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01:41: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癌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癌癥住院患者情緒障礙調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癌癥住院患者的情緒變化。方法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對100例癌癥住院患者的情緒狀況進行評定。結果癌癥住院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和抑郁情況。結論在癌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重視其情緒的變化,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抗癌治療效果。
【關鍵詞】癌癥;抑郁情緒;焦慮情緒
癌癥患者的情緒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用藥的依從性、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研究發現癌癥患者的情緒障礙不會因癌癥病情的緩解而自動好轉[1]。癌癥患者的情緒障礙常以軀體形式表現,如頭痛、頭昏、心慌等,使醫生忽略了患者的情緒障礙。本調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2]對不同類型癌癥住院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旨在了解癌癥患者的情緒障礙狀況。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00年1月~8月在云南省腫瘤醫院住院的100例癌癥患者為調查對象。入組標準:(1)初中以上文化;(2)既往無精神病史;(3)均為昆明地區居民。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28a~76a,平均(58.57±13.98)a;婚姻狀況:已婚88例,喪偶5例,離婚4例,未婚3例;職業:工人35例,農民30例,干部18例,個體13例,其他4例;診斷:直腸癌26例,肺癌18例,胃癌12例,肝癌12例,膀胱癌9例,膽囊癌5例,宮頸癌5例,卵巢癌5例,胰腺癌4例,腎癌2例,皮膚癌2例。
霉菌與癌癥的關系論文
摘要:目的霉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其種類繁多,部分霉菌可產生霉毒素,與癌癥的發病有極大關系。改良糧食,食品的保管方法,多食用新鮮蔬菜,對防癌有一定作用。
關鍵詞:霉菌疾病癌癥
霉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種工農業產品、藥品均可被霉菌污染。霉菌種類繁多,數量極大,目前被公認的有8000個菌屬,l00000個菌種。據有關書籍和文獻的記載,菌種已達20萬種,真菌的種類可能要超過15000個菌屬,25000個菌種。霉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人們常常能在谷類、麥類、各種食品,藥物中將霉菌檢測出來,霉菌家族多數是有益的,可以說是醫藥事業中的寶貴資源,有的可以用來生產供人民衛生保健事業需要的某些抗菌素,維生素以及酶類,有的本身就可以入藥用于醫治疾病,如:中藥馬勃,茯苓,豬苓,靈芝等百余種。當然,霉菌中也有些對人類是有害的,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真菌毒素。霉菌毒素與癌癥關系已相繼被人們報道。
有許多人報道,除黃曲霉與產生的黃曲霉素外,還有一些曲霉也可以產生類似黃曲霉素的致癌物質,如黑曲霉,紅曲霉,棒狀曲霉,煙曲霉,棕曲霉,文氏曲霉,桔青霉,園弧青霉,以及雜色曲霉等等,軟毛青霉也產生黃曲霉毒素。除上述各種菌毒素外,一些青毒菌的產物如灰黃青霉菌所產生的灰黃霉素等也易引起癌癥。現僅就主要的與癌癥有關的霉菌的毒素闡述如下。黃曲霉素有致癌作用,但不同動物對黃曲霉素的敏感性不同。黃曲霉素及其衍生物根據熒光分析已有20多種,其中17種已明確了化學結構,其中以B1的致癌性最強,故一般以B1表示其毒性,其次是G1、B2、M1。在自然界中并非所有黑曲霉菌都能產毒,實際上無毒菌株比有毒的要多,一般認為有毒菌株僅占10~30%,由于地區差別,個別有達80%者。黃曲霉素對實驗動物有強致癌性,主要是肝癌。此外,還可見其他部位同時發生腫瘤,其中有些是惡性腫瘤,如肺鱗狀上皮細胞癌,結腸粘液性癌,唾液腺癌,淚腺癌,睪丸間質細胞癌以及唾液腺良性瘤等。各種黃曲霉素在結構上都很相似,都有一個糖酸呋喃的基本毒性結構和一個香豆素,后者可能有致癌作用。對肝腎有損害,引起急、慢性中毒,雜色曲霉毒素,除雜色曲霉外,楊巢曲霉薩氏曲霉,淡黃青霉,長蠕孢霉等有可能產生雜色曲霉素,其致癌性雖較曲霉毒素為弱,但由于分布廣泛,產毒菌株多,產毒量也較大,故應予重視。