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1 08:29: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茶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際茶產業生產貿易現狀及宜賓茶產業發展策略
摘要:分析研究了2015年國際茶葉市場的變化和特征,了解和認識表象背后的成因,研判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對宜賓茶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進行梳理,結合現實情況,針對性提出未來發展思路和具體策略。
關鍵詞:茶葉市場;現狀;趨勢;宜賓茶產業;對策建議
1國際茶產業生產貿易現狀
1.1茶葉生產基本情況
2014年,世界茶葉總產量達到了51.73億kg,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有中國、印度、非洲、斯里蘭卡、土耳其等。中國是綠茶產量最大的國家,占綠茶總產量的85%,產量較大的國家還有越南、日本;紅茶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孟加拉國等,其中印度是唯一大量生產CTC紅茶(紅碎茶,一般制成茶包)的國家,斯里蘭卡是傳統紅茶的主要生產國家。
1.2貿易市場基本情況
油茶產業開發會講話
同志們:
今天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油茶產業開發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油茶會議工作精神,分析我縣油茶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今后一段時期油茶產業發展的任務,推進全縣油茶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剛才鐵場鎮、黃石鎮、林業局等單位領導和企業代表作了很好的發言,欽強同志傳達了國家和全省油茶會議工作精神,并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和部署,我完全同意,請大家會后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我縣油茶產業開發工作強調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大力發展油茶產業
油茶是人們最為熟悉的經濟樹種之一,我縣的油茶種植歷史悠久,全縣各鎮均有廣泛分布,群眾有種植、管理、經營油茶的經驗和食用茶油的習慣。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尤其是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對食用油的選擇已從過去的動物油類逐漸向植物油類過渡。茶果油等高端食用木本植物油已日漸成為消費者追崇的食用植物油類,茶油市場供不應求,市場開發前景廣闊。近年來,中央和省、市黨委、政府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作出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林業發展,大力推進木本油料發展,確保國家糧食、油料安全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油茶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環境和重要保障。由此,我們可以明確清晰地得出這樣的判斷:大規模發展油茶產業已具備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一)形勢喜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發展工作,胡總書記、溫總理、副總理、回副總理曾多次對此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今年月下旬,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20年)》,這是從國家層面針對單一樹種批復的專項規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油茶產業的高度重視,國家連續兩年就油茶單一樹種召開專題會議。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的發展,省政府常務會議還就油茶產業發展召開專題研究。省政府于月22-23日,在梅州市組織召開了全省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研究部署全省油茶產業發展工作。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我們加快發展油茶產業指明了方向,確定了目標,明確了任務和要求。
(二)機遇難得。我縣油茶栽培歷史悠久,面積較大,高峰期全縣有油茶林面積近30萬畝。在長期的油茶生產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油茶栽培、經營、管護經驗。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發展油茶作為一項特色產業、富民產業來抓,在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上我們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帶動農民增產增收,壯大縣域經濟,并制訂了《關于加快發展我縣油茶產業的意見》,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常務副縣長、分管農業、科技工作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的強有力的油茶產業發展工作領導機構。通過努力,我縣被國務院縣域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列為國家級油茶示范縣,為我縣油茶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茶產業發展意見
