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5 00:29: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年度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年度報告制度的創意和設立
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提出“在全國檢察機關建立職務犯罪發生情況、發展趨勢和預防對策綜合報告制度”。半年之后,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在浙江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前,向浙江省委報送了《2009至2010年度我省職務犯罪發生情況、發展趨勢和預防對策綜合報告》,這是全國第一份省級檢察院年度報告。2011年12月,高檢院出臺了《關于實行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年度報告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實行年度報告制度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年度報告的內容和形式、撰寫與呈送、落實與運用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至此宣告全國檢察機關年度報告制度的確立和年度報告工作的廣泛開展、全面推行。
2010年2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下發《北京市檢察機關2010年業務工作要點》,首次提出“制定職務犯罪預防報告,分析犯罪規律和特點,積極向黨委、政府等提出預防對策建議”,其中提出“制作職務犯罪白皮書”。當年,北京市院開展了“職務犯罪趨勢預測調研”,通過對北京檢察機關2000年-2009年查辦的職務犯罪案件、近年來北京市紀委和全市檢察機關受理的舉報線索以及對“北京市反腐倡廉工作”開展民意調查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歸納職務犯罪發生的行業、領域、類型、人群等特點,分析影響其發生發展的經濟、政治、文化、政策、人文等因素和社會背景,總結其發生發展規律,對北京地區職務犯罪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在此基礎上,北京市院于2010年底制作了《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報告》。2011年、2012年,北京市院均及時向北京市委提交了當年度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報告,并先后得到了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和現任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的批示重視。
二、年度報告制度的目的和要求
按照高檢院《意見》要求,實行年度報告制度的指導思想是“立足檢察職能,結合執法辦案,客觀分析職務犯罪發生發展變化趨勢,深入剖析引發職務犯罪的成因,提出具體有效的防治對策建議,及時報送黨委、人大、政府和紀委、政法委及有關部門,推動形成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合力,為促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出積極貢獻。”簡而言之,建立年度報告制度、提交年度報告的目的是“反映情況、影響決策、爭取支持”。“反映情況”,就是要客觀、準確地反映本地區、現階段職務犯罪的發案情況、特點規律、原因和發展變化趨勢,以及職務犯罪舉報情況、民眾對職務犯罪感知情況、社會輿情動態等,以有利于黨政領導整體把握本地區現階段職務犯罪發展的態勢。“影響決策”,就是要深入研究職務犯罪多發易發的體制原因、機制漏洞以及政策、法律、制度和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尋求解決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的辦法,提出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的體制機制改革、政策調整、制度健全、法律完善和社會管理創新等具有全局意義的防治對策,有利于黨政領導以決策方式將檢察機關提出的懲防對策建議轉化為具體的防控措施,推動形成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合力。“爭取支持”,就是要通過對一段時期檢察機關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情況的梳理分析,全面審視檢察機關取得的成效和經驗,以及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不足,有利于黨政領導更多地理解、重視和支持檢察機關的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更好地實現檢察機關職能作用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在實際開展年度報告工作中,應注重把握三個結合。
一是偵查和預防相結合。與檢察機關每年提交各級人大審議的工作報告不同,年度報告是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專題報告,要體現專門性,與檢察機關作為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的專門機構的法律定位相一致。因此,實踐中要通過偵查和預防部門“偵防一體”的有效運作,實現檢察機關辦案資源和預防資源有機整合,并通過年度報告的成果來增強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的整體效能和綜合效應。
二是總結和預測相結合。與年度工作總結、預防調查報告等不同,年度報告是對職務犯罪發展態勢做出判斷、為領導部署反腐敗工作提供參考的報告,要體現前瞻性,與預防工作的本質相一致。
三是宏觀和微觀相結合。與推動解決工作困難的請示報告不同,年度報告更關注職務犯罪易發多發的制度和機制原因提出建章立制的預防對策,并且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及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來提出反腐敗建議,要體現全局性,與檢察機關促進反腐倡廉體系建設、促進社會管理創新的目標相一致。
三、年度報告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年度報告制度,作為一項開拓性的制度,是指從資料積累、調研分析、制作報告、提交報告到成果轉化的完整落實過程。落實年度報告制度的重點在于制作和提交年度報告,難點在于推動成果轉化和應用。
制作年度報告,是指將資料積累和調研分析過程凝結為具體的報告文本。年度報告的制作質量,直接決定著報告本身的轉化前景和年度報告制度的目的實現。制作年度報告實踐中,預防部門作為年度報告工作的牽頭部門,首先應廣泛收集信息、資料,包括年度職務犯罪總體情況、重點行業和領域職務犯罪發案情況、典型案例、群眾舉報、專項工作情況、反腐敗社情民意情況、相關研究報告等,為撰寫年度報告積累豐富的素材,避免臨時閉門造車。其次,預防部門應在檢察長、主管檢察長的直接領導和具體指導下,主動依托預防工作領導小組的平臺,運用偵防一體化工作機制,積極協調反貪、反瀆、辦公室、研究室、案管處等相關部門,共同成立工作小組,集思廣益,對本轄區、現階段內的職務犯罪案件以及相關情況進行深刻地剖析和研究,避免單打獨斗。再者,由于年度報告的本質是“預防調查報告”,因此應力求資料翔實、分析透徹、言之成理、論之有據,行文中層次清楚、語言簡明,必要時可用圖表形式對相關數據予以形象展示,也可對一些專業術語或特別情況以腳注予以說明。具體內容安排上,在總結工作部分要“精”,突出亮點;在分析問題部分要“準”,突出特點;在提出建議部分要“實”,突出重點。并且,由于年度報告是面向地區黨政領導部門報送,因此報告的總體字數一般應控制在6000字以內。年度報告的報送時間,一般應選擇為次年召開“兩會”前和次年紀委會議前。
推動成果轉化應用,是指通過正式向轄區黨委、人大、政府、政法委和紀委等單位報送年度報告,促使相關反腐敗建議轉化為領導決策和制度、機制改革,更好地為領導決策和區域發展服務。年度報告的最終價值體現為,領導批示精神的貫徹落實和報告所提對策建議的轉化應用,如果僅以獲得領導批示為目的,則背離了年度報告制度的初衷。實踐中,檢察機關對于有關領導針對年度報告的批示、指示、建議和意見,應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聯系,認真予以落實,并及時反饋落實情況。必要時,應與相關單位共同開展專題調研,制定落實方案,并做好跟蹤督導,通過年度報告的轉化應用體現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剛性和嚴肅性。同時,工作中,檢察機關可以依托地區黨委領導下的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機制,或借助與紀委、國資委、教委等部門建立的預防職務犯罪網絡,將年度報告所提建議落到實處,切實發揮年度報告制度的積極作用。
四、年度報告制度的落實和保障
年度報告制度的落實,一方面需要各級檢察院切實提高對年度報告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將年度報告作為檢察機關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優化法律監督內容、強化偵查辦案效果、提升預防工作社會影響力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另一方面,需要高檢院和各省級檢察院加強對年度報告工作的指導和規范。2012年初,北京市院在貫徹執行《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北京地區實際,印發了《關于規范懲治和預防年度報告工作的通知》和《懲治與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報告(樣本)》,對全市檢察機關年度報告工作進行規范引導和具體指導。
篇2
中國飯店協會日前《2016年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餐飲已經成為國務院消費升級的十大行業之一。
2015年餐飲業在宏觀環境影響下,變化明顯且快速。從統計結果來看,2015年度餐飲企業經營指標主要發生了如下變化:
1.高檔消費不斷縮減,大眾消費增長迅猛
在報告分析的企業數據中,除快餐和團餐這兩個本身就是大眾化餐飲的業態外,其他三個業態-特色餐飲也就是正餐、火鍋和西餐及休閑餐飲的高檔消費在人次上均保持下降的態勢,而大眾餐飲在人均消費和消費人次上在所有業態中都增速明顯;
從人均消費看,正餐、火鍋、快餐、團餐、西餐及休閑餐飲的人均消費增長分別為10.76%、4.85%、8.29%、2.13%、13.33%。
這種增長所反映的消費升級中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增長空間和商機。
2.小門店趨勢進一步明顯
從門店增長比率和營業面積增長比率的對比來看,各個業態的營業面積增長均低于門店增長的速度,可見新開業門店營業面積均小于原有門店,小門店的趨勢可見一斑。
3.大眾餐飲、創新業態盈利能力較強
從典型調查企業回收的數據分析來看,2015年度重點企業中營業額增長最為顯著的業態是火鍋,平均毛利率最高的業態是快餐,而平均凈利率最高的業態依然是火鍋。每平米營收、每餐位營收最高的業態是快餐,人均勞效最高的業態則是西餐及休閑餐飲。
4.成本增長壓力持續走強
從2015年數據可見,在各個業態成本中,人力成本、房租、原材料成本仍然是持續增加的態勢,糧食、肉類等原輔材料價格一直上漲,人力成本不斷增加,物業租金持續走高,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擴大營業額、增加利潤是行業2015年的重要課題,也正在倒逼中國餐飲業內部經營管理及成本管控能力的提升。