Dickens等報告,此毒素對大鼠皮下注入0.5mg,24周,47周后出現皮下肉瘤,肝癌膽管癌。還有人報告,此毒素對大白鼠連續0.5~1.0mg每周兩次皮下注射,則發一肉瘤,新生小白鼠一次皮下注射,在肝肺發生腫瘤,又對大白鼠給10~150ppm雜色曲霉素,則引起肝癌。此毒素的化學結構類似黃曲霉素,跟蹤研究,發現它可以轉變為黃曲霉素B2及G2。青霉毒素是青霉菌屬中霉菌所產生的一大類毒素的總稱,目前發現這類毒素并有致癌作用的主要有:黃綠青霉素,島青霉毒素,展青霉毒素,皺褶青霉素,環氯素,灰黃霉素,青霉酸果。赭青霉有毒的代謝產物青霉酸,在大白鼠的皮膚上連續涂則發生腫瘤,但經口投未證明有致癌性。擴展青霉和軟毛青霉有毒代謝物,展青霉毒素連續經皮下注射于大白鼠,十五個月后注射局部發生肉瘤。島青霉有毒代謝物黃天精,環氯素,用dd系小白鼠,每日給黃天精50~400mg,則發生肝癌,dd系小白鼠每日給40~60ug的環氯素,即引起肝癌。變幻青霉,皺褶青霉,緩生青霉,棕褐青霉的毒性代謝物皺褶青霉素也可致小白鼠肝癌。
霉菌毒素的致癌作用,必須經過一系列重要轉變才能引起動物腫瘤,這些情況是:①毒素的代謝物進入肌體。②在體內擴散,轉變貯存和排泄。③進行無害代謝和激活代謝產物。④進入靶細胞代謝轉化為“最終”的致癌物質并和靶細胞的結構相互作用。⑤靶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⑥轉變的細胞發展為腫瘤并轉移,因此,霉菌在復雜的腫瘤發病過程只起外因的作用。
綜上所述,應對個別霉菌真實本質加以初步的了解,它們寄居于日常用的糧食,食品某些菜類甚至于藥物中。這不僅使其霉變而破壞其營養成分,產生難以下咽的氣體,更重要的是這些消毒的菌株及其代謝產物有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以至有可能導致癌癥的發生。因此,改良糧食,食品的保管條件方法,采用防霉防毒措施,改變吃霉變食物的習慣,多吃新鮮蔬菜是有助于預防癌癥的。而衛生防疫部門加強食品衛生標準的檢驗,是把住“病從口入”關的有力措施之一。
癌癥心理護理論文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間收治的50例膀胱移行細胞癌患者(均行TURBT治療和術后常規比柔吡星灌注治療;均于術后得到病理證實)。所有患者對自身疾病完全知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實驗組進行個性化護理,而對照組只進行常規護理。
1.2方法
1.2.1個性化心理護理通過觀察、交談以及客觀評定法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評估,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生物、心理、社會特點,按不同年齡、不同血型、不同治療手段、癌癥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的心理障礙、不同情緒狀態等實施個體化的心理護理模式。
1.2.2依從性評價:由主管醫生、主管護師及護師對患者治療過程的依從性進行評價。具體分為:優(完全接受醫生制訂的治療方案、劑量,完成配合各項護理措施);良(部分接受醫生制訂的治療方案、劑量,完成大部分治療計劃,不定時治療,對護理措施部分配合);差(偶爾或病情加重時治療,對治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不理解,對護理措施不配合)
1.2.3統計學方法: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應用2-independentSamplesTests進行分析。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P<0.01認為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癌癥患者心理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調查癌癥患者的心理過程,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預及護理計劃。方法隨機調查67例各期癌癥患者。結果各期癌癥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應對方式明顯不同。結論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預及心理護理,有利于減輕心理障礙,提高生活質量和心理恢復。
「關鍵詞」癌癥患者;心理護理
癌癥是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對癌癥的研究已從單純的生物模式轉換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筆者通過對67例癌癥患者的調查分析,闡述與癌癥相關的社會、心理因素以及心理護理對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象為住院并被臨床確診的癌癥患者,共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齡26~72歲;平均(51.37±7.83)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7年;Ⅰ~Ⅱ期患者21例,Ⅲ~Ⅳ期患者46例。
