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康復范文
時間:2023-03-19 17:27: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癌癥康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一,工作量力而行。癌癥病人經過治療,病情穩定到一定程度后,如欲恢復工作,必須征得醫生同意。一般應先行半休或輕工作,如能適應方可逐漸轉入正常上班,這樣有利于精神寄托和疾病康復。但需注意量力而行,防止疲勞。這一點看起來簡單,其實仍有不少病人未能注意做到。如有些患者潛心拼搏于事業和工作,經常不顧疲勞,連續作戰,甚至開夜車,結果導致復發轉移,甚至不幸英年早逝,還有的患者自以為癌癥痊愈,下班以后便熱衷于搞第二職業,連星期天也不休息,也很容易造成過度疲勞,這些情況都是很危險的。
第二,避免家務勞累。有些患者雖長期病休在家或提前退休,已不上班工作,但并不很好休養生息,而是忙于家務勞動,甘為子女或孫輩長期操勞;有的恰逢住房喬遷,全靠自己動手裝飾新居,造成過度勞累。這些情況都是不足取的,很容易導致癌癥復發。
第三,切忌娛樂過度。有的患者不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保健,雖不工作也不操持家務,但卻終日沉緬于飲酒、跳舞、打牌,搓麻將……甚至通宵達旦忘乎所以;還有的喜愛出差和長途旅行,但時間安排過緊,路途太長,往往快速趕路,強行攀高山,或因車船擁擠,購票困難,坐臥不適,缺乏寬松的旅游條件,無法很好休息。這樣都易造成疲勞,故需努力避免。
第四,確保良好睡眠。患者一旦有疲勞的感覺,就必須立即休息。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法,它能使全身放松,減少體內消耗,全面消除各種臟器、神經與肌肉的疲勞,恢復機體功能。癌癥患者應長期注意睡足睡好,如有失眠癥狀應及時治療。對于腰椎、四肢等局部疲勞,也可采取推拿、按摩、氣功等方法治療。
第五,節制。由于性生活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全身肌肉都處于緊張狀態,能量消耗很大,故很易產生疲勞,這對癌癥病人康復是很不利的。臨床上有因性生活過度而加重病情或復發轉移的,因此必須注意節制,嚴禁。
篇2
復旦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科周振華副教授指出,傳統的中醫食療理念和方法,可以逐步改善癌癥患者放化療之后體質虛弱的情況,助力癌癥患者快速康復。
癌癥患者不能“十全大補”
不同的腫瘤治療手段,會造成不同的副反應。經過化學治療的患者,一般都會出現吃東西沒有味道,身體非常累甚至連走路都非常困難,或者有嚴重的嘔吐癥狀。如果是放射治療,放射部位若在頭頸部,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干癥狀;放射照在腹部、盆腔等部位,會出現大便異常的情況。對于這類患者,該怎么進補?
目前,針對中醫食療也有幾個大原則。首先,大家都知道,腫瘤病人治療時和治療后,都需要充分的營養攝入,但也不能“十全大補”。對于腫瘤患者而言,他們經過放化療之后,脾胃功能非常不佳,大劑量滋補品是很難補進去的。中醫注重的是人本觀念,“先天之本”是腎,“后天之本”是脾胃,即一定要首先保證腸胃消化功能良好,只有這個大前提下,進補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勿因盲目的食療而破壞自身的腸胃系統。其次,從傳統醫學上來說,中醫講究的是食物的性味,通俗而言,就像一碟菜,是偏熱、偏溫,還是偏涼。只有了解食材的性質,進補才能有的放矢。比如人參、桂圓、羊肉都屬于偏熱性的食物;春季上市的薺菜、馬蘭頭、鴨子都是屬于偏涼的食物。還有一些蔬菜瓜果是能夠開胃的,包括砂仁、佛手等,在燒肉的時候,放些這類食物,能夠解除油膩,放一些砂仁可以給化療病人開胃。
多種食療避免“嘔吐之苦”
經過化療之后,患者最大的痛苦就是嚴重的嘔吐癥狀。嘔吐導致許多患者食欲嚴重減退,有的甚至出現厭食情況,導致原本脆弱的免疫系統再受重創。盡管各類西醫的止吐藥劑琳瑯滿目,但患者還是飽受“嘔吐之苦”。
生姜是止吐效果較好的一種食材。患者可以在中醫方子中開一些含有干姜的藥材,也可以吃菜場里買的生姜,或者是醬菜店里的生姜。此外,用生姜片泡茶對止吐也有明顯的效用。再者就是橘皮湯,拿來新鮮的橘子皮,不要去掉里面白的絡,洗凈后加上生姜泡茶喝。
有些病人會問:“吐倒沒有吐,但是沒有胃口怎么辦?”沒有胃口,可以吃一些大麥。炒焦的大麥也是芳香開胃的。患者還可以吃一些雞肫,還有一些芳香的刺激味蕾的果品,對于胃口不好都有好處。還有,西紅柿的番茄紅素有抗癌作用,而且口味很好,酸酸甜甜,加上雞蛋一起煮湯,能夠大大提高患者的食欲和胃口。
元朝時期的《飲膳正要》中提及的補髓丹是一種可以補氣和止吐的食療方。它的原料是豬骨髓、羊骨髓、甲魚、烏雞。在烹制的過程中,可以放一些山藥、蓮子、大棗。從中醫角度講,這種食材的搭配對提高紅細胞、白細胞的水平有著重要作用,有利于康復期體質的提升。在進補過程中,有的人會覺得羊骨髓腥,可以用蹄筋代替。如果進補初時,胃口還沒有全面打開,患者可以不吃里面的食物,只喝湯,同樣能夠起到補氣和恢復健康的作用。
腫瘤患者進補“以軟克堅”
中醫界有一個比較樸素的說法,腫瘤是一個堅硬的東西,有一些食物及中藥都有“軟堅”的作用。最常見的食物就是芋艿、菱、荸薺,芋艿具有明顯的“軟堅”作用,對淋巴瘤以及其他一些甲狀腺、頭頸部腫瘤都有好處。還有一些菌類,如蘑菇、香菇,也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有幾個食療方,讀者可以試試:
夏枯草甲魚湯 中醫用夏枯草來治療腫塊,認為其有軟堅的作用;中醫認為甲魚也是進補佳品,同樣具有軟堅作用。具體做法:把甲魚和夏枯草放在一起洗干凈,用來煲湯,適于各期的淋巴瘤。要注意的是,甲魚比較滋膩,胃口還沒有開的人不要吃得太多,否則不容易消化。
菱角絲瓜 患者可以選擇嫩的菱角,與絲瓜一起炒,菱角有軟堅的作用,絲瓜也有清熱的作用。
周振華副教授專家門診時間: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篇3
1. 縮短手術恢復期
由于手術需要,癌癥患者術前、術后要限制飲食,使得蛋白質攝入減少;手術本身對機體有損傷,也增加了蛋白質的消耗;術后傷口愈合、細胞修復也增加了對蛋白質的需求。若不能及時補充,很容易出現蛋白質缺乏,導致術后感染發生率大大增加,傷口不易愈合,延長住院時間。
乳清蛋白是存在于乳汁中的一種品質非常優秀的蛋白質,富含人體需要的所有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配比與人體蛋白質模式相接近,極易被消化吸收。與大部分蛋白質相比,乳清蛋白是一種富含支鏈氨基酸的優質蛋白質。支鏈氨基酸可以作為合成肌肉蛋白的原料,刺激蛋白質合成,抑制蛋白質分解,是手術前后補充蛋白質的理想選擇。比如,腹部腫瘤手術后,飲食要分幾步進行,開始先進食米湯、藕粉、淡果汁、蔬菜湯等清淡流食,然后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大米粥、面片湯、白面包等。這樣的飲食蛋白質相對不足,此時可以在這些流食和半流食中加入乳清蛋白質粉,以彌補飲食缺陷。
