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21:36: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百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情系百姓 愛心永恒
***常說:我是老百姓,我知道老百姓心里想什么。踐行“三個代表”,就要心里裝著老百姓,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
她這樣說,也這樣辦。有人給她作了這樣一份統計:她和駐區16個單位結成了共建對子,她組織成立了社區為民服務中心和家政服務站。還與駐社區的市中心醫院分院建立了聯系,使本社區殘疾人就醫可優惠15%的費用;還為托老院老人免費體檢;她在黨員中開展了“進千家門、認千家人、知千家情、解千家難”的“走千家”活動;她共介紹38名保姆上崗,為283名下崗職工提供了再就業機會,為10戶特困戶結成了扶困對子;她充分利用208平方米的辦公室和活動室,配備了嶄新的電器設備,室內的健身器材和閱覽室的2千冊圖書、10多種報刊以及麻將、象棋、撲克、跳棋、圍棋,天天向社區居民開放;2002年扶持下崗女工馮玉坤、薛洪云、羅淑梅辦起三所托老院,現收托43名老人;又扶持閆淑榮、孫炳章辦起了兩所幼兒園;扶持孟慶云辦起干洗店;還扶持辦起兩個洗浴中心、一個美容美發店、一個便民小吃部;成立了保潔隊;還積極招商引資了兩個項目到社區,資金達200萬元。
社區群眾的冷暖時刻掛在她心上。她起早貪黑地工作,把社區1575戶居民家平均走訪了4次以上。有一次她在走訪居民曹桂蘭家時,了解到曹夫婦全都下崗,曹桂蘭又患乳腺癌,手術后沒等拆線就出院了,連手術費都是借來的。十一月份了沒錢買煤,屋里冷冰冰的。晚上回到了家,她就和愛人介紹這件事,愛人立即陪著她給曹桂蘭送去100元,讓她家先買煤急用。然后她又寫了材料報給街道,很快為曹桂蘭家補助了400元錢,解決了她家冬天的取暖問題。
社區低保戶葛淑春的女兒患了白血病,她倡議社區居民捐款救助患病兒,***和愛人帶頭各捐款100元錢。社區居民都踴躍捐款,這筆錢通過慈善總會已送到患兒手上。
她的愛心延伸到了千里萬里之外,2003年2月份,當新疆巴庫縣地震在電視上報道后,***寢食不寧,積極組織居民捐衣服給災區群眾,愛人也把他的衣服送到了社區,夫妻共捐20件衣服,社區已向巴庫縣寄去四百件衣服。
民強社區的群眾高興地說:我們有福氣,能遇上宋主任這樣的好干部,這可真是我們民強的緣份。
百姓民生優先交流
近7年間,江蘇**市集束式創立了黨委、政府與民眾多渠道、立體化的聯系紐帶:從“寄語市長”到“市長信箱”、“書記信箱”,從市長熱線“12345”到“網絡在線”交流,建立起穩定的“走門串戶、聯系群眾”制度。如今,無論是在居民家中還是在社區,揚城到處涌動著互動交流的真情。
和諧的前提是溝通,是建立通暢的表達機制
**市臺商協會會長方丁玉常常感慨地說,現在落戶**的臺商趕上了好時候,打個電話、上上網,問題就可以反映上去了,很快得到有效解決。
有心事,有人真誠傾聽;有困難,馬上有人幫助解決。**市委書記季建業說,人與人之間和諧的前提是溝通,是“讓老百姓有地方說話”。
20**年7月,在**市政府網站上,一個嶄新欄目“寄語市長”誕生了,后來,又增設了“市長信箱”、“書記信箱”。無論是事關百姓的民生話題,還是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課題,市民都可以與**的決策者進行直接對話。
