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2 17:23: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輿情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造成以上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漁業水域迅速減少(俗稱“失水”),導致漁業資源嚴重衰退。漁民“失水”就如農民“失地”。“失水”直接導致漁民捕獲量下降、漁類低值化日益加劇。水域污染、生態破壞及過度捕撈致使漁業水域環境日益惡化,漁業資源不斷衰退,加上水上運輸業的迅速發展,以致漁民雖有水面但無法正常生產。
第二,漁民自身發展能力的局限性。就群體整體而言,受流動作業方式及傳統觀念因素的影響,漁民受教育的程度、適應社會的自身能力相對較弱。在漁村,世代以漁為生的漁民“靠水吃水”的傳統觀念較強,通過提高自身能力來適應社會發展變遷的意識較弱,絕大多數漁民除了捕魚以外無其它技能。
第三,社會管理邊緣化,使漁民幾乎成為被忽視的弱勢群體。漁民由于群體較少,受傳統體制影響,在社會管理上一直未能完全享有所在地社區(居委會或村)其它居民群體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加之我國相應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其在社會管理方面被邊緣化,許多權益被侵占或享受不充分。
關注和扶助漁民弱勢群體,必須從產生漁民弱勢群體的本質性根源出發,針對不同的問題和目標,采取相應對策措施。建議如下:
第一,實施漁民住房安置工程。建議對無住房戶、租房戶和人均居住面積25平方米以下的漁民實施住房補助。為促進漁民與社會其它群體的融合和推動轉產轉業工作,住房安置政策要以引導漁民進城、投親靠友分散安置為政策導向,由中央和省兩級補貼漁民購(建)房成本,市、縣兩級補貼購(建)房地價、稅金或提供廉租房、經濟適用房。
篇2
全省困難企業和虧損行業主要分布在機械、輕紡、冶金、森工、煤炭等行業和部分軍工單位,下崗人員和青工也主要集中在這些行業和單位,昆明、曲靖、紅河等地下崗人員和青工占全省下崗人員比重較大。
1、下崗青工構成情況。一是下崗青工主要來自于過去長期被視為較好的行業或企業。通過對昆明市市屬74個企業的調查了解,下崗職工主要分布在輕紡、冶金、機電、化工等行業,40歲以下下崗青工2587名,占下崗職工總數的56.6%。二是下崗青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80%以上下崗青工學歷為初中或高中。三是下崗青工多為生產一線工人,生產一線青工占57%,從事后勤服務工作的占30.7%,從事管理工作的僅有12.3%。四是下崗青工所占比例較大,約占全省下崗職工總數9萬余人的40%左右。
2、下崗青工思想狀況
(1)對下崗原因的認識
下崗青工對下崗原因的認識主要有三種:(1)認為是國家政策造成的。在過去生產經營狀況較好企業中的多數下崗青年認為,企業在經營狀況較好的情況下利潤都上繳給了國家,企業不但沒有積累,而且還面臨設備老化、離退休人員增多等問題,現在把企業推向市場,企業要調整產品結構、適應市場競爭,缺乏更新設備、購買技術的相應配套資金,這樣企業只能是等死或“九死一生”。認為國家把目前的一些困難轉給了企業,企業又把困難轉嫁到下崗職工身上。(2)認為是企業自身狀況造成的。下崗青工比較集中地認為,企業經營管理者開拓進取精神不夠、生產經營決策不對路、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導致企業每況愈下。有的企業領導不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親,對購銷等關鍵部門負責人管理不嚴;有的企業負責人揮霍浪費,中飽私囊,高于市場價格購買原材料,致使產品價格偏高、產品滯消,使企業陷入困境。由于企業領導的一些直接責任造成企業困難,使職工下崗。持這種看法的下崗青工占35.4%。(3)認為個人自身能力水平較低也是下崗的原因之一。19.2%的下崗青工認為,他們在文化程度、專業技術、勞動熟練程度和工作態度等方面不如他人,也是下崗的重要因素。
(2)下崗青工對所在企業的看法
絕大多數下崗青工對所在企業表現出情緒上的不滿、情感上的依戀和對企業再度振興寄予希望。他們感到自己曾為企業的發展付出過心血和汗水,而今意想不到地被企業“遺棄”,成為“無辜的受害者”。同時他們承認,對企業的各方面情況都熟悉,有難以割舍的感情,希望企業發展興旺起來后能回到原崗位。對于所在企業的發展,他們的看法是:(1)現在企業不死不活已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他們認為企業轉換機制只是一個方面的問題,但更為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問題,要真正使企業經營管理者做到權利與責任掛鉤、風險與效益結合。如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不好,企業領導要與職工一視同仁,也應下崗。(2)對企業“怎樣改,能否改好”持不樂觀態度。我們了解到有的困難企業在實現股份制改制的過程中,有的青工表示盡管自己可以想辦法籌集入股資金,但是對企業實行股份制后是否就一定會好起來持懷疑的態度。有的青工說:“寧可下崗,也不入股。”(3)認為只有靠政府扶持,企業才能好轉。持這種想法的下崗青工占絕大多數。
(3)下崗以后的心態
接受調查的下崗青工多表現為這樣幾種心態。一是寄希望于企業能盡快適應市場要求,再度振興。他們認為,現在企業雖然困難,但還不必急于尋找出路,等企業情況好轉,就回到原崗位。二是“說不清是壞事還是好事”。31%的青工認為,盡管下崗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是相信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發展,再就業定會得到解決。“現在發展機會較多,只要自身努力,說不準情況還會比原來好。”三是由于自身素質不高,不愿也不敢闖市場,只能靠所在企業發給的基本生活費維持生活,這類青工心態十分復雜,且多為女性或無專業技能的青年,占下崗青工總數近20%。四是“相信政府會解決好這件事”,覺得這只是或早或遲的問題。
(4)下崗青工最希望得到的幫助
下崗青工普遍認為,適應社會需求的業務技術是他們再上崗的主要障礙,希望得到針對性強、比較實用的各種專業技術培訓。同時希望得到政府勞動就業部門提供的再就業信息,認為政府部門提供的再就業信息可靠、真實,即使遇到什么問題也可以找相應部門幫助解決。另外,他們還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為下崗職工提供一些就業機會,創造下崗職工再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下崗青工再就業流向和選擇
1、當前下崗青工再就業流向
目前,已再就業的下崗青工大多數流向是以服務行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其主要就業渠道為:(1)通過自謀出路實現再就業。這一部分大多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文化素質,他們或通過親朋好友幫助介紹尋求到新的職業,或通過自身努力,搞起個體經營。(2)通過政府有關部門的組織實現再就業。這一部分為少數。(3)通過參加社會培訓實現再就業。下崗青工根據社會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通過自費參加電腦打字、電器修理、裁剪、營銷等培訓學習后自謀職業。現在把參加培訓、提高技能作為贏得再就業機會的下崗青工越來越多。
2、下崗青工再就業選擇
調查表明,年紀輕、有一定文化基礎和專業技能的青工多愿流向非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或從事個體工作。文化素質偏低、年紀稍大、專業技術適用面窄的青工,多愿流向國有企業和商業服務行業。下崗女工更希望再次選擇的職業相對穩定,以便能照管家庭、養育兒女、贍養老人。同時下崗青工大多希望由組織安排就業,表現出對政府部門很強的依賴性。在擇業標準上,被調查青工選擇的順序依次為,收入高的企業、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工作環境較好的企業和人際關系寬松的企業,反映出他們自身的擇業意向與現實具有較大的差距。
三、再就業存在的問題
1、社會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與下崗青工再就業極少的反差比較明顯。如昆明市對一些領域的勞動力需求量較大,家政服務、環境衛生、商業服務、市場營銷、保險業務、保安、旅游業、第一產業等方面能吸納大量勞動力,但是下崗青工再就業人數較少。主要有這樣幾方面的原因:(1)存在勞動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思想障礙。有的下崗青工說:“過去我家請保姆,現在我去當保姆,我才不干。”還有部分下崗青工不愿做一些臟、苦、累的工作,他們當中不少人認為”這些活我能干,并且能比外來工干得還要好,但是寧愿少拿錢也不想干。”(2)存在“眼高手低”的情況。不少下崗青工小錢不愿掙,大錢掙不來,從而失去一些再就業的機會。(3)對再就業認識片面。絕大部分下崗青工認為從事個體經營仍屬失業,只有政府重新安排的工作才是就業。
2、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和完善是制約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重要因素。下崗青工認為,“將來會怎么樣誰也說不清楚,現在即使自己找到工作,或從事個體經營,但沒有了原企業的勞動關系和健全的社會保障,總有朝不保夕的感覺,心里不踏實。有的即使想自謀職業,最終仍裹足不前。
3、服務方法不多影響了下崗青工的再就業。絕大多數下崗青工由于自身局限性而面臨再就業困難。他們當中或文化偏低、年齡偏大、無專長或專業單一、技術面窄、再就業信息不靈、缺乏再就業資金等各種情況,都需要社會對其給予服務、幫助和支持。當前各種名目的社會培訓良莠不齊,下崗青工即使花錢也未必能學到真本領。政府對下崗青工業務技能培訓的投入不夠,對規范社會辦學的力度不夠,目前還缺乏政府有關部門面向全社會的再就業信息渠道,社會輿論導向還沒有對下崗青工再就業形成良好的氛圍,再就業中介服務的欠缺也是下崗青工再就業的障礙。
4、思想工作不到位使再就業的順利實施變得更難。在調查中發現,有的企業領導一是不能正視企業職工的下崗問題,感到有損企業領導的形象,往往回避或不談下崗再就業的問題,致使企業職工和下崗職工對再就業沒有足夠的、清醒的認識。二是對企業現狀認識不清,認為“市場經濟琢磨不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不清企業哪一天又紅火起來了。”這種思想對下崗職工有著直接影響,使他們在再就業問題上進退兩難。三是對下崗職工不關心,工作方法簡單、草率,甚至不聞、不問、不講,嚴重挫傷了下崗職工對企業的感情與信任,影響再就業工作的順利實施。
四、幾點建議
1、幫助下崗青工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擇業觀、就業觀。政府有關部門、群眾團體以及新聞宣傳等部門和單位應采取多種形式,對下崗青工進行改革開放形勢教育,幫助他們解放思想,認清形勢,樹立競爭意識,克服自卑心理,轉變就業觀念,打破傳統的“鐵飯碗”觀念,做到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主動到市場經濟中去找出路、謀發展。幫助下崗青工開闊思路,引導他們向非公有制經濟轉移,向第三產業分流,動員下崗青工投身第一產業發展,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承包“四荒”,開發種、養、加等農業綜合項目,發揮他門在產、供、銷方面的優勢。
2、加強再就業的技能培訓,搞好中介服務。主要在于增強下崗青工的就業能力,拓寬下崗青工的就業渠道:(1)政府應加大對下崗青工轉崗培訓的投入,支持有組織、有計劃地對下崗青工開展培訓。(2)進一步規范各類職業培訓,并充分利用現有的職教陣地。依靠社會力量,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下崗青工的需要,把知識教育與重點業務技能培訓結合起來,使下崗青工學有所長、學有所用。(3)努力為下崗青工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就業渠道。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開發就業崗位,積極吸納下崗青工。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篇3
1、城區、各鎮、辦事處、工業園區近幾年來努力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區共有各類學校208所,其中幼兒園126所,小學53所,初中21所,高中5所,職高5所,在校生**人。
2、我區在職教職工**人,其中專任教師4031人。
3、年來,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全區中小學嚴格執行省、市收費標準,我區各校又采取一系列的控流措施,初中、小學的學額鞏固率逐年上升。
4、我區加大普九教育的實施力度,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提高普九內涵的同時,逐年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制定了高中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目標;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施職業教育結構性調整,努力保證職業學校的生源;成人教育逐步完善,初具規模。
5、全區各地多方位籌措資金,積極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大力實施“三新一亮”和“校園危房改造工程,全區學校危房改造工程業已竣工.
