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素質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5 17:04: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師素質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師素質論文

教師素質挑戰及教師教育應對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教育挑戰應對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知識結構、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挑戰。教師教育應積極尋求應對舉措:調整院系設置、研究并設置新型綜合專業、調整課程體系、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等,才能更好地適應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進行的第八次課程改革。這次課程改革與前七次課程改革有本質的區別,因為它不只是對教學內容的調整和修補,而是課程觀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的變革.它無疑對教師的素質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我國的教師教育主要是為包括基礎教育在內的中小學培養合格師資,所以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師教育作出應對舉措。本文分析我國新課改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反思目前教師教育存在的不相適應的問題.以期為教師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一、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挑戰 (一)新課程挑戰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的挑戰主要表現在教學觀和課程觀兩方面。傳統的教學觀強調的是“輸入——產出”。即單純追求“知識傳遞”,追求教師如何把現成的知識輸入到學生的頭腦之中,以求得高效的“產出”;新課程的教學觀強調創造情境讓學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解釋信息,主張師生共同參與知識創造的過程。傳統的課程觀念是“課程即教學的科目”、“課程是教學內容和進展的總和”,把課程看作是靜態的、外在于教師與學生的,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學生的任務只是接受、存儲前人發現的知識:新課程觀念認為課程是在教師、學生、教材與環境的“際遇”中動態生成的,教材只是學生和教師發生“際遇”的文本。課程是內在于教師與學生的,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是課程的創生者。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種探究、選擇和創造的過程。總之.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怎么教”,而且要關注“教什么”.r即教師不僅要具備教學自主權,而且必須具備一定的課程專業自主權。 (二)新課程挑戰教師的傳統教學行為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傳道、授業、解惑”。學校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學方式是接受性教學。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的行為主要是傳授知識。新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變革,而且也引起了教學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三種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其中探究性學習在新課程改革中非常受重視,不僅要求所有學科要滲透探究性學習。而且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專門設置了一個新的課程類型——研究性學習課程,從而保證探究性學習的實施。新的學習方式的推廣必將使“一言堂”、“滿堂灌”、“重課堂教學輕課外探究”等落后的教學方式逐漸在基礎教育領域中被摒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的引導者。 (三)新課程挑戰教師知識結構和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都是分科設置的,所以,作為教師只要具備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和處理教材的能力,并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就基本上可以勝任教師工作了。但新課程改革對課程結構進行了改革,增加了綜合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以及校本課程等新的課程類型。這樣就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基礎教育工作了。新教師必須具備新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具體表現為:應具有更為廣博的知識和更為開闊的學術視野;應具備更寬的專業知識背景和更強的專業適應能力:應具有更強烈的現代信息吸收欲望和更熟練的處理能力:應具備充分利用一切機會,開發社會廣泛的教育資源,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以及開發校本課程的課程專業能力:應具備注重師生互動,具備組織并推動學生開展自主性探究學習的能力:應具備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不斷的反思,從而促進自己的教學進行不斷改進的教學研究能力。 二、教師教育應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舉措 培養能夠滿足基礎教育需求的教師是教師教育生存的根本。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挑戰,必然對教師教育提出新要求。教師教育要意識到這種危機,不改革不僅不能發展,甚至不能生存.應積極尋求應對策略,努力在改革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一)調整院系設置。研究并設置新型綜合專業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師教育主要是根據包括基礎教育在內的中小學的需要而設置自己的專業。由于中小學的課程都是分科設置的,教師教育的專業相應也是分科設置的,凡是中小學設置的學科,教師教育都有相應的專業。但本次課程改革提出了與分科課程相對應的綜合課程,這就要求教師教育應該設置相應的綜合專業,以培養綜合課程的師資。 綜合專業一般專業跨度比較大,如“綜合理科專業”就由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四個專業融合而成,“綜合文科專業”則由政教、歷史、地理三個專業融合而成。所以綜合專業的設置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研究教材的編制、整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師資等一系列問題,不能匆匆上馬。目前采取的策略是通過“主輔修制”和跨學科選修制來培養一些綜合課教師,但這只是權宜之計。長遠的對策是調整教師教育的院系設置,積極探索研究并設置新型的綜合專業。具體地可由部屬師范院校發揮其“領頭羊”的作用,在這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實驗,從而為新型綜合專業的設置提供可行的方案。 (二)調整課程體系 現有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明顯滯后于基礎教育課程的需求,依舊存在著課程設置的功能定位不準、教師職業性質體現不明顯、課程內容“舊、窄、空”、課程結構失衡等弊端。致使培養的教師規格單一,知識面狹窄,科研能力和綜合教育素養也較差。針對教師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具體地可進行如下課程方面的調整與改革: 首先,降低學科專業課程所占的比例,增加通識教育課程和教育專業課程比例。據統計,我國的高等師范教育中博雅知識的課程比例為總課程的2O%一30%,其中人文社會學科“清一色”為政治理論課.自然學科的比重也非常低。結果,由于學生通識知識欠缺,很難形成完善的認知結構。而在美國的四年制高等學校中.通識教育課程通常占到總學分的33%一40%大約有86%的高校明確要求學生需修習一定數量的通識教育課程。可見在這方面中美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隨著我國基礎教育學科知識的綜合化和綜合課程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要求教師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為此,我國的教師教育應降低學科專業課的比例,增加通識教育課程。 在我國的教師教育中,教育專業課程不僅門類少,而且所占的的比例也極低,教育類課程低于總課時的10%,而在美、英、日等國家卻分別達到總學時的40%、33%、20%。我國的教師教育由于教育類課程的欠缺,所培養出來的教師教育素養欠缺,他們普遍對當前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反應冷淡,看不到當前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談不上主動的反思。新課程改革提出我們培養的教師不僅僅是“教書匠”,而且必須是“研究者”,必須是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以及不斷解決問題的學者。而我們目前教師教育中開設的教育類課程遠遠不能滿足這種要求。所以,必須增加教育類課程的比例,特別是要增強課程論、課程設計等課程,為校本課程的開發以及提高學生的課程研究能力打下基礎。 其次,適當減少學科課程,增加活動課程和綜合課程的課時比例。長期以來,師范院校學科課程多,而活動課程少.而這些極少的活動課程很多還流于形式;學科課程中分科課程占的比例過大,而占極少比例的綜合課程大多數是本專業內的綜合,跨學科的融合課程和廣域課程很少。這種狀況阻隔了知識間的聯系及運用,使知識經常處于無序狀態.從而影響到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所以在教師教育中必須增加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比例,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知識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為學生以后很好地適應工作(擔任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和綜合課的教師)提供一定條件。這方面發達國家有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比如美國紐約大學教育學院的本科學生都要選修自然科學、綜合文科等綜合學科。 (三)積極推進教學方式的改革 在傳統的教師教育分科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以接受式為主,以繼承和接受前人積累的遺產、學習已有知識為主要目標。新的課程改革推出了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現代學習方式,這些新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自主建構、合作以及獨立探索獲取一定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具有很強的實踐和操作性質。如果他從未接受過新的教學方式的訓練和熏陶是很難掌握新的教學方式的。因此,教師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需要借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新的教學方式。其實,美國的高等師范院校就十分重視這些現代的教學方式的運用.他們的教師在許多課程的教學中,會要求學生結合課堂學習,分小組或獨立承擔一兩個研究項目。學生通過親自調研、查閱文獻、搜集資料、分析研究、撰寫論文等,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得到綜合訓練和提高。 那么我國的教師教育怎樣來推行這些現代的教學方式呢?首先,學校要形成教學改革的氛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不僅要看科研,而且也要看教學,教學和科研同時抓,積極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對在教學改革方面有突出成績的教師要進行獎勵,并在職稱評定中加以體現。其次,教研室要真正發揮教學研究的作用,教研室要經常組織教師交流教學經驗,組織教師聽課.積極推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及先進教學經驗的推廣。第三,各院、系要經常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種類型的不同層次的研討班、講習班、專家講座和學術研討會,讓專家和教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最新學術信息,教師和學生可以自由參加,互相交流。

