服裝設計,通過把握市場、研究時尚審美特征、創作和推出適于時代的藝術樣式。其高職生目標崗位則是———技術員、制版工。其職責是:具備設計執行能力。要能夠看懂設計,理解設計意圖和審美意象,通過解決生產工藝問題貫徹執行設計意圖、保證產品質量。在園林行業:本科和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建筑師、設計師職責:是進行園林規劃設計,通過對設計目標的創作型思考,進行方案立意和設計制圖。其高職培養目標則是———技術員、施工員、綠化工。能力目標:設計圖執行能力。要具備讀圖能力及輔助設計能力和設計圖執行能力。從對美術的需求角度看,高職的人才需具有讀圖能力和執行能力。其中“執行能力”是關鍵所在。從藝術教學層面分析,“執行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高職生要了解本行業的繪畫語言和設計審美思維方式,從而讀懂圖紙理解設計。要達到對設計的良好理解,高職生需要有著與設計師有著同樣廣泛的藝術需求。而在精深度、和熟練程度上則與設計師有著截然不同的標準。概括地說,高職生目標崗位對美術需求是了解繪畫語言讀懂圖紙。

三、高職職業美術技能教學中的問題

查看全文

藝術教育市場投資研究論文

藝術教育可以說是目前各高校普遍看好的一個熱門專業。大約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隨著我國高等學校的擴大招生,致使全國各大專院校紛紛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對教育市場的關注,尤其是藝術教育更是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及高校的目光。于是一些民辦高校也匆忙披掛上陣,急于爭奪這塊升值空間相對較大的市場陣地,都想盡可能地分得一塊蛋糕,使得全國高校一時興起了藝術教育投資的熱潮。各種民辦、官辦的藝術培訓班和藝術專業招生,如雨后春筍,大有投資過熱之勢。

提高國民及大學生藝術綜合素質和加強藝術教育、增強國民的藝術修養,本身并無可厚非,但由此引發的各種弊端也相繼暴露,很多地方已出現了生源極度匱乏、無人報考的現象,有的學校甚至因沒有專業師資力量而無法開辦。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和焦慮。“對于投資者而言,一個未知的行業就像遙遠沙漠上空美麗的海市蜃樓,因為遙遠而顯得美麗。只有穿越之后,才知道美麗的遠景只是各種光線融匯而成的圖景而已”①。一個新興和熱門投資領域的興起,總是會吸引許多新的投資人和盲目的跟風者。這些投資者總是寄希望于新的投資領域,能夠迅速賺個缽滿盆溢,而最終總有些人被市場游戲的規則所淘汰。如同美麗的夢境一樣,醒來之后才發覺,夢與現實之間是如此遙遠。對于一般非藝術院校來講,如果不懂得藝術教育的規律與特點,藝術教育投資就如同一塊被膨化了的美麗的蛋糕,或如同空中樓閣一樣,顯得那樣虛無縹緲和松軟。

我們應當高度警惕藝術教育投資市場的遠景幻象,在誘人的幻象中蘊含著潛在的、充滿風險的各種陷阱。

一、市場潛在危機

從進入90年代以后我國教育管理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開始提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呼吁,許多專家學者及高校教師,都在探索著一條提高祖國未來接班人綜合素質尤其是藝術素質的艱辛之路。一時間無論新聞媒體還是官方輿論以及各普通高校,紛紛打出了加強中小學及高校學生的藝術素質教育的旗號,各中小學也開始重視藝術教育課程,同時開始引進專業的藝術師資人才。這無疑給原本相對平靜的藝術教育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震動與波瀾,于是人們忽然發現藝術教育這塊未被發掘的巨大市場的利潤空間,大家紛紛舉兵,都想在最短時間占領這一市場的盡可能大的份額。然而,在商業運行機制下,任何投資市場都是遵循著各自的游戲規則的:即有利潤就必然有風險,風險越大相應利潤回報也就越豐厚。藝術教育市場也不例外,在看似巨大的利潤空間之下,巨大的市場投資風險陷阱也正在慢慢逼近。

實際上,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的藝術教育從未間斷過。藝術人才與藝術教育人才的市場需求,遠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樣緊俏。各高等院校和中小學校也并不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缺少藝術人才,城市中小學的美術音樂教師,相對配備基本齊全。普通非藝術高校中也僅僅是缺少藝術技能教師。而對于藝術理論教師來說,全國務高校并非異常緊缺。這一點從全國高校的文學及語言專業師資配備上就可窺見一斑。因此,對于市場上這一領域人才的需求,往往是人們一廂情愿的猜測而已。

