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3 10:37: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防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防雷新材料在氣象防雷建筑的應用
摘要:建筑設計雷電防護系統設計時會用到多領域專業知識,所選新材料需要根據建筑物的內部構成、應用設備及具體用途等進行優化。本文研究以某地的外科樓為例,通過跟蹤調查防雷接地工程實施全過程,分析各部門履行建設防雷安全監管職責落實情況,基于氣象信息的防雷建筑設計理念得到了全面推廣,并在實踐應用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在城市化建設水平日益提高中,面對日益增加的社會經濟和建設要求,隨著建筑施工單位和建筑項目的增加,防雷設計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了滿足氣象防雷建筑施工需求,達到相關技術標準,目前建設施工單位在進一步了解氣象部門防雷知識的同時,還組織專家學習探討了雷電特征和現有防雷措施和材料。設計雷電防護系統是為了讓建筑在受到雷擊以前,且沒有形成災難的情況下,將雷擊點的側擊雷和直擊雷快速泄放到大地中。由于當地是沿海地區,土地存在非常顯著的鹽堿性,土壤的電阻率達到了10Ω·m到1100Ω·m之間,不僅會對接地體構成腐蝕影響,而且雷電破壞力極大,因此具體結構圖如下圖1所示:
首先,接閃器屬于整體設計結構的基礎內容,根本目的在于接收雷電流。目前市場中常見的設計形式有避雷針、避雷網等。根據本文介紹案例分析可知,其在設計避雷網時整合運用了樓頂屋面與女兒墻,而基本材料選用了鍍鋅圓鋼,直徑需要大于等于8mm。根據當地氣象信息分析可知,因為空氣當中存在酸性,若繼續沿用一般鋼鐵設置避雷網或避雷針極易腐爛,但為其設計電鍍鋅保護層得到鍍鋅圓鋼,具體如下圖2所示,其不僅能提高導電性,而且可以抑制鋼鐵腐蝕生銹,增長使用時間。其次,引下線作為防雷建筑設計當中延續接閃器功能的基本結構,需要設計多條并聯的電流通路,并向地面泄放實際接收的雷電流。
一般來講,此時所選防雷材料必須要在抵抗雷電破壞力的同時,具有極強的抗腐蝕性。一般來講,用于引下線的材料有三種:第一,直徑在8mm以上插12的鍍鋅圓鋼或3*30mm、4*40mm的鍍鋅扁鋼,兩種材料施工單位一般會優先利用前者;第二,鍍銅圓鋼或鋼絞線,這類材料相比鍍鋅圓鋼或扁鋼所需成本會更高,但實際抗腐蝕性和導電性更強,因此也是最常出現在防雷建筑施工當中的。下圖3就是鍍銅鋼絞線;第三,而超絕緣引下線選用了具備多層特殊材質的絕緣材料,不僅能提升引下線設計的絕緣性,而且可以提高它的抗老氧化性。相比上述兩種材料,這類材料更適宜應用在安全性較高的建筑施工區域,因為成本支出更貴。
整合研究目前防雷建筑施工項目建設情況可知,影響整體防雷結構設計規范的因素很多,如地理地質、氣象等。因此,在防雷技術和應用材料創新發展的同時,為了更好滿足日益增加的建筑施工要求,施工單位在整合以往建設經驗的同時,還要考慮氣候和氣象因素綜合作用的影響。相信未來我們一定可以得到更加完善和有效的防雷結構設計理念和應用技術材料,以此為后續氣象防雷建筑發展奠定基礎保障。
作者:徐沈 牛宇寧 儲晶 單位:南通氣象科技有限公司
防雷戰略論文:農村防雷的狀況與戰略探索
本文作者:范小雷工作單位:安徽省岳西氣象局
山區農村防雷現狀分析
居住環境的特殊性。山區廣大農村地域廣闊,農戶居住分散,且因經濟條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大多數均居住在山坡、半山坡上,有的居住在風口上,房屋遭受直擊雷的可能性較大。大部分民房房前屋后又種植了大樹和竹子,這又增加了落雷概率,從而增加了事故發生的概率。“有家無防、有雷不知防”。造成農村雷電災害多發的重要原因是“有家無防”(即房屋缺少防雷裝置)和“有雷不知防”(即防雷意識淡薄、防雷知識缺乏)。農村高層建筑少,房屋低矮,基本上均未安裝防直擊雷裝置,一些住戶還在房屋頂放置不銹鋼水箱、太陽能熱水器等金屬物,又未做接地處理,這些金屬便成為雷電青睞的對象,存在嚴重的雷擊隱患。線路架設的不規范性。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電視、電話、冰箱等家用電器大量走進農村,這些家用電器所用的電源、信號線路大都是由線桿架空引入的,這些線纜不僅總線架空布設,而且各家各戶的入戶線路也架空布設,有的懸掛于樹木,有的直接固定在房屋頂或外墻上且不宜用木桿架設,另外,許多房屋還安裝了電視接收天線。在該條件下,線纜引入的雷電波在傳輸過程中分流渠道較少,侵入室內后強度較強,常常造成人員傷亡。根據對近年發生在岳西縣農村的雷擊事故調查,造成人員傷亡的雷擊事故主要在以下幾種情況下發生:①雷電當空時,在空曠地帶做農活、行走時遭受雷擊;②在臨時工棚、茅屋和大樹下躲避雷雨而遭受雷擊;③架空電源線、電話線等將雷電波引入室內。造成山區農村雷電災害頻發的主要原因綜上分析,造成山區農村雷電災害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理環境復雜多樣;②建筑物選址和建設不規范;③農民勞作范圍廣泛且不固定;④防雷技術落后;⑤雷電防護設施欠缺;⑥供電線路鋪設不規范;⑦村民防雷和自救、互救知識匱乏;⑧室外電話線、天線等胡亂架設,太陽能熱水器的不規范使用;⑨村民無法及時獲取雷電信息[1-2]。
