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設計理念范文
時間:2023-03-23 07:53: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態設計理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理念;餐廳設計;生態餐廳
引言:生態餐廳的構建是將園藝學、建筑學、生態學和園林學等多門學科融合起來,并將綠色植物作為整間餐廳的主體,配合菌、藥、草、花、果和蔬等植物,共同營造一種生態化的格局,旨在給前來就餐的顧客提供可口、生態、豐富及安全的食品。此外,生態餐廳將廢物利用、殘渣處理、節水和節電等理念滲透到經營中,打造全新的生態經營模式,逐步發展為了目前國內最主流也最具潛力的餐廳類型。
一、生態餐廳設計的概念
生態餐廳又有天然餐廳、陽光餐廳和溫室餐廳的別稱。這種餐廳會使前來進餐的顧客感到自身仿佛置身于天然的環境中。因此,生態餐廳在實際設計中是將“生態”作為核心,引入種植技術、溫室工程和景觀設計技術,使餐廳環境有種回歸自然的效果。
二、生態餐廳的細化設計
(一)餐廳背景
為了說明生態餐廳在實際設計中需注意的各種細節,本文將設置一定項目背景,從而進行具體化的設計分析。假設餐廳位置處于國內黃河流域附近的某個城市。假設該城市是一座中小規模的城市,并且該城市的重工業偏少、更傾向于輕工業發展。由于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該城市環境并不優越,而且人口密度頗大,交通也不夠通暢。此外,假設此處的生態餐廳地處低洼地區,土地較為平整但土質較差,餐廳所占據的地理面積約為3公頃,其中建筑物所占據的地理面積約為1公頃。
(二)餐廳外部環境的細化設計
餐廳外部環境是整個餐廳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人員可將餐廳周邊的環境打造成一個生態公園,生態公園將餐廳包圍起來。公園本身是人們娛樂休息的地方,生態公園的打造無疑會吸引不少抱著游覽心態的顧客前來觀光,而顧客在觀光后便很容易被廳內的美食所吸引,這種打造方式也是一種良好的營銷手段。
設計人員要在生態公園中設置大面積的樹木植被,樹下便是天然的停車場。一方面,樹木停車場面積較大,能滿足許多顧客停車的需要。另一方面,樹木停車場可為停留的車輛遮陰,尤其是在夏季,樹木停車場的好處更是不言而喻。
公園的北方設置珠簾水幕。設計人員設計一個兩米左右高的景墻,水從景墻上方自然落下。景墻的底部設置音箱,音箱中隨時保持美妙的音樂。音樂聲音和落水的聲音給顧客一種聽覺上的享受。北方位置正是顧客進入餐廳大門的位置。
公園的南方設置農田區域。農田區域劃分為兩部分,左邊部分是顧客種植區,右邊部分是餐廳使用區域。有興趣的顧客可繳納一定的費用給餐廳,便擁有一小塊田地,并可在田地中自由種植,種植所收獲的產品歸顧客自身所有。
公園的西方則設置釣魚區域。釣魚區域有兩種功用。第一種是餐廳內部養殖所用。第二種是顧客釣魚所用,顧客只要繳納一定費用,就可從釣魚區域自由垂釣,調得的水產品歸顧客所有。
公園的東方則設置兒童休閑區。設計人員可多考慮滿足帶兒童就餐的顧客的需要,在兒童休閑區設置大型的兒童娛樂設施,并放置兒童喜愛的玩具,設施內設置休憩的長凳,供家長使用。
(三)餐廳建筑的細化設計
設計人員可用溫室鋼架玻璃作為餐廳建筑的主要結構。在建筑外層的墻壁中,加入中空的以有機硅為原料的保溫材料。在建筑上層中,可加入太陽能電池。在建筑的多個部分設置通風口管道,管道由餐廳內部直接通向室外,室外的新鮮空氣可流入到餐廳內,保證餐廳內空氣的流通性。
白天,餐廳內盡量利用自然的太陽光進行采光,保證餐廳內有充足的光線,還能很大程度上節約用電。晚上,餐廳內的照明燈開啟,也能給顧客提供足夠充分的室內光線。為了保證餐廳內光線始終保持均勻分布,設計人員可給餐廳設置一些改善光分布的裝置,例如:集光裝置、反光鏡及反光板等。對于餐廳內某些照明不夠明顯的地點,設計人員可加入光導纖維,讓其引導照明。
由于新技術、新材料的大范圍使用,餐廳在初步構建的過程中,會耗費不少的金額。但餐廳的設置是為了長期經營,如果餐廳經營良好,那么從長久來看,這種設計能在很多方面節約經費,這對餐廳運營來說十分有利。
(四)餐廳室內的細化設計
餐廳內的細化設計應該是整個餐廳設計的重中之重。設計人員可將“生態”作為核心主題,并以不同風格的構建來劃分餐廳的內部區域,讓餐廳保持多樣化元素的經營模式。
第一種主題是中國傳統古典類型的風格。古典風格講究的是意境。在這種風格的餐廳區域內,設計人員可在墻上設置大量的山水畫,并在一定距離內設置小型盆栽或者插花,進一步凸顯古典的意境。
第二種主題是熱帶風格。設計人員要運用密集式布置,這樣能較好地凸顯該區域的深度,讓顧客感覺真正進入到了熱帶森林中。此外,熱帶森林中的植物有著十分旺盛的生命力,植被高大、挺拔,設計人員可擺設一些大型的盆栽來凸顯這種風格。
第三種主題是中國南北方的地方風格。北方風格側重于粗礦大氣的格調,側重于農家風情,設計人員可在該區域內加入黃色及紅色為主的粗礦類型的植物來凸顯這種風格。南方風格凸顯的是小家碧玉的格調,側重于鄉土人情,設計人員可在該區域內加入南方建筑的背景畫加以襯托。
第四種主題是山林風格。山林風格凸顯的是自然風光,設計人員可設置一些疏密相間的植物來表現山林風光。此外,設計人員還可加入瀑布、假山和石頭等景觀,進一步襯托山林風光。
結束語:綜上,本文首先解釋了生態餐廳的具體內涵。其次,本文談到了生態餐廳該如何細化設計。該部分的論述又細分成4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述了餐廳項目的背景,第二部分論述了餐廳外部環境的細化設計,第三部分論述了餐廳建筑的細化設計,第四部分則論述了餐廳內部的細化設計。希望本文所研究的種種內容可給相關人士一些有利的借鑒,在未來的生態餐廳設計中參考本文的成果,設計出更為環保、生態和經濟的餐廳,給顧客以味覺、視覺和聽覺上的多重享受。
參考文獻:
[1]范書杰、康新年.淺談生態餐廳植物的選擇原則[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3,21(22):25-27.
[2]陳宏、鄒志榮.論生產溫室向生態餐廳的改造[J].安徽農業科學,2013,31(25):44-46.