查看全文

藝術教育市場投資論文

藝術教育可以說是目前各高校普遍看好的一個熱門專業。大約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隨著我國高等學校的擴大招生,致使全國各大專院校紛紛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對教育市場的關注,尤其是藝術教育更是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及高校的目光。于是一些民辦高校也匆忙披掛上陣,急于爭奪這塊升值空間相對較大的市場陣地,都想盡可能地分得一塊蛋糕,使得全國高校一時興起了藝術教育投資的熱潮。各種民辦、官辦的藝術培訓班和藝術專業招生,如雨后春筍,大有投資過熱之勢。

提高國民及大學生藝術綜合素質和加強藝術教育、增強國民的藝術修養,本身并無可厚非,但由此引發的各種弊端也相繼暴露,很多地方已出現了生源極度匱乏、無人報考的現象,有的學校甚至因沒有專業師資力量而無法開辦。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和焦慮。“對于投資者而言,一個未知的行業就像遙遠沙漠上空美麗的海市蜃樓,因為遙遠而顯得美麗。只有穿越之后,才知道美麗的遠景只是各種光線融匯而成的圖景而已”①。一個新興和熱門投資領域的興起,總是會吸引許多新的投資人和盲目的跟風者。這些投資者總是寄希望于新的投資領域,能夠迅速賺個缽滿盆溢,而最終總有些人被市場游戲的規則所淘汰。如同美麗的夢境一樣,醒來之后才發覺,夢與現實之間是如此遙遠。對于一般非藝術院校來講,如果不懂得藝術教育的規律與特點,藝術教育投資就如同一塊被膨化了的美麗的蛋糕,或如同空中樓閣一樣,顯得那樣虛無縹緲和松軟。

我們應當高度警惕藝術教育投資市場的遠景幻象,在誘人的幻象中蘊含著潛在的、充滿風險的各種陷阱。

一、市場潛在危機

從進入90年代以后我國教育管理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開始提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呼吁,許多專家學者及高校教師,都在探索著一條提高祖國未來接班人綜合素質尤其是藝術素質的艱辛之路。一時間無論新聞媒體還是官方輿論以及各普通高校,紛紛打出了加強中小學及高校學生的藝術素質教育的旗號,各中小學也開始重視藝術教育課程,同時開始引進專業的藝術師資人才。這無疑給原本相對平靜的藝術教育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震動與波瀾,于是人們忽然發現藝術教育這塊未被發掘的巨大市場的利潤空間,大家紛紛舉兵,都想在最短時間占領這一市場的盡可能大的份額。然而,在商業運行機制下,任何投資市場都是遵循著各自的游戲規則的:即有利潤就必然有風險,風險越大相應利潤回報也就越豐厚。藝術教育市場也不例外,在看似巨大的利潤空間之下,巨大的市場投資風險陷阱也正在慢慢逼近。

實際上,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的藝術教育從未間斷過。藝術人才與藝術教育人才的市場需求,遠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樣緊俏。各高等院校和中小學校也并不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缺少藝術人才,城市中小學的美術音樂教師,相對配備基本齊全。普通非藝術高校中也僅僅是缺少藝術技能教師。而對于藝術理論教師來說,全國務高校并非異常緊缺。這一點從全國高校的文學及語言專業師資配備上就可窺見一斑。因此,對于市場上這一領域人才的需求,往往是人們一廂情愿的猜測而已。

查看全文

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思考

我國教育家孔子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強調“禮樂并重”的教育觀念,認為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性情,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放松人的身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的通知(教體藝廳[2006]3號)明確指出“公共藝術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是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當前,高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高職專科類學生招生人數占所有大學招生總數的40%以上。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與高職院校其他公共課程一樣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有著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各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建設情況令人堪憂。

