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方面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0: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態環保方面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態環保方面的建議

篇1

(一)組織擬定全省生態保護和農村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規劃,協調并監督相關部門開展生態保護工作;

(二)組織編制全省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提出新建和申報的各類省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審批建議;

(三)指導、協調、監督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環境保護工作;

(四)開展全省生態狀況評估;

(五)監督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活動、重要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破壞恢復工作;

(六)協調和監督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環境保護、荒漠化防治;

(七)牽頭負責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物種資源(含生物遺傳資源)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八)組織協調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組織指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指導生態示范建設與生態農業建設;

(九)監督管理農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服務內容

審批省級生態鄉(鎮)、村和提出新建和申報的各類省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審批建議。

三、服務對象

設區市、縣(市、區)鄉鎮政府、村委會、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站)、各相關廳局。

四、服務承諾

(一)強化高效服務、開拓創新、爭先創優、勤政廉潔的意識;杜絕辦事拖拉、推諉作風;堅決克服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認真執行勤政廉政有關規定,樹立良好形象。堅決做到不利用職務之便“吃、拿、卡、要、報”。

(二)提高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論證時限:自然保護區申報材料初審合格后20日內召開協調會組織論證,并向省政府報告論證意見;

(三)提高新建省級自然保護區審批建議時限:召開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后3日內,行文征求省直有關部門意見,收齊省直有關部門意見后5日內向省政府行文提出審批建議;

(四)提高調整省級自然保護區審批建議時限:自收到省政府辦公廳轉來公文處理單后15日內完成組織專家現場考核論證和向省政府提出審批建議。

(五)廣泛接受新聞媒體、監管部門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任何單位或個人對工作人員不滿意或發現違反服務承諾的行為,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今年,環保部門被列入全國民主評議行風的重點單位,易門縣政府糾風辦、縣監察局把全縣環保系統列為今年的行風評議對象之一。為貫徹好省紀委三次全會、市紀委二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全國環保系統行風建設各項工作要求,按照縣政府糾風辦、縣監察局關于XX年民主評議行風工作的統一安排,認真開展好XX年民主評議環保行風工作,進一步推動我縣環保系統行風建設,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根據《易門縣環境保護局 易門縣政府糾風辦關于XX年開展民主評議環保行風的實施意見》,現向社會各界公開承諾此次民主評議環保行風的有關內容,歡迎社會各界公眾給予監督和評議,在此感謝您對環保工作的支持。

一、 XX年民主評議環保行風的主要評議內容:

1、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和環保系統工作人員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法規以及省政府頒布的《云南省公務員八條禁令》、國家環保總局頒布的《全國環保系統六項禁令》、《環保系統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環境監察人員“六不準”》的情況。

2、環境監管執法中,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關于環保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完成重點環境治理任務情況,各項環境專項整治工作情況。

3、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堅持依法行政、文明執法、開展創建文明行業的情況。

4、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推行政務公開情況,在政務公開中環境保護行政管理行政行為規范化執行情況。

5、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在監督管理、廉政勤政、工作作風、工作效率、服務質量、改革創新、履行職責等方面的情況。

6、環保部門解決當地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維護公民的環境權,為群眾解決生活中環境污染影響的問題情況。

二、《全國環保系統六項禁令》

1、嚴禁違法、違規、違紀審批項目。

2、嚴禁包庇、縱容、袒護環境違法行為。

3、嚴禁亂收費、亂罰款。

4、嚴禁監測、統計、驗收工作弄虛作假、偽造數據。

5、嚴禁干預、插手環保工程項目招投標、指定施工隊伍和環保產品、設備。

6、嚴禁利用職權收受下屬單位或業務聯系單位的禮金、報銷應由個人支付的費用、侵占公共財物。

三、《環保系統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規范》

愛自然 忠事業 甘奉獻 講廉潔

嚴執法 勇創新 重實效 求團結

四、《環境監察人員“六不準”》

1、不準接受被檢查者的禮品、禮金和有價證券;

2、不準接受被檢查者宴請;

3、不準參加被檢查者邀請的娛樂活動;

4、不準參與被檢查者的營銷活動;

5、不準向被檢查者通風報信;

6、不準酒后開車、酒后執行公務。

篇2

1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及職能

1.1環境監測

通過現代環境監測技術對各種環境問題進行監控,實現對環保現狀的合理分析,幫助企業等單位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環境監測是否全面合理,關系到后續環境執法效率的實際。從工程開展的各個階段的時間角度,環境監測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1)施工過程中對其帶來的環境影響進行監測;(2)竣工后對進行的終結性驗收環節的環境監測等。

1.2環境影響評價

我國目前在一些大型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之中和竣工后都實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方式。通過工程對當地環境影響因素的分析、預測和評估,為工程開展提出環保建議,讓相關工程負責人能夠事先制定環境問題的解決預案。按照環境影響評價的方式,可以把這種評價分為三個層次:環境影響評價,環境預測評價和環境跟蹤評價。

2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

在我國制定的環境保護制度中,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都是圍繞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重要制度,能夠為我國生態社會建設提供相關科學數據的支持。

2.1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

對所有的建設項目進行環保評價過程中,都要進行嚴格的環境監測。環境監測為下面的環境影響評價提供實驗數據的支撐。因此,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在具體的環保工作中,一般是先要對在建或者規劃設計的項目進行環境分析,考察當地是否具備施工的環境條件,而后對工程開展中對當地環境帶來的新的影響進行實時的監測,嚴格監控工程對當地環境帶來的環境承載壓力。這些是我國做好環境監測工作的必須要重視的重要方面,這樣才能夠為獲得準確的環保監測數據,指導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

2.2環境監測在環境評價中的監督功能

環境監測本身在環境評價中還具有極強的監督功能。工程項目進行過程中,通過環境監測可以為環境評價提供有效數據,開展扎實地環境評價工作。而后續地環境監測還可以對各種環境評價結果的踐行進行不斷的監督,讓施工方認識到自己施工中帶來的各種環境問題,進而讓他們時刻樹立環保建設的理念??⒐ず螅摴こ淌欠褚齺懋數丨h境的惡化,如水質降低、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是否出現等問題,需要后續環境監測工作的追蹤,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監測數據的證明。

2.3環境監測貫穿于整個環境評價體系

環境監測工作貫穿于整個環境評價過程的始終。簡言之,環境監測是最終做好環境評價的堅實的基礎。在一個具體的工程項目開展過程中,環保部門首先要對該項目的施工地進行環境承受能力的監測,如果發現工程開展給當地環境帶來重大影響,就可以在工程開始之前就叫停工程。而對環境本地檢測合格的工程,在開展后要不斷進行相關細節項目的環保驗收,即實現各個環節、各個階段都能夠做到統一環保標準。因此,環境評價要想真正做出實效,必須要重視環境監測工作。