篇2
關鍵詞:公共藝術設計;原生態設計理念;滲透
大量的城市形象工程隨著工業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地涌現出來,也要由此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公共藝術作品。當人們所居住的空間環境遭到破壞之時,他們對生活狀態的考慮就會更多,會更崇尚返璞歸真。那么顯然,對公共藝術設計而言,原生態設計理念的重要性就更加得以凸顯出來,從這一角度看,公共藝術設計所推崇的就是自然和物的一種完美結合。
一、公共藝術的基本概述
1、公共藝術的概念
公共藝術是一種在公共場合下介入,并展示于公共場合的,并且為大眾所高度認可的藝術。從大眾這一角度看,雕塑、裝置、壁畫以及環境藝術等都可以被囊括在這一范圍內。公共藝術可以說是城市面貌和形象的一種體現,當然同時,其也是城市發展程度的映射。
2、公共藝術的特點
公共藝術的主張是以人為本,其主要是通過對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的利用來對大眾生活加以創造,用以美化空間的環境,順應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進而產生情感的共鳴,通常具有公共性、藝術性和長久性的特征,另外,其與環境的關系也非常密切,這主要是因為公共藝術只有能夠融入于整個環境、融入于市民大眾生活當中,才能夠更好地對城市的文化、歷史和環境等加以展示。
3、公共藝術的發展
公共藝術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當面,是傳統的裝飾思想在現代已經有了一定的改變。隨著空間環境惡化和生活觀念轉變而來的是人們思想及其所追求意境的轉變,也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之下,裝飾所追求的不再是個性和另類,更多的是強調情感性以及民族傳統風格等,是用現代思維方式來對傳統進行反思,并提取其中的精華,再將其應用到藝術作品當中;另一方面,在進入現代以后,公共藝術是向著多元化趨勢來發展的,這主要是因為社會及其主體大眾的需求變化要求公共藝術必須要朝著多元化發展。
二、原生態設計的闡述
1、原生態的概念
通俗地講,原生態所指的就是生存在自然狀況之下的,還未經人雕琢的一種最原始的狀態,這不僅是對自然,還是對文化傳統的一種強烈渴望。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講,還可以說其是環境等各個方面因素得以協調發展的一種隱喻。
2、原生態設計的概念
原生態設計是一種新興的設計理念,是在現代城市當前這種文化缺失、環境破壞和生態缺失的狀況下所應運而生的一種設計理念,其出發點就是要對本土特色、生態環境以及文化底蘊加以保護,所有的設計都在現存的空間環境中進行,考慮的重點就是對該環境中的資源、材料等進行充分地利用,要表現出設計作品與環境和大眾之間的一種共生關系。
3、原生態設計的特征
原生態設計理念可以說是傳統文化精髓的一種體現,所以在原生態設計理念當中,最主要的一個特性就是文化特征,除此之外,其還具有自發新、獨特性、自然性和民間性。
三、公共藝術設計中原生態設計理念的滲透
1、空間環境與原生態設計理念的融合
空間環境和原生態設計理念的融合具體便現在這二者的交融和溝通這兩方面。一方面,空間環境和原生態設計理念這二者的交融對公共藝術設計者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在公共藝術作用的創作還是在其展示過程當中,都需要對著重強調作品與環境、與資源的和諧和統一。因此,在設計公共藝術作品時,一定要遵循自然的規律,要在不破壞生態和諧這一原則的指導下,用先進的技術與材料來處理作品設計過程中可能會導致的污染;另一方面,空間環境和原生態設計理念這二者的溝通,要求設計者們要將環境藝術的整體性考慮到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和展示過程中去,因為只有在環境的整體性不受到威脅的基礎之上,作品所表現出來的藝術主題才有可能得到受眾的廣泛認可。
2、人文情懷與原生態設計理念的融合
人文情懷可以說是一種需要被代代相傳的良好文化現象,不僅如此,其還是創作公共藝術作品的精髓所在。設計公共藝術作品的過程當中,除了要體現出當地人的各種生活習俗之外,還需要體現出其文化傳統,這不僅是公共藝術設計作品極富人文情懷的一種顯著體現,更多的是對當地人文的一種至高尊重。人文情懷與原生態設計理念這這的融合能夠使所設計的公共藝術作品本身更具文化氣息,這樣一來,其就更容易為受眾所接受,也能夠獲得更多的受眾的喜愛。無論城市化進程怎么推進,社會生活怎樣變化,每個地方的人都會存有一定的人文情節,而對公共藝術設計而言,就是要對這些人文情節進行挖掘,然后再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出來,用以展示城市的無窮魅力,與此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受眾的情感共鳴。
3、材質與原生態設計理念的融合
放置于空間環境中的所有公共藝術設計作品,都與環境中各種自然因素及其已經存在了的材質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另外,這些藝術作品與這些自然環境因素和材質的和諧統一的實現也是原生態設計理念在公共藝術設計中的一種體現。材質和原生態設計理念這二者的融合除了要對材質將給藝術作品帶來的效果加以考慮之外,還需要考慮材質可能會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此,設計者在設計公共藝術作品時,不僅需要對作品結構及其表現形式加以考慮之外,在設計之前,還需要對材質進行一個科學合理的調查,按照作品的相關要求來選取材質,從而使材質和表現之間能夠達到一種完美融合的效果。比如,我國的奧運主場館——鳥巢,場館外殼主要材質是氣墊膜,在保障防水基礎的同時,還能夠使館內草坪接受到更多光照,除此之外,看臺還能夠根據觀眾數量的變化需求而發生變化,這也是原生態設計理念與其功能性的一種完美融合。
4、公共藝術設計中原生態設計理念的表現
公共藝術設計中的原生態設計理念具體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進行公共藝術作品創造時,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要節約空間資源,要在這一基礎上,充分發揮公共藝術對空間環境的服務作用,而與此同時,空間資源也能夠被很好地反映在這些被創作出來的公共藝術作品之上。因此可說,在公共藝術設計中,原生態設計理念在資源的利用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指引性作用。很多建筑因為社會發展的需要而被拆除或者重建,這既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當地的風俗文化,而原生態設計理念就是要對這些被浪費了的資源加以利用,使其能夠再生;另一方面,人們的思想和藝術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得更加活躍,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在原生態的設計理念下,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對生態問題的思考和對自然的向往。
四、結束語
原生態設計理念在公共藝術設計中的滲透可以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公共藝術設計本身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被賦予更多的新內涵。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無論這個社會怎樣變化,人們對和諧環境、對健康的需求和追求都是永遠不會發生變化的。因此,我們可以說,公共藝術設計中原生態設計理念所著力追求的,就是從生態的角度來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的公共藝術需求,并以一種和諧的、合理的藝術形式將其表現出來。
作者:王涵 單位:黑龍江東方學院
參考文獻
[1]路艷紅.農村社區公共藝術設計原生態性探析[J].美術大觀,2013,01:136.