1.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現狀分析

筆者走訪和調研了30所高職院校,對照教育部辦公廳于2006年3月下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現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主要存在五個問題。1.1開設課程門類少。《方案》中提出:“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包括《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任意性選修課程包括:作品賞析類,如《交響音樂賞析》、《民間藝術賞析》等;藝術史論類,如《中國音樂簡史》、《外國美術簡史》等;藝術批評類,如《當代影視評論》、《現代藝術評論》等;藝術實踐類,如《合唱藝術》、《DV制作》等。”據調查,高職院校公共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的開設主要有音樂、舞蹈、美術、戲曲、文學和影視6類課程組成,而真正開課在5類以上的低于50%。大多數選擇其中3門開課,或者通過開設《藝術概論》《藝術鑒賞》等課程將6類課程內容融入其中。至于《方案》中所提到的任意性選修課程的開課情況更是少之又少。公共藝術課程開設的覆蓋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多院校的公共藝術課不直接面向全體供學生選擇,而常被限定只對某個專業或某個年級開設,很多學生根本沒有選擇機會。直接導致多數學生無學習公共藝術的機會,更無法談藝術素養提升。1.2高質量課程匱乏。《方案》中提出公共藝術課程的課程目標是“通過鑒賞藝術作品、學習藝術理論、參加藝術活動等,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了解、吸納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據調查發現,高職院校重視專業教育和技能培養,輕視公共類課程的特征十分明顯。公共藝術課程處于被邊緣化狀態,在學校精品課程、優質課程建設以及教學成果獎評定中難有一席之地。課程建設整體水平較低,教師積極性不高,高質量課程十分匱乏。1.3課程管理不規范。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大多是限定性選修課、任意選修課或通識教育選修課。大部分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的開設都是由教師本人申請,所在教研室、教學系(二級學院)審查同意后上報,學院教務處組織專家組審批。在審批后,基本上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特別是無公共藝術教育教研室的高職院校,這種現象十分突出。上課時間通常都安排在周三下午、晚上或周末,學生缺課現象比較嚴重。1.4課程結構不合理。據調查,很多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結構設計完全依托自身的師資情況,缺乏整體設計。一是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比例不協調。多數院校偏重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和技能課程相對較少,有的院校幾乎全部是理論課程。二是課程間缺乏明顯的邏輯關系。各院校的公共藝術課程開課時間或者集中于大一年級,或者是每個學期都開設,所有課程處于平行并列的位置,之間無邏輯關系,無法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無法實現因材施教。1.5教學設施不完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需要特定的教學場所,特別是實踐和技能類課程。很多高職院校缺乏專用的藝術教室,如:音樂教室、繪畫教室等,公共藝術課的實踐訓練場所不固定,設備不專業,教師和學生像游擊隊員。非藝術類高職院校在保障課程教學設施的活動場地更是匱乏,沒有普通學生進行藝術實踐的空間。