2016年度中國餐飲集團百強榜(2015財年)
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這是我國餐飲收入第一次破3萬億。中國餐飲業在政府政策推動、居民消費持續增強、行業創新轉型驅動下,呈現了大眾轉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趨勢。
從中國餐飲集團百強情況來看,在市場的重新洗牌下,大眾餐飲成為市場新的主體。特色餐飲50強營業額合計超過500億元,杭州飲食服務集團以其近55億的營收繼續蟬聯百強榜首,上海杏花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凱瑞餐飲集團位居其后;
火鍋餐飲50強營業額合計超過450億元,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領軍企業,北京黃記煌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小尾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進入前三甲;
快餐10強營業額合計超過120億元,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位居首位,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慶豐包子鋪緊隨其后;
團餐10強營業額合計超過180億元,河北千喜鶴飲食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鴻駿膳食管理有限公司、快客利(中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位居前三強;
西餐及休閑餐飲10強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浙江兩岸食品連鎖有限公司、廈門豪客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王品集團進入該業態前三位。
2015年度餐飲市場經營分析
2015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達67.67萬億,是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最低水平。餐飲業在大的宏觀環境下影響下,變化明顯且快速。
國家政策改變促使消費模式的轉變,高檔消費不斷縮減,大眾消費增長迅猛。傳統正餐主導的局面變為多樣化的模式,企業紛紛轉型多品牌布局。
休閑餐飲的普及化同樣為行業帶來不少的挑戰。互聯網對餐飲服務行業的不斷滲透以及對消費者消費習慣的不斷改造,使得這一傳統服務行業在運營和營銷方面正經歷著巨大的改變。
2015年,餐飲行業迎來了外賣的全面爆發,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首的移動支付,正改變著消費者的支付習慣,同時也對餐飲企業的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由于消費者消費習慣的不斷改變及對新鮮事物的追求,特別是90后人群,加上各種特色餐飲不斷推陳出新,如何抓住消費者成了餐飲企業面臨的新挑戰。
看好餐飲市場的長期發展,不斷有新的資本和跨界競爭者進入餐飲市場。
根據大眾點評數據,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5,074,852家餐廳,其中廣州及深圳等一線城市的餐廳數量平均增加超過50,000家,增幅超過50%,競爭日益加劇。
篇3
1、今年上級下達我縣移民搬遷安置任務1967人,(其中深山區移民100人、生態移民25人、以工代賑移民600人、地質災害避災移民1242人),根據移民群眾的需求,結合各鄉鎮上報移民建房用地征集情況,在移民調查的基礎上,我們安排了在22個鄉鎮中的115個村委會、145個村小組(居住點)實施移民搬遷。整體搬遷涉及108個村小組(居住點),整體搬遷率為75%。今年涉及移民搬遷安置的437戶1967人,其中集中安置350戶1573人,分散安置87戶394人。集中安置率為88.6%。新建移民集中安置點18個,完成4個移民集中安置示范點建設,其中省級移民安置示范點1個。
2、截止11月30日為止,我縣移民戶搬遷入住349戶1574人,占移民總數80%,動工在建88戶393人,占移民總數的20%,下撥移民資金546萬元,約占下達資金的60%。
3、完成170戶773人深山區、地質災害頻發區和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危舊土坯房改造任務。
4、順利完成自愿搬遷戶的地質災害移民搬遷工作,2012年上級下達我縣移民搬遷指標1242人,地質災害移民實際搬遷389人,一部分避災移民選擇土坯房改造項目,其余不愿搬遷或者已經離開隱患點。時至目前有68戶347人已搬遷入住。
二、工作成效
1、改善了移民群眾的生存條件。今年移民搬遷涉及的437戶移民戶散居在22個鄉鎮中的115個村委、145個村小組(居住點)的深山區、庫區和自然災害頻發區,行路難、看病難、上學難、結婚難等問題長期困擾著他們。實施移民搬遷,普遍實現了通路、通電、通郵、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方便了就醫就學,極大地改善了移民搬遷戶的生存環境,收到了良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拓寬了移民群眾的致富門路。移民戶由深山獨居、散居,到走出深山,進城入鎮,改變了生活環境,再通過各級組織的科技知識和職業技能培訓,使移民戶增長了知識,擴大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提高了素質;發揮交通便利,信息靈通的優勢,利用到企業務工或自己經商辦廠發展多種經營,增加家庭收入,加速了脫貧致富步伐。
3、壯大了鄉鎮的圩鎮規模。今年新建移民集中安置點18個,其中有15個集中安置點建在各鄉鎮的圩鎮及其周邊,共安置移民266戶1197人。大量的移民遷入圩鎮建房,既壯大了圩鎮規模,又搞旺了圩鎮的人氣;既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又增加了移民戶的發展機會。如蔡江鄉因移民扶貧工程的實施,圩鎮規模擴大了近一倍,圩鎮人口增加40%多,圩鎮經濟飛速發展,圩鎮面貌日新月異。
4、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移民搬遷扶貧是黨和政府在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中的一項“民生工程”,也是黨和政府為群眾辦的最優惠、最實際、最突出的一件實事、好事。縣鄉村各級干部和廣大黨員廣泛宣傳移民政策,盡心盡力幫扶移民群眾;各級組織和各個部門同心協力為移民群眾解決困難,提供服務,移民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在新居對聯,親友聚會,日常交談中都盛贊移民政策和干部黨員好,充分體現了新時期黨群干群的魚水關系。
5、促進了和諧農村可持續發展。移民扶貧工程是深山區困難群眾改變生產生活環境,擺脫貧窮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徑,也是構建和諧農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將深山區群眾搬遷出去,不僅使他們平等享有社會公共資源,拓展了發展空間,提供了參與社會競爭機會,還消除了人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山區的自然面貌得到有效保護,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
三、主要做法
1、以政府運作為平臺,著力破解移民用地難的問題。今年,我們用近三個月的時間對所有移民搬遷點和移民集中安置點進行實地調查,在爭取移民群眾意見的基礎上,視移民集中安置建房用地的準備情況,合理分配各鄉鎮的移民搬遷指導性指標。分配移民指標時將今年新點能整體搬遷、移民建房安置用地已落實列為優先安排,只要能做到整體搬遷并落實了建房用地的,不受指標限制,予以重點安排移民指標。如石上鎮的移民點能做到整體搬遷,肖田鄉落實了移民建房用地,我們就優先保證并足額地安排了移民指標。
2、以深入調查為總抓手,著力破解移民對象實的問題。移民扶貧是關系群眾利益、政府形象的民生工程。為把這項好事做好做實,我們從移民對象的調查入手,把調查、確定移民對象作為基礎性工作花大力氣抓緊抓實。今年,對涉及的115個村委145個移民搬遷點上的437戶移民戶,我們做到每點必到,戶戶見面,進村入戶與移民群眾座談并爭取他們對搬遷、安置的意見,取得他們的支持。
3、以集中安置為突破口,著力破解移民安置與新農村建設相吻合的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農村工作的總抓手。移民扶貧工作必須服從、服務于新農村建設這一工作大局。為此,我辦努力在移民扶貧與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探尋結合部,找準切入點,使得兩項工作相得益彰,互為促進,新農村建設為移民扶貧拓展了空間,移民扶貧為新農村建設增添了亮色。在具體工作中,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明確提出要把當年的移民集中安置點列作次年的新農村建設點;二是在規劃移民集中安置點時保持適度規模,一般要求達到30戶100人左右,使其與新農村建設的布點要求相對接;三是在引導移民戶建房時使用新農村建設推廣的戶型設計樣圖,使整個安置點規劃合理,設計新穎,功能齊全,經濟實用;
4、以社區化管理為切入點,著力破解移民后續管理和扶持問題。從深山區、庫區、地災區搬遷至集中安置點的移民戶來自不同的村落,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風俗習慣,但都有著共同的訴求,都有著共同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于2009年選擇在青塘知青移民新村實施社區化管理新模式,由該新村的移民戶民主推選出懂管理、負責任、有威望的移民戶為社區管委會成員,成立了社區管委會(理事會)、負責解決移民戶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及本社區的公益事業、糾紛調解等,同時為解決后續扶持問題,我們通過各種渠道為該社區注入17萬元社區發展循環資金,實行“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原則,為移民戶發展生產,種、養、加工及做小本生意,因資金短缺解決了燃眉之急,這一舉措確確實實解決了移民后續扶持問題。通過幾年年來的試點,發現該模式確實行之有效。
5、以移民建房進度為考核點,著力破解移民建房進度不平衡的問題。為確保移民戶能在當年年底完成建房并搬遷入住,我們制定了每個月的移民工作進度并通報全縣,實行對進度考核獎先罰慢制度。分別在7月底、10月初、11月中旬等三個階段進行了考核并兌現獎罰,大幅度調整了各鄉鎮的移民指標,體現了做好做差不一樣的移民工作考核制度。
6、以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為結合點,著力破解移民安置與城鎮化發展相得益彰的問題。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既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將具有一定經濟承受能力且具備一定發展潛力的移民戶,通過移民搬遷安置到圩鎮或進城,既符合深山區農民走出深山進城入鎮成為城里人的愿望,又徹底避免了“二次移民”的可能;既徹底解決了他們行路難、用電難、上學就醫難等問題,又拓寬了投資創業、務工就業的門路,同時又達到了做大做強圩鎮、城鎮規模,加速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的目的。為此,我們一是采取分散安置的方式,鼓勵、引導一部分具有發展潛力和就業能力的移民戶直接進城安置;二是在鄉鎮圩鎮規劃建設集中安置點,將移民戶導入小城鎮。今年進縣城購房安置的達25戶112人。
