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03:35: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峽工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三峽工程論文

篇1

三峽工程監理工作及監理管理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93-1997年)為一期工程階段,主要是醞釀籌備,初步建立監理組織體系,初步展開監理工作;第二階段是1998年以后,主要是完善監理組織體系,全面開展監理工作,并向規范化發展。1999年5月,三峽工程首次聘請了外國監理公司,監造三峽水輪發電機組。2000年8月,成立了三峽工程質量總監辦公室,聘請了奧地利的羅伯特等中外專家擔任專業質量總監。2001年1月,成立了安全總監辦公室,聘請了日本前田株式會社的廣島、田瀨等專家擔任安全總監。

在三峽工程第一階段建設期間,監理單位主要有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等10家。

在三峽工程第二階段建設期間,主要監理單位有12家。與以往不同的是,三峽工程水輪發電機組的制造,業主聘請外國公司監造。5家外國公司參加競標,最后由法國技術監督局與法國電力公司組成的聯合體——EDF/BV中標。

三峽監理工作制度分為業主和監理單位兩個層次。中國三峽總公司于1994年11月編制并《三峽工程建設監理統一管理辦法》(試行)。該管理辦法原則規定了三峽工程監理工作的內容、方法、程序、措施等。進場各監理單位依據業主統一管理辦法的原則以及本單位制定的監理規劃和監理細則開展工作。

中國三峽總公司工程建設部統一組織和指導各監理單位工作。三峽工程監理單位按工程項目或工程部位分別設置。監理單位均與業主簽訂監理委托合同,相互間沒有隸屬關系。監理組織機構由建安工程監理和永久工程設備監造兩個部分組成。根據工程建設發展需要,三峽工程還按專業聘請了質量總監和安全總監。

2三峽工程監理管理機制

業主的監理管理部門制定了三峽工程建設監理統一管理辦法,以總體協調三峽工程各監理單位的監理工作。

監理單位的選擇與委托。三峽一期工程監理單位選擇與委托的主要方式是邀請招標,通過競爭擇優選擇并委托。三峽二期工程監理單位的選擇與委托方式主要是議標。

監理委托合同的簽訂。監理單位的委托必須簽訂監理委托合同書。合同書按《三峽工程建設監理委托合同書編制樣本》(試行)規定的格式和內容進行編寫。

監理委托合同的履行。業主依據監理委托合同對監理單位履行合同的行為給予檢查和監督。

三峽工程實行分項目管理。監理單位一方面要接受各相應項目部對監理工作具體的檢查監督,另一方面還要接受業主工程建設部工程信息部的檢查與指導。

業主試驗中心、測量中心及金屬結構設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既是對工程總體質量監督的專門機構,又是業主開展監理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

業主單位各項目部通過工程建設部的每月監理工作例會了解三峽工程監理工作開展情況。工程建設部通過例會協調解決監理單位提出的帶有共性的問題,并在合同范圍內,根據工程的最新進展和出現的新情況對監理提出一些具體的工作要求。

為加強對三峽工程質量和安全的控制和管理,業主在工程建設部下設了質量總監辦公室、安全總監辦公室,聘請國內外知名的水工、機電、焊接和安全專家擔任總監。業主每周一召開專業質量總監、項目總監聯席會議和安全工作會議,及時解決工程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3三峽工程質量總監辦公室

為進一步完善三峽工程建設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三峽工程建設的質量管理,確保三峽工程的一流質量,2000年8月,中國三峽總公司按專業設立了三峽工程質量總監,成立三峽工程質量總監辦公室。

3.1三峽工程專業質量總監的職責

質量總監不替代監理工程師的職能,監理工程師仍按合同授予的職責開展工作。專業質量總監的主要職責為:

1)按專業行使對三峽工程施工質量進行高層次、有權威性的監督。

2)研究和發現三峽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并及時提出警示和建議。

3)為實現三峽工程的一流質量,對工程質量控制、施工技術與工藝提出意見和建議。

4)對已經出現的工程質量缺陷和事故,提出糾正和處理措施。

5)對施工中發現的質量隱患和違反質量技術要求的行為提出意見,行使質量一票否決權,并在授權范圍內行使對質量監理的決策權。

6)在了解設計意圖的基礎上,為保證工程最終質量,提出優化設計的建議。

7)根據需要對總公司和監理單位的質量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

3.2三峽工程專業質量總監的聘任和工作方式

專業質量總監由中、外專家和有關部門高素質技術人員擔任。所聘專家應具備本專業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良好的品德素質,經嚴格遴選確定。可根據工程建設需要,在不同時段聘請不同的專業質量總監,實行動態管理。

專業質量總監主要在施工現場獨立進行質量監督,在授權范圍內通過項目部的配合,對監理工程師提出建議或下達指令,一般不直接對施工承包商下達指令。

專業質量總監在質量總監辦公室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開展質量監督工作。

3.3三峽工程質量總監辦公室職責

三峽工程質量總監辦公室設在工程建設部,受三峽工程質量管理委員會和工程建設部的雙重領導,負責組織和管理專業質量總監的工作,向總監提供必要的設計和其它技術文件。

質量總監辦公室除行使專業質量總監的職責外,還承擔以下職責:

1)參與對三峽工程各參建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規程、要求進行檢查和指導。

2)掌握三峽工程質量狀況,對三峽工程的質量管理和質量狀況進行階段性分析和總結。匯總和編寫向上級有關部門的質量匯報材料和有關文件。

3)參與對工程質量缺陷和質量事故進行調查和評定,審大質量事故的處理方案。

4)協助和配合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行使對三峽樞紐工程的質量檢查和監督,負責與質量檢查專家組及其工作組的日常聯系。

5)監督工程建設部各項目部和監理單位對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的情況。

4安全總監辦公室

為加強三峽工程安全生產的監督與管理,力爭安全生產零事故,2001年1月,中國三峽總公司成立了安全總監辦公室。安全總監辦公室設在工程建設部,受三峽工程安全生產委員會和工程建設部的雙重領導。安全總監辦公室除配備安全專職工作人員外,增加土建、施工設備專業工作人員各一名,并聘請數名專家擔任安全總監。

4.1三峽工程安全總監的職責

安全總監不替代監理工程師的職能。安全總監的主要職責為:

1)對三峽工程施工安全進行有權威性的監督。

2)研究和發現三峽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及時提出警示和建議。

3)對三峽工程的安全保證體系,安全規程、規范,安全生產措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4)對施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和違反安全規程的作業提出意見,由現場監理工程師行使職權,監督整改。

5)根據需要,對各參建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培訓。

4.2三峽工程安全總監的聘任和工作方式

聘請在水電施工中有豐富經驗的中、外專家和安全管理人員擔任安全總監。所聘專家應有較深的專業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良好的品德素質。可根據工程建設需要,在不同時段聘請不同的專業安全總監,實行動態管理。

安全總監主要在施工現場獨立進行安全監督,在授權范圍內通過項目部的配合,對監理工程師提出建議或下達指令,一般不直接對施工承包商下達指令。

安全總監在安全總監辦公室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開展安全監督工作。

4.3三峽工程安全總監辦公室職責

1)參與選聘安全總監和負責管理安全總監的日常工作。

2)安全總監辦公室是安全總監的窗口,安全總監的意見、指令由辦公室傳達和貫徹。

3)參與對三峽工程各參建單位的安全保證體系、安全規程的檢查和指導工作。

4)掌握三峽工程安全狀況,對三峽工程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狀況進行階段性分析和總結。

5)參與對安全事故的調查和評定。

6)監督項目部和監理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峽工程第一階段監理單位及承擔的監理(監造)工程項目

1、長江水利委員會:監理工程項目有右岸一期工程、二期圍堰等項目,1993年5月進場。

2、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永久船閘一期開挖等項目,1993年12月進場。

3、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為臨時船閘及升船機工程,1993年12月進場。

4、鐵道部第三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為對外交通專用公路工程,1993年12月進場。

5、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西陵長江大橋、覃家沱大橋等項目,1993年12月進場。