各區、縣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加快實施“443”行動計劃,強力推進我市茶產業的快速發展,全面提升茶業整體競爭力,實現茶業增效、茶農增收,根據《**市茶產業發展規劃》,特制定本意見。
一、加強基地建設,夯實茶業基礎
1.啟動茶樹良種工程,加大低產茶園改造力度。以正在建設的“安徽**茶樹良種繁育基地”為核心,各區縣相應建立良種繁育體系,全面啟動茶樹良種工程。計劃前3年全市新辟和改植換種3萬畝無性系良種茶園,其中2005年0.6萬畝,2006年1萬畝,2007年1.4萬畝。對3畝以上連片每畝補助200元。鼓勵龍頭企業和茶農合作組織以及外商,通過反租倒包、土地流轉等形式,建立連片基地100畝以上,每畝再獎60元。每個區縣每年要求建立3-5個良種示范基地,市里每年重點抓好5個百畝以上連片基地,通過示范帶動全市建立一批成規模、高標準、高效益的良種茶園示范基地。同時,加大低產茶園改造力度,對25度以上零星茶園實行退茶還林,對低產低效茶園,通過改樹、改土、改園、改管理方式的“四改”綜合技術措施,提高茶園覆蓋率,提高茶園畝效益。
2.加快有機茶、綠色食品茶、無公害茶基地建設和認證。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格實行源頭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全力推進“三茶”建設和認證,3年內,全市茶園基本實現無公害認證。鼓勵企業和組織申報綠色食品茶、有機茶認證。對獲得有機茶、綠色食品茶認證的企業或組織,凡認證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的,分別一次性給予1.5萬元、1萬元的獎勵,對獲得國際頒證的再增加0.5萬元獎勵。
3、建立一批生態茶葉示范基地。在全市范圍內選擇生態條件良好并獲得有機、綠色認證的茶區,建立一批生態茶葉示范基地。各區縣要認真抓好生態茶園基地建設,積極培育生態示范茶園,進行整體策劃包裝,充分體現生態資源和品質資源優勢。市里每年重點扶持一批,并對外推介,以基地招商、以生態引資。
茶產業生產事項通知
市級有關部門:各區、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茶葉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面提升茶葉產業化經營水平。根據《中共市委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打造"茶"品牌推進茶葉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通知》樂委辦發〔2010〕13號精神,現就做好我市2012年度茶葉產業發展工作有關事項通知下。
一、建設任務
一實施"茶"產業基地提升工程。
茶園面積達到100萬畝。其中新建面積7.7萬畝,全市新改建茶園面積15萬畝。改造面積7.3萬畝。
二實施千億示范工程。
茶葉產業化調研報告
積極接軌杭州茶都努力打造淳安“茶鄉”
我縣是浙江省的產茶重點縣,茶葉也是我縣農村經濟的傳統骨干產業,產茶歷史悠久,鳩坑茶唐代既為貢品,我縣也是國家“十大茶種”之一“鳩坑種”的原產地。我縣所產茶葉品質優異,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良好聲譽,是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縣。全縣有茶園面積14.5萬畝,其中采摘茶園面積12萬畝,2004年全縣茶葉產值實現2.69億元,全縣農民人均年茶葉收入達到690元。茶葉產值占農業總產值15.8%,茶葉產業真正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我縣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2004年以來,杭州市委市政府啟動實施“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積極把杭州創建成為中國茶葉展示中心、茶葉信息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茶葉貿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縣是杭州的后花園,也是杭州地區最大的產茶縣,茶園面積占杭州市的32.4%,產量、產值分別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實施“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中,我縣的地位舉足輕重。我們應積極響應和主動接軌這一戰略,充分發揮我縣茶業資源優勢和千島湖生態環境、旅游優勢,進一步發展壯大茶葉產銷規模,積極實施“千島玉葉”品牌戰略,努力引進培育茶加工企業,拉長茶產業鏈,強化千島湖鳩坑茶文化宣傳,開發茶葉生態觀光游,把我縣建設成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發基地,真正實現“杭為茶都,淳為茶鄉”。
