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數應用題范文

時間:2023-03-29 02:11: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百分數應用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百分數應用題

篇1

    一、概念意義干擾 例1、比16少它的1/4的數是多少?學生把“比倍”與“比差”混淆起來。錯解 為:16-1/4=(15)(3/4)。

    二、多標準量干擾 例2、五年級一班女生占全班人數的37.5%,后來又轉學來2名女生,這時女生 占全班人數的40%,這個班原來有學生多少人?學生對標準量意義不清楚,把37.5%和40%理解成了 標準量相同的兩個百分率,導致錯解:2÷(40%-37.5%)=80(人)。

    三、思維定勢干擾 思維定勢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始終存在的。每當學習一種新的知識時,經常會產生 它的消極干擾作用。例3、甲倉庫存糧120噸,比乙倉庫存糧多2/3,求乙倉存糧多少噸?學生往往受整 數、小數的“比多”、“比少”應用題習慣思維的影響,認為甲倉存糧比乙倉多2/3,就是乙倉存糧比甲倉 少2/3。錯解為:120×(1-2/3)=40(噸)。

    四、解題模式干擾 學習一種新知后,學生的頭腦產生一種解題模式。當情況發生變化時,仍套用原來的 模式列式解答。例4、一件工作,甲單獨做需1/2小時,乙單獨做需1/3小時。兩人合做需要多少小時? 錯解為:1÷( 1/2+1/3)=1(1/5)(小時)。

    五、多余條件干擾 有些應用題,出現多余條件,增加了學生解題的困難,干擾了解題思路,導致錯誤求 解。例5、修一條600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隊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隊修建,需要30天。兩隊合修 需要多少天?出現錯誤列式:600÷(1/20+1/30)。

    六、迂回眩惑干擾 有的應用題在敘述數量關系時,采用順敘、逆敘等形式,甚為迂回曲折,使學生分析 時產生眩惑,因此胡猜亂碰,出現錯解。例6、小華讀一本書,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讀1/4,第二天比第一天 少讀20頁,余下全書的1/3第三天讀完。這本書共有多少頁?錯解為:20÷1/4=80(頁),(8 0+80-20)÷(1-1/3)=210(頁)。

    針對以上常見干擾,教學時可以通過如下幾種訓練,來掃除障礙,克服干擾。

    一、重視分析關鍵句訓練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中含有分率、百分率的句子是解題的關鍵句。但在不少題目中,有關分率、百分率的 句子常呈現省略句的形式。教學時可根據上下句的聯系,進行補敘、推理訓練,并列出關系式。如例3“甲倉 存糧比乙倉多2/3”可引導學生推理出:乙倉存糧噸數看作單位“1”的量,甲倉存糧比乙倉多的噸數是乙 倉的2/3,甲倉存糧噸數相當于乙倉的(1+2/3),于是得到,甲倉存糧噸數=乙倉存糧噸數×(1+ 2/3)。題中甲倉存糧噸數已知,從而求出乙倉存糧噸數:120÷(1+2/3)=72(噸)。

    根據“甲倉存糧比乙倉多2/3”,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推理出,乙倉存糧噸數是甲倉的3/5,乙倉 存糧噸數比甲倉少2/5,得到關系式;乙倉存糧噸數=甲倉存糧噸數×(1-2/5),得出解法:120 ×(1-2/5)=72(噸),進一步使學生明白120×(1-2/3)這種解法是錯誤的。

    二、重視作線段圖訓練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比較抽象,借助線段圖能夠幫助學生弄清有關數量與標準量的對應關系,找到解題的 途徑。教學時,經常指導學生作線段圖訓練,使學生掌握作圖的基本方法:必須先畫表示單位“1”的線段, 注意線段的規范性(要完整、簡明、清晰、比例適當),以及作圖的靈活性,運用補、截、移、疊等作圖技巧 ,講究作圖的科學性。同時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分析思考,理解數量關系,使學生的思維與作圖同步進行。這 樣就能充分發揮線段圖的直觀啟示作用。例如:甲班和乙班人數相等。甲班女生人數相當于乙班男生人數的1 /2;乙班女生人數相當于甲班男生人數的4/7。已知乙班有男生24人,甲班有男生多少人?由于條件的 敘述婉轉含蓄,造成學生解題的困難。這時可引導學生作圖:畫圖時,如果把甲班的男生部分與乙班男生部分 畫在同一側,則不容易顯現出數量關系,難以解答。如果把互相比較的兩個量畫在同一邊,如圖,從圖上容易 看出,甲班男生人數的(1-4/7)和乙班男生的1/2相等。找到了解題的方法:24×1/2÷(1- 4/7)=28(人)。

    (附圖 {圖})

    三、重視變式對比訓練

    對于易混內容,有意識地設計一些似是而非的變式題組讓學生練習、比較,分析它們的細微差別,從而掌 握解題規律。如:

    ①比16米少1/4米的數是多少?

    ②比16米少1/4的數是多少?

    ③比16少1/4的數是多少?