查看全文

綜述教師素質教育實踐思考論文

素質教育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它的實現關鍵是教師,經過多年的努力,按學歷,我們的教師是達標的,問題在于教育能力,而能力的提高,僅僅依靠封閉式的、書院式的、任務式的繼續教育遠遠不夠,必須著眼和根植教育實踐。教育實踐是教師發展的肥田沃土。

教育實踐是發展的動態過程,受多種變量的影響制約,有許多可待研究和開掘的資源。受傳統的制約和束縛,教師習慣于傳統的、完成任務式的教育教學,而疏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把復雜的勞動簡單化了,周而復始,使鮮活的教育過程程式化,形成教育教學的自然狀態,制約教師的自我發展。

教師發展學校之所以為大家所接受,正是由于首師大教科院,中小學以各自的優勢,以學校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作為教師的發展場所,面對改革的客觀形勢,重新審視教育,重新理解教育,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再實踐中發展能力,促進教師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發展。

從2001年5月至今,我們與首師大教科院的指導教師在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道路上共同走過了風風雨雨的10個月,在這段日子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們形成了三點共識,一條思路。三點共識即教師發展學校的工作,要溶于教育教學實踐,提供實踐與交流的機會,這種研究是和諧的、同步的;要善于在實踐的基礎上注重總結,提供理性的思考,促使教師在研究狀態下工作;要激發教師對以往工作進行冷思考,從思考中感悟升華。一條思路即“根植實踐,勤于思考;點面結合,逐步推進”。

一、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

為了使我們的工作更加有的放失,首師大的指導教師們首先在校內做了多個層面的調查。他們向校長了解學校的辦學思想,隊伍建設情況;他們在與中層干部的交談中明了學校各部門工作的具體特點;他們更是廣泛地與廣大教師進行交流,在反復進行的平等的對話中,理解了中學教師工作具體特點。豐富的聲像資料使他們有機會看到東鐵營一中這所老校所走過的辦學歷程…..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把握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脈絡,對教師的研究能力和教學現狀有初步了解,為發展學校的啟動奠定基礎,而交流、對話,是相通相溶的過程,就教師發展達成共識,把發展學校起步階段的著力點放在行動研究上,對過去時進行冷思考,在思考中滲透新的理念,重新認識教育,認識自我。