6、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左岸廠房1至6號機組段一期開挖、第13至第16小區房建等項目,1994年1月進場。

7、中國三峽總公司多能公司:監理工程項目為場內交通、房建、三通及場平工程,1994年1月進場。

8、葛洲壩水力發電廠:監理工程項目為施工供水供電等項目,1994年1月進場。

9、南京工苑建設監理公司:監理工程項目為右岸東岳廟辦公生活小區建設項目,1993年8月進場。

10、武漢鋼鐵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為建設者之家工程,1995年12月進場。

三峽工程第二階段監理單位及承擔的監理(監造)工程項目

1、長江水利委員會:監理工程項目有泄洪壩段及左岸11號?14號機組廠房壩段、右岸茅坪溪防護土石壩一期、金結及機電監造、塔帶機監理等項目。

2、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左非12號?左岸10號機組廠房壩段及左岸電站廠房,金結及機電監造項目。

3、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永久船閘二期工程、金結及機電監造、98.7米拌和系統設備監理及運行監理等項目。

4、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為升船機工程、上游引航道工程。

5、東北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茅坪溪防護土石壩一期瀝青混凝土心墻及二期工程、右岸地下電站進水口洞挖及混凝土預建工程等項目,1997年8月進場。

6、中國三峽總公司多能公司:監理工程項目為下岸溪人工砂石系統開采等項目。

7、葛洲壩水力發電廠:監理工程項目為左岸14臺水輪機埋件監造。

8、水電第十三工程局:監理工程項目有門塔機、土石方機械監理等項目,1998年11月進場。

9、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監理工程項目有纜機、門機監理等項目,1998年11月進場。

10、鄭州機械設計研究所:監理工程項目為啟閉機監造項目,2000年4月進場。

篇2

論文關鍵詞:三峽工程,工程保險,風險管理

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大型水電工程,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技術要求高,風險因素多。在三峽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引入了保險機制,使得工程項目在遭受自然風險或意外事故時,能夠及時獲得風險保障,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本文試圖對三峽工程項目保險模式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其中的成功經驗,以期對我國工程保險制度的推行有所借鑒。

一、 三峽工程保險情況概述

1992年4月3日,全國人人七屆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1993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作為三峽工程建設項目法人(業主)。在三峽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實行了以項目法人責任制為中心,招標承包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機結合的建設項目管理機制,積極引入工程保險機制,對工程建設提供風險保障。

從1993年開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就與保險公司開展了合作。在1993-2003年間,三峽工程的保險情況如下:(1)1993年5月9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與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簽訂水電站建筑、安裝工程保險合同,第一份三峽工程保險合同正式誕生。(2)1997年12月,中國人保承保長江三峽二期工程中的泄洪大壩及相關工程,保險承保金額達40億元。同年,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承保二期工程中的左岸廠房壩段和左岸電站廠房的建筑安裝工程,保險承保金額為30億元。(3)2000年9月8日,中國人保作為首席承保人,與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共同為長江三峽至常州直流輸變電龍泉、政平換流站工程的安裝工程提供安裝工程一切險保險4.6億美元。(4)2001年2月22日,中國人保、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等3家保險公司與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簽署保險金額達100億元的三峽左岸電站設備安裝工程保險及變壓器、GIS運輸保險保單,這是三峽工程建設期內最大的一份單項工程險保單。從2001年起,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對三峽建設者統一辦理雇主責任保險,包括施工、監理、設計單位的正式職工、合同工和臨時工。(5)2002年11月4日,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和中國人保簽訂保額4.68億元的合同,保險范圍包括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和截流后即將修筑的三期混凝土圍堰工程。(6)2002年12月29日風險管理,中國人保為首席承保人、太平洋財險公司和平安財險公司參與共保三峽右岸大壩和電站廠房土建工程保險,合同保險金額逾30億元。 在賠款支付方面,從1993年到2002年7月底,建筑工程保險共獲賠付 1830.6萬元,平均賠付率(賠付金額/保費支出)為28.2%;施工設備保險賠付率(1995年至2001年累計)為33.4%;雇主責任保險賠付率(2001年度)為53.9%。其中永久船閘1995年開挖至今,保險公司已為因塌方、暴雨災害而造成的損失賠付564.49萬元,賠付率為40% 。由此可以看出,保險對三峽工程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三峽工程建設。