    ④比16少它的1/4的數是多少?通過對比,使學生理解和掌握①③的“1/4米”和“1/4”與② ④的“1/4”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具體的數量,后者表示份數,不能混淆起來。

    四、重視發散思維訓練

    發散思維是解決問題時沿著各種方向、不同途徑去探索和思考。經常利用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或題中的關 鍵句讓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聯想訓練以及一題多解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如例5,引 導學生從一般工作問題和工程問題的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法:

    ①600÷(600÷20+600÷30)=12(天)

    ②1÷(1/20+1/30)=12(天)

    再加以比較,得出最佳解法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將“600米”換成900米、3000米、120 0米等,用兩種方法求解,使學生明白“600米”這個條件對于解法②是多余的。

    五、重視估算、驗算訓練

    估算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之一。經常讓學生作估算訓練,既可以使學生明確答案范圍,達到減少錯誤的效 果,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還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預見能力和判斷能力。如例4,通過估算 ,就可明確甲、乙合做時間范圍是在1/6小時至1/4小時之間,發現1÷(1/2+1/3)=1(1/ 5)(小時)這種解法是錯誤的,及時糾正錯誤。

篇2

教師不管如何分析解答這類應用題,關鍵要教學生注重數量關系的分析,注意正確找出單位“1”,準確找出具體數量與分率的對應關系,然后根據“單位‘l’的量×分率=分率對應的量”,確定用乘法還是用除法或方程解答。在教學中往往很多學生不能正確找出單位“l”,不能準確找出具體數量的對應分率。現在,根據筆者多年來的經驗,介紹幾種找出單位“l”和對應率的方法。

1.抓住題中有數量關系句子的關鍵詞

(1)比“誰”多或少幾分之幾的語句,這里的“誰”一定是單位“l”的量。例如,實際比計劃增產1/4。計劃的量是單位“1”,增產的量占計劃的1/4,而實際的量是計劃的(l+1/4)。又如,現在的價格比原來降低了1/9。原來的價格為單位“1”,1/9不是現在的價格所對應的分率,而是降低的價格所對應的分率,現在的價格應該是原來價格的(l-1/9)。

(2)“誰”占(相當、是)“誰”的幾分之幾的語句。一般是占(相當、是)后面的幾分之幾前面那個量作單位“1”。例如,“男生人數占全班的2/5”或“男生人數相當于全班的2/5”中的單位“1”是全班人數,男生人數所對應的分率是2/5。值得注意的是,有時題目中的條件句會像語文中的倒裝句一樣,即“誰”的幾分之幾是(相當)“誰”。那么判斷單位“1”的詞不能說是“相當”“占”和“是”的后面,而應聯系幾分之幾一起來判斷,這時的單位“1”的量應該是幾分之幾前面那個“誰”。例如,“黑兔只數的5/6是白兔”,應該是黑兔的只數為單位“1”,而白兔的只數是黑兔的5/6。

2.抓住題中的不變量這個單位“1”,找出具體數所對應的分率

例如,“某校開始男女生參加數學競賽的人數比是3∶4,后來又有2名男生參加,這時參加競賽的男女生人數比為5∶6,求現在參賽人數。”這里的男生人數和總人數都在變化,而女生人數自始至終沒變,所以應把女生人數看作單位“1”,原來男生人數相當于女生的3/4,后來男生人數相當于女生的5/6,那么增加的2人所對應的分率應該是(5/6-3/4),用2÷(5/6-3/4)可求得單位“1”,也就可求出參賽人數了。

又如,“有賞壩停第一桶是第二桶量的3/4,從第一桶取出20千克倒入第二桶后,第一桶是第二桶的2/5,求兩桶油各多少千克?”題中的第一桶量和第二桶量都有變化,但總重量是不變的,因此單位“1”應該是總重量,而原來第一桶是總重量3/7,倒掉20千克后,第一桶是總重量的2/7,20千克對應總重量的(3/7-2/7),兩桶油重量便可求出。

3.找出題中省略的單位“1”

有時題中的單位“1”像語文中的省略句一樣會省略掉,這時必須教學生先把省略句補充完整,就可找出單位“1”,再找出對應分率的量。如水結成冰,體積增加1/10,這里是指冰的體積比水增加1/10,所以先把句子補充完整,即可知道水的體積為單位“1”,而水的體積應是水的(1+1/10),增加的體積是水的1/10。

又如,“現在的成本降低了2/9”應該是“現在的成本比原來成本降低2/9”,省略了“原來成本”。補充完后就可找出單位“1”和對應分率。

再如,“十月份增產10%”和“降價10%”都省略了單位“1”。應先把它補充完整,再找出單位“l”和對應分率。

4.單位“1”發生變化,分率也會跟著變化

如前面提到的“水結成冰積增加1/10”,冰化成水體積就不是減少1/10。因為前半句是水為單位“l”,冰的體積應該是水的(1+1/10),而后半句是“冰”的體積為單位“1”,那么水比冰減少的分率應該是1/10÷(1+1/10)=1/11(即增加和減少的量÷單位“1”=幾分之幾)。

又如,“實際產量比計劃多1/4,”不能說計劃產量比實際產量減少1/4。實際產量相當于計劃的(l+1/4),要求計劃比實際少幾分之幾。應該是:1/4÷(l+l/4)=1/5,也是:“多或少的量÷單位‘1’=幾分之幾。”單位“1”變了,分率也跟著變化,但是究竟是幾分之幾,應通過計算才能確定,不能是同一個分率。

再如,“一種商品先提價10%,再降價10%”,現在的價格不可能跟原價相同,因為單位“1”產生了變化,提價后的價格應該以原價為單位“l”,提價后的價格是原價的(l+10%),而“再降價10%”是以提價后的價格為單位“1”,即:原價的(1+10%)為單位“l”,所以降價后的價格應該是原價的(1+10%)×(1-10%)=99%。不論先提價后降價,還是先降價后提價,只要是提價和降價的分率一樣,后來的價格都比原價低,因為單位變化了。