2.合理構建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議

教育部在延安舉行學習貫徹落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五周年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推動學校美育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有持續的方向前進,重點打好“三大攻堅戰”。一是打好深化教學改革攻堅戰,做到“三聚焦”,即課程建設聚焦開齊開足上好、教學改革聚焦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美育實踐活動聚焦人人。二是打好改善辦學條件攻堅戰,做到“三強化”,即多措并舉強化美育教師隊伍、依據標準強化場地設施配備、精準施策強化教育脫貧攻堅。三是打好完善評價機制攻堅戰,做到“三推進”,即學生評價要推進藝術素質測評、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評價要推進“硬指標”考評、政府評價要推進問責制實施。可見,課程建設對于提升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實效性非常重要。基于國家重要會議精神及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存在的現狀問題,筆者建議從增設課程門類,推進課程建設,規范課程管理,完善課程結構,加大設施投入五方面著手,合理構建課程體系才能充分提升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成效。2.1增設課程門類,滿足選課需求。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來自不同地區,所接受的藝術教育水平有差異,對公共藝術課程學習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更寬泛的課程選擇范圍。筆者建議在以音樂、繪畫、舞蹈、文學、戲劇、雕塑、影視、設計八大藝術門類為基本框架下,不斷將各門類中最新的內容引入課程,構建涉及面更廣、內容豐富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有充足的選擇機會和寬泛的選擇范圍。充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借助其信息量大,知識面廣,更新速度快等特點,依托爾雅、泛雅、愛課程等課程平臺,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學習途徑,保障學生的課程選擇范圍和權力。2.2推進課程建設,實現質量提升。各高職院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公共藝術教育工作,形成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的考核,即要推進“硬指標”考評。將公共藝術教育的品牌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教育教學成果等列入其中,為從事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教師提供平臺和機會。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課程品質,打破單純的藝術理論知識教授、技法技能指導,通過參觀、活動、競賽、沙龍等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激發學生對藝術和文化學習熱情,以提升教學效果。2.3規范課程管理,提升教學成效。各高職院校要成立專門的公共藝術課程管理部門和教學機構。如: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公共藝術教研室。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環節如:課程體系建構、教學目標設定、教材編制與選用、教學方法手段、教學效果評估等,有專門部門和專人負責。管理部門為從事公共藝術教學的教師們提供一起研討、互相交流、共同提升的空間和平臺。規范對公共藝術課程學分的認定,加強對教師日常教學的考核,避免學生缺課現象的發生。2.4完善課程結構,優化教學內容。一是做好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銜接。藝術類課程的學習既需要理論指導也需要實踐探索,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要注重兩者的銜接,既要有美學原理和藝術欣賞的理論知識,又要有適當的藝術體驗和實踐實訓。二是將課程內容進行分層分類。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的授課對象是來自不同地區的非藝術專業的學生,他們的藝術修養基礎,文化知識背景,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需要對授課對象和課程內容進行分層分類。課程的內容設計充分遵循大學生的認識規律,依據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邏輯規則。在學生選課時,為其提供課程說明,讓其客觀理性地針對自身實際選擇適合的課程,因材施教,最大化滿足學生個性需求。三是將藝術素質測評內容融入課程教學。為保障高職院校美育工作目標的實現,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建議將藝術素質測評內容列入課程之中,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因生源差異導致的藝術素質基礎差異的問題。2.5加大設施投入,營造藝術氛圍。學校管理層要重視公共藝術教育工作,加大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依據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需要,建設專用的教學場所。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穩定的、有保障的教學場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特別是非藝術類高職院校,更要加大教學設施設備的投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最基本的進行藝術實踐的空間,幫助非藝術類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促進其更好地學習專業課程,實現專業教育與藝術教育的良性互動。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至關重要,是其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主要途徑,是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重要渠道,是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必由之路。各高職院校要解決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必須從增設課程門類以滿足學生選課需求,推進課程建設以實現質量提升,規范課程管理以提升教學成效,完善課程結構以優化教學內容,加大設施投入以營造藝術氛圍五方面著手,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能力的提高,促進其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

查看全文

普高舞蹈藝術生培育方式改革

當前,對于憑舞蹈特長考入大學的考生,有“舞蹈藝術特長生”與“舞蹈藝考生”兩種稱謂。前者是指部分本科高校為活躍校園文化生活,推進素質教育,所錄取一些成績達到一定要求,又有舞蹈藝術特長的考生,他們一般進入非藝術專業學習;后者則通過參加全省組織的藝術統考或全國具有藝術招生資格的院校校考,考入舞蹈專業進行學習,包括普通高中生與藝校中專生。本文以普通高中的“舞蹈藝考生”為研究對象,力爭找到最佳的培養模式。

一、當前我省普通高中舞蹈教育現狀

1、普通高中舞蹈生“生源”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不斷發展,高中生的升學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考入一般院校無望。近年來,由于設立藝術類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而藝考類文化分值又偏低,因此這類學生為躲過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嚴峻現實,就開始青睞這條捷徑,紛紛涌入到浩浩蕩蕩的舞蹈專業高考的大軍中來。

可是這類學生中除了少數學生有舞蹈天賦或是真正喜歡舞蹈外,很多人并不喜愛舞蹈這一行,他們只是把舞蹈藝考當成考大學的一塊敲門磚,為考學而學藝術。可是舞蹈訓練過程是艱難而痛苦的,需要擁有克服困難拼搏向上的意志。而這類學生本來對舞蹈的興趣就不大,再加上舞蹈訓練既苦又累,所以就難免對舞蹈產生一些厭煩的心理。

在這些藝考生中,大部分學生高中之前沒有接觸過舞蹈,基本藝術素質薄弱。由于學習專業的時間相對較晚,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欠缺,導致專業成績參差不齊且普遍較差。這是我省普通高中學校普遍存在的現象。

查看全文

高職藝術教育的特性和發展趨勢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格外注重藝術教育的開展,這就使得許多高職院校開始將藝術教育作為自身的辦學特點,通過開展藝術專業教育,提升我國的整體藝術教育水平。因此,本文就將針對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藝術教育開展過程中表現出的特點進行簡單分析,并且對其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客觀分析與展望,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對策,以期為我國高職院校發展提供參考,也為我國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藝術教育;特性;發展趨勢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制度的改革與發展,我國各階段教學都開始與“素質教育”掛鉤。作為高等職業院校,近些年來也意識到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所以,許多高職院校開設了藝術教育專業,為社會培養了眾多優秀的藝術人才。因此,對當前高職藝術教育呈現出的特點進行分析,且對其未來發展進行展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職藝術教育呈現出的特性分析