2.4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2.4.1環境監測有時會設計項目施工單位的經濟利益,因此環保部門開展各種環境監測中,經常會受到一些客觀和主觀因素的阻撓,最終導致監測數據失真,監測質量不高。因此,筆者建議在進行環境監測工作中,相關環保部門必須要制定規范化的管理體制,制定嚴格的監測體系和監測手段。對待環境檢測中出現的各種人為或者客觀的阻撓現象,要實現制定嚴格的應對預案,這樣才能夠真正提供完善有序的環境監測數據。

2.4.2環境監測和環境評價工作本身就是一個較為繁瑣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但是,現實中經常出現環境監測經費不足,環境監測時間不夠等問題。有的環境監測機構為了快速獲得相關環境數據,采用不合適的監測手段,因此,筆者建議應當提高環保部門及工作人員的環境監測的職業素養,同時為環境監測與評價工作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并保障他們能夠獲得較為充足的環境監測時間。這樣做出的環境監測數據才能夠真正完整、科學。

篇3

一、*年工作情況

(一)生態市建設進展良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生態市建設的意見》。二是科學編制生態市縣規劃。市政府批準實施《臨沂生態市建設規劃》。各生態縣區建設規劃全部編制完成,并通過了省、市組織的專家論證,經各縣區人大審議通過、頒布實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態市建設重點工作。抓住循環經濟、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三大重點領域和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個關鍵環節。臨沂市被列為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市。四是積極推進生態縣區建設。對全市各生態縣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調度,初步制定了生態縣區創建計劃,并上報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蘭山區率先建設生態區,羅莊、莒南、郯城等多個縣區爭取生態縣創建先進縣。五是圍繞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加強各項生態工作。六是加快*—*生態省建設市長目標責任書各項工作完成。對責任書各項指標進行認真分析梳理,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對生態市建設縣區長目標責任書進行了督導落實。

(二)積極準備生態示范區驗收工作。組織各縣區環保局分管局長、科長去日照、章丘等地學習生態示范區創建先進經驗。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考核驗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臨沂市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實施方案》和《臨沂市各縣區生態示范區建設驗收資料準備方案指導意見》。

(三)快速推進環境優美鄉鎮創建活動。一是全面編制鄉鎮環境規劃。環境規劃堅持以人為本,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現循環經濟理念,因鎮制宜,根據各鄉鎮發展定位,緊緊抓住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規劃措施。各鄉鎮根據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生態狀況、人口數量以及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將鎮域經濟規劃和環境保護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促進鄉鎮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加強對環境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對不符合環境規劃、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工程和項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編制62個鄉鎮環境規劃,并全部通過論證,經縣區人大或縣區政府批準實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強資金扶持。環境優美鄉鎮等生態創建活動,應作為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項目。市環保局對創建環境優美鄉鎮進行資金扶持。對獲得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稱號的,市局獎勵每個鄉鎮2萬元;獲得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稱號的,市局獎勵5萬元。三是落實責任。為加快我市環境優美鄉鎮建設,臨沂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年度環境優美鄉鎮創建計劃,并組織部分鄉鎮及縣局去青島學習創建經驗,*年上報沂水鎮、郯城鎮創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上報61個鄉鎮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進。為深入推進生態市、生態縣建設,市環保局結合臨沂實際,*年制定了《市級環境優美鄉鎮考核驗收規定》,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創建市級環境優美鄉鎮活動。目前,全市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已形成市級、省級、國家級“整體規劃、梯次推進”的良好格局。

(四)積極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創建工作向村莊延伸,使村莊成為生態系列創建活動的基本單元,生態市、生態縣、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農村廣泛開展了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以“經濟發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實、環境良好”為主要創建內容,由各級文明辦和農業、環保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并提出了全市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的目標:到*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達到文明生態村標準;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達到文明生態村標準;力爭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態村。創建以來,全市涌現出一大批文明生態村先進典型。*年4月,在臨沭縣召開了全市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現場會,創建活動全面鋪開。目前,全市文明生態村已建設規劃538個,基本建成201個文明生態村。

文明生態村建設中,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創模為促進,以建設生態示范區為主體,以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為拉動,以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為主要內容,因地制宜,確定了平原、山區、丘陵等不同類型的典型范例進行總結推廣,按照好、中、差劃分為三個層次制定了不同創建標準,實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糞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凈化、綠化、美化、亮化)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工程,開展了以“六通九有”(通電、通自來水、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電話、通有線電視、有村莊規劃、有管理制度、有專管人員、有文體活動場所及活動器材、有文藝隊伍、有圖書閱覽室和小康電子書屋、有宣傳欄、閱報欄、村務公開欄、有村民學校、有衛生室)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氣池建造與改圈、改廁、改廚、改水,開發利用太陽能等新型清潔能源)為中心的生態家園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態家園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態經濟型等不同類型的文明生態村,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五)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是圍繞新農村建設,全面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下發了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通知,沂水縣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為全國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試點。二是認真準備土壤污染防治調查基礎工作。成立了臨沂市環境保護局土壤污染調查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初步摸清并上報了全市土壤污染調點對象基本情況。三是加強好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節,市政府分別下發了做好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據對國家環??偩掷蔑L云一號等氣象衛星對全國主要麥收地區的焚燒作物秸稈火點進行監測的結果統計,夏收季節全國共計火點2982個,其中山東省430個,臨沂市22個,占全省的5%。

(六)加強自然生態區和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在全市開展了自然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建成了莒南馬鬐山、臨沭蒼馬山2個市級自然保護區,協調各方積極進行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蒙山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已編制完成。積極開展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庫等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已編制完成初稿。開展省級生態示范旅游區創建工作,與市旅游局聯合轉發了省旅游局、環保局開展創建省級生態示范旅游區的文件,上報蒙山風景區等創建省級生態示范旅游區。

二、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保護工作缺乏具體的規范和有關制度的支撐。生態保護職責難以真正落實,環保部門在生態保護方面責任大、權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則性規定,面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環保部門無法可依,缺乏相應的處罰依據和處罰標準。

(二)嚴峻環境污染形勢下,現實中生態保護很難與污染防治并重。當前污染防治任務異常繁重,環保系統內難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態保護。另外,圍繞怎樣促進污染防治,生態保護還沒有找到明確的、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點。

