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15:33: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報刊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報刊產業

報刊產業問題及對策

摘要:我國報刊產業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同時多數受眾仍然把閱讀報紙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因此,報刊產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體制改革較慢、競爭過度無序、同質化嚴重、實力較弱、資本運作能力弱等方面。報刊產業需要從制度創新、資本運作、差異化競爭、多角化經營、跨媒介、跨行業、跨地區發展等多個方面采取對策。

關鍵詞:報刊產業問題對策

當前,我國報刊的種數、發行總量、廣告收入等大幅攀升,報刊產業競爭格局正在形成,報刊產業的經濟實力正在不斷增強。不過,報刊產業也面臨著許多復雜的問題。因此,報刊產業的發展應更重視戰略規劃,及時采取有效的對策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報刊產業無可替代的地位

當世界上第一臺電視問世時,有人曾悲觀地預測報刊時代即將終結。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的菲利普·邁爾教授在《正在消失的報紙:在信息時代拯救記者》一書中甚至給出了時間表:“到2044年,確切地說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報讀者將結賬走人。”但事實上,即便現在網絡都已普及,報刊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競爭力。日本《讀賣新聞》2006年10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0%的人認為報紙是最值得信賴的信息來源。在多媒體時代“需要報紙”或“相比電視更偏愛報紙”的受訪者所占比例合計高達92%。針對報紙在報道中是否注重保護個人隱私進行了調查,結果78%的人給出了肯定回答。在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購買報紙。《讀賣新聞》發行量高達1000萬份。這說明,即使在互聯網日漸普及的情況下,大多數日本民眾還是把讀報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從國外報刊產業數據資料來看,辦刊業具有重要的地位,仍然處于發展的上升階段。2003年,世界報業協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年會上表示,全球范圍內報紙訂閱量雖有所下降,但零售額仍上升5%,每天有超過10億讀者閱讀報紙。全球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曾發表的《2001-2005年世界娛樂業及傳媒業展望報告》認為,美國、加拿大、歐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的報刊市場將年平均增長4.9%。越來越多的歐洲、亞洲、美洲報業對傳統的報業戰略進行調整,發行量和贏利持續增長。

查看全文

報刊產業經營的現狀與策略

當前,我國報刊的種數、發行總量、廣告收入等大幅攀升,報刊產業競爭格局正在形成,報刊產業的經濟實力正在不斷增強。不過,報刊產業也面臨著許多復雜的問題。因此,報刊產業的發展應更重視戰略規劃,及時采取有效的對策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報刊產業無可替代的地位

當世界上第一臺電視問世時,有人曾悲觀地預測報刊時代即將終結。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的菲利普·邁爾教授在《正在消失的報紙:在信息時代拯救記者》一書中甚至給出了時間表:“到2044年,確切地說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報讀者將結賬走人。”但事實上,即便現在網絡都已普及,報刊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競爭力。日本《讀賣新聞》2006年10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0%的人認為報紙是最值得信賴的信息來源。在多媒體時代“需要報紙”或“相比電視更偏愛報紙”的受訪者所占比例合計高達92%。針對報紙在報道中是否注重保護個人隱私進行了調查,結果78%的人給出了肯定回答。在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購買報紙。《讀賣新聞》發行量高達1000萬份。這說明,即使在互聯網日漸普及的情況下,大多數日本民眾還是把讀報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從國外報刊產業數據資料來看,辦刊業具有重要的地位,仍然處于發展的上升階段。2003年,世界報業協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年會上表示,全球范圍內報紙訂閱量雖有所下降,但零售額仍上升5%,每天有超過10億讀者閱讀報紙。全球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曾發表的《2001-2005年世界娛樂業及傳媒業展望報告》認為,美國、加拿大、歐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的報刊市場將年平均增長4.9%。越來越多的歐洲、亞洲、美洲報業對傳統的報業戰略進行調整,發行量和贏利持續增長。