3年來,市長熱線“12345”的整個網絡平臺共接聽處理群眾來電8.9萬余件,市政府公開電話室直接接聽處理1.9萬余件,交辦、督辦、協調7000余件,辦結率達90%以上。
百姓苦難探析論文
論文摘要:近幾年來,社會底層百姓的嚴酷惡劣的生活境遇、命若懸絲的生存狀態,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有著樸素的人道主義情懷的作家的深切關注,“底層寫作”幾成文學主潮。那些與底層百姓血肉相連、息息相關的作家們,以飽蘸血淚的文字,直面底層百姓生活的艱難與不幸,在或理性冷靜或激情難抑的真切敘寫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不無酸楚、凄切的生活畫面,具有振聾發聵、撼人心魄的省世意義。
論文關鍵詞:底層寫作百姓苦難呈現
關注現實、關注民生,是新時期以來小說的傳統之一,但對社會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況、生存苦難比較集中的聚焦,則是近幾年的事情。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的凸現,使城里的下崗工人與廣大的農民一道淪為龐大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嚴酷惡劣的生活境遇,他們的命若懸絲的生存狀態,引起了有著樸素的人道主義情懷的作家的深切關注。從二〇〇五年以來,“底層”問題成為當代文學最大的主題,“底層敘述”成為“熱門敘述”和“主流性敘述”。許多有著樸素的人道主義情懷的作家,把自己的心血傾注到對底層苦難的真切呈現上,讓讀者觸摸到了社會底層普遍存在的傷痛,對社會民主、平等、公平等問題有了切膚之感。因此,這樣的作品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在底層寫作的陣營中,羅偉章無疑是個主力作家。雖然他的小說取材范圍很廣泛,像去年發表的《奸細》《我們能夠拯救誰》等小說,就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教育問題,但是給他帶來文學聲譽的,則還是他的底層寫作。《我們的成長》《變臉》《故鄉在遠方》等且不說,單是《大嫂謠》《我們的路》這兩部中篇,就足以奠定他在文壇上的地位了。《大嫂謠》(《人民文學》2005年第11期)中的大嫂,為了家庭,為了供兒子上學,五十三歲了,還到廣東打工。身體并不好、又有貧血癥的她,在推磚時竟然昏倒了,雖然骨頭沒被軋斷,但腿上被搓掉了一張皮。每月六百元錢的工資,只能自己開伙,吃不能再差的飯菜。當包工頭胡貴出事后,大嫂連這樣賣命的機會也沒有了,只能干起拾荒的營生。雖說作者在小說結尾以大嫂的二兒子清華考上大學來撫慰了一下大嫂那顆傷痕累累的心,也讓讀者胸中長出了一口氣,但小說傳遞出來的信息仍令人心驚。即使是社會地位已經一落千丈的工人,到了五十多歲的年紀,也早已領得一份退休金,在家里過著雖不富裕但也安適的生活了,而大嫂卻還要像一個青年人一樣背井離鄉,從事極繁重的勞動,這社會公平又哪里去了?《我們的路》(《長城》2005年第3期)中鄭大寶在外打工五年,沒有回過家,但也只給家里寄了三千一百元錢,根本不夠家里的日常開銷。扣兩個月的工錢也抵不住他對妻子、女兒的思念。回到家里的鄭大寶還是心事重重:他曾多次給老板下跪討要工錢;他親眼看到農民工賀兵從腳手架上掉下來摔死,而老板只給了他父親一萬元了事;與他同村的春妹剛剛十六歲便不明不白地當了母親,受到村人的議論。這一切讓曾考上大學、但因家里窮與大學失之交臂的鄭大寶感慨萬千。再看看凋敝荒涼的家鄉,這一切都讓人感到心頭沉重。