1.2方法采用“焦慮情緒評定”[1]及“醫學應對問卷”(MCMQ)[2]兩種方式調查。
癌癥的藥物治療現狀分析論文
【關鍵詞】癌癥;生物技術;放射治療;免疫療法
由于抗生素的發明使得人類對感染性疾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人類的壽命因而也大大延長,然而隨著生命的延長,使得癌癥與心血管疾病躍升為20世紀末的主要死亡原因。由此可見,對癌癥的肆虐我們不可輕視。本文以近代重組基因工程技術及人類基因組譯碼為藥物發展界碑,逐一介紹癌癥藥物的演進,旨在為生物科技研發提供參考依據。
120世紀對癌癥的傳統療法
20世紀的癌癥治療主要還是以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但嚴重的副作用使得病患畏于就醫,而致病情延誤,間接的造成治療效果不彰,疾病無法有效根治等情形。
1.1外科手術(Surgery)
利用手術將固性腫瘤摘除(Lumpectomy),而腫瘤的摘除須于癌癥的早期,癌細胞尚未轉移時進行,但大多數的癌癥未于早期發現,如胰腺癌、肝癌、肺癌、食道癌等,而且某些部位的癌癥手術非常困難,如頭頸癌及腦癌等;手術切除通常無法完全清除癌細胞,術后的復發可能性及導致癌細胞轉移可能性也極高。
癌癥病人心理護理
1資料
一般資料135例中,男87例、女48例,晚期32例,年齡27-72歲,肝癌35例、肺癌32例、胃癌26例、結腸癌15例、乳腺癌12例、鼻咽癌10例、腦癌5例。
2癌癥病人的心理特征觀察
2.1否認期病人突然得知確診為癌癥,企圖以否認的心理方式來達到心理平衡,懷疑醫生診斷錯誤或檢查失誤而反復復查、咨詢。
2.2憤怒期否認以后再通過反復復查、咨詢確診后,病人常會出現強烈的憤怒和悲痛中而且會感到世界不公平,對人世間的一切存在著無限的憤怒和不滿,有被生活遺棄,被命運捉弄的感受,并把這種憤怒向周圍的人發泄并且感到悲觀失望,對生活失去信心對一切事情均無興趣,過著行尸走肉的生活,還有一些病人以為得了不治之癥,在世界上的日子不多了而大吃特吃,做到吃好、穿好、玩好等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2.3抑郁期當病人在治療或休養過程中,想到自己還未完成的工作和事業,想到親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顧及時便會從內心深處產生難以言狀的痛楚和悲傷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化療用藥難受則近一步轉化為絕望從而產生輕生或自殺念頭,一旦產生了這種心理以后,就可能采取各種手段來過早結束自己的生命,特別是晚期和疼痛難忍的病人均有自殺的可能。
癌癥患者家庭護理者信息特點論文
在西方國家有許多關于疾病不同階段癌癥患者信息需求的研究。包括癌癥患者對疾病的治療、預后以及應對生理及心理等諸多方面的內容。但很少有對患者家庭護理者的信息需求的研究。家庭護理者往往比患者更早知道癌癥的診斷、治療計劃和預后,經過商量后決定是否告訴患者,而醫生一般能接受他們的意見。在日本這種情況是十分普遍的。此外,日本的醫療體制使患者的住院時間相對較長(平均住院天數為40d),因此,其家庭護理者在長時間的住院期間需要從醫療專業人士那里獲得大量的信息。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的家屬中有75%存在焦慮,提供適當的信息可能降低其焦慮水平并能給患者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提供良好的信息能提高癌癥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研究目的在于評估日本近期確診癌癥患者的家庭護理者對有關疾病和護理的信息需求的內容及其特點。
方法1.研究對象:本研究自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調查對象選自日本兩家綜合醫院的近期確診的癌癥患者的家屬。患者在兩家醫院的平均住院時間及回答問題的真實性無顯著差異。家庭護理者界定標準是:(1)患者配偶、子女或其他家屬;(2)給患者提供主要照護的家人;(3)被照護患者確診患腫瘤不超過12個月。2.步驟:研究人員向家庭護理者解釋研究的目的、意義。對愿意參加研究者研究人員與其預約在醫院或在家中進行面對面交談,以口頭和書面方式回答相關問題。3.資料收集: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收集家庭護理者人口學資料(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婚姻、職業、與患者關系及其他情況)和疾病狀況變量(診斷時間、患者是否知道診斷、患癌部位、患者的治療和疼痛情況)。第二部分是患者家屬所需的信息,包括6個分類:①疾病;②治療;③預后;④患者日常護理;⑤患者心理護理;⑥家庭護理。用Likert等級表測量家屬對各類信息的需求程度(1=幾乎沒有、2=有一點、3=有許多、4=幾乎全部)。4.資料統計分析:每個分類項目內部比較應用χ2檢驗或Wileoxon兩樣本t檢驗,6個分類項目需求信息用Logist回歸分析,所有的資料分析應用SAS統計軟件完成。