7、以移民群眾逐步能致富為落腳點,著力破解移民扶貧與產業化建設相結合的問題。深山區農民不但要搬得出,更關鍵的是搬出來以后要穩得住,并逐步能富得起,移民是手段,致富才是目的。為此,我縣堅持移民扶貧工作與產業化建設相結合,一是移民實施異地搬遷后,對原有的山林土地依法流轉,引導有開發能力的專業戶、移民戶進行集中連片種植經濟作物及林木,搞規模化經營,如青塘鎮西逕村上雷楓移民搬遷點,由幾戶移民戶將全村原有的近千畝山林進行承包經營,組織專人管護,山林植被得到有效恢復和保護。二是根據移民戶自身特長,在新居住地采取租賃、承包等形式,運用移民扶貧優惠政策,發揮移民新村近交通,信息靈的優勢,依托當地資源,發展規模化種、養業等多種經營。如東韶鄉富源坪移民集中安置點的移民戶就規劃利用琳池墾殖場的閑置地發展種養業。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年來,我們為移民扶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離上級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移民工作進度不平衡,移民建房進度懸殊。
2、移民集中安置點建房用地難以解決。雖然以縣政府辦的名義出臺了《縣移民扶貧安置建房用地管理辦法》,但移民安置建房用地緊張的局面仍未有效解決。
4、移民集中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大。
5、移民整體搬遷和有土安置難度大。
五、2013年工作打算
1、科學制定規劃。實施移民扶貧是幫助深山區困難群眾擺脫貧困,并逐步走上安定富裕生活的成本最低、辦法最好、見效最快的一條有效途徑。2013年,我們力爭向上級移民扶貧部門爭取2000人的移民搬遷計劃,為我縣居住在深山區、地質災害頻發區且生產、生活環境相當惡劣的農戶改善居住、生產、生活條件。為此,我們一是組織人員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切實搞清移民點、安置點和移民搬遷對象;二是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的、切實可行的分鄉鎮移民搬遷安置規劃;三是同步制定勞動力轉移、務工就業、產業發展等相關配套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并一以貫之地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2、提升工作水平。為鞏固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階段性成果,我們將繼續推行結對幫扶、責任到人等有效方式,密切關注并盡心盡力為移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技術、就業、資金等服務,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環境;并在抓移民建房進度、加強工作督查力度的同時,注重移民建房的質量和集中安置點的規模,即要求新建的移民集中安置點必須達到30戶以上的規模,力爭當年的移民安置點能成為次年的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3、狠抓精品示范點。2013年,我們將選擇在黃陂沙子嵊、石上張公山、肖田贛江源移民工作基礎較好,安置規模較大的鄉鎮狠抓1至3個移民安置精品示范點建設。從規劃、設計、主面等各個環節著手,突出實、持、親,同時整合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使該集中安置點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精品示范點。
篇4
一、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準則的演變過程回顧
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準則自1994年以后曾先后經歷了3次較大的修訂,現行的準則修訂于1999年。回顧該準則的演變過程,能夠使我們對其制定意圖、基本框架、披露內容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評估上市公司執行準則的實際情況。以下對上市公司年度報告變遷過程的回顧,主要以披露內容和披露項目的改變為主線,對其變化路徑及合理性予以分析。
1.重要提示。該項目變遷的基本路徑是:無年度報告質量的披露董事會對年度報告質量的承諾增加關于非標準審計意見的陳述。作為年度報告的提供者,上市公司董事會對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重要提示,將其責任予以明確化。與此同時,由于財務報告的可信度依賴于中介機構的評價、鑒證,強調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披露有助于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質量進行正確評估,有效降低其投資風險。
2.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摘要。該項目變遷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會計數據的披露量呈增長態勢,而業務數據的披露則呈反向變動。就會計數據披露增加的項目來看,全部為損益表項目和現金流量表項目,這與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等方面信息的顯著關心十分耦合;就業務數據的減少來看,主要是由于有關公司的經營情況將在董事會報告中專門反映的原因。
3.股本變動與股東情況介紹。該項目變遷的基本特征是披露量呈遞減趨勢。將那些與其決策相關性較弱的信息免于披露,使信息使用者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核心信息,從而有可能避免過度披露所造成的信息混淆和決策低效。但豁免披露股本變動情況卻值得商榷,公司的股本大小、股權結構是影響投資者決策的至關重要的信息之一,免于披露這些信息必然會增加現在的投資者以及潛在投資者的決策成本。
4.董事會報告、監事會報告。該項目變遷的基本路徑是:混合報告一輔助報告一專門報告。在這一變遷過程中,凸現出證監會對于構建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視。首先,將股東大會簡介、董事會報告以及監事會報告單獨列示,使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其次,厘清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各自職能,進而根據其相應職能,確定其報告范圍。就董事會來講,由于它掌握著上市公司的經營和財務決策權,由其披露公司經營情況、財務狀況、投資情況、重大環境和政策變化對公司的影響以及經營計劃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就監事會來講,強調應充分發揮監事會的監督職能。要求監事會對公司依法運作情況、公司財務情況、募集資金使用情況、資產收購或出售情況以及關聯交易等發表獨立意見,將監事會的工作置于投資者的監督之下,進一步強化監事會的勤勉機制。但我們認為豁免條款值得推敲,由監事會發表獨立意見,絕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是法人治理結構得以實現的必要程序。淡化監事會發表獨立意見,有可能造成監事會功能缺損甚至喪失。
5.重要事項。該項目變遷的基本特征是披露內容和要求呈遞增趨勢,特別是對重大關聯交易事項的披露。主要是因為這些事項對于上市公司的利潤形成、利潤預期、經營前景將會產生重大的、深遠的影響。對這些事項進行詳細披露,盡可能改變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狀態,以實現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目標。
6.財務會計報告。該項目的變遷相對比較穩定,其主要變化體現在對會計報表附注披露方面。從由上市公司自主選擇到統一規范,增強了會計報表附注的統一性、可讀性;從披露報表項目到披露會計政策的選擇,提高了會計報表附注信息的有用性。
7.披露時間。該項目的變遷相對比較穩定,主要變化在于1997年的準則修訂,明確了上市公司對外披露財務報告的時間,即會計年度結束后120日內,消除了1994年準則對報表編制時間與披露時間的模糊界定,克服了原準則的制度缺陷。
8.披露載體。在三次修訂中,披露載體只發生過一次變化。在1999年的準則修訂中,除了要求在由證監會指定的全國性報刊上刊登年度報告以外,還必須在證監會指定的國際互聯網登載公司年度報告。通過國際互聯網披露年度報告,實現了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手段的創新。
二、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披露狀況的調查分析
截止2000年12月31日,我國境內上市公司數已達1088家,本文選擇其中的10%為研究對象。我們從《中國證券報》元月至4月期間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摘要中,隨機抽樣選擇了108份報告為研究樣本。
在108家公司中,所有公司均嚴格執行了年度報告準則關于年度報告摘要格式的規定,包括重要提示、公司簡介、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股東情況介紹、股東大會簡介、董事會報告、監事會報告、重要事項、財務會計報告等法定披露項目。其中對于重要提示、公司簡介以及股東大會簡介的披露,所有公司都能嚴格按照準則的規定執行,而對于其他項目的披露在各公司間卻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具體情況如下:
1.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
表1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披露情況統計表
從表1可以看出,在會計數據披露方面,就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的列示來看,絕大部分(94.4%)上市公司均嚴格按照年度報告準則的有關規定進行披露,只有極少部分(5.6%)上市公司未嚴格遵守規定;就股東權益變動情況的披露來看,則存在較大的差異:50.93%的上市公司給予了披露,而49.07%的上市公司則未作披露。這主要是由于中國證監會在2000年11月行文通知上市公司報告期內股東權益變動情況表“可不予披露”;另外,就利潤表附表的披露來看,63.89%的上市公司按照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的相關規定進行列示,但依然有36.01%的上市公司未予披露。在業務數據披露方面,只有1家公司(0.93%)列示了公司的業務數據,這主要是因為年度報告準則對這方面的披露未做強制要求所致。股東權益變動情況和業務數據的披露情況表明,上市公司法定披露傾向明顯,自愿披露動機不足。
2.股東情況介紹
從表2可知,在股東情況介紹方面,上市公司基本上均按要求進行披露。此外,從股本變動情況的列示來看,有30.56%的公司自愿披露了股份變動情況表,另有25.92%的公司通過會計報表附注形式提供了這一信息。這表明,過半數的上市公司對于股本變動的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主動性。
表2股東情況介紹披露情況統計表
3.董事會報告
表3,顯示,在董事會報告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許多上市公司未披露法定項目。其中39.81%的上市公司未提供分部信息,32.40%的上市公司未說明投資項目收益情況或預計收益,8.33%的上市公司未全面揭示公司財務狀況變動原因;(2)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未披露自愿項目,85.18%的上市公司未提供定量預測信息。
表3董事會報告披露情況統計表
4.監事會報告
從表4可以看出,有27.78%的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報告不夠規范,未對有關事項發表獨立意見,使投資者對于監事會職能的發揮產生質疑,無法對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作出正確的評價,從而有可能影響其投資決策的效率。