從我國報刊產業的主要指標看,報刊產業的發展也處于上升階段。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顯示:2009年全國共出版報紙1937種,平均期印數20837.15萬份,總印數439.11億份,總印張達1969.4億印張,定價總金額為351.72億元。全國共出版期刊9851種,平均期印數16457萬冊,總印數31.53億冊,總印張166.24億印張,定價總金額為202.35億元。報紙和期刊的定價總金額相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0.62%和7.96%。據統計,2010年,我國報紙廣告收入達381.5億元,同比增長2.98%;期刊廣告收入達32.2億元,同比增長6%;報刊廣告總計達413.7億元,在全國廣告營業額2340.5億元的總份額中占17.68%。可見,我國大多數受眾仍然非常重視報刊媒體,把閱讀報紙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

二、報刊產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報刊經營的問題與策略

當前,我國報刊的種數、發行總量、廣告收入等大幅攀升,報刊產業競爭格局正在形成,報刊產業的經濟實力正在不斷增強。不過,報刊產業也面臨著許多復雜的問題。因此,報刊產業的發展應更重視戰略規劃,及時采取有效的對策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報刊產業無可替代的地位

當世界上第一臺電視問世時,有人曾悲觀地預測報刊時代即將終結。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的菲利普?邁爾教授在《正在消失的報紙:在信息時代拯救記者》一書中甚至給出了時間表:“到2044年,確切地說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報讀者將結賬走人。”但事實上,即便現在網絡都已普及,報刊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競爭力。日本《讀賣新聞》2006年10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0%的人認為報紙是最值得信賴的信息來源。在多媒體時代“需要報紙”或“相比電視更偏愛報紙”的受訪者所占比例合計高達92%。針對報紙在報道中是否注重保護個人隱私進行了調查,結果78%的人給出了肯定回答。在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購買報紙。《讀賣新聞》發行量高達1000萬份。這說明,即使在互聯網日漸普及的情況下,大多數日本民眾還是把讀報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從國外報刊產業數據資料來看,辦刊業具有重要的地位,仍然處于發展的上升階段。2003年,世界報業協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年會上表示,全球范圍內報紙訂閱量雖有所下降,但零售額仍上升5%,每天有超過10億讀者閱讀報紙。全球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曾發表的《2001-2005年世界娛樂業及傳媒業展望報告》認為,美國、加拿大、歐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的報刊市場將年平均增長4.9%。越來越多的歐洲、亞洲、美洲報業對傳統的報業戰略進行調整,發行量和贏利持續增長。

從我國報刊產業的主要指標看,報刊產業的發展也處于上升階段。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顯示:2009年全國共出版報紙1937種,平均期印數20837.15萬份,總印數439.11億份,總印張達1969.4億印張,定價總金額為351.72億元。全國共出版期刊9851種,平均期印數16457萬冊,總印數31.53億冊,總印張166.24億印張,定價總金額為202.35億元。報紙和期刊的定價總金額相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0.62%和7.96%。據統計,2010年,我國報紙廣告收入達381.5億元,同比增長2.98%;期刊廣告收入達32.2億元,同比增長6%;報刊廣告總計達413.7億元,在全國廣告營業額2340.5億元的總份額中占17.68%。可見,我國大多數受眾仍然非常重視報刊媒體,把閱讀報紙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

二、報刊產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農村報刊市場營銷對策

集服務山區、老區、貧困地區為一體的廣東省梅州市郵政局,積極開拓農村報刊訂閱市場,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郵發報刊市場的占有率,克服“短板”和“瓶頸”,以更加有為、更加有力的舉措創新思維和思路,切入梅州農村產業和文化的發展,并不斷做大規模,唱響品牌,形成特色。