山區農村防雷的政策性建議
依法建立、健全農村防雷減災安全管理體系,增強防雷隱患排查農村防雷減災工作要想得到順利推廣和實施,應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和相關部門(如公安、消防、城建、林業等)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結合農村的具體環境和特點,建立協調合作機制,實現防雷減災工作的良性循環,建立、健全防雷安全責任人和村級信息員制度、防雷減災責任制、防雷設施隱患排查制、雷電災害應急處理預案、雷電災害上報等制度,定期開展農村防雷安全排查工作,提前排除雷擊安全隱患,指導農民采用經濟和科學的防范措施避免雷擊災害的發生,是有效減輕雷電災害損失的重要措施。加強農村雷電災害監測預警氣象部門要做好雷電天氣、雷擊落區、災害等級等雷電監測和預報預警業務,充分利用電視、電話、廣播、網絡、手機短信、“96121”等手段,及時將雷電災害預警信息發送給政府和有關部門及廣大農民群眾,尤其對于偏遠山村,要進一步擴大氣象災害預警范圍,完善預警體系,提高政府、民眾和信息閉塞鄉村對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視,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防雷減災工作、人民群眾增強防雷意識并采取避險措施提供支持。加強防雷科普宣傳工作,提高農村雷電災害防護意識據雷電災害資料統計,由雷電造成人畜傷亡的事故大多數發生在農村,而在農村室內、河邊、樹下、田間、山坡是雷擊人身傷亡事故的多發地,這也說明在農村發生的很多雷擊事件均由缺乏防雷知識造成的。因此,對于防雷措施薄弱的農村和缺乏雷電防范知識的農民而言,宣傳雷電的危害性和可預防性以及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非常重要。加強農村雷電防御知識和防雷減災管理工作的宣傳,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除利用手機短信、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防雷宣傳外,還可通過農村遠程教育系統定期開展防雷安全教育,對在校學生進行防雷知識普及;防雷主管部門定期組織防雷科普進農村活動,定期對鄉村的安全管理責任人進行防雷安全知識的培訓等。作為一個長期工程,將防雷安全知識納入基礎教育是一個較好的途徑,最終目標是實現防雷知識人人皆知、人人重視,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科學預防雷電災害知識的能力。規范農村建房防雷設計,消除雷擊事故隱患農村頻繁發生雷擊引發人畜傷亡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建房防雷設計缺失、相應措施不到位。建房時應針對山區農村住房多數依山傍水或切坡而建的實際情況,改變其建房中不科學的選址觀念,讓農民建房時避開上升氣流迎風面方向、突出周圍地貌、土壤電阻率較低(如特別潮濕的河床、葦塘等,地下有金屬礦藏或巖石與土壤交界)、高大樹木等雷擊高發地段,并按有關規范進行防雷設計、安裝配套的防雷設施和做相應的防雷技術處理。在大規模的新農村建設、農村中小學校建設中更應考慮雷電災害因素,應聘請當地防雷主管部門進行雷擊災害的風險評估,否則需要安裝更多的防雷保護裝置,投入更多財力,并且也會大大增加雷擊風險[3]。
山區農村雷電防護的技術性措施
縣防雷減災方案
第一條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防止或減輕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省氣象條例》、《省雷電災害防御和應急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縣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建筑物,包括各鄉鎮、村統一規劃的農民新村,農民自建房,學校、工業園區等公用建筑,機埠、鄉村公交車站等簡易房的防雷裝置的新建、重建和改建項目。
第三條農村防雷減災應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縣氣象局應開展農村雷電災害的預警,加強雷電災害防御的宣傳教育和鑒定評估。縣建設、安監、公安、消防、交通、廣播電視、電力、通信等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本部門的防雷減災工作。