(三)生態市建設投融資渠道不暢,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融資機制尚未健全。生態保護與建設,必須有資金支持,有明確的政策,有順暢的渠道。生態資源補償機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態保護與建設管理體系需要進一步理順。生態保護工作,單純環保部門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別的部門負責,有的還重復。比如,環保部門的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與農業部門的生態家園富民行動類似;發展有機食品、沼氣工程等農業部門更具有優勢,要人有人,要錢有錢;等等。

(五)生態保護自身的制約性,反過來也制約了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比如自然保護區建設,自然保護區按規定絕對不能隨意開發,《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處分暫行規定》也特別明確的針對在自然保護區違規旅游等提出了處分規定,另外還需經費維持,已建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資金非常緊張。有的部門存在一種誤解,認為是花錢買“套”,積極性不高。

(六)縣級環保局生態管理隊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訓,開展生態保護工作少,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

三、*年主要工作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國務院《決定》和省局部署,學習兄弟市先進經驗,以生態市建設目標責任書為抓手,以創建生態示范區為中心,健全組織和資金保障,加強各類生態示范創建,突出抓好農村環境保護、自然生態保護,務求實效,使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較大進展。

(一)做好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驗收工作。原先計劃*年9月全市包括12縣區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各項前期工作均已開展。通過認真落實《臨沂市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實施方案》和《臨沂市各縣區生態示范區建設驗收資料準備方案指導意見》,計劃*年全市整體分別通過省局預驗和國家總局驗收,率先建成全國人口最多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二)繼續推進生態市、縣區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努力形成齊抓共管、分工協作、責任明確、有序推進的工作格局。定期召開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和聯絡員會議。建立生態市建設考核獎懲機制。加強各縣區、各有關部門生態市建設任務調度。計劃*年蘭山區率先建成生態區。

(三)積極創建環境優美鄉鎮。計劃*年建成10個國家級、30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落實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獎勵2萬元,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獎勵5萬元,鼓勵各縣區也出臺相應獎勵政策。加快鄉鎮環境規劃編制和評審工作,精心準備申報材料。配合市文明辦、農業局搞好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

(四)加快實施生態省建設市長目標責任書。*年是實施生態省建設市長目標責任書的最后一年,確保我市責任書考核成績能確保合格,并能進入生態市建設先進市考核B組前三名,取得生態市建設先進市稱號。同時制定《生態市建設縣區長目標責任書(*—*)考核辦法》,做好生態市建設縣區長目標責任書的督導落實和檢查考核。

(五)認真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結合國家、省要求,制定并組織實施全市《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加強農村生態保護。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積極創建有機食品基地,推廣有機食品認證。加強規?;菪箴B殖業污染防治,開展對規模化禽畜養殖業的污染防治進行監督檢查,創建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繼續開展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農用化學品環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認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調查工作。根據國家總局、省局規定,在全市范圍內系統地開展土壤現狀調查,分析重金屬、農藥殘留、有機污染物等項目及土壤理化性質,通過開展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闡明區域土壤污染的特征,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環境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礎數據和信息。

(七)加強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建成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3個市級自然保護區,建成沭河源頭區、云蒙湖、跋山水庫飲用水源地3個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和3個市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強重點資源開發及旅游資源生態保護,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生態保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八)建立生態市建設財政支持制度。協調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生態市建設事項,爭取制定生態市、縣區建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落實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開展全市生態補償機制研究,以云蒙湖飲用水源地生態補償為試點,爭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間的生態資源補償機制。

(九)開展生態環境狀況評價。依據國家環保總局最近于*年5月1日實施的《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試行)》,開展全市及各縣區生態環境現狀及動態趨勢的年度綜合評價。

四、建議

(一)強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保障。建議省里出臺專門的生態省建設考核獎懲機制。二是加強資金保障。建議省里出臺文件,進一步明確生態省、市、縣建設資金列入本級預算的規定,做到必要的資金保障。對生態示范系列創建落實配套支持資金,省級及以上級別創建,省里應給予部分資金扶持。三是加強法制保障。建議省里制定相應的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措施,面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使基層環保部門有法可依,有明確地的處罰依據和處罰標準。

篇4

關鍵詞: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生態環境保護直接關系到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影響到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策略,尤其是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進程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有利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有利于企業走上生態文明之路。生態環境保護不僅指的是改善當前的環境質量,還包括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為人類的生活、企業的發展、產業的升級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企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主體,應主動承擔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社會責任。

一、企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滯后

當前很多企業在發展進程中只重視經濟效益,忽略生態環保工作,一直沿用粗放的生產方式,缺少完整的生態環保意識,導致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工業污染,并未經有效處理直接排放到生態環境中,直接造成生態環境的水質、空氣以及固體廢物的污染,直接暴漏出企業對資源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不足。

(二)企業產能持續過剩

當前很多傳統的工業企業依舊是過分依賴能源資源,“三高”型企業依舊很多,近年來企業出現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的情況逐漸惡化,從而導致加劇生態環境的破壞。尤其是我國的重工業企業,能耗大,貢獻低,產能過?,F象嚴重,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對生態環境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破壞,工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排放不達標且產能的過剩造成資源能源的過度開發等也直接影響到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

(三)企業“三廢”污染失控

就企業而言,工業“三廢”的處理不當,特別是其中的廢氣還容易造成溫室效應,對生物的多樣性造成危害,同時部分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河流的水質富營養化,甚至直接影響到居民的飲用水安全,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健康?!肮I三廢”中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若不經妥善處理,如未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而排放到環境中,就對環境產生了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和自然資源,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民健康。

(四)企業發展與環境共生的保障機制尚未建立

當前隨著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的不斷變革,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保障機制尚未建立。在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施行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體,并不斷建立我國及個地方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標準體系,但是這些標準體系在具體的環境問題中多處被虛置或者扭曲執行,導致很多的生態環境污染或者破壞的的個人或者組織得不到應有的懲處,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

二、企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一是,企業在尋求產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好生態設計和規劃,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的意R,通過出現創新生產污染處理技術,提高產業發展的科技水平,開展區域間的產業合作,發揮各個區域的產業優勢,形成資源利用的綠色生態產業鏈,推動循環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建立資源集約利用、環境安全預警機制,促進企業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構建全面的生態環境安全預警與管理體系,完善生態環境突發事故應急指揮系統和生態污染事故處理應急體系,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創新環境管理制度,從不同的層次推進清潔生產工作,定期考核污染嚴重的企業,實施一定的懲罰制度,提高企業環保意識。

(二)發展企業環保產業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環保產業主要是指在生產進程中,采用清潔的節能技術、生產技術以及在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和安置處理上等,對產品從原料到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的全程的綠色呵護,還包括提高企業生產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環境污染的控制以及污染的清理,并不斷提高節能減排方面的處理技術和相配套的服務,鼓勵進行循環生產,對工業生產產生的垃圾及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型企業對環境的污染。