1.確立新戰略“杭為茶都、淳為茶鄉”這一戰略的提出和付諸實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機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謂任重而道遠。一要統一思想,營造氛圍。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全縣上下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茶葉協會要圍繞打造“淳安茶鄉”這一目標,切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做好全面接軌杭州“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的準備,綜合各方力量,不僅要做好茶產業領域的文章,還要在旅游、文化、休閑、市場等諸方面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充分營造“茶鄉”氛圍;二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深入調查研究、專家研討的基礎上,對涉及茶鄉打造的各方面進行科學的規劃。首先要全面規劃,茶鄉的打造,不僅涉及茶產業的發展,還包含茶工業、茶旅游、茶文化等諸多方面,農業、供銷、旅游、城建、計劃、經貿、宣傳等多個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學規劃,合理劃分茶園基地、茶葉加工、茶葉銷售的重點區域,對產茶自然環境優越、生產基礎扎實的區域實施重點扶持,在城鎮、旅游設施建設進程中,應充分考慮茶館、茶休閑購物等茶葉休閑區的規劃,同時,利用我縣一流的生態旅游環境和茶文化遺存,科學規劃好1~2條茶業旅游線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規劃執行監督檢查制度,強化規劃的強制性、嚴肅性和一貫性;三要強化領導,協調發展?!敖榆壓贾莶瓒?、打造淳安茶鄉”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保障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立以縣委、縣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農辦、農業、供銷、旅游、城建、計劃、文化、財政、茶協等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領導小組,下設各部門經辦人員組成的工作協調小組,對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發基地的建設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協調,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夯實茶基礎沒有規模就沒有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希望。一要繼續擴大無性系良種茶的發展。無性系良種在名茶生產中發揮的效益已日益凸現。通過發展,力爭使良種茶園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強化新建基地的標準化,品種選擇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與高質的協調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園改造力度。我縣茶園總面積14萬畝,其中經省級認定的無公害茶園7.1萬畝,獲得有機茶認證的茶園近千畝。因自然條件、培管水平的差異,尚有2萬畝地勢環境較好的茶園處于荒蕪和半荒蕪狀態,急需對這些茶園進行改造,提升茶園基礎水平。同時強化無公害、綠色、有機茶認證;三要全面推進茶廠的優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實施茶廠優化改造項目的契機,積極開展我縣的茶廠優化改造工程。整合現有資源,鼓勵扶持有條件的茶葉生產大戶進行茶葉加工廠無公害標準建設和改造。并通過標準化加工廠的示范帶動,推動我縣茶葉生產的無公害標準化進程,培育茶葉加工大戶和企業。
3.強化茶開發一是強化普通茶類的多種類開發。在全面提升千島玉葉、千島湖銀針、鳩坑毛尖等現有名茶質量的基礎上,并積極適應市場發展趨勢,適時地進行適合機采名茶的開發,以實現全面應用機械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名茶質量,增加茶葉生產效益;二是積極招商引資。利用千島湖的知名度、優質的一級水體、“工業興縣”的濃厚氛圍,依托鼓山、坪山等工業園區等載體,積極引進、扶持有實力的企業進行蒸青茶、花茶、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葉深加工開發,拉長茶葉產業鏈,提高茶葉原料的利用率,促進茶葉經濟的增長;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開發。我縣的黃金茶、苦丁茶很有開發潛力,要有意識地利用區域和山地資源優勢,積極培植特色茶基地,創新開發機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區茶農收入。
茶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會講話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同志們:
在這綠遍,茶香的美好季節里,我們迎來了茶業發展的豐收季節,也迎來了我們最尊敬的客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長期傾力支持茶業發展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省農業廳、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大學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向對茶業發展作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和在第三屆山杯名優茶評比活動中獲獎的企業表示熱烈祝賀,對戰斗在茶業生產第一線并付出辛勤勞動的鄉鎮領導、農業科技人員和企業負責人表示親切慰問!