表4監事會報告披露情況統計表
表5表明,上市公司對于重大關聯交易事項的披露明顯不足。從對購銷商品、提供勞務發生的重大關聯交易事項的披露情況來看,在發生該類交易的51家公司中,有48家(占94.12%)未嚴格遵循年度報告準則,主要表現在未對交易價格、結算方式、關聯交易事項對公司利潤的影響以及關聯交易的必要性和持續性等重要信息進行披露;從對資產、股權轉讓發生的重大關聯交易事項的披露情況來看,在發生該類交易的28家公司中,有19家(占67.86%)未按照準則要求進行披露,主要問題在于未對定價原則、資產的賬面價值以及評估價格等信息進行披露;從對公司與關聯方存在債權、債務往來,擔保事項等的披露情況來看,在發生該類交易的45家公司中,只有4家按照準則要求予以披露,多數企業未披露關聯事項形成的原因以及對公司的影響等。
表5重要關聯交易事項披露情況統計表
6.財務會計報告
從表6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能夠按照準則的要求披露財務會計報告,并且有多家公司在法定披露項目之外進行自愿披露。在被出具標準審計意見97家的上市公司中,有71家(占73.20%)提供了審計報告,有90家(占92.78%)提供了會計報表附注,顯示上市公司在財務會計報告披露方面的主動性較強。
表6財務會計報告披露情況統計表
三、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披露狀況評估
通過上述的調查數據,可以發現目前我國股票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披露具有以下特征:
1.法定披露特征明顯,自愿披露不足。從形式上看,幾乎所有上市公司均能按照年度報告準則規定的項目對外披露年度報告;從內容來看,除財務會計報告、股本變動等個別項目以外,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僅囿于年度報告準則所要求的項目,而對于自愿披露項目則缺乏應有的關注。事實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為是有關監管機構法定要求與上市公司管理層自愿選擇雙重作用的結果,缺乏來自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行為的有力支持,年度報告的信息含量一定會大打折扣,從而必然降低我國股票市場的效率。
2.披露內容避重就輕,缺乏應有的公允性。雖然,年度報告披露是一門選擇的藝術,但必須以公允中立為前提。而目前上市公司在公允披露方面的努力明顯不夠,集中表現為對重要項目披露不足。從上述調查資料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普遍對公司投資情況、新年度的業務發展計劃、重要關聯交易等與投資者決策有密切關系的信息披露語焉不詳或完全未披露,從而降低了年度報告的可靠性。
3.披露時間滯后,缺乏及時性。雖然絕大多數上市公司能夠在規定期限內披露對外披露年度報告,但分析發現,多數上市公司選擇報告期限的后60天而非前60天對外披露年度報告,其中選擇前30天披露年度報告的上市公司不足1%,選擇前60天披露年度報告的上市公司不足20%,信息的滯后嚴重削弱了其決策的相關性。
四、簡短結論與改進建議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目前上市公司在執行年度報告準則方面總體表現良好,但在以下方面仍有待改進:
1.將公司治理狀況納入年報披露的范圍。隨著年報披露準則的修改和完善,有關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披露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如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報告已從最初的混合報告、輔助報告發展成為專門報告。但這些報告僅限于對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工作和公司有關情況的一般說明,而未涉及對股東權利維護狀況、中小股東權利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合法權益受保護狀況等公司治理主要內容的披露。現有的披露內容難以使投資人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治理效率作出恰當的判斷,這在根本上動搖了投資人對上市公司信息質量的可信度,從而使年度報告的決策有用性下降。從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決策有用性的角度看,有必要在年度報告中披露公司治理狀況的信息。
2.減少年度報告披露準則中的可選擇性條款,提高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年度報告披露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可選擇條款,增強了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有利于企業在一定范圍內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會計原則、會計方法,但這種可選擇性卻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上市公司信息的不可比,為投資者理解財務報告進而進行投資決策人為地設置了障礙,可見,減少年度報告披露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可選擇條款已屬必要。
3.不斷完善法定項目的披露。首先,應按產品、行業或地區按要求及時提供分部報表,進而,對于與投資者決策密切相關的信息,如定量的財務預測信息、股本變動情況、監事會的獨立意見、重要的業務數據、股東權益變動情況、主要的會計報表附注等,應作為法定披露項目予以規范。同時,應處理好年度報告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之間的銜接與協調問題,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構造一個內在統一的制度體系。
4.加強自愿性項目的披露。年度報告披露準則通常只規定最低的披露要求,這些最低的披露要求構成了上市公司法定披露的內容。然而,要作到充分披露,就有必要增加自愿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有助于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認識,從而提高公司財務報告的可信度,能使公司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然而,過度披露則可能會使公司的競爭力受到損害。所以,在進行自愿性信息披露時,管理者既要做到向投資者釋放信息,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同時,應注意對事關企業競爭力的信息予以保護。
參考文獻
[1]中國證監會.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1994年1月10日,1997年12月17日,1998年12月10日,1999年12月8日。
[2]吳聯生.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經濟研究.2000年第4期:41—48。
[3]林志毅等.會計信息披露:動因、現狀、問題及對策.見:張金良等編,證券市場財務與會計問題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41—80。
篇5
一、概述
20*年以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部署,重視信息公開,健全公開制度,嚴格獎懲,督促落實信息任務。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促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步入正軌,公開方式靈活多樣,信息內容*富,公開效果明顯,群眾滿意度高。
(一)進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內容
繼續推進“關注度高、公益性強”的科室的信息公開工作,推進政策法規、行政執法等工作的信息公開,明確公開主體、范圍、程度、形式、時間等要求。
(二)繼續加強基礎性工作
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研究、協調政府信息公開過程中的重要問題,確保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統籌組織和有序開展。
二、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一)公開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信息公開*年度報告、省市縣下發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本單位的規范性文件、本單位*年度規劃計劃、總結等。
另外在徐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中國*縣網、各類報紙雜志等新聞媒體發表工作動態類信息180余篇。
(二)公開形式
1.互聯網
*縣藥監局公開信息在“*縣政務公開網”(*)中《權力機關》專欄下《條線機構》子欄目中《藥監局》內公開。設信息公開指南、信息公開年度報告、信息公開制度、機構概況、政策法規、規范性文件、規劃計劃、業務工作、行政職權目錄等子欄目。
在徐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中國*縣網等新聞媒體上公開了工作動態類信息等。
2.公共查閱點
*縣檔案局、*縣圖書館為政府公開信息集中查閱中心,匯集了全縣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
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下步改進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局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在:
1.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內容不到位。具體體現在公開內容單一,僅限于機構職能類,工作動態類。信息更新不及時。
2.工作機構有待于進一步健全。由于信息人員匱乏,目前無專職人員。
3.開展信息公開宣傳教育培訓不足,部分干部職工對信息公開工作認識不深,工作不積極。
(二)改進措施
1.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內容。以社會關注度高、公共利益大的政府信息作為突破口,全面推進政府信息公開。
篇6
一、概述
2013我局深入貫徹國家、省、市公用事業單位政府公開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精心部署,突出重點,把政務公開的各項工作任務細化、量化、具體化,便于操作,使機關作風、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一是加強領導,提高素質。2012年以來,局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政府信息公開的進展情況,對政務公開、機關作風、服務質量進行督查;加強學習培訓,負責信息工作人員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二是對照條例,抓好落實。認真查擺政務公開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全面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三是完善措施,健全機制,全力打造區文化市場服務品牌;進行社會監督,實行“首問”制度和AB角制度;堅持定期考核與不定期檢查的監督考核制度。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目前,我局工作職能、工作動態、行政處罰等事項已進行公布,2012年在政務網上公開工作事項30項。