6、全區共有省三星級高中一所,省級示范初中四所,省德育先進學校所,省實驗小學2所,省級模范小學1所,省級示范幼兒園1所;獲市級各類榮譽稱號的學校共有所。
二、我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1、發展與投入的矛盾加劇。
(1)負債辦學問題突出。
近年來,由于教育的迅猛發展,要求各校要有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與之相適應。而部分地方財政無法保證基礎教育的經費投入,加之多年來區、鎮、村三級教育投資主體不明,導致部分鎮村對教育的投資失去了積極性,甚至停止了投入。為提升辦學層次,拓展學校規模,以吸引更多的優秀生源,很多學校背負著學校建設、設備添置等欠下的巨額債務,使學校的發展面臨困境,步履艱難。形成了“要發展,就負債;不發展,少負債”的怪圈。據統計,截止到**年底,全區學校外欠債務高達6228萬元。如建平實小,學校因為迎驗實驗小學而添置設備,至今仍欠下了30余萬元的債務,目前無法償還;大吳中學,因迎驗江蘇省示范初中,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而欠下了150余萬元。目前這兩所學校的法人代表已多次走上法庭接受債主的。建平高中欠銀行、工程隊、教職工的集資款高達1300多萬元,而學校每年的可支配資金只有160萬元,除去學校各項大筆必須開銷以外,要還清這比債務還須20年;賈汪中學每年收入約為280萬元,能投入校園建設的每年大約為80萬元,現欠外債1700余萬(由原二十一中轉來,無力償還),徐州七中目前仍負債萬元,學校擴建尚需2000萬元目前無法到位;賈汪鎮大泉中學107萬建校工程款無法解決;塔山鎮教育欠債125.4萬元,無法償還;耿集中學欠債130萬,中心小學欠債14萬……在未來的四年時間里,又將是高初中的入學高峰期,學校學生人數成倍增加,學校的校舍建設、設備添置還需投入大量的資金,使得債務越來越重,嚴重制約了我區教育的發展。
(2)自用經費嚴重不足。
目前農村中小學特別是小學,公用經費嚴重不足,屬“生存型”學校。按照省制定的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和定額,全區中小學日常公用經費的缺口高達214.28萬元。缺口率為19%。公辦學校中,小學每人每生每學期50元雜費,鄉鎮教育中心校提15元,局提5元;初中每生每學期80元雜費,鄉鎮教育中心校提20遠,局提5元。除去學校正常開銷(水電、辦公),真正用于教師獎金福利的經費少之又少,更談不上改善辦學條件和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了。
2、師資隊伍狀況堪憂。
教學質量是學校辦學生命力所在,我們惟有擁有一流的師資,方能辦成一流的學校,獲取一流的質量,調查表明,我區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穩定狀況不容樂觀。
(1)生源增加和待遇低下帶來的師資壓力
隨著近年來高初中學生入學人數的不斷增加,教師缺編情況日益加劇。目前全區初中缺編教師285人,高中缺編教師127人,尤其是初、高中的語文、數學、英語師資極其匱乏。從今年起,高中將進入入學高峰期,至**年才能緩解。按1%的初中輟學率、75%的高中入學率來計算,從**年起至**年,四年將凈增15037人,扣除區外就讀(每年按500人計算),我區高中段將凈增學生13000人左右。目前全區高中段在學生僅為9009人,在未來的四年里,初、高中階段將面臨嚴重的師資短缺的巨大壓力。
由于受到工資待遇的影響,近幾年的本科師范畢業生到我區應聘的很少。加之受財政收入的影響,新分配的教師在相當一段時間里的編制問題不能解決,在農村工作的新教師,每月僅能領取150元的代課金,連日常生活消費也不夠,而且有的還要欠發幾個月。因此相當一部分優秀的新的師資寧愿到外地應聘或改行也不愿到我區來任教。
(2)待遇不均衡引發的師資隊伍的不穩定。
“一區兩制”,待遇不同,鄉鎮教師的心理極不平衡,這在目前已成為我區教師隊伍思想不穩定的最主要的因素。由于我區經濟連年低水平徘徊,再加之在近年來實行城鄉有別、區鎮教師不同待遇的做法。對農村教職工的職崗津貼、省綜合補助、省補、市補、節編獎、取暖降溫費等運用先漲再扣或直接扣除的做法,進而領取國標工資;而城區教師待遇卻逐年上漲,加上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鄉鎮教師沒有等等,進而形成了“一區兩制”的現象。這一現象直接影響了鄉鎮教師的積極性,他們認為在一個區同工不同酬是對他們的歧視。同時還有醫療保險中政府補貼不到位,遺屬補助、拖欠臨時代課人員工資等等。據統計,目前拖欠農村教師的遺屬補助261852元,拖欠臨時代課人員工資223742元,拖欠退休人員醫藥費668225元,有的已經拖了好幾年沒能得到解決。以上就是造成農村教師特別是離退休教師上訪,越級情況最主要的原因。
賈汪和市區,公辦和民辦,蘇北和蘇南的教師待遇存在差距是造成我區優秀師資流失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區農村公辦教師國標工資較低,加之蘇南教育的待遇豐厚,逐漸吸引了大批本區最優秀的教師甘愿放棄原來工作而“孔雀東南飛”;幾年來,我區乃至全市民辦教育發展迅速,待遇優厚,使得大量農村公辦優秀教師到民辦學校任教,甚至一些原來名氣較響的公辦學校的中層和骨干教師在也在短短一到兩年里流失殆盡。根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我區有90余名優秀的教師自動離職去區外任教,約有300余名優秀公辦學校的教師進入民辦學校,因此使得我區公辦學校“元氣大傷”。
(3)不堪重負動搖了農村教師終身從教的信心。
由于農村學校特別是偏遠鄉鎮的農村學校師資存在缺編現象,造成在職教師工作量過大,有的教師周工作量超過20課時,遠遠超過城區學校,白天忙于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處理學生問題,晚上還要輔導學生上自習,為了迎接各種檢查和驗收,甚至農忙季節的節假日也要加班。農村教師家庭多為單職工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幾百元的國標工資常常滿足不了贍養老人、撫養孩子、購買農資和人情往來需要使得一些教師經濟拮據而難以維持教師的尊嚴。同時,教師還要受到職稱、評優、獎金、再進修、分流下崗等問題的干擾,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得已另謀高就。
(4)民辦中學教師停發“國標”后的穩定問題
為滿足群眾對優秀教育資源的需求,預防優秀師資、生源的流失,經區領導同意并報經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在城區、大吳和青山泉創辦了英才、求知和堯舜三所民辦初中,吸引了欲外流的優秀青年教師任教。但目前區財政停發了其工資(國標部分)后,教師思想波動很大,有外流的趨向,也勢必直接引發三校的優秀生源的外流,將會造成資金、人才的多重損失,影響到全區基礎教育的發展。
3、教育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
(1)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教育理念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學校前進的指揮棒。而作為學校領導班子,他們的理念的先進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學校的發展,影響到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以及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學校的領導班子教育思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沒有明確的辦學目標或思路不切合實際,業務能力不強,思想散漫,不能以身作則,造成管理混亂,在廣大教職工中威信不高。部分農村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不主動去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質量不高。因此教師的教育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得不到家長的滿意。
(2)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素質教育的口號盡管喊了多年,我區的素質教育也取得不少成果,但始終沒有真正擺脫考試這個指揮棒。剛剛結束的第三次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結果顯示,一般來說,老師只喜歡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得到62.0%的被調查者的認同,這表明教師僅從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狀況未得到根本轉變。為了應試。教師只能滿堂灌;為了應考,學生只好滿堂聽。師生同心協力磨時間、拼汗水。甚至我區的一些小學也上起了早晚自習,什么學生在校時間,教師工作時間我統統不管,一早一晚披星戴月,于是乎學生就成了教師排名的工具,教師也成了學校排名的工具,誰還記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因此教師厭教,學生厭學,教師教死書,學生死讀書的現象屢見不鮮。
(3)亂收費問題仍然存在
近年來,我區加大治理學校亂收費的工作力度,使得學校亂收費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些不合理的收費現象依然存在。如各種課外輔導用書、訂報費、保險費、校服名目繁多且在事實上為強行收取。據家長反映,有的學校課本費通常是預收費用,但結算后不予退還,因為課外輔導課本也必須買,而課外輔導課本買上后最多上一到兩個課時。另外,還有的條件較好的學校雖然收取電教費,但是在平日里卻很少使用電教設備,寧可擱壞也不會使用。因此收費問題也成為百姓反映的突出問題。
4、教育在不同鄉鎮發展不平衡。
由于教育發展直接取決于當地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城鄉學校之間的差異,鄉鎮與鄉鎮學校之間的差異。如城區和走在全區經濟第一方陣的大吳、青山泉兩鎮的辦學條件相對優越,涌現出大批的省市級實驗學校、示范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硬件設備優良。而其他鄉鎮的大部分學校教學條件相對簡陋、教學設備缺乏,優秀師資匱乏,因此直接影響的全區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
5、農村學校學生輟學率居高不下。
一方面新的讀書無用論有所抬頭。一些人看到市場經濟初期個別暴發戶沒讀幾年書,就能出人頭地,掙大錢,認為農村孩子讀書不需多,認識幾個字,會撥弄計算器算算帳就行了。因此,多讀書不如早掙錢的思想束縛了人,造成小學生、初中生輟學率上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連續幾年農民增收緩慢,高校學費十年漲了100倍,種十畝地養不起一個大學生,導致鄉村出的大學生越多,經濟反而越落后。經濟發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區,一戶農民供養一個大學生一般要傾盡家庭財力,供養兩個或三個大學生則要靠借款、靠社會支援,而孩子早早輟學的家庭則生活相對寬裕。這種現象的存在,使部分農民產生念書賠本的思想。雖然政府每年都對貧困和特困家庭的學生進行補助,但這對于大量的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是“杯水車薪”,因此越來越多學生選擇了輟學打工的道路。
6、職業教育有待大力發展
目前,我區職業教育規模偏小、質量差、效益低、專業設置重復等問題的存在,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另外社會上對上職中的學生存在偏見。認為一等學生上重點高中,二等學生上普通高中,三等學生上中專、技校最差的學生才上職業高中。這樣就嚴重刺傷了上職中學生的自尊心,寧愿失學也不上職中。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條規模集約化、專業市場化、人才技能化的職業發展的好路子非常必要的。
7、韓橋、董莊兩礦校遺留問題有待解決
**年9月,兩礦校二百六十多位教職工統一納入地方政府管理,其人員工資標準仍然是集團企業標準。在省政府**年41號專題會議紀要和兩礦校移交協議中,沒有對兩礦校教職工在三年過度期遇有政策性增資問題的解決辦法,更沒有明確遇有政策性增資時的資金來源渠道。只有在協議第六條規定中,有未盡事宜和省政府**年第41號專題會議機要有不符之處,雙方協商解決的內容。**年7月21日,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發了徐礦司發[**]181號“關于增加工資的通知”文件,兩礦校教職工聽到消息后,多次到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反映他們的政策性增資的問題,但集團一直沒有給予答復。至今這兩礦校人員的增資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在今年初的地方增資中,兩校人員仍沒有明確說法,教職工的情緒波動很大,已多次上訪或越級,不穩定因素很大。
三、理清思路,找準突破口,加快我區教育的蓬勃發展。