這次會議是市委、市政府在我市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旨在重點研究和突破新形勢下我市茶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和思路,加速推進我市茶業發展,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做優做強我市茶業的信心和決心。前面,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省農業廳、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大學領導作了重要講話,各縣區和市級有關部門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縣、縣等對加快我市茶業轉型升級作了很好發言,我完全贊同,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我市茶產業成效顯著
茶業歷經“九五”恢復發展、“十五”加快發展、“十一五”優化升級三個極不平凡階段。十余年來,我市搶抓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緊緊依托浙合作——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對口幫扶地區茶業發展這一平臺,牢牢抓住科技興茶這根主線,把科研教學單位的科技優勢與我市稟賦資源、生態優勢相嫁接,一大批適宜我市產業發展的先進理念、技術、工藝、設備落戶,直接轉化為發展產業的現實生產力,加速縮短了我市與發達地區茶業發展差距,凸顯產業后發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追趕型跨越式產業發展之路。
(一)樹立了茶業發展新理念。茶區涌現出上千服務茶區的管理干部、專業技術人員、業主、大戶,茶葉種植、加工、包裝、營銷等標準逐步與國內、國際接軌,“山”茶葉品牌已成為省著名品牌,山茶和七佛貢茶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山茶成為全國首批質量安全可追溯產品。茶文化開發內容不斷拓展,茶業產業鏈和增收鏈不斷延伸。生態、低碳、有機、名牌、精品、高端等現代茶業發展理念全面樹立。
油茶產業發展計劃
為了進一步加快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建設,盡快把油茶產業建設成為特色支柱產業,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把國建成全省聞名、全國有影響的油茶產品主要集散地。根據府字[]47號文件精神,現就油茶產業發展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產業規劃
1、目標規劃。從年起,每年新植高產優質油茶3萬畝,改造低產油茶林3萬畝,到2020年,全縣油茶林面積達到100萬畝,年產茶油5萬噸以上,實現油茶產業年綜合產值100億元人民幣。
2、區域規劃。按照相對集中、突出特色的原則,實行區域化布局,在全縣25個鄉鎮產業發展中,等鄉鎮以發展油茶為主,力爭形成一鄉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
3、林地規劃。要堅持兩個結合:一是要結合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抓油茶開發。凡是海拔500米以下,坡度30度以下,土層60公分以上的火燒跡地、采伐跡地、宜林荒山、荒灘地(除縣政府土地開發交至工程處)要全部種植高產油茶林;二是要結合森林防火工作抓油茶工作。今后,全縣25個鄉鎮每年都要新建5公里以上的油茶為隔離帶的高標準防火帶;山區農村房屋后山、農田田坎和墓地周圍山一律用油茶樹營建寬度20米以上的生物防火帶,充分發揮油茶林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
4、作業規劃。要做到三個注重:一要注重生態保護,實行山頂戴帽,保持水土,蓄養水源;二要注重高標準建園,凡是坡度在25度以下的山地都要高標準進行整帶,并與農村土地開發整理結合起來,建設反坡梯田;三要注重林區道路建設,不僅要建設油茶林區主干道,而且要重視抓好林區工作道建設,形成完善的路網。
油茶產業扶貧攻堅工作探討
摘要:指出了油茶是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國內獨有的優質的鄉土樹種。結合實際,探討了永順縣發展油茶產業的對策,以助推山區脫貧致富的途徑,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油茶;產業;扶貧攻堅
1引言
湖南省永順縣靈溪鎮吉鋒村為深度貧困村,在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貫徹實施中,在湘西州紀委各級領導干部的親自考察與現場指導中,打響了以油茶產業開發,發展成為油茶的脫貧攻堅戰。在調研組親臨靈溪鎮吉峰村委會召開的座談會上,縣紀委駐村工作隊、吉峰村、靈溪鎮政府及村民代表踴躍發言,對油茶產業資源開發與發展獻計獻策,一定要走出一條具有永順特色的產業扶貧新路子。
2湖南永順的油茶產業開發優勢