(二)政府信息公開方式。通過山東文化執法網、政務網公開,公共查閱點流量達1800人次。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2012年度我局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0件,無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四、咨詢和投訴情況
2012年度我局受理關于政府信息公開咨詢和投訴0件。
五、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2012年度我局無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六、工作人員和費用支出情況
我局目前有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1名,2012年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財政與實際支出為0。
篇7
現在我(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受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同事的委托,就2010—2011年中國數字出版年度報告做一個解讀。
數字出版作為出版業的一種新興業態,自問世以來,發展非常迅猛,規模迅速擴大,形態逐漸完備,產品日益豐富,技術不斷創新,成為出版業新的增長點,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著力扶持,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業外企業及機構也積極投身其中。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期間,我國數字出版繼續高歌猛進。在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期間,我國數字出版繼續高歌猛進,產業收入逐年大幅度遞增,產品與用戶規模不斷壯大,產業鏈日趨完善,融合度日漸加深。
《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是基于新聞出版總署的管理職權及具體業務范圍,并結合我們對數字出版的理解,根據對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的認識,進行深入分析、判斷,進而得出相關結論,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的一個專業性研究報告。已經公開并出版的兩部年度報告對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得到了政府部門和業界的充分認可。我們將努力做好這項研究工作,繼續推出高質量的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
我在這個時間里匯報四個內容:
一、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1總體收入情況
從2006年至今,數字出版產業總體收入情況如下:2006年為213億,2007年為362.42億,2008為556.56億,2009年為799.4億,2010年為1051.79億,2010年總收入約是2006年總收入的5倍,年增加速度為49.73%。
2分類收入情況
2010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總體收入規模達到1051.79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31.97%。其中:手機出版為349.8億,網絡游戲為323.7億,互聯網廣告為321.2億,電子書為24.8億,博客為10億,互聯網期刊為7.49億,數字報紙(網絡版)為6億,網絡動漫為6億,在線音樂為2.8億。手機出版、網絡游戲和互聯網廣告在數字出版年度總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別為33.26%、30.78%和30.54%。手機出版一直占據著數字出版主力軍的位置。未來數字出版的主要方向應該是以手機等為閱讀終端的移動出版。
3對數字出版的界定和統計所作說明
關于數字出版的內涵、外延及其統計數據,業界尚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過于寬泛,有的認為包含的內容還不夠全。
研究院在已經推出的兩本《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中,首先對數字出版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一是,《2005-2006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將數字出版定位為出版活動,而非出版介質,提出:數字出版就是用數字化(二進制)的技術手段從事的出版活動。強調不論終端閱讀介質是什么,只要是記錄在介質上的內容是數字化的,并且記錄方式是數字化的,這種出版活動就是數字出版。這就是強調在內涵上不能以出版介質來劃分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而應從數字出版的基本含義上理解數字出版。二是,《2007-2008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在進一步闡釋了數字出版概念的同時,劃定了數字出版的邊界,“它包括傳統出版業數字化的全部過程和結果,同時也包括新興的數字媒體”,并指出傳統出版業的數字化和新興的數字媒體產業已開始出現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趨勢。
最后,我們把尺度把握限定在總署的口徑上。總署《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出政發【2010】7號)》指出,“數字出版是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為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絡化。目前數字出版產品形態主要包括電子圖書、數字報紙、數字期刊、網絡原創文學、網絡教育出版物、網絡地圖、數字音樂、網絡動漫、網絡游戲、數據庫出版物、手機出版物(彩信、彩鈴、手機報紙、手機期刊、手機小說、手機游戲)等。數字出版產品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有線互聯網、無線通訊網和衛星網絡等”。該理解不僅涉及技術、內容、傳播渠道,而且對其主要特征及主要產品形態都做了相關界定,使數字出版范圍更加明晰,增強了概念的透明度。
由此可見,目前,我們對于數字出版的理解和把握還是大致能站得住腳的。《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是基于新聞出版總署的管理職權及具體業務范圍,并結合我們對數字出版的理解,來確定統計方法與統計口徑的。
對數字出版產業統計的工作,這里也想說明一下。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涉足數字出版工作的企業(傳統出版社、集團、新興媒體公司等)的財務部門還尚未將數字出版收入單列出來進行專項統計,同時數字出版產業作為新興業態發展迅速,并且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所以近期還無法像傳統出版統計工作那樣建立非常精準的數據采集體系。我們是在有限的條件與資源下,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做數字出版產業統計工作的,雖然不能做到非常精準,但是我們也在力求接近產業的真實情況。好在總署在國家統計局的指導下,已經初步建立起新聞出版比較完善的統計工作機制,相信會越來越準確的。
二、數字出版產業模式不斷創新
1.集群式發展初現端倪
產業集群是產業發展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趨勢,是為創造競爭優勢而形成的一種產業空間組織形式。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產業集群式發展已成為全球性的經濟發展潮流,產業集群構成了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空間框架。
在我國,隨著數字出版產業的迅猛發展,根據業界的需求,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批復成立了多種類型的與數字出版相關的產業基地,集群式發展已初現端倪。
9家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集中分布在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北和西南地區,構建了我國數字出版產業區域發展的初步格局。經總署批準的國家游戲動漫出版產業發展已有12家。
2010年5月新聞出版總署批復在北京成立第一家國家出版創意產業園區,綜合配置出版資源,匯聚龍頭企業,出版具有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精品出版物,充分發掘國有、民營書業的內在潛力。
加強國家出版傳媒產業園區的建設發展是新聞出版業五年發展規劃的突出內容和重要任務,以此推動出版資源整合,充分挖掘多種出版資源的潛力,從而促進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出版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2.數字出版新業態、新終端層出不窮
微博在2010年迅猛發展,讓人始料不及。有人已將2010年稱為微博年。微博即微型的博客(MicroBlog)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隨著微博的出現以及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導致了博客收入、影響力以及使用率下降,而微博則迅速膨脹,發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消費用戶。面對如此旺盛的消費市場大部分新媒體公司都開展了微博業務以適應市場的需要。出版領域很多人也開始關注它潛在的營銷價值,通過微博直接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直接感受,來獲取市場動態。如安徽出版集團和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就利用微博這個新載體來全面宣傳圖書,通過微博與讀者、作者進行互動,加強品牌推廣和營銷力度。
2010年2月,蘋果公司推出了ipad平板電腦。它不僅可以更輕松地實現iPhone的幾乎所有功能,還突破了手機屏幕過小的限制,更適于瀏覽網站和處理日常事務,Wi-Fi和3G亦可彌補其無法接聽和撥打電話的遺憾。在這種情況下,正趨于“手機化”的網站界面也開始向更干凈、更友好、更直接的傳統回歸。此外,iPad的推廣還有利于淘汰Adobe Flash等過時的Web標準,同時推廣HTML5之類的新標準,這將大大改善用戶的網絡體驗。
3.媒體融合發展態勢明朗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信息的獲取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單一的媒體不能滿足人們在傳播的速度、廣度、深度,交互等方面的需要。面對這些變化各傳媒公司已經積極探索合作模式。各種媒體間業務的交叉、滲透、互動,直至融合,并逐漸發展到媒體平臺及市場的交匯、相融。而更高層次的融合,將會在電信、IT界與傳媒業等相關行業的各類機構大匯流的基礎上出現。
