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發展意見
時間:2022-11-03 04:09:00
導語:茶產業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區、縣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加快實施“443”行動計劃,強力推進我市茶產業的快速發展,全面提升茶業整體競爭力,實現茶業增效、茶農增收,根據《**市茶產業發展規劃》,特制定本意見。
一、加強基地建設,夯實茶業基礎
1.啟動茶樹良種工程,加大低產茶園改造力度。以正在建設的“安徽**茶樹良種繁育基地”為核心,各區縣相應建立良種繁育體系,全面啟動茶樹良種工程。計劃前3年全市新辟和改植換種3萬畝無性系良種茶園,其中2005年0.6萬畝,2006年1萬畝,2007年1.4萬畝。對3畝以上連片每畝補助200元。鼓勵龍頭企業和茶農合作組織以及外商,通過反租倒包、土地流轉等形式,建立連片基地100畝以上,每畝再獎60元。每個區縣每年要求建立3-5個良種示范基地,市里每年重點抓好5個百畝以上連片基地,通過示范帶動全市建立一批成規模、高標準、高效益的良種茶園示范基地。同時,加大低產茶園改造力度,對25度以上零星茶園實行退茶還林,對低產低效茶園,通過改樹、改土、改園、改管理方式的“四改”綜合技術措施,提高茶園覆蓋率,提高茶園畝效益。
2.加快有機茶、綠色食品茶、無公害茶基地建設和認證。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格實行源頭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全力推進“三茶”建設和認證,3年內,全市茶園基本實現無公害認證。鼓勵企業和組織申報綠色食品茶、有機茶認證。對獲得有機茶、綠色食品茶認證的企業或組織,凡認證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的,分別一次性給予1.5萬元、1萬元的獎勵,對獲得國際頒證的再增加0.5萬元獎勵。
3、建立一批生態茶葉示范基地。在全市范圍內選擇生態條件良好并獲得有機、綠色認證的茶區,建立一批生態茶葉示范基地。各區縣要認真抓好生態茶園基地建設,積極培育生態示范茶園,進行整體策劃包裝,充分體現生態資源和品質資源優勢。市里每年重點扶持一批,并對外推介,以基地招商、以生態引資。
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大對外招商引資
4.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按照扶優扶強原則,對符合以下條件的企業:名優茶年銷售額達500萬元以上,出口茶年銷售額達1000萬元以上;獲得省級以上著名商標或省級以上名牌產品;獲得ISO認證、HACCP認證、有機認證、綠色食品認證其中之一;銀行資信度達AA級以上;有自己的基地,每年帶動茶農1000戶以上的茶葉企業,市、區縣給予重點扶持:⑴優先征地用地,優先進入農村產業化龍頭企業,優先申請省級龍頭企業。⑵優先申請產業化項目,優先申請技改項目,對重點茶葉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市縣(區)兩級各給予50%的貸款貼息。⑶對企業當年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較上年增長15%以上部分,由同級財政按其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獎勵給企業,用于企業擴大再生產。⑷評選年度“**市十大突出貢獻茶葉企業”,由市政府頒發獎牌和證書(評選辦法另行制定)。
5.積極推進茶葉企業清潔化改造。按照“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要求,對全市茶葉加工企業分階段、分步驟全面整改,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出臺的茶葉QS認證要求,積極實施《茶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推廣成套名優茶機械,推廣清潔化能源、機械,改善加工環境,每年在全市建立一批新型清潔化生產示范廠,對達到標準并驗收合格的企業,政府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進行獎勵并予授牌。
6.加快園區建設。進一步擴大休寧出口茶加工園區規模,加快**中國茶博園的建設步伐。各區縣要結合各自特色,建立綠色食品茶加工園區,**毛峰加工展示園區,旅游茶文化園區。制定優惠政策,對進入園區企業實行代辦制、綠卡制,開展一站式的全程服務,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形成聚集效應,為茶產業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