篇3
所謂的生態性設計理念,乃是指環境藝術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之中,應當以綠色、環保的設計思路作為作品的整體設計指導原則,并且在設計過程之中要充分考慮到如何實現作品同其所處的外部環境二者之間的完美契合,避免產生突兀之感,進而使作品對其所處的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從實踐角度來看,欲在環境藝術設計之中達成生態性設計的目的,設計人員應當嚴格把握下述要點:首先,應該考慮到人的本性,環境藝術的根本任務主要是實現為人們服務的功能,通過對環境的設計來提高人們的物質條件和精神生活。主要實施的內容是在設計中找到設計理念和自然環境的融合,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情況下,來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功能。第二,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之中,應當注重使所設計的作品能夠同其所依附的環境實現契合,即使二者能夠融為一體,如此將改變以往環境設計中,因作品未能同周邊環境實現契合,而導致對周邊環境整體美感與和諧感的破壞,同時,遵循這一設計理念,亦能夠達成綠色、環保的設計初衷。
二、在環境藝術設計之中融入生態性設計理念的現實意義探析
第一,任何原生的環境均在千百年的融合之中形成了獨特的和諧之美,如若設計人員所設計的作品過于突兀,破壞了環境整體的和諧之美,則這種設計毫無疑問是失敗的,盡管作品的實用性程度沒有受到影響,但從審美的角度來看,因作品設計風格未能同其所依附的環境協調一致,便會降低作品的審美意義;第二,自人類步入工業社會以來,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了顯著地提升,公眾也獲益到工業社會給其生活帶來的福祉和便利,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此種生活上的福祉與便利的獲得,多數情況下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所換來的,有鑒于此,通過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對生態性設計理念的嚴格遵循,將有效地改善人類活動對外部環境的破壞作用,從而使現有的環境資源不會再因人類所施加的外力而遭到進一步的破壞;第三,基于社會心理學的視角來看,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之快已經讓每個現代公民疲于奔命,每個人在其內心深處均有著回歸田園生活的向往,因此,生態性設計理念正好迎合了現代社會公眾回歸自然的內心訴求。
三、如何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需要在設計中確保生態平衡,注重對新型能源的研發、利用與推廣,進行舒適性設計,同時要注意設計過程中注重環保。1.確保生態平衡此種設計理念要求設計人員在環境藝術作品的設計過程之中,必須應當考慮如何使所設計的作品在問世之后,不會改變先前的環境,即設計必須滿足對生態平衡的保障。同時,考慮到任何外來的活動將不可避免地對原生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設計人員應當事先制定好環境補償方案,如通過植草、植樹等活動,實現對環境資源的修復。2.注重對新型能源的研發、利用與推廣設計人員在環境藝術設計之中,應當盡可能地實現對新型能源的研發、利用與推廣,盡可能降低對傳統高能耗能源的依賴與使用,具體而言,設計人員在進行環境藝術作品的設計過程之中,應當優先考慮如何將潮汐能、太陽能、風能等環保能源應用于作品設計之中,從而改變以往應用石油、煤炭等污染性能源對原生環境造成的破壞。3.進行舒適性設計進行環境設計最主要的出發點是為了設計出人們更加舒適的環境,來滿足人們日常的需求,使人們的心情得到充分的放松,豐富人們的審美能力。例如,設計師在住宅上通過運用玻璃的形式,來保障充足的光照。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進行熱水的使用,在房屋建造中使用無毒的材料,在屋頂和墻壁上進行保溫處理等,這些方法的運用都體現出了舒適性的設計原則。在設計中不僅滿足了人們對藝術化的追求,并且極大地促進了對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了環境的保護,實現了環境藝術設計與生態的融合。4.設計過程中注重環保低碳環保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大勢所趨。設計師需要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低碳的要求以及能源低消耗的問題,還應該明確如何將節能與綠色環保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唯一標準。比如利用樹木進行相應的家居環境打造,為了能夠給人一種舒適的氛圍與環境,許多設計師選用偏香的樹木進行制作。這樣的香味是樹木自身所獨有的為非后天添加的,故而其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充分體現出環保與健康的理念。
四、綠色生態性設計未來發展趨勢和前瞻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可以預見的是,在二十一世紀中,綠色、環保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必將更為深入人心,必然能夠得到全世界的重視和推廣。因此,作為設計人員而言,應當積極致力于將新型能源應用于設計之中,以此實現對傳統能源的替代,同時,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之中,應當注重使所設計的作品降低對其所依附的外部環境的破壞。
五、結語
21世紀是全球城市化的世紀,也是人類追求可持續發展、大量營造“綠色空間”的世紀。我們要抓住機遇,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建設現代的綠色生態文明城市和生態文明的社會而不斷努力奮斗。在人居環境規劃時,用綠色生態設計理念來設計保護我們的環境和地球,使人類的生活和世界的未來更加美好,從而實現環境設計的終極目標。
作者:林祥輝 單位:閩江學院
參考文獻:
[1]黃清.試論再生建筑的生態價值:一種傳播生態理念的城市景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06).
[2]周長積,周雅,傅娜.我國建筑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現狀與發展[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1(06).
[3]周鵬.試論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J].中國農學通報,2009(24).
[4]馮濤.中國傳統建筑中的吉祥文化及其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
[5]王偉.軟裝飾材料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
[6]王麗君.環境藝術設計與精神生態[D].天津大學,2003.
篇4
關鍵詞:武漢東湖;生態設計;景觀設計;節能能源;景觀設計
隨著人類不斷地發展,自然生態環境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壞,人類生存環境以及各類能源等方面的問題都變得極為嚴峻。為了改變生態自然環境,實現人力與自然的平衡發展,人類已經將環保理念加入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景觀設計領域自然也不例外。景觀設計行業開始將生態設計理念融入其中,實施了生態化景觀設計方式。為了高質量地運用這一設計模式,設計人員首先應全面、深入地分析“生態設計理念”。
1生態設計理念
所謂“生態設計”就是在設計之中融入環境因素,整體設計方向以綠色環保為主的設計理念,也被稱之為“生命周期設計”、“環境設計”或者“綠色設計”。該設計理念要求每位設計人員必須要將生態環保理念落實到每個設計環節之中,要通過合理的設計,有效降低設計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保證整體設計能夠與生態環境達到平衡的狀態[1]。生態設計理念的誕生,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量,實現綠色化設計,保證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能降低整體景觀成本,降低潛在責任風險,確保設計單位的競爭實力,因此已經得到了大范圍的使用。
2生態設計理念與景觀設計相融合的方式
2.1再利用與保留
在使用生態理想進行景觀設計時,設計人員可以采用對原有材料進行再利用,以及對場地原有資源進行保留的方式,來展開對景觀的設計,這一方式在20世紀70年代較為常用。而在20世紀70年代之后,設計師并沒有處理工業廢棄地,而是按照尊重事實的原則,對工業廢棄的現場進行了合理的規劃,通過藝術加工以及保留等手段,賦予了現場新的藝術感官。
2.2降低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生態設計理念強調景觀設計與生態的和諧性,倡導設計人員要降低景觀對生態系統以及人類的影響,認為每個設計師都有義務和責任,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必須要改變以往先設計后施工的習慣,要對現場進行實地考察,按照現場的生態系統來設計與規劃景觀。例如,原場地存在著大量的河漫灘與沼澤,這時設計人員就可以保留這些元素,將整體景觀偏向親水性進行設計,可以以此為中心設計出配套的景觀,從而保證整體景觀的協調性。
2.3對資源與材料進行再利用
現代景觀設計工作極為推崇對物質與能源的循環性利用,認為在生態化景觀設計時,要加大對再生原料的使用力度,并要對場地上的資源與材料進行最大限度的循環性使用,從而充分發揮出其隱含的作用與價值,避免對材料與資源不必要浪費。例如設計人員如果在對一座廢棄工廠進行景觀設計時,可以選擇性保留工廠廠房以及其它相應的資源,并改造工廠的污水排水管,在對整個工廠賦予新藝術定義的同時,還能確保對廢棄物品的再利用,真正做到變廢為寶,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與資源消耗。使每一個設計環節,都能夠彰顯出綠色環保的理念。通過再利用的方式,減少對材料生產以及加工等能源性的消耗,將生態設計理念落到實處。
2.4對自然進行合理利用
通過對自然規律的研究發現,大自然本身存在著自我修復的能力,只要設計人員能夠掌握這一規律,嚴格遵守自然規律對景觀進行合理設計,就可以科學化地運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不僅可以降低廢棄物的產生,同時還能擴充當地的生態系統,可謂一舉兩得。設計人員可以通過高科技設備,合理采集自然資源,形成節能型能源來保證景觀內部對資源的需求。要足夠地尊重自然發展歷程,降低對場地的干擾度,進而將生態設計理念與景觀設計完美融合在一起。同時設計人員要強化綠化生態知識,打破對綠化概念的誤區,按照對自然群落的研究打造出人為的生態化群落,確保整體生態群落的平衡性與多樣性,為自然修復能力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2.5運用高精技術進行輔助