二、三峽工程保險模式的特點分析

從三峽工程的保險實踐來看,形成了“業主集中投保、公開詢價招標、多家公司共保、合理安排再保”的保險模式,有利于工程保險制度的推行,為工程項目的保險管理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論文下載。限于資料,下面主要以2001年三峽左岸電站設備安裝保險為例,對三峽工程保險模式的特點進行分析。

(一)業主集中投保

在三峽左岸電站設備安裝保險過程中,由于被保險的設備絕大部分從國外進口,其中14臺進口機組分別來自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九個國家的十幾個制造廠家,設備的制造、運輸、安裝和調試均應達到當今國際水平。同時,由于左岸電站設備安裝任務和作業面相對集中,存在多家施工單位和多項設備的作業交叉、干擾頻繁,最終需經系統聯合調試,造成安裝施工作業的層面和界面責任難以劃分。采用分項保險則會導致不同項目的安裝工程險賠付責任難以劃分。在電站設備進行安裝的同時,廠房及相鄰壩段的土建施工也在進行,兩者又存在相互影響。而且,對于同一設備,出險原因可能涉及到制造運輸、安裝等多個環節或多個險種的賠付責任,也存在交叉,因此,該項目采用不切標塊,以開口大保單方式由業主統一投保左岸電站全部設備安裝工程險和高壓電器設備運輸險。

(二)公開詢價,進行保險招標

中國三峽總公司作為項目業主采取公開詢價、專家評審、領導決標的方式進行投保,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科學”的原則。首先,中國三峽總公司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三家保險公司總部發出了邀請報價通知書。在得到三家響應后,接著,邀請三家保險公司到三峽工地進行現場風險查勘并購買詢價文件。中國三峽總公司對各保險公司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答疑和澄清。各保險公司用20天時間作出建議書,中國三峽總公司再組織評標議標,最后以書面形式通知中標。

中國三峽總公司邀請國務院三峽辦、長江水利委員會、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國際達信保險顧問公司等單位的專家和總公司有關方面代表共同組成專家評審小組,專家評審小組依照“公正、公平”的原則,采取定量打分、定型分析、記名投票,最后形成了專家組的推薦意見。總公司領導充分尊重專家評審組的意見,并將評審結果派人向中國保監會作了專題匯報,以利保監會幫助政策把關。最后決定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共保,其中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為首席承保人,三家共保比例是5:3:2,中國人保占50%,太平洋保險公司占30%,平安保險公司占20%。

(三)多家保險公司共同承保

由于左岸電站設備安裝和高壓電器設備運輸投保的金額大、風險因素高,國內一家保險公司難以承保。為了有效地轉移和分散風險,又兼顧三峽工程已投保的左岸廠壩土建建筑工程險可能的交叉責任和三峽工程第三階段工程投保項目以及左岸電站機組投產以后的財產險的競爭選擇。因此,由國內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三家保險公司以共保的方式承保。

共保方式確定首席承保人,各共保人與投保人聯合簽署一張保單,統一保險費率并以首席承保人建議書費率為準。明確首席承保人一家現場服務機構歸口服務,出險后按共保比例賠償。

(四)合理安排再保險

按照我國保監會在2001年的規定,保額的20%必須首先由中國再保險公司辦理法定再保險。接著,根據各家保險公司的各自資本金及準備金比例確定自留額。余下的保險金額需要在國際上進行再保險,以化解風險。為了進一步落實和降低國際分保的保險費率,由首席承保和三峽總公司共同選擇首席國際再保險人,并由首席國際再保險人牽頭組織其他國際分保公司,以層層分擔和轉移風險、落實責任,首席承保人和中國三峽總公司(含達信保險顧問公司)組成聯合工作小組,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向國際再保險市場推薦被保險項目。