結果研究中110位研究對象中有44人拒絕。66位完成調查(回答率60%),他們在性別、年齡、與患者關系以及診斷時間、治療等特征參加者與未參加者之間無差異。1.信息需求:在66位參加研究者中大多數信息需求與疾病和治療有關,2/3的人需要預后相關的信息。有近1/2的家庭護理者想了解有關患者生活護理的信息(如何使有癥狀患者更舒適如疼痛處理等),有1/3要知道如何做好心理護理(如何減輕患者在知道診斷后的心理壓力,如患者知道診斷后的焦慮等)和家庭照顧(如何對患者確診后給家庭成員帶來的生理和心理問題。2.信息需求的決定因素:在單因素分析中,除外疾病分類,發現人口學特征與信息需求間有明顯的相關性,在現行分類中年齡(t=-3.78,df=64,P=0.0043)和教育水平<12年與≥12年之間(P=0.043)為相關因素。在疾病預后中,教育水平(χ2=5.95,df=1,P=0.015)與是否手術(P=0.095)是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在患者生活護理中,患者是否有疼痛(χ2=5.34,df=1,P=0.021)、家庭護理者與患者的親密程度(χ2=2.76,df=1,P=0.096)、患者是否知道診斷(χ2=2.94,df=1,P=0.086)是有明顯差異的變量。在心理護理一項中,患者是否被告知診斷(P=0.038)和是否有疼痛(P=0.006)是具有統計意義因素。在家庭護理一項中,存在和缺少家庭其它人員的防護(χ2=10.14,df=1,P=0.001)和患者是否有疼痛(P=0.057)是顯著差異的因素。此外在每個信息分類與人口學一般狀況之間沒有發現明顯的相關關系。Logist回歸分析探討信息需求在6項分類間關系見表1。
討論1.大多數日本新近確診癌癥患者家庭護理者信息需求是與疾病相關的。這和西方國家的調查結果相似。研究表明年輕的家屬想了解有關患者的治療信息。而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護理者則更多的想了解患者的預后。盡管研究中沒有找到家庭護理者與信息需求之間的特殊關系。但在西方國家的一些研究中表明受過高等教育和年輕的患者往往也對治療和預后的信息需求較多。
以便幫助做出醫療決定。2.不到一半的家庭護理者想了解與照顧有關的信息。如何解決患者的生理問題、心理壓力以及家屬自己的生理、心理問題。研究表明新確診癌癥患者家庭對獲得心理支持信息的要求遠遠超過對疾病知識的需求。3.所有的與照顧有關的信息需求都與疼痛有關。研究表明,患者的問題和需求首先被家屬發現,患者的疼痛會給患者和家屬都帶來嚴重的負擔,因此提供有關信息會減輕患者和家屬的負擔。4.本研究還表明女性家庭護理者對疾病照護上的信息需求多于男性。與西方國家不一樣,在日本婦女往往成為疾病照顧中的主要角色。因此在這種傳統和文化的背景下,應對女性家屬多給一些有關疾病照護方面的信息。5.在日本知道診斷的患者的心理問題要遠遠高于不知道診斷的。應對那些知道診斷的患者和家庭給予更多的心理支持。6.癌癥的診斷會引起家庭危機和家庭生活的改變,對于沒有其他家庭成員的,特別是對只有一個家屬的,應給予更多家庭照顧信息。
7.研究因方法單一和樣本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盡管本研究不能說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但作者希望本研究能夠在醫療工作者給患者提供信息時提供一定的參考。
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研究
1項目概況
在其支撐下,癌癥信息數據樣本采集、信息系統運行分析和精準治療質量有效提升。
2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內容
2.1總體技術設計。本項目建設中,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的高效應用需注重以下技術規范控制。第一,癌癥精準治療以大量數據為支撐,系統設計及應用中,注重控制大數據分析手段。第二,為確保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運行的效率,全自動化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技術是本系統應用的核心。第三,注重計算機管理系統與在線監控系統的結合,提升系統整體運行性能,確保癌癥臨床與精準質量管理規范。2.2信息化系統硬件基礎設計。精準醫療體系下,硬件基礎平臺搭建質量直接影響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水平[1]。通常情況下,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的硬件基礎設計包含了實驗室搭建和電子信息系統設計。