2. 有助于放療、化療的順利完成
頭、頸、胸部放療容易出現口腔、咽喉、食道的放射性損傷,造成咀嚼、吞咽、進食困難。患者常常只能進食流質,嚴重者需要通過胃管將食物輸注到胃中,以保證營養物質的供給。由于輸注食物所用的管腔較細,肉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難以搗碎,容易阻塞管腔,故一般采用牛奶、雞蛋或乳清蛋白質粉等作為蛋白質的食物來源。
癌癥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往往會因惡心、嘔吐和食欲不佳等因素,不能正常進食,造成膳食營養攝入不足,使體重下降、肌肉組織丟失,易發生蛋白質營養不良。此階段,化療患者可以選擇乳清蛋白質粉,以補充蛋白質的不足。
3. 增強抵抗力
免疫功能低下是癌癥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被確診為癌癥后,因各種治療和心理上的壓力,常常促使患者的免疫功能進一步降低。在癌癥死亡病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是死于腫瘤本身,而是免疫功能低下并發感染。可見,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是預防和治療癌癥的關鍵所在。
乳清蛋白中含有的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多種活性蛋白成分,這些成分被證實在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是人體抗氧化系統中的一個重要成分,它在維護免疫系統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谷胱甘肽由半胱氨酸、谷氨酸及甘氨酸三種氨基酸構成,其中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形成過程中一個關鍵性的氨基酸,乳清中的半胱氨酸濃度高于大部分優質蛋白質,在抗氧化調節免疫功能方面有一定優勢。如果檢測發現癌癥患者存在免疫力低下,可適當補充乳清蛋白質粉,以增強免疫力。
特別提醒
篇4
問:我患高血壓已經有二十余年了,最近又查出了腎病,醫生說這是由高血壓引起的。請問高血壓是怎么造成腎病的呢?
答:腎臟是由許多微小血管組成的一個臟器,用于過濾體內毒素,同時防止蛋白、血細胞等漏出血管。高血壓若長期得不到較好的控制,會導致腎里面的細小動脈硬化。這也是為什么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腎損害的原因。這種損害若不及時得到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進一步加劇,發展到最后就會引起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最終導致腎功能不全。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定期檢查腎臟功能,同時仔細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雖說高血壓腎病一般在早中期都無明顯癥狀,但有些患者也可能出現夜尿增多、尿液較清的現象,這說明腎小管的濃縮功能已經下降;另外,早上起床若出現眼瞼、下肢水腫的癥狀,可能提示腎臟已有損害。而一般發展到胃口差、惡心嘔吐、貧血、易疲勞甚至腰酸背痛、精神萎靡時,基本已到了中晚期。
如何挑選檸檬?
問:現在市場上的檸檬有進口也有國產的,價格相差很多,它們的營養成分有區別嗎?應該如何挑選檸檬呢?
答:一般來說,食品的產地不同,營養成分肯定會有所區別。進口檸檬因為運輸費用等原因,價錢會貴一些,但并不能因此就斷定其營養價值肯定高于國產檸檬。相對來說,進口檸檬的香氣更濃郁一些,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
優質檸檬一般有以下的特點,個頭中等,果形橢圓,兩端均突起而稍尖似橄欖球狀;成熟者皮色鮮黃,顏色均勻;表面光滑,紋理細致,沒有疤痕并富有光澤;有彈性,掂著較重,且具有濃郁的香氣。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上還有一種青檸,其酸味尖銳濃烈,香味卻較清淡,常用于烹調東南亞特有的菜肴。
白癜風會遺傳嗎?
問:白癜風會遺傳嗎?
答:在我國,白癜風遺傳幾率為3%~4%。
從遺傳學的角度看,遺傳只是白癜風發病的一個因素,此外,環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工作、學習環境、飲食習慣精神狀態及空氣、水源等)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白癜風一般需在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具備的條件下才發病。
白癜風病人飲食應該注意什么?
問:白癜風病人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些什么?
答:首先,不可偏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科學的飲食調理,注重各種食物的搭配,以保證人體足夠的營養,偏食則會造成食品搭配失調,營養偏差,有可能導致合成黑素的必需物質相對缺乏。
第二,多吃一些含銅食物。有實驗資料證明,白癜風患者血中和白斑組織中的銅和銅藍蛋白含量常明顯低于正常人。日常生活中不妨攝食一些含銅食物,如松蘑、章魚、牡蠣、鵝肝、杏干、玉米粥、口蘑、豆奶、梨、羊肝、黑胡椒等。
第三,多吃一些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瘦豬肉、禽蛋,動物內臟如肝、腎等,牛奶,新鮮蔬菜,豆類,包括黃豆、扁豆、青豆、豆制品等。花生、黑芝麻、葡萄干、硬果類如核桃等,礦物質食物如貝殼類食物,如田螺、蟶、蛤、牡蠣等。
第四,注意一些需要忌口的食物。忌食蔥、蒜、魚、蝦、羊肉、辣椒、酒類。不宜吃菠菜,因菠菜含有大量的草酸,易使患部發癢及影響銅的吸收。少吃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如櫻桃、番茄、鮮棗、山楂、獼猴桃、柚子等,因維生素C能使血清銅與血清銅氧化酶水平降低,影響酪氨酸酶的活性,干擾皮膚黑色素的合成。
吃“發物”對肝炎康復有影響嗎?
問:民間都說患了肝炎就不能吃魚蝦等“發物”了。什么是“發物”呢,這些食物真的對肝炎康復有影響嗎?
答:“發物”通常是指能激發已經靜止的疾病成為活動性疾病的一類食物。肝炎病人在肝功能恢復正常、肝炎癥狀消失后,如常食“發物”,往往導致肝功能又出現異常,臨床出現消化道或過敏反應癥狀。因此,我們理解的“發物”概念,主要是指一些有傷肝作用的食物,如酒類;或因個體素質關系,吃某些食物如魚、蝦、蟹等,出現過敏反應。
因此,肝炎病人在飲食中除忌酒外,還應盡量不吃會引起腹脹、腹瀉、蕁麻疹、水腫等過敏現象的食物,以免影響肝炎康復。至于一般民間流傳的“發物”對肝炎的康復有影響的說法并無確切的證據。然而“發物”中腥味者居多,在服用中藥湯劑過程中,最好加以避免。
體檢可以檢出哪些癌癥?