小說并不是給社會開藥方的,“我們的路”究竟該怎么走,作者給社會留下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同羅偉章只是客觀地敘寫底層苦難不同,同為四川作家的曾平,在他的小說《大伯》(《四川文學》2006年第5期)中則直接挖掘了造成這種苦難的社會原因。小說告訴我們,已經娶了兒媳婦的大伯生活本來還算可以,所以大伯決定要建樓房。但是這個夢想卻因村里的招商計劃而破產。因為有老板要來投資辦磚廠,村支書李乘龍巴上欺下,強令大伯砍掉荔枝樹。大伯索賠無果,荔枝樹被砍個精光。他到鄉派出所講理,并多次到縣里、市里反映,結果不但無濟于事,連大青馬也被賣掉抵罰款。大伯在萬般無奈中,喝下了毒藥。小說通過這個個例真切地展現了農民——這個龐大的弱勢群體,在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當下,生存境遇的惡劣。究竟是誰讓一個原本殷實的農民家庭莫名其妙地變得雞犬不寧,以至于要了大伯的命?各級領導的好大喜功、追求政績,無視大伯的正當權益,無疑是釀成悲劇的主要原因。
云南作家楊繼平的中篇小說《煙農》(《滇池》2006年第3期),寫出了地方政府與百姓爭利釀成的悲劇。為了不讓煙葉外流,鄉政府便在靠山屯通往縣城的路上設置堵卡點,禁止煙農把煙葉銷往外鄉鎮。這本身已是違背了《煙草法》的規定。煙農們千辛萬苦收獲來的煙葉當然想賣個好價錢,可當地煙站把等級壓得很低,煙農們便要把煙葉賣到外地(外鄉鎮)。就在這樣的官奪民利的對抗中,青年農民趙三林竟然被鄉政府的堵卡員活活地打死。無奈,趙家以暴尸鄉政府的辦法,要求解決問題,可是公安局竟出動防暴警察,大打出手,并逮捕了趙二林,而鄉里相關的領導卻安然無事。與民爭利的政府怎能不讓人失望,農民的一條命不如一條狗的現實怎能不叫人寒心!
金光鎮——俠骨柔腸護百姓(下)
金光鎮,三地任職,披肝瀝膽,勤政為民,踐行著共產黨人的崇高使命。
他說,天地之間有桿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
視百姓為父母
為什么警察那么辛苦破案,老百姓還不滿意?反復考慮之后,金光鎮覺得,老百姓不喜歡警察,不滿意警察,主要還是因為個別民警沒有用感情對待老百姓,沒有把自身的位置擺正。
剛到安圖,金光鎮遇到了這樣一件事:小沙河鎮的老百姓因為人參的問題找到公安局反映情況,兩個代表話還沒講完,就被派出所的民警給轟走了。下午,老百姓找到了金光鎮。金光鎮聽完情況后憤怒了,怎么可以這樣對待老百姓!他馬上給承辦該案的派出所所長打電話,要求限期辦理。
“當警察,就要心里裝著老百姓。老百姓要不是遇到實在難忍的委屈和困難,是不會來找我們的。”金光鎮以此事為契機,提出“視百姓為父母”的要求,對侵犯百姓利益的警察給予了嚴肅處理。
讓百姓吃上放心肉
讓百姓吃上放心肉———記優秀共產黨員、太原市動物檢疫站站長李學花
“我要讓太原市民全部吃上放心肉!”13年前,一位女干部發出錚錚誓言。13年后的今天,太原市99.6%的上市肉都經過了合格檢疫。兌現這一誓言的就是今年剛剛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的優秀共產黨員、山西省太原市動物檢疫站站長李學花。
用一腔熱血維護人民利益
1992年10月,李學花調任太原市動物檢疫站站長。當時,太原市屠宰檢疫處于失控狀態,市區60多個集貿市場無人檢疫,360多個私屠濫宰戶散布城鄉,病害肉、注水肉等不合格肉流入市場的現象時有發生。時隔一月,市區有一家三口因食用不合格豬肉被送往醫院搶救。在醫院,李學花眼睜睜看著孩子無力地合上了雙眼,聽到了親人們撕心裂肺的哭聲。李學花公開向市民承諾,一定要對生豬實行定點集中屠宰,讓危險遠離人民群眾!
