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23:02: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膀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膀胱熱灌注化療對膀胱癌手術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吉西他濱膀胱熱灌注化療對膀胱癌手術預后的影響。方法:選取接診的48例膀胱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基礎治療: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除術(TURBT)治療。對照組采用聯合吡柔比星膀胱熱灌注化療治療,觀察組采用聯合吉西他濱膀胱熱灌注化療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重組人Dicckkopf相關蛋白(DKKI)、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治療效果。結果:干預后觀察組VEGF、DKKI水平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VCAM-1、sICAM-1水平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吉西他濱膀胱熱灌注化療對膀胱癌手術預后有積極的影響,能夠改善患者的VEGF、DKKI、sVCAM-1、sICAM-1水平,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吉西他濱膀胱熱;灌注化療;膀胱癌;預后

膀胱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較高,對人們的生命健康有著嚴重威脅[1]。臨床在治療的時候,主要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預后[2]。臨床用于膀胱灌注的藥物較多,療效有一定的差異[3-4]。在治療的時候,本研究通過吉西他濱膀胱熱灌注化療對患者進行治療,效果較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2018年6月~2020年9月我院接診的48例膀胱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觀察組男19例,女5例;年齡60~78歲,平均(67.55±7.22)歲;病理學分級:G1級9例,G2級10例,G3級5例。對照組男18例,女6例;年齡61~78歲,平均(66.96±7.47)歲;病理學分級:G1級10例,G2級9例,G3級5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1.2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者[5];符合手術治療指征;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尿路感染者;合并危急重癥者;合并基礎疾病者;對治療藥物過敏者。1.3方法:基礎治療: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除術(TURBT)治療。體位選擇截石位,對患者實施全麻,然后進行常規消毒、鋪巾等。置入電切鏡,明確患者的病灶位置、數目、大小,然后進行灌洗。沿著腫瘤表面切除病灶,一直到基底層,然后電凝基底周邊異常血管和出血點,復查腫瘤位置,止血退鏡。對照組:聯合吡柔比星(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5982;生產企業: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膀胱熱灌注化療治療,30mg吡柔比星+500ml氯化鈉溶液,50℃加熱10min;患者采取平臥位,進行會陰部位的常規消毒,留置導尿管,排凈膀胱尿液,循環灌注,速度為300ml/min。術后6h化療,化療1年。觀察組:聯合吉西他濱(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104;生產企業: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膀胱熱灌注化療治療,1000mg吉西他濱+500ml氯化鈉溶液,50℃加熱10min;患者采取平臥位,進行會陰部位的常規消毒,留置導尿管,排凈膀胱尿液,循環灌注,速度為300ml/min。術后6h化療,化療1年。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重組人Dicckkopf相關蛋白(DKKI)、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治療效果。療效評價[6]分為完全緩解(CR):病灶全部消失;部分緩解(PR):病灶縮小>30%;穩定(SD):病灶縮小<30%,但是增加<20%;病情惡化(PD):病灶增加>20%。總有效率為前3者之和。1.5統計學分析:數據均采用SPSS18.0實施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護理干預對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的影響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可在保留膀胱癌患者膀胱功能的基礎上切除腫瘤病變,但術后復發風險較高。膀胱灌注化療是降低膀胱癌復發風險的主要方式,治療期間患者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表現,增加了患者的身心負擔。為了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遵醫行為,本文將延續性護理干預應用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中,探討其影響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21年2—10月于我院治療的膀胱癌患者60例,均于術后進行膀胱灌注化療,具備配合能力,可獲得有效隨訪;排除無法配合參與、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將其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延續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50~80歲、平均(62.5±7.5)歲,文化程度:小學5例、中學15例、高中及以上10例;延續組:男22例、女8例,年齡42~78歲、平均(60.3±6.6)歲,文化程度:小學3例、中學16例、高中及以上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予以對照組化療注意事項告知、生命體征監測、出院健康教育、叮囑復查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予以延續組延續性護理干預。(1)組建延續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為專科主管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長任組長,小組成員結合工作經驗、患者情況制定延續護理方案。(2)延續護理措施。為患者和家屬發放健康知識手冊便于隨時查閱,根據患者理解能力介紹術后膀胱灌注治療的優勢,強調其能夠鞏固手術效果、降低復發率,以提高患者認知程度和遵醫行為。膀胱灌注前1d,以電話通知形式向患者講解注意事項;膀胱灌注后1d,以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情況。建立微信群,邀請患者及家屬入群,以視頻、文字等方式進行健康知識推送,樹立患者正確的治療觀念,提高其自護能力。留取患者有效聯系方式、家庭住址進行隨訪調查,隨訪期間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對癥處理患者不良情況。與患者定期溝通,全面了解其心理狀況,指導患者以放松、音樂等干預方法穩定情緒。與患者家屬溝通,叮囑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支持、安慰和鼓勵。