(三)企業要嚴控“三廢”污染

企業加大環保資金投資力度,更新環保技術設備,加大對治理“三廢”污染的資力度,改善當前的生態環境質量。針對工業企業產生的工業“三廢”問題的治理,要嚴把技術關,加大企業在環??萍挤矫娴耐度?,同時對企業“三廢”污染要嚴格制度規范,定期進行檢查,鼓勵發展環保企業,對于設備技術更新緩慢的企業嚴格督促,并制定懲罰措施。依靠科技減少資源能源消耗,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也能減輕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更新企業生產經營的環保技術設備,同時也可以利用環保技術將生產出的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

(四)完善企業發展與環保共生的保障機制

建設生態文明需要長期穩定的制度保障,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中,依據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要求,要構建企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機制,需要在踐行制度化管理的同時,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合力共建,建立和完善企業責任擔當、政府嚴管到位、公眾參與監督“三位一體”的協同運行機制。鼓勵社會公眾在環境法律法規、政策規劃,以及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參與社會監督,對企業生產、項目運行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以及政府監管缺位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督,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

篇5

關鍵詞:農村環保;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65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鄉鎮工業和畜禽養殖等行業對農村環境帶來的污染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農村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進而關系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環保工作,徹底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改善農村環境質量。

1 農村環境現狀及產生主要原因

1.1 群眾對環保工作的參與度較低

農村環保工作不僅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齊抓共管,更需要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目前,環保各項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夠,部分群眾對農村環保工作的認識不夠深刻,自我約束力不強,主動參與度不高,主觀能動性較差。

1.2 地方政府重視力度不夠

目前,對工業造成的污染認識較高,而對農藥化肥污染、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生活污水處理、飲用水源保護等方面問題的嚴重性認識不夠、污染防治的投入嚴重不足。特別是受“重經濟輕環保、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發展輕生活”等思想的影響,嚴重影響了國家有關環保方面的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使環保法律法規得不到有效的執行,從而制約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農村環境得不到明顯的改善。

1.3 農村環保工作管理體制存在缺陷

一是政府及相關部門責任不明晰。當前,農村環保工作仍然依靠環保部門的“單打獨斗”,認為是環保部門的責任,但具體工作中需要農業、水利、城管等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二是鄉鎮缺少環保機構和專職環保人員,以致環境監管“鞭長莫及”。三是農村環保經費投入不足。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工業制造業、畜養殖牧業、三產服務業的劇增,農村環境面臨著許許多多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投入大量的治理資金。但只有少量的資金也分散在政府的相關部門,難以從整體上進行統籌考慮,難以進行高標準的“頂層設計”,導致個別項目存在規模小、效率低,甚至重復建設的問題,很難讓農村的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1.4 農村環保缺乏科技力量

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涉及面廣量且較復雜,存在于社區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秸稈還田利用、土壤污染防治等多個方面,需要大量科學技術的推動和支持。即使建設了生活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污染治理設施,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專業人員,導致設施運行效率較低,遠遠達不到治理的要求。

2 加強農村環保工作的建議

農村環保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合力。農村環境得到不同程度的破氖俏頤撬面臨的嚴峻現實問題,務必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徹底改善農村環境,使其逐步走上良好生態環境的軌道。

2.1 科學編制農村環境保護規劃

政府成立農村環境整治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職責,結合農村環保工作實際情況,科學制定長期環保發展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要求,逐步實施環境治理項目,促進農村環境質量的逐步改善,還農村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2.2 注重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

農村飲用水源地的保護工作,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科學合理的設定各個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通過圍欄進行保護,并在顯要位置豎立標志牌,提醒廣大農民自覺進行保護,防止各種污染物的對其造成污染。開展經常性的農村水源地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對重點水源地內的企事業排污單位加強監管,對達不到環保相關要求的要堅決取締,確保水源地的飲用水安全。

2.3 科學制止農村工業污染

不僅要對現有的工業污染進行嚴格的管理,而且要對新建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等,堅決杜絕新污染源的產生,堅決取締“小散亂污”企業,全面淘汰污染重、能耗高等不符合環境規劃要求的項目。

2.4 注重規?;笄蒺B殖污染防治和綜合利用

按照畜牧養殖規劃,對分散養殖戶,要加強政策引導,變分散為集中,在養殖區域內建設?;B殖場和養殖小區。利用國家資金扶植政策,切實做好規劃內的沼氣和堆肥項目建設,對因養殖產生的有害物質進行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不僅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而且帶來經濟效益。同時推廣農村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

篇6

關鍵詞:環保產業集群;發展障礙;戰略路徑

一、引言

在經濟由投資驅動轉向效率驅動期間,環保產業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而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地區環保產業集群發展問題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學者們針對集群企業的合作與競爭、集聚績效,以及集群選址與扶持政策問題開展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芬蘭奧盧大學Kari Poikela,Eva Pongracz(2006)分析奧盧地區環保產業子行業――廢物開發與利用集群的現狀,認為集群化發展能夠促進區域內企業合作與競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汪秋明(2011)通過集聚企業內部能力、集聚網絡特征、產業環境等變量,解釋環保產業集聚績效,認為企業生產制造能力和配套服務能力對環保產業集聚績效的影響遠大于吸收創新能力的影響。張寧(2014)從“集群化”視角,研究環保行業投資選址影響因素,認為集群化發展能幫助企業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還有學者從政府角度對具體環保產業集群發展提出政策建議。黃靜晗(2005)分析福建龍巖環保產業發展狀況,提出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環保產業園區建議。王璽(2008)研究江蘇宜興環保產業集群技術模式與集群模式,提出加快建設信息技術交流等平臺,完善創新投入體系等建議。

綜上,國內外學者關于環保產業集群的研究,大多側重于集群發展分析,集群比較研究成果較為少見。本文分析環保產業集群發展維度,開展鹽城與宜興環保產業集群的比較分析,剖析鹽城環保產業集群發展障礙,提出政策建議。

二、環保產業集群及其發展維度

(一)關于環保產業集群

根據邁克爾?波特(1998)的集群理論,環保產業集群是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進行技術產品開發、生產、流通、信息服務等經濟活動的眾多企業、科研院所、中介組織及其他相關機構,在鄰近地域通過縱橫交錯的網絡關系進行分工和協作,所形成的空間集聚體。