問:哪些癌癥可以通過體檢早期發現?
答:目前,只有乳腺癌、結直腸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幾種癌癥,可能在無癥狀的情況下,通過常規健康體檢及普查早期發現。
乳腺癌: 20~40歲婦女應每1~3年接受觸診檢查,40歲以上婦女還應每年接受鉬靶拍片檢查。鉬靶拍片可能檢出觸診體檢摸不到的早期乳腺癌,準確度達90%。有乳腺癌家族史、胸部曾接受過放射治療史、曾患乳腺癌、病變曾經病理學檢查診斷為小葉原位癌或乳腺不典型增生等高危因素的婦女上述檢查的間隔時間及方法選擇,應更趨于積極。若存在可疑病灶,需要在X線鉬靶或超聲波檢查引導下刺活檢。
結直腸癌:建議5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進行1次大便隱血試驗檢查,每5~10年進行1次纖維結直腸內鏡檢查或鋇劑灌腸造影檢查。有結直腸癌家族史、家族性多發性結腸腺瘤、多發性結直腸息肉等病史的高危人群,纖維結直腸鏡等檢查間隔時間需要縮短。
宮頸癌:有性生活的婦女,應定期接受宮頸癌普查。宮頸癌普查首選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如果宮頸刮片發現異形細胞或可疑癌細胞,則應進行陰道鏡檢查,并在陰道鏡的直視下,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活檢及病理學診斷。
篇5
[關鍵詞] 整體護理干預;胃癌根治術;心理狀態;康復效果;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7(a)-0168-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cancer. Methods 90 cases underwent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cancer in Xianyang 215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4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and guidanc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pain nursing, compli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diet guidance and discharg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rioperative situation, complication,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cision length,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SAS and SDS scores, meal time,exhaust time, postoperative bed time needed for activities, drainage tube and urine tube indwelling time were shorter or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was lower and living quality scores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cancer,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Gastric cancer radical; State of mi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Quality of life
胃癌作為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消化系統腫瘤性疾病,居我國各類惡性腫瘤疾病首位,死亡率較高,且逐漸趨于低齡化。目前對胃癌展開的治療仍以胃癌根治術為主,但大量臨床研究資料發現該手術創傷較大,并發癥發生率高且恢復時間長,可能對預后造成不利影響[1-2]。為此,對于胃癌根治術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對策至關重要。現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改變,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已基本形成,要求護理人員應加強基礎護理上的各個環節,提高術后治療效果[3-4]。本研究針對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進行研究,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整理護理干預,發現整體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更加突出,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陜西省咸陽市二一五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術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就診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為50~72歲,平均(65.4±3.2)歲;病灶部位:胃竇癌17例,胃體癌13例,賁門癌10例,胃底癌5例;TNM分期:Ⅱ期28例,Ⅲa期10例,Ⅲb期7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為52~70歲,平均(66.9±3.9)歲;病灶部位:胃竇癌18例,胃體癌14例,賁門癌9例,胃底癌4例;TNM分期:Ⅱ期26例,Ⅲa期11例,Ⅲb期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簽署了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與指導,包括術前完善各項輔助檢查及術前準備,術中積極配合術者的各項操作,嚴格遵循無菌規則,術后做好交接工作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2.1 心理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針對患者術前出現的緊張、焦慮、煩躁、不安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和表達,幫助其排解不良心理因素帶來的壓力,對于出現極端情緒或過度不良心理因素表現的患者,應注意加強巡回護理監控,并通過音樂、影音、報刊雜志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外界事物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以最大程度的減輕患者的焦躁和不安心理。同時注意積極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通過介紹康復較好的病例讓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并配合治療[5]。
1.2.2.2 健康宣教護理 護理人員應在術前主動對患者進行適度的健康宣教,注意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胃癌的發生、手術治療以及預后方面的知識,面對患者提問給予耐心解答,同時注意向患者講解術前必要的準備事項、術前準備的必要性以及術前注意事項,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此外,還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其發生原因、預防方法以及解決措施,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及對治療的依從性,同時最大程度減小并發癥同期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6-7]。
1.2.2.3 疼痛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為患者營造安靜、溫馨的病房環境,控制人員流動,避免對患者造成外界刺激。指導患者均勻吸氣與呼氣,閉目呈放松狀態,可采用適當的局部熱敷以及在疼痛部位涂抹止痛藥物等方式,以發揮止痛的功效[8]。根據患者喜好為其播放舒緩溫馨的音樂或為其閱讀一些幽默的文章、故事等,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輕疼痛[9]。
1.2.2.4 并發癥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術后應及時幫助患者去枕平臥,4~6 h按摩一次,按摩力度適當,待病情穩定后取半臥位,以減輕傷口帶來的疼痛。對于術后短期內出現明顯腹痛、腹脹以及發熱甚至引流管滲液的患者,應警惕吻合口瘺的出現,注意負壓吸引的使用和維持,同時應對引流管附近皮膚進行有效且輕柔的清理,保證引流管附近皮膚的干燥和清潔。加強對患者所需使用導管的定期清洗工作,對于伴隨發熱體征或引流管附近出現明顯紅腫的患者應給予局部抗生素軟膏涂抹,及時避免發生感染[10]。指導患者戒煙以避免對呼吸道產生刺激。術前訓練患者在床上完成大小便等動作,避免發生腸梗阻及尿潴留等[11-12]。
1.2.2.5 飲食指導 術后應給予患者全靜脈營養,待排氣后方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食物行管飼營養供給,注意控制營養液的供給速度和溫度,同期做好必要的胃腸減壓工作,避免管飼營養液后出現食物反流。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逐漸過渡到普通進食,進食原則以低渣、溫和、易消化為主,如果汁、蛋白粉、營養米粉、牛奶、魚、米湯等,以少量多餐為主,對于營養補充明顯不足者應注意同期加用靜脈營養補充[13-14]。
1.2.2.6 出院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注意指導患者出院后多休息,對飲食進行控制,少吃多餐,不可暴飲暴食,不可進食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健康且規律的作息;向患者介紹術后康復的相關知識,包括如何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合理睡眠、適量運動等。出院早期應盡量避免大幅度活動或運動,3個月后可進行適度活動,應從輕微活動入手,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和運動,幫助提高機體免疫力和精神狀態,量力而行,并逐步恢復正常活動量。注意按時復查,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不要過度自我焦慮或擔心病情進展、惡化,避免過度的精神刺激,鼓勵患者康復后多參與社會活動,積極回歸社會,提高生活質量。
1.3 觀察指標
①圍術期情況:包括手術時間、切口大小、術中出血量、術后進食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所需時間、引流置管時間、尿管留置時間。②心理狀態評價: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均包括20個項目,采取4級評分制。SAS累計分數在50分以上為焦慮,SDS累計分數在54分以上為抑郁,得分越高,說明焦慮及抑郁情緒越嚴重[15]。③術后并發癥情況:包括惡心嘔吐、粘連性腸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瘺等。④生活質量評價: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量表),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及社會功能5個方面,共30個項目,得分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好[16]。所有量表由患者均在護理人員的幫助指導下完成,并指派專人統一收集處理數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切口長度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時間縮短,手術切口長度及術中出血量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及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護理后較護理前相比SAS及SDS評分均降低(P < 0.05),觀察組較對照組SAS及SDS評分降低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進食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所需時間、引流置管時間及尿管留置時間均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5。