油茶的栽培種植主要分布在全球的中亞熱帶,我國的油茶種植面積以湖南、江西、廣西3?。▍^)最大,其中湖南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面是低洼平原,無論在氣候特征上,還是在自然環境方面都具有油茶種植的顯著優勢。而對于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州北部的永順縣來說,不僅是森林覆蓋率達到74.74%的綠色生態大縣,而且油茶資源十分豐富,早在2009年就已經作為國家油茶示范基地,進行試點推廣。近幾年來,更是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將油茶產業的發展與壯大作為助推扶貧攻堅的利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不僅積極進行茶林新造,還實施低改墾復,共完成油茶新造低改11.9萬畝,目前全縣的油茶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9.66萬畝。在此過程中,縣政府還多方進行了先進技術引進開展油茶深加工,并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創新合作模式,積極帶動農戶開發油茶產業,不僅建成了以靈溪、石堤等為代表的萬畝油茶示范基地,還成功地實現了2368戶8926人的精準脫貧。其中,靈溪鎮的萬畝高標準油茶新造示范園是縣里的第5個萬畝油茶示范基地,在新合作模式帶動下,縣林業局深入到基層,針對吉鋒村這樣的深度貧困村實施精準扶貧,不僅幫助其進行油茶種植的現場技術指導,更積極組織技術交流與培訓,使其能夠不斷擴大油茶的產業化經營與發展。
茶業產業化經營啟示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斷完善,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日益臨近,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針對這個矛盾和問題,眾多專家、學者提出了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思路。然而要真正實現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則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仍需要方方面面的不邂努力,不能輕言某個地區已經實現或完成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本文從“茶都”安溪茶業產業化經營的做法與取得的成效中得到啟示,對如何實現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做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安溪茶業;產業化經營;成效;啟示;
福建省安溪縣產茶歷史悠久,是名茶鐵觀音、黃金桂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烏龍茶之鄉”。改革開放以來,安溪縣各級政府立足得見獨厚的資源優勢,圍繞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的目標,制定了茶業產業化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極富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道路。為此,福建師范大學經濟法律學院99級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李建建和何榮天兩位老師的帶領下于2000年7月3日至7月10日前往安溪縣進行了實地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同學們聽取了安溪縣茶果局局長蔡健明,祥華、長坑、大坪、西坪等鄉鎮政府有關部門領導的報告和情況介紹,走訪了12位當地茶農、茶商,5家當地較有規模的茶葉生產企業,召開數次小型座談會,較為深入地了解了安溪茶業產業化經營的做法與成效,掌握了安溪茶業發展狀況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是對這次調查情況和我們的思考做的初步總結。
一、安溪茶業產業化經營的做法和經驗
安溪縣地處閩中戴云山脈東南延伸部分,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多數為粉砂性的紅壤、黃壤,土層深厚酸性強,屬于亞熱性氣候帶,太陽輻射強,熱量充足。山高霧多,泉甘土赤,得天獨厚的茶葉生產條件加之悠久的種茶歷史,精湛的制茶工藝,優良的茶葉品種,孕育了茶業王國的“天之驕子“,使安溪成為“中國烏龍茶之鄉”。
改革開放以后,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指導下,安溪縣委縣政府貫徹中央、省、市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大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加強對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宏觀調控,努力實現茶業產業化經營,主要做法與經驗有4個方面: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茶產業發展研究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與實施,不僅展現了黨中央對農村經濟問題與社會建設的重視,還精準掌握我國社會整體發展特征與情況,是國家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最新目標與要求。中國作為茶葉之鄉與茶葉消費大國,飲茶歷史十分悠久,使得茶產業成為支撐農村建立良好社會經濟體系,發展現代化農業的產業之一。本文將立足于我國農村茶產業發展現狀,結合張士康編著的《中國茶產業優化發展路徑》,探析推動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路徑,讓鄉村振興戰略得以貫徹落實,加快新農村建設。