吉林建筑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數據處理和信息化工程建設中,為確保信息化系統高效運行,建設了沙盤模擬實驗室、工程管理信息化集成實驗室、BIM綠色建筑設計實驗室和社會工作實驗室,為癌癥研究和信息管理提供了基本支撐。此外,就電子信息系統設計而言,項目工作人員借助計算機平臺,實現現代通信技術、監控技術、電子集成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規范連接。在其控制下,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高效運行,為癌癥臨床研究和精準治療實施提供保證。2.3移動醫療和信息安全網絡設計。基因檢測是“精準醫療計劃”實施的首要環節。要提升基因檢測精度,就必須注重癌癥信息數據的有效采集。本項目建設中,工作人員進行了移動醫療和信息安全網絡設計。該控制下,癌癥信息采集的過程更加安全、標準與規范。基因檢測是利用DNA技術確認導致患者患病的基因或者受檢者是否攜帶腫瘤易感基因,進而診斷或治療患者疾病。檢測過程中,可有效收集基因圖譜、癌細胞內的遺傳改變信息,為癌癥臨床治理提供數據支撐。2.4癌癥基因庫設計。作為一項數據密集型科學,生物及醫學研究需要大量數據作為支撐。現階段,借助大數據技術設計、建設癌癥基因數據庫,已成為當前精準醫療建設的重要內容[2]。吉林建筑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數據處理和信息化項目設計中,項目計劃建立一個整合腫瘤遺傳信息與腫瘤療效數據的信息平臺。基于此,設計人員統籌遺傳學、生物化學、環境和病人臨床信息等數據,合理設計各種數據整合方案,設計信息平臺功能,實現腫瘤治療基因數據信息的有效分析。具體功能中,該系統需滿足大數據獲取、分析、解釋的需求,并構建癌癥預測模型,實現精準治療的有效指導,如圖1所示。2.5藥物靶向治療方案設計。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應用目的在于,實現癌癥信息的精準把控,編制藥物靶向治療方案,有效提升抗癌藥物質量[3]。項目設計中,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應用具備以下功能。當系統捕獲患者基因數據和所處環境時,智能化、自動化制定個體治療方案,在合適的時間為患提供有效治療,實現人類致病機理的有效把控,從而提升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6癌癥基因檢測和靶向診療信息服務設計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設計過程中,要想提升設計質量,應注重優化咨詢服務功能。吉林建筑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數據處理和信息化工程建設中,為了給患者提供有效服務,設計人員設計了系統信息解讀過程。具體而言,生物信息管理系統應用下,該控制系統可向患者提供準確和專業的咨詢服務,建設快捷醫療,通過一站式服務癌癥診斷窗口,實現治療過程的專業化、低成本化。
3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過程
自我國精準醫療計劃啟動以來,吉林建筑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進行了大量基礎設備建設,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高效建立。第一代基因檢測技術的支持下,技術人員對晚期前列腺癌腫瘤患者進行測序分析。研究表明,精準靶向治療方法對晚期前列腺癌腫瘤患者有顯著效果。此外,為提升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應用質量,構建了醫療信息管理技術培訓項目,使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鏈條得以延伸。精準醫療計劃中,責任單位吉林省英華恒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英國癌癥研究院、英國倫敦皇家馬斯登腫瘤醫院達成合作,對接癌癥臨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統網絡,有效獲得癌癥臨床資料。截至2016年底,該公司研發團隊對156例晚期前列腺癌腫瘤進行基因測序,并生成精準治療方案,為前期信息系統運行分析的精準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數字故事在癌癥病人的應用
摘要:對數字故事的概述、實施方法、實施的注意事項以及在癌癥病人中的應用效果等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數字故事在癌癥病人中的廣泛應用提供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數字故事;癌癥;應用效果;研究進展