查看全文

英語教學挑戰英語教師素質論文

【摘要】專業英語的學習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至關重要,而目前專業英語的教學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教師的質量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文章分析了專業英語教學的師資現狀以及影響專業英語教師進行專業英語教學的相關因素,闡述了專業英語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應對挑戰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專業英語教學;師資現狀;高職院校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化、國際交流的步伐不斷加快的高科技時代,我國面臨外來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迫切需要培養一批既具有專業技能又有英語交流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順應時代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對專業英語教學的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按照教育部《關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要求意見》的要求,應以培養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知識結構以夠用為標準,教育教學的實施以強化應用為重點,緊密聯系工作崗位的實際,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舉足輕重,教師素質的高或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提高專業英語教師的素質刻不容緩。

一、專業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高職英語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英語教學階段與專業英語教學階段,專業英語是基礎英語的后續課程,是架設在基礎英語學習和專業領域英語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梁。專業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forSpecialPurpose,ESP)的簡稱,又稱專業科技英語,它的課程內容涉及面廣,包括技術報告、技術說明書、產品廣告、合同、協議書、投標書等。因此專業英語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篇章結構的分析及技術術語和專業詞匯量的擴大上,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英語翻譯技巧并具備用英文來處理本專業業務資料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眾所周知,教師的質量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專業英語的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778論文在線

第一,專業英語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全面的專業業務知識和專業課程教學的經驗,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并且在本專業某一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或獨到的見解。

查看全文

頂崗實習培養素質教師論文

論文摘要:學生頂崗實習是大學教師教育的一項重大舉措,不僅提高了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轉變了學生的就業觀念;而且大力支援了農村基礎教育,促進了高校實踐教育的改革,其意義重大。

論文關鍵詞:高等師范院校頂崗實習教師教育培養模式

高等師范院校的主要任務是面向基礎教育尤其是貧困地區輸送合格的師資,注入新鮮血液、傳送先進教育理念、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學生頂崗實習工程是近幾年大學教師教育的一項重大舉措。通過頂崗實習,高校可了解到基礎教育的現狀,并根據社會需要調整各專業的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一、師范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可行陛

(一)頂崗實習與短期實習的差異

學生“頂崗實習”具體來說是指專科生經過二年及本科生經過三年在校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后,專科生第三學期,本科生第五學期在專業教師和實習學校導師的指導下,以教師的身份,在實習學校定崗工作。在實習期間學生的日常工作程序、崗位要求、管理制度與該學校教師完全等同,承擔工作崗位規定的責任和義務。短期實習多集中在城鎮地區,最多兩個月,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工作崗位,來不及角色轉換,還未廣泛地了解到自己的學生,就如“走馬觀花”一樣,實習期限就到了。這樣,實習單位也感覺到這短暫的實習擾亂了他們的整個教學計劃,對實習生的教學效果存在顧慮。既然學生是完成實習任務,實習單位也就應付了事。有的學校甚至只允許實習生上一兩次課,其余時間實習生就只能限于聽課,幫導師改作業,輔導學生,根本得不到實際的教學鍛煉,更談不上有所收獲了。甚至有些分散實習的學生根本沒有參加實習,只是找個學校在實習鑒定表上蓋個章就完事了。而頂崗實習的時間最少是一學期甚至更長,這樣學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能在長期的實習工作中更好地總結教育教學規律,更深入地了解所實習班級學生的個體情況,更持久地向導師和其它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學習豐富的教學經驗,更重要的是能讓實習單位從心里上樂意接受實習生,放心地將教學任務和班級管理工作交與他們,并給與熱心地指導。頂崗實習多是在農村地區,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培養了其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品質,而且還提高了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質量。