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茶產業優化發展路徑》,以茶產業為立足點,歸納、概括了中國茶產業發展過程中所必需戰略要素,從創新思維對茶產業現代化發展提出優化路徑,是一本內容詳實、理論專業的教輔書籍。本書先是對中國茶產業發展歷史有深入且全面的回顧,輔助讀者對中國茶產業發展有基本認知,為下一步閱讀奠定理論基礎;之后再剖析中國茶產業發展現狀,使人們清楚中國茶產業當下發展進程與所存問題,為人們制定優化策略提供正確方向;最后,作者從獨特視角對中國茶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測,并從中國傳統茶產業發展模式與現代茶產業模式兩方面著手,提出對應創新優化方案,對提升農村茶產業發展水平、建立現代化茶產業模式起理論指導作用。
鑒于此,此書對提高農村茶產業現代化建設水平,使茶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得以持續、穩定發展,具有強烈啟示意義。實行鄉村振興戰略首要需求在于堅守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建設與發展,即產業發展水平提升與否、興旺程度,可體現鄉村振興戰略是否在新農村建設中得到貫徹與落實。茶產業作為推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傳統產業,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與新農村建設有密不可分的聯系?,F目前,隨著中國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宣傳推廣,以及茶葉所蘊含保健功能逐漸被社會大眾認可,我國茶葉生產需求量日益增長,帶動國家茶產業經濟向著更高階段發展;再加上我國有豐富種茶經驗、自然條件俱佳的種植優勢,所以,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我國茶產業種植與加工水平均呈現穩定、上升的發展趨勢,且初步形成良好品牌建設規模。但就目前中國茶產業發展情形來看,我國農村茶產業仍存不足:首先,農村茶產業欠缺總體規劃,發展目標、功能劃分及格局分布模糊不清;其次,加工工藝、設備落后,宣傳力度低,市場營銷理念陳舊,使農村茶產業尚未擁有成熟產業鏈,市場競爭力較低;最后,茶葉交易市場欠缺專業、規?;芾?,茶農與企業直接對接效率不高,嚴重影響農村茶產業現代化建設。針對上述內容,創新農村茶產業結構,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要求人們應更新產業發展理念,利用科學手段優化發展路徑,積極填補農村茶產業當下發展中的不足。
作者申報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20QN015)時,主要以“貴州省茶產業差異化發展路徑”為研究主題,對其深入研究農村茶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發展,有重要推進作用。因此,人們可將作者所獲研究成果看作優化農村茶產業發展路徑的基石,從下述要點創新農村茶產業發展:第一,找準發展定位,明確規劃產業發展方向。優化農村茶產業發展前,有關部門需對農村發展定位有正確認知,明確農村茶產業未來發展目標與整體布局,促進茶農、企業及政府思想的統一;之后再從茶葉種植、生產加工、產品貿易等方面進行產業功能劃分,打破行政區域限制,以地域自然條件、社會發展水平為主要考核因素,因地制宜地合理構建原料種植、加工生產、集中銷售等基地,實現標準化、區域化的產業管理模式。第二,升級加工工藝、生產設備,更新營銷理念?,F代科技是促使農村茶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的重要助力,人們不僅應著重保護農村種植系統中的優異茶樹資源,加快培育其他茶樹新品;還可與企業、政府合力研究茶業加工工藝的升級、創新方案,在資金允許情況下,引入先進設備,加強茶業加工質量。
此外,企業與政府應加大農村茶文化宣傳力度、更新市場營銷理念,增加茶農種植信心同時,改革傳統營銷模式,豐富茶葉銷售渠道。第三,規范市場管理,建立健全專業產業鏈條。成熟的產業鏈是將茶產業各部門有效連為一體,凝聚合力加快茶產業現代化建設的必需要素。農村茶產業若要走好創新發展之路,須在遵循前述內容外,建立規范化交易市場,如將茶葉產品交易集中于某一地域,減少中間商環節,提升茶農實際所得經濟利益,降低企業購買原料的成本,讓農村茶產業在不斷延伸發展中完善其產業鏈條,使農村茶產業得到興旺發展,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
言而總之,茶是中國傳統農業體系中的主要經濟作物,其產業化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是否得到有效實施來說,具有深遠影響,有關部門與企業必須積極幫助農村建立專業化、規范化、現代化的茶產業結構,增強農村茶產業市場競爭實力,助力鄉村振興,讓農村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該書問題認識到位,結構層次分明,敘述循序漸進,可為人們研析農村茶產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值得相關研究人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