查看全文

膀胱過度活動癥的探討發展

膀胱過度活動癥(overactivebladder)是一種常見排尿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之一,2001年9月國際尿控學會(ICS)將其定義為該名詞;其特點是尿急,有或無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頻和夜尿[1]。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尿控學組《膀胱過度活動癥臨床指導原則》定義為:OAB是由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組成的癥候,這些癥狀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任何復合形式出現[2]。包括不穩定膀胱及逼尿肌反射亢進,在神經性膀胱稱為逼尿肌反射亢進,在非神經性膀胱則稱為逼尿肌不穩定[3];現就OAB有關的臨床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病因

1.1腦橋上神經系統損傷及病變

成人中樞系統的損傷或者病變都能夠破壞自主性的控尿能力.出現膀胱反射亢進和急迫性尿失禁。各種中樞神經病變和中樞神經系統機能退化均可以出現急迫性尿失禁癥狀。如腦橋上中樞神經對排尿反射主要起抑制作用,此處病變導致抑制不足,逼尿肌反射亢進發生率為75-100%,如在在帕金森病患者,其發生率為37%-83%[4];而一些腦卒中、腦外傷、腦腫瘤病史的老年男性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則可能是相關中樞系統機能減退的原因。

1.2腦橋—骶髓間病變:

多表現逼尿肌反射亢進加逼尿肌外括約肌協同失調。腦橋反射中斷后,神經系統功能重組,形成新骶髓反射弧,由c纖維傳人,骶髓副交感神經元為中心;多發性硬化、脊髓損傷患者逼尿肌反射亢進約占60%一70%,可用電刺激或針灸傳人神經抑制,刺激部位為陰莖、腔后神經等[5].

查看全文

膀胱癌診斷論文

摘要目的摘要:探索MRI在膀胱癌的術前診斷及分期的應用價值。材料和方法摘要:搜集20例采用0.5T磁共振掃描儀檢查,經手術病理證實的膀恍癌,分析其MRI表現。結果摘要:根據腫瘤的MRI將其分為腔內型、浸潤型和腔外型。術前MRI診斷和TNM分期符合率為80%(16/20),MRI較病理分期偏高。結論摘要:T1加權像主要用于腫瘤的定性診斷,T2加權像主要用于腫瘤的術前分期;MRI和病理分期有較高的符合性。

膀胱腫瘤磁共振成像

膀胱癌的診斷及分期,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非常重要。在國內,這方面CT的報道比較多,但有關MRI的報道較少。搜集我院手術病理診斷為膀胱癌20例,對其MRI征象進行回顧性分析,進一步探索MRI在膀胱癌術前的診斷價值。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齡39~75歲,平均64+-9.09歲。20例均做MRI掃描,全部病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其中原發性膀胱癌12例,復發性8例(首次手術均為經尿道電灼術,局部損傷小)。

查看全文

膀胱造瘺手術論文

摘要:探討經皮微穿刺技術在膀胱造瘺術中的應用價值,認為經皮微穿刺技術行恥骨上膀胱穿刺造瘺術創傷小、適應證更廣,基本無并發癥。

關鍵詞:穿刺;膀胱造瘺;微創手術

2004年8月~2007年8月我們采用經皮微穿刺技術行膀胱造瘺術72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無并發癥發生,現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本組72例,男性66例,女性6例;年齡10天~84歲,平均73歲。神經源性膀胱11例,前列腺增生并尿潴留36例,外傷性尿道狹窄3例,外傷性尿道斷裂合并休克2例,會陰部撕脫傷合并尿道遠段缺失1例(女),膀胱腫瘤晚期尿潴留4例,尿道下裂術中膀胱造瘺12例,膀胱結核攣縮2例,肛門成型術中后尿道損傷1例。

2器械18G×20cmPTC針;腎筋膜擴張器(F8~F18);自制70cm引導導絲;Peeraway鞘F12F18(15cm長普通硬質塑料吸管代替);Foley雙腔氣囊尿管(氣囊遠端剪除)。