1“報刊扶貧”拓展農村扶貧開發新內涵

2011年9月22日上午10時,在廣東省五華縣安流鎮紅山村村委辦,值班村干部高興地從鄉郵員手中接過當天的《人民日報》和《參考消息》等報刊。跟紅山村一樣,梅州市8個縣市的551個貧困村中有80%當天就能收到由對口幫扶單位為其訂閱的“扶貧”報刊。為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加快貧困農村的脫貧步伐,自2010年開始,梅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的總體要求,在全市廣泛開展“雙到”幫扶活動。在實施民生、安居、產業、學技幫扶項目的前提下,梅州市郵政局通過對“雙到”幫扶工作的深入調查,提出“報刊扶貧”項目,由對口幫扶單位出資為掛點貧困村訂閱《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南方日報》和《南方果樹》等各級黨報黨刊和科普報刊。作為文化幫扶項目,“報刊扶貧”受到梅州市扶貧開發局、各幫扶單位和貧困村的一致好評。

豐順縣郵政局為把“報刊扶貧”訂閱項目落實好,分管業務副局長親自起草營銷公關方案,帶領市場經營部的相關人員進村入戶宣講“報刊扶貧”的優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豐順縣郵政局的積極協調溝通下,豐順縣扶貧開發局專門下發“報刊扶貧”訂閱文件,要求各對口幫扶單位把“報刊扶貧”與民生、產業等幫扶項目結合起來,做到有資金安排,有項目保障,有專人負責。在強有力的部署下,豐順縣87個對口幫扶單位紛紛為掛點村訂閱“扶貧”報刊。同時,豐順縣還把“報刊扶貧”訂閱與“農家書屋”建設相結合,做到統籌兼顧,全面推進。梅州市郵政局市場部為把“報刊扶貧”訂閱項目做大,還制訂了考核和指導意見,明確指示各縣市局要把“報刊扶貧”訂閱項目作為農村報刊訂閱市場的新增點,進行培植和挖掘。

2《南方農村報》播灑新農村建設新風尚

《南方農村報》因通俗易懂、貼近農村生產生活而倍受廣大農民朋友的喜愛,成為農民朋友閑余飯后學技娛樂的好幫手。2011年《南方農村報》的發行量突破50000份,成為梅州市郵政局農村報刊訂閱發行的拳頭產品。一直以來,梅州市郵政局十分重視與《南方農村報》的密切合作。隨著梅州市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該局更加注重與《南方農村報》的戰略合作。參與報社聯合開展“十佳百優”訂閱競賽活動,對實現《南方農村報》發行量前十名的支局和征訂量前100名的鄉郵員分別給予萬元和摩托車的獎勵,極大地調動了農村網點和廣大鄉郵員的積極性。2011年梅州市郵政局有3個網點、10名鄉郵員獲得了《南方農村報》的“十佳百優”先進獎勵,排名廣東郵政的首位。針對《南方農村報》在農村文化市場的特殊地位,梅州市郵政局市場部門把該報的發行列為梅州市局暢銷報刊營銷項目來謀劃,做好日常性的跟蹤、評比、督導工作,不斷強化市、縣局之間的業務協調,積極做好《南方農村報》的宣傳、營銷和投送工作。興寧市郵政局刁坊郵政支局鄉郵員熱心鄉郵工作。為把鄉郵工作干好,做到嘴勤、腳勤、出班勤,不放棄任何機會,不放棄任何對象,誠信投送,老實做人。在《南方農村報》征訂工作中,他結合刁坊鎮水稻、蔬菜、養豬等產業較為發達以及該鎮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開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南方農村報》的發行,重點抓好種植大戶、養殖大戶、農村超市、農村小學、食品加工戶、農村“五老”群體的訂閱宣傳。由于該鄉郵員口碑好、人勤快,加上《南方農村報》的可讀性強,段道征訂量連續三年呈直線上升趨勢,2011年該鄉郵員征訂《南方農村報》達到430份,被《南方農村報》評為“十佳百優”先進個人,獎勵摩托車一部。

查看全文

新聞傳播產業化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描述了西方新聞傳播業產業化的進程,對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不同媒介的產業化特質予以了分析。