第四條各鄉鎮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應當加強對農村防雷減災工作的領導,將農村防雷減災工作納入鄉鎮(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工作范圍,所需經費依法列入財政預算。
第五條縣氣象局應當加強對新建、重建、改建農村建筑物和其他設施防雷裝置的監督管理。統一規劃的農民新村和學校、工業園區等公用建筑防雷設施應由具有相應設計、施工資質的單位承擔設計和施工。農民自建房以及機埠、鄉村公交車站等簡易房在建造時應考慮安裝符合《縣農村防雷技術規范》的防雷裝置。
第六條防雷設計應在認真調查地理、地質、土壤、氣象、環境等條件和雷電活動規律以及被保護物的特點等基礎上,詳細研究防雷裝置的形式及其布置,房屋選址時應遠離潮濕,空曠等易發生雷擊的地方。統一規劃的農民新村和學校、工業園區等公用建筑防雷設計方案應當經縣氣象局審核,未經審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
縣防雷技術規范附件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新建、重建、改建農村建筑物和其他設施安裝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以下簡稱防雷裝置),應當符合《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GB/T21431—2008》等相關標準規定的使用要求。
本規范所稱防雷裝置,是指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等電位連接、電涌保護器及其他連接導體的總稱。
第二條農村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應采取防直擊雷和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
第二章農村建筑物防直擊雷措施
第三條建筑物宜利用鋼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礎的鋼筋作為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其接地裝置宜與電氣設備等接地裝置共用,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Ω。防雷的接地裝置宜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當不共用、不相連時,兩者間在地中的距離不應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裝置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的情況下,接地裝置宜圍繞建筑物敷設成環形接地體。
管理防雷裝置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今年以來,我市因雷擊造成多起電氣及電子信息系統毀壞和人員傷亡事故,事故起數呈明顯上升趨勢。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建平安**,現就加強我市建(構)筑物電氣及電子系統防雷裝置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建(構)筑物低壓電源系統雷擊感應過電壓防護,以及建(構)筑物電子信息系統(包括計算機網絡系統、電視電話、消防報警等弱電系統)防雷裝置的設計、施工及安裝,必須由具有相應等級防雷資質的單位承擔,工程施工前防雷裝置設計、施工資質及施工人員的防雷工程資格證書應報送當地氣象主管部門審核,并接受氣象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二、建(構)筑物電氣及電子系統防雷裝置設計資料,需報送當地氣象主管部門進行防雷裝置設計審核,未經設計審核或審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
三、新建建(構)筑物低壓電源系統以及電子信息系統雷擊感應過電壓防護的工程施工過程中實行監督制度,竣工后由氣象主管部門組織驗收,核發《防雷裝置驗收合格證》。
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維護國家利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未設氣象主管機構的縣(市),由上一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
第三條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賴保護的原則。
第四條下列建(構)筑物或者設施的防雷裝置應當經過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