篇3

新大綱規定分數四則應用題,包括工程問題;百分數的實際應用包括發芽率、合格率、利息等計算,最多不超過三步計算,而且只限于比較容易的。這就從內容上和難度上作了具體的限制,有利于保證基本的知識和解題能力的落實,防止任意拔高要求,人為地編造出許多不切實際的難題,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新大綱對于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要求,大致提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會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會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要求,一般是指能夠理解應用題的題意,掌握最基本的數量關系,正確判別計算的方法,會列式計算,并且善于檢驗解答的合理性與準確性。

由于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跟整數應用題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它們的特殊性,要求學生既了解其共性,又能懂得它們的特殊性,使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所提高。對此,略舉數例如下。

1.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分數加、減法應用題中的已知分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表示具體的數量,另一種是表示兩個量的比。譬如:

①食堂第一天燒煤噸,第二天燒煤噸,兩天共燒煤多少噸? 題中已知的分數,都表示具體的數量,跟整數里求和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是一致的,要求學生知道這是求兩個相同單位的量的和。

②食堂有一批煤,第一天燒去這批煤的,第二天燒去這批煤的,兩天共燒去這批煤的幾分之幾?題中已知的分數,都是兩個量的比,而不是具體的數量。數量關系雖然跟整數里求和應用題是一致的,這是共性;但是,學生要理解題中的、以及求出的和,都是對這批煤而言的,不是具體的量。

③地球表面積的是海洋,剩下的是陸地,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幾分之幾?這一題的數量關系跟整數里求剩余數,用減法計算是一致的,這是共性,可是題中只給出一個已知條件是,另一個條件要學生自己想象整個地球表面積看作“1”,然后用1-=,這就是與整數應用題不同的特殊性。

2.分數、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既含有整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又具有新的數量關系,要求學生能夠辨析清楚。譬如:

①一輛汽車平均每分鐘行千米,30分鐘行多少千米?這種題的數量關系跟整數里求相同加數的和,或者說求的30倍是一致的。

②10個雞蛋重千克,平均每個雞蛋重多少千克?這種題的數量關系跟整數除法題是一致的。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既含有整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又具有新的數量關系,通常分為三種情況,或者叫做分數的三種基本應用題:(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除法應用題。(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除法應用題。(新大綱中沒有這些名稱,筆者為了便于分析,沿用了這些習慣名稱)上面三種情況中的幾分之幾,如果是百分數,那末這三種情況就是百分數的三種基本應用題。這里,還得說明,新大綱只是要求教學分數四則應用題包括工程問題,以及百分數的實際應用問題,沒有具體規定教學哪些內容的應用題。考慮到各種不同風格的教材,可能會有所取舍,因而還是按現行通用教材的內容,研究教學的要求,供選擇參考。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在實際生活中,經常需要比較兩個數量的倍數關系,當它們的倍數等于1或大于1的時候,通常稱為“幾倍”;當它們的倍數小于1的時候,通常稱為“幾分之幾”。在小學里,學生學習整數應用題的時候,只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如:白兔16只,黑兔4只,白兔只數是黑兔的16÷4=4(倍)。那時,學生只知道兩個數量相比較的一個側面,到了學習分數以后,黑兔的只數也可以與白兔去比較,即黑兔的只數是白兔的4÷16=。當他們學習了百分數以后,應當讓他們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就統一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了。

這類問題的數量關系跟整數里求兩個數的倍數是一致的,要求學生掌握誰與誰相比較。如,甲是乙的幾分之幾,是用甲與乙相比較,那么乙是標準的量,甲是比較的量。并且知道用標準的量作除數。

可是,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上,還有一些特殊性。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也叫做兩個數的百分比或百分率。例如,產品合格率,種子發芽率,工人出勤率,存款的利息率,向國家交稅的納稅率等。要使學生知道所求的這些“率”,都是用百分數表示的,所以,在這些百分率的公式里,添上乘以100%,表示求得的結果必須用百分數表示。如,

小麥出粉率=×100%

在百分數里,經常會遇到除不盡的情況,應該讓學生知道,除了指定精確度的以外,一般除到小數第四位,即萬分位,然后四舍五入取三位小數,化成百分數后,百分號前面的數保留一位小數。并且知道百分號前面通常寫成小數形式,不用帶分數的形式,如通常寫成33.3%。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

新大綱在整數應用題里,增加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內容,那時是用整數乘、除法計算的。例如,有學生600人,其中十分之九(或)是少先隊員,求少先隊員有多少人。這就是把600人分成10等份,求出的是的人數,再乘以9,就是的人數,列式為:600÷10×9=540(人)。學生有了這個基礎,學習分數乘法應用題,思考方法一致,只是把整數乘除的方法轉化為分數乘法。即

600÷10×9=540(人)用分數表示

×9=600×=540(人)

這里,要求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求一個數的幾(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除法應用題。

這是分數乘法的逆向題,也是學生容易與分數乘法相混淆的問題,新大綱規定在分數

四則計算的前面要學習簡易方程,到這里用列方程解答,可避免乘、除法混淆。因此,要求學生運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思考方法去解題。例如,一根鋼管的是48厘米,這根鋼管長多少厘米?學生應思考:(鋼管的長)×=48(厘米),設鋼管長x米,即x×=48或者x=48,x=192。

有些題目,既可以用上述方法解答,也可以根據已知的數量關系進行思考。如,一個工程隊小時開鑿山洞米,求1小時開鑿山洞多少米。用上述方法解答,設1小時開鑿山洞x米,列方程為:x×=或x=,解得x=。也可以根據: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單位時間的工作量

所以,列式為:÷=(米)

以上是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中最基礎的內容,應該讓學生理解并掌握。

二、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新大綱中這個要求是小學階段最后一個學期的要求,在分數、百分數應用題里也應該貫徹這個精神。根據最多不超過三步計算的限制,再按照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分數問題、百分數問題,大致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幾方面的實際問題。