查看全文

教師素質培養管理論文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日益嚴峻的教育改革形勢,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構建高素質教師隊伍,搞好本校培訓,成為我們縣搞好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辦學思想。我縣現有教職工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人。中學一級教師人,國家級骨干教師1人,省級骨干教師人,贛州市級骨干教師人。如何利用好現有的人才優勢,早起步,高定位,向著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創辦一流教育的目標邁進,縣教委及時提出了這樣的基本思想:全方位,多角度鼓勵教師自我加壓,骨干帶頭,分層推進,輻射全體,盡快培養一大批素質精良的隊伍,保證全縣教育教學質量不斷邁上新臺階。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一、新教育觀念,明確培訓重點。大余縣做為新課程改革首批國家級實驗區,無論是地理優勢還是師資條件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基礎,但如果滿足現狀,固步自封,全縣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就很難實現,尤其是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給基礎教育帶來的嚴重危害,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大多數教師的教育觀念,更有少數中高級教師職稱到站,榮譽到手,不思進取,相當一些青年教師政治思想、師德修養、業務能力急需提高。面對這些現實,我們把抓教師教育理論學習,更新思想觀念做為師資培訓的前提。我們組織教師集中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重視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常規管理之中。多形式、多渠道的理論學習是提高教師理論水平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們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了學習制度,一方面通過教職工例會、講座、座談和師德知識競賽、演講賽等形式,組織教師系統地學習了《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在全縣教育系統開展了深入持久的師德師風學習教育、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和塑造“新世紀人民教師新形象”學習教育等專項活動。另一方面,我們采取了積極的措施,鼓勵教師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如有的學校采取報銷50%學費的優惠政策,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加自考、函授及脫產進修;有的學校采取多訂有獎不訂要罰的措施,要求每個教師每年至少訂閱一份教育教學雜志,以便教師從中吸取營養,不斷地充實自己。在理論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求廣大教師堅持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結合,個人自學與集體交流相結合。并要求全縣教師每周寫一篇學習筆記,每月寫一篇學習心得。并在舉行學校、鄉鎮教師理論學習筆記、心得體會評比活動的基礎上,舉辦全縣教師理論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評比。扎實有效的理論學習,不僅增強了教師以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的自覺性,促進了師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促進了教師教育理論水平的提高。通過不同形式學習活動的開展,我們使全體教師牢固樹立五種觀念,實現五種轉變:一是樹立教書育人觀;改變只注意知識傳授,忽視學生人文素養和德育培養的做法;二是樹立為人師表觀,改變教師不良行為;三是樹立課程改革觀,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四是樹立科研興縣、興校觀,改變“經驗支撐型”;五是樹立教育發展觀,改變滿足現狀思想。以此為基礎,我們把校本培訓定位為:教科研為龍頭,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骨干教師帶頭,青年教師為重點,營造培訓學習氛圍。二、健全組織保證,多種途徑培訓。完善的組織機構是搞好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的保證。我們把師資校本培訓工作納入學校管理,健全組織機制,保證層層落實。第一,健全組織。全縣把師資校本培訓工作歸口到教師進修學校和縣教委人事股、縣教研室,做為常設機構,負責全縣教師教育科研,組織考核,檔案保管,提出了五項任務:①協助并指導學校申報教改項目;②接受各課題組的課題驗收檢查;③對青年教師、骨干教師重點培養;④參加優質課輔導、評議;⑤協助學校對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和評價。第二,實施了“一二五六”師德工程。即一項考評,學校制定了《教職工師德量化考核細則》,每期對教師進行考評;建立了兩項機制,即教職工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形成了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提高五種素質,即教師要有高尚的風格,扎實功底,教學特色,淵博知識,健康心理;弘揚六種精神:即探索精神,反思精神,園丁精神,拼搏精神,自律精神,奉獻精神。第三,多種渠道開展培訓。1、崗位練兵。一是在開展“五看五比”競賽活動的基礎上,我們狠抓了教師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普通話、簡筆畫和現代教育技術等基本功訓練,做到期初有計劃,平時勤督促,期末要考核,把教師基本功的練習情況納入教師工作業績的考核范圍。二是緊扣“公開課”,在把握好教師“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等環節的同時,積極開展“匯報課”、“觀摩課”等公開教學活動,并在開展校內、校際、片際優質課競賽的基礎上,我縣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全縣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教師的優質課競賽活動,為廣大教師構筑了提高教學水平和展示教改成果的平臺。2、階梯培訓。即積極選派教育管理干部和中小學教師參加國家、省、市教育部門組織各種培訓,他們學成回來之后,在縣內培訓鄉鎮骨干教師,再由鄉鎮骨干教師培訓學校骨干教師,由學校骨干教師培訓其它教師,這樣,一批接一批,一茬接一茬,形成師資培訓的燎原之勢。3、送教下鄉。即通過巡回示范教學和播放培訓、教學的錄相片,宣傳新課改理念和先進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如我縣為了推進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從去年開始,開展了積極的送教下鄉活動。一是送觀念。我們把相關文件資料匯編成冊,印發到每個教師的手中,輔導他們學習;二是送教藝。我們把一些優秀課例,制成錄相片送到各實驗學校進行播放,在組織教師觀看以后,由縣教研員進行點評,再根據我縣的實際組織教師進行討論;三是解疑惑。縣教委領導根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存在的實際問題,以輔導報告、座談等形式,為教師解難釋疑,澄清各種模糊認識;四是組織個案分析。我縣教委將每周三定為“固定聽課日”,組織縣教委機關干部、教研員和縣以上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深入學校聽課、議課,組織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個案分析。4、引進外智。即邀請各地的教育專家到本地傳經送寶。