3 討論
胃癌的發病率較高,屬于最為常見的一類消化道惡性腫瘤,外科根治術多作為治療該病的首選,以將腫瘤盡可能的切除,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需注意的一點是,胃癌患者一旦確診即可產生一系列不良情緒,較為常見的包括焦慮、抑郁、緊張等,對手術治療效果及康復效果造成不良影響[17]。護理干預又稱行為矯正,主要是指將護理干預的重點放在調整患者整體行為上,通過改善患者異常心理及軀體狀態,以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從而達到輔助治療疾病,改善預后的目的[18]。
結合以往的臨床經驗,本研究對胃癌根治術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針對每例患者的個體情況給予評估,有效的心理調節和情緒疏導可明顯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并避免消極心理對患者自身健康以及依從性帶來的影響,幫助調整最好的治療狀態。患者出現不良情緒后,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可有效幫助患者重新建立面對疾病的信心,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19]。此外,有效的心理干預護理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恢復社會支持,協同家庭支持對于促進患者病情的良好轉歸及回歸社會具有積極意義。由于胃癌患者多因腫瘤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軀體疼痛,護理人員不僅應給予有效的緩解疼痛措施,還可為其閱讀書籍、播放音樂等,轉移注意力從而緩解疼痛,并可有效減少因疼痛對胃腸蠕動造成的影響[20]。另外,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盡早進行功能鍛煉,通過提高副交感神經的張力,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改善恢復機體的良性循環狀態,有效促進胃腸道功能及肢體功能的恢復,配合合理的飲食指導,有利于加強患者切除術后胃腸道的吸收功能,對于保障患者正常的營養供給以及縮短預后康復時間具有重要意義[21]。在出院前可組織患者及其家屬參與院內的健康教育講座或通過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指導患者在家期間所需注意事項,提高對胃癌治療及預后護理等相關知識的認知度,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避免加重病情[22-28]。
本次研究將常規護理與整體護理干預分別應用于胃癌根治術患者,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時間縮短,手術切口長度減小,術中出血量減少,觀察組SAS及SDS評分降低更加顯著,提示整體護理干預可通過術前心理護理干預及指導,改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對手術的耐受性以及對治療的依從性,護患配合好,患者術后自理意識強,這與周麗芳等[28]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另外,對比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可見,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進食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所需時間、引流置管時間及尿管留置時間均明顯縮短,并發癥發生率較低,生活質量評分較高。提示整體護理干預可通過早期向患者進行術后并發癥的相關知識宣教,及早預防及發現不良反應,使患者在面對不良反應時能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降低機體損傷,有效促進機體功能康復,大幅度減少并發癥發生,從而有效提高生活質量,與方雪紅等[29]的研究結論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整體護理期間需能夠根據不同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適當調整,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而更好促進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將整體護理干預應用于胃癌根治術中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縮短康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生活質量,但由于本次試驗的樣本量有限,可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并延長隨訪時間以獲得精確結論。
[參考文獻]
[1] Hwang SI,Kim HO,Yoo CH,et al. Laparoscopic-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versus open distal gastrectom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Surgical Endoscopy,2012,23(6):1252-1253.
[2] 唐波,余佩武.腹腔鏡胃癌D2手術淋巴結清掃原則與技巧[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18(2):114-115.
[3] Kunisaki C,Takahashi M,Makino H,et al. Phase Ⅱ study of biweekly docetaxel and S-1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11,67(6):1363-1368.
[4] 周云,劉靜,謝健,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1,32(10):1363-1364.
[5] 侯蓉.替吉奧膠囊治療晚期胃癌不良反應的護理[J].現代腫瘤醫學,2011,19(4):783-783.
[6] 張家鳳,吳修鳳,劉亮寶.綜合護理干預對胃癌化療后心理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4):234-235.
[7] 黃春明.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患者生存質量影響[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26(7):78-79.
[8] 候鵬高,周影.胃癌患者術后化療綜合護理干預的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23):567-568.
[9] 孫少川,周鑫,鄭春寧,等.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的可行性探討[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5):342-344.
[10] 黃建輝.胃癌術后復發再手術治療15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26):345-346.
[11] 禹遠芳.咀嚼運動在胃癌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78-79.
[12] 余佩武,錢鋒,郝迎學,等.腹腔鏡胃癌根治術726例的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1,10(1):44-47.
[13] Leung WK,Wu MS,Kakugawa Y,et al. Screening for gastric cancer in Asia:current ebidence and practice [J]. Lancet Oncol,2012,12(9):279-280.
[14] 顧小燕.護理干預非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143-144.
[15] 趙精潔,蒙美好,曾凱瑾.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90-91.
[16] 劉艷麗.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護理干預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6):291-292.
[17] 陳宵,王歌.胃癌術后患者的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J].中國健康月刊,2010,5(5):99-100.
[18] 陶海娃,陳松芳,林小容,等.心理護理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生存質量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14,44(8):610-611.
[19] 黃春明.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患者生存質量影響[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26(7):78-79.
[20] 揣淑杰,孫興華,周東光,等.乳腺癌紫杉醇耐藥患者應用卡培他濱與多西他賽聯合中醫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J].河北中醫,2014,36(12):456-457.
[21] 趙麗波,張穎,李莉,等.心理干預對惡性腫瘤患者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2,12(5):488-489.
[22] 李永香.護理干預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1,12(2):73-74.
[23] 朱小鵬,唐昃,楊利華,等.多西紫杉醇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老年胃癌并惡性腹水的臨床效果[J].疑難病雜志,2015,14(5):487-490.
[24] 曾國衛,郭靜娜.手術室護理責任小組對手術患者施行整體護理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5,5(8):91-93.
[25] 李康,旦增.細胞因子參與胃癌發生和發展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5,21(20):3697-3700.
[26] 謝張黃,謝小冬,蔡一波,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手術室整體護理及配合[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4):148-151.
[27] 朱春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圍術期整體護理的實踐與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5,5(3):129-131.
[28] 周麗芳,李莉.全程護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23(6):234-235.