2009年12月4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與鳳凰衛視簽署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這兩家媒體同是當今華文媒體領域里的佼佼者,在中國傳媒業界和受眾中都享有盛譽,獨具一格,在全球化競爭的態勢下進行跨媒體合作,突破了以往同類同質媒體之間的合作。
此外信息的傳播途徑也趨向于向一個統一的移動終端靠攏。手機作為數字閱讀終端在近幾年興起,手機擁有便攜性和移動化的特點,以手機為載體下載、復制和瀏覽文學作品的新型閱讀方式,正好滿足了人們希望隨時隨地獲得知識、愉悅身心的需求。隨著3G技術的成熟,傳統報業、出版業和廣播電視業將加速向手機終端匯聚,手機媒體業必將步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手機或將成為集成性的移動媒體終端。
4.娛樂化、碎片化內容消費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通過數據對比我們發現,從2007到2010年,網絡游戲連續4年銷售收入位于數字出版產業收入前三名,這說明數字出版的娛樂化傾向非常強,網絡游戲以及SNS等已經成為人們比較喜歡的娛樂消遣方式。但同時我們注意到,在專業知識、學術研究領域,傳統閱讀仍占主導地位。
隨著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時間被“碎片化”,伴隨而來的是閱讀的碎片化。碎片化閱讀是指通過手機短信、電子閱讀器、網絡等終端進行的不完整、斷斷續續地閱讀模式。在候機、等車、等人、電梯里、上下班途中、會議的間隙用手機瀏覽手機報、登錄微博查看朋友的留言等,無疑是利用零碎時間獲得有效信息的最佳選擇。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使方便攜帶、可隨時隨地使用的手機迅速成為見縫插針式的碎片化閱讀的新載體。碎片化閱讀的快速發展,使手機作為移動終端也發展迅速起來。
三、困擾數字產業發展的一些問題
1.優質內容缺乏,同質化現象嚴重
目前,用戶上傳內容已造成數字出版內容泛濫,良莠不齊。在這種情況下,嚴重缺乏優質內容,而且優質內容也很難脫穎而出,不僅有害于數字產品品牌的創建與打造,而且也很容易導致同質化現象發生。以同城手機報為例,無論在內容、編輯、發行以及傳播方式上,都呈現出同質化的現象,這使得手機報缺少特色、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除了少數全國性大報和各地主流都市報外,大多數同質化的手機報由于自身報媒品牌沒有競爭優勢而難以吸引足夠多的用戶訂閱。此外,手機報按月收費的訂閱模式,使得陷入同質化漩渦的手機報存在用戶訂閱數不穩定的情況,無法令受眾滿意的手機報就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2.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機制尚未真正確立
現階段,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機制(包括技術手段、授權模式和保護體系等)的建立尚不完善。現有法律適用于數字出版明顯滯后,有待作進一步修改和補充,且版權授權不規范,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和出版社的出版權益都難以得到基本保障和有效維護。
數字期刊、網絡原創文學、電子書等許多數字出版業務都面臨版權問題。
由于數字期刊著作權主體是海量的,一對一的獲得作者授權的方法是不現實的,會導致出現疏漏授權和授權不真實的現象。
網絡原創文學面臨的盜版侵權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網絡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網站和網站之間未經許可的轉發和盜用;以及由搜索引擎未經網站許可便無償鏈接,或以某種如“貼吧”的形式轉載原創網絡作品。對于此類問題,網站和作者本人都缺乏足夠的法律意識,對數字版權的認識淡薄。
電子書提供商在與出版單位簽署電子書內容預裝或下載協議時,在版權問題上可能遇到如下問題:在數字版權概念尚未出現時,出版單位早期作品存在數字版權模糊現象,不知道數字版權歸屬于出版社還是作者本人,出版社越權簽署協議,造成事實侵權;而在數字版權概念出現后,作者沒有授予出版單位數字版權,雖然電子書提供商不知道版權的歸屬,但為圖方便仍與出版單位簽訂了協議,侵犯了作者的數字版權。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數字出版侵權案件面臨取證難、認定難、維權成本高等問題。版權問題已成為阻礙數字出版發展的巨大瓶頸,缺乏可靠的版權保護機制,將阻礙數字出版產業健康發展。
3.人才仍是制約新聞出版業實現發展轉型的關鍵因素
傳統出版單位信息技術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特別是既懂出版又懂技術研發的人才。而在新媒體出版及制作單位中,數字出版流程及審讀規范還不完善,缺乏適應數字出版要求的編輯人才。同時,出版單位的人才管理不規范,制度不健全,對人才的管理仍停留在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階段,阻礙了優秀人才的引進,并造成人才流失。另外,現在的高校很少涉及數字出版專業,且師資力量不足,造成人才培養與數字出版發展不同步。人才的缺乏,導致企業對技術含量高的數字出版新業態無法把握,最后形成惡性循環。有關部門應重視并積極開展數字出版業務、法律法規、編輯加工、市場開拓、數字版權開發和保護等方面的培訓,及時補充與數字出版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
4.數字出版領域標準滯后
數字出版標準化對于行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前我國的標準制定仍存在嚴重滯后。業界對數字出版標準化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對于關鍵標準制定的意見還未達成一致。
標準的滯后已成為制約我國數字出版發展進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特別是數字出版產業的整個標準體系尚未形成。“十一五”期間,雖然完成了新聞出版、信息化、出版物發行等標準體系表的制定工作,但距離建設層次清晰、分類科學、完整適用的標準體系還有一定的差距,基礎性標準和關鍵性標準缺位;手機出版、互聯網出版、動漫出版、網絡游戲出版、數據庫出版等新型出版領域的標準化工作處于起步階段;企業標準格式不一,難以協調,現階段未能實現統一。數字出版標準化一系列問題,直接影響了數字出版行業順暢快速發展。
5.大規模開拓中小市場的需求機制尚未激活
目前,我國的數字出版產業存在著“抓大放小”的現象。數字出版企業一般更加注重大市場、缺乏對市場細分的認識與作為,缺乏對中小市場需求的調研與調動,沒有引發中小市場對數字出版強烈的渴望與渴求。雖然有些數字出版企業創建了面向中小機構用戶的個性化出版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但是普遍而言,中小機構對信息和知識服務的需求意識還相當薄弱,市場啟動還需要通過典型用戶的示范和引導加以推動。
四、數字出版產業下一步的發展趨勢
1.內容創造者、提供商將掌握定價權
數字出版自身內容與技術結合的特質,決定了數字出版離不開技術的支持。縱觀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歷程,數字出版技術一直引領著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技術提供商在產業鏈中一直占據主動位置。相比技術提供商來說,內容創造者、內容提供商一直處于弱勢地位,缺少相應的話語權與主導權。因此,內容提供商和創造者在數字出版領域獲利能力很低。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參與數字出版的熱情和創作、生產的激情,主動性與積極性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隨著電子書產業的發展,雖然內容提供商與電信運營商、技術提供商在收入分成比例上有所調整,但是由于技術提供商、平臺運營商將產品定價較低,對于內容提供商、創作者來說,收益甚微。究其根本,在于內容提供商、創作者交易主動權的缺乏、定價權的喪失。從目前來看,在美國等出版發達國家中,數字產品定價權由內容提供商、創造者控制已初露苗頭。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迅猛發展對內容創作和生產也提出來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內容對于產業的意義將會日益突出。例如,根據九月網對電子書用戶的消費行為做了一個調查,發現電子書的用戶習慣其實并沒有偏離閱讀實質,內容才是消費者決定閱讀的關鍵,閱讀終端其實并不是消費者關注的主要焦點。相信在“十二五”期間,在產業發展需要和自身的積極努力之下,內容創造者、提供商掌握數字出版產品定價權將有望逐步實現。
2.手機出版將會快速發展
手機出版是目前發展最快的數字出版新業態。手機閱讀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較小,手機上網相對電腦上網更加休閑化和碎片化,且能夠為一些上網條件差的地區和人群提供便利,手機閱讀付費方式便捷,讀者與創作者的互動性強,隨著3G和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將極大地帶動用戶對手機應用的熱情,因此手機出版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1年1月公布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調查統計,截至2010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3.03億,同比增長29.6%,其中手機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從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近幾年,手機出版規模持續上升。目前大陸已有一半的報刊開展了手機報業務,手機報數量已突破1500種。手機新聞網站、手機小說、手機報等業務已成為手機網民閱讀最重要途徑之一,人們的閱讀習慣已悄然改變。
手機閱讀基地也加大了出版產業鏈各方的合作,目前已同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浙江出版集團、中信出版社、盛大、方正、新浪等30多家優秀的內容提供商開展合作。
3G手機的出現,為手機出版形成全媒體平臺提供了技術可能,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等其他媒體可以為手機出版提供內容,或在手機出版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展開合作。隨著3G、無線搜索等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三網融合、三屏功能合一的進一步深入,手機終端軟件的日益完備與豐富,手機出版原創內容不斷增多,手機出版行業規范及相關法規逐步完善,贏利模式不斷趨于清晰,可以預見手機出版將會持續發展,走向繁榮,并成為未來數字出版的主要盈利模式。
3.電子書產業日趨成熟,投資熱點不斷涌現
我國電子書產業發展迅猛,新產品不斷涌現,技術不斷成熟,閱讀人群不斷增多,投資熱點不斷形成,我國已成為全球電子書的重要消費市場。2009年不同品牌電子閱讀器累計實現銷量約50萬臺,收入規模近10億元。2010年有接近50個品牌的閱讀器產品問世,收入規模接近19.8億元。
為推進電子書產業健康快速發展,2010年10月,新聞出版總署出臺的《關于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將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紙、終端閱讀器等新產品、新載體的研發和應用。