1.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

這類問題在生活和生產上經常要用到,例如,實際產量比計劃生產量增產百分之幾,或者本月用電比上月節約百分之幾等等。要求學生根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思考方法,先要求出增產(或節約)的數量,然后把它與計劃生產的數量(或原來用電度數)相比。列式為:

(實際產量-計劃產量)÷計劃產量

或也可以先求出實際產量相當于計劃產量的百分之幾,再求增產百之幾,列式為:

實際產量÷計劃產量-100%=增產的百分之幾

這類問題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必須讓學生掌握。學生在整數里已知5比3多2,3比5就必定少2。但是在分數、百分數里5比3多 =66.7%,反過來3卻并不比5少66.7%,而是少 =40%,因為它們相比較的標準數量不同,所以,兩個百分數是不等的。

2.求一個數增加(減少)它的幾(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以及這類問題的逆向問題。

例如,原有少先隊員400人,現在增加12%,現在有隊員多少人?這是求400增加它的12%以后是多少。要求學生能夠用兩種方法解答:

400+400×12%=400+48=448(人);

400×(1+12%)=448(人)。

這個應用題的逆向題是:現在有少先隊員448,比原來增加了12%,原來有少先隊員多少人?這是已知一個數增加了它的12%以后是448,要求這個數。應該使學生理解為原來的人數加上增加了它的12%的人數等于現在的人數。 設原來為x人, 那么

x+12%x=448, 1.12x=448, x=400。

3.工程問題。

這是有關工作總量、單位時間的工作量(通常叫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的問題。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單位時間的工作量

例如,“一項工程,由甲隊修建需20天完成,由乙隊修建需30天完成,兩隊合修需要多少天完成?”

要求學生知道把整個工程看作“1”,還要知道甲隊每天可完成這項工程的,乙隊每天可完成這項工程的,兩隊合修一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這是兩隊合修的工作效率,然后用工作總量除以工作效率,列式為:

1÷(+)=12(天)

工程問題的變化很多,可以一個人獨做,也可以是幾個人合做的;可以是幾個人同時開始做的,也可以是有先有后做的;工作的進程可以是向前的,也可以是倒退的(如水管注水與放水)等等。但是,必須根據新大綱最多不超過三步計算的限制,在這個限度內適當有些變化。

三、能夠有條理地說明解題思路

有條理地說明解題思路是要求培養學生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說清楚自己是怎么思考的,決不是背誦一個模式,或者是思路說不清楚,顛三倒四,要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表達清楚。這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例如,發電廠有煤2500噸,用去,還剩多少噸?學生獨自解答,可能出現以下兩種解法:

①2500-2500× ; ②2500×(1-)

這時,讓學生說明解題思路,第一種解法必然要說先求用去多少噸,再求剩下多少噸。第二種解法必然要說先求剩下的占總噸數的幾分之幾,再求這個幾分之幾是多少噸。上述第一種解法接近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因為在整數應用題已知從總噸數中減去用掉的,就是剩下的。第二種解法是從問題出發分析出來的,是一種新的思路,而這種思路在分數應用題中常常用到,教師不僅贊賞,還應該讓更多的學生學會這種思考方法。

此外,與解題思路有關的是文字題的數量關系,現舉例說明如下:

①甲數是,乙數比甲數大 ,求乙數。

這里的是甲、乙兩數相差的數值,所以,列式為:

②甲數是,乙數比甲數大它的,求乙數。

這里的是指甲數的一半,所以,列式為:

或者

×(1+)=

③比噸多,是多少噸?

這里的帶有單位名稱是具體的量,沒有單位名稱,它表示兩個數的比,所以,列式為:

×(1+)=(噸)

④比噸多噸是多少噸?

列式為:+=(噸)

⑤甲數是200,乙數比甲數大20%,求乙數。

篇4

關鍵詞: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復習;解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2-225-01

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是第十一冊數學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有效的使學生掌握和鞏固這部分知識,做好這部分內容的復習非常重要。

一、知分率,懂結構

用分率表示數量關系,是學分數、百分數的關鍵因素,復習時引導學生根據分率,說出各種相關量的對應分率和數量關系。

例1:今年售出的彩電比去年多25%

對應分率:

去年售出的彩電為“1”

今年售出的彩電(1+25%)

今年比去年多售出25%

例2:雞比鴨少20%

對應分率:鴨為“1” 雞為(1-20%) 雞比鴨少20%

數量關系:鴨×(1-20%)=雞 雞÷(1-20%)=鴨

(鴨-雞)鴨=20%

通過這樣的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知道分率的意義,形成對應的知識結構。

二、抓對比,明異同

在解題中,學生常常因審題不清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應該注意對比,引導學生區別異同使他們對錯例產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認識,以提高分析解題能力。

1、具體量與分率的對比

①一根繩子長120米,用去3/5,還剩下多少米?

②一根繩子長120米,用去3/5米,還剩下多少米?

引導學生分析,上面①、②兩題只有一字之差,①中的3/5表示分率,它表示量與分率的關系。②中3/5米是具體的數,它表示120米之間相關關系,顯然兩題的解答方法截然不同。

2、簡單與復雜的對比

列式:①120×(1-3/5) ②120-3/5

①一件上衣,現在售價是60元,是原價的75%,這件上衣原價是多少元?

②一件上衣,現在售價是60元,比原價降低了25%,這件上衣原價是多少元?

列式:60÷75% ②60÷(1-3/5)

列式后提出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解題思路是怎樣?不同的是什么?