篇6
【摘要】 目的 觀察拉米呋啶對攜帶乙肝病毒(HBV)癌癥患者化療導致病毒重激活的預防以及對患者肝功能的影響。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進行化療的攜帶HBV癌癥患者89例,隨機分為化療組(n=45)和拉米呋啶組(n=44),檢測兩組化療前后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總膽紅素、白蛋白(ALB)、血清淀粉酶、HBV標記物和HBV DNA水平,同時進行腫瘤化療及療效的常規指標檢測。結果 治療前兩組的AST、ALT、總膽紅素、ALB和HBV DNA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拉米呋啶組4.5%的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而化療組為86.7%,同時化療組的AST、ALT和HBV DNA水平明顯增高,而總膽紅素和ALB無明顯變化;毒副反應發生率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拉米呋啶可預防HBV感染的癌癥患者化療后病毒的重新激活,且毒副作用較小。
【關鍵詞】 HBV;癌癥;化療;拉米呋啶
Abstract:Objective HBV reactivation is common in hepatitis patients who receive tumor chemotherapy. The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lamivudine as the primary prophylaxis for HBV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umor chemotherapy.Methods Eighty nine HBV type hepatitis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Zhuhai City Hospital received tumor chemo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rom January, 2003 to January, 2008. Of 89 cases, 44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plus lamivudine (groupⅠ), the left 45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alone (group Ⅱ). The liver function indexes including AST, ALT, total bilirubin, ALB, HBV DNA were check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s. The short term curative effect for chemotherapy was evaluated. Results Before the treat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4.5% group I patients and 86.7% group II patients had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indexes (4.5% vs 86.7%, P=0.002); group I had lower level of AST, ALT and HBV DNA than that of group II (P
Key words: HBV; cancer; Lamivudine; chemotherapy
全世界近20億的人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HBV),WHO估計約有350~400百萬人為慢性HBV表面抗原攜帶者。隨著惡性腫瘤發病率的逐年上升,攜帶HBV的腫瘤患者數量也呈上升趨勢。對于慢性HBV感染者,一旦使用細胞毒性藥物進行抗腫瘤治療[1],約20%~50%的個體會出現體內HBV的重新激活[2],導致肝功能異常,嚴重者甚至出現肝功能衰竭而引起死亡。在臨床腫瘤治療過程中,為預防嚴重肝功能損害,均會提前中止當前的抗腫瘤治療或推遲下一階段的抗腫瘤治療[3],以致化療時機延誤,出現腫瘤進展,嚴重影響治療的效果,影響患者的預后。有研究發現拉米呋啶(Lamivudine)可有效抑制HBV的激活,降低肝炎的發生率[4]。本文旨在觀察拉米呋啶對HBV感染的癌癥患者化療后病毒重激活的預防作用。
1 資料和方法
1.1 病例選擇
選取珠海市人民醫院腫瘤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進行化療的HBV攜帶者89例(入選標準:①年齡≥16歲,無HCV感染、酒精性、血吸蟲性肝病;②經病理或細胞學確診為癌癥;③進行化療周期大于2周期;④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肝癌的患者;②慢性肝 功能衰竭的患者;③曾患急性重型肝炎的患者;④前6月內曾使用干擾素、泛昔洛韋、更昔洛韋或阿達福韋等已知的抗HBV藥物;⑤妊娠、哺乳期及曾患胰腺炎的患者)。89例隨機分為2組:化療組[n=45,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齡(53.0±15.1)歲,肺癌24例、消化道癌5例、乳腺癌4例、頭頸癌6例、其他癌癥6例]和拉米呋啶組[n=44,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齡(50.1±15.9)歲,肺癌26例、消化道癌5例、乳腺癌3例、頭頸癌7例、其他癌癥3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化療組進行單獨化療;拉米呋啶組除化療外(方法與化療組相同)還于化療開始前1周使用拉米呋啶(100 mg/d)進行治療,直至整個化療結束后6周。所有患者均進行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總膽紅素、白蛋白(ALB)、血清淀粉酶、HBV標記物和HBV DNA水平檢測。同時進行腫瘤化療及療效的常規指標檢測,如血常規、CT等。
1.3 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和精確概率法。數據處理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SSPS Inc)。
2 結果
2.1 拉米呋啶對HBV癌癥患者的影響
治療前兩組的AST、ALT、總膽紅素、ALB和HBV DNA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拉米呋啶組4.5%(2/44)的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而化療組為86.7%(39/45),同時化療組的AST、ALT和HBV DNA水平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總膽紅素和ALB無明顯變化(P>0.05),詳見表1。
表1 拉米呋啶對HBV癌癥患者的影響(略)
治療前兩組比較均P>0.05;治療后兩組比較:*P>0.05;同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
2.2 化療聯合拉米呋啶治療毒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化療組和拉米呋啶組的毒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拉米呋啶常見的血清淀粉酶上升僅發生1例,而且為輕度升高,無胰腺炎的臨床表現,停藥1個月后恢復正常,詳見表2。
表2 化療聯合拉米呋啶毒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略)
兩組比較均P>0.05。
3 討論
在接受化療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腫瘤患者中,14%~50%的患者體內HBV被重新激活[5],從而引起患者肝功能異常或死亡。此現象最早出現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但近來越來越多的報道顯示實體瘤患者也可發生,但發生率相對較低。研究發現拉米呋啶(100 mg/d)對HBV腫瘤患者的安全性較高,同時可有效抑制HBV的激活,明顯降低肝炎的發生率,且對化療藥物無明顯干擾,因此被作為抗HBV重激活的首選[4]。
本研究發現,對攜帶HBV的腫瘤患者進行化療,高達86.7%的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而在化療中同時使用拉米呋啶則明顯降低了HBV的復發率(4.5%)。治療后化療組與拉米呋啶組比較總膽紅素和ALB的變化不大,提示可能因化療導致的肝損害不是很嚴重,也可能是因為監測時間較短,變化未充分表現出來。在拉米呋啶組患者中,使用拉米呋啶可以明顯抑制HBV DNA的重新激活(HBV重新激活的標準:血清HBV DNA水平增加至基線值的10倍以上或其絕對值大于1000×106 gel/mL)[6]。本實驗于化療開始前1周進行拉米呋啶治療,化療結束后再服藥6周,但是否繼續用藥尚無明確結論。有研究認為至少應該治療1年,同時應對HBV DNA水平進行非常嚴密的監測,但這樣將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在我國實施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對于生存時間有限的晚期癌癥患者來說,長期服用拉米呋啶既無臨床意義,又會降低其生活質量。同時拉米呋啶治療后HBV聚合酶YMDD的變異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7]。對于出現HBV DNA持續上升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抗病毒藥物[8],如adefovir或entecavir等,以克服拉米呋啶的耐藥,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7[J]. CA Cancer J Clin, 2007,57(1):4366.
[2] Lau G K, Yiu H H, Fong D Y, et al. Early is superior to deferred preemptive lamivudine therapy for hepatitis B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J]. Gastroenterology, 2003,125(6):17421749.
[3] Zhong S, Yeo W, Schroder C,et al. High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viral load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HBV reactiva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J]. J Viral Hepat, 2004,11(1):5559.
[4] Kohrt H E, Ouyang D L, Keeffe E B. Systematic review: lamivudine prophylaxis for chemotherapyinduced reactiv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4(7):10031016.
[5] Cil T, Altintas A, Pasa S, et al. Lamivud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in hepatitisB surface antigen (HBSAG) seropositive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J]. Leuk Lymphoma, 2008, 49(5): 939947.
[6] Cheng J C, Liu M C, Tsai S Y, et al. Unexpectedly frequent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by chemoradiation in post gastrectomy patients[J]. Cancer, 2004,101(9):21262133.