[關鍵詞]西方新聞傳播;產業化;進程

自15世紀末世界地理大發現之后,歐洲中世紀的地中海和北海貿易開始轉向全球貿易,開辟世界市場。歐洲商業和工業向全球的轉移,是世界現代化進程的開端。這個過程持續了幾百年,直到19世紀初發生工業革命,現代西方的產業化才初具規模。而西方新聞傳播業的產業化,由于它的特殊性,其經歷的過程要比純粹的物質生產產業復雜一些。以下將這一發展進程簡單作一描述:

一,早期新聞傳播的簡單買賣關系。歐洲自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形成時期起,就存在社會性的新聞傳播,是官辦的,主要在官方系統(一定程度也在商界)流通。歐洲中世紀末期的新聞傳播,形成印刷新聞紙、手抄新聞兩種載體。前者在德語國家較為流行,后者在地中海沿岸較為流行。印刷新聞紙類似現在的印刷傳單,一般一張紙只印有一條新聞,以社會新聞居多,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手抄新聞一張紙上有數條新聞,以商業新聞(包括戰爭消息,對這類消息的需求主要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是為了避免貿易受損)居多,主要滿足商人對信息的需求。政治和宗教性的新聞也有流通,但不是主要的。這兩類新聞載體大多以買賣關系流通,但是服務范圍很有限,沒有形成市場,更不能說形成了一個產業門類。

二,官報時期的新聞傳播“產業”僅對少數特許出版商而言。17世紀起,印刷新聞媒介替代了手抄媒介,“報紙”的概念形成。大英百科全書對它的定義是:“每日、每周或有規律的其他間隔時間發行的,提供新聞、觀點、特寫及其他公眾感興趣的信息,并且常常伴有廣告的出版物。”但是,當時西方主要國家尚處于封建王權的統治下,因而報刊主要不是作為商品,而是作為一種從屬于官方政治控制的工具。由于它們一般由王權特許少數出版商來編輯出版,因而對這幾個出版商來說,存在報業的經營問題。于是,新聞傳播業最早的兩重性在這里顯現:一方面它們可以作為政治工具,另一方面它們也同時可以作為這些出版商的“產業”,給他們帶來豐厚的利潤。法國的特諾多家族,自從1631年被路易十三特許出版官方的《公報》以后,連續5代人經營該報。對這個家族來說,報刊是他們經營的產業;但對社會來說,該報不是產業,而是官方的事業。

三,黨報時期不存在規模化的新聞傳播產業。當封建制度過分阻礙資產階級開拓世紀市場的步伐之時,各主要西方國家先后都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然而革命前夕和革命后或長或短的時期內,新聞傳播依然沒有形成產業。新聞自由的原則確立了,報紙刊物驟然增多,但它們大多是為各個黨政派別服務的工具,其“政論”的功能遠遠大于“告之”的功能。讀者與報刊的關系,形式上是一種買賣關系,但是雙方觀點信仰的相同,遠高于這種買賣關系,所以英語“訂戶”(subscriber)的原始含義是“捐助人”,也就是說,賣報與訂報的關系主要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一種政治、文化或宗教方面的捐助和受助關系。

查看全文

新聞傳播產業化特征探討論文

[摘要]本文描述了西方新聞傳播業產業化的進程,對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不同媒介的產業化特質予以了分析。

[關鍵詞]西方新聞傳播;產業化;進程

自15世紀末世界地理大發現之后,歐洲中世紀的地中海和北海貿易開始轉向全球貿易,開辟世界市場。歐洲商業和工業向全球的轉移,是世界現代化進程的開端。這個過程持續了幾百年,直到19世紀初發生工業革命,現代西方的產業化才初具規模。而西方新聞傳播業的產業化,由于它的特殊性,其經歷的過程要比純粹的物質生產產業復雜一些。以下將這一發展進程簡單作一描述:

一、早期新聞傳播的簡單買賣關系

歐洲自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形成時期起,就存在社會性的新聞傳播,是官辦的,主要在官方系統(一定程度也在商界)流通。歐洲中世紀末期的新聞傳播,形成印刷新聞紙、手抄新聞兩種載體。前者在德語國家較為流行,后者在地中海沿岸較為流行。印刷新聞紙類似現在的印刷傳單,一般一張紙只印有一條新聞,以社會新聞居多,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手抄新聞一張紙上有數條新聞,以商業新聞(包括戰爭消息,對這類消息的需求主要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是為了避免貿易受損)居多,主要滿足商人對信息的需求。政治和宗教性的新聞也有流通,但不是主要的。這兩類新聞載體大多以買賣關系流通,但是服務范圍很有限,沒有形成市場,更不能說形成了一個產業門類。

二、官報時期的新聞傳播“產業”僅對少數特許出版商而言

查看全文

新聞出版局今年年終工作總結和明年工作安排

200x年內蒙古新聞出版工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7大精神和國家新聞出版方針政策及新聞出版總署的重大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正確的出版導向,堅持為全黨全國和自治區工作大局服務,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強化監管,新聞出版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建設民族大化大區,為推動自治區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具體講,我們突出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思路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7大提出的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精神,根據自治區第三產業工作會議精神,我們從自治區新聞出版業的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制定了《內蒙古新聞出版產業2010年發展規劃》,根據自治區經濟發展速度,提出了內蒙古新聞出版產業的發展總目標、發展重點和建設項目,制定了具體的政策措施,確定了發展思路,力爭到2010年,全區新聞出版產業的總產值達到73億元,總資產達到101億元,總利潤達到1.2億元,解決就業人員1萬多人,實現新聞出版業跨越式發展,實現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的目標。

二、進行體制創新,深化出版改革

加快組建內蒙古出版集團步伐。根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的精神和內蒙古黨委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文化發展的決定》,進一步研究討論、修改完善《關于組建內蒙古出版集團公司的方案》,明確了集團的企業性質、范圍、目標、原則和運行體制機制及有關配套政策,突出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正在征求自治區有關領導對方案的意見。

制定了區直機關報刊結構調整和實行分類財政補貼的方案。在對全區區直機關報刊主辦單位性質和財政撥款方式進行分類分析的基礎上,對全區報刊的結構調整和財政補貼方式提出了建議并形成了《方案》。方案的提出對調整優化自治區報刊結構,突出民族和地區特色,對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體制改革,增強發展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方案已上報自治區政府。

查看全文

新聞出版局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整改措施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從體制機制創新上入手,由政府辦文化向管文化過渡,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理順關系,強化職能。今后對國有文化事業單位,主要以管理領導班子為主,監管好國有資產。對一般的文化經營單位,主要以政策指導、法規調整、信息服務、檢查監督等為手段,做好調控。同時引進競爭機制,建立既富有競爭激勵又有責任約束的機制,形成有利于出人才、出作品的工作氛圍。

二、重視基層文化建設,狠抓文化藝術創作生產

繼續開展創建文化先進縣(市、區)活動,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鄉村電子信息館,建立“溫州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確保基層文化單位軟硬件達到標準;大力開展社區文化活動,堅持“文化下鄉”、“文化進社區”,為基層群眾提供優秀文藝作品。創作一批既有濃郁地方特色又具時代特征的優秀文藝作品,向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沖刺,爭取有所突破;舉辦一批有較大影響的文化節慶活動,增強溫州文化的輻射力。

三、創新文化機制,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以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對不適合文化事業發展的文化產業進行改制;壯大電影院線,積極建設“電影超市”和“電影大世界”,形成合力應對WTO對文化產業的影響;積極探索文化事業單位的橫向聯合,以優化資源配置;扶持和培育印刷業等一批文化支柱產業,構建結構合理、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顯著提高文化產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使之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查看全文

郵政文化傳媒體系研究

郵政基礎業務是郵政企業服務社會、向社會開辦和提供的最基本業務。作為郵政傳統業務及標志性業務,近年來受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技術環境等變化影響,傳統經營模式面臨極大挑戰,部分業務下滑加劇。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推動基礎業務向新產業、新領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是亟需破解的難題。本文旨在貫徹落實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發展策略,探討如何更好地整合郵政基礎業務,并在文化傳媒產業中尋找新的發展空間,發揮郵政資源優勢,構建全新的郵政文化傳媒專業體系,實現郵政基礎業務轉型創新發展。