查看全文

腺性膀胱炎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腺性膀胱炎尿道電切術膀胱鏡檢查

1一般資料

本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齡29~76歲,平均46.5歲;病程1個月至4年;尿頻25例,尿頻、尿急、尿痛3例,無痛性肉眼血尿5例,鏡下血尿12例,腰部酸脹1例,下腹及會陰墜脹痛3例,排尿困難4例,同時伴有膀胱頸硬化癥8例。32例均接受尿常規檢查,白細胞陽性18例,紅細胞陽性21例。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鏡檢查:病變位于膀胱頸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區11例,占34.4%;膀胱頸及三角區6例,占18.8%;彌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占15.5%。病灶呈乳頭狀瘤樣8例,乳頭樣水腫改變13例,絨毛樣增生改變6例,水泡樣改變2例,出血斑改變2例,無改變1例。術后或活檢病理報告皆為CG.。

2治療方法

2.1保守治療3例,癥狀較輕,膀胱內病變范圍小,程度輕,無合并癥者,采用利福星膠囊0.2g,2次/d,口服半個月,對尿頻明顯者,加用舍尼亭。

2.2手術治療經尿道電切術29例。切除范圍超過病變1㎝,深度達到黏膜下層。合并膀胱頸梗阻行頸部切開。26例術后1周開始膀胱灌注化療藥物(生理鹽水20ml+羥基喜樹堿10㎎/次),保留1~2h。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8~12周為1個療程。3例術后單純抗感染對癥治療。術后每隔3個月復查膀胱鏡及尿常規1次。

查看全文

腺術后膀胱痙攣護理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冬眠合劑應用于前列腺摘除術后治療膀胱痙攣收縮痛的療效。方法將接受前列腺摘除術患者68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應用冬眠合劑緩慢靜滴,對照組38例應用硬膜外止痛泵(PCA)。結果觀察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膀胱痙攣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冬眠合劑緩慢靜滴治療前列腺摘除術后膀胱痙攣療效顯著。

【關鍵詞】前列腺摘除術后;冬眠合劑;PCA泵;膀胱痙攣

前列腺摘除術后膀胱陣發性、痙攣性收縮痛是前列腺摘除術后最常見、最棘手的并發癥,一直是困擾患者順利康復的難題,一般鎮痛藥物效果不佳。近年來硬膜外止痛(PCA)泵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通過護理觀察,PCA泵對一般手術刀口疼痛有一定鎮痛效果,但對前列腺摘除術后膀胱痙攣痛則難以控制。我科試用冬眠合劑緩慢靜滴治療膀胱痙攣痛,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4年2~12月我們科共行前列腺摘除術68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術后留置雙腔氣囊導尿管和膀胱造瘺管,外用鹽水持續膀胱沖洗。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年齡52~82歲,對照組為38例,年齡57~8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觀察組術后拔除硬膜外導管,患者感覺2級疼痛起應用冬眠合劑(氯丙嗪50mg,異丙嗪50mg,度冷丁50mg溶于5%GS500ml,合并糖尿病者改溶于生理鹽水500ml稀釋),連接輸液器與常規輸液通路應用三通管連接,調節滴速,緩慢靜滴維持鎮痛,使患者處于無痛狀態,應用時間為50h左右。對照組38例患者術后留置硬膜外導管,將嗎啡10mg、布比卡因60mg、氟哌啶10mg以生理鹽水稀釋至60ml注入止痛泵,將止痛泵與硬膜外導管連接固定,并保持通暢,以0.8ml/h速度均勻緩慢注入硬膜外腔鎮痛,時間一般為72h。

查看全文

腺性膀胱炎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腺性膀胱炎尿道電切術膀胱鏡檢查

1一般資料

本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齡29~76歲,平均46.5歲;病程1個月至4年;尿頻25例,尿頻、尿急、尿痛3例,無痛性肉眼血尿5例,鏡下血尿12例,腰部酸脹1例,下腹及會陰墜脹痛3例,排尿困難4例,同時伴有膀胱頸硬化癥8例。32例均接受尿常規檢查,白細胞陽性18例,紅細胞陽性21例。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鏡檢查:病變位于膀胱頸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區11例,占34.4%;膀胱頸及三角區6例,占18.8%;彌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占15.5%。病灶呈乳頭狀瘤樣8例,乳頭樣水腫改變13例,絨毛樣增生改變6例,水泡樣改變2例,出血斑改變2例,無改變1例。術后或活檢病理報告皆為CG.。