篇7
【關鍵詞】婦科;化療;癥狀體驗;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437-02
近年來,由于環境變化及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婦科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及生命[1]。隨著現代醫療技術不斷的發展與進步,化學療法(化療)逐漸得到廣泛使用,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長。而長時間、多周期、反復住院接受化療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應激因素,使患者經歷多種與疾病本身及化療相關痛苦的癥狀體驗[2,3]。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缺乏會影響患者對疾病及治療副作用的認知,健康教育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直接影響癌癥幸存者的生存質量[4]。國內有關婦科化療患者健康需求報道較少,若僅憑臨床護理人員的經驗及直覺來護理患者,無法很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為了解婦科化療患者癥狀體驗與健康教育需求的狀況及關系,本研究對200例婦科化療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調查對象及方法
1.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某市婦科病房住院化療的患者。納入標準:(1)病理報告確診為婦科惡性腫瘤且正在接受化療者;(2)年齡≥18歲;③愿意配合完成調查問卷者。排除標準:(1)不知曉自己病情者;(2)存在溝通障礙,經解釋后對量表填寫方法及內容仍無法理解者。
1.2調查問卷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病程、疾病類型、BMI值、是否從醫務人員那里得到過有關疾病化療的健康宣教、是否需要健康宣教等。
1.2.2中文版記憶癥狀評估量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MSAS)[5]
由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研制,為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評估患者癥狀體驗的量表,從癥狀的發生率、癥狀出現的頻繁程度、嚴重程度多方面評估患者的癥狀體驗。包括心理癥狀、生理癥狀、總困擾指數(GDI)、MSAS總分4個維度共32個條目,其中24個條目的得分為該癥狀頻繁程度、困擾程度、嚴重程度的平均值,8個條目的得分為該癥狀困擾程度、嚴重程度的平均值。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癥狀體驗越嚴重。
1.2.3健康教育需求量表
由研究者查閱相關文獻后自行設計,經咨詢相關專家并預調查后形成最終問卷。包括對化療方案及效果、化療不良反應及預防方法、希望獲取健康教育知識方式等。本研究測得該問卷Cronbach’α系數為0.825。
1.3資料收集
經醫院科室同意后,遵循患者自愿原則,采用統一指導語指導患者填寫問卷。所有問卷經調查者檢查、糾正后當場收回,保證所收集資料的客觀、真實性。本研究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有效198份,有效率99.00%。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選取P
2 結果
2.1一般情況
年齡(39.78±14.28)歲,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居多(56.68%);腫瘤分期Ⅰ期占46例(23.23%),Ⅱ期52例(26.26%),Ⅲ期100例(50.51%);1~3化療療程40例(20.20%),4~6療程65例(32.83%),7~10療程48例(24.24%),>10療程45例(22.73%);BMI
2.2患者癥狀體驗得分狀況
本次調查中,患者癥狀體驗各維度得分均處于較高水平,MSAS總分為(1.96±0.74)分。見表1。
3 討論
篇8
【關鍵詞】感覺統合訓練;孤獨癥兒童;感知覺障礙;康復
兒童孤獨癥是嚴重的精神發育障礙疾病,其核心問題是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以及行為刻板古怪【1】。近些年來兒童孤獨癥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并且預后情況很差,一直備受社會的關注。孤獨癥患兒常常伴有感覺統合失調,出現感知覺障礙,平衡感覺統合失調、本體感覺統合失調、觸覺統合失調、聽覺統合失調以及空間知覺統合失調。常常動作不協調、觸摸感覺靈敏或是遲鈍、充耳不聞或聽覺過敏等,患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兒童的生長發育,還給家庭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在國外有較多針對兒童孤獨癥的研究,感覺統合訓練雖然存在爭議,但是也已經被使用于改善孤獨癥兒童的感知覺障礙,本組研究采用感覺統合訓練對孤獨癥兒童的感知覺障礙進行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孤獨癥兒童36例,其中男患兒22例,女患兒14例,年齡3-8歲,其中3歲8例,4-5歲18例,6-8歲10例。所有患兒均符合美國精神病協會頒布的《精神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版》的診斷標準,并排除Rett綜合征、Asperger綜合征、Heller綜合征、兒童精神分裂癥以及精神發育遲滯等。
1.2方法:根據患兒情況制定訓練計劃,主要包括前庭功能訓練、觸覺訓練、本體感覺訓練。觸覺訓練,采用按摩球和平衡觸覺板進行訓練,能夠強化皮膚,對大小肌肉關節進行感覺的識別,有助于調節大腦感覺神經的靈敏度。前庭平衡訓練,采用按摩球、滑梯、平衡臺等進行訓練,調節前庭的信息以及平衡神經的反應機能,有效的促進神經組織的健全。彈跳訓練,采用羊角球和跳床進行訓練,能夠調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覺神經等,有效的強化觸覺神經,關節等,并且使左右腦能夠健全發展。固有平衡訓練,采用獨腳椅、大陀螺進行訓練,能夠調節脊髓中樞神經對抗地心引力的協調,耳中平衡得到強化,健全身體機能。本體感訓練,采用滑板、平衡臺、跳床等進行訓練,強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觸覺以及大小肌肉的協調,使身體能夠靈活運動。每周訓練6天,每次訓練一個小時,所有患兒均進行6個月的訓練,可以根據患兒的情況對訓練進行調整。
1.3評估方法【2】:評分標準少于40分為輕度失調,低于30分為中度失調,低于20分為重度失調,孤獨癥兒童行為檢查量表(ABC)包括感覺、交往、軀體運動、語言和生活自理五個因子,各項評分相加,分數越高表示孤獨癥越嚴重。訓練前后均進行測評,進行比較。
1.4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感覺統合評定表中的一項評分達到了正常值或是提高程度超過10分;有效:感覺統合評定量表評分提高了5-10分;無效:感覺統合評定量表評分低于5分。
1.5統計學處理 本實驗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兩組之間差異比較使用方差分析χ2檢驗, P
2結果:
2.1訓練后結果:前庭失調顯效15例,有效8例,無變化1例.總有效率為95.8%;觸覺過分防御顯效14例,有效10例,無效0例,總有效100%,本體感覺不佳顯效11例,有效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79.2%;學習能力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70.8%,詳見表1
2.2訓練后ABC值變化:患兒訓練后在語言、交往、感覺、運動能力方面與訓練前相比有明顯改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孤獨癥兒童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學齡前和學齡兒童發病率較高,會嚴重影響兒童的學習、交往、語言發展、認知等,對事物的反應會過度敏感或遲鈍。感覺統合是人體器官將部分感覺信息組合起來,通過大腦的統合來對身體內外的知覺做出反應,若這項功能障礙,則會對外界刺激產生遲鈍或過度敏感,發生非正常的感知覺。感覺統合訓練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yres創立【4】.根據兒童在發育過程中,神經系統的可塑性,提供一種感覺輸入的控制【5】,讓其能夠將感覺統合起來,促使大腦發生生理的反應。尤其是對內耳前庭系統、肌肉關節和皮膚的處理,讓患兒的手、眼、腦達到協調,做出正確的感知覺反應。孤獨癥患兒感覺統合失調,會出現動作不協調、口吃,觸覺統合失調會對外界的觸碰十分敏感或是遲鈍,容易受到驚嚇,喜歡挑食偏食,聽覺統合失調的患兒聽覺會過度敏感或是充耳不聞,視覺統合失調的患兒看書閱讀會跳字,串行,甚至會出現視而不見。平衡覺統合失調患兒會判斷不出距離和方向,不能夠配合做事等臨床表現。而感覺統合訓練可以改善患兒的感覺統合失調的情況,根據患兒不同的臨床表現癥狀進行指定訓練內容,主要是對前庭失調、觸覺過分防御、本體感覺不佳、學習能力進行訓練和糾正。本組研究中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總有效率分為95.8%、100%、79.2%、70.8%。在改善患兒的語言、社交、感知覺、運動等方面也有明顯的作用,均與治療前有明顯的差異,其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感覺統合訓練雖然仍舊存在不完善之處,但是對孤獨癥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均具有明顯的改善和幫助,對于前庭失調、觸覺過分防御、本體感覺不佳、學習能力方面均具有較好的效果,并且在經過訓練后患兒能夠增多語言交流,提高了交往、運動能力,并且對外界刺激做出正常的反應,運動協調功能更好,所有臨床癥狀具有好轉,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榮源,龔惠蘭.感覺統合訓練對孤獨癥兒童療效影響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02):190-192
[2] 張俊蕾,張會敏,李榮.感覺統合訓練治療孤獨癥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08):641
[3] 鄧紅珠,鄒小兵,唐春等.感覺統合訓練治療低功能孤獨癥兒童的多因素療效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4):1920-1922.
