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道德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3 02:05: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師道德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青年教師道德修養培育論文
在我國的教育隊伍之中,青年教師是一群活躍而特殊的群體,他們以其高學歷、活躍的思想而成為教育隊伍中的核心力量,同時,青年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也不可忽視,它對于學生的成長有極為重要的榜樣性的力量和作用,應當將中國傳統茶文化中的茶道思想注入到青年教師的道德修養培育之中,以茶道思想的“清、寂、怡、真、和”的哲理內涵,提升青年教師的道德文化素養,提升青年教師的人格品質,成為青年教師德、理、藝、情、禮方面的借鑒和行動指南,較好地踐行立德育人的教育使命。
1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茶道思想
中國傳統茶文化博大精深,以茶道思想為重要內核和精髓,并逐漸形成了“清、寂、怡、真、和”的茶道思想和哲理,以此較好地實現品茗者的內心自省,并在清寂之中消除內心的污垢,摒除人際關系之間的介蒂,以較好地達到彼此和敬的目的。在這個思想深邃而豐厚的茶道思想之中,賦予了豐富的文化精神內涵,使人們的情操得到陶冶,生活得到美化,使人們在品茗之中產生各自不同的玄妙感覺和體悟,顯露出中國人民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情操境界。2青年教師出現道德思想問題的表現分析在社會多元文化沖擊和碰撞的形勢下,部分青年教師出現道德滑坡的現象和問題,出現急躁情緒和不良的行為態度,顯現出道德和專業素養缺失的現象,具體表現為:2.1主觀進取精神的退化和缺失在部分青年教師的個人意識和觀念之中,政治信念出現弱化和價值觀念偏移的現象和問題,對于思想理論方面的學習明顯表現出消極的情緒和狀態,不思進取,并在錯誤的思潮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的滲透之下,存在盲目攀比的現象,存在人際關系危機、追逐名利等思想,缺乏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的干勁和觀念。2.2外部環境的道德氛圍淡化部分教師的道德素養滑坡的現象和問題還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和影響,外部環境之中明顯存在重文憑、輕專業的傳統思想,創新意識和環境也明顯不足,存在較為突出的等待和觀望心理。由此可見,部分青年教師的道德水平的下滑,在較大的程度上影響和動搖了教育的根本,不利于教師隊伍形象的建立,對于學校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3茶道思想在青年教師道德修養培育中的應用探索
3.1以“清”端正自己的言行茶道之中的“清”意指“清潔”、“清廉”、“清靜”,不僅要求外表之清,還要求人的內心寧靜、明廉、知恥。青年教師擁有高學歷、活躍的思維,在年紀上也與學生相近,在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極易產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鳴,然而,受到職業經驗的限制,青年教師的育人方法和策略還明顯不足,難以在短期內見到成效,加之受到多元思想和文化的沖擊,極易產生挫折心理和急躁心理,出現急功近利的思想,為此,要注入茶道中的“清”的思想和哲理,使青年教師對于自己的工作有清晰、清醒的認知,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是青年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榜樣和引領者,言傳身教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為此,要以茶道中的“清”為宗旨,以正確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以高尚的情操教育學生,更好地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同時,青年教師還要有清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自身職業發展的認知,要掌握科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并掌握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領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上前行,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中的偏差和錯誤,正確地指引學生學習的方向。另外,青年教師還要以茶道的“清”為引領,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敏感性,把握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標,以堅定的思想和信念,提升自己的立德樹人的高尚人格,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以“清廉”的處世態度,維護教師的良好形象,起到“德高為范”的榜樣作用。3.2以“寂”鞭策自己的工作茶道的“寂”的思想內涵描述出清寂中若有所契的意境,在寧靜的空間之中感受一種空靈的心境,在感受茶香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心靈得以在虛靜中察明,使自己的精神在澄明中得以升華和凈化,并在無礙自在的“寂”中產生一種別樣的眼光,從平凡、尋常的事物中發現神奇,實現一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境界,這也是其他境界的根源所在。在當前青年教師面臨諸多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經濟壓力、個人生涯發展壓力的狀況之下,要使青年教師以茶道的“寂”的思想鞭策和鼓勵自己,以冷寂之心堅守自己的本職崗位,突顯出自己堅守圣潔育人之地的決心和信念。由此也可以體悟如下涵義:3.2.1以靜心生智慧。在茶道的“靜”的思想內核之中,由“至虛極,守靜篤”、“靜,天地之鑒也”等可以看到其深邃的內涵與境界,“靜”是由戒達慧的橋梁和紐帶,“靜”是人生修行的準則,“靜”是創新創造之道,“靜”是洞察自我、反觀自我的途徑。因而,對于青年教師來說,要擁有一顆“靜心”,由“靜”而生出內心的智慧,屏蔽外界的干擾和影響,體察工作之法、工作之道,破解工作中的難題和困擾,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品質,止于至善。3.2.2以“靜”生成敬畏之心。