目前我國高職藝術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特點,這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都意識到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通過各自形成特點,展開激烈的競爭。首先,“小班制”教學是許多高職院校開展藝術教育課程的重要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優勢,其可以按照學生的特點,量身定做教學目標。而教師也可以按照學生的喜好和特點,制定符合學生要求的教學模式,既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也可以使得藝術教育的本質體現出來。其次,大多數高職院校藝術專業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偏低,文化素質不高。由于高職院校的主要生源都是在高考中沒能考入本科院校的學生,所以其文化課水平必然相對較弱,學生的整體素質與傳統的本科院校相比也會有一定的差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許多學生就會認為自己不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就業前景一片黑暗。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深陷其中,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高職院校在開展藝術教育的時候,過分注重藝術知識傳授,忽視文化成績提升,必然造成大多數學生的文化素質水平得不到提高。最后,則表現為高職院校傳授給學生的藝術知識不具備實用性。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復合型、實用型人才,所以開展教育的事后,必須按照市場用人要求進行專業知識傳授。可是當前高職藝術的現狀還存在一定的堪憂景象,學生學習到的知識與實際就業崗位要求脫節,在畢業之后很難順應社會用人要求,同時也無法及時適應工作。

二、未來高職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與對策分析

查看全文

鋼琴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摘要:21世紀以后,中國迎來了教育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長遠看來進行課程改革也是為了更好的推進全民族的素質教育,從而為未來祖國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接班人。在這場變革的浪潮中,大學生鋼琴教育課程也被納入了改革的范疇。近幾年我國高校鋼琴教育事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加上高校連年的擴招,全國高校中的鋼琴教育規模和水平也都得到了持續的提高。與此同時一些矛盾也隨之誕生并深刻的影響著高校鋼琴的教學質量,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當前高校所開展的鋼琴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客觀的分析,也提出了相應地解決措施。

關鍵詞:課程改革;素質教育;鋼琴教育;教育問題;解決措施

一、新時代下大學生鋼琴教育現狀及問題

1、盲目擴招促使生源質量差

近幾年高校擴招已成為大趨勢,擴招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生源質量的擔憂。在高校擴招之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技能的考核都比較嚴格,那些基礎差,素質低,能力差的學生是很難進入到高等藝術院校的鋼琴音樂專業學習的。在我國文化事業,藝術事業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對藝術人才的渴求也是越來越迫切。而國家相關的教育部門為此相繼降低了藝術類考生的錄取分數線,從而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到了鋼琴專業的學習中去。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使得大學鋼琴教學在改革的道路上面臨著極大的難度和挑戰。

2、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建設思考

摘要:本論文是針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建設的探索和思考,目的在于明確課程建設目標,提高該專業學生自身的舞蹈表達能力和舞蹈文化素養,提高學生對學齡前兒童舞蹈律動、認知成長等方面的專業教學能力,滿足幼教行業人才需求。

關鍵詞:學前教育;舞蹈課程建設;思考

1現狀分析

學前教育專業是針對培養幼兒教師設置的專業,學前教育在兒童成長中占據重要地位,該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對的是0~6歲的學齡前兒童。學齡前時期是幼兒性格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近年來許多發達國家嘗試各種新的改革,以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因此學前教育出現新的發展趨勢。學前舞蹈課程屬于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隨著教育體制發展的新趨勢,該課程同樣面臨著如何改進教學思想體系、課程建設的難題。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沿用舞蹈專業的培養方式,沒有明顯的專業特點,而學前教育市場需要一專多能并且具有舞蹈藝術特長的人才。針對以上情況的形成原因,筆者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1.1教學目標不明確,方法單一。教學目標是舞蹈課程的核心問題。目前該專業因目標不明確,在實踐教學中的現狀不容樂觀,教師以學習舞蹈為教學目標,學生則是被動接受學習。另外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是調動學生內驅力最有效的方式,教學方法可以提升教學目標完成的質量。現實中多數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依然是教師一招一式教,學生逐個動作學。舞蹈課程結構上呈現固化狀態,學生不知道為何而跳舞,動作僵硬、身心分離、周而復始,缺乏趣味性和藝術審美性。1.2教學課時不足。學前教育專業非舞蹈專業課,總學時128學時,每學期32學時,周學時為2學時。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技能:零基礎的學前專業學生身體的軟開度,舞蹈基本表達技能,舞蹈基本理論知識,認知幼兒身體、心智能力表達與發展的技能知識。內容多時間少,教學課時完全不能滿足教學需求。1.3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學前教育專業非藝術專業,生源狀況參差不齊。學生均來自普通高中畢業生,文化功底較深,舞蹈專業技能淺,極少數學生有舞蹈特長和一定基礎,95%學生沒有基礎,舞蹈課教學從最低起點開始,教學內容簡單,進度緩慢,教學目標不能如期完成。