1郵政基礎業務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郵政基礎業務發展現狀。1.1.1總體收入基本穩定“十二五”期間,經歷了外部政策調整影響的陣痛后,函件、集郵業務發展趨于穩定,報刊業務穩中有升。截至2015年,函件收入68.9億元,集郵收入79.2億元,報刊收入90.7億元,基礎業務總收入規模為238.8億元。2011~2015年三個專業收入發展趨勢如圖1所示。1.1.2開展文化傳媒產業多領域創新實踐函件業務加快文化傳媒新業務發展,在多領域取得成果。2015年實現郵政媒體收入4.5億元,2016年1~11月實現收入7.1億元,同比增長72.1%.主要創新項目有:媒體資源廣告項目、商演會展項目、文創產品項目、電影票務廣告項目、互聯網新媒體廣告項目。集郵業務不斷加快轉型,如大力推進文化營銷,2015年成功推出首屆集郵文化季,舉辦400多場活動,實現收入4.7億元;全面推動集郵電子商務化,集郵網廳上線2個月交易額達1.4億元,點擊量超4000萬次;在郵票選題、圖稿設計、印制工藝等方面大膽創新,增強了集郵文化影響力。報刊業務在重點市場也有所突破,如2015年校園報刊新增流轉額3.5億元,商務報刊新增1.6億元,印廣發項目流轉額3.5億元;紙媒與數媒復合發行規模達到2億元,網上訂閱突破1億元,“中郵閱讀”試點快速推進,僅北京市客戶就已突破40萬。1.1.3經營體制改革漸次推進自集團公司下發經營體制改革相關文件以來,部分省分公司已陸續整合函件、集郵、報刊等專業,三項基礎業務初步融合,有效發揮了客戶資源、產品資源、渠道資源等優勢,取得一定成效。1.2郵政基礎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2.1傳統業務持續下滑,發展瓶頸依然突出郵政基礎業務總體增長乏力,在集團公司總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減少,受重視程度降低。業務結構不合理,部分傳統業務效益低,可持續性差。1.2.2轉型戰略方向明確,但戰略目標尚不明確目前各省均在推進向文化傳媒業務轉型,但缺乏具體的戰略目標和指導措施;經營體制改革全國進度不一,各專業資源未充分整合,核心優勢得不到發揮。1.2.3現有業務、組織、人員、運營、支撐不適應新業務發展業務產品體系還沒有系統規劃和統一研發,大部分新業務都由各省自行開發,呈現明顯的區域化特征,尚未發揮全網優勢,做大整體規模;組織機構上沒有建立面向市場統一運作的經營主體,經營模式分散;骨干隊伍分流到其他專業較多,熟悉新市場的專業人才匱乏;運營機制不靈活,不適應市場競爭需要;支撐能力有待提升,如郵政媒體資源廣告平臺、互聯網營銷平臺等,需要全網系統化建設和投入,才能提升規模效益。