三、啟示

(一)有必要在工程建設中引入保險機制,并為工程保險制度的推行創造條件。保險在三峽工程的應用說明了保險對工程建設的重要性,一方面,工程項目可以獲得保險人、再保險人提供的風險管理服務,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支出一定的費用風險管理,使工程項目在遭受所投保的風險損失時,能夠及時獲得風險保障,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建成。但是應當注意到的是,三峽工程由于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是實行了規范項目管理的工程,建立了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承包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機結合的建設項目管理機制,形成了明確的風險責任承擔制,有利于保險活動的開展。因此,要推行工程保險制度,要完善建設項目管理機制,使項目的參與主體真正成為風險責任的承擔者,為工程保險制度的推行創造條件。

(二)對工程項目本身的保險實行以業主投保的投保方式。國際建筑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建筑業市場是以一個業主主導的市場,業主是建筑業發展的動力。要滿足業主的需要,就要保證工程建設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不因自然風險或意外事故的發生而陷入停頓,要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建成。在我國現階段建筑市場屬于買方市場的情況下,市場競爭無序,業主的行為不規范:壓低承包價、要求承包方墊資、拖欠工程款、與承包商簽訂不平等的條約等現象較為嚴重,承包商為了節約開支,會盡量減少投保計劃。另外,從世界工程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在英國等發達工程保險市場,在投保方式上,逐漸由以往的以承包商投保為主向業主投保為主轉變。因此,結合我國建筑市場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外的發展趨勢,在我國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對工程項目本身的保險實行以業主投保的投保方式,可以避免漏保或重復保險;可以獲得談判的優勢,不僅會減少保費,也能降低免賠額,有利于業主控制投資;業主可以根據工程進度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增加保險或續保,從而使工程建設獲得較充分的保險保障;當發生索賠要求時,由業主一家與保險公司談判,可以使索賠程序得以順利進行,業主就能迅速獲得由保險公司支付的索賠款項,及時地恢復施工。

(三)積極尋求專家、風險顧問和中介組織的支持。業主在進行保險安排時,可以組織專家、風險顧問或保險中介人來協助投保,為其選擇合適的保險人和合理的保險方案服務。項目業主采取通過編制保險招標文件,組織保險招標,公開詢價,專家評審的方式進行投保,可以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科學”的原則,組織有關方面代表共同組成專家評審小組,采取定量打分、定型分析、記名投票,形成專家組的推薦意見,便于進行保險決策。在進行再保險安排時,也需要國內和國際的再保險人積極參與,以便在更廣的范圍內分散和轉移工程風險。

(四)大型工程項目的保險需要共保、再保險來進行風險轉移。在大型工程項目的保險活動中,可以采取選擇多家公司組成共保體來對工程項目進行承保,通過確定首席承保人,各共保人與投保人聯合簽署一張保單的方式進行論文下載。同時,在大型工程項目的承保中,保險公司要十分重視再保險的安排,以便降低承保風險。工程風險通過再保險、甚至不同層次的轉再保險,可以將風險在更多的承擔主體、更廣的范圍內進行分散。因為對于工程保險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實際上是再保險主導了原保險。原保險人能否獲得再保險人的支持以及再保險的安排,是原保險人簽發保單的重要前提。有了再保險人的支持,可以擴大原保險人的承保能力,增強業務開拓能力;減少保險責任準備金的提取;降低原保險人的財務風險;增加被保險人的信任,為建設工程項目提供可靠的保險服務。在再保險的安排方面,有如下再保險方式可以進行選擇:1.臨時再保險和固定再保險 。在建設工程保險的再保險方式上,既可采用臨時再保險,也可采用固定再保險。但由于建設工程的保險視工程項目的投資情況而定,在業務量上具有不穩定性,而且工程保險的保險標的與保險金額的巨大風險管理,固定再保險無法容納,常通過臨時再保險予以分散風險。2.比例再保險和非比例再保險 。再保險根據所轉移保險責任的計算基礎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比例再保險和非比例再保險。前者以保險金額為基礎來計算保險責任,包括兩種形式:成數再保險和溢額再保險;后者以賠款為基礎計算保險責任,包括兩種形式:超賠再保險(分為險位超賠和事故超賠)、停止損失再保險。具體在建設工程保險的運用上,有如下選擇:(1)由于建安工程保險常采用一切險的形式,成數再保險的方式是原保險人將某一業務的每一風險的保險金額,按約定的固定比例向再保險人進行再保,可以平均化再保險人所承擔的風險,較為再保險人接受。(2)溢額再保險為原保險人對于超過其自留額的風險,以自留額的一定倍數,由再保險人承擔。該方式有利于原保險人,原保險人可籍自留額的設定來發揮核保功能,但保費的分配、賠款比例及分攤等方面手續繁雜、成本較高,但由于工程保險的再保險每筆再保險費均大,且筆數不多,故該方式的缺點不明顯,常在再保險安排中采用。(3)超賠再保險分為險位超賠和事故超賠再保險,前者以一般損失情況為設計對象,后者以異常的大災害為對象。對于工程保險來說,因臺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是其主要承保風險,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巨大,原保險人需要該種再保險的保護,然而,再保險人對此方式較排斥。(4)停止損失再保險較多地運用于損失頻率高、損失幅度小的業務,如汽車險業務。對于工程保險業務而言,具有損失頻率較低、損失金額大等特點,停止損失再保險在工程保險的再保險中較不適用。