2針對以上存在問題提出對策

2.1目標清晰,明確教學。目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主要是為了培養懂舞蹈藝術、了解幼兒特點、能夠適應幼兒園教學的一專多能舞蹈人才,而非舞臺表演能力人才。專業舞蹈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舞蹈技能素養,培養畢業生在幼兒教育領域創新教學上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舞蹈研討能力。清晰的教學目標,“教”“學”雙方在注重動律規格、要領、風格及教學目的步驟同時,還要從文化角度入手,感受獨特的舞蹈文化和情感,實現集模仿、致用、理解運用、創新等能力于一體的培養目標。2.2多元教學方法,滿足學生不同層次需求。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探討式教學。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探討式課堂教學法,可以滿足學生自身舞蹈素養的培養,也可以滿足幼教領域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該教學法將課堂分為三個模塊:元素技能學習模塊,目的是解決基本技能元素學習;小組研討模塊,鼓勵學生挖掘舞蹈背后的支撐點,用批判的角度看待舞蹈,培養學生的研討能力,目的為幼兒教師做鋪墊;元素編創模塊,根據第一個模塊學習的元素,創編8小節作品,目的是使學生將學習的舞蹈元素,轉化為編創應用能力。2.3建立課外鏈接,輔助課堂教學。課外采用各種方法彌補課堂時間的不足,輔助教學。首先利用網絡資源,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其次小組完成作業,施行帶幫式學習任務分層,既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和互助心理,同時也降低了學生學習壓力。最后可以進行個別輔導,增加早功或晚功。針對自身條件較好的同學可以進行個別輔導,迅速提升其專業能力,這部分學生培養起學習熱情,能夠很快成為中堅力量,帶動起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以課外增加練習的方法可以彌補課時不足,提高教學效率。2.4采用揚長避短教學方法,均衡發展。發揮學生文化基礎好的優勢,課堂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研討能力,培養學生身體表達能力及對孩子身心的認知能力。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做到教學相長均衡發展。例如:第一,實行主題研究,培養探索實踐能力;第二,讓學生講解動作,互相糾正動作,培養動作正確發力和表達的判斷力。總之,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均衡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查看全文

工匠精神與工程制圖教學改革路徑

摘要:建筑室內設計是一門側重實踐與應用的專業,從專業發展方面到教學內容都需緊跟著時代的發展。隨著行業的與時俱進,對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越來越強調“工匠精神”。目前,高職院校建筑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以傳統知識傳授為主,無法滿足對于“匠人”的塑造,學生難以達到“專精藝精”的匠人品質。本文主要研究高職院校本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匠心、妙手、工匠精神”三位一體的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建筑室內設計;工匠精神;高職教改

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培養藝術設計類人才“專精藝精”的匠人品質,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精神需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崗位職業化培養。技藝動作的略微變形走樣,生熟之別都會導致作品產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結果。將高職類藝術設計類專業文化建設與“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是時展的需求,這也正是國內高職教學所需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時刻以“工匠”標準培養學生,對行業的傳承和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1]。

1目前教學特點與現狀

1.1生源特點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生源分為兩類,一是來自普通高考或單招學生,二是來自中專或高職學生,非藝術生較多,藝術生較少。文化基礎薄弱,缺乏自主學習和藝術專業獨立創新的能力。