雖然目前電子書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各方面尚有不成熟之處,且因電子書硬件價格較高,收入規模始終依賴于機構用戶,大眾市場還未完全打開,但發展前景看好。未來幾年,隨著電子書各項技術的逐步完善和成熟,硬件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隨著電子書內容資源不斷增多,電子書原創內容及平臺不斷涌現,電子書內容將更加豐富與細化,電子書內容質量將得到大幅提升;電子書功能將不斷強化與多元,以豐富閱讀體驗;而伴隨著電子書各項標準逐步制定和電子書相關法規建設的進一步修訂,數字版權保護手段的日趨完善及保護力度的加強,市場監管機制的日益強化,電子書市場環境將進一步得以凈化。另一方面,隨著各種數字閱讀活動的開展,,面向大眾、面向教育、面向農村的電子書產品的普及,以及讀者新型閱讀習慣的養成將進一步帶動市場需求,電子書產業市場空間和銷售渠道將不斷得到拓寬,電子書產業將更加健康、有序、蓬勃發展。
4.專業的內容加工企業成為重要環節
讀者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對數字內容產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數字出版需要對內容資源進行實質性再造,做進一步加工處理。數字出版日益趨于成熟,業界對內容加工重視程度不斷加深。
數字出版時代,信息資源規模紛繁龐大,內容加工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內容加工是一項非常復雜而艱巨的工作,除了出版企業自身建立內容管理系統,以及搭建內容管理平臺外,專業化的數字出版加工企業也將應運而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將內容加工的工作外包給菲律賓最大內容加工中心——SPI公司,而國內也出現專業的內容加工企業。湖南青蘋果數據中心有限公司,是我國創建最早的數字化企業,主要從事數字化產品加工制作,包括網頁、數據庫及電子出版物等。擁有我國最大的電子數據制作基地,專業從事電子出版物制作、大型數據加工、軟件開發和產品銷售,在電子報刊和圖書制作領域具有獨特的行業優勢。每年可制作數萬冊電子圖書,11年中曾接受國內和國外各種大型數據制作業務,并自行開發數十種電子出版物產品,累計生產數據量超過100億漢字,具有強大的生產制作能力。
隨著未來出版業分工趨向細化,專業內容加工企業將不斷涌現。
5.數字出版將飄在“云端”
云計算正席卷IT界,對于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出版來說,進入云出版時代是大勢所趨。“云”是一種聚集方式,云計算是指基于互聯網的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戶通過云計算平臺,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云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可以將大量計算資源用網絡連接的方式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提供按需服務。“云”中的資源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
篇8
一、概述
推行政府信息公開,是深入推行政務公開,轉變政府職能,建設陽光政府、法制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的重要舉措,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條例》及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夯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基礎,拓展公開渠道,創新公開方式,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將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以外的,與經濟建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網站、政府信息查閱場所、信息告知欄等渠道和方式,主動向社會進行了公開。
二、政府信息公開的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情況
(一)組織領導情況
局領導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建立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科室各司其職,人秘科協調辦理”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調整充實了政府信息公開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班子其他成員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并由一名分管領導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明確局人秘科為處理信息公開事務的牽頭責任部門,各科室負責人對本科室的信息公開工作負責,做到有領導分管、有工作人員負責,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為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確保了我局信息公開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制度建設情況
我局嚴格按照我市制定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相關規章制度開展工作。
三、主動公開政府信息以及公開平臺建設情況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年,我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0條。其中,機構職能類信息1條;政策法規類信息0條;規劃計劃類信息2條;業務工作類信息16條;統計數據類信息0條;其它類信息1條。
我局主動公開的信息有信息公開指南、機構概況、內設機構、機構領導、政策法規、規劃計劃、業務工作、統計數據等9類。
(二)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建設情況
1、政府網站。市民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的“政府信息公開”欄目可查看我局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
2、政府信息查閱室。局人秘科是我局信息查閱室及資料索取點,該科室明確一名工作人員為群眾查閱信息服務。
3、其他平臺。我局通過“政風行風熱線”、“新聞”等平臺,及時公開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的信息。此外,還在局院內設置了信息告知欄積極公開政府信息。
四、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辦理情況
年度,沒有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五、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年度,無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
六、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年度,我局沒有發生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七、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及監督檢查情況
(一)保密審查情況
我局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開展政府信息保密審查工作,規定所有公開的信息都要進行嚴格的逐級審批,先由各科室主要負責人審核,再報局人秘科審核,然后報分管領導審核,最后報主要領導審簽。
(二)監督檢查情況
為使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落到實處,我局通過投訴電話、電子郵箱等方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要求,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并積極接受市政府的檢查督導。
篇9
一、基本情況
1.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組織領導
為貫徹落實《條例》精神,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領導,我局專門成立了由局長擔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政府信息公開領導小組。同時,配備了2名政府信息公開專職工作人員。
2.嚴格執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制和相關制度
我局先后制定了《區國家稅務局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規程》、《區國家稅務局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辦法》、《區國家稅務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考核辦法》等制度辦法,明確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原則和要求、內容和程序、范圍和形式、時間和期限,確保公開的信息既及時準確公開,同時又做到該保密的能保得住。
3.積極開展教育培訓,加強隊伍建設
我局適時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傳達上級有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指示和精神,學習政府信息公開知識,增強了工作人員及時、準確、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意識。同時,積極參加上級舉辦的政府信息公開培訓班,提高業務素質,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能力。
二、主動公開信息情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堅持“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2012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50條。其中,工作計劃2條,占4%;收入統計1條,占2%;稅務稽查情況1條,占2%;隊伍建設3條,占6%;人事管理5條,占10%;其他信息38條,占76%。
區國稅局通過區局網站、新聞媒體等方式,多渠道積極做好主動公開工作。
1.網站
區國稅局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平臺設有領導信息、主要職能、行業概況、工作計劃、政策法規、稅收征管、辦稅指南、行政許可、非許可審批、稅務稽查、收入統計、隊伍建設、人事管理、注冊稅務師管理、重大項目、政府采購等17類稅務信息,并及時維護更新。
2.新聞媒體
2012年,在《晚報》、《日報》及區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共報道17篇新聞。
3.辦稅服務廳公告欄
在辦稅服務廳設置信息公告欄、滾動電子信息屏等,定期通過辦稅服務大廳張貼欠稅公告。
4、其他途徑