7.強力推進招商引資,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將茶產業作為**市招商引資重點,市區縣集中力量高質量編制一批茶產業項目,建立茶葉招商項目庫。制定優惠政策,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吸引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和外資投入茶產業。鼓勵龍頭企業和外商租賃,承包開發生態茶葉基地。鼓勵本地龍頭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嫁接聯營,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和外來企業的資金、品牌、網絡優勢,做大做強**茶產業。要優先支持投資茶葉深加工的企業,提高茶葉產品科技含量,開發超微茶粉、茶飲料、茶多酚、茶食品等多元化茶葉產品,改變我市茶葉產品單一、科技含量低的現狀,提高茶業綜合經濟效益。
三、打造名茶精品,實施品牌戰略
8.實施名茶精品工程。啟動**毛峰、太平猴魁、老竹大方、新安源銀毫、祁門紅茶、**綠牡丹系列造型茶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的精品名茶打造工程。完善工藝,推廣機制,統一規格,提升品質。進一步提高高檔精品名茶比重,開發高端化產品,逐步實現名優茶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清潔化。市里每年組織“精品名茶”評比表彰,對獲獎產品在電視、報紙等媒體及展銷會上宣傳推介。對獲得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由政府獎勵2萬元;獲得國家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獎勵10萬元。
9.加快**茶葉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實施。組織專家制定和完善現有各類茶葉標準和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加強標準的宣傳和推廣實施,統一印制“**茶葉標準”手冊,舉辦培訓班,制作茶葉標準化生產光碟,指導茶農和企業按標準生產加工,各地要抓點示范,逐步推廣,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一批茶葉標準示范基地和示范茶廠,市里統一掛牌。
10.建立品牌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茶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和**毛峰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作用,制定**茶葉品牌管理制度,以市茶產業協會為主體,抓緊申請**毛峰等茶的地理標志保護,注冊證明商標,鼓勵更多企業申報使用地理標識,對符合條件的組織或企業,由市農委和市工商局共同頒證管理,建立**毛峰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園、示范村和示范廠、示范店。制定**毛峰茶品牌市場管理辦法,加強**茶葉品牌市場管理,由市茶產業發展領導組辦公室會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工商局、市茶葉協會,共同抓好茶葉品牌市場運行監督管理。每年開展定期、不定期聯合市場檢查活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行為,情節嚴重者依法懲處。同時,組織到**毛峰主銷區督查,并將檢查結果通過當地機構和媒體公布,進一步規范**毛峰質量標準,凈化**毛峰茶銷售市場,提高**毛峰茶的市場信譽。
11.加大**毛峰茶公用品牌的宣傳和推介。(1)啟動**毛峰振興和形象塑造工程。在全市各交通要道及旅游景點豎立廣告牌,由市里統一規劃,區縣組織實施。(2)政府牽頭,部門承辦,企業參與,財政補貼。采取不同形式每年組團在上海、北京、山東等**茶主銷區進行宣傳推介。(3)不定期舉辦**茶業研討會、品茶會,同時鼓勵企業參加國內外茶葉展示展銷交易會,提高**品牌茶的知名度。
四、積極拓展國內外茶葉市場,構建營銷網絡
12.實施外銷市場拓展工程。全面實施“祁紅振興”、“屯綠輸出”計劃,盡快申報祁紅、屯綠原產地證明商標,加大屯綠、祁紅自營出口比重。改革傳統加工工藝,大力發展烘炒結合型綠茶,加快祁紅產品結構調整,迎合市場需求,擴大出口茶小包裝銷售,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要加大特種名優茶的出口比重,提升**出口茶價格。鼓勵出口企業通過在茶葉主銷國設立直銷點和派駐外銷員、委托國內外商等多種形式,建立廣泛的營銷網絡,在鞏固摩洛哥、烏茲別克、日本、馬里、英國等國市場的同時,加大歐美、中東和東南亞市場開發力度,拓展市場銷售空間。對在主銷國設立直銷點和派駐外銷員的企業或組織,分別給予1萬元和0.5萬元的獎勵。對在國外注冊商標的企業獎1萬元。