查看全文

藝術師資培育鋼琴集體課優勢

當前國內院校正大力推廣的綜合藝術課程目標是:在學校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具有全面藝術素養的未來社會公民。“綜合是藝術課程的核心思想。”①新課改對綜合藝術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單一學科的音樂、美術專業背景師資已難于適應社會發展對多能一專、綜合性、復合型藝術師資和綜合人才的大量需求。培養藝術師資時必須達成“藝術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整合、藝術學科之間的整合、藝術學科與非藝術學科的整合、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整合、課程資源的整合、教育對象的整合”②。然而,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培養綜合藝術師資的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無法將各門類藝術學科知識、課程資源、教育對象進行整合,學科知識無法發展為“合科”課程。綜合藝術課程專家王福陽教授曾指出:在培養藝術師資過程中,如果教師專業能力(尤其課程研究)能適度提升,以及教科書編撰技巧更加成熟,可進行難度較高的“合科課程”設計。本文試圖從“整合”的角度論述鋼琴“集體課”相對于“個別課”的優勢,從而推進鋼琴集體課在綜合藝術師資培養上的普及。鋼琴集體課是傳統鋼琴教學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門鍵盤學課程。它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樂理、視唱、練耳、和聲編配、簡易作曲、即興伴奏等教學內容的音樂教程進行整合式教學。通過鍵盤彈奏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彈奏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同時加強對學生聽覺、視奏、記憶、視譜、創造力等音樂素質訓練和能力的全面培養。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的優勢是突破了傳統鋼琴教法只能單人進行的限制,教學對象不僅僅是針對藝術教育音樂專業的學生,它也包含了藝術教育美術方向的學生。從鋼琴集體課的學科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對象整合等方面來看,它更符合綜合藝術師資培養的課程整合的要求。

一、鋼琴集體課對各學科內容進行“整合”,更符合綜合藝術師資培養的要求

通常在鋼琴的“個別課”上,教師的教學內容比較注重演奏技巧。而鋼琴集體課在課時安排上經常是兩節連上,因此在一堂鋼琴集體課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就極其豐富,并增強了針對性和實用性。在內容的安排上通常也包括樂曲的演奏,但由于是面向二、三十個學生,這就必須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體打節奏、唱音符、集體彈奏;在課堂上做一些熟悉鍵盤的移調練習;即興創作小樂曲;利用多媒體視頻給學生介紹所彈奏樂曲的作曲家以及創作背景,了解作品的風格,欣賞名家的范奏;等等。學生在打節奏、唱旋律、唱音符的同時也就是在練習視唱的過程,教師在要求學生唱單旋律或低音旋律時必須說出音程之間的關系,如果聲部較多,還可以要求說出幾個聲部之間的音程關系,這樣學生的視唱練耳自然得到增強。學生在課堂上做一些熟練鍵盤的五指練習,包括一些移調練習,熟練運用一些固定伴奏音型、和聲編配伴奏以及即興創作等。這實際上也是在學習和聲、作曲以及簡易即興伴奏的過程。教師給學生示范或是運用視頻和多媒體手段給學生進行演示和播放,同樣增加了音樂欣賞的內容。這樣教學內容中就涵蓋了視唱、和聲、簡易即興伴奏、音樂欣賞、作曲等各門類音樂基礎學科的內容,實現了以學習鋼琴彈奏為核心的大部分音樂基礎學科的課程的融合。這與藝術師資培養中所要求的課程整合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從課程整合的角度來看鋼琴集體課比起個別課更符合藝術師資的培養。

二、鋼琴集體課對教學資源、教學手段進行“整合”,更符合綜合藝術師資培養新理念

將數碼鋼琴、總控制臺、多媒體設備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引入課堂是實施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必備的物質條件。在引入聲像多媒體組合后,教學手段由單純的書面教材轉變為綜合采用聲像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廣泛便捷的音樂形象、音樂內容、音樂意境、音樂風格等學習和體驗的機會。例如在彈奏一首新樂曲之前,教師可以將一些名家的范奏或是與樂曲風格有關的其它門類的藝術形式———舞蹈、器樂、戲劇等視頻播放給學生看,也可以根據音樂的意境制作或剪輯一些幻燈片,讓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通感聯想,尤其是針對美術方向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更容易理解音樂的意境,幫助他們更快地掌握樂曲風格。藝術師資培養的新理念是倡導“營造藝術能力形成的氛圍,建立多門藝術的溝通與交融,促成綜合藝術能力的形成”①。鋼琴集體課對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的融合又與藝術課程所倡導的新理念不謀而合。

三、鋼琴集體課在教學對象上也體現出綜合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