(二)關于集群發展維度

環保產業集群的形成,經歷了由點到面過程。集群形成初期,生產關鍵產品,對其他企業具有引領作用的核心企業,作為集群內的關鍵節點,將自身條件與外界環境進行動態匹配,與集群企業和組織的密切合作,發揮其優勢技術和市場能力的規模效應,進而吸引其他處于價值鏈上相近位置企業(跟隨者),以及價值鏈上下游的企業(購買方與供應商),推動產業集群在橫向和縱向上的拓展。在集群成長期,互補產品、類似產品生產企業或提供環保服務的企業,也被吸引到集群中來,由此形成一種分工和協作網絡。同時,隨著集群硬環境(如基礎設施、輔助機構等)、軟環境(如政策引導機制,文化氛圍等)的建設和完善,集群發展生態環境逐步形成。由此,環保產業集群發展涉及橫向、縱向、網狀、生態環境四個維度(見圖1)。

三、鹽城環保產業集群與宜興環保產業集群發展現狀的比較分析

(一)鹽城環保產業集群與宜興環保產業集群現狀

鹽城與宜興環保產業集群均是環保部批準的國家級環保產業集群,但是其集群規劃、發展模式以及集群成熟度不完全相同(見表1)。

(二)鹽城環保產業集群與宜興環保產業集群相同之處

鹽城與宜興環保產業集群作為江蘇省環保產業兩大主要聚集地,都匯聚了環保產業優秀的人才、技術和資本,在各自核心領域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兩個集群具有四個共同之處。一是兩者在形成初期均得到地方政府的有力推動;二是兩者的主要產品均屬環保裝備制造領域,環保服務類產品占比較小;三是兩者的核心產品技術均達到國內領先,甚至國際領先水平;四是兩者均十分注重人才引進和自主創新,特別注重與高校、科研單位聯合,已經形成產學研合作路徑。

(三)鹽城環保產業集群與宜興環保產業集群不同之處

1. 集聚主導力度不同。由于環保產業具有半公益性質,各地環保產業集群的往往先由政府主導,推動集群的形成,再隨著集群的發展逐步演變為市場主導(見圖2)。相比而言,鹽城環保產業集群主要表現為政府主導,市場主導力度較弱,而宜興環保產業集群已由政府推動演變成市場和政府雙重主導。

2. 集聚程度和產品配套率不同。鹽城環保產業集群地處亭湖區,集聚了86家環保領軍企業和412家上下游配套企業,產品配套率不足70%,環保產業總收入達442億元。宜興環保產業集群聚集了1500多家環保設備生產企業、3000多家配套企業,其中高滕鎮水處理設備的零部件配套高達98%。目前年產值超過500億元,水處理設備占到了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

3. 產品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完善程度不同。環保產品種類較多,各門類之間關聯性不強,難以規模化量產。在市政服務領域,可以產生一定的規模化產品;而在工業服務領域,產品需定制設計、生產和施工,產品難以標準化,并且需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增強產品競爭力。由此,環保企業之間以及與高校、科研單位聯合研發成為企業技術協作的主要路徑。目前,鹽城環保產業集群已與國內近50多家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共建技術研發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省級、市級等梯級研發中心,并在政府支持下建成環保產品檢測平臺,銷售服務平臺,創業投資服務平臺,產業孵化基地等四大支撐服務平臺。

宜興環保產業集群目前已形成獨具特色的產品技術創新支撐體系,除與全國300多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外,還與國外公司成立了相關研發中心,例如江華集團與以色列耶達研發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研發中心,同時集群內成立了中德、中芬等8個清潔技術對接中心,技術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4. 軟環境建設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如同馬斯洛關于人的“需求層次理論”,集群的發展同樣存在“環境層次理論”(見圖3)。當基礎設施,輔助機構等硬環境不斷完善后,將引發政策、政務等軟環境,以及集群整體生態環境的需求。在生態環境發展方面,宜興環保產業集群與鹽城環保產業集群在硬環境方面發展都較為完善,而前者在軟環境方面發展較為領先。

四、環保產業集群發展政策建議

(一)增強市場主導,發揮政府和市場的雙重作用

針對環保產業的特殊性,政府主導對環保產業集群初期發展能夠發揮巨大的推動力,由于政府給予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對于中小型環保企業創辦成立,廠址遷移具有明顯幫助,然而,在環保產業集群發展期,在保留半公益性的環保企業扶持政策的前提下,盡量讓市場進行資源配置,提高發展效率,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雙重作用。

(二)培育核心企業,增強聚集和產品配套

環保產業集群中,核心企業的數量和能力直接影響集群發展模式、集群競爭與合作機制、信息共享機制,進而影響著產業集群發展的規模和質量。由此集群必須與區外主體、全球網絡互動,克服發展鎖定。建議鼓勵核心企業將自身區域特點和優勢,與群內產業發展相結合,進行區外互動,獲取外部資源,嵌入全球價值鏈的“戰略性環節”,進行創造、捕捉附加價值,改變集群的組織方式和嵌入價值鏈的位置,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集群產品的質量,進行產品的轉型升級。

(三)構建服務平臺,完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

創新是環保產業集群發展的前提。建議由政府部門引導構建行業技術支持和信息共享平臺,有效地推動行業的技術和知識創新,如成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環保領域的戰略性、創新性產業發展,促進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

(四)優化軟環境,推動集群文化建設

一方面開展數據采集、統計、分析、政策的評估工作,調查相關政策實施效果和調整建議,引導集群管理、服務工作;及時了解企業管理人員的困惑和需求,為其提供便捷、可靠、全面的信息通道,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提供地方已經建立的各類機構信息,如企業管理與融資機構、市場開發機構、財稅申報機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資源保護與利用機構、行業公共技術服務機構、工程技術文獻機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服務機構,整合地方組織和中介機構的力量,提升管理效率,增強集群企業與地方組織的聯系,較早地在地方“植根”,實現“產業孵化”。

參考文獻:

[1]Poikela K.Busi-ness potential from waste in the oulu environmental cluster[M].Oulu University Press,2006.

[2]汪秋明,等.環保產業集聚績效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1(08).

[3]張寧.環保產業集群的規劃問題研究[J].知識經濟,2014(03).

[4]黃靜晗,譚文華.福建省環保產業集群培育和發展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4).

[5]王璽,等.宜興市環保產業的技術模式與集群模式分析[J].中國環保產業,2008 (07).

篇7

今天,我去了九溪玩,我發現那里的水少了很多,到處都是垃圾,水里還有西瓜皮,甚至還有餐巾紙?,F在水里已經沒有魚了,有些水生植物也已死了。為了使有家園不在受破壞,我建議全體少先隊員們從我做起,當好“環保小衛士”。

一、結合學校和社會的需要,參加一些環保義務勞動,從實踐中增強環保意識。二、請自然課老師講授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大家要積極參加。三、每班開一次“我為環境做件事”的隊會,使同學們樹立環保觀念。四、利用節假日走上街頭,宣傳環境保護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全校少先隊員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為美化家園、保護生態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吧!