3、乘法與除法的對比

①甲倉庫存糧240噸,是乙倉庫的1/3,乙倉庫有多少噸?

②甲倉庫存糧240噸,乙倉庫是甲倉庫的1/3,乙倉庫有多少噸?

列式:①240÷1/3 ②240×1/3

這兩題數量、分率、問題都沒有變,但甲與乙有前后位置換了一下,也就是說標準量發生了變化,解法全異。

三、多種形式,促鞏固

復習時安排多種形式的練習,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知識。

多形式補充

例:工地上有水泥150噸——求黃沙

可補充為①水泥是黃沙的2/3

②黃水泥多2/3

③黃沙是水泥的2/3

④水泥比黃沙少2/3

多形式變問

例:有一根繩子10米,,第一用去全長的20%,第二次用去25%。

變問:①第一次用去多少米?

②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③還剩下多少米?

④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

篇5

一、細心填寫:

1、先找單位“1”,再列出數量關系式。

(1)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把()看作單位“1”。

()÷()=( )

(2)小明做題的正確率是幾分之幾?把()看作單位“1”。

()÷()=( )

2、32人是50人的()%;45分占1小時的()%;

甲數是乙數的

,甲數是乙數的()%;乙數是甲數的()%。

3、種子發芽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幾。

零件合格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幾。

小麥出粉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幾。

胡麻出油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幾。

二、解決問題:

1、把8克糖放入92克水中,糖水的濃度是百分之幾?

2、601班共50人,體育鍛煉達標的有48人。求未達標的人數占全班的百分之幾?

篇6

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既是學生掌握數概念的重要內容,又是教學中的重、難點。由于百分數是分數的特殊形式,所以百分數應用題的結構與解法和分數應用題是一致的。因此,把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納入分數應用題的知識結構中,可以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擴大、完善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

一、理清概念,細審題

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倍比關系,不能表示具體的數量(即不能帶單位)。分數則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帶單位),也可以表示兩個數量的倍比關系(不帶單位)。如:“一桶油重10千克,用去1/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解答后可讓學生討論:(1)把題中的“1/5千克”換成“1/5”,題意變了沒有?是否可以這樣變換?(2)把題中的“1/5千克”換成“20%千克”,題意是否相同?可否這樣?(3)把題中的“1/5千克”換成“20%”,與第一次改題是否相同?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審題的重要性,從而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首先,注重理解和區別“多(少)幾”與“多(少)百分之幾(幾分之幾)”的含義。(1)“多多少”與“少多少”的意義是比差,應直接求兩個數的差,如“8千克比5千克多多少”“5千克比8千克少多少”等。(2)“多或少百分之幾(幾分之幾)”的意義是比倍,應該用兩個數的差除以標準數(單位“1”),如“8千克比5千克多百分之幾(幾分之幾)”“5千克比8千克少百分之幾(幾分之幾)”等。

其次,認真區別處理三類情況。(1)不名數與幾分之幾(或小數)可直接相加減,如“15加上1/5,等于多少”“15加上0.2,等于多少”等。(2)如“15增加了20%,等于多少”“15加上它的1/5,等于多少”等問題中的分數、百分數是倍比關系,而不是實際數值,應加上(或減去)這個數的百分之幾或幾分之幾。(3)名數與名數可直接相加減,如“比0.6千克多1/4千克是多少”“0.6千克加上1/4千克,等于多少”等。

再次,弄清題意,找準應用題中的單位“1”。(1)一般情況下,在“比”“是”“占”或“相當于”等字眼后面的“誰”,就是單位“1”。(2)同誰比,誰就是單位“1”。(3)求誰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誰就是單位“1”。

二、區分類型,夯基礎

教師應注重應用題教學,引導學生從例題中理解數量關系,并把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使學生正確掌握解答百分數應用題的基本方法。可列表如下:

三、發展引申,重比較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兩種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者將相似(或相同)的數量關系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比較,并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舊知識的正遷移作用,克服“多(少)幾”對“多(少)百分之幾”的干擾。對稍復雜的應用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先從總體上觀察,全面感知題意,再引導他們對題中的數量進行分析,從而掌握解題思路和解題關鍵,提高解題的能力。這樣由三類基本題通過發展變式得到三類相應的引申題,教師可通過列表加以比較,揭示它們的本質聯系和區別,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如下:

四、靈活思維,促拓展

學生解題的直覺經驗來自于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與概括,正是這種深刻的理解與概括,使學生形成“動力定型”,并順利遷移到解決稍復雜應用題之中,能動地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問題。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106頁例5求出勤率,這是百分率在生產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讓學生理解“率”是兩個數相除所得的倍比關系,沒有單位名稱,表示實際出勤人數占應出勤人數的百分之幾,提醒學生注意出勤率、發芽率、出油率、成活率、合格率等都不大于單位“1”(100%)。經過訓練后可出示一些選擇題給學生練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學校田徑隊周二出勤38人,缺勤2人,周二的出勤率是(

)。”

又如,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17頁的一道思考題:“一件商品,按成本價提高30%后出售。后來因為季節原因,又打八折出售,降價后每件商品賣104元。這種商品賣出一件是賠還是賺?賠或賺多少元?”學生通過分析找到數量的對應分率,確定解題思路,然后用方程x×(1+30%)×80%=104或算術方法104÷80%÷(1+30%)求出成本價,再把成本價與現價相比較,從而解決問題。

此外,在百分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通過潛移默化的啟發、誘導,使學生從定量分析逐步轉化為變量分析,從而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特別是在復習階段,教師更要充分發揮“一題三變”的思維訓練作用,使學生內化所學知識。

一是一題多問。通過對相同數量的多問多思,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提高他們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能力,并順利遷移到解答復合應用題的過程中,重新變通數量關系,獲得多解。如:“金湖實小合唱隊有80人,鼓號隊有100人。(1)合唱隊人數是鼓號隊人數的百分之幾?(2)鼓號隊人數是合唱隊人數的百分之幾?(3)合唱隊人數占兩隊總人數的百分之幾?(4)鼓號隊人數占兩隊總人數的百分之幾?(5)合唱隊人數比鼓號隊人數少百分之幾?(6)鼓號隊人數比合唱隊人數多百分之幾?”