(五)保險公司應當加強風險管理。保險招標的方式對投保人有利,保險公司會面臨競爭壓力,可能會給保險公司帶來風險,保險公司應重視風險管理。保險公司要在保前、保中和保后作好風險調查和評估,采取適當的風險管理措施,加強防災防損,切實防范自身的風險,從而更好地為工程建設提供風險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國保險年鑒.1980-2003.

[2]工程險欲從三峽走出去.sina.net產經網-中國商報,2002.10.29.

篇3

關鍵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困境

中圖分類號:F323.6;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三峽工程建設時期,實施了“百萬移民工程”。目前三峽庫區大規模的移民外遷已經結束,湖北、重慶兩地20多個區縣近140萬人搬遷,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的目標。三峽庫區經濟基礎薄弱,生態環境保護導致發展受限,如何讓三峽庫區移民安穩致富、從農民轉變為市民、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這是“后三峽時代”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因此,破解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對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現狀

(一)人口結構分析

數據來源于重慶市統計局的“2013年重慶市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篩選區域范圍包括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的15個區縣,即重慶市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涪陵區、萬州區、云陽縣、開縣、巫山縣、巫溪縣、奉節縣、忠縣、豐都縣、武隆縣、石柱縣。共調查51527戶,總樣本158184人。男性81096人,占51.3%,女性77088人,占48.7%。樣本的平均年齡為38歲。

從受教育程度來分析,除開未滿7歲的兒童,95.7%的調查對象識字,4.3%不識字。具體來說,未上學的占4.7%,小學的占32.4%,初中的占39.8%,高中的占15%,大學專科的占5%,大學本科的占3%,研究生的占0.1%。總體來看,小學和初中文化所占比例較多,反映出三峽庫區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人口轉移現狀

1.戶口遷移情況

三峽庫區的農業轉移人口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戶籍仍在農村,但已經從農村遷移到城鎮工作生活或在農村與城鎮之間流動的農業人口,另外一類則是戶籍已在城鎮,且已在城鎮工作生活的一小部分城鎮居民。調查對象中屬于“農業戶口”的占64.8%,“非農業戶口”的占35%,“戶口待定”的占0.2%(主要是小孩)。從戶籍人口來看,城鎮化率僅35%。

在已登記戶口的157852人中,沒有離開戶口登記地的占48.4%,不足一半。5%的人離開戶口登記地不滿半年,14.2%的離開半年至一年,16.8%的離開一年至三年,6.4%的離開三年至五年,9.1%的離開五年及以上。由此可以發現,三峽庫區的人口流動性較大,有51.6%的人離開了戶口登記地。上述人群離開戶口登記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務工經商(占48.4%),其次是拆遷或搬家(占13.9%),第三是隨遷家屬(占13.4%)。

