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茶園高產技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3 03:55:00

導語:山地茶園高產技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山地茶園高產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山地茶園;優質高產;管理技術

論文摘要從茶園全程機剪機采、測土配方施肥、微蓄微灌、茶園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等方面介紹了山地茶園的高產管理技術,以期指導茶農對山地茶園的管理,以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

1茶園全程機剪、機采技術

(1)機采茶園宜選擇平地、15°以下緩坡或等高梯地、土層深厚、樹勢健壯、無缺株斷行的常規茶園和密植茶園。新種茶園應選用發芽整齊、持嫩性較好的迎霜等無性系良種。種植規格為:大行距180cm、小行距33cm、株距33cm、行長30~40m、階梯茶園梯面寬應不少于200cm、樹高應維持在60~80cm,并在行間保留15~20cm的操作道。

(2)機采茶園要有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應重施有機肥,增施氮肥,配施葉面肥。施肥標準可根據上年鮮葉產量確定,每100kg鮮葉年施純氮4~6kg,氮、磷、鉀比例按4∶1∶1配施。機采茶園在除草時應特別注意要除盡叢內雜草,清除異物,以免機采時影響鮮葉凈度,危及人、機安全。在深翻、開溝等作業時應注意平整地面,以利于行走。

(3)一般長期手工采摘的茶樹過渡到機械采摘,必須視樹勢狀況,利用深修剪、重修剪、臺刈等樹冠修剪技術,結合改土、改園,以復壯樹勢和改造樹冠,待樹冠形成平整的采摘面后,才能實行機采;沒有進行良好修剪的茶園,不適宜機采。

(4)機采適期應根據品種、茶類、茶季、采摘批次等多種因子綜合考慮確定:如以一芽二、三葉及其對夾葉為標準新梢,即標準新梢達到60%~80%時為機采適期。機采批次也要根據品種、茶類、等級、新梢生育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春茶采摘2次,夏茶采摘1次,秋茶采摘2次。

(5)機采、機剪操作手應全面了解機械性能,熟練掌握使用方法。機采、機剪操作時配合要密切,深度要適宜,運行要平穩,速度要均衡,以確保機采、機剪質量。

2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有的茶農肥料沒少用,但產量卻不高,或產量較高、收入卻沒增加多少。這是因為茶樹不同生長期需要養分不同,不同類型土壤的施肥量也不一樣。測土配方施肥可以因土、因時施用肥料,降低成本,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5%~10%,增產率一般為10%~15%。實行測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肥料利用率,獲得穩產高產,還能改善茶品質量,是一項增產節肥、節支增收的技術措施。

2.1采集土樣

土樣采集地點選擇以及采集的土壤都要有代表性。為了了解茶樹生長期內土壤耕層中養分供應狀況,取樣深度一般在20~30cm。樣點數量依經營面積大小而定。如果地塊面積大、肥力相近,樣點數可少些;反之,樣點數適當多些。

2.2土壤化驗

土壤化驗就是土壤診斷,主要是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有機質和pH值(酸堿值)。這5項之中,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是體現土壤肥力的三大標志性營養元素;有機質和pH值2項可作參考項目。根據需要,可針對性化驗中、微量營養元素。

2.3確定配方

配方選定由專家和專業科技人員來完成。

2.4配方的選用

配方完成后,即可擴大生產推廣使用。隨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發展,已有專門的配方肥料生產廠家,同時實施系列化服務。各地針對實際情況,可在市場上進行購買。

3微蓄微灌技術

生產茶園應用微蓄微灌技術后,主要表現在:一是夏秋茶產量明顯增加;二是表現在夏秋茶葉質變軟,易加工成形、不易破碎,干茶外形、香氣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干茶商品性明顯變好。

3.1田間設置

灌水器最好采用管上式滴灌管,滴頭流量和滴頭間距的選擇與土質有關。對于沙壤土,滴頭間距應在0.5~1.0m之間,土壤越黏,滴頭間距應越大,田間一般采用的單畦單管鋪設法,即將滴灌管置于每畦2行植株中間,管長與畦長相同。滴灌管上的滴孔應盡量朝上,可使水中的少量雜質沉淀在管子的底部。微灌設備應采用專用配件連接,互通性才會好,才能滿足不同情況的安裝需要,而且專用配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能自裝自拆。

3.2微蓄微灌系統使用要求

要定期檢查和清洗過濾器中積聚的雜質,防止過濾器堵塞;檢查過濾器是否完好無損,發現濾網損壞時要及時更換。還要定期沖洗滴灌管,新安裝的滴灌管要充分放水沖洗,把安裝過程中積聚的雜質沖洗干凈,再開始使用微灌系統。滴灌系統使用過程中,一要定期沖洗,把使用過程中積聚在管內的雜質沖洗出滴灌管;二要防止滴灌管破損,在進行鋤地等農事操作時,要避免損壞滴灌管。

4雜草防治技術

茶園(特別是幼齡茶園)管理最為繁重、投入勞動力最多的就是雜草防治,對此,主要措施是:

(1)在茶園中推廣使用精禾草克、蓋草能防治占茶園雜草近70%的單子葉雜草。

(2)在幼齡茶園行間套種2行大莢劍舌豌豆、蠶豆等豆科作物,在開花結果前拔除,覆蓋在茶行上,既抑制了雜草生長,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5茶園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

(1)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植物檢疫制度,防止檢疫性疾病如茶餅病等的傳播、蔓延。

(2)農業防治。通過選用抗性較強的品種、合理修剪、及時分批采摘、中耕除草、深耕等措施,以減少病蟲源,創造有利于茶樹生產、不利于病蟲發生的環境條件。

(3)生物防治。通過茶林、茶果間作,合理套種,鋪草等措施,保護和利用天敵(蜘蛛等),用純益生物消滅有害生物;推廣使用BT制劑、蘇云金桿菌等生物農藥。

(4)物理防治。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在其成蟲發生期,應用誘蟲燈等進行誘殺;對發生輕、危害中心明顯及有假死性的茶毛蟲、黑毒蛾、茶麗紋象甲等采用人工捕殺。

(5)化學防治。加強病蟲預測預報,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做到適期用藥;嚴格按防治指標防治,提倡一藥多用或農藥的合理混用;改進施藥技術,提倡低容量噴霧;嚴格按照要求控制施藥量和安全間隔期;禁止使用DDT、六六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殺螨醇、氰戊氯酯等高毒、高殘留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