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導師工作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0 18:02: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本科導師工作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高素質專門人才。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由專業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進行全方位輔導,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實現本科生的培養目標。這種因材施教的互動式教學管理制度是大學生管理制度、育人體制改革的新理念,也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對于新形勢下的本科生教育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本科生導師制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形式
傳統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建構本科生導師制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也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本科生導師制既不同于本科畢業設計的導師制,也不同于研究生的導師制,它是指本科在學生自在校學習期間,為其配備專業導師,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和個別指導,形成教學互動的良性機制,促進學校的人才培養和全面工作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幫助學生實現學習階段的轉變
由于中學階段時學生已習慣于機械學習,并且很多事情由班主任和家長全面負責,學習與生活方面已形成依賴性,從中學來到大學,在學習方法、人際交往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惑,好像失去了前進的方向,不知道該往哪里走,出現了精神上的困惑。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較差的問題日漸突出,本科生導師制的設置顯得尤為重要。本科生導師制有助于及時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以及專業能力、素質培養情況,幫助并指導學生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維護學生切身利益等;并注意加強與學生及其家庭的聯系溝通,加強與學生工作部門、教學主管部門的配合協作,主動協助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學生心理疏導工作和就業指導工作。
(二)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結合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以輔導員、班主任為主的學生管理體制,輔導員主要承擔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對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面,如專業課程的選擇、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進度的安排、學習目標的定位等指導方向較少。而本科生導師制是一種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精神需要”為目的制度。這符合新時期高等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滿足個性發展的需要。建立“導師制”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強師生交流,促進教學相長的有效途徑。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性創新人才。
實行本科導師制是對現有學生管理模式的有益補充,融合了輔導員、教師的職責和作用,導師以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出現,可以真正做到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更好的完善學分制
本科生導師制是高校學分制完善的需要,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已經對本科生的教學采用了學分制,學分制作為一種以學分計量學習量的教學管理制度,它允許學生在修業年限、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上有較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與學年制有較大區別。由于剛進入大學時期的學生對學分制了解甚少,選課比較盲目,不注意知識的系統整合。而實行導師制就是很好的解決途徑,能更好地發揮導師的作用,其主要職責是對學生所選課程提出必要的建議,保證學生學習內容的系統性、完整性和科學性。
(四)有利于素質教育,培養新型大學生
本科生導師制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提出的,和傳統的高等教育方法有所不同,能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個性、興趣和特點,因人而異地制定其學習計劃,指導其專業課程等的學習,定期進行檢查、評定。能夠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使每位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同時,讓學生在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后進行選擇,可使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得到發展,較早地接觸并參與科研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實行導師制有利于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有利于培養有個性、有能力的新型大學生。
二.在我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可行性
(一)教學改革實踐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秉持中西合璧辦學理念,實施國際化全人教育,培養復合型實用人才。如何把這些大學生培養成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為了與世界接軌,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2010年我校也開始進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并著手建立本科生導師制。
在推行導師制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強調導師的主導作用,也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導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場合與教育機會,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對學生施行全過程的教育與指導。要求導師在課堂教學內外都與學生密切聯系,鼓勵學生創造性發展,鼓勵學生多帶著問題學習,多帶著探索精神去發現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努力使導師的工作滲透在學生身上,創造導師與學生間近距離的人格交流。
(二)需要思考的問題
結合我校實際工作經驗和學生的反映,作為一項學生教育管理制度的新嘗試,本科生導師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導師工作繁重,精力不夠。院系能夠擔當導師的教師大多工作繁重,人手不夠的問題越來越凸顯,這勢必會影響到導師對學生的指導質量。
2.見面次數較少,師生缺乏聯系。我校學生學習與生活均在學校校區,導師較多為其他地區居住,由于交通距離遠,會出現導師與指導學生見面次數少、見面時間短的情況,這也不利于導師與學生的及時溝通和交流。
3.缺乏導師激勵機制。導師工作量大,激勵措施欠缺,不能充分調動導師的積極性,導師的職責有待于進一步明確,并且要建立起導師制工作考核制度,保證導師制的施行有章可循。
三.本科生導師制在我校的具體實施辦法
(一)明確本科生導師的定位和職責
從管理學的角度分析,導師制是基于人為關懷而產生的,要求指導教師直接面對學生,不僅傳授知識和技能,還要以自己良好的師德和人品影響學生,做到既能教書又能育人。明確導師的職責,導師的主要職責是引導學生做人和做學問,要做到“四個結合”,即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相結合,共性教育和個性教育相結合,嚴格管理和親情感化相結合。同時,規定導師在每學期開學初對本學期指導做好計劃。每次開展指導活動,都要做好活動記錄。在每學期末應做好工作總結,并向學院提交總結報告。學院將綜合評定導師,做出考核結果,作為教學上的考核依據。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
由于本科生導師制在我國起步較晚,因此在管理方面缺少經驗。在管理機構、管理規章制度、管理辦法等許多方面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導致部分導師和學生缺乏積極性,從而影響了導師制的實施效果。高校應以行政為主,人事處、教務處、學務處、聯合成立導師制工作小組,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激勵機制,指導和監督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運行。把導師的工作與報酬、職稱評聘集合起來,導師在受聘期間應享受導師津貼,導師工作應按照學生的數量和質量直接計入教學工作量,對于成績突出的導師應在年度評優。在職進修、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學生的表現要與課外的評優評先掛鉤,充分調動導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三)確定合理的介入時間
不同高校再給學生配備導師的時間不盡相同,有的是新生入學后半年到一年,有的則是在二年級或者四年級畢業論文時配備。筆者認為,在新生入學后半年左右配備導師比較合理。新生入學后,適應新環境、新生活的過程,也正是需要幫助輔導的發展過程。這個時候是本科生導師介入的最佳時機。導師制在后期會有變化,例如:在一年級和二年級期間,導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的思想、選課以及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種種問題,在三年級和四年級期間導師主要負責專業學習方面、論文方面、就業方面等相關問題的輔導,體現“導師制”的過程化管理方式。
(四)加強對教學雙方的監督
學校要同時對導師和學生進行監督,規定學生應履行和遵從的義務,并與學分、評優評先、畢業結合起來。學生應遵從的義務具體包括:學生有義務按照學校的規定,接受導師的指導;有義務與導師充分討論選定適合自身特點的指導;有義務與導師充分討論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制定出學習計劃;遵從導師按照商定的學習計劃對選課的指導意見;遵從導師按照學習計劃安排的科研活動和實踐活動。對于學生的各種評優表格和就業推薦表,應另辟一欄,由導師填寫相關意見。而導師的指導意見,應能對學生的各種評比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
總之,在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論是一種創新型的管理模式,在越來越多的高校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情況下,本科生導師制亟需在理論上進行深入的探討,在實踐上進行總結完善,只有這樣,本科生導師制才能真正得以落實,為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滿亞輝等,軍隊院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5,(4).
2.王建方等.“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6,(1).
3.車承紅等.談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J].藥學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