二是一題多解。教師可鼓勵學生突破單一思維,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從不同角度解答問題。一些學生之所以對應用題望而生畏,究其原因在于他們不善于揭示題中隱藏的各種數量關系,也不善于從多角度去分析這些數量關系。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善于喚起學生有關知識和解題經驗的再現,誘發學生根據數量關系發散思維,實現各種思路的溝通。如:“金湖實小美術組有40人,書法組人數占美術組人數的80%,書法組和美術組共有多少人?”用百分數方法解,列式為40×(1+80%);用歸一問題方法解,列式為40÷5×4+40或40÷100×80+40;用方程解,列式為x-40×80%=40……

三是一題多變。在揭示一些典型題目的數量關系時,教師要善于設計變式題,變化非本質特性,突出本質特性,讓學生在變中求通,加深對應用題解題思路的理解。如:“(1)修路隊修一條20千米長的公路,已修了20%(或1/5),已修了多少千米?(2)修路隊修一條20千米長的公路,已修了20%(或1/5),還剩多少千米沒修?(3)修路隊修一條20千米長的公路,已修了1/5千米,已修了幾分之幾?(4)修路隊修一條公路,已修了1/5千米,還剩20千米,這條公路共有多少千米?(5)修路隊修一條公路,已修了1/5,正好是20千米,這條公路共有多少千米?(6)修路隊修一條公路,已修了1/5,還剩20千米,這條公路共有多少千米?”

篇7

這樣的知識學習,就是換湯不換藥的,甚至有的湯也沒有換,沒有什么新鮮血液補充進來,只不過把成湯換成甜湯了,那么象這樣的知識,我們應該怎樣帶領學生學習呢?

數學教育應該“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 認識教材內容實質,放手給學生,理思路,想學法

上課伊始,出示準備好的例題,讓學生想一想,有沒有見過,是那種類型的題目,解決此種題目的關鍵是什么?解題思路是什么?學法是什么?針對具體題目再具體分析。例如: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可出示小學五年級所學的《簡易方程解應用題》,地球上的陸地面積為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地球的表面積是多少億平方千米?學生對本題目非常熟悉,在腦海中會迅速地思考出它的解題思路。此類題的關鍵是找出等量關系,而找等量關系的方法有;從已知條件或問題人手分析找到等量關系。教師可等學生分析完后,再教給學生一個新的找等量關系的方法(列表分析法)。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僅是考查學生對以往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地是考查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和對學習新知識建立起必勝的信心。

2 對比 直述 順歸,揭示新知

說法的改變,內容實質不變的知識學習,應用對比、直述、順歸這三種學習方法就足夠了。象《百分數應用題》這類題目的學習,可用對比學習法。同時出示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讓學生讀題:1、學校圖書館存有若干圖書,去年存了2500本,今年存的圖書比去年多,今年圖書館存有多少本書?2、學校圖書館存有若干圖書,去年存了2500本,今年存的圖書比去年多40%,今年圖書館存有多少本書?對比一下,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相同點,學生自會發現兩道題就是一道題,只不過是分數應用題改成了百分數應用題,而百分數就是貨真價實的分母是100的分數。學習《一元一次方程》這類題目,可用直述教學法,含有一個未知數就是一元,未知數的指數是1的就是一次,合起來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學習《整式的加減》這類題目的學習,可用順歸法,同時出示合并同類項,化簡,計算三個題目,讓學生解答,學生解答結束后,自會認識到三種題目,實際上就是一回事,合并同類項。那么教師順次歸結就是,這就是整式的加減。這樣的學習,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同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能頓悟出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篇8

試舉例如下:

1.在一些政府及單位的工作報告中,往往有“今年計劃比去年增長百分之幾”的說法。

2.在龍泉鎮去年有小學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減少0.5%,今年有多少人?(摘自人教版《小學數學》)

3.張大爺在一塊地里種黃瓜占地,種的西紅柿比黃瓜多占地,張大爺種的西紅柿占地多少?

看起來這是多么正宗的標題,絕無非議。殊不知這是一種錯誤的題型表達。下面試分析一下這種題型設置的錯誤所在。

首先看題型1,口頭說“今年計劃比去年增長百分之幾”參照物不明“誰”的百分之幾,是一種習慣事例的錯誤說法。

再看題型2,題中說:“今年比去年減少0.5%”這是(加)減法的計算題型,即列式為2800人-0.5%,因名數不同不能計算;另外,“減少0.5%”到底是“誰”的0.5%,參照物不明,故定為錯題。

最后看題型3,題中說:“黃瓜占地,西紅柿比黃瓜多占了” ,這道題和上面的題型設置基本相同,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是一道加(減)(+ )題呢,還是一道乘(除)[×(1+)或

+×]題呢?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見,這種題型的設置及表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能計算;另一種是不知如何計算。這就使小數應用題出現混亂,又形成了“教得內疚,學得糊涂”的矛盾心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呢?原因有二:第一是來自習慣事例的錯誤共識;第二是對于應用題中的關鍵詞語的位置運用不當。