近三年來,我們先后邀請了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處、福建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教研室、江西省教研室、南京市教研室、贛州市教研室等地的專家教授及周邊縣市的學科帶頭人共156人次到我縣,以講學、座談、上觀摩課等形式,對我縣在職的2700多名教師進行了教學和教研培訓,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我縣師資培訓的質量和品位,起到了“請進一尊神,點化一方人”良好效果。5、結對幫扶。即由學校或縣教委根據各校教師的實際情況,制定幫扶計劃,明確幫扶對象,下達幫扶任務,實行校內幫扶培訓和校際幫扶培訓。所謂校內幫扶培訓,就是學校安排校內教學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對本校的年輕教師或教學能力相對較差,業務水平較低的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培訓。校際幫扶就是城區學校教師與山區學校教師、中心小學教師與村小教師、重點學校教師與薄弱學校教師之間建立一對一幫扶培訓關系。如我縣東門小學與池江鎮的小溪小學共同建立了“手拉手”學校,兩校的教師通過說課、上課、聽課、議課進行交流,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6、集中培訓。在教師培訓過程中,我們以縣教師進修學校和職業教育中心為基地,以基地的教師、縣教研室的教研人員和縣教委領導干部為師資,利用寒暑假對全縣中小學的管理干部和廣大教師進行了全員培訓。近三年來,我們利用寒暑假分期分批對全縣中小學437名正副校長進行了崗位培訓,對234名師范院校的畢業生進行了崗前培訓,對全縣2711名教師進行了《創造學》、《知識經濟和技術創新》、《WTO相關知識》全員培訓,對878名教師進行了計算機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對1480名小學教師進行了學科基本功培訓。7、科研培訓。在師資培訓的實踐中,我們深刻地感觸到,開展教育科研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增強教改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廣大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并在教育科研中提高素質,我們采取了四點措施:一是加強了教科研管理。成立了“大余縣中小學教科研工作指導委員會”,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全縣中小學(幼兒園)教科研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等文件,建立了教育科研津貼補助制度和科研成果獎勵機制,把教育科研納入到教師業績和學校教學水平的考核范圍。二是建立了教科研網絡。建立了以縣教研室和學校教研組為“龍頭”,以教育管理干部和廣大教師為依托的縣、鄉、校三級教育科研網絡,形成全縣教職工人人搞科研的良好氛圍。三是重視了課題研究。我們在承擔國家級和省級課題的研究任務的同時,還根據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和我縣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在2001年制定下發了《大余縣2001——2005年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指南》,既強調了教育科研的前瞻性,又突出了教育科研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四是重視了過程考查。在教育科研的評估過程中,我們重視了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過程考查,避免了以成果代表一切的做法。由于上述措施的落實,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育工作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從而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僅2001年我縣就有142人次在市級以上的教育刊物上發表了教育教學論文,并涌現了池江中學等省級“科研興校”先進單位和一大批學者型、專家型教師。三、科研興縣,科研興校,骨干教師帶頭搞科研。我縣有多位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及省級、國家級骨干教師,他們綜合素質優良,教學經驗豐富,是全縣教師中的佼佼者。如何使他們既發現潛能又輻射帶動一大批中青年教師提高十分重要。縣教委一方面倡導向骨干教師學習,一方面給他們定任務、壓擔子。我縣的小學語文省級教師王賢君老師,多年來教畢業班、實驗班語文課,她探索啟發性教學,倡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她連續多年的教改實驗,效果顯著,得到各級領導的贊賞,她撰寫的論文多次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東門小學劉小玲老師連續多年潛心教研,其情境作文優質課在市里獲一等獎第一名,其教改實驗已在全市推廣,事跡將刊登于《江西教育》雜志。國家級骨干教師王萬輝常年深入教學一線,指導全縣教學教研教改,主持的教育部課題《小學語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已經結題,其本人撰寫的教研論文獲國家級一等獎。這些骨干教師,“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教學教研教改的前沿陣地已熠熠發光,他們不但自己正在由教書匠變為教育家,更啟發了其它教師教研教改積極性,推動了全縣教師自我加壓,提高素質,潛心教改,也給全縣師資校本培訓工作帶來了勃勃生機。“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近兩年來,我縣先后承擔國家級教科研課題兩個,省級教科研課題10個,學校自創教改項目多個。這些教研課題均由學校骨干教師主持承擔,80%的青年教師參加實驗研究。科研之花芬芳,教研碩碩累累,明星發光,骨干帶動,科研、培訓一體化的師訓之路,是我縣校本培訓工作的一種嘗試。四、輻射全體,教師素質全面提高。我縣僅3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達1150人,他們是教學一線的主力軍,又是學校的希望和未來,他們有旺盛的精力,但是業務素質有待提高,他們有強烈的責任心,但經驗不足。這些中青年教師是師資校本培訓的重頭戲,我們一方面鼓勵青年教師參加高學歷進修,適應教育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把課堂教學作為重點,讓青年教師在實踐中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是教師綜合素質的表現。2002年是我縣課堂教學改革年,我們以新課改理念和新課程標準來改革課堂教學,組織了一次全縣性的大型優質課賽講活動。中小學及幼兒園參賽學科共十五門,參賽教師多達92人。縣教委對這些中青年教師的優質課安排,做到賽前有重點,議課有要求,課后有說課、有總結,效果十分明顯。“課堂教學改革年”活動,無疑是對中青年教師的鞭策,不少青年教師通過課改實踐,教學基本功得到了全面提高。我縣的劉小玲、謝科紅、曾飛虎、張延蘭等一大批青年教師,無論是駕馭教材能力,還是課堂組織能力都已達到較高水平,她們在省市級優質課比賽中均獲得了好成績。中青年教師在各級骨干教師的輻射帶領下,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已經成為我縣教育教學教改中的生力軍。五、初見成效,尚需努力。正是由于我縣領導齊心協力抓管理,高瞻遠矚抓師資,促進全縣工作的順利開展,2002年9月,在全國新課程改革總結大會上,有多名領導和專家對我縣進行了表揚和肯定。然而,教師的校本培訓工作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世紀工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縣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還有不少的問題,與兄弟縣市相比,還有差距,愿我們相互學習,不斷探索,為搞好教師校本培訓,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不懈努力。