李學花以停產10年的太原肉聯廠為試點,組織實施了定點屠宰。寒冬臘月,李學花帶領4人進駐了連暖氣都燒不起的肉聯廠,挨門逐戶動員周邊屠宰戶將豬送到肉聯廠集中屠宰。一次,許西村一位屠宰戶不愿意進入定點屠宰廠,故意閉門不出,李學花在屋外做了兩個多小時動員,鼻頭都掛上了霜,終于感動了屠戶。李學花和同事們最終用不到兩年時間將散布于市郊的360個私屠濫宰戶,全部集中到了9個設施齊備、設有檢疫員的定點屠宰廠。
用浩然正氣壓倒歪風邪氣
公共文化服務離百姓更近
“治貧”必先“治愚”,在共建共享社會和諧中,文化和諧既是目的又是途徑。一個普通百姓一年能看幾本書,能進幾次電影院,能接受多少文化知識的熏陶,是個體文化生活質量的呈現,更是國民文化素質高低的體現。由此出發,及時關注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有效改善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水平,大力推動公共文化建設,最大限度地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成為我國政府文化建設新方略,并為此作出諸多努力。
硬件設施不斷健全
解決“怎么提供文化服務”問題
確保以文化館站為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近在咫尺,是確保百姓“享受文化”的基本物質前提。
到2006年底,全國已有375個群眾藝術館、2851個文化館和38362個文化站,建成各級文化中心和基層服務點6700個,基本實現縣縣有文化館、圖書館的目標;
2006年,投入5000萬元的流動文化車項目正式實施,為基層劇團等文化機構配備流動文化車,面向農村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文化服務;
當以百姓之心為心
老子說:“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這是指圣賢之人不能有私心雜念,凡事要從百姓的利益出發,以百姓的意愿為自己的意愿。這種觀點在今天仍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今天的黨員領導干部也要以“百姓之心為心”,要在領導干部中樹立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良好風氣,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這是歷史和現實給我們的深刻啟示。有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果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各項工作不可能順利開展,我們的事業不可能興旺發達,國家也不可能實現長治久安。
“心為萬事主,動而無節則亂”,錯誤的思想會引發荒謬的舉動。我們極少數領導干部脫離群眾,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思想嚴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欺上瞞下,沽名釣譽;作風漂浮,嘩眾取寵;惟我獨尊,頤指氣使;盲目決策,勞民傷財。人心都有一桿秤,這樣的領導干部必然得不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同志指出:“群眾在我們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領導干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分量,是與他對人民群眾的態度息息相關的。
要做到“以百姓之心為心”,首先要與人民群眾交心。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因為聽不到人民的聲音,就不能準確把握人民的思想脈搏,了解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各項工作就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因此,領導干部要經常下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去,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了解實情、體察疾苦、汲取智慧、獲得力量,要充分了解和準確把握群眾的意愿、要求、呼聲,要放下架子,虛心向群眾學習。其次要順應民心。在準確了解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制定政策和作出決策時,就要充分反映民意,順應民心,古人云:“利在一己勿謀,利在天下則謀;利在一時勿謀,利在萬世則謀。”要多做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好事。不能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既要顧及眼前利益,又不損害長遠利益。領導干部要心里裝著群眾,全心、盡心、傾心為民辦好事、辦實事,人民群眾才能歡心、舒心和稱心。
懷愛民心解百姓難