篇8

[關鍵詞] 生態旅游區環保技術 供水與廢水處理技術 垃圾處理方式與技術 衛生填埋處理 大氣污染防治技術 綠色汽車

生態旅游區的旅游發展對環境保護技術的需求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保證。而利用環境保護技術對旅游資源進行保護與開發,主要表現為利用水污染治理技術,凈水技術,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垃圾處理技術等環保技術規劃旅游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下面筆者就廣西花坪來研究一下環保技術在生態旅游區的應用。

一、花坪生態旅游區環?,F狀

花坪生態旅游區位于桂林西北面,界于龍勝、臨桂兩縣,為我國距離城市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是1978年國務院批準的41個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總面積為147平方公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絕對保護區,占全區面積85%以上)、緩沖區、控制利用區、利用區、實驗區(后面四個區可進行合理旅游開發、利用)。由于近年來花坪根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的規定一直處于嚴格保護的狀態,環境污染和被破壞程度相當低,依靠環境自身凈化能力足以達到生態區的環境要求。因此目前生態旅游的環保技術在這里使用總體不多。但根據近期通過評審的《廣西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的總體目標要求,“到建設期末,把花坪旅游區建設成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AAAA級景區,“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到2020年,景區的年接待旅游人數達32.78萬人次”。顯然這種自然狀態下的生態保護就顯的力不從心了,因此在對該地區進行開發和規劃時就應該考慮到即將要面臨的環境和生態保護的問題,這個時候生態環保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就顯的十分必要了。

二、花坪生態旅游區環保技術實證研究

我國第一個生態旅游區――張家界的武陵源,在1992年~1998年大力發展旅游。從而引發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此問題主要表現在:大氣環境質量逐年降低;水質明顯惡化;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速度加快等。面對前車之鑒花坪在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要做好:第一環境監測;第二生態旅游區相關法規的宣傳教育,執法人員必須執法到位;第三對旅游者、旅游資源、旅游業相關人員的生態旅游教育。當然還要通過先進科學環保技術的推廣運用和試點來帶動面上工作,不斷積累經驗,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促進各項環保工作的開展。下面探討一下花坪生態旅游區環保技術的應用。

1.供水與廢水處理技術

①供水處理

隨著花坪旅游及經濟的發展,水質問題將越來越顯得重要,特別是飲用水的凈化,直接關系到旅游區人民的身體健康。氯氣消毒凈化飲用水已有近百年歷史,具有使用方便、價廉和控制水源性疾病的傳播等優點。但是,近年來研究發現,在使用氯氣消毒的水中發現了大量的氯仿等有機鹵代物,并且實驗證實這些有機鹵代物對人體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因此對于旅游區集中供水區域――安江坪綜合服務區,考慮遠期旅游人數的增多,根據現有的供水能力,建議在安江坪適宜地增建50立方米的高水水池一個。有必要對自來水作進一步的凈化處理,以除去水中痕量的氯仿。并根據供水區域區人員用水能力的大小,自來水在進入前,先進入光催化水處理裝置,通過自動化控制裝置對處理過程、水的質量進行自動控制和遠傳,處理后的水再輸送到各服務點。

(2)廢水處理

旅游區內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如餐飲污水、廁所沖洗污水),因此可以經過處理,達到排放標準。

因旅游區污水一般為生活污水,沒有其它重金屬或有毒物質的污染,先將污水通過污水處理厭氧池過濾處理后,可經DN300輸送到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地埋式無動力生活污水凈化裝置”二次處理,達標后,采用污水管DN200排放鄰近的河谷中。當然經污水處理后,達標排放的水中仍含有難以用生物方法降解的痕量有毒有害物質。光催化劑的廢水處理裝置與現有污水處理系統集成,就可徹底降解現有污水處理系統中難以降解的有毒害有機物,進一步凈化水質。

2.生活垃圾的生態技術處理

就花坪自然保護區而言,產生的垃圾主要就是生活垃圾,對生活垃圾的技術處理是我們環保技術開發一個的重點和難點。下面本人試從聯系花坪實際情況來分析一下生態旅游區的垃圾收集和處理技術。

(1)垃圾分類

混合垃圾的分類技術近些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機械或電子機械分類技術的改進,光學分類技術的應用,以及計算機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等,都有力地推動了機械生物處理技術的發展。采用先進的垃圾分類及時,現在可以從混合生活垃圾中選出下列物品:①有色金屬;②鐵金屬;③玻璃;④礦物質;⑤塑料;⑥有機物及剩余物。前三種基本屬于可回收垃圾,可以進行回收加工進而循環利用??稍谏鷳B旅游區的服務區、主要游覽步道、游客休憩區等游客活動集中處按適宜距離設置環??苫厥招头诸惱?,共設置50個,每天清理。對于第五種垃圾――塑料,它的不可回收性、不可降解性對環境的破壞極大。我們建議盡量少用或不用,或采用一些紙質的、布質等可回收再利用的替代品。對于餐廚垃圾來說,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生化處理。

(2)花坪生態旅游區垃圾技術的選擇

前面談過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焚燒、堆肥和綜合利用(再生循環利用)。①垃圾焚燒廠有占地小、場地選擇易、處理時間短、減量化顯著、無害化較徹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燒余熱等優點,但焚燒廠排放廢氣中的二惡英類物質嚴重超標,會嚴重污染環境。結論:花坪不宜使用焚燒處理方式。②垃圾的堆肥處理和再生利用,是垃圾減量和垃圾資源化的最佳途徑。但是如果垃圾分類不徹底、技術落后等原因,就會致使多種病原微生物、重金屬,以及其它有害物質隨堆肥進入土壤。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成分經過作物的同化作用,最終通過食物進入動物和人類體內。而花坪在選擇此處理方式前提是垃圾分類必須徹底處理。那么下面就來研究一下填埋處理。

(3)衛生填埋處理

所謂衛生填埋,就是能對滲濾液和填埋氣體進行控制的填埋方式。在城市中的生活垃圾采取陸地填埋方法進行處置,主要問題是垃圾滲濾液的收集控制。滲濾液是生活垃圾中大量的有機成分在填埋后經過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產生出來的,如果處理不當,滲濾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可能會滲入地表或地下水體中,造成更為隱蔽的污染。但在生態旅游區,就其具體情況而言,衛生填埋比垃圾焚燒和堆肥及再生技術更可行,也更符合地理位置的特點,自然保護區人群遠不及城市市區的數量,生態旅游者環境保護意識強,生活垃圾的種類也相對少很多。建議在生態旅游區外的低洼處建立垃圾填埋場。在安江坪停放垃圾清運車2輛,進行垃圾密封清運處理,并集中運往景區外的廢物處理中心,再進行地磅稱重汁量,卸料到先規劃好的分區,用推土機推平,進行分層壓實、覆土、滅蟲,最終,覆蓋后實行綠化。滲透液進入滲透液收集層,再進入調節池和污水處理站。和沖洗水一起排入地表水。

