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輩輔導員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30 23:31: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朋輩輔導員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朋輩心理輔導;心理委員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有57.4%以上的大學生由于各種原因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精神疾患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正處于一種“心理斷乳期”,強烈的心理獨立感與心理的不成熟發生了巨大沖突,使許多大學生產生了心理上的不適應,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
而在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嚴重不足。許多高校專職心理咨詢員和在校學生比例不足1∶10000。在咨詢教師人數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建立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心理自助組織,形成一種運行良好的心理自助和互助機制,構建全程全方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監護系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自2003年中國農業大學率先在班級中通過設立心理委員開展朋輩心理輔導以來,一些高校也在班級設立了心理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在同輩心理輔導模式理論的指引下,嘗試建立班級心理委員,探索一條切實可行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經過一年的運行,發現其在隊伍建設、機制建設、活動開展、學生主體性作用發揮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
一、朋輩心理輔導的理論
(一)朋輩心理輔導概述
朋輩:包含“朋友”和“同輩”的雙重意思,“朋友”指有過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賴的人,而“同輩”是指同年齡者或年齡相近者,他們具有年齡相近、性別相同或者關注的問題相同等特點。
朋輩心理輔導以人本主義為理論基礎,有時被稱為“準心理咨詢”或者“非專業心理咨詢”,是指年齡相當者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和朋友給予心理開導、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心理咨詢功能類似于心理咨詢的幫助活動。
(二)朋輩心理輔導的特點:
1、相互性:在朋輩心理輔導中的助人者和當事人的角色是通常不固定的,也就是說,助人者與當事人隨環境和心境的改變而相互轉換角色,所以朋輩心理咨詢具有相互性。
2、廣泛性: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是與他們年齡相當的同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大學生有了心理問題的時候,首先選擇的是向朋友傾訴(79.8%),如果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識,在相互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同學之間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幫助。
3、有效性:在學校中,學生以宿舍、班級、社團等方式聯系在一起,為他們在心理輔導提供有利條件,不受時間、地點場所語言等因素的影響;且朋輩心理輔導員通常都是當事人較好的朋友和同學,這些朋友或同學易于接觸,其建議和意見容易被接受;此外助人者往往與當事人共同生活和學習,有利于發現和接觸當事人對監督建議的實施以及改善環境極為有利。
4、自發性:朋輩心理輔導是同齡之間的一種互幫互助的行為。大學生在面臨心里困擾而自身無法克服時,往往會主動尋求幫助,這樣,“朋輩心理互助”便自發產生了。
5、友誼性:因為他們在年齡、價值觀、經驗、情感體驗、愛好、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具有天然的“親緣”關系,在面臨很多困惑的問題時能夠及時解決。
二、朋輩心理輔導操作模式的實踐探索―設立班級心理委員
(一)學校班級心理委員工作簡介
根據學校實際,參考其他高校的心理委員工作機制,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06年11月開始了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模式探索,具體如下:
1、班級心理委員的職責確定:
(1)以滿腔的熱情、真誠的態度關心每一位同學,工作中能夠堅持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原則;
(2)在心理老師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有利于維護本班學生心理健康的各項活動;
(3)在本班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工作,采取各種措施,最大程度的預防本班重大緊急事件發生;
(4)協助心理教師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5)協助心理教師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工作;
(6)按要求參加心理委員培訓及其他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專題學習和交流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增強工作能力。
(7)關注特殊人群:對性格孤僻、家庭情況復雜、經濟貧困、紀律觀念淡薄、學習困難的同學要給予特別關注和幫助;
(8)當本班同學中出現心理危機突發事件,應準確、迅速地上報班主任、輔導員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9)加強與其他班干部尤其是寢室長的聯系,及時發現和幫助有心理困惑和煩惱的同學,并有效地開展朋輩間心理輔導;
(10)在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中做好保密工作,嚴格保護同學的隱私,維護同學的權益;