傾聽民意、集中民智,為進一步體察民情、紓解民困。形成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生動局面,年初,市委拓展督查工作領域,市政府網站開通了書記信箱”借助互聯網平臺,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推動了工作開展,得到上級領導和基層群眾的一致肯定。
具體做法是:
一、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壓力傳遞到位
市委高度重視“書記信箱”辦理工作,層層落實責任、逐級傳遞壓力,確保“書記信箱”每封來信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一是明確市領導的責任。市委書記作為“書記信箱”辦理工作第一責任人,對每一封來信都親自批閱,提出辦理要求;親自過問,了解辦理進度;親自把關,確保辦理質量。其他市領導對分管范圍內的交辦來信,也都做到親力親為、親自督辦。
二是明確主管部門的責任。明確市委辦公室作為“書記信箱”辦理工作的主管部門,具體負責來信的登記、交辦、指導、督查、答復等業務工作,并賦予必要的組織協調權、專項查辦權、考核通報權。
百姓心系十七大:山區百姓解決行路難更有盼頭
新華網成都10月20日電(記者楊三軍)“認真聽了同志作的十七大報告,真的很解渴。特別是國家對‘三農’問題越來越重視,咱山區老百姓解決行路難就更有盼頭了。”80歲的四川宣漢縣白馬鄉梧桐村陳來信老人興奮地說。
陳來信是1953年入黨的老黨員,曾任梧桐村黨支部書記30余年。說起這些年黨的惠農政策,陳來信感慨不已:“現在農業稅不交了,國家還倒給種糧補貼;娃兒們上小學、初中的學雜費全免了,住校還有補助……這些都是原來做夢都想不到的好事情。”
陳來信告訴記者,梧桐村地處偏遠的大巴山區,平均海拔1600多米,交通條件差,群眾生產、生活十分不便。自2006年開始,新任鄉領導帶領鄉村干部,組織全鄉7個村掀起了村級公路建設高潮,受到村民的歡迎。
陳來信說,“以修路為例,村民主動籌資投勞,卻沒有一個人為此扯皮,更沒有上訪。這都是因為鄉村干部充分發揚民主,把修路的決策權、資金使用權、質量監督權等全部下放,讓村民自主決策、自我管理,這路是越修越好,黨群干群關系越來越親”。
從白馬鄉政府到梧桐村的水泥路現在已修了一大半,每天陳來信都要到修路工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他說:“走在這又寬又平的水泥路上,我心里只有一個‘樂’字。”
陳來信坦言,“要想富、先修路”,路的問題對山區老百姓來說是最重要的事。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發展生產、增收致富也有了基礎。但是,山區修路不比平原地區,需要開山、架橋,成本較高,鄉親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大對山區修路的支持力度。
敬業奉獻為老百姓辦實事
,男,漢族,現年51歲,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區鎮廣播站站長。該同志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2010至2013年連續3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2012年6月黨委政府安排他到社區任支部書記,上任后他狠抓班子隊伍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帶頭開展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意見,對居民的合理訴求及時給予解決,對無理取鬧的居民耐心解釋,使群眾都心悅誠服。他說:“我們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
社區農貿市場原來又臟又臭,垃圾堆得象小山。一到夏天,蒼蠅蚊子到處飛,附近的居民叫苦不堪。向書記了解情況后,及時打報告給黨委政府,得到批示后,立即著手修改市場,他擴寬了市場,修建了垃圾庫,搭建了幾千平方米的彩剛棚,使市場渙然一新。
社區4社以前的道路又窄又爛,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濘,行走困難。向書記聽說后,主動聯系交通局,為群眾爭取每公里18萬的配套資金。又發動群眾集體集資10萬元,聽說還欠2萬元。向書記多次出面聯系企業,磨破了嘴皮子,終于如愿以償,在今年2月份完成了4社1公里多的水泥路石硬化。老百姓拉著他的手說:“向書記,感謝您為我們社區做了一件好事,了卻了我們多年的愿望。”他說:“我們當干部的就是要為老百姓做一點實事。”
征地,拆遷是日前面臨的老大難問題。向書記面對困難,毫不氣餒,多次帶領社區干部,大力宣傳征地,拆遷政策。耐心細致的做群眾工作。在今年6月份順利完成了蘭花基地的征地,達到了讓黨委政府滿意,讓居民滿意的效果。對促進古鎮開發建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實干亮人生,用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肯干事、干實事的好干部形象,溫暖著自己也溫暖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