目前癌癥仍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發病率在國內外均呈持續升高趨勢。癌癥診斷和治療在損害病人身體功能的同時,也會對病人的心理狀況和社會功能造成極大的影響并嚴重影響病人生命質量。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敘事醫學和護理的研究不斷深入,并在癌癥領域的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1-2],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數字故事也不斷引起了重視。數字故事(digitalstorytelling,DST)將敘事與多媒體技術(如圖像、動畫、音樂)相結合,制作成短視頻,并通過網站或社交媒體傳播給更多的群體,以分享個體的經歷[3]。數字故事作為敘事的應用形式,在不同專業領域(如心理健康、腫瘤學、公共衛生、醫療保健)的研究者對其進行了探索[4-7],并將其成功運用于癌癥病人中[8-9],數字故事重視鼓勵并引導病人在活動中表達患病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和遇到的難題,通過團體內交流可獲得有效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在改善焦慮、抑郁和痛苦的不良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心理韌性、自我效能及整體幸福感方面有一定作用[10-11],而國內少見相關研究報道。基于此,現對數字故事在癌癥病人中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我國開展相關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1數字故事概述
數字故事又稱數字化故事敘述或數字化敘事,在傳統講故事過程中與信息技術工具結合在一起,整合文字、圖片、音樂、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元素,創造出兼具技術與藝術的可視化故事的過程,并通過網站或社交媒體傳播給更多群體[12-13]。美國是數字故事的起源地,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最早自20世紀90年代由職業故事創作者達納·溫斯洛·阿奇利(DanaWinslowAtChley)提出[14]。目前,DST已成為癌癥病人身心康復的輔助治療手段,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還擁有了正規的組織機構與專屬的學術期刊。2006年DST由陳靜嫻[15]發表的碩士論文首次引入我國,目前國內DST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較為廣泛,在醫療衛生領域中也進行了初步嘗試,但在癌癥領域中少見相關研究報道。
2DST在癌癥病人中的實施概況
癌癥患者個性化心理護理論文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間收治的50例膀胱移行細胞癌患者(均行TURBT治療和術后常規比柔吡星灌注治療;均于術后得到病理證實)。所有患者對自身疾病完全知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實驗組進行個性化護理,而對照組只進行常規護理。
1.2方法
1.2.1個性化心理護理通過觀察、交談以及客觀評定法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評估,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生物、心理、社會特點,按不同年齡、不同血型、不同治療手段、癌癥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的心理障礙、不同情緒狀態等實施個體化的心理護理模式。
1.2.2依從性評價:由主管醫生、主管護師及護師對患者治療過程的依從性進行評價。具體分為:優(完全接受醫生制訂的治療方案、劑量,完成配合各項護理措施);良(部分接受醫生制訂的治療方案、劑量,完成大部分治療計劃,不定時治療,對護理措施部分配合);差(偶爾或病情加重時治療,對治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不理解,對護理措施不配合)
1.2.3統計學方法: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應用2-independentSamplesTests進行分析。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P<0.01認為有高度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