2郵政基礎業務向文化傳媒業務轉型發展分析

2.1郵政基礎業務向文化傳媒業務轉型發展的機遇。一方面,文化傳媒產業市場覆蓋面廣,需求持續擴大,國家扶持政策較多,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另一方面,市場上形成規模運作的公司較少,區域化特征明顯,市場急需大型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據統計,2013年全國從事出版、影視、演藝、廣電節目傳輸和出版物發行的單位戶均主營收入低于億元。而2015年郵政基礎業務收入規模已超過200億元,同時作為國有大型網絡企業,大力發展文化傳媒業務,面臨著十分有利的市場環境。2.2郵政基礎業務向文化傳媒業務轉型發展的挑戰。文化傳媒產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經營主體淘汰率高;市場產品更新變化快,尤其是新媒體、新技術對傳統媒體沖擊較大,需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適應市場發展;文化傳媒企業需要靈活的資本運營機制,并出現了傳統行業企業大規模收購傳媒企業的熱潮,除此之外,萬達、騰訊、阿里等知名企業也紛紛投入傳媒業發展。2.3郵政基礎業務向文化傳媒業務轉型發展的優勢。郵政拓展文化傳媒業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百年郵政品牌深入人心,在客戶中有著較好的信譽與口碑;二是郵政擁有強大的網絡資源,可以依托網絡搭建獨具郵政特色的強大媒體平臺;三是郵政基礎業務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優質客戶資源眾多;四是郵政擁有獨特的產品資源,還占據報刊發行主渠道地位;五是郵政擁有一支優秀的專業隊伍,在地面營銷中具有較強的推廣能力;六是近年來郵政業務不斷轉型,部分省分公司在文化傳媒新領域已取得成功經驗,建立了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這些都為郵政大力拓展文化傳媒業務增強了信心,提供了堅實的業務基礎和保證。2.4郵政基礎業務向文化傳媒業務轉型發展的劣勢。郵政發展文化傳媒新業務也存在一些劣勢:對新業務市場規律不夠熟悉,缺少研究和頂層設計;體制機制仍不適應新市場變化;缺乏專業人才等。綜上所述,文化傳媒產業市場廣闊,發展機遇好,郵政應適時抓住機遇,大力拓展新的業務領域。郵政發展文化傳媒業務不僅可以彰顯郵政行業的特點和優勢,實現自身加快轉型、突破發展瓶頸的目標,還能得到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體現央企作為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的社會責任。郵政應加強戰略研究與規劃,按市場發展規律進行業務能力、體制機制、人員隊伍等方面調整,才能適應業務轉型發展需要。

3郵政文化傳媒專業體系構建路徑研究和政策建議

查看全文

新聞出版局重點工作計劃

一、組織協調全省“掃黃打非”工作。

組織召開全省“掃黃打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制定全省“掃黃打非”行動方案,并以省委、省政府兩辦文件下發;組織開展以查繳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為重點的專項行動、以整治印刷復制和運輸環節為重點的專項行動、以清理出版物市場為重點的專項行動;加強對市(地)“掃黃打非”工作的指導,適時進行市場檢查;組織協調成員單位查處大案要案;堅持“掃黃打非”各項工作制度,完善《黑龍江省“掃黃打非”量化考核辦法》,對全省“掃黃打非”工作進行量化考核。

二、推動精品圖書出版工程,促進我省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

深入開展我省圖書出版業狀況和發展戰略的調查研究,制定我省精品圖書出版工程方案,推動我省精品圖書出版;做好宣傳北京奧運會和紀念改革開放30年圖書的出版工作;做好國家級、省級重點選題的制定和論證工作,爭取5種以上選題補充列入國家“*”規劃,50種以上選題列入省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組織好“農家書屋”圖書的出版,爭取出版80種以上符合我省特點、農民看得懂、用的上的“三農”圖書;做好學術著作補貼的評審工作,扶持優秀學術著作的出版;組織全省圖書出版單位參加第15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展示我省出版成就,擴大我省出版業的影響,促進版權貿易增長。

三、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出版資源,為全省報刊業發展繁榮營造良好環境。

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圍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組織好媒體宣傳報道工作。推進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組織“農家書屋”報刊配送工作,選擇30種報刊進入“農家書屋”;積極推進省圖書館報刊館藏項目建設,全年向省圖書館配送樣報樣刊300種。圍繞整合報刊出版資源,深入調研,提出整合報刊資源意見。制定報刊審讀管理辦法,健全審讀員隊伍,及時通報審讀情況。繼續開展報刊出版、發行和記者站(證)等方面的治理工作,規范報刊出版行為和發行秩序。協調有關部門,進一步凈化我省報刊廣告市場。組織開展科技期刊質量評定,推動品牌戰略的實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