篇9
關鍵詞 扶正補血顆粒 再生障得性貧血 CD34+>/sup>Fas抗原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AA患者36例,均為金川集團公司職工醫院血液科門診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8~64歲,病程3個月~3年。診斷標準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的診斷標準[1]。3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8例,采用扶正補血顆粒加環孢素治療,對照組18例單用環孢素治療。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1),具有可比性。10名健康體檢骨髓設為陰性對照組。
治療方法:兩組均口服環孢素A,方案為環孢素A 3~5mg/(kg?日),分2次口服,連續服用3個月,用藥期間每2周測定環孢素A血藥濃度,將其血藥濃度維持在200~400μg/L;治療組同時服用扶正補血顆粒分3次服用,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根據病情可給予對癥支持治療。
實驗方法: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離:分別取對照組、治療組、陰性對照組外周血3ml,肝素抗凝、稀釋后的血液緩慢加入等體積的淋巴細胞分離液中,2500r/分離心,分離出單個核細胞,加入5倍體積PBS,1000r/分,10分鐘,洗滌3次備用。按常規方法測外周血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②CD34+>/sup>和Fas的檢測:從兩組患者以及健康體檢者髂后上棘處穿刺,無菌抽取患者骨髓10ml及健康體檢者骨髓5ml,肝素抗凝,患者用藥3個月后再次抽取患者骨髓10ml。制備骨髓單個核細胞懸液后,細胞濃度為1×1010/L,依次加入10μl的抗人CD34+>/sup>和Fas單克隆抗體,4℃孵育30分鐘,用2ml的磷酸鹽緩沖液洗2次后加1ml的磷酸鹽緩沖液,經流式細胞儀檢測CD34+>/sup>抗原和Fas抗原的表達。
結 果
AA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象變化:患者對照組和治療組在治療前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明顯低于陰性對照組(P<0.01);對照組和治療組在治療后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明顯高于治療前組(P<0.01);治療組在治療后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治療后的各項指標(P<0.01)。見表1。
各組骨髓中單核細胞、CD34+>/sup>抗原和Fas抗原的表達:對照組和治療組中單核細胞、CD34+>/sup>抗原明顯低于陰性對照組,而Fas抗原的表達明顯高于陰性對照組。對照組和治療組在治療后單核細胞、CD34+>/sup>抗原明顯高于治療前,對照組和治療組中Fas抗原的表達在治療后明顯低于治療前。見表2。
討 論
扶正補血顆粒具有補益腎精、扶正補氣、補血溫陽等功效,充分體現了扶正補血顆粒臨床應用的藥理基礎。扶正補血顆粒可能通過提高造血細胞線粒體和內質網的數量,改善其質量,減少核膜損傷,促進DNA的正常代謝來提高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骨髓造血細胞增生,改善骨髓造血微環境[2]。扶正補血顆粒還可能通過降低腫瘤壞死因子α并降低CD34+>/sup>細胞的Fas抗原表達,從而減少細胞凋亡,提高CD34+>/sup>細胞的數量,促進造血細胞的增殖。
參考文獻
1 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39-42.
2 石清照,徐之良,羅勁松.當歸注射液對免疫誘導再生障礙性貧血小鼠骨髓細胞組織形態及超微結構的影響[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1):20-21.
表1 各組在治療前后外周血象的變化(X±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給治療后比較,P<0.01
篇10
出院后,我該做點什么?
【主持人】 何教授,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例子,很多癌癥病人經過手術、放化療后,切除了腫瘤或殺死了體內的癌細胞,可是出院后不久就發生了腫瘤的轉移和復發。這是為什么呢?
【何教授】 一是由腫瘤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腫瘤的惡性程度大,只要病人免疫失調和內皮損傷或內環境紊亂等持續存在,那么腫瘤復發和轉移的危險性就存在;二是跟治療方法的選擇有關。單純西醫治療往往給病人身體造成損傷,為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埋下了隱患;三是腫瘤患者沒有進行鞏固性治療。醫院常規治療后,許多患者認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不然,即使在康復期,復發和轉移率仍然很高。
【主持人】那怎么避免出院后的轉移和復發呢?