隨著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環保型高新技術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這些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將資源的價值發揮到最大,降低資源消耗率,同時還可以生成新型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為生態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例如高科技技術可以將廢棄地的工業水渠變為綠色河道,形成再生性河流,不僅可以對地下水提供資源,同時還能強化當地的抗洪能力;可以通過生物治療的方式,治理當地污染土壤,提高土壤內部的微生物以及腐殖質,增加土壤肥沃度,使土壤可以再次達到最佳使用狀態。
3整合應用實例
在此將以武漢東湖為例,介紹生態化的景觀設計運用實例。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風景區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坐落于武漢市區內部,屬于國家級重點風景區。在對該景區景觀進行打造時,設計人員運用了大量的生態景觀設計理念。在“聽濤景區”中,通過運用高精技術,設置了很多風光合一、太陽能以及風能等新型能源燈具,既滿足景區照明的要求,同時還能在該區域內展示與普及新型能源,可以有效推廣新型能源,真正將生態化景觀設計的理念融入到了景區內的各個設計環節之中。整條東湖綠道上共布設了1280盞路燈,全部使用了100瓦的節能燈泡,盡管數量比以前增加了,耗電量卻少了近一半。路燈桿還集成了視頻監控的功能,令市民在享受幽靜時光的同時,人身安全也很有保障。在燈光中欣賞湖景,最大的感受是,現代化的電力設施完美地融入了周邊的自然美景,絲毫沒有突兀的感覺。有一項設計在武漢景區中是首創———在東湖綠道全線走一遍,看不到傳統的路燈箱式變壓器,取而代之的是11塊安裝有LED屏的地埋式變壓器。“它讓人感到這不是一臺變壓器,而是一道景觀。”同時建設了郊野道、湖中道以及湖山道和磨山道,四條主題綠道,將門戶景觀與景觀節點巧妙的串聯在了一起。并在綠道沿線種植了大量大樹形的常綠樹木,且搭配了很多黃色與紅色的季節性喬木與灌木,不僅增加了景觀的視覺美感,同時還對自然進行了合理地運用,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功能,對當地的空氣進行了凈化。東湖綠道沿途要經過市政道路、坡岸、濕地、山地、湖面等地方,所使用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案各不相同。下雨或漲水時,要保障流入東湖的水是干凈的,綠道施工采用“海綿城市”理念,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生態措施,改良生態系統;通過植被規劃、人工濕地等方式針對性地凈化湖水。此外,景觀設計人員還在進行綠道上設置了“動物通道”。這種生物通道較為隱秘,利用動物喜歡隱蔽通行的習慣,本著再利用與保留原則,對當地小動物的通行渠道進行了保留與在建,并在洞口以及洞口周圍覆蓋了一層草皮,小動物會根據氣味找到通道,并逐漸養成在此通行的習慣,有效避免人為對通道的破壞,真正將生態理念融入到了綠道的整體設計之中,值得在國內大范圍進行推廣。
4結語
通過本文對生態景觀設計相關內容的介紹,使我們對生態設計理念以及景觀設計的整合運用方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現代設計人員必須要認識到生態化景觀設計的必然性與必要性,不斷掌握生態設計理念,并將其融入到自身的景觀設計之中,進而設計出與生態理念更加相符合的景觀作品,為城市化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劉尹禎 單位: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邱毅.景觀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研究及其應用實踐[J].科技創業家,2013(14)
篇5
關鍵詞:生態景觀;公園;山石設計;方法理念;研究論述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山石是建筑活動中所必須運用到的基礎材料,對于建筑發展存在著重要的作用,山石自身具有著固有的紋理形態及硬度質感等表現特征,在東方建筑范疇內,尤其是園林建造層面,存在著深厚的美學文化意蘊。近年來,經濟發展之下,城市景觀及居住區景觀營建中,皆就山石小品特性做出了借鑒運用,大量作品隨之產生,但是綜合而言如若不能深度領會到園林山石景觀的設計精髓,那么山石小品的構建意義也難以良性體現出來,因此這也即筆者就本案論述的原因所在。在本案中筆者通過對山石造型的方式方法研究,系統闡述了新時期景觀園林中山石造景設計的理念原則,以圖為現代景觀設計及實踐提供借鑒思考。
1對山石景觀的概念類別研究
在我國山石景觀的發展可謂歷史悠久,能夠追溯至夏商時期,對于山石造景,其具體的概念是指,通過各類形態、規格的山石設計,達到同周邊環境的融合,使之成為一個系統化的空間整體,達到視覺層面的和諧美感訴求,彰顯出山石景觀的藝術特性。從類別實用性層面而言山石景觀能夠分化為假山與置石兩種。首先假山又演化為土石混合山與疊石山和堆土山三種,具體是通過以土、石為基礎材料,以自然的山水作為藍本,施以藝術的創造提煉與夸張表現,以墊、挑、綴、壓等技法,把山石等相關材料進行堆砌成為自然山水類型的假山,以達到觀賞游覽與環境美化的效果。依據假山的材料石質形成的機理,能夠將假山進一步分為原生態型石山及人工塑造性山石和二者混合型假山。石山是園林假山最常見表現的形式之一。而置石則是將山石作為基本材料,展開獨立及附屬性的園林造景設置,其體量大小皆可,在環境中布置比較分散,能依據園林造景的現實需要,統籌相關功能作用,進行山石個體美感及局部組合美感的突出,所以置石不具備完整山形。對于單塊的山石來講,其要求很高,需要以配景形式呈現,抑或以局部主景進行呈現,是特殊性較為明顯的獨立景觀。
2生態公園山石造景設計中的技術要求
因為現代公園景觀的構成趨于多元化的發展,其具體的展開需要專注于多層次方位的角度考慮,其技術性的要求及體現于,運用合理恰當的技術方式就景觀藝術性做出完美的體現。
2.1首先需要就自然資源做出科學的利用:在此范疇所指的自然資源即是統籌區域內的氣候以及地形和土壤、山石及動植物等資源,共同展開設計,就動植物群落和山水景色與巖石等相關自然界的資源,統一恰當的運用于景觀范疇之內,更好的體現出自然的和諧美感,而非隨意的進行安置搭配。
2.2盡可能的進行人文環境的考慮:此方面是就公園周邊的交通情況和原有的建筑主體及人們的生活習性與材料的整體供應情況,做出詳細的了解,在全面了解這類因素的形勢下,在展開對于山石景觀的設計。諸如交通層面的便捷能夠促使景觀層面的使用效率提升,而交通的擁擠則會銳減山石景觀的鮮明個性。因此結合原有道路展開對交通線路的合理設計,能夠自根本促使山石景觀的欣賞功能。又比如不同地域名族習性,對于山石質地及材料和色彩層面的愛好禁忌各不相同,所以在展開景觀設計的時候,必須就此作出理解。
2.3就使用功能需求予以滿足:自山石景觀的欣賞需求層面考慮,對于山石景觀的設計,必須保證其各項設施良性滿足大眾化與人性化的要求,依據使用者性別年齡及數量職業和生活興趣習慣等,設計出場地充盈能為多數人群使用的空間設施。同時還需進行特殊要求的考慮,如水池的輔助襯托,提升山石的觀賞性同時兼顧消防作用。
2.4合理就景觀材料進行選擇
景觀材料方面具體細分為軟質材料及硬質材料兩類,硬質的景觀材料是指墻體、扶欄及建筑物層面所使用的缸磚及山石等,而軟質的景觀材料具體是指草地樹木、水體及陽光細雨等。通常而言,硬質材料比較適用于市政場所,而軟質材料則比較適合于大眾所需要的生活化景觀。故而在山石設計層面應當盡可能考慮多進行軟質景觀材料的輔助運用,在綠化層面盡可能的通過多種植物品種營造良好的外在姿態及景觀主題色彩,達到就山石小品的遙相呼應,增強區域內的藝術氛圍。
2.5經濟性考慮:對于山石景觀的設計需要考慮其客觀經濟性,首先需要考慮其花費是否合理,如材料選擇盡可能選擇相近區域材料,減少運輸費用。其次是在空間布局上,對于空間的設計,應多提供活動觀賞的場地,選擇適合安排山石小品的區域進行設計,并適當借助自然景色打造,做到空間層面的拓展,強化空間的變化。在設計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設計錯誤,產生資源層面的浪費,能夠運用新型的假山設計計算機輔助程序展開,先進行于電腦之中模擬山石的疊放,觀看假山的合成效果,促進設計更具標準化。
3生態公園山石造景的設計理念研究
3.1專注假山與置石的結合
從現實出發來講,生態園林中所設置的假山,其體量較為自由,能夠以盆景的較小形式存在,也能夠以丈許高度出現。它最主要的目的即是營造良好的欣賞觀賞效果,其以土石為基本材料,以自然山水作為參照,加以設計再現出人為的山水景觀。而置石則是獨立性的造景布置為根本,進行山石個體與組合美得體現。通常來講假山形體大且集中,可觀賞可游玩,能帶給游客融入自然的感覺,而置石即是以靜置欣賞為主,體小且分散。如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做好二者的協調配合,達到組合造景,使二者趨于緊密協調,蔣會直接影響到山石小品的風格與效果。筆者認為在設計中能夠將大體形的假山,作為部分存在,在假山周圍進行設置置石,發揮余脈作用,在格調上發揮過渡的美感,創造出趨于真實的自然環境,呈現給觀者質樸野趣的感受。
3.2山石造景需同水體相匹配
山水,從古至今皆是大自然的定律及不變軌跡,山水相依,方能體現出活力與靈氣。因此在現代生態公園的建設中,對于疊造山石的設計,其主山與主峰中必須有水系相伴,哪怕僅是小的激流也可。很多時候設計師均想設計大型瀑布來美觀山石,但這種做法無疑不明智,因為不同區域情況不同,所處地域環境及體量與效果也各有差異。且大型瀑布在比例上若不協調,也難以體現出自然美感,對于電能資源耗費也會很大,難以正常的啟用。筆者認為對于公園疊山工程的設計,需要以小型的激流涌泉作為主要形式,以涓涓溪水進行環繞,達到源頭分明,彰顯自然質樸的野趣。
3.3山石造景需依托花草植物的掩映相成
植物的綠色體現著蓬勃的生機感,山體因為草木的存在而生機盎然。在疊山設計的時候應當協同種植池一同設計。對于池體的大小、位置分布能夠依據山體大小及植物品種來確定。以此保證山石小品建成后、花草樹木同在,彰顯出山清水秀的美感。另外因為植物的存在,即使疊石的水平位置不高,也能在根本上做出彌補,提升假山的視覺賞析效果。
3.4山石造景需同建筑切實結合
古有“山得亭榭而媚”之詞,并非空穴來風,山石造景同建筑的一體化構建,能夠使得山石如一副山水畫卷呈現。在設計中對小型的建筑能夠在假山中進行點綴,較大型建筑能夠附繞疊石邊相襯,達到古樸自然的效果,促使人工造型更具自然和諧的秩序美感。
3.5統籌地域人文設計山石造景
人們常通過山水寄情、抒情,求同人與自然的共存意境,所以在山石造景范疇必須要通過刻石及書法、文學、楹聯、音樂等因素進行營造景觀意蘊,使得山石構建更富思想內涵及生態厚度。促使山石小品外在視覺意境張力滿足的前提下,富有更為深邃的內在韻味,彰顯出濃郁的人文氣息。自然在設計中,設計師必須要統籌生態公園所處地域的人文特性而展開設計,以避免因文化禁忌,而造成地域文化沖突,結果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 肖堅.園林工程假山景觀施工要點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0).