查看全文

教師素質評價實施論文

一、走出教師評價的誤區

教師評價,在我國還相當薄弱,或者說尚未建立獨立的評價體系,它往往以受教育者在應試過程中的表現,來衡量教師教育成果的好壞。

一個時期以來,對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結構,也曾進行過一番轟轟烈烈的討論,什么七種能力說(自學、設計、交際、公關、創造、經營、信息),五藝說(體育、電腦、音樂、書法、外語),三項五要素說(德:品質,智:知識;能力,包括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體:身心素質),又往往鉆進了盲目追求表象和新奇的怪圈。這種“重結果、輕過程”、“重表象、輕合作”的評價往往導致教師評價誤區。

例如評價教師,不從教學全過程考核,而更多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學業成績、品德評價或停留在升學率、分數至上上面,用應試教育評價機

制來評價教師素質,造成素質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以至產生“重考試、輕考查”、“重競賽、輕研討”現象,造成“課內抓應試,課外補素質”的被動應付局面,制約了素質教育的實施。之所以走進誤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因素,但也有客觀的因素。從整體上說,我國中小學教師水平還不高。一是十年內亂造成了現在40-50歲年齡教師的一個斷層,二是教師地位不高阻礙了一些優秀生源進入師范院校,三是由于教師奇缺,前些年教師子女頂職降低了合格教師比重,四是應試教育造成就了大批與素質教育不相適應的教師,如此種種,阻礙了教師素質的提高,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教師素質評價的原則、內涵及量表的制定

查看全文

農村初中歷史教師自身素質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師;素質;提高

【論文摘要】:農村初中歷史教師隊伍堪憂,加上各種教學條件的制約,嚴重影響了學生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面對課改,農村初中歷史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觀念,樹立自我發展意識,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促進農村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是學生發展的最大機遇,同時,新課程也是教師發展的重要機遇。作為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新課程對教師生存狀態的沖擊是巨大的,在新課程形勢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播者,而是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學生發展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開發者,課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學藝術的探索者。迅速轉變觀念,提高專業水平,迎接新課程的挑戰是每一位教師無法回避的現實。然而,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蓬勃開展的今天,農村初中歷史教師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實現農村初中歷史教師的自我發展,提高農村初中歷史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

一、農村初中歷史教師現狀分析

1.各校重視程度不夠,師資力量薄弱

歷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不必贅述。但在實際工作中,歷史作為一門社會學科,在中學教學過程特別是初中階段一直未引起應有的重視,作為中考當中進行開卷考試,且在與政治課進行合卷時只占總分的30℅的歷史科,引不起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學校在師資配備和教師培訓方面也將其放在陪襯位置,即使是師范院校歷史專業畢業的教師,也往往兼任著政治、語文等其他科目。長期以來,歷史教師普遍缺乏,好多學校的歷史教學由課時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以達到滿工作量的要求。或由即將退休的老教師擔任,這些教師大多未經過專業知識的培訓,他們缺乏必要的理論素養,對理論的學習研究不積極,不接觸歷史教學理論,也就無法從理論角度來審視、指導、改進自己的教學。其中有部分教師,由于對教材的生疏,甚至把握不了所教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要求。對于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使用知識,許多歷史教師可以說是知之甚少,更談不上運用。

查看全文

聲樂教師素質論文

論文關鍵詞:青年聲樂教師;聲樂演唱水平;聲樂理論水平

論文摘要:聲樂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青年聲樂教師的數量越來越多,可是他們卻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文章主要圍繞“提高青年聲樂教師的聲樂演唱水平和聲樂理論水平”兩方面來談如何加強青年聲樂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優秀聲樂人才。

21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社會,在知識經濟社會中,人才資源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基礎。一個擁有持續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才資源的國家,才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而人才資源的開發在于教育,教育離不開教師。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直接影響著教育事業的順利發展。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隨著教師隊伍新老的自然交替,青年教師的群體越來越大,青年教師成為了教育戰線的跨世紀的主力軍。而聲樂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同樣逐漸呈現出這樣的局面,隨著聲樂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青年聲樂教師的數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青年聲樂教師參加工作不久,他們大多滿腔熱情,勁頭十足,可他們自身能力水平有限,缺乏經驗,對實際情況了解不夠,面對一系列問題,經常急躁,焦慮不安,無所適從。因此,把青年聲樂教師的現在與未來發展相結合,加強青年聲樂教師的素質修養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已經逐漸成為了聲樂教師隊伍建設刻不容緩的首要工作。