1、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明確責任。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地區經濟水平的高低往往影響著基礎教育的發展,而基礎教育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教育投入的獲益,往往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在這里要求我區各級政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關注教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切實做到“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區政府要確保財政依法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入,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財政體制改革,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在年初編制預算時,對義務教育經費要重點保證,統一管理,統籌安排。并以此作為考核干部的硬指標。其次出臺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政策,加強經費使用的監督,如稅費改革后的新的農業稅收總額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義務教育等。從而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真正明確各級各層次教育投資的主體,地方政府要幫助學校分憂解難,要針對學校負債辦學的情況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建議區委、區政府把各鄉鎮、辦事處、工業園區投資辦學情況和政績考核掛鉤,想方設法為教育的發展打開方便之門
2、快解決城鄉教師“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的實施雖然有效解決了長期拖欠農村教師工資的問題。但是目前農村教師國標工資偏低,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福利待遇較差,教師思想波動較大。建議區政府在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盡量縮小城鄉之間公教人員的收入差距。讓同一個區的教師真正做到“同工同酬”。督促相關部門盡快解決農村教師的各項待遇。這包括落實解決教師的遺屬補助、臨時代課金、防暑降溫費、取暖費等的發放資金渠道問題,盡快解決好教職工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問題。“待遇留人”的問題不好解決,應該在“感情留人”方面入手,盡快解決新分配教師的入編問題,一方面使他們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能吸引一部分優秀教師到賈汪任教。
3、轉變觀念、科學管理、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打鐵還須自身硬”,一位好的校長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強有力的班子就是一座堅強的戰斗堡壘,一個優秀的教師群體才是學校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在選好人、用好人上下工夫,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勁、講奉獻的青年骨干放在領導崗位上。作為學校領導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管,用發展的眼光來指導辦學,用科研的意識來武裝教師的頭腦;在學校管理要突出以人為本,充分發揚民主,引導廣大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從教師實際出發,關心教師,努力建立張弛有度的工作秩序,營造和諧健康的群體氛圍。真正做到“感情留人、環境留人、事業留人”。
要堅持實施并不斷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通過全區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開。特別要加強對鄉鎮中小學的課程改革工作的指導,并根據我區經濟發展的要求,樹立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思想,努力探索改革當前應試教育、升學教育模式下造成的那樣一種學制,一個評價標準,一個大綱、一本書,甚至一張試卷的局面。全區學校要逐步實行教育收費一費制制度。要使一費制實行,真正對規范全區中小學收費管理,減輕農民負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加強師德和終身從教的思想教育。
針對我區教師思想不夠穩定的現狀,教育主管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活動教育在教師中培養五種精神:不計得失的犧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認真執教的敬業精神,終身從教的獻身精神。目前,我區農村各公辦學校的師德建設工作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如大吳鎮西大吳小學,青山泉白集中學等學校的教師雖然只拿國標工資,卻依然樂此不疲地默默奉獻在自己的教工作崗位上,并取得的驕人的成績。
5、狠抓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是把建設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學的重點擺到經濟薄弱的鄉鎮,努力建設一批省、市的農村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學。二是加強農村薄弱學校的建設,實行城鄉校長、師資交流,為薄弱學校培訓骨干教師,重視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開展師德師風、愛崗敬業精神的教育,切實提高薄弱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三是要重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要采取優惠政策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充實農村教師隊伍力量,我區政府及人事部門要重視和支持鄉鎮教育的發展,重新核定編制,對農村中小學核定編額,要充分考慮教學布點和班額及師生比的因素。按需設崗,按崗定責,按崗定員,按員聘任,努力推進全區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促進教師合理流動,并努力使農村中小學教師享受城區中小學教師同等待遇,同時加強對農村中小學的管理和評價,建立起校長和教師的獎勵基金制度,從而穩定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
6、努力加強職業高中教育。
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勞動后備軍,首先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突破口,作為教育工作與經濟工作的最佳結合點。我區要加快整合職業高中學校,開辦職教中心,對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普通高校對口升學,另一部分進行以勞務輸出為主的職業技術教育。職業高中在專業設置上必須符合本區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方向,面向市場,面向現代化,面向農業,在科技上大做文章,辦好自己的特色,找到新的增長點,為我區經濟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篇4
1、2000年之前的婦女病檢查情況。根據1988年國務院9號令《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和1993年衛生部、全國婦聯等《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在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勞動保障、婦聯、衛生、工會等部門的積極組織實施下,我市在所有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女職工中開展了每兩年一次的以防癌為重點,以防治婦女常見病和多發病(生殖道感染、惡性腫瘤和乳腺疾病)為內容的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形成了婦女病查治宣傳發動、技術服務、監督管理、原創:經費保障等環節密切配合的工作網絡。按照衛生部的工作規范和技術標準,××市衛生局下發了文件和規定,由各級醫療保健機構根據管轄范圍和職責要求開展婦女病檢查工作,上世紀90年代我市職工婦女病普查率達到80%以上。
2、2000年之后的婦女病檢查情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營企業大部分進行了改制,原有管理模式受到沖擊,普查經費得不到落實,婦女病普查工作遇到了困難,2000年普查率一度降至30%,我市婦女病普查工作陷入低谷。2001年起江蘇省人口計生委在全省推行以查治育齡婦女生殖道炎癥,提高育齡群眾生殖健康水平為目標的“生殖道感染綜合防治工程”,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婦科檢查、實驗室檢查(生殖道感染目標疾病:滴蟲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宮頸炎)等。在防治工程推進過程中,我市計衛聯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目前已形成計生部門組織發動,衛生部門(醫療保健機構)提供技術服務的工作網絡,技術服務項目為包含生殖道感染防治工程內容的婦女病檢查,技術收費標準實行限價低收費,婦女病檢查工作受到群眾普遍歡迎,婦女病普查率也逐年上升,到2005年達到75.6%。
二、存在的問題
1、國家規定開展婦女病檢查的對象逐步流失。在企業改制過程中,許多婦女已從“單位人”逐步轉變為“社會人”,不再成為法定的檢查對象,另外轉制后的部分企業以及私營企業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制約機制,單位女職工兩年一次的婦女病檢查保健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普查經費得不到很好落實。婦女病查治經費法定上是由企業從職工福利費中列支,物價部門在上世紀90年代核定的標準為每人次40元,但生殖道感染防治工程經費由接受查治的育齡婦女自行承擔,為了推動這一工作的開展,目前衛生部門開展的生殖道感染防治工作,實行的是低償和免費相結合的原則,每人收費限價為25元。按照婦女病普查項目要求,在開展技術服務的過程中,技術服務機構要承擔缺口部分的額外補貼,而這部分經費無補償來源渠道。
3、育齡婦女自我保健意識淡薄。部分育齡婦女對防止生殖道感染的認識水平低,對生殖道和乳腺疾病的危害認識不足,故對普查需求不高,認為有病才治病,忽視預防保健。有的即使單位組織普查也不愿意參加,對查出的異常情況不重視,不愿自費治療。
4、流動人口的管理問題。近幾年我市流動人口增加迅速,大多數外來婦女文化素質低,缺乏保健意識,加上經濟條件差,無錢就醫,更不會主動參加婦女病檢查。通過努力,2004年市財政下撥專項經費50萬元,各轄市、區和鄉鎮人民政府將流動人口納入當地經費投入的總人口基數計算,為全市流動人口提供孕環情檢測、避孕節育手術、生殖道感染綜合防治、避孕藥具發放等避孕節育和生殖保健服務,較好地保障了流動人口的生殖健康權。如何對流入我市的已婚育齡婦女按照“同管理、同服務、同宣傳、同享受”的原則,實行現居住地管理和服務,使流動人口中的婦女享有與戶籍所在地婦女同等的衛生保健服務,這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設想與建議
關注女性健康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為此,農工黨××市委曹玉屏同志提出了在我市開展“關愛女性健康,免費婦科體檢”行動的建議,為將這一惠及廣大婦女群眾的實事做好,維護婦女權益和保障婦女健康,推動我市實現全面小康和兩個率先,我們提出如下建議和實施計劃:
1、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途徑、原創:多形式的宣傳,提高廣大婦女自我保健意識,使她們樂于接受婦女病普查普治。各級保健機構和計生部門要形成合力,通過電視、電臺、報刊等各類媒體及舉辦知識講座、專家義診、保健咨詢等宣傳形式,積極承擔宣傳任務。