(11)認真完成上級交予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按時參加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會議與活動;
2、班級心理委員的產生方式:
心理委員由“個人自愿、班級推薦、輔導員考察、咨詢師面試”的方式產生。“個人自愿”是指希望擔任這一職務的學生首先要具備主動幫助同學的愿望,不能簡單地通過一般的選舉來產生,而是通過自愿報名,填寫《甘肅農業大學班級心理委員選聘表》。在“個人自愿”的基礎上,再通過“班級推薦”,即獲本班半數以上的同學支持即可。然后提交到所在學院主管學生心理工作的輔導員考察,考察合格后再通過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試,如果符合要求即可確定為“心理委員”。但真正獲得行使自己職責的資格還需經過學校規定的心理培訓。
3、規定了選聘班級心理委員的具體條件:
(1)在學生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2)熱心班級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務意識和責任感;
(3)對心理學知識感興趣;
(4)具有樂觀、開朗、熱情的性格品質,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5)善于與人溝通,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6)能夠服從組織要求,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保密原則;
(7)學習成績較好。
4、對班級心理委員的考核方式:
學校制定了《甘肅農業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獎勵辦法(試行)》,在日常管理中實行星級制度,通過德、能、勤、績幾個方面對心理委員進行考核,每年評選一次優秀心理委員。
5、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開展
心理委員剛設立時,165名學生來自不同的學院和班級,基本上都不認識,不好組織協調開展工作。針對這種情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先以學院為單位進行管理,每個學院設一名聯絡員,負責信息的傳達和協調。在培訓的過程中增加了互動環節以促進同學間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還組織開展了素質拓展活動,使同學們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培養信任協作意識,激發生活熱情,增強心理委員這個團隊的凝聚力。
當同學們基本上相互認識和有初步的了解后,打破學院的界限,在心理委員隊伍內部采取負責制,設置了網絡部、策劃部、新聞部和事務部管理四個部門,各部的職責和工作重點不同。各心理委員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愿選擇進入各組。
在設置心理活動場所時,學校考慮到學生開展活動和管理的便利性,將心理委員的活動室放在了學生公寓里。在裝飾心理活動室時,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自己動手設計和裝飾。事實證明這樣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心理委員的主人翁意識和他們的動手能力、協調能力,還起到了宣傳心理健康的作用,漂亮的活動室吸引了不少同學駐足觀看,并積極主動要求協助工作。
當然,要有效開展朋輩心理互助活動,前提是學生必須具備必要的心理衛生知識。我校是農科類院校,部分學生埋頭于專業知識的學習,缺乏對社會歷史、現實人生和人際關系方面的了解。為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心理委員進行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互助技能的培訓,幫助提高心理委員的朋輩心理互助的基本能力。在每學年的第2學期給心理委員安排20課時的崗前培訓,從心理健康、情緒管理、人際關系和心理委員工作技能四個方面進行講解,在教學時以受訓者為中心,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重點提高心理委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并且在培訓中輔以心理輔導活動,讓受訓者以自己的心理輔導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的理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通過提高受訓者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其心理輔導能力發展。
除了對心理委員進行定期培訓和開展素質拓展外,還定期召開例會,交流工作經驗,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匯報班級心理健康狀況,對班級心理輔導工作提供意見與建議。同時不定期組織心理委員開展觀看心理電影、心理委員沙龍、團體訓練等活動。同時,督促各部門各自開展有特色的部門活動,并在開展全校性的心理活動時充分發動心理委員,讓他們發揮協助、組織和協調的作用。通過以上工作,起到明確心理委員職責,提高個人素質,促進人格培養的作用。
心理委員組織健全后,我們制定了《班級心理委員工作計劃》,按時間段布置了工作重點,明確班級心理委員的角色――班級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以及其日常主要工作。以指導各班級心理委員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展工作。
(二)取得的成果
2007年12月份,在班級心理委員設立一年、經培訓上崗一學期后,學校在大一、大二、大三各20個班級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和一些心理委員和老師進行交流,結果顯示其工作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
1、心理委員自身素質得到很大提高。經過推薦和系統課程培訓的心理委員,自身素質得到了很好發展。自我意識與自我觀察力明顯增強,具有感受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能夠組織開展心理輔導活動,有良好的奉獻精神,樂于為他人服務。因此,心理委員成為班級中受歡迎的人,一些輔導員和其他老師開始著手在心理委員中 “挖人才”;有的班級在競選班干部時,有20多人競聘心理委員,成為最熱門職位。