在茶道“靜”的思想之中,青年教師由此可以對自己的工作生成敬畏之心,以嚴謹、敬畏的態度治學和教研,在有禮有節、合誠處世、敬愛為人之中,不斷地鉆研學術上的難題,以樂于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工作,成為學術的精英、品德的榜樣。3.2.3以“精”為最高境界。在茶道“靜”的思想內核之中,青年教師由此還可以體悟“精”的最高境界,培養自己在工作中的精心、細心和用心,以嚴格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教研工作,以精益求精的態度追求教育上的完美,以科學和批判的精神保持精神上的獨立,從而較好地提升青年教師的自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質,最終達到精致、創新、務實的立德育人的效果。3.3以“怡”實現教學審美在茶道思想的“怡”的觀念之中,講求的是品茗者在各種茶事活動中的審美感知、想象和體悟,由外在的、物質的層面上升為心理的、精神的層面,于品茗之中體悟茶的物外意境,揣摩茶道之中的玄妙道理,從而達到明心養性、物我兩忘的境界,實現怡神悅志的精神升華。茶道“怡”的思想內核對于青年教師有極為深刻的啟示:青年教師要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中不斷地付出,以樂于奉獻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輸出自己的知識和勞動,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愉悅的心境和氛圍,感受到學習和知識收獲的快樂,教師要將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價值追求、情感體悟相結合,以積極的服務態度觸摸愉悅、感受快樂,在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之中浸潤責任心、愛心、耐心、恒心和關心,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而青年教師也由此可以感受到奉獻的快樂,在育人的過程中產生審美領悟和情感,透徹地領悟茶道的“怡”的精神要義和思想精髓。3.4以“真”待人處事茶道中“真”的思想內核意指待人接物時的真心、真情和真誠,在追求道之真、情之真、性之真的思想內涵的前提下,達到完美的人生處世的態度和修養,這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青年教師要充分體悟茶道中的“真”的思想要義,對自己的教師崗位和職業懷有一顆真心,以真誠的態度和熱忱對待每一個學生,將自己的職業成長與學生的成才充分相融,全面顯露立德樹人為先、教書育人為真的理念,忠誠于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3.5以“和”律己茶道中的“和”的思想代表了“度”、“宜”、“當”的觀點,是一種恰到好處、濃淡適宜的理念和態度,透露出中國傳統茶道思想的中庸之美,是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和靈魂。在當前多元文化沖擊和碰撞的時代背景下,要正視學校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和不足,引導青年教師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積極、正確地應對壓力和挑戰,以健康、和悅的精神狀態對待自己的工作,要以“普事故雅去虛華,寧靜致遠隱沉毅”的精神狀態,約束自己的言行,較好地達到自己的儉德之行,較好地促進校園的安全、和諧與穩定,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和發展,充分演繹茶道“和”的中庸、和諧之美,不斷地提升青年教師的文化道德修養、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專業水平。
4結束語
中學教師道德教育論文
一、堅持理論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當然,中學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首當包括思想政治建設,應采取多種形式引導教師用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現實工作,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以政治思想教育取代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實際上縮小了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內涵?!耙哉隆庇袚p于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全面發展。尤其值得強調得是,對一些“左”的傾向,更要注意加以糾正和防范。
二、加強對中學教師人格的塑造
在教育領域,立身是立言的根本,一切師德要求都應基于教師的人格。教師的人格,既體現著教師之間的個性差異,又是社會關系和道德關系在教師個人身上的內在表現。它反映在教師為人處事的道德風尚上,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在德育環境里。在學生的心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學生對教師尊敬信賴的程度常常超過了自己的父母,有的學生可能會把對父母的“戀親情結”轉移到師長身上,或者在師長中尋覓自己“英雄崇拜”的對象,把他們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品行、行為舉止等。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教師的人格就是師德的有形表現,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人格能產生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鬃釉唬骸捌渖碚涣疃鴱模黄渖聿徽?,雖令不從?!保ā墩撜Z·子路》)由此可見教師人格的力量。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與學生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關系,摒棄“育人者”的架子,尊重學生和家長的人格,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關系,對學生一視同仁,要“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重于道”,避免愛富嫌貧、親尊疏卑,否則就失去了教師的人格。
三、確立中學教師的主體地位,解放教師