2、加強組織領導。保障婦女健康權益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齊抓共管、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實效。鑒于目前我市婦女婦科檢查的現狀,我們建議市政府牽頭,組織勞動、人事、婦聯、工會、衛生、計生等部門,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3、制定工作方案。承擔工作職能的部門根據行業規定的檢查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可行、可操作的婦女病普查項目,婦女病普查項目的確定要以早期發現危害婦女健康的惡性腫瘤以及防治婦女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同時明確承擔女職工婦科健康檢查的醫療保健機構、人員的準入。
4、落實普查經費。婦女病普查目前已納入公共衛生服務范疇,政府公共財政應予以補助。2005年婦幼衛生年報統計顯示:我市已婚育齡婦女為757252人,其中城區已婚育齡婦女為461374人(包括武進202076人),金壇、溧陽已婚育齡婦女為295878人。根據婦女病普查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早期發現危害婦女生命安全的惡性腫瘤為重點的要求,經過衛生部門測算,其成本費用至少為50元/人。按照農工黨××市委曹玉屏同志提出的城市每年、農村每兩年對已婚婦女進行一次免費婦科疾病包括乳腺疾病檢查服務的建議,經初步測算,如果全部由政府承擔的話,政府每年應投入3000多萬元用于婦女病檢查。
5、籌備試點推行。以上普查經費的測算由于受已婚育齡婦女人數統計的偏差肯定存在著不精確性。免費婦女病普查是一項大的實事工程,建議先在新北區試點推行。因為新北區作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城鎮,有農村,且外資企業多,人員構成多樣。新北區的試點模式可以在全市借鑒推廣。
篇5
社區青少年是城市市場經濟改革中出現的邊緣化弱勢群體,具有群體結構復雜、活動方式結群、活動方式邊緣等特點。對社區青少年科學有效的教育管理事關社會的長治久安與社會和諧發展,同時也事關社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社區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要確立“以人為本、依法維權、熱誠服務、促進發展”的科學理念,要從改變社區青少年的消極心態入手,以解決實際困難為突破口,同時要整合各方資源,加強教育管理隊伍的專業化,不斷充實和改進教育管理的內容和手段,“教”、“管”配合,以“教”為主.形成配套完善的教育管理體制和機制。
關鍵詞: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
以下正文: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逐步深人與推進,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出現了一批未能升學、就業16-25歲的青少年—社區青少年,他們是城市發展中不穩定的邊緣化弱勢群體。如何教育管理社區青少年幫助引導他們走出困境,已成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丈面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對此想談談自己的幾點淺見。
一、牢固確立“以人為本、依法維權、熱誠服務、促進發展”的科學理念
所謂“社區青少年”是指16至25周歲、無固定工作和收入或已終止學業和尚未進一步就學的青少年群體。按照“政府主導推動、社團自主運行、社會多方參與”的總體思路所進行的社區青少年工作,是旨在構建預防和減少犯罪工作體系的一項開拓性試驗。從政府實施社會控制,確保城市長治久安的角度,把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看作是維護和促進社會穩定的系統工程,當然是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題中應有之意。但我們對這項工作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于此。因為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同時更應是一項事關社區青少年健康成長,保護其合法權益,不斷增強他們社會競爭力、適應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的希望工程。
做好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依法維權、熱誠服務、促進發展”的科學理念,并在具體工作中充分體現。必須把政府“自上而下”的工作規劃與社區青少年“自下而上”的發展需求有機結合起來,絕不能因為求社會穩定這個宏觀目標,而忽視社區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和他們求發展的合理需求。社區青少年工作者必須從心理上擯棄對社區青少年的一些帶有明顯偏見的傳統觀念,并在平等機會和尊重人格的基礎上,努力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切實維護他們整體的合法權益,促進他們均衡地健康發展。只有牢固確立“以人為本、依法維權、熱誠服務、促進發展”的科學理念,并以此理念開展工作,才能使社區青少年成為一支促進社會穩定、和諧、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才能真正做好社區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防治工作。
二、突出重點,針對實際,從改變杜區青少年消極心態入手
社區青少年的情況復雜多樣,社區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應有重點。那些準備創業和升學,以及預備出國的純粹過渡性的社區青少年,不是我們教育管理的重點。而那些文化程度低,失學、失業、失管時間長,沒有一技之長,整天混日子,沒有進取心,家庭社會對其無力約束的青少年,才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這些青少年心理消極、自卑,但心理戒備意識強,外界不易與其溝通,不少人抱著過一天算一天,得過且過,乃至破罐破摔的心理。如果缺乏及時有效的疏通和引導,加之交友不慎等原因,極易走上歧途。
對于這些社區青少年要重點解決的首先是心理問題。有關調查發現,社區青少年許多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于缺乏對自己的正確定位,結果心理耐挫折力不強,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引發偏激、攻擊等心理問題,以至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對社區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是開展其他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努力為這些社區青少年營造一種受尊重、被關愛的氛圍。家庭、朋友和社會的關愛能夠幫助他們培養自尊、自信,改變懶散的生活習慣,重新鼓起工作和學習的想法和愿望。同時要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尤其專業的心理輔導和治療),盡力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戒備心理,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增強他們與正常社會的聯系和交往,幫助他們擺脫各種情緒煩惱,克服各種心理困難。在改變其消極心態,使其樹立自信自尊的基礎上,我們要加強他們的人生觀方面的教育和思想方面的引導,激發起他們積極進取的品質。并要提供適宜的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使他們有正確的就業觀,并要加強管理,避免他們向不良群體靠攏。這樣就能使這些社區青少年逐步恢復自信、找回自尊,以積極的心態重新開始自己的成長發展之路。
三、以幫助社區青少年解決實際困難為突破口
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人為本、依法維權、熱誠服務、促進發展”,最基本的就是要幫助社區青少年解決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出現的各種難題,努力為其出謀劃策,積極為其尋找出路。
如前所述,由于社區青少年是一個結構和類別相當復雜的混合群體,因此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可采取區分對象,對癥下藥的對策。目前大多把社區青少年分為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和情況一般的兩類。前者包括心理和行為上存在不良傾向和已染上惡習、曾有罪錯的社區青少年;后者包括弱智、殘疾、家庭有缺陷、生活比較拮據或有其他特殊困難的社區青少年。對于前者,可由居(村)委、社區民警、專業社工等結對幫教,并要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就業等實際問題;對于后者,其中身心殘疾的要針對實際情況,盡可能為其聯系并創造治療和康復的條件。對于離異、單親等家庭有缺陷的社區青少年,要積極為其提供社會心理、情感支持,對其中的未成年人要幫助作好監護工作。至于那些因家庭貧困導致失學輟學,以及有就業愿望因為學歷和技能條件差而失業的社區青少年,要給予必要的政策和經濟支持,比如可以考慮對他們進行一些自己感興趣,社會也需要的技能培訓,通過專款支持、無息貸款等方式為他們求學和謀得一技之長提供幫助。需要指出的是,對社區青少年的幫助,要考慮到他們的感受和需要,顧及到他們的自尊與人格,并以促進他們的自助、自立、自強為最終目標。
四、“教”、“管”協調配合,以“教”為主,形成配套完善的教育管理體制與機制
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關鍵不在“管”上,而在“教”和“導”上,我們要多在教育和引導上多下工夫。現在把社區青少年工作納入預防和減少犯罪工作體系,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傾向于穩定與管理一頭,根據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客觀需要來看,這是無可厚非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決不可忽視對社區青少年的教育引導。教育管理最終都應體現在對社區青少年的幫助和服務上,體現在維護社區青少年的合法權益,體現在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上。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包括專業社工在內的社區青少年工作者與社區青少年之間是平等的關系,而不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工作中應尊重社區青少年,在平等中取得他們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礎上開展工作。事實上,許多社區青少年對被人“管”,存在著本能的抵觸情緒,多數情況下他們的現狀本身就是家庭和學校等“管理”失敗的產物。
對社區青少年科學有效的教育管理,最終還要靠配套完善各項工作體制與機制來進行。首先要盡快建立并健全由政府授權并由共青團組織負責的,從屬關系清晰、法律地位明確的“主軸型”三級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現有的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土作組織領導機構為:市一級是由市政法委(綜治委)設立,并由團市委負責的“社區青少年事務辦公室”;區一級是由區政法委(綜治委)負責的“預防與減少犯罪辦公室”(該機構與禁毒、社區矯正工作混為一體);街道(鎮)一級是設在街道原有的司法科(該機構也與禁毒、社區矯正以及其原有工作混為一體)。這樣的體制下,難免會出現政法委和團市委雙重領導的矛盾,而陽光青少年事務中心及其社工站,也同樣不免面臨政府與社團雙軌制約下的困頓。這種體制存在著法律地位不明、責任主體模糊、上下關系脫節、不易管理和協調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問題。因此急需改進和完善。其次,要盡快健全完善的機制尚有,社區青少年信息調查管理及反饋機制、日常協調檢查機制、分類教育管理機制、工作評估表彰與激勵機制等等。
五、不斷充實和完善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內容和方式
社區青少年具有群體結構復雜、活動方式的結群、經濟上依賴、活動方式邊緣等特點,在他們身上存在幾對突出的矛盾:有一定的理想信念,但缺乏意志,比較自卑;學歷相對較低,技術水平差,但對職業心理期望值較高;感情上渴望得到關懷,但缺少家庭和社會的認同;生活水平相對較低,但經常出入消費場所。