[2] 林海濤.淺談園林綠化工程中假山景觀的施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4).
[3] 蒙士齋.現代園林塑石假山設計理論探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1.
[4] 蒙士齋,劉桂林.人工塑石假山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J].北方園藝,2011,(3):104-106.
篇6
關鍵詞:建筑設計;民用住宅;個性化;生態建筑;設計理念
Abstract: the future society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fo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China,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s been changed from the pure pursuit of the past, gradually towards the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the applicability, durability, and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people's lives ar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idential; personalize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design concept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前言
在建筑設計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手段達到生態設計的目的:
1.1利用外部環境中的因素。例如由土壤、綠化、水及空氣組成的外部環境以及其他建筑組成的現實環境,為住宅室內設計提供了多種可能性,這樣可以減少建筑中設備的數量和功率,節省能源和運行的費用。
1.2挖掘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潛力。例如3R材料(節約資源-Reduce、可再生利用-Reuse、可循環-Recycle),雨水與中水的利用及節水器具的使用等。
1.3自然采光與通風。如引進日光照明、自然通風、保溫隔熱、遮陽等,將太陽能、風能轉化為人們生活的動力來源。
1.4房間的合理布局。如住宅選擇坐北朝南,并將朝南的窗臺降低,朝北的窗臺適度提高高度,使室內空間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特征,促進了室內氣流的合理流動,創造南北通風格局,增強室內通透感,減少對空調的依賴性,以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2、住宅設計的創新
2.1環境保護是新世紀人類普遍關注的問題,如廚房、衛生間成套設備,新型中央空調技術和太陽能利用技術,集中供熱系統技術,室內空氣凈化技術,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技術,綠化環境保障技術,節水設備和雨水收集系統等技術和設備都將得到廣泛的應用。據報道,美國已經研制出新型生態住宅,水、電、能源獨立自供,使用生態環保材料,室內空間寬敞、明亮、舒適,該住宅收集雨水、循環利用,太陽能電池及時為電器設備供電。我們也要更新觀念,不斷創新,借鑒外國經驗,使生態住宅成為主流。
2.2環保得到充分的重視,普遍應用建筑節能技術。住宅建設量大而廣,節能問題十分突出,近年來我國相繼頒布了建筑節能設計的有關規定,住宅的節能工作也取得了很大進展,住宅設計中的環保問題得到了充分的重視。住宅的外墻在普遍推廣使用保溫隔熱的新型材料和技術,如我們在最近完成的住宅設計中外墻就采用了水泥聚苯復合板外保溫復合墻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3住宅自動化和智能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在新世紀中隨著科技的發展,住宅照明、采暖、家用電器遙控、自動控制及個人電腦相連接的程序控制,火災預測、燃氣泄漏探測報警系統,可視電話,安全保衛報警系統和通風、購物、閱讀、辦公以至學習、科研的信息網絡系統都會逐步進入住宅,使住宅在滿足基本功能之后,不斷提高舒適性和科技含量,這是住宅設計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3、個性化的建筑設計
所謂個性化,就是非一般大眾化的東西,在大眾化的基礎上增加獨特、另類、擁有自己特質的東西,獨具一格、別開生面。個性化設計是為打造一種具有與眾不同效果的建筑設計。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停提升,居民對住房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住房的個性化將成為購房者尤其是年輕人的第一需求。其他方面如創新、個性是一個建筑設計師的基本素養(修習涵養,形容一個人的行為道德),不可以只是堆砌、重復和抄襲。所以,可變的、各式化平面部署的大開間靈活隔斷住宅將會成為住宅市場中的亮點,個性化住宅是現在民用住宅的一個發展趨勢。在建筑設計時,可以從下面2點表現個性化住宅的設計意圖:
(1)豐富住宅空間功能和形式。
(2)細部的個性化設計形式。各式樣窗體如凸窗、落地窗、轉角窗普遍應用于民用建筑,陽臺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有方形、弧形、三角形、半圓形等。
二、老年人住宅建筑設計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目前,我國的老齡人口已達1.32億,占總人口10%之多。預計205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40億左右,占總人口的1/4以上,這將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和負擔。如何在住宅設計中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懷,滿足老年人的特有需求是當前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的另一發展趨勢。
4、老年人住宅建筑設計
我國已逐步進入老齡社會。預計205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4以上,因此住宅建筑設計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與這種現象相統一。目前我國老年建筑的市場有效供給不足,其建設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講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以養老設施為例,國際上老人入住老年設施一般為4%~6%,我國僅為1%左右。與此同時,還存在部分養老設施規模過大、空置率高的問題。我國適合發展哪種類型的老年建筑?老年建筑的規劃設計如何滿足我國國情需求?這些問題仍在不斷的摸索和探尋中。可以說,如何在住宅設計中體現出對老年人的關懷,滿足老年人的特有需求是現在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的另一發展趨勢。
在建筑設計時,應注重考慮下面幾點:
(1)建筑外觀。針對人年老以后記憶力衰退,應加強樓宇外觀的識別性。設計者可通過制造樓宇外觀及外部環境的差異、改善照明、增加光的強度及采用多色彩、大字體的指示性標志來提高識別性。
(2)樓梯。建筑的入口臺階和樓梯要適應老年人體能,坡度放緩、寬度加寬、雙側設置扶手。
篇7
關鍵詞:生態型;建筑設計;地域特色;文化內涵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basic feature and the design main point of the ecotyp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Key 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中圖分類號: 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 前 言
近年來,人們不斷研究有利于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方法,其中“生態建筑”的設計概念成為了當今建筑設計的主流,綠色環保生態型住宅小區也就應運而生。生態型住宅首先是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合理地安排組織建筑與其它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住宅建筑與環境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其次是擁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滿足人們工作生活所需的舒適環境,人與建筑和自然環境之間形成良性的循環,能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再次就是在住宅的建筑精神上既要體現時代性,也要反映地域的歷史與人文環境。
2生態型住宅建筑設計的基本特征
(1)建筑物要盡量保持和開辟綠地,在建筑物周圍種植樹木防風、遮蔭,改善景觀,保持生態平衡。重視室內空氣質量,保持新風在室內的流動。重視人文景觀的保護,建筑物附近有價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遺址應予保留并妥善安置。
(2)建筑物的資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建筑物應該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資源。盡量利用清潔能源(如地熱與太陽能、水能、生物能和風能),保護與改善自然環境。
(3)建筑物應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陽能。建筑物的形體布置合理,應減小建筑物的體形系數,以減少采暖與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圍護結構應該采用高效保溫隔熱構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風系統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風條件;建筑物內的房間設置、布局恰當,既滿足使用舒適度,又節省能源。