第一,尊重和保護教師應有的權利。在學校里,教師的教學思想、觀點和教育風格應得到學校的尊重;教師的價值標準、道德觀念、興趣愛好、業余生活,直至個人儀表等應是獨立自主的。我們不能要求教師每天24小時都是道德的完人,對于中學教師的個性和他們的社會職務,我們應給予支持和幫助。第二,正確對待教師的情緒,科學有效地進行勸解。目前,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歷史性變革之中,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及人際關系的變化,時刻在影響著教師此外市場經濟的大潮,更是給中學教師的生活、工作、思想、感情等方方面面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由于種種原因,多數中學教師的實際收入及生活水準都不太理想。所以當教師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局部利益和集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沖突時,當他們遇到工作上的難與易、環境上的順與逆、生活上的苦與樂、待遇上的高與低等各種現實的、無法回避的矛盾時,常常出現心理上的失衡,產生心理錯位。于是有的教師牢騷滿腹,有的焦躁怨恨,有的自卑消極、應付差事,甚至有的經不起商品經濟的挑戰與物質利益的誘惑,把商品經濟的原則盲目地運用到教師與學生、家長、領導中去,用“一切向錢看”的錯誤思想取代一切。凡此種種,必然對教師的精神及生活帶來損害,使他們陷入心理上的苦悶、彷徨和空虛中,擺脫不了內心的矛盾,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歡樂。在這種情況下,重新喚起教師的職業道德,可幫助教師本人冷靜、客觀地分析各種利益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現實矛盾,確立崇高的道德責任感,糾正與道德要求相悖的各種思想和行為。第三,正確確立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標準。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角色,學校一定要正確確立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標準。一些中學把教師思想道德建設標準定得過高,用古代“謀道不謀食”的傳統師德觀來衡量和要求現代教師,片面強調教師的奉獻天職,而輕視教師的應得利益,忽視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教師隊伍變化的必然性,要求教師事事處處都成為“人之楷模”。有的中學把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標準描繪得“盡善盡美”,把“誓做蠟燭”“甘為人梯”“無私奉獻”喊得又響又亮,對教師的應得利益卻很少考慮,甚至連法律賦予教師的權利都不能很好地維護。有的中學對教師雙休日補課、節假日加班要象征性地給予報酬,與此同時卻給教師冠以“拜金”的“罪名”,甚至有的把教師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也視為不本分、不道德的行為。過度理想化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教師的合法權益,挫傷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誠然,“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中學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準則,教師如“蠟燭”“人梯”般的奉獻精神應當大力弘揚。但是,不能過度理想化,不能追求脫離社會現實的師德模式。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經濟基礎的反映,而不是脫離歷史發展和社會現實的抽象概念。中學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建設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要把理想和現實割裂開來,不能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要賦予教師思想道德以更有基礎、更現實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使教師的思想建設具有合乎實際的可操作性。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論文
1思想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樹立教師理論人格
為了搞好師德建設,首先必須加強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過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結合,使廣大教師認識到高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師必須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具有過硬的思想作風和高尚的思想品質。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精神指導和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從政治高度認識當前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樹立教師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確立人民教師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門包括學校,組織的教師職業道德學習是1種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師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學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養中多讀教育界名人的傳記和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以教師道德的先進典型作為思想行為的楷模,自我鼓勵,在思想意識中凝聚教師道德原則和規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質作為行為的目標,才能使道德修養不會迷失方向,成為有較高教師道德修養的人民教師。
2建立健全教師評價體系。倡導科學用人機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設也是高校師德建設1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需要有1套能滿足其實現自身價值需要的激勵機制,有效激勵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如晉升激勵、素質激勵和目標激勵。按照“評價科學、導向準確、激勵有力、操作簡便”的原則,立足于推動工作,以任期責任目標為主要依據,合理確定評價標準,落實學生對高校教師的評議制定,完善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作者認為制度建設應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