【何教授】 我們搞過一次調查問卷,許多癌癥病人在被問及治療出院后想干些什么時,都很茫然地填上“無”字,事實上他們確實沒有想到要在康復階段進行特殊治療。而預防癌癥的轉移和復發其實和剛剛確診時的治療同樣重要。
我國目前臨床專業分科過細,涉及腫瘤的各科,醫生多是在各自的分科專業領域中越鉆越深,卻很少顧及整體,也常不能做到全面統籌制訂合理的治療計劃;而一些專業化的治療方法所需的階段治療時間又很短暫,如手術及介入治療只需住院十幾天,放、化療多在1~2個月內完成,剩下的時間則缺乏再次治療的指導。患者在迷茫中常會因病亂投醫,每每上當受騙,造成生存質量更加下降,生命更加縮短。因此,對癌癥患者而言,康復需要長期與第二治療相伴。
事實表明,如果通過整體康復的第二治療,調整恢復受創傷的生理機能,特別是免疫機能,改變機體內利于癌瘤生長的內環境,就可以有效地防范癌癥的復發、轉移及再生。
以上海為例,第二治療受惠的1000多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期達到了70%,比全市統計的平均值28.5%高出了一大截。
第二治療應運而生
【主持人】那您先講講什么是癌癥的第二治療吧。
【何教授】 好,我就先從第一治療說起吧。
從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來看,癌癥是一類綜合性的疾病。既有軀體上的嚴重病變,又有心理上的沉重陰影及包袱,并在社會適應上也存在著眾多障礙。因此,癌癥治療康復目標也應該是多元的,至少應涉及軀體、精神和社會生活三大方面的恢復正常。癌癥治療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同的階段性,每個階段的治療側重及所采取的手段、方法并不一致。對此,可以做出第一治療與第二治療的區分。
對于第一治療及兩者的區分,可作出多種理解:①從尋求確診到臨床基本痊愈,主要治療方法均已使用,且達到理想目的的過程;②西醫學手術、化療、放療等常規治療均已結束,進入了追蹤觀察階段的過程;③正規的住院治療或醫院治療已經結束,可以家庭追蹤治療的過程。其實,這三者是基本一致的。故第一治療可理解為運用西醫學三大手段為主,以住院為主要形式的過程。
什么是癌癥的第二治療?提出第二治療本意,在于提醒人們:癌癥的治療與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完成了圍繞醫院進行的手術、放化療以后,只是走向進一步治療,走近康復的一大步,后面還有許多相關的治療措施或康復手段須采取。
【主持人】與第一治療相比,第二治療有哪些特色呢?
【何教授】首先是醫院和醫生的角色發生變化。一般而言,進入第二治療階段后,醫院充其量只是提供醫師意見,包括處方和作定期檢查、追蹤。此時,醫院治療已不是主要形式,形式已轉向以社會和家庭為主。
其次是治療的手段發生了變化。此時的治療手段主要是中醫藥學措施為主,有時可適當配合些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或支持療法。而調節免疫、調整內環境、消解痰、瘀、毒等中醫藥手段成了絕對主角。
第三,病人的主體性和社會性增強。病人回歸社會生活等有益實踐活動,也應相應而適當地、有步驟地展開。
【主持人】剛才您提及第一治療一般時間很短,第二治療大概要持續多長時間呢?
【何教授】對癌癥患者來說,第二治療可以說是終生性的,或者說至少必須經歷多年以上,達到理想康復的目標后,方可暫時畫上一個句號。因為,在我們的臨床經歷中,20~30年后又見癌癥者并非罕見。確立終生的第二治療思想,對有效降低腫瘤的復發率與轉移率,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其生存質量,具有異常重要的意義。
康復的五大黃金組合
【主持人】時間有限,請您講一些短平快的,呵呵,第二治療的精華包括哪些內容?
【何教授】 不同癌癥康復期的病人,其康復內容不盡相同。目前最有希望的康復方法,被稱之為“生命五大組合”,具體包括中醫療法、心理療法、食物療法、運動療法和社會集體療法。它是所有癌癥康復第二治療綜合措施中最重要和最精華的內容,它將給癌癥病人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和良好的功能狀態。
中醫中藥無可替代
【何教授】中醫中藥在癌癥患者的康復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治療作用,癌癥患者通過中醫中藥治療,可以減輕精神上、肉體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生活自理、勞動及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中醫藥在腫瘤治療康復過程中可以貫穿始終,且沒有明顯的毒副作用。
以扶正之劑為主,佐以辨證治療,是中醫藥調節免疫的最佳途徑。許多扶正之藥,如黃芪、人參、靈芝、蟲草、石斛等均有免疫調節之效。然而,一般的湯劑水煮提取物,有效成份含量常偏低,借助現代高科技,從中提取有效成份,以針對性地調節免疫,這也許是更經濟、更有效的措施。
樂觀心態排第一
【何教授】癌癥患者最首要的任務是樹立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新的醫學模式尤其強調病人的主動參與。在癌癥患者康復治療中,樂觀的心態、科學的治療、合理的膳食、適當的鍛煉都很重要,而樂觀的心態應排在第一位。
那么,如何指導患者保持樂觀心態和良好情緒呢?應叮囑其注意如下事項。首先,要積極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療,盡早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其次,要學會積極面對疾病,面對現實,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做好自我心理調節。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個性中的一些不良偏向,如性格過于內向等。經常進行自我心理減壓與合理宣泄,包括向朋友和家人傾訴不快,還可做一些放松訓練(如深呼吸)。第三,多參加以科學抗癌為宗旨的康復樂園之類康復組織的集體活動,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集體心理康復治療模式。第四,患病后,盡快轉移大腦的興奮點,切忌封閉自己,比如培養某種新的興趣愛好等。
讓食物成為你的藥
【何教授】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而不要讓藥物成為你的食物”。飲食不當在癌癥發生中所起的作用大概占到35%~45%左右。
在我們看來,人與自然界的矛盾(疾病也可看作是種“矛盾”),主要不應靠對抗來解決,更多情況下應主張調整與協調。即便是某些藥物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毒副反應也大大限制了它的應用。早在兩千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已強調:“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至少,我們近二十年的腫瘤治療經驗表明,從菌類等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配合中藥辨證論治,可在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
適度運動乃抗癌良方
【何教授】 許多癌癥患者認為,反正自己患了“不治之癥”,參加鍛煉還有什么用呢?這時就要告訴患者,不僅應當參加體能鍛煉,而且有些鍛煉項目對癌癥病人是比較適合的,很有意義的。
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進行兩小時有氧運動,癌癥患者的生存率可由32%上升到88%。此外,運動還能促進食欲,改善睡眠,增強體質,改善人的情緒,又是最好的鎮靜劑和安慰劑。因此,適度運動確是防病、抗癌的良方。
在參加體能鍛煉之前,應請醫生較全面地檢查一次身體,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然后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喜歡且適合自己狀況的運動項目。在參加體能鍛煉的過程中,要善于自我觀察,防止出現不良反應,并定期復查身體,以便調整鍛煉方法。
社會是康復的更大場所
【何教授】醫院只是癌癥治療的場所之一,醫院以外的社會才是癌癥治療康復的更大場所。我們發現,積極參加諸如腫瘤俱樂部、癌癥康復營、健康講座之類非正規團體活動的癌癥患者,其總體的治療效果、康復情況和轉移復發率均較未參加這類非正規團體的患者好得多。人都是有歸屬感的,這種歸屬感帶來的不只有自我“身份”的認定,更重要的是與之相伴隨的安全感,和隨時可以獲得的一種無形的、來自團隊的相互精神支持。尤其是在這類非正規團體中,大家能相對比較容易地獲得“情感渲泄”與“情感支持”。因此,非正規團體內成員盡管矛盾也不少,但他們獲得的正面性支持更多。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所在。
家庭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早就注意到這么一個事實,家屬傾注了全部愛心的癌癥患者,其治療效果比初次有家屬陪同以后就自行求診的患者好得多。我們追蹤了40多位生存期超過3年的胰腺癌患者,90%以上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家庭關愛在癌癥病人的治療、康復,特別在初期癌癥患者度過手術、化放療等難關中起著其他方式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超鏈接>>
第二治療前景展望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癌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