除依靠網站、新聞媒體等渠道主動公開信息外,我局還通過電話咨詢、電子郵件、網上咨詢、手機短信、借助“稅收宣傳月”和“12.4普法宣傳”等方式,同時結合工作實際,借助“蘿卜節”和“風箏會”等重大節會活動,有效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我局高度重視通過公眾問答、局長信箱等方式發來的各種信息咨詢、情況反映及有關訴求,能夠做到及時反饋和辦理。
三、依申請公開信息和不予公開信息情況
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局未發生依申請公開信息和不予公開信息情況。
四、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局沒有因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或減免費用情況。
五、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情況
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局沒有因政府信息公開而被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情況。
篇10
【關鍵詞】職業院校 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 意義 策略
對一所職業院校教學的質量進行評價,不但需要考慮到學生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水平,還需要通過學生實際就業情況和用人單位的評價情況來了解學校的專業設置情況,了解人才的質量是否滿足實際的需要。這種考核方式對于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必須重視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制度的完善,將其作用發揮出來。
一、建立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制度的意義
(一)能夠強化職業院校的質量意識
建立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制度,能夠幫助職業院校增強質量意識,樹立評估主體地位。不斷采取措施完善內部制度,建立評估制度,能夠幫助職業院校更好地了解教學質量,并反思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改進教學[1]。
(二)能夠增強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的有效性
建立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制度,能夠幫助相關部門客觀、全面地了解職業教育質量情況,并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從而制定相應的教育政策,在分類撥款、分類指導等方面提供參考。
(三)能夠讓社會更加關注職業院校教育質量
建立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制度,能夠讓社會更加關注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將組織、校友、媒體、家長以及用人單位的作用發揮出來,將職業院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學校。這樣能夠深度融合社會需要和職業院校教育,切實提高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當前職業院校質量年度報告存在的主要問題
很多職業院校的領導在任的時候,比較重視自身的政績,而對學校長遠發展不夠重視,因此很多質量報告并沒有很好地分析教學的質量,更像是成果展示和工作總結。和教學質量有關的,列舉的往往是審評獲獎情況和行政評獎情況。這些報告中,并沒有提到重要的問題,比如每年政府投入情況 、學生家庭投入情況、生源構成的變化、學生是否滿意學校生活、畢業后學生就業情況、用人單位評價等問題。長此以往,質量報告很可能會流于形式[2]。
職業院校的質量報告應該是客觀和全面的,其中應該包含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撰寫質量年度報告的時候,應該整合多方面的數據,將大學生作為報告撰寫的中心,將就業作為撰寫的導向;對職業院校辦學質量進行衡量的時候,應該從教育大眾化、教育公平、為學生服務以及給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幾個方面出發。
三、教學質量報告的量化和質化的主要形態要素
(一)學校的目標和使命
對于學校而言,目標和使命是其重要的頂層設計,其能夠直觀地展現學校的辦學定位、培養目標、教育宗旨以及服務面向等一系列的價值追求。人們在衡量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時,往往會根據其目標和使命進行,而培養目標便是培養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3]。
(二)使命實現以及目標的條件和資源
此處的資源條件包含經費、物質、儀器、圖書以及信息網絡等組成部分。對于這些條件和資源,國家制定了最低標準,若是能夠達到或者超過這個標準,則說明這所職業院校的硬件有一定的保證。
(三)教學服務水平
教學本身也是服務的一種,特別是在當前社會條件下更是如此。評價職業院校教學服務的質量可以從下面幾項出發:學校有沒有給學生學習提供質量較高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有沒有被學生充分利用;教師在教學時是否付出了足夠的精力、實踐和感情,能不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學校在管理過程中,有沒有將學生放在首要的位置;等等。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重視學生對教學的評價和畢業生的就業率等方面[4]。
(四)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及其資源的利用情況,可以對學校的教學目標、使命是否達成等教學效果進行衡量,其中包括學生的就業情況以及身心發展情況。同時,還應該考慮到社會用人單位和家長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
四、撰寫教學年度質量報告的策略
(一)牢牢抓住教學質量報告的主要特點
首先,必須認識到教學質量報告和工作總結、工作匯報有著很大的區別,其能夠體現教學工作的反思內容和過程,其重點是分析與反思。教學質量報告應該重視學校教學工作的總結,對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就師資隊伍建設而言,應該通過具體措施的實施情況、相關數據來進行分析和對比,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二)分析對教學質量造成重要影響的要素
對職業院校教學質量造成影響的因素比較多,主要包括指導事項和教學理念是否先進,創新辦學模式是否合理,專業設置是否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建設是否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等[5]。所以,在撰寫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的時候,需要對以上諸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在這個基礎上提出問題解決的策略和建議。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以及就業率是衡量職業院校培養成果的關鍵指標,其能夠使職業院校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直觀地體現出來。
(三)從縱向和衡量兩個維度來對比教學質量
想要詳細分析教學質量,了解學校教學質量的狀態和發生的變化,需要對比職業教育基本的狀態,從而對學校教學工作狀態進行判斷;通過對比同類型和同層次的學校來對本學校的辦學特色和位置進行分析[6]。此外,那些辦學水平比較高的職業院校還應該和國外的相關院校進行對比,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五、撰寫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的相關建議
職業院校撰寫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應該包含下面七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需要進行綜述;第二,分析學校辦學的一些基本信息;第三,分析學校招生和專業的實際情況;第四,分析人才培養的過程和質量情況;第五,分析人才培養的結果和質量;第六,對社會服務情況進行分析;第七,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提出問題解決措施。
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只有包含了上述內容,才能夠切實體現職業院校在招生、教學、學生就業等方面的情況,這樣的報告才是真正的、完整的[7]。
在職業院校中,質量報告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履行社會職責以及謀求自身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撰寫報告時,通過對人才培養的分析和總結,對人才培養效果進行評價,根據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以及用人單位的相關評價,找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措施來改進。
六、結語
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制度的制定和實施,能夠幫助職業院校發現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進行改進,制定合適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好地規劃學校的發展,不斷地提高學校人才培養效果和辦學效益,切實提高辦學質量,讓社會、家長和學校滿意。所以,學校必須重視人才質量年度報告撰寫,將其積極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朱方鳴,陳華.《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若干問題商榷[J].高校教育管理,2014(02):97-98.
[2]李術蕊.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2014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5):37-44.
[3]楊應崧,蘇志剛,齊小萍,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質量年度報告制度”的實踐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2(03):94-96.
[4]趙佩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之探析[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3):44-46.
[5]徐偉,屠群峰,孫莉萍,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的作用與框架研究[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4):64-67.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年度核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