2.1建立聘任制度
振興教育希望在教師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部分青年教師道德失范的表現及原因;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道德風范建設的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部分青年教師道德失范,常常表現為講奉獻少、角色轉變受阻、新形勢的沖擊、管理使用有弊端、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道德規范法制化、加強職業道德培養、樹立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典范、完善制度,提高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水平、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對高校青年教師的人文關懷、與時俱進,加強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理論研究、加大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理論研究的投入,設立職業道德研究課題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高校青年教師是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骨干力量。近年來,由于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青年教師的比例不斷上升。青年教師隊伍的道德風范直接關系到整個教師隊伍的質量和未來,關系到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就部分青年教師在道德風范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以期能為加強青年教師的風范建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青年教師風范建設職業道德
2003年教育部的統計資料顯示,教育部直屬高校中青年教師的比例已占38.2%。我校2003年以來共補充青年教師221人,占現有專職教師的46%,青年教師已成為我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
多年來,黨和政府及各高等院校,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師德風范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全球化,各種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高校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念也不同程度受到沖擊和影響。
1部分青年教師道德失范的表現及原因
剖析我國幼師職業道德現狀論文
論文關鍵詞: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缺位;道德建設;道德評價
論文摘要:在幼兒教師道德建設中,職業道德規范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統一的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缺位,是我國幼教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成為制約幼兒教師道德建設的瓶頸。從我國幼教的實際情況出發,嘗試性地提出八條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法守法,依法執教;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尊重幼兒,熱愛幼兒;嚴謹治學,銳意創新;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尊重家長,熱情服務;拒腐防變,廉潔從教;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全部教育過程的起始階段。當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而對幼兒教育給與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廣大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成為一個社會共同矚目的問題。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教師從事職業活動時所應遵循的共同行為準則,是評價教師行為善惡的具體標準。在幼兒教師道德建設中,職業道德規范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統一師德規范缺位是我國幼教領域存在的
突出問題目前,國家制定并頒布了統一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尚未制定出統一的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雖然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做出了本地區、本部門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規定,但這些規定極不統一,其內容也不盡科學,歸納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認識片面,許多與幼兒教師職業緊密相聯的道德要求沒有被反映出來;②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定位不準,規定中的一些內容反映的是幼兒教師崗位職責或社會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并非職業道德;③主題不夠明確,重點不夠突出,內容分類不盡科學,甚至存在邏輯錯誤;④部分內容陳舊過時;⑤表述形式不規范、不簡潔,因而不便記憶、不夠實用。
教師德性研究論文
摘要:教師德性是教師在長期教育論文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內在的精神品質,其發展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不斷充實自我,從而發現生活的意義,獲得自我實現的過程。因此,對教師德性的探討對教師道德的自我實現和重構有著重要的實踐及理論意義。