(4)回收并重復使用資源。從舊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磚石、鋼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盡可能保護好,并積極利用其他工農業廢棄物料,使用先進技術,降低建筑運行管理費用。在結構條件允許情況下盡量不要拆除舊建筑,應對其進行改造以適應新的使用功能,節省建筑造價。
3生態型住宅建筑設計要點
生態一般是指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型建筑應該處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間的關系,它既要為人創造一個舒適的空間小環境(即健康宜人的溫度、濕度,清潔的空氣,好的光環境、聲環境及具有長效多適的靈活開敞的空間等);又要保護好周圍的大環境———自然環境。對小環境的保護則體現在從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壽命終結后的全過程,建筑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3.1 以人為本,創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
在設計中強調以人為本,決不是“人類中心論”。建筑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健康、無害、舒適的環境。我們強調高效節約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質量,犧牲人的健康和舒適性為代價。但也不能只強調人的健康和舒適,而不顧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建筑應滿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利用自然條件創造優美的外部視覺景觀,改善室內環境品質,提高舒適度,降低環境污染。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需求,才是綠色生態建筑的基本內涵。
3.2 使用潔凈能源,降低能耗,保護自然資源及綠色生態
建筑要通過優良的設計、優化工藝和采用適宜的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改變傳統建筑產業的粗放、浪費污染型的生產工藝,實現清潔生產、工藝生態化。要盡可能提高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積極采用潔凈能源,采用清潔的生產技術(如自然通風和通風道技術),減少廢棄物。把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護生態環境兩大課題結合起來,以最低的資源,最少的污染獲取最高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3.3 循環、有效利用資源與能源
循環使用建筑材料,廢物再生利用,水循環使用,能源的多級多層次利用,使用高效率的設備和控制系統。擴大代用、再生利用材料資料,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有用的經驗轉化為標準、規范條文,以利推廣。
3.4 保護利用環境,尊重歷史、自然設計與地方相結合
利用基地周邊的自然條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濕地和自然水系,保持綠色空間,保持歷史文化與景觀的連續性,使建筑空間布局充滿活力。并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如減少有害氣體、廢棄物的排放,減少對生物圈的破壞。
3.5 整體優先,全壽命設計
設計必須從整體出發,經濟性應從全壽命周期通盤考慮。通過科學合理的建筑規劃設計、適宜的建筑技術和綠色建材的集成,增強其性能及靈活性,延長建筑整體系統的使用壽命;通過技術進步和轉變經營管理方式,提高建筑工業化、現代化水平;提高建筑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科技貢獻率;積極發展智能建筑,提高設施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3.6 保護生態系統調控城市氣候
創建舒適健康、高效清潔、和諧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的生活追求。這要求設計及規劃采取合理的城市結構與綠地系統布局,考慮建筑通風與遮陽,控制污染,合理處理與建筑相關的垃圾及工業廢棄物,廣種喬木并用當地雜草綠化(節約水資源)改善城市氣候,鋪地盡量用可滲透性地磚,以利于水和植物的生長。
4地域特色的生態型住宅建筑設計
4.1 加強現代住宅建筑空間結構與材料的生態設計
對于生態住宅建筑的空間結構與材料運用方面應盡量運用下面幾種生態設計方法:
(1)生態住宅建筑空間中的少量化設計。我們可以運用多種設計手法與技術條件對材料及其它組成部件最大限度的利用,以減少物質與能量消耗。如在結構造型上以采用簡約風格為主,從而減少復雜造型結構造成的材料物質消耗。另外建筑所用材料的本土化也減少了材料長途運輸所帶來的能量消耗。
(2)生態住宅中資源再利用化設計。住宅建筑空間中的裝飾與結構部件應通過新技術、新材料的設計與運用實現其可拆卸、可替換、可重新組裝,以此來延長結構使用壽命。
(3)生態住宅中流動空間的運用。現代建筑技術與材料的進步,使我們可以通過設計與改造打開建筑傳統的封閉圍合面,使室內外通透一體化,也可以通過這些面的開合設計使空間產生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
(4)生態環保型與天然材料的運用。生態環保型材料由于生產的潔凈化和產品的生態化使其生產和使用過程都不對環境產生危害,更新的舊材料也易于降解與轉化并可作為再生資源加以利用。在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人工設計,將高地的溪流水源引導經過住宅建筑的玻璃屋頂,薄薄的水層沿東面的瀉水屋檐瀉下形成水幕,通過流水渠迂入江水中,循環的水層減弱了較強的輻射熱,光影班駁的折射光使空間內彌漫著自然的綠,流水聲與鳥語花香共同在這里創造動態自然居住環境。
4.2 生態型住宅建筑應表現出其獨有的地域文化特色與內涵
生態型住宅建筑的生態內涵基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態型住宅建筑要表現出它的時代性。在歷史時序的標軸上,不同時期人的物質、精神生活狀態存在差異,住宅建筑的物質形態也應與時序中其應處的點段同步,以滿足居者實際的供需關系。時代性體現著生態住宅建筑的精神與發展。再次,現代住宅應體現其所在地的地域文化,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人們長期生活所決定的歷史文化的傳統。我們應在地區傳統中尋根,發掘有關“基因”與現代科技文化相結合,使現代生態型住宅建筑地域化,地域住宅建筑現代化,使居者在精神上獲得親切感。生態型住宅建筑在注重其現代特征的同時也注重傳統文化內涵的溶入,建筑空間的流通性、室內設計的靈活性與簡約作風、家具的實用性與裝飾性、書畫印章等造型飾物的象征性等都體現了中國建筑空間設計的永恒特色。
篇8
【關鍵詞】居住環境;生態化設計理念;設計原則
一、生態型住宅小區設計理念
生態建筑和自然美的充分融合是現代小區設計方向,體現“以人為本”和“以自然為本”的設計思想。生態型住宅小區除了要注意達到舒適、健康外,還應體現生態效益,并呈現出一種新的人類生活方式與環境的協調關系,其設計理念表現在:
1.提高綠化率。生態住宅不只是綠化,而且,從規劃上看,生態小區的總體布局、單體空間組合、房屋構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節能措施、綠化系統以及生活服務配套的設計,都必須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態環境、生命質量為出發點和目標。另外,在具體設計上,注重綠化布局的層次、風格與建筑物要相互輝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補充融合;同時注重發揮綠化在整個小區生態中其他更深層次的作用,如隔熱、防風、防塵、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質、殺滅細菌病毒等,甚至從視覺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勞等作用。
2.節約土地資源。重視采用綠色建筑材料,這樣可節約土地。將有限的土地面積歸還人類,并合理利用其為當代和后世子孫造福。
3.節約水資源。這是生態住宅小區開發和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內容。水是生命之源,我國是缺水的國家,對于雨水和中水資源的收集和利用,遠不如西方和一些發達國家。我們不要等到水資源專家所預測的,到2025年水危機空前爆發時方才研究水資源的節約問題,到那時為時晚矣。
4.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將生態設計引入住宅小區設計中,因為每一生態系統都有其各自的結構和相應的物質循環方式及其途徑,常規狀態下,其循環和能量流動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如利用陽光和熱能,室內設計采用系統化的節能燈等,即可降低工程成本,又開發出生態效益。
5.空間結構的多層次性。從住宅的內部空間到外部交流空間以至公共復合行為空間的擴展,并與城市社會的交匯,這樣的層層推出將空間系統化。從園林、回廊、噴泉、休閑廣場、宅間綠地到游泳池、健身會所等,通過多個交流場所,創造一種自由漫步式的家園模式,將為人際交往傳統的延續和自我娛樂的健康發展提供設施保證。
6.自然再造環境。僅僅利用人工因素打造一個臨時性的自然環境并不能實質性體現生態社區的概念,能夠讓整個社區具有自然再造功能,真正“活”起來,讓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相互交融,是生態型住宅小區的另一個著眼點。因此設計者常常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把水引入園區內營造自然再造區。
二、生態型住宅小區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一個良好的小區景觀設計需要把人工與自然、技術與藝術、功能與觀賞、時尚與傳統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景觀、人、自然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應綜合考慮周邊環境、路網結構、公建與住宅布局、群體組合、綠地系統及空間環境等的內在聯系。并應遵循下列原則:
1.景觀設計的整體規劃。首先,規劃的指導思想必須以人為本,始終從業主的需求來進行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使其富有人情味。生態小區內自然與人共生,在那里,人們可以盡情享受陽光、空氣、綠色、自然與建筑構成的空間環境。其次,在整體布局上,必須要有全局的觀念。通過合理布局對構成小區景觀的各種重要因素進行綜合的全面安排,尤其要避免的是將環境用地作點式劃分。并兼顧開放性和私密性,注重人的各種感官感受以及人在環境中的參與性和親和性,真正讓園林環境融入居民的生活,成為居住生活的一部分。再次,在營造手法上,應巧妙地將各種造景元素運用不同的手法組合在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中,可采用各種造景手法和一些傳統的造園元素進行組合設計,營造出個性鮮明、空間變化豐富、景色各異的景觀空間。
2.居住區環境設計應以建筑為主體:在住宅室外環境設計中,所有室外構筑的設計都應圍繞主體建筑來考慮。當它們的尺度、比例、色彩、質感、形體、風格等與主體建筑相協調,形成有機的統一狀態時,住宅的室外環境設計才能達到環境的整體和諧。
3.環境設計以滿足使用功能為本:室外環境設計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設計,因此,首先考慮滿足人在物質層面上對于實用和舒適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屬于建筑的設施必須具備相應的的齊全的使用功能,環境的布局要考慮人的方便與安全。
4.環境設計中應特別注意生態保護工作:生態保護的實施,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另一方面也體現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工作中,環境設計中利用綠色植物來美化環境,而其本身就是一種自然資源,居住區綠地種植正是擴展了自然資源的范圍。
5.小區規劃應注重人文環境。居住小區是城市的組成部分,所以其規劃也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個小區有機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環境中。使得建成后的小區既體現出一種文化傳統的沉積,又具備了現代化的生活環境,滿足了人們對小區人文氛圍和社區功能的要求。
三、綠色生態住宅規劃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生態小區既是一種小區規劃新理念,又是未來城市追求的遠景目標,將成為可持續城市理想休憩樂園和未來住宅小區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應當在綠色生態住宅規劃設計應注意以下問題:
1.設計思路要不斷創新。住宅小區的生態設計不同于公園的設計,它應以自然為主線,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生活領域,使身居鬧市的人們能獲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這就要求小區生態建設設計者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而且要頭腦靈活,能夠不斷地吸納國內外住宅規劃設計的新成果,將時代氣息和設計作品巧妙地融為一體,奉獻給社會。
2.切忌過分追求環境景觀。目前,我國不少建筑是先建樓后造景,在住宅小區內設置大面積的人工環境,如大型鋪地廣場、硬化地表道路、建造枯山死水等。建設綠色生態住宅,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區內植被、微生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強調各種生物之間的共生共榮,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根據自然法則來對這些元素進行合理配置。
總之,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設計要特別注重利用城市的大環境資源,使小區與城市空間有良好的過渡與協調,為人們創造一個自然親切的居住空間。
參考文獻
[1]王中之.建設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思考[J].南方房地產,2002,3.
[2]王永航.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解析[J].中國房地產,2003,5.
篇9
關鍵詞:生態水利設計;河道治理;可持續發展
城市河道具有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的重要生態景觀,是城市防洪疏浚的天然“海綿”,城市河道和周圍濕地組成的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是城市的天然水庫,也是調節城市氣候的“水肺”。隨著城市建設的加速發展,城市河道系統遭到破壞,河水污染、河道枯涸,河道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城市環境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激化,只有運用生態水利設計理念進行城市河道治理,才能打造城市生態河道,推進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水利設計理念中著重生態多樣化與整體性的保持,設計理念應用于河道治理有利于在維護河道景觀狀況的前提下改善河道的空間異質性。
1.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設計要點
首先,生態水利理念注重利用水的自然功能。水的自然功能是指形成水域、凈化空氣、維持生態平衡、影響氣候變化的功能。設計理念中所謂的注重發揮水的自然功能足指水利工程中將水環境與城市功能相結合,使其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設計理念中注重蓄水技術的引入。生態水利設計中常采用橡膠壩進行蓄洪涵水,該技術既環保有實用,而且還具有大跨度、自重輕的特點。其次,生態水利設計理念中注重運用自然生態工程措施維護河道生態平衡。所謂生態工程措施是指基于自然屬性的人工性質的生態措施,例如人工生態護岸。自然生態工程措施用于保護和維護生態系統,能夠促進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相較于傳統的設計理念,更加注重生態功能的發揮,而且新的生態水利設計理念還注重地下水的調節,具有較高的理念價值與使用價值。再次,生態水利設計中還注重工程與自然景觀的契合。生態水利設計主張最大程度上的保留原生態環境的自然元素,都工程的周邊修護中也注意運用生態工程措施,以保證生態的完整性。
2.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對城市河道工程的指導作用
生態水利設計理念指導下的河道治理工程注重保持河道的蜿蜒性,保留自然化河道。河道的蜿蜒性能增加河道的蓄水量與水容量,保持河道的蜿蜒性,就是對河道自然因素的保留。生態水利設計理念主張河道治理中構建生態水網工程。生態水網是指以河道水網為基礎進行資源調配的網絡系統,其中也包含生態理念生態水網的構建需要各環節的相互協調,利于生態環境的維護與改善。生態水利設計理念落實還能保證河道治理中生物多樣性的保持。河流的物種多樣性關系到河道生態系統的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需要進行水生動物群養護,提高水循環凈化水體的效率,還要定時檢測水體的水質狀況,以保證水體質量。生態水利設計理念應用還需要河道工程構建生態河堤。生態河堤是一種新型的護岸技術,做好生態河堤建設可以保證河道的自然性,保護河道周邊的植被,提高水體的功能效益。在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河道治理注重生態元素的加入,對于新型河道治理工程的發展具有實際的指導作用。
3.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應用
河道作為生態體系的基礎,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占很重要的作用,它與其他環境一起構成相對獨立的完整生態系統,河道的基本就是水與土的,而水土也是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條件,如果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就危害到生物的生存,導致硬質化水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環境保護和河道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利益統一,需一起考慮。
3.1構建水生完整生態系統
現代河道治理的要遵循人魚之然和諧相處的基本理念,正確的處理水利工程與河道生態關系,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穩定生態系統。一個多元化的生態環境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穩定性就是在外界的不利影響情況下,依然保持自身發展方向,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可持續性就是自然環境在沒有外力影響的情況之下,能夠提供自我發展的動力,能夠按照規律循循漸進的發展下去。生態水利就是利用生態系統自身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來維持長遠的發展。
首先要構建水生動物種群。適當提高鰱、螺、鯽的種群數量,利用消費巨大的微生物生物量、浮游生物、有機碎屑、腐碎以及水蚯蚓和搖蚊等底棲動物,維護生態平衡,凈化水體。然后要構建水生植被。種植浮葉植物睡蓮和沉水植物伊樂藻、金魚藻、菹草、黑藻、苦草等,以轉化和吸收底泥和水中的P、K、N等營養物,降低水體中N、P、K及周轉速率與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抑制浮游植物生長;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提高水體生物多樣性,為水體供氧。
3.2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水污染治理的技術方法
污水處理系統SPR通過化學方法從真溶液狀態下使溶解狀態的污染物析出,產生具有固相界面的微小懸浮顆粒或膠粒,再通過高效經濟的吸附劑從污水中把色度、有機污染物等分離出來,然后將污水中的懸浮顆粒和各種膠粒采用微觀物理吸附法凝聚成大塊密實的絮體,依靠過濾水力學和旋流等流體力學原理,在SPR高濁度污水凈化器內快速分離絮體與水。
3.3確定河流基本需水量
生態需水量包括保證水生生物棲息所需水量,并維持水體自身凈水能力的需水量,此外保證水面蒸發水量與降水量維持一定比例,維持河流水沙平衡的需水量,維持河水鹽堿平衡的生態需水量。
此外,還要堅持以人為本,建立生態河堤。建立生態河堤,就是要適應生物生存和繁衍,增強水體凈化作用,調節用水量、洪存補旱。建設趨于自然的水利工程。模擬生態自然狀態,趨于自然化的河流的建設包括河道的治理和護岸的治理。豐富河道生態環境的物種豐富度,尊重自然環境狀態,提高這個環境的自然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張家武,王善永,宋衛明,等.生態水利工程學在漭河治理上的應用[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0(03):33-34.