針對社區青少年的上述特點和矛盾,我們在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內容上,應充實和加強心理、就業、法制、人際交往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內容。心理教育方面要突出社區青少年的自信心、自尊心的樹立與養成;就業觀教育方面要教會他們正確進行擇業定位,并加強對他們的職業技能培訓;法制教育方面要重點突出青少年維權、青少年保護和罪錯青少年的矯治,并要多方配合,長期堅持;人際交往教育方面要使社區青少年養成正確、合理的人際交往態度、方式和原則,學會如何擇友、交友,如何與不同類型的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如何改善自己的談吐舉止和在社會上的形象等等;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點仍應放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引導上,要注重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16-25周歲的社區青少年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備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對其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應該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寓教于樂,寓管理于服務,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手段。例如可針對社區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興趣需求,利用社區文體健身場所、學校活動場所,開設各類受其歡迎的活動項目(文藝表演、體育競賽等),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逐步消除他們的戒備和逆反心理,同時也可以減少他們出入社會娛樂場所沾染社會不良影響的機會。又如可以組織社區青少年參與一定跳社會公益活動,為社區內的其他弱勢群體服務,參與大型活動擔當志愿者等,由此提高社區青少年的社會責任心和社會公德意識,提高他們的自信與自尊。再如,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具有開放性、隱匿性、迅捷性、跨時空性的特點,并能極大滿足人們公開、平等、自由的交往心理需求,我們在對社區青少年進行教育管理時可以充分利用其上述優勢。通過網絡平臺,在不受地點、時間、性別、年齡和職業等限制的情況下,與社區青少年進行平等、自由的對話與互動交流,更多地及時地了解他們的活動情況和心理動態,更有效地幫助他們解決各種難題,做好各項工作。最后仍需強調的是,社區青少年是一個弱勢群體,需要師長的教育引導,需要有關部門的管理幫助,也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愛和保護,但任何教育、管理和服務只有建立在社區青少年自尊、自重、自強、自立的前提上才會有效。這是我們在改進與完善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內容與方式時必須明確的一點。
六、進一步加強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同時注意整合各方面的教育管理資源
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應當逐步由專業社會團體承擔。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走專業化、職業化、市場化的路子值得肯定,應當堅持下去。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加強現有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者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由于雙重領導、雙軌建制的影響,可以由以下兩部分人組成社區青少年社工,一部分為青少年事務中心通過政府從社會招聘來的人員,一部分來自公安、檢察等政法機關的抽調人員。后者雖有豐富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司法工作經驗,政治覺悟也相對較高,但他們大多缺乏為社區青少年服務的社工理論知識和具體方法,而且年齡相對老化,與社區青少年的親合性不強。他們上崗前雖經短期培訓,但難以轉變其長期形成的司法行政知識結構、工作習慣和態度。前者由于招募時其所擁有的社工專業知識是錄用要求之一,因此,他們大多具有較強的社工專業知識。但他們也存在年紀輕,缺乏工作經驗,尤其缺乏與社區青少年打交道的經驗等不足。這種狀況自然導致現有青少年社工整體專業水平不高,職業性不強,社會認同率低。筆者認為,在理清理順相關體制機制的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社工專業技能培訓輔導.派出考察學習交流,以及聘請專家授課督導等,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
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青少年社工難以承擔這項艱巨任務。在堅持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專業化、職業化的同時,應在政府主導下,以青少年社團為中心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在教育管理資源的整合、利用中,筆者特別建議:第一,要重視父輩群體與同輩群體作用的發揮與配合。父輩群體主要是指社區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者中,年紀較長的同志,他們比較了解熟悉社區狀況,人生閱歷多,經歷豐富,思想覺悟高,易于獲得社區青少年及其家庭的信任,有利于工作的長期深人開展。同輩群體,即與社區青少年年齡相當的青少年,主要是指青年志愿者。他們作為社區青少年的同齡人,彼此沒有代溝,易于溝通理解,形成平等、相互尊重信任的親密關系。他們通過對社區青少年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其發展與成長。父輩群體的拉力和同輩群體的引力,二者形成的合力,將會對社區青少年的轉化成長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要重視對社區青少年父母的教育,充分調動、挖掘和利用家庭教育資源,使其成為社區青少年健康成長和發展的推進力。據有關調查,社區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與父母的關系一般較好。也正因為此,父母素質不高,過度溺愛或放任自流等不良家教,就直接造成了社區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好逸惡勞,不思進取,行為懶散,貪圖錢財享樂等錯誤的人生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實際上,這些家長并不了解子女的真正需求,缺乏對子女的評價能力,與子女溝通協調關系的能力差,當子女出現不良行為時,又沒有幫助子女改變不良行為的教育能力。鑒于此,在整合家庭教育管理資源時,建立相關的督促和保障機制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川胡軍主編:《第三部門理論與青少年事務》,上海社會科學
篇6
根據市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會同縣教育局、縣財政局及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對我縣教育發展的情況,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現場走訪、座談等形式,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縣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1、教育機構和教育建設情況。我縣現有中小學171所,其中普高5所,職業中專1所,初中21所(20所鄉鎮聯校全部按規定并入初中),小學135所,教學點3個,特教學校1所,民辦學校5所。另有教師進修學校1所。全縣現有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學校1所,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級示范性學校44所,市級名優學校3所,市級特色學校3所,市級明星學校1所。
近年來,全縣撤并規模小、條件差、生源少的農村中小學96所,被評為“全省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先進縣”。投入資金3300萬元用于高中階段教育新擴建和修繕教學樓、學生寢室、食堂、體育場等教輔設施。投入資金1530萬元,改造中小學危房112499平方米,其中d級危房51555平方米,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投入資金642.8萬元,全面完成全縣160所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站點建設任務(其中計算機教室21個,衛星教學收視點135個,光盤教學播放點4個),初步具備了信息技術教育的條件。
2、教師隊伍基本情況。全縣共有中小學教師6183人,其中在職在編4509人,離退休、分流人員1674人。按教育階段分:小學教職員工1877人;初中教職工1737人,高中教職工776人,其他教育機構119人。全縣4509名在職教職工中,35以下的1549人,36—45歲的1471人,46—50歲的783人,50歲以上626人。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98.9%、89.2%和73.4%。專任教師(含返聘人員)中,共有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61人,中級教師2135人,初級教師2408人。
3、學校生源及教育質量情況。全縣現有在校學生64645人,其中普高12411人,職高1391人,初中22688人,小學28155人。“普九”成果得到了鞏固和提高,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9.1%;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合格率達到99%,優秀率達到87%。高中教育階段入學率達81%,高出全省11個百分點。XX年全縣3234人參加高考,錄取2540人,錄取率達7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其中一本、二本錄取822人。
根據我縣現有出生率概算,從XX年起,我縣年均入學學生人數為4000人左右,預計到XX年全縣在校學生規模將維持在4萬人左右。
4、教育投入和收費情況。近些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教育經費預算優先、資金調度優先、追加優先,積極落實教育投入的“兩個比例”,努力實現“三個增長”,基本實現了“確保教師工資按月發放,確保中小學危房改造,中小學收取的雜費確保正常運轉”的目標。去年,全縣共投入教育經費8855萬元,其中財政投入6793萬元,借貸投入1200萬元,勤工儉學收益投入400萬元,爭資引資投入462萬元。
全縣義務教育階段收費實施“一費制”,XX年全縣收取學費1300萬元(高中階段),雜費928萬元,一中和五中收取擇校費400萬元。全縣收取的學生雜費中,上解98萬元用于儀器和師訓費,其余用作中小學校公用經費。
二、當前教育發展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近年來,雖然我縣教育事業不斷發展,但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和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教育管理體制不順
長期以來,我國實施“在xx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對鞏固義務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推動義務教育發展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這一管理體制對義務教育發展的制約作用日益顯現。由于我縣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縣級財政無力承擔教育發展的全部重任,加上上級轉移支付額度偏小,義務教育的發展責任難以落到實處,其發展規模、發展水平、發展速度遠遠低于經濟發達地區。
(二)教育投入不足