關鍵詞:教師德性;教師道德;教師倫理
在我們的國家里,教師一直受著人們的尊敬和厚愛。一提到教師,人們總是把其比喻為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春蠶”、“蠟燭”、“園丁”。是什么讓人們對教師如此地尊敬與厚愛呢?筆者認為,除教師職業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外,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教師個體所具有的道德特征,毫無疑問是人們尊敬教師的主要原因。然而,從教育的發展中我們看到,教師德性在追求形式與功利的教育中被分離出來:在追求以知識為主的智育中,被教育管理者和教師所忽視;教師德性逐漸失去了應有的位置,教師對功利和權利的追求遠遠超過了對“春蠶”、“蠟燭”、“園丁”等形象的內在價值的追求,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一、教師德性的內涵
對教師德性內涵的理解,其關鍵在“德性”一詞。對“德性”內在意義的正確把握必須與“道德”、“倫理”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理解“德性”的內在意義。我國是一個重“德”的國家,“德”字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東漢之時劉熙就對“德”作了專門的解釋。劉熙認為“德者,得也,得事宜也?!逼湟鉃椤暗玫健?,就是把事情處理恰當了,就能從中有所得。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德”解釋為“德,外得于人,內得于己也。”就是說只要把事情處理恰當了,就可以從他人那里得其益,同時也能在處理事件時從自己的體會中有所收獲。因此,“德”是可以通過外在的學習獲得,也可以通過內在的自省獲得的一種心理品質。“性”即本性,指事物的本質。如《中庸》中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在“性”、“道”、“教”三級體系中,“性”處于最高級品位,是萬事萬物的本質之所在。在國外,德性也備受哲人的推崇。柏拉圖認為“德性是心靈的秩序”,把德性作為與天賦相適應的品位。亞里士多德認為“德性是一種用來使個性達到善福的性質?!倍鴤惱韺W家麥金太爾則認為,“德性是一種獲得性人類品質,這種德性的擁有和實踐,使我們能夠獲得實踐的內在利益”。因此德性是一種個人內在的、在外界環境與內在體驗中所形成的一種心理品性。
最初,“道德”是“道”和“德”兩個詞組成的。“道”初指人們行走的路,后來引申為人們行為的規范和準則?!独献印分姓f,“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薄暗馈本褪钱a生這個世界的最初本原。通過對“道”的體悟,從“道”中有所“德”(得),通過“德”的提升,養成完美的“性”。在“道”、“德”、“性”三級體系中,“道”處于最高級品位,是對世界普遍原理的概括;“性”處于最低級品位,是“道”的具體化,并體現在個體行為中。因此,“道德”是屬于帶普遍性的,對人類整個群體的一種要求,而“德性”卻是存在于單個個體身上的一種獨特的心理品質。教師道德也即是對整個教師群體,做為一種特定的職業群體所應具有的帶有普遍性的要求,屬于教師團體道德;而教師的德性則是單個教師所獨具的一種內心狀態,屬于教師個人道德。不管是“道德”還是“德性”,又同時都歸屬于倫理這一領域,教師道德和教師德性都是在教師倫理這一特定領域內發展。從對教師道德的探討上升到對教師德性的探討,體現了教師倫理從規范倫理向德性倫理的發展,從群體倫理規范向個體德性倫理自省的轉變。由此,我們得出,教師德性是教師倫理體系中的,教師個體身上所具有的不斷自我完善、不斷追求更高境界的內在道德標尺,具有最高標準和理想的成分。
大學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策略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當前大學師德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其根源在于道德與政治一體化、教育公正缺失、師德主體虛化、教師個體利益被漠視。文章從道德觀念變革、制度化安排、師德主體恢復、教育公正的復蘇及多元化管理等方面,探討了大學教師師德建設取得實效的根本路徑。
[論文關鍵詞]大學師德問題建設誤區改善策略
大學教育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大學教師素質的高低,而教師素質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即師德素質。大學教師的師德建設好與壞,直接決定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成敗。要搞好大學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模糊、籠統和空洞地提要求、定規則上,而首先應該弄清當代大學教師師德建設存在哪些誤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的措施才是根本路徑,否則無異于本末倒置。
一、當前大學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無規范,秩序混亂
表現為教師上課時只管講課,不問課堂紀律。對學生上課聽耳機、說話等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有的教師還擅自減少課時,隨意調課;上課遲到早放;隨意用參觀、看錄像等方式代替上課或請他人代課;有的教師考試泄題,對學生考試舞弊等現象不批評、不制止,甚至姑息袒護。對批卷大打印象分、感情分和保質分,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
教育良心與職業道德價值實現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育良心教師教師職業道德
論文摘要:教育良心是教師高層次道德的表現,是教師職業道德自律性的體現。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能否順利實施和整個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教育良心的核心是教師對學生、教師集體和社會自覺履行教育職責的道德責任感,它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社會價值得以實現的根本。它對規范教師職業行為起著指導、控制和監督及評價的作用。沒有教育良心,教師道德的行為規范功能很難發揮,因此,必須重視培養和增強教師教育良心。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培養和造就優秀的教師隊伍,歷來為我們黨和政府所重視。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育的整個過程是育人的過程,教師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教書育人。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全面地貫穿于學生整個受教育過程的始終,而且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能否順利實施,直接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從一定意義上說,關心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是關心國家與民族的未來。