錯誤的共識,決不是科學。改正錯誤,刻不容緩。

在當今文化發展繁榮的大好形勢下,還小數應用題型設置一個清晰的面目,把近代小數中的錯誤修正過來也是一個人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如何改呢?口頭上的說法,讓它隨著書面上的糾正而糾正吧!書面的改正,其實很簡單,原則有三:

1.關鍵詞在參照物后,單位名數不同。如第二題關鍵詞“減少”在參照物“去年”后,定為錯題。

2.關鍵詞在參照物后,單位名數相同。如第三題關鍵詞“多”在參照物“黃瓜”后,定為加減法計算,可計算為 + 。

3.關鍵詞在參照物前,一律為乘除法。如第二題,“今年比去年減少0.5%”是錯題,改為 “今年減少去年的0.5%”,可計算為2800人×(1-0.5%);又如第三題,“西紅柿比黃瓜多占 ”計算為 + ,改為“西紅柿多占黃瓜的 ”可計算為

×(1+)或+×。

以上僅是自己一點膚淺的看法,愿與同仁商榷。

郭先生您好:

您的來信已經通過編輯轉交于我,已閱,感謝您對小學數學的關注,也欽佩您的質疑精神。對您提出的三個例題,現依據我的理解答復如下。

一、關于數學的語言、規定和定義

1. 數學語言與自然語言相比,更具有簡潔性、精確性、抽象性和邏輯性。您提出的例1,體現著數學語言的簡潔性。通常人們都明白的約定俗成的語言,不會產生誤解,因此編制習題時會習慣性地省略一些詞語。

2. 在小學應用題中,比較數量的意義有兩種(帶有“比”的)情況:一種是差比關系,即求一個數量比另一個數量多多少;另一種是倍比關系,即求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差比題,一般形式為:已知兩數之差和其中的一個數求另一個數;倍比題一般形式為:已知兩數的倍數關系和其中的一個數求另一個數。

3.百分數的定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它只能表示兩數之間的倍數關系,不能表示某一具體數量。百分數不能帶除%以外的單位,即百分數后面不能帶單位名稱。

4.分數和百分數的不同點:分數后面可以帶單位名稱,而百分數后面不能有單位名稱。分數帶上單位,可以表示具體的量,分數不帶單位,可以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即倍比關系。

5.在數學中規定,把“比”后面的對象規定為單位“1”或是標準量、基本量。

二、我對您提出的三個問題的理解

1. 您的例1和例2屬于同一個問題,即倍比問題。“今年計劃比去年增長百分之幾”,是簡潔的數學語言,不屬于錯誤的表述。比的后面是去年,那去年就是單位“1”,就是您所謂的參照物。在帶有“比”的例句中理解為:今年增加去年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不表示具體量,故您所謂的加減法計算題型是錯誤的。

例2與例1是同一類型問題,區別只在于增加與減少。“比”后面的對象是去年,那去年就是單位“1”,即您所謂的參照物。顯然,減少的0.5%是減少去年的0.5%, 今年比去年減少0.5%,就是您理解的“今年減少去年的0.5%”,是去掉“比”字的另一種說法。切不可列式2800-0.5%。您所謂的關鍵詞在參照物之后(用乘除法),是句式的改動,是對“比”式的解釋。

2.例3我不知道您從哪里摘錄的。如果是試卷或是教科書以外的教輔資料,因其質量良莠不齊,不在解釋范圍。如果是某個版本教科書中的,完全可以按照以上答復來理解。前面的是把整塊地看作單位“1”,也可以理解為具體數量,這是沒有異議的。“比”后面的對象是黃瓜,那黃瓜就是單位“1”,就是和黃瓜比,兩個單位“1”是不同的, 后面沒有單位,是倍比關系,理解為西紅柿多占黃瓜的,正確列式×(1+),不可列式為+。

篇9

課題

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本課教學的內容是以“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為認知起點的。本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有效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設計不管是復習,還是新授、鞏固,都是先讓學生獨立試算,再進行互動交流。使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2.注重能力的培養。

一是注重培養問題意識;二是注重培養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將百分數轉化成分數、小數的必要性。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的步驟和方法,并能正確地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和小數,并培養學生的總結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學習重點

掌握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的步驟和方法。

學習難點

經歷探究百分數化成小數和分數的過程

學前準

教具準備:PPT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環節

達標檢測

一、復習鋪墊。(7分鐘)

1.舉例說明分數、小數轉化成百分數的方法。

2.說出每題把誰看作單位“1”,并口答算式和結果。

(1)3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結合實際例子說明轉化方法。

如:0.2=20%

=55%

2.口答各題。找出單位“1”的量,列出算式并計算結果。

(1)30×=25

(2)6×=2

3.明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1.把下面的分數和小數化成百分數。

=12.5%

=60%

=87.5%

=40%

0.5=50%

0.286=28.6%

2.我會填。

優秀率=×100%,乘100%的原因是(變成百分數)。

二、探究求百分率的方法。(10分鐘)

1.課件出示例2。

(1)出示學習提綱:

①題中的百分數表示的意義是什么?誰是單位“1”的量?

②想一想,題中存在怎樣的數量關系。

(2)組織學生根據學習提綱自主解決問題,并討論計算方法。

(3)講解訂正。

2.探究“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數量關系。

1.(1)讀題,初步感知題意。匯報:①20%表示有牙痛的學生占全校人數的百分率,全校學生是單位“1”的量。

②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明確題中存在的數量關系:全校人數×20%=有牙病的學生人數。

(2)列式解答,并以小組為單位探究百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3)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完整地敘述解答這道題時的思考過程。

2.小組合作、探究,明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征:知道單位“1”的量,百分率,求百分率對應量。

等量關系:單位“1”的量×百分率=百分率對應量。

3.一種數碼照相機的原價是2400元,現在降價20%,降了多少元?