3.空氣污染控制技術

塵埃細粒子對人體呼吸系統、大氣能見度和景區景觀等都會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但由于本生態旅游區植被覆蓋率高,所以空氣質量遠遠超過 了GB30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的標準。不過可以預測的是,將來生態旅游區的空氣質量應該會隨著游客的大量進入而受一些影響。特別是受機動車的大量涌入,而大量的汽車尾氣形成的大氣污染嚴重影響生態旅游區大氣環境質量和人體健康。此外,汽車的尾氣污染(占污染總量的70%)和噪音污染正愈來愈嚴重的影響著生態環境。因此改進機動車的燃油設備和綠色汽車是生態旅游區的當務之急 。

(1)改進機動車的燃油設備

通過多年的研究和開發,國外提出了以控制汽油車氣態污染物為主的三元催化技術和以控制柴油車細粒子排放為主的凈化技術,其中前者已經比較成熟,而后者則存在著一些技術問題。盡管如此,發達國家在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成績,其機動車排放系數往往只有中國的10%或更低。目前,國外正在進行極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機動車尾氣凈化技術的開發。為解決汽車尾氣污染問題,我國已攻克了催化凈化器產業化關鍵技術和柴油機顆粒物排放凈化技術。最近,我國研制成功一種新的自動補氣尾氣凈化裝置,它幾乎能凈化尾氣中的全部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對NOx也有降低作用。機動車尾氣凈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對花坪生態旅游區的空氣污染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

(2)綠色汽車

燃油汽車引起的尾氣污染(占污染總量的70%)和噪聲污染正在愈來愈嚴重地影響著生態環境。而綠色汽車是一種以天然氣、甲醇和太陽能等驅動的汽車、使用過程中基本無污染、廢棄淘汰后回收利用率高的一種汽車。目前日本已經研制出速度快、行使遠的電動汽車,最高時速達176km,充電一次可達548 km,我國研制的“遠望”電動大客車滿載51人時時速可達90km,一次充電可行駛120km。

綜上所述,花坪生態旅游區應該對進入旅游區汽車輛數車和尾氣排量進行嚴格控制,建議第一在安江坪修建停車場,減少塵埃、廢氣等污染;第二景區的用車,可用裝有尾氣凈化裝備的汽車和基本無污染的非燃油汽車(如電動車、天然氣車、甲醇車和太陽能車)。

除此之外,花坪還應取以下措施來減少大氣污染,保持旅游區的優良的環境質量。

(1)認真做好區域內大氣環境監測工作,作好定期動態分析,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治。

(2)旅游區內的項目建設設施要符合環保標準,對度假區內的廢氣排放要裝置廢氣處理排放設備,達到排放標準后再排放。

(3)改善能源結構,對民俗旅游村落和旅游區內的村寨,應盡量使用沼氣、石油液化氣、生活民用電等能源。

(4)垃圾處理要集中并分類處理,嚴禁焚燒,統一運往旅游區外的垃圾處理場進行處理。

三、結語

目前,我國環保技術本身還亟待完善,本文正是從實用性角度研究環保技術在花坪生態旅游區的應用,試圖找到生態旅游區環保技術應用的模式,從而為生態旅游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徐家良范笑仙:制度安排、制度變遷與政府管制限度.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2

[2]李軍費川云:地球空間數據集成研究概況.地理科學進展,2000

[3]鄭丹星馮流武向紅:環境保護與綠色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4]楊京平田光明:生態設計與設計.2006

[5]薛軍:城市供水與廢水處理自動化控制技術.中國水利,2003

[6]廣西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1999

篇9

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和環境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環境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對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課程四類課程的內容提出了基本要求,可滿足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增設特色課程。對比注冊考試分析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專業認證標準重理論基礎、寬就業口徑,符合注冊考試的要求專業認證標準要求,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至少34學分,包括了高等數學的基本知識、四大化學及其實驗以及物理的基礎知識。工程基礎類課程至少16學分,包括工程力學、計算機輔助工程制圖與信息技術基礎類、機械基礎類、電工電子及自控基礎類課程。使學生學習工程設計、施工的共性知識和共性技術,了解生產安全與環保事故的預測、預防和系統評價技術等。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中的公共基礎考試內容基本包含在內。此外,建設部勘察設計類其他一些注冊工程師考試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中與環境工程專業為相近專業的注冊給排水工程師的公共基礎考試內容也大致與之相同,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就完全有能力參加并考試通過,可為工科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拓展就業空間。

(二)專業認證標準中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較全面,但對比注冊考試還需完善“標準”明確將環境科學概論作為專業基礎必修課程,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規劃與管理為專業必修課程,改變了環境工程專業一貫以來重工程設計、忽視相關的環境科學知識學習的現狀,培養學生不僅僅從工程設計的角度,而是從更全面的角度解決實際中的環境問題[3]。例如垃圾焚燒廠的設計不僅應從工程設計角度分析考慮,還應當作為一個建設項目考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是否符合當地環境規劃,對當地環境影響如何應進行評價,并且應按照環評法規定進行公眾參與等程序,是否符合當地的環境保護局政策、法規,對區域環境質量是否有改善等[4]。全面考慮環境工程設計與環境規劃管理中的相關問題,是避免出現環境糾紛的重要途徑,也是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制度強調的方面。此外,專業基礎課中環境監測與環境工程專業微生物學作為與工程設計密切相關的課程列為必修,相關內容也是注冊環保工程師基礎課程考試中的重要內容。對比專業標準,注冊環保工程師專業知識考試內容除包含以上內容外,還包括環境管理法規和標準、工程經濟與管理、安全等。對比注冊考試內容,專業課程體系還需設置選修安全類課程、工程經濟學等以更全面準備注冊環保工程師所需知識。尤其是安全類課程,目前工科類課程體系普遍缺乏此類課程,工程實踐過程中安全保障完全依靠短時間的上崗培訓,知識不系統不牢固,可認為這是工程施工和工程運營過程中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的原因之一。注冊工程師考試的這部分內容正是為規避實際工作中經常發生的問題,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設置的,因此本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調整中擬增設安全類課程以契合實際需要。建議工程認證標準中的通用標準應將安全類課程作為工程專業必修課程以提高工程從業人員整體安全知識水平。