一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職業所應遵循的與該職業有關的道德規范的總和。它具體包括對所從事職業的情感和責任心、對職業規范的認同遵守等。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對我國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主要規范作了明確的規定:“愛崗敬業、誠實信用、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备餍懈鳂I具體的職業道德是這一總體要求的具體化。
教師的職業勞動是傳播、創造人類文化、文明和先進思想,職業特點是以人格來培養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對學生起著示范作用,關系到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形成,影響到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而且對整個社會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動社會風氣的好轉以及公民道德建設的作用。這是由于教師所處的社會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所決定的。那么,怎樣才能使教師職業道德的價值得以實現呢?筆者認為教育良心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社會價值得以實現的根本。
高職院校中師德的體現透析
論文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教學過程師德建設
論文摘要:師德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建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不僅是建設和諧校園,提高教育質量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主題,而且直接影響到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學生質量,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主力軍的專任專業課教師應該學會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師德.
所謂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是:道德意識的自覺性、道德行為的示范性、道德結果的深遠性。教師職業道德品質的構成有:教師道德認識、教師道德情感、教師道德意志、教師道德信念、教師道德行為、教師道德習慣。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主力軍的專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自己的師德體現,用自己高尚的情懷和覺悟,不僅要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更要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態度滲透到課堂,給學生示范和引導。
一、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專任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一)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師德建設是建設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主題
和諧校園必須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而作為師資隊伍的主體,專任教師的舞臺就是講臺,專任教師尤其要在平時教學過程體現師德。專任老師如果沒有良好的師德,就難以形成忘我工作、團結拚搏的精神面貌,就難以形成良好的黨風、校風,因此,高等職業院校只有加強專任教師的師德建設,才能促進良好的黨風、校風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教職工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整體水平。
教育良心培養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育良心形成作用培養
論文摘要:教育良心是教師在履行教育職責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責任感和道德控制與評價能力,是教師履行職業道德要求、開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內在精神因素。教師應重視教育良心的培養。
教育良心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履行教師職業道德義務形成的一種自覺意識,這種意識既是教師對學生、教師集體和社會積極履行教育職責的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又是一種高度自覺的對自己教育行為進行道德控制和評價的能力。教育良心首先表現為教師對自己應當履行的道德職責的深刻認識和理解,從而把對學生和教育事業應履行的責任、義務上升為對自己的責任、義務。這種高度自覺的責任和義務是個人職業道德意識的深刻表現,成為教師個人職業的良心。教育良心在教育活動中還表現為教師對自己教育行為進行自覺的道德控制和道德評價。當教師深刻認識到按照教師職業道德的規范和要求行動的合理性時,就能按照職業道德的要求去選擇和控制自己的行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
一、教育良心的特點及其形成
馬克思說:“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1]教師在文化水平上處于較高層次,又有著自己獨特的職業生活方式,這就決定了教師良心既有著與其他職業良心相同的特點,又有自身特點。
(一)教育良心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