2400×20%=480(元)

答:降了480元。

4.六年級有120人參加數學考試,及格率是95%,有多少人及格?

120×95%=114(人)

三、拓展提高。

(10

1.引導學生對比解題過程中運用的方法的不同之處。

2.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將百分數化成小數、分數的方法。

1.小組內說一說解題過程中計算方法的不同:一種是將百分數化成小數再進行計算;一種是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再進行計算。

2.分組觀察,經過對比、討論后匯報:將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將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去掉百分號;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先將百分數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再將能約分的約成最簡分數。

5.解決問題。

六年級學生有200人,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占總人數的75%。六年級學生達標的有多少人?

200×75%=150(人)

分鐘)

四、鞏固練習。

(10分鐘)

1.完成教材85頁第3題。(鞏固解題方法)

2.完成教材87頁第7、8題。(鞏固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互化)

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交流題中存在的數量關系后列式解答

[45×80%=36(人)]。

2.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匯報時說明解題過程。

6.修路隊計劃修路4km,已經修了60%,已經修了多少千米?

4×60%=2.4(千米)

五、課堂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解題關鍵是什么?

2.布置作業。

相互評論,互相溝通。

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

(3分鐘)

五、教學板書

六、教學反思

篇10

關鍵詞:想;說;做;思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3―0019―02收稿日期:2016―06―14

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備好每一節課。機動靈活地組織教學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教師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發展呢?我長期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 在教學中,遇到新知識和舊知識有緊密聯系時。老師應該把學習主動權交給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發現問題,探索新知,通過復習舊知識,學生找出新知識的解題方法。例如:在教學百分數應題時,我先出現了這么一道應用題時:“牧場場買來125只山羊,綿羊375只……?”并鼓勵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想法,提出不同的問題。思考之后學生提出:“山羊是綿羊的幾分之幾?

山羊比綿羊少幾分之幾?綿羊比山羊多幾分之幾??綿羊比山羊多幾分之幾??山羊占總數的幾分之幾?綿羊占總數的幾分之幾?老師再要求學生一一解答,并說出每一道題的解題思路。然后我又要求學生把剛才的有關的分數應用題改變成百分數應用題,學生很快就找出這些百分數應用題:山羊是綿羊的百分之幾,綿羊是山羊的百分之幾,山羊比綿羊少百分之幾,綿羊比山羊多百分之幾,山羊占總數的百分之幾,綿羊占總數的百分之幾”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學習得出了以上幾個問題。老師在要求學習小組之間討論,找出分數應用題與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是一樣的。通過自主學習學生不僅復習了分數應用題的特征,而且找到了百分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也找出了分數應用題與百分數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這樣做學生既靈活運用了知識,又掌握了本課學習的重點,其教學效果要比教師直接講解好得多。

二、給學生提供想的機會 讓每個學生在已經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習的新知進行大膽的猜想。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地組織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學十幾減8的題時。我提問:這種題樣想呢?大家可以任選一題討論。看誰的想法最好。同學們開展激勵的討論;有的小組一邊擺學具一邊討論,有的小組在練習本上邊寫邊討論,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有的小組學生找出了,我們組選14―8這道題,把14分成10和4,先從10里面減掉8,就剩下2,然后把剩下的2和4合起來就是6,所以14―8=6。有的小組的學生選的是15―8,我們是這樣想的,把8分成3和5,先用15減5得10 ,再用10減3得7,所以15―8=7.有的小組選11―8這 道題,我們拿了11根小棒,在一根一根的拿掉8根,剩下3根,11―8=3.還有的小組選13―8,他們是這樣想的,想8加幾得13,8加5得13,所以13―8=5.我在引導學生找出最簡便的方法。這樣通過讓學生自主找出解題方法,從而提高了課堂的較學效果。

三、讓學生想說就說 有部分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是不同步,分析問題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達不出來,感到無從說起。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首先不斷鼓勵學生使他們敢說、愛說,怎樣想就怎樣說,說錯了再重說,培養學生慢慢學會說話。其次,課堂中還應充分利用討論的機會,鍛煉學生去說。如在學習“比多少”時,老師出現課件。要求學生觀察主題圖,并指出圖中有什么?這是學生比較喜歡的體育課,學生很快就爭著回答,有的說“有5個同學在跳繩,有4個同學在打乒乓球,有5個同學在打籃球,還有6個同學在打羽毛球。”回答正確老師都給與肯定。 老師在提出問題“跳繩的和打乒乓球的誰多?”學生馬上說跳繩的多。老師又問跳繩的和打羽毛球的誰多?學生又說打羽毛球的多。這時出現了不同意見一會說跳繩的多,一會又說跳繩的少,我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索,最終得出了統一答案。打羽毛球的最多,打乒乓球的最少,跳繩的和打籃球的同樣多,跳繩的比打羽毛球的少,跳繩的比打乒乓球的多。這樣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好鍛煉。

四、放手讓學生去做 好動、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小學生共有的特征。對于什么事他們都愿意自己去試試。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他們的好奇、好動的特點,通過動手操作和多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的面積計算以后,我問學生:取一根20厘米長細繩可以圍成哪些圖形?圍成什么圖形的面積最大?學生根據已學得的知識進行預測:可以圍成長方形、正方形、圓。然后借助釘子板,實際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小組合作討論各抒己見。最后得出結論:能圍成長方形、正方形、圓,圍成的圓的面積最大。使學生明白通過動手操作是可以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