[2] 黃寶強,李榮,曹文洪.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及其對我國河流健康保護的啟示[J]. 安徽農業科學,2011,39(08):4600-4062,4641.
篇10
關鍵詞:水利設計;生態理念;實際問題;應用
科技日新月異,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與此同時,一系列的氣候問題和水文問題也接踵而至,給生態環境造成諸多影響,如全球變暖、大氣污染、水污染等。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對水利工程的設計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水利設計者們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將生態問題納入設計的考慮范疇,在設計中重視生態理念,維持水利工程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平衡。要應用生態理念,首先要全面客觀地認識水利設計中這一理念的含義所在,知其然,然后才能所以然。
1 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理念論述
1.1 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的基本定義
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理念主要表現在三方面,首先足夠重視維護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重視水利設計與生態理念的完美融合與各取所需;其次嚴格要求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科學合理性,實現水利工程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發展;最后高度注意減少乃至避免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對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的破壞,致力于保護并恢復自然生態。
1.2 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的重要作用
在水利設施與工程建設中,水利設計起著啟明星式的導向作用,直接影響水利設施與工程建設在防洪抗災、蓄水灌溉、航運發電等方面的作用,如南水北調工程的順利實施與造福一方。在可利用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雙重壓迫下,重視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科學規劃水利設施和工程建設,避免破壞自然及社會兩重生態環境,緩解水文問題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制約程度,從而促進水利工程與自然社會兩重生態環境的和諧共存、科學發展。
1.3 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的特點
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理念注重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具有創新性、多功能性、科學性這些特點。傳統的水利設計只關注工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這些基本功能,不夠重視水資源自身發展問題以及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問題,容易產生。為應對層出不窮的環境生態問題,現代水利工程設計人員站在時展的前沿,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將生態理念創新性地植入水利工程設計中,既具備防洪、調水、航運、交通、旅游等諸多功能,又注意切實結合自然生態環境與社會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符合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目的。
1.4 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的重要意義
社會以其驚人的速度往前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不再局限于滿足自身吃穿住行用的基本需求,促使水利設計人員轉變設計理念,充分考慮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相輔相成的制約關系,最大程度地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作為滿足人們對水資源需求的基礎設施,水利工程關系著人們日常生活水資源的供給需求的同時,也充分發揮著防洪防災的抵抗和預防作用,直接影響我國城市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
試想,如果事先未對水利工程的施工地方進行實地勘探,不考慮施工地點的自然生態環境,在施工的過程中,無異于紙上談兵,勢必對生態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危害,導致環境惡化、水土流失、自然災害頻發等諸多情況。因此,在水利設計過程中,水利設計人員要將生態理念植入設計中,合理完善水利設計,更好地開發利用水資源,促進社會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共同發展,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理想。
2 水利設計中生態理念所面臨的問題
2.1 水利設計時所用到的與水文有關的文件不全面
只有對生態理念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取證、分析研究,才能在水利設計中完美應用生態理念,因而水利設計人員需與相關專業人員對施工地點及工程周邊自然環境等各方面進行專業調查分析,然后才能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設計出完善的水利工程,進一步加速水利設計與生態理念的契合。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全面系統的水文資料的缺失,導致水利設計缺乏必要的支撐,影響對水利工程施工地點及周圍環境分析評估,不僅達不到水利設計中應用生態理念的預期效果,甚至還可能對工程施工環境造成很大的傷害,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有效發揮,對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造成雙重影響。
2.2 水利設計的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合格
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快速發展,一直是水利設施與工程建設服務領域的重點所在,因而水利設計專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水利工程能否充分發揮作用。目前我國水利設計人員普遍缺乏生態理念意識與認知,不夠重視水利工程的自然生態保護功能,水利設計人員專業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將水利設計知識與生態保護知識的有機結合,造成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在水利工程的實際施工過程中得不到足夠的重視。
3 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的應用
針對水利設計中生態理念所面臨的問題可知,要想更好地更合理地在水利設計中應用生態理念,在水利設計上不能沿用傳統的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設計理念,要重視落實水利工程基本功能與生態功能的相結合,要注意不能因噎廢食顧此失彼,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和生態功能要齊頭并進,共同協作,才能使得水利設施與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收獲社會及生態效益。
要想實現水利工程基本功能與生態功能的完美結合,首先在水利設計的實際工作中,要注重充分發揮水文工作及水文資料的支撐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水文資料庫;根深才能蒂固,水文資料全面,水利設計才能完美。其次要重視水利設計專業人員的培養和引進;為普遍提高水利設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在人才隊伍的建設中要注意進行生態評價和保護方面的培訓,普及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意識,使其充分了解生態理念的重要性,并在設計中時刻意識到不能將經濟建設凌駕于生態建設之上。
4 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不可否認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國家制定的一系列發展計劃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同時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生態環境問題逐步成為目前我國國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如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方針。在水利工程的設計中,更應該關注生態環境問題,轉變傳統的水利設計理念,以節約每一滴水的可持續性代替過去節約每一分錢的經濟性,以合理規劃并珍惜水資源取代過去不計后果的浪費水資源,以一切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原則的理念代替過去不計后果造成對自然環境的隨意破壞的設計思想漏洞,確保生態保護意識在水利設計中不容忽視的地位,正確把握水利工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系,實現國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