2、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壯大。使經過培訓的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協助者,使從事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日益壯大,解決了傳統模式的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校每個班級都設立了心理委員,共有心理委員220名,為進一步加強和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在班級設立心理委員并開展工作以后,到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較前期數量增加,還有一些同學主動要求心理委員幫他們預約并帶他們到咨詢室;班級中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動增多,一些班級出現同學要求、老師督促心理委員開展活動的情況。在調查中對“當你或你的同學、朋友有了心理問題時,你們會不會去做心理咨詢?”有28%的同學選擇了“會”,與兩年前11%的調查結果相比有顯著提高;對“你對心理咨詢的看法”的回答,有50%的同學選擇了“心理健康的人也可以做咨詢”。
4、提高了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的靈敏度和有效性。心理委員能夠與學生保持近距離接觸,能敏銳地察覺到有心理危機的大學生周邊環境的各種變化,及時有效地向學校傳遞信息。2007-2008學年的第一學期,經過班級心理委員轉介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進行咨詢的同學有23人;有的心理委員將心理咨詢老師請到學生宿舍開展工作;因心理委員的信息預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時有效地干預了抑郁癥患者和焦慮癥患者各一名,經過藥物和心理治療,現已返校正常學習,狀態比較穩定。
5、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通過心理委員滲透到學生中去。通過心理委員這個“橋梁”,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普通學生能更好地進行信息溝通,學校和班級能更多地組織學生樂于接受的活動。設立了班級心理委員后,2007年的“5.25心理健康節”發動心理委員組織班級將學生的學習生活場景搬到舞臺上,開展了學校“心理情景劇大賽”,在隨后的“首屆蘭州市高校心理情景劇巡演”中,學校推薦的劇目受到其他高校好評。2007年11月底學校依靠心理委員開展了“心理游園”活動,受到同學們的普遍歡迎。這些活動在沒有心理委員之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有能力開展的。不僅如此,班級中自發開展的活動也增多。自2007年9月第一批班級心理委員經過培訓上任的這一學期,班級開展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活動報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有近20次,而在以前,每學期最多只有5次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活動。
6、信息渠道更暢通。設立班級心理委員后,能更多地了解學生的信息,增加了渠道直接傾聽他們的聲音。僅2007-2008學年第一學期就接收到班級心理委員的建議14條,同時在開展活動時廣泛征求他們的意見,早做部署和預防,使大型活動都能圓滿完成。同時在綜測和評發獎助學金等其它時候,心理委員也會及時主動地和我們交流信息,反映學生的狀況,促使我們針對這些主題及時開展討論,引導心理委員開展工作。
(三)不足
心理委員的建立是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次探索,但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經過思考與分析發現該工作還存在幾點不足,總結如下:
1、工作體制不健全,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心理委員的定位不明確,相應的工作體制還有待于完善,造成了其工作開展的不平衡性。學院重視,心理委員負責的班級,工作開展的很好,效果也比較顯著;而部分心理委員則感到工作重要性與責任性不強,以至工作缺乏主動,得過且過,在調查中,有30%的同學反映班級心理委員沒有開展相關活動,這不利于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心理委員的工作和管理體制的建立,相關的政策的扶持依然需要增強,如危機防預方案的建立和落實等。
2、培訓系統體系不健全。我校沒有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心理委員專業知識不足,并且沒有相關配套教材出版,學校只是進行了一些最基本的培訓。和心理委員交流后發現多數心理委員表示培訓不夠,專業知識缺少,在日常工作中覺得沒有“底氣”。還有一些心理委員因種種原因中途調離崗位,接任的同學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很難融入集體,開展工作。這要求我們盡快健全培訓體系,編制《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手冊》,進一步落實班級心理委員的選聘和管理制度。
3、心理委員作用發揮不足。原因有二:一是管理漏洞。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員有限,各學院重視程度不一樣,使得部分班級心理委員與學院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聯系不緊密,弱化了心理委員作用的發揮。二是工作沒有頭緒,難見成效。據報道,一些率先設立心理委員的高校出現了班干部聘選中無人愿意當心理委員的現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覺得心理委員出力不討好,而其他班委的工作容易出成績。這提示我們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進一步探索學院在心理委員的工作開展和組織管理中的工作模式。
班級心理委員,逐漸成為學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亮點,今后我們會提高心理委員的專業水平,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立健全學校危機干預體系,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詹啟生、李義丹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新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 (3)
[2]宋英大學班級增設心理委員的實踐探索中國學校衛生2005, (12)
[3]王猛、周莉、張野、王聰高校心理委員發展研究中國地質教育,2007,(3)
[4]吳代莉發展性心理輔導操作模式的實踐與探索教育探索 2005,(8)
- 上一篇:圖書館采編部門全年工作計劃
- 下一篇:學院輔導員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