(三)專業認證標準中核心課程設置與注冊環保工程師分方向考試基本一致注冊環保工程師基礎課考試合格后進行的專業考試分五個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工程,物理污染治理工程,生態恢復工程。相應的,專業認證標準中專業核心課程包括以上前4個方向課程,一般高校環境工程專業均設置此4個方向課程,而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設置的第5個方向生態恢復工程需要生態學、植物學、土壤學等方面基礎,推測僅限于有此類學科基礎的高校如林業科技大學開設有相關基礎課程及生態恢復課程。因此專業認證標準考慮了各高校已有學科基礎,具有普遍適用性。但對于生態恢復工程考試方向,其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缺乏指導性要求,建議環境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應考慮注冊考試的實際需求,給出具體可操作性的標準和要求。

(四)專業認證標準中實踐環節有較高要求,符合注冊考試的需求專業認證標準要求實踐環節至少20學分,包含環境工程專業實驗、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此外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要求13學分。通過實驗與實習,加深對理論課程內容的理解,了解環境工程的規劃、設計以及管理等基本內容,通過環境污染控制工藝操作及運營管理的訓練,運用和鞏固所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環境工程設計的程序和方法,了解相應的設計規范和標準,提高學生對工程的認識和設計能力。而注冊考試最難的考試就是專業知識考試與案例分析,靠的是知識積累和實踐經驗積累,考的是規范標準的運用,理論知識的活學活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有理想的結果。標準中對實踐環節和畢業設計或論文的要求正符合了注冊考試的要求,當然學校的學習僅僅是基礎,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繼續學習和積累5年后才有資格參加專業考試,這是注冊考試的規定。

二、結語

篇10

關鍵詞:生態型;城市規劃;標準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增長帶給人們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突出。由于工業建設等因素而導致的大氣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等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需要維持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但是,在工業發展的同時,又必須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為了化解這一矛盾,我國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經濟的發展逐漸進入新常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對人們的生活環境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建設生態型城市逐漸成為當前城市建設的主流趨勢。

一、建設生態型城市的含義和意義

所謂生態型城市,就是在城市建設的基礎上融入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元素,使得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符合環保的要求。生態型城市的建設和運作與生態環境實現平衡發展,在保證了現代城市的各種需要的基礎上又保證了不會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

生態型城市具有很多優勢和特點。一方面,生態型城市在設計規劃和建設中融入了生態環保的理念,不管是建設還是日常運行,都盡可能減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生態型城市既滿足了城市對現代化的要求,又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另一方面,生態型城市下的人居環境獎得到很大的改善,人們的生活也將更加健康和便捷,生活水平將得到提升??偠灾?,生態型城市的發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將成為城市建設的主流趨勢。

二、生態城市的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池州市一直以來都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而著稱,擁有九華山、杏花村等國家著名景點,又濱臨長江,生態環境的優勢相當明顯。近年來,池州市發展迅速,依靠其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形成獨特的地方特色。

為了充分發揮地方優勢,池州市也開始重視生態型城市的建設。從池州市的各方面情況來看,建設生態型城市非常具有可行性。一方面,前文提到池州市在生態資源方面的優勢異常突出,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為建設生態型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池州市正處在發展和建設的黃金時期,根據近幾年的發展狀況,躋身安徽省經濟排名前列的潛力巨大。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僅僅依靠當前的發展模式還不足以維持一個最佳的狀態,急需長遠性的戰略方針來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指導。建設生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保證經濟長遠健康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池州市城市建設的根本趨勢。

筆者相信,對于池州市這樣一個生態資源極其豐富的城市來說,只要在建設中遵循以下原則,建成生態型城市的愿望便不再遙遠。一是要以人為本,城市建設的服務主體是人,因此要以保障居民生活的軟硬件條件為基本依托。而是要因地制宜,結合池州市當地特點,合理地將生態因素融入到城市建設中去,尋求一個最適合的規劃方案。三是長期性原則,建設生態型城市不能只考慮短期利益,規劃設計方案要具有長期性和戰略性。

三、有關完善生態城市的規劃標準若干建議

3.1、注重與城市規劃內容的結合

從某種程度上講,生態城市規劃與城市規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蛘呶覀兛梢哉f,生態城市規劃是在城市規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理解生態城市規劃這一概念,絕不是將城市規劃的內容與生態城市規劃的內容的簡單相加,而是需要讓二者有機結合。城市規劃的內容主要是經濟方面的,主要是以提高城市的現代化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水平為規劃目標。而生態城市規劃則是在這一前提下,從各方面融入生態環保的內容,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高度和諧,使居民的生活環境也得到大幅提升。

比如,城市規劃中必然會遇到土地的使用問題,城市規劃的內容就是如何充分利用這塊土地,以創造盡可能高的經濟效益和使用價值。而在生態城市的規劃內容還要考慮到土地的生態容量,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限定,以避免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除此之外,還需考慮綠色植物的覆蓋、水源的保護、物種多樣性的保護等。如何來確定城市規劃的內容是否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這就涉及生態城市規劃在內容方面標準的問題。

3.2、完善規劃指標體系

實際上,之所以制定生態城市規劃標準,是為了保證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規范化、系統化,為生態城市的規劃提供一個可靠且有效的指導。前文提到,生態城市規劃與城市規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一定程度上講二者存在著本質差異。所以,生態城市規劃標準的指標體系與城市規劃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宏觀上講,生態城市規劃的指標體系不僅加入了生態環保的元素,而且各方面的聯系更加緊密,更加具有長期性和戰略性。因此,要想更好地建設生態城市,就必須擁有一套專門針對生態城市建設的符合當地特點的指標體系。

目前,很多城市已經開始建設適合本地的生態城市規劃指標體系。池州市曾在2012年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該文件提出在城市規劃中住宅、公共服務設施、工業、市政公用設施、綠地、隔離帶等方面向生態城市過渡的理念。但是,該文件只是提出了這一理念,并未對具體的規劃指標進行系統編制。所以,筆者建議各城市要加快制定生態城市規劃的指標體系,并且在制定時要注意貫徹因地制宜地原則,這樣制定出的指標才更具指導和參考意義。

四、結語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速度將放緩而求穩,并更加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城市建設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而且作為人們居住的場所,更加需要在城市規劃中融入生態環保的理念。生態城市的建設可以有效減小城市建設和運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提高居住環境的水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筆者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態問題的日益突出,生態城市必將成為今后城市建設的主流趨勢。

參考文獻:

[1]沈清基,吳斐瓊. 生態型城市規劃標準研究[J]. 城市規劃,2008,04:60-70.

[2]吳斐瓊. 實現生態城市的規劃途徑[D].同濟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