13.加快內銷市場網絡構建。鞏固和完善現有的區縣茶葉市場,沒有市場的區縣要抓緊建立。市里重點培育**茶城和祁門金東市場。鼓勵企業和經營大戶,到大中城市建立經營網點,開設專賣店,進入超市大賣場。加強與上海、北京、山東等地經營**茶葉商號的聯系,充分發揮茶葉商會的作用。進一步發揮**茶葉信息網和安徽農網的作用,大力推廣網上宣傳推介,開展網上銷售,努力構建**茶葉營銷網絡。每年評選“**市十佳茶葉經紀人”和“**市十佳茶葉銷售窗口”,對當選者由市政府授牌表彰(評選辦法另行制定)。
14.開發茶文化旅游市場。利用**豐富的旅游資源,開發茶文化旅游,挖掘整理**茶的典故、傳說以及歷代文人墨客的茶詩、茶詞、茶文、茶歌,納入到各旅游景點的導游詞中,使旅游從業人員都成為**茶的宣傳員。加強茶業與旅游業之間的協調,將各種茶旅游項目精心設計到風光旅游線路中去,在生態環境好、交通便利和旅游沿線上建立生態茶旅游區,開發集采茶、做茶、品茶、購茶及觀茶藝、學茶藝為一體的生態休閑游、風情體驗游。大力開發茶葉旅游商品和特色包裝,擴大旅游茶銷量。
五、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服務體系
15.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市長任組長,相關部門參加的茶產業發展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市茶產業規劃的組織實施。各區縣要成立相應機構,負責本區縣的茶產業發展工作。市政府每年組織一次評比,對茶產業發展先進區縣給予表彰。
16.開展茶產業資源普查。在全市范圍內,對茶園、茶廠(場)、茶農、經營戶、經紀人、茶樓、茶館、茶葉包裝廠和茶葉市場以及在外茶葉窗口等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普查,通過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茶產業資源檔案。
17.建立健全茶葉檢驗檢測體系。整合現有的茶葉檢驗檢測資源,充實技術力量,完善儀器設備和檢驗手段,成立**市茶葉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各區、縣相應成立檢測網點,定期檢驗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對茶葉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經營銷售網點進行監控和抽檢,確保我市茶葉的質量衛生安全。
18.建立健全茶行業服務體系。成立**市茶葉行業協會,并根據發展需要設立若干分會,各區縣要成立相應協會。鼓勵鄉、村成立茶業合作組織;鼓勵龍頭企業和經營大戶組建茶葉經濟合作社、構筑茶葉種植戶、加工企業、銷售企業之間橫向聯合利益共同體,充分發揮協會聯系政府、企業和茶農的橋梁紐帶作用,形成對市場、企業、茶農和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服務。穩定和加強各級茶葉技術推廣隊伍,重視茶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加快茶葉新技術推廣應用。
19.加強茶產業從業人員的培訓。以科技為先導,完善人才保障體系,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學校和部門培訓基地,舉辦培訓班、現場教學、編印資料、推薦進修等多渠道、多手段的方式,培養造就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茶產業專業人才。同時,建立茶產業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科技水平。
20.建立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為加大對茶產業發展的支持,市政府每年安排200萬元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市、區縣兩級政府按1:3比例配套投入。全市每年籌集800萬元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茶樹良種工程,生態茶葉示范基地建設,龍頭企業扶持和加工廠更新改造貸款貼息、品牌宣傳創建、評比獎勵、市場監管、技術培訓,茶葉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實施。項目資金實行申報、招標制,確保資金的科學合理使用,促進茶產業的快速發展(具體申報、招標辦法另定)。
本實施意見由**市茶產業領導組辦公室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