1、教師基本工資之外的津補貼和公用經費難以正常保障。XX年,財政撥付教育經費6793萬元(其中教師工資6543萬元),占到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65.1%,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38.6%,教師人平10921元。但由于縣級財政收入規模不大,縣級財力無法安排教師的誤餐費和生活費等津補貼(全縣財政供養人員都未安排,今年計劃安排50%)。學校公用經費也未按標準足額到位,教師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喪葬撫恤金等財政專項資金安排的標準也比較低。
2、學校危房改造和城區擴容建設壓力大。近三年來,全縣共投入危改資金1530萬元,其中上級補助 400萬元,縣財政每年安排150萬元專款,缺口有 700多萬元。今年,全縣危改和寄宿制中學建設共需資金695萬元,上級和縣財政安排了510萬元,還有180多萬元的缺口。另外,我們目前還面臨城區擴容建設的壓力。如沒有上級的鼎力支持和政策性收費口子,完全靠縣級財政負擔是非常困難的。
(三)教育債務包袱沉重 近年來,由于“兩基”達標建設、高中擴容、中小學危房改造及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全縣教育負債5659萬元,其中義務教育階段1505萬元,高中教育階段4154萬元。受縣、鄉兩級財政實力制約,教育債務主體轉移剝離困難重重,教育教學秩序受到較大影響。
(四)優質教育資源不足
1、高中階段教育渡峰擴容困難。目前我縣唯一的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一中,現有在校學生3800人,生均校園面積12.7平方米。由于食堂、住宿面積小,難以容納今年的秋季招生。剛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職業中專目前僅能容納2800名學生,因缺實習實訓大樓和設施,專業設置不盡合理,很難達到國家教育部的整改要求。
2、城區初中和小學班額過大。目前,城北小學、城北中學、城東小學平均班額分別超過了80人、75人、70人,教學效果難以保證,群眾意見較大。
3、學校特色不特、名校不名。一些學校辦學條件差,辦學特色不顯著。擁有XX多名師生的市級名優學校城北小學,僅有電腦30多臺,且購置多年,損壞嚴重,一直無力更新換代,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無法保證。同時,教育品牌缺乏,生源質量難以保證,培養水平難以提高。我縣初三畢業會考全縣前10名學生中,每年至少有5人轉往長沙、**的重點高中重點班就讀,而本縣每年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的人數甚少。
(五)教師隊伍結構不優
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由于近年初中、高中渡峰擴容,師資層層上拔,全縣農村小學教師平均年齡超過48周歲,導致出現“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爺爺奶奶教小學”的局面。二是學科結構不合理。盡管我縣中小學教師整體數量飽和,但按照新課程綱要的要求,小學英語、信息技術及初中、高中理科專業教師缺口很大。三是學段結構不合理。目前全縣小學、初中教師超編350人,高中缺編222人。另外,由于我縣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優秀骨干教師流失嚴重,師資整體水平難以提高。
(六)教育發展環境有待改善
教育優先發展還沒有被社會廣泛認可,尤其是對基礎教育重視、支持不夠。學校周邊環境還要下大力改善。
三、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改革現行教育管理體制。建立以省為主,中央、省、市和縣、鄉、村分級負責,共同承擔的教育管理機制;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力度,縮小地域差距,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針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實際,切實提高農村稅費改革后轉移支付比例;在全面實施“一費制”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的標準,提高省市級財政的補助額度;建議修改完善《義務教育法》,進一步強化各級政府辦學責任。
2、深化學校辦學體制改革。對現有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學校,通過采取變更產權、國有民辦、民辦公助、個人領辦等多種形式,逐步實現改制,增強辦學活力。
3、努力化解教育債務。一是抓緊清理、核實教育負債,澄清全縣教育債務底子,杜絕發生新的債務;二是理清教育債務、債權關系,制訂消赤減債的整體規劃;三是建議上級出臺有關政策,支持化解教育債務。
篇7
近年來,由于奶產業發展周期性波動較大,奶農生產積極性較低等因素影響,全旗奶牛飼養規模較小。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全旗奶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科左后旗圍繞黃牛優勢產業,結合對養殖企業調研走訪,現將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建議總結如下。
一、黃牛產業的基本情況
科左后旗按照內蒙古建設國家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目標,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黃牛產業,著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品牌化發展進程,逐步構建起肉牛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
(一)黃牛養殖實現規模化發展。隨著全旗禁牧工作開展以來,肉牛養殖規模化舍飼水平持續提高,養牛小區和規模養牛場得到迅速發展。通過實施母牛擴繁“萬千百十”工程,全旗肉牛存欄超萬頭蘇木鎮有15個、超千頭嘎查村167個、超百頭養殖場(戶)有103個、超十頭養殖戶18733戶。建設有標準化養殖小區有7個、萬頭肉牛養殖基地3個,分別是牧合家、本富牧業、科爾沁牛業;截止目前,牧合家肉牛存欄10105頭、本富牧業肉牛存欄7072頭,科爾沁牛業肉牛存欄5100頭。2017牧業年度,全旗黃牛存欄量80萬頭,其中基礎母牛37.5 萬頭,出欄肉牛23萬頭,牛肉產量218600噸,黃牛牛奶產量31100噸。預計2020年將實現存欄100萬頭的目標。
(二)肉牛改良成效明顯成果突出。全旗黃牛改良主要向肉用型方向發展,以提高繁殖率為目標,通過推廣應用冷凍顆粒配種技術,黃牛品種改良取得豐碩成果。1977年“科左后旗黃牛新品種培育”納入哲里木盟科技規劃,1983年列入自治區科研重點項目,1987年制定自治區地方品種標準,2002年科左后旗黃牛改良工作經國家科委、農業部聯合驗收,命名為“中國西門塔爾牛——草原類型群”。2017年底,黃牛冷配達21.26萬頭,母牛繁殖率提高到80%以上,繁殖成活率90%以上,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100%。
(三)飼草料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為有效解決草畜矛盾,后旗從飼草料基地建設入手,牢固樹立“為養而種,為牧而農,草當糧種,糧當料用”的發展思路,實施禁牧舍飼,實現草畜平衡發展。2017年,種植青貯128萬畝,年內全旗飼草貯備儲備達48.7億公斤,其中青貯31.2億公斤,打貯青干草2.5億公斤,秸稈三化兩貯15億公斤;并每年種植優質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燕麥草等2萬畝,全旗保有面積達5.6萬畝;建設完成標準化棚舍435萬平方米、窖池215萬立方米,全年肉牛禁牧舍飼飼草料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種植青貯170萬畝、優質牧草2萬畝、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各1萬畝。
(四)母牛保險政策全面推開。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旗母牛保險工作全面開展。2014年以來,旗財政匹配資金700余萬元,全旗基礎母牛累計投保312572頭,兌付理賠4448頭2629.1萬元,為農牧民安心發展黃牛養殖提供了基礎保障。2017年,財政出資50.76萬元,為全旗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母牛保險,助力脫貧攻堅。2018年全旗計劃完成基礎母牛保險13萬頭。
(五)奶制品行業有序發展。全旗已注冊的養牛合作社555個,奶制品生產企業67家。其中,通遼市通和牧業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00萬元,已累計投入1500萬元,著力于打造“種、養、加、銷”肉牛全產業鏈,建設了泌乳、干奶、育肥、育成、產房和犢牛牛棚,具備現代化擠奶生產線1條、奶制品加工生產線1條,料庫、草庫、飼料加工間、青貯窖等配條設施齊全,已養殖各類牛482頭,其中基礎母牛270頭(產奶牛97頭,待產牛173頭),日產鮮奶1100公斤,可銷售鮮奶1000公斤/日。奶制品效益對比:按照黃牛奶4元/公斤計算,加工成酸奶后售價為4.7元/公斤,較鮮奶增收0.7元/公斤。此外,通和牧業有限公司通過“公司+貧困戶”的托管代養模式,成功帶動170戶貧困戶融入產業發展行列,年分紅3000元/人,發揮了企業的帶動幫扶作用。
(六)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逐漸完善。一是加快綠色有機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建設。后旗于2017年開始投入使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信息平臺”,實現錄入系統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全過程質量安全可追溯。目前,系統已對7家企業生產的8種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食品進行了錄入,主要包括魚類、大蒜、禽、蛋、玉米碴、蕎麥、綠豆類等。由于旗內乳制品沒有獲得“三品一標”認證,不屬于系統管理范圍。二是加大行業監管力度。2018年該旗將食藥監局和工商局、質監局整合為科左后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實現食品藥品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無縫監管,通過開展每季度奶制品小作坊專項檢查,貨源索證索票、加工環節安全檢驗和從業人員健康證抽查等方式,推進手工奶制品質量安全監管。
二、奶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一)政策不明晰。目前通遼市地區還沒有關于奶產業的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政策。后旗黃牛產業發展方向為打造肉牛全產業鏈,因此奶牛總存欄數不多、總體規模小,產奶量相對較低。
(二)黃牛牛奶收購受限。黃牛產出牛奶蒙牛、伊利等大企業不收購,加之,奶業發展總體產業化、集中程度不高、龍頭企業對牛奶要求嚴格,奶農利潤率底,因此農牧民對奶牛飼養積極性不高,旗內沒有奶源站點收購黃牛奶,養殖戶和大型乳品加工廠無法建立起穩定的牛奶買賣關系。
(三)奶制品品牌建設力度不夠。手工奶制品無行業標準,全旗黃牛奶產品主要以手工作坊制作銷售酸奶、奶豆腐、奶干、黃油等產品,無行業標準指導、無企業標準規范,大部分未進行商標注冊、無生產日期、生產地址、保質期、產品基本指標等標識、無“三品一標”認證品牌。
(四)企業發展面臨土地資金瓶頸。后旗結合實際,重新出臺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但與周邊地區政策比較,土地優惠政策吸引力還不夠強。加之,部分企業由于資金鏈緊張,建設周期較長,難以按預定時間建成投產,影響地區產業的發展壯大。
(五)行業監管難度大。一是缺乏監管指標。由于大多奶制品生產小企業處于傳統家庭小作坊、手工制作狀態,不具規模,銷售上表現為街頭、集市零售,工作人員只能通過產品品相、氣味等來判斷優劣,監管難度較大。二是基層硬件設備不足。奶制品屬于生鮮食品,需要就近快速檢驗,而基層食品監管部門缺乏相關監測設備,制約食品安全源頭監管。三是專業人才缺乏。由于機構改革等原因食品藥品領域編制受限技術人員有限,導致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缺乏人才。
三、建議和期盼
(一)加快政策體系建設。希望上級政府和部門進一步修訂完善關于奶業振興、乳品質安全保障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制定產業配套發展政策方案,加快修訂《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完善指導企業全程監(檢)測系統和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引導地區和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支持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誠信自律制度,規范手工奶制品行業的發展,完善食品質量安全長效機制,研究民族貧困旗縣養殖業和農畜產品加工業土地使用優惠政策,設立中小微、合作社產品開發獎勵基金,促進和保障奶產業有序穩定繁榮發展。