2治療方法

2.1保守治療3例,癥狀較輕,膀胱內病變范圍小,程度輕,無合并癥者,采用利福星膠囊0.2g,2次/d,口服半個月,對尿頻明顯者,加用舍尼亭。

2.2手術治療經尿道電切術29例。切除范圍超過病變1㎝,深度達到黏膜下層。合并膀胱頸梗阻行頸部切開。26例術后1周開始膀胱灌注化療藥物(生理鹽水20ml+羥基喜樹堿10㎎/次),保留1~2h。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8~12周為1個療程。3例術后單純抗感染對癥治療。術后每隔3個月復查膀胱鏡及尿常規1次。

查看全文

氣腫性膀胱炎分析論文

【關鍵詞】氣腫性膀胱炎

氣腫性膀胱炎是膀胱壁內或腔內有氣體存在的一種炎癥,是膀胱炎癥的少見類型,主要是由于各種產氣致病菌引起泌尿系統感染時酵解葡萄糖或蛋白質產生氣體而形成,感染的部位主要是膀胱和腎臟,如發生在腎臟,則死亡率高。本文報道1例。

1病例資料

患者女,54歲,農民,因上腹部不適,嘔吐1周擬“嘔吐待查”于2007年8月9日入院。10年前因子宮腺肌癥行子宮全切除術。有糖尿病病史7年,輕體力活動,飲食控制差,平素以優泌林R控制血糖,不經常監測血糖。一周來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20mmol/L,餐后血糖>30mmol/L。入院時尿糖微量,尿隱血微量,尿白細胞,血糖829mg/dl,使用胰島素泵后血糖降至200mg/dl。初步診斷: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入院后查腹部CT示雙腎外形不光整,右腎皮質可疑小片低密度灶,左腎盂及輸尿管上段積水,提示下方梗阻可能。行尿培養+藥敏,為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孢菌生長,當即給予特治星4.5g靜滴12h/次。作泌尿系BUS檢查,示雙腎輕度積水伴雙側輸尿管上段擴張,膀胱壁毛糙。查泌尿系KUB+IVP,顯示膀胱內積聚較多氣體,盆腔內且可見一較大液氣平,提示氣腫性膀胱炎可疑。予留置導尿2周,膀胱沖洗(生理鹽水250ml2次/d)處理。插導尿管時發現患者尿道狹窄,無紅腫及分泌物。由于三腔導尿管不能插入,行尿道口擴張后改用16F雙腔導尿管。插導尿管前排空膀胱,留置導尿管后立即引出淡黃帶絮狀物尿液約800ml,同時有氣體隨尿排出。留置導尿5d后復查尿培養已無細菌生長。應患者要求,予帶導尿管出院。囑口服抗感染藥及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出院后,患者在當地醫院拔除導尿管,電話隨訪無不適主訴。

2討論

2.1病因

查看全文

永久性膀胱造瘺家庭護理

1臨床資料

本組18例均是老年男性患者,年齡58~89歲,平均71歲。其中,前列腺增生13例,膀胱癌2例,尿道狹窄3例。

2方法

資料收集與評估方法:評估患者的病情、家庭情況,包括經濟情況、心理素質,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職業、社會背景,根據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行為習慣等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對象為患者和家屬、生活照料者。教育時間從患者手術后第4天開始,并在出院后2周/次的訪視或電話隨訪中得到反饋,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補充教育及并進行效果評價。

3家庭護理指導

3.1心理護理由于排尿方式的改變帶來許多不便,患者需終身帶管,定期換管,加之造瘺口的不良氣味,自身形象的改變使他們敏感、悲觀,患者身上帶著尿管和尿袋,有怕被人嫌棄的想法,易產生自卑感和孤獨感,對今后生活顧慮較多,導致患者的精神痛苦遠大于肉體痛苦。護理重點應著眼于患者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從心理上完全接受。針對上述心理狀態,應鼓勵患者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現實,保持造瘺口無異味,尿袋妥善放置不外露,可佩戴尿袋罩布以維護其自尊心,可以參加有益于健康的活動、社交等,并會受到人們的尊重[1]。讓患者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愛,樹立患者的生活信心,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多與患者談心,生活上多予以協助,鼓勵患者多些愛好,如看電視、看書。能行走的患者,可適當到戶外散步。在患者患病時,患者最需要關懷,家屬是患者的精神支柱,鼓勵家屬充滿親情和愛心,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困難,協助患者盡快適應生活習慣的改變,講解造瘺管及尿袋的性能,使用方法,護理不當可能發生的后果等,患者變換體位時,應注意尿袋的位置,防止尿液的返流,而導致尿路感染。保持室內清潔,減少污染機會,指導患者每日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共同做好造瘺管的護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