現在在國內各級院校任職的青年聲樂教師,大多數是剛從高等師范院校聲樂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從個人演唱水平上講,他們都是全國各地眾多考生中挑選出的優秀者,并且已經經過了至少四年的專業訓練,因此都應具備一定的演唱實力。然而教師本身具有了較高的演唱水平就能標志著已經是一名合格的聲樂教師了嗎?其實并非如此,因為作為一名聲樂教師,他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大量合格的聲樂人才,也就是,聲樂教師的工作是通過自己的勞動讓別人掌握聲樂這門演唱藝術,讓別人能唱出美妙的聲音。而要做好這項工作,聲樂教師僅僅本身具備較高的聲樂演唱水平,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教師應具備較深的理論功底,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敏銳的聽覺判斷能力,對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能力,同時也應具備一定的舞臺表演經驗,以及較全面的文化藝術修養和相關的科學知識等。而這些除個人演唱水平以外的綜合性素質,恰恰正是我們的青年聲樂教師在自身學習聲樂時,教師沒有直接傳授的東西。因此,我們青年人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聲樂教師,真正培養出優秀的聲樂人才,還得需要在很多的方面下一番功夫。今天,我們著重談一下“青年聲樂教師應使自己的聲樂演唱水平和聲樂理論水平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因為作為一個聲樂教師其本身應該具有較高的聲樂演唱水平,同時也應該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兩者都具備時才有可能教交出合格的聲樂學生。而且當今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各種知識和技術都在日新月異地不斷更新和發展,因此青年聲樂教師不斷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聲樂演唱水平和聲樂理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聲樂演唱水平

記得沈湘教授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一個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別人唱,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就好像一個大師傅,根本沒有吃過紅燒肉,卻非要教別人怎么做紅燒肉,同樣不可想象。”[1]可見要做一名合格的聲樂教師,其本身能長期保持較高的聲樂演唱水平,這是非常重要的。而實際上任何人想不通過艱苦地、不間斷地學習就使自己的聲樂水平永遠保持在某一平穩高度,其實是很難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查看全文

中學化學教師素質研究論文

摘要: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民族的振興,都需要有一流的教育,而一流的教育又需要有優秀的教師。21世紀的基礎教育對中學化學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文就做一名化學教師應該具備的良好素質、高尚的道德風貌、良好的認知能力、健康的身體素質,做較客觀、全面又系統地分析。

關鍵詞:化學教師;道德風貌;認知能力;身體素質

“從歷史發展來看,教師是隨社會進步而誕生的職業,教師素質的提高是社會進步的標志,社會的持續進步會導致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從而推動社會的持續發展。”1世紀將是一個相當重視生命與化學的時代,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趨明朗,人類對化學的求知欲也愈強,這種時展所帶來的沖擊力,提出了對化學教師的更高要求,“一個講臺,一段人生”,是講人類的教學活動便是一步復雜的人生史,是通過教師的精神活動和實踐行為來實現的。我們把人的各種發展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的總和。稱之為“素質”。那么,中學化學教師到底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作為化學教師,這是我們應該迫切要面對的問題。

一、高尚的道德風貌

(一)要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處理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從事一定職業的人的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是社會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表現。職業道德隨具體行業不同而不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和冒險沖擊著各行各業的人群,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素質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查看全文