(二)加快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一是鼓勵建設小作坊園區。建議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結合基層實際情況,研究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政策方案,鼓勵和引導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農村牧區建設鎮級食品加工食品園區,強化加工小企業、小商戶的統一管理,減少監管盲區。二是研究制定入駐企業優惠政策。建議各級開展專項補貼,激發大眾創新創業熱情,引導企業入駐園區,形成畜產品加工業聚集發展高地。三是提高產業鏈監管力度。建立各級奶產業監管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明確職責,統籌有關部門力量,形成乳制品上游、終端、末端全產業鏈的無死角監管。四是研究制定手工奶制品行業發展規范。奶制品生產規范不僅要抓好大企業,更是要引導好中小微企業和商戶的良心運營,完善行業準入資格,強化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加強行業全環節管理,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五是鼓勵企業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加大宣傳力度,扶持、引導、推動企業、合作社開展“三品一標”產品認證,實現乳制品質量安全全過程可追溯,拓寬市場推廣效應。
篇8
一、關于農民農業生產消費情況的調查結果
1、糧食種植情況。調查戶中,60%的農戶春播面積與去年持平,30%的農戶面積增加,10%的農戶播種面積有所減少。2009年1月我們通過對全縣農產品調查戶種植面積調查,主要常規調查品種中,冬小麥種植面積預計與去年相比降低8.3%,玉米種植面積增長持平,油菜子增長60.4%,胡麻增長37.5%,洋芋播種面積增長7.3%。從種植總量上看,常規農作物種植面積有所減少,小麥種植面積09年和09年比重分別為51.8%和57%,09年預計為52.3%。而油料作物、玉米、洋芋、果菜等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2、農戶種植意向。60%的農戶更傾向種植經濟作物,40%農戶傾向糧食作物。影響農民種植意向主要有個因素。一是價格因素。09年11月份以來,隨著國際國內糧油價格的波動,主要農作物價格一直呈上漲趨勢,尤其去年以來,經濟作物的胡麻和油菜均價上漲達40%和43%,小麥價格上漲16%,洋芋收購價格上漲35%。農民生活主要副食品的胡油、菜籽油價格也一路上漲,主要農作物的價格的波動直接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二是比較收益因素。我們統計,去年以來,我縣調查玉米平均產量416公斤/畝,總產值637.7元/畝,成本利潤率36.8%。而小麥產量平均僅188公斤/畝,總產值366.4元/畝,成本利潤率26.7%。玉米種植收益優于小麥。胡麻種植由于氣候因素,產量幾年來難以增加,但由于今年食用油價格上漲因素,農民種植不降反增,作為油料作物的油菜,雖然我縣群眾不喜食用,但因菜油價格上漲,這幾年種植產量穩定,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洋芋也因這兩年秋季雨水合節,產量增加,收購價格上揚,越來越成為群眾變現的主要來源。隨著鄉村道路改善和農村市場建設日益完善,玉米、洋芋等農副產品變現容易,農民現金收益增加。
3、目前市場尿素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上漲。經我們監測,今年春播以來,尿素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6.4%-9.3%左右。
4、種子價格。由于春播主要種子品種中的優質玉米種子價格保持穩定,所以種子價格保持基本穩定。
5、農業水費沒有變化。
6、農村外出務工返鄉情況。73%的調查者認為沒有變化,23%的被調查者認為少。認為變化大的占4%。由于我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每年輸出人數在10萬人左右,但由于勞動力技術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屬于苦力型,主要流向寧夏銀川、內蒙、新疆等西北內陸地區,因此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太明顯。
二、關于農村消費情況
1、關于家庭收入來源。認為種植業和外出務工的各占23%,養殖業和農村工副業各占26.6%。調查顯示勞務輸出和養殖業、農村工副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關于家庭收入。認為與去年相比增加的占26%,減少的占20%,持平的占54%。由于受近期宏觀經濟形勢和農副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大部分農戶對今年家庭收入并不持樂觀態度,特別是由于近期生豬價格下滑,養殖戶對收入沒有信心。
3、對家電下鄉政策知道的情況:占26%的人認為清楚,13%的人不清楚,61%的人一般。由于我縣家電下鄉政策從今年1月份啟動,受多種因素影響,群眾熟知程度不高。對國家家電下鄉政策不清楚和一般的比例分別達到26.7%和53.3%,暴露出農民對知曉國家政策和獲取外部信息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4、本地最受喜歡的家電下鄉品種:電視機占60%,洗衣機占37%,計算機占3%。電視機、洗衣機等日常生活必需電器仍是下鄉家電的熱選品種,而電腦、電冰箱等卻甚少有人問津,反映出廣大農民的購買力和購買層次不是很高。
5、家庭收入開支:依次為孩子上高中大學支出占27%、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占25%、購買家電等日常用品支出17%、修建房屋支出占16%、就醫看病和婚喪嫁娶及人情往來支出各占5%。表明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活質量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目前農村生產和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仍然薄弱,農民基建費用高。近年來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雖大力改善,但與城鎮相比整體水平較差,仍然存在商品流通設施少、文化娛樂設施少、有線電視不能普及等問題,從客觀上制約了農民的生產和消費。“5?12”大地震后,機紅磚、機瓦、鋼材、沙石等價格一路上漲,人工費也同時上漲,加重農民修建負擔。
2、農資價格上漲,質量參差不齊。農資價格上漲是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現象的主要原因,每當農產品價格上漲,農資價格也“及時”跟進,抵消了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及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農資市場放開經營后,供應渠道混亂,監管難度加大,農資商品品名、規格、含量等標準混亂,尤其是我縣的磷肥品種,讓農戶在購買時無所適從。假冒偽劣農藥、化肥仍然侵害著農民的利益。
3、農業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推廣有限。農民最缺的是科技,最盼的是服務,但由于農村面大量廣,新技術推廣、培訓工作難度大。尤其我縣10萬勞務大軍的勞動技能培訓,大范圍培訓有一定困難。
4、農村市場發育不健全,商品質量問題突出。大部分農村市場存在著場地狹窄、設施簡陋、配套不全等問題。由于改制因素,供銷、商業等大型流通企業在農村的銷售網絡萎縮,不能發揮主渠道作用,個體工商戶雖然活躍,但在運輸、經營、倉儲設施等方面局限性大,造成大宗生產資料和耐用消費品供需斷層。由于監管不到位,農村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無證照生產經營食品、不合格食品、過期變質食品等現象比比皆是,一些小五金、小家電、日常用品中假冒偽劣產品較多,擾亂了農村市場秩序,損害了農村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5、農民增收相對緩慢。近些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強農政策,農村經濟有了顯著改善,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但增收幅度相比城鎮而言趨緩,總體水平仍然較低。特別是農業上的豐欠年和養殖業的價格大起大落,從根本上制約了農民的消費能力。
6、農民消費觀念陳舊,消費結構不合理。長期的自然經濟狀態,使農民消費觀念相對陳舊,養成了捂緊“錢袋子”的消費習慣,消費預期心理和預期收支趨緊,即期消費觀念不強,導致農村消費領域不寬,消費層次不高。農村中婚喪嫁娶大操大辦,攀比性消費日趨嚴重,賭博活動屢禁不止,這種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費加劇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四、加強農村生產和促進農村消費的幾點建議
1、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現實購買力。促進農民消費,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當前,在農村一些原有收入增長點的優勢相對弱化的情況下,必須開辟農村增收的新途徑和新領域。一要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注
重特色,形成產業創品牌,對農民種植意向進行科學的引導;二要積極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建設,著重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儲藏、保鮮、運輸業,盡快形成產業鏈,提高農副產品的商品率和加工增值率,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三要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的力度和寬度,著力培育勞動力市場,提高農民收入。
2、加快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努力優化農村消費環境。推進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改變農民消費傾向和消費方式,是促進農村消費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抓好小城鎮建設,尤其是重點城鎮建設和鄉鎮機關所在地集鎮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3、建立規范的農資質量監督體系和合理的價格調控機制。首先要嚴把源頭準入關,對農資經營戶進行全面調查摸底,認真清理規范農資經營主體資格,對不具備條件的,堅決停止其經營活動,對無照經營的,堅決予以取締,從源頭上治理和規范農資經營行為;其次要嚴把市場監管關,相關部門應根據農時季節,集中力量開展各類有針對性的專項執法活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切實加強對種籽、化肥、農藥、農機及零配件等四大類農資商品的質量監管;再次要采取一定的價格干預措施,進一步穩定農資價格,控制生產資料價格任意上漲,確保農民穩定增收,避免由于生產成本增加而帶來的“增產不增收”現象發生,讓農民切實感受到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好處,同時要加大農資價格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囤貨居奇、哄抬物價、價格欺詐、牟取暴利等各類價格違法行為。
4、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普及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宣傳單、培訓班等各種形式,不斷加大農技知識推廣、普及力度,根據因地制宜、市場需求原則,積極引進適合本地區自然條件種植的優良品種,淘汰劣質品種,優化糧食產品質量,提高糧食單產效益,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病蟲害預報預警制度,病蟲害預報預警要做到及時、準確,同時,還應對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進行大力宣傳,把科普知識送到農業生產第一線,送到每一農戶手中,最大限度減少由于病蟲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篇9