(一)《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一、二、三類防雷建(構)筑物;
深究建筑防雷安裝策略
摘要:電閃雷鳴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直到今天人們尚未完全掌握和利用它。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建筑物因為高度高,容易落雷,如果沒有可靠的防雷系統,極易對建筑及建筑內的設備造成損壞或火災,對人員造成傷害。當前,預防的方法有“抗”和“泄”兩種,而現階段主要用“泄”的方法。防雷系統就是為了避免直接雷擊造成機械破壞、電磁力破壞或熱效應損壞。
關鍵詞:建筑防雷;雷電
一、雷電現象
大氣流動形成雷云,隨著下部負電荷的積累,其電場強度增加到極限值,于是開始電離并向下方梯級式放電,成為下行放電。當這種雷擊距地面一定距離時,地面物體在強電場作用下產生尖端放電形成向上的先導,并朝下行先導發展,兩者匯合形成雷電回路,開始主放電,發出閃電和雷聲,此為負極性下行先導雷擊。此雷擊占全部雷擊的大約90%。此外還有正極性下行先導雷擊、負極性上行先導雷擊和正極性先導雷擊。下行先導的最后一次跳越距離稱為閃擊距離。安裝避雷裝置的目的就是對雷電流形成最強的先導回路。
二、防雷系統的組成及設計、施工要點
防雷系統主要有接閃器(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線和避雷網)、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組成。建筑物的耐雷水平是指建筑物防雷系統承受最大雷電流沖擊而不至于損壞時的電流值(單位Ka)。
加強防雷減災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部門,駐景各單位:
我縣屬雷暴、雷擊多發地區,多年以來因雷暴、雷擊致火災及各種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畜傷亡事件時有發生。為進一步做好防雷減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雷電災害,確保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現通知如下:
一、**氣象局防雷中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辦法》,按照衡政函[2002]42號文件要求,具體負責全縣的防雷設施設計、審查、檢測和竣工驗收,規范防雷設施設計、安裝服務市場等管理工作。
二、防雷裝置的設計、施工,必須由具有相應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施工資質的單位承擔,其設計方案由縣防雷中心批準后方可實施,未經審核同意的設計方案不得交付施工。嚴禁無證設計和施工,一旦發現將按有關規定處罰。
三、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需按國家標準《建筑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版)和相關行業標準要求,完善防雷設施,并按規定期限向縣防雷中心申報年檢。
1、生產、儲存、銷售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廠、倉庫、商店。如:火藥廠、油庫、加油站、液化氣站、石油化工等各類建設項目。
楓河線防雷問題
1雷擊故障統計
楓河線自1974年9月投運至1998年10月共運行了24個雷雨年度,期間共發生了有明顯故障點的雷擊故障31次,發現44處故障點。為便于統計,將同一時間的故障作為線路一次故障,將同一時間在1基桿塔上產生了故障點認為該基桿塔發生了1次故障。表1和表2分別為按年度和按線段統計的故障次數。
2防雷問題
從表1可以看到,楓河線投產后雷擊故障頻繁發生,至1981年共發生雷擊故障14次,平均雷擊故障率高達1.73次/(102km.a),大大超出允許值。其主要原因是:架空線路全線僅使用單避雷線作防雷保護,防雷保護角偏大;線路經過雷電活動異常劇烈的卓峰山段。為此進行了多次防雷技術改造。
2.1避雷線改造
為了解決線路防雷保護角偏大問題,1981年至1985年分4期將楓河線的防雷保護由單避雷線改造成雙避雷線,使全線的水泥桿、鋼桿和直線鐵塔的防雷保護角分別由20.6°,20.6°,23.5°降至12.5°,15°,14°(耐張塔的保護角未改造)。改造后的運行情況表明,線路的防雷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全線多年平均雷擊故障率由改造前的1.65次/(102km.a)下降至0.78次/(102km.a)。但是,雙避雷線改造后卓峰山段的雷擊并沒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