語文教師素質修養論文

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教學風格的形成都是有著他的自身契機和歷史淵源的。借鑒文學、文章的風格研究的理論,有研究者提出從高尚的師德、獨到的教識、新穎的教法、精妙的語言、優美的教態、敏捷的思維、動人的情感等方面去探討語文教學風格流派的成因;有研究者則認為,政治素質、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思維特點、教學方法、風度氣質、師承關系以及教師的主觀追求、所處環境等諸多因素是語文教學風格流派形成的基礎。構成語文教學風格流派的教師素質和修養不是單一的,所以語文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從多方面下苦工夫。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優良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就是教師的靈魂。古往今來,凡是優秀的教師無一例外地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堅持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的人。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是教師的職業理想;熱愛學生、以身作則和誨人不倦等等是教師的職業道德。這些要求對所有學科的教師都是適用的,對肩負著多種功能的語文課教師尤為重要。一個教師如果沒有無私的脫俗的愛心,就不會關心學生,就不會了解學生要學什么和學到了什么;教師與學生之間就無法實現感情的雙向交流和心靈的呼應,就無法建立起教學過程的和諧美的氛圍。這些都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如果在這方面有欠缺,則何談進行教學改革和形成教學風格呢?上海的語文特級教師于漪在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分析自己的教學特色而寫的一篇文章中就是以《愛的事業》為題的,在紀念她從教40周年的研討會上,她的發言題目也是《愛的奉獻》,都有一個“愛”字,可見對事業的執著和對學生的感情在她心目中的地位。青年教師亦如此。在全國中青年語文教師觀摩活動中,我結識了幾位教壇新秀,他們的教學各具特色,但熱愛教師這一職業是他們共有的。山東省泰安市青年教師程翔,一次在課堂上朗讀一篇學生作文,準備讀完后讓學生分析。突然,一個學生指出這篇作文是抄襲的。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老師沒有去批評、指責抄作文的學生,卻說:“這的確是一篇優美的文章,我以前沒有讀過。今天讀了以后,就像喝了杯甘甜的美酒,真是美的享受。同學們聽了也是美的享受。我們應該感謝這位同學為我們提供了這么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這位同學表示感謝!”同學們的掌聲打動了那位抄作文的學生,該生后來專門寫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記敘當時自己的感受以及所受的教育。這感人的教育佳話,固然說明程翔老師已經具備了機智靈活的教育應變能力,但更主要的,是讓我們通過這件事感受到程翔老師對事業、對學生的一片愛心。老師的教育藝術、教育機巧……都是植根于對事業、對學生摯愛的深情之中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許多優秀教師的實踐證明,教師的政治素質、道德修養、職業理想、敬業精神,像有人形容的那樣:走火入魔的獻身精神,對于教學境界的開拓和加深,對于教學風格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未來。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在知識總量急劇膨脹的同時,部分知識也在不斷老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廣泛學習,深入鉆研,建立一個科學的、高效的、適應時展的知識結構體系。語文是中小學開設時間最長、課時最多、內容最廣、作用最大的基礎學科。它的任何一個目標的完成都依賴語文教師。語文教師是語文知識的傳授者,是語文能力的訓練者,是智力的開發者,還是思想品德的培養者。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知識淵博的學生。教師知識越淵博,學生在接受知識時付出的勞動、苦惱和花費的時間也就越少。這是一個反比關系。做為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特別是要成為獨具風格的語文教師,在知識的積蓄上,不但要有以語文知識為主的社會科學方面的“百科知識”,還要學一點自然科學方面的“百科知識”。一位老教師上課“卡殼”的故事就很說明這一問題。這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特別善教文言文的老教師,在講《岳陽樓記》這篇他已教了一、二十遍的傳統教材時,有位同學在課堂上提出一個疑難問題,請求老師解答:“文章寫的是‘上下天光,一碧萬傾’、‘皓月千里’的好天氣,而‘皓’也就是白,按理說,銀白的月光射在湖面上,經折射后,應該是白色,為什么卻變成了金黃色,出現了‘浮光躍金’的景象呢?”這位老教師對于這樣一個他從來沒有思考過的新問題,一時無法作出圓滿正確的回答,只得尷尬地說:“這個問題涉及光學原理,與理解課文關系不大,不在課上解決,下課后再作研究。”下課之后,這位老師感到十分不安,立即向一位物理教師請教,才算把問題弄明白,后又對這個學生作了解答,學生十分滿意。事后,這位老師感慨萬分地說:“教了大半輩子,想不到還是個不完全稱職的語文教師啊。要完全稱職,還必須繼續學習,特別要學點自然科學知識才行啊!”這種事情在語文課堂上出現并不奇怪,特別是當今教學改革中的開放型教學,學生思維活躍,什么奇怪的問題都可能提出來,有的要靠教師的機智來處理,有的光靠機智還不成,需要的是真才實學。一個知識貧乏,基本功不過硬的語文教師,是不可能完成語文學科的復雜而艱巨的教學任務的,更不可能在教學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所謂能力,是指人們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它包括完成一定活動的具體方式及其必備的心理特征。語文教學能力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心智活動,是一個多層面多因素的復合結構體,它包括敏銳的觀察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很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再具體一些分析:(一)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等智力因素與動機、情緒、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構成語文教學能力的心理基礎;(二)由中文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語文教法等教育專業知識及其他跨學科的各種文化知識,是構成語文教學能力的知識基礎。(三)語文教學能力包括:聽讀說寫等語文基本能力,分析語文教材的能力,了解學生的能力,設計教學方案的能力,設計板書和書寫板書的能力,運用教學語言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指導課外語文活動的能力,評議語文教學的能力,考核語文成績的能力,設計教具,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的能力等等,這些構成語文教學的能力基礎。

某種能力在某位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的諸種構成因素中成為“主色”時,那么,這位教師的教學風格便具備了“能力型”的特點。比如,河南省周口地區商水縣魏集有一位民辦中學語文教師,叫李曉明,他的背誦能力是驚人的。1984年3月,在河南省周口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第三次年會上,這位剛滿19歲,僅有五個月教齡的青年教師作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教材背誦表演,面對專家、學者、地縣領導和全體代表,熟練地背誦了初中語文第二冊。不論課文難易長短,也不論文言白話,提一篇背一篇,點一段誦一段,指上句接下句,對答如流,瑯瑯上口。與會者無不驚嘆,每背完一篇、一段,立即博得一陣熱烈的掌聲。他是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做到發音準確,字字響亮,切實遵照原文,不掉字,不添字,不重復,不顛倒,不破詞,不斷句,讀出恰當的停頓節奏、輕聲重音、口氣語調,因此不論是高聲朗讀,還是低詠恬吟,一閉眼,文章的形貌便會浮現腦際;他一氣背下,來龍去脈,處處清晰。《古代英雄的石像》全文3500字,又多是對話,背完,僅丟掉一個虛詞“于是”。

表演是這樣,平日教學呢?由于李曉明熟讀課文,因此課堂上能熟練地口述、提問、釋疑、檢查作業,從不翻閱課本或備課筆記。學生在朗讀或背誦時出錯,他不僅能準確地糾正錯字錯句,甚至連某句話后面是分號,停頓時間稍長,某句話后面是嘆號,要讀出感嘆語氣等等,也都能一一指出,常常使學生贊嘆不已。在講讀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他運用準確、流利、富有感情的示范背誦,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背誦習慣,有些學生過去視背誦為苦事,現在漸覺成趣,因此,背誦作業雖數倍增加,但學生都能按時完成,學得比較扎實。李曉明老師又不失時機地由朗誦過渡到默讀、速讀和跳讀,教會學生讀書,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1983年期終考試,縣教育局統一命題,以鄉為單位組織監考評卷,他所教的普通班平均72分,超過重點班,居全鄉第一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