一、城市管理主要工作成績
(一)通過“創建省級文明城”活動,市容環境衛生秩序有了明顯改善和提高。近幾年來,我縣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對城市管理工作非常重視,在深入開展“創建楚天杯”和“省級文明城創建”活動的基礎上,將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以治理臟亂差、主次干道綠化、美化、亮化、戶外門頭廣告標牌為突破口,進行了大規模的集中整治改造。通過全縣上下“省級文明城創建’活動的開展,城市品位進一步提高,市容市貌、環境衛生秩序、城市亮化、園林綠化、城區內交通、居民生活休閑娛樂環境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此,群眾十分滿意。
(二)為使城區市容環境秩序規范化管理有章可循,縣政府先后制定了規范性辦法方案,為全縣市容環衛管理工作逐步納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奠定了基礎。
(三)出租車行業管理規范有序。近兩年來,縣政府及相關單位對出租車經營管理十分重視,在加強行業經費管理,嚴厲打擊查處無照黑車、摩的,確保出租車行業經營環境穩定的同時,加快了出租車的更新換代。開展了駕駛員培訓班,為我縣城市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對主次干道、小街巷櫥窗、廣告、門頭招牌進行了清理整治和統一規范,新增設大型商業戶外廣告170塊,門店招牌1000塊,各類公益廣告125塊。通過統一整治規范,使戶外廣告門店招牌基本達到了整齊美觀,受到了省市領導的肯定和好評。
(五)日處理垃圾110噸的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正常運行,付家灣垃圾處理場工程正在施工建設。
(六)近幾年來,政府在城區投資興建了壩頭公園,鳳凰山鳳景區,在城區主干道上按上了電子監控設備,開展了亮化工程,城區環衛設施、市政設施得到進一步的改造,通信、飲水、電力功能日益完善,廣大城管工作者為我縣連續三屆榮獲湖北省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楚天杯”,并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和“國家園林縣城”等榮譽稱號作出了貢獻。
二、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全民的宣傳教育還不夠廣泛深入
近幾年,縣政府為提高城市品位,投入大量資金,對城市基礎設施改造和美化,但由于少數人的不良行為,新安裝的公用電話、果皮箱、窨井蓋、新栽培的花草樹木,不斷遭到人為的破壞和偷竊,還有如亂扔果皮雜物、亂貼亂畫、隨地吐痰等等,這些極不文明的行為和習慣到處可見,直接影響了城市文明。也充分說明,在我縣少數群眾中精神文明道德、社會公德意識還很差,要切實提高城市管理化水平,實現“省級文明城創建“離不開全體市民的支持和參與,深入開展城市精神文明道德宣傳教育任重道遠,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否則,光靠罰款,只是暫時手段,解決不了長遠和根本。僅靠城管部門管理制止臟亂差,而不少的人卻在制造臟亂差,到任何時候,城市管理也難以搞好。
(二)體制不順,職責交叉,責權利不統一
1、城市管理局是管理城市的行政主管部門,可實際上許多執法管理權未到位或不在城管部門。管理權力劃分繁雜,由于管理不統一,造成目前多頭管理、交叉管理、各自為政,有利的爭著管,無利的無人管或相互扯皮推諉,長期以來形不成合力,給城市管理和協調增加很多難度。
2、城管內部體制不順。一是城管機構管理職責不統一。城管局只對市容管理負責;市政管理,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又規建設局管理,市民不清楚情況投訴城管局。給工作造成被動。
(三)城區發展與目睹前的經濟發展速度還存在差距,滿足不了農民進城,外來經商人員的愿望;城鎮基礎設施不完善,上學難、入廁難、賣菜難、停車難等問題得不到解決,群眾意見大;保障性住房建的不夠,遠遠滿足不了人民群眾“住有所居”;辦證難、收費多,企業和居民有意見。給市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
(四)城管經費不足,城管、環衛人員工資待遇低
隨著城市框架的拉大,衛生清掃面積的增加,相應需投入的城管經費、城管隊員、清掃保潔員數量及工資也應逐步增加,但目前經費嚴重不足,造成一是城鎮基礎設施不完善,資金不足,城區基礎設施不能按計劃盡快改造和建設;二是因為經費不足,影響了工作的正式常開展。
三、幾點建議
(一)繼續加大對城市管理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
城市管理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是一項極為艱巨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切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實現“省級文明城創建”達標,使城管工作真正步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軌道,需要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全體市民的支持和參與,這是搞好城市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各級政府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及新聞媒體要高度重視、密切配合,加強
對全縣人民的精神文明道德、社會公德、法制意識的宣傳教育,繼續叫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秭歸人民愛秭歸”。“縣城是我家,人人都愛她”通過各種途徑深入持久的宣傳教育,切實提高全體市民的城市意識、文明意識、環境意識、法制意識,把人人關心愛護家園變成自覺行動。
(二)理順城管體制,合理調整劃分管理職能范圍,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避免工作中相互推諉扯皮以及重復交叉管理現象的發生,使城市管理逐步走向綜合管理、綜合執法軌道上來,建議借鑒外地經驗,一、切實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同時為了便于工作管理、協調和指導,成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二、合理劃分城管職責范圍,強化和發揮縣鎮一級政府、城管局、社區、居委會的作用。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與清掃保潔以塊為主,按所轄范圍繼續搞好門前三包工作,同時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和辦法,明確責、權、利相統一。縣城管部門主要負責監督檢查、協調指導和垃圾清掃清運。三、改革管理運行機制,大膽嘗試外地改革的成功做法,以公開招標承包等形式,將公廁建設管理、道路清掃保潔放開搞活推向市場。四、加強城管隊伍自身建設,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和執法管理水平。
(三)增加城管經費投入,加快公廁建設步伐
為徹底杜絕亂收費、亂罰款現象的發生,改變城市臟亂差面貌,建議縣政府適當增加城管經費投入。一是按照建設部公廁建設的有關規定,加快主次干道公廁配套建設,同時要指定專人加強公廁的日常管理,切實體現以人為本,為廣大市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二、適當增加城管經費,提高城管執法、園林綠化,垃圾處理,保潔人員的工資待遇,改變工資低的現狀。
篇10
去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對我們調查的8家紡織企業除海潤織造外大都影響不大,產品訂單都排到了3月底以后,企業發展前景比較樂觀,雙利利衣、欣躍針織、紅葉地毯、一棉紡織、華慶制衣、曾我服裝、華茂集團等7家紡織企業都積極應對金融危機,采取應對積極措施,調整產品結構和銷售戰略,預計今年銷售收入都比去年有較大的增幅,特別是華茂集團、紅葉地毯等企業還在今年新上項目、擴大生產規模,預計增幅都在25%以上。海潤織造雖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但企業領導對企業的發展充滿信心,采取了“保生產、降成本、增庫存”的措施,以價格優勢開拓市場,預計今年比去年也要有一定的增幅。相對調查的8家紡織企業來說,8家化工及橡膠制品業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企業家數相對較多,其中卡爾迪克白炭黑、匯能化工、橫濱橡膠等3家企業受影響最大,庫存產品增加,訂單比往年大量減少,企業生產經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大祥化工、順興塑料、大力橡膠、杜德利化工、廣威消毒劑基本上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其中大祥化工、順興塑料經營形勢好于往年,這二家企業都準備增加固定資產投入,擴大規模,計劃總投資分別為580萬元和900 萬元。
二、企業發展的特點
1、企業應對金融危機迅速。我們所調研的企業,大都屬中小型企業,各企業充分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積極迅速地調整產品結構,開拓新市場,把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縮小到最小限度。
2、企業搶抓機遇。金融危機對企業來說,既是發展的嚴峻挑戰,也是企業發展的良好機遇。有些企業揚長避短,抓住機遇,企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有些企業面對挑戰,不氣餒,不喪氣,對自身發展充滿了信心和勇氣;有些企業采取降價格、降成本、降費用等多項措施,爭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3、企業發展愿望強烈。面對金融危機,大部分企業都加大技改投資力度,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生產能力。如大力橡膠、橫濱橡膠、華茂集團、華慶制衣、紅葉地毯、大祥化工、順興塑料等企業都投入大量資金搞技改、上項目、擴能力。
4、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我們所調研的企業,大都在高薪誠聘高管人員和技術人才上下功夫,一部分企業管理行家和技術人才得到重用,企業管理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知名度,民營企業家族式管理的方式逐步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轉變。
5、企業產品逐步升級換代。一些企業充分利用國家出口政策,在保持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設備檔次,實現了產品升級換代。如華茂集團、紅葉地毯、橫濱橡膠、華茂集團、曾我服裝、海潤織造、雙利制衣、卡爾迪克白炭黑等出口企業,都能夠用足用活國家的出口產品政策,企業設備、產品實現了升級換代。
三、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資金短缺,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我們所調研的企業,都有發展壯大的強烈愿望,但由于資金短缺、貸款難度大而放棄了一些發展的良好機遇。
2、缺少高新技術人才,成了企業發展的難題。由于企業規模、知名度和經濟效益的影響,有些企業急需的技術人才在人才交流市場上難以聘到,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
3、少部分企業出現了招工難。如大力橡膠等企業以每月最低600元工資的待遇仍無法招聘到滿足企業生產的工人,沂山鎮政府為鼓勵農村勞動力到本鎮民營企業工作,鎮上出臺了以每村為企業提供一個勞動力給村支部書記考核加80分的獎勵政策,仍無法滿足企業用工需要。
4、一部分 企業沒有土地使用證,導致無房產證、無法辦理抵押貸款,使企業家投資創業的困難加大。
5、企業員工素質不高,難以管理。企業雇用的職工絕大部分來自農民,時間觀念、組織紀律觀念、團隊意識等都不高,按勞動法規來約束職工比較困難。
四、對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對民營企業家進行培訓。通過對民營企業家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徹底打破家庭式管理模式,用現代企業制度管理企業,最大限度地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
2、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