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三峽庫區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離開戶口登記地的原因有顯著差異(卡方檢驗的sig=0.000)。農業戶口(未轉為城鎮戶口)的人群離開戶口登記地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務工經商、隨遷家屬。而非農業戶口(城鎮戶口)離開的最主要原因是拆遷或搬家、務工經商。由此可見,移民受三峽工程搬遷的影響較大,由于在新戶口登記地找工作困難、沒有歸屬感,所以流動性較大。

2.工作狀況

從工作性質來看,除開未滿15歲的調查對象(下同),22.8%從事務農工作,6.2%從事務農兼非農工作,45.3%從事非農工作,25.7%未就業。這反映出三峽庫區移民一方面就業率偏低,另一方面工作領域主要集中在非農工作。

針對未就業的調查對象,90.8%未找過工作,就業意愿偏低。在最近三個月找過工作的人群中,尋找工作的主要方式依次是委托親友找工作(40.3%)、其他(33.8%)。僅有7.8%是參加招聘會尋找工作,3.5%在職業介紹機構登記,2.9%瀏覽招聘廣告。這表明三峽庫區的失業者就業渠道主要是依靠親緣關系尋找工作,反映出其社會資本不足。同時其利用就業服務機構的比例很低。

針對目前有從事工作的調查對象,其工作所處的行業,59.2%集中在制造業,19.1%從事建筑業,從事第三產業的占15.94%。三峽庫區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對庫區移民的吸納能力不足。

3.社會保險

調查對象中33.8%的人群未參加養老保險,24.8%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9%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3.40%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7.30%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80%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可以看出三峽庫區居民參加養老保險的比例偏低。

3.5%的人群未參加醫療保險,54%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1.2%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2.9%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7.7%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0.7%參加公費醫療。總體看來,三峽庫區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的比例很高。

不同工作性質的人群參加工傷保險的情況為:務農人群、務農兼非農工作、非農工作人群、未就業人群參加工傷保險的比例僅為1.5%、6.8%、24%、2.3%。平均參保率僅為12.2%。

二、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分析

2013年三峽庫區的城鎮化率為53.15%,低于重慶市平均水平58.34%。且從實際情況上看,目前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的城鎮化是“不完整的城鎮化”,還有許多因素阻礙著市民化的步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市民角色不清,角色轉換困難

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由農民角色轉換為市民角色的過程。在這一角色轉化的過程中,庫區農業轉移人口在進入城市后,對市民這一角色的行為標準不是非常清楚。并且由于農民角色和市民角色差異大,角色轉換困難,極易出現種種不適應市民生活的現象。[1]

(二)職業技能不足,難以找到非農崗位

由于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大多是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職業技能缺乏,普遍不能達到城市勞動力就業市場的標準,找工作受到很多限制,只能從事苦累臟、收入低的工作。并且由于三峽庫區受資源環境的制約,第二產業發展受限、第三產業發展比較滯后,非農就業崗位缺乏,移民在城鎮就業更加困難。

(三)移民市民化動力不足,難以融入城市生活

三峽工程的庫區移民搬遷是政府行為,屬于被動移民。農民自身沒有積極成為市民的愿望,對于城市生活他們并不覺得足夠的向往。而且由于主觀上不愿意適應,客觀上也不太適應,因此他們在城市里仍然過著類似農村的生活。三峽庫區移民在遷居到城鎮生活,離開了原來的熟人圈,不習慣城市人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又沒有完全融入新的鄰里關系,這些都使移民難以融入城市生活。

(四)政府對軟環境重視不足

各級政府對三峽移民搬遷中的硬件設施改造落實到位,但是對移民的生產、生活和發展重視不夠。首先,受三峽工程影響的企業沒有及時恢復重建,經濟可持續發展受到極大影響。其次,移民的就業和生活狀況不容樂觀,很多移民甚至沒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三,移民中青少年的教育未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部分青少年輟學。第四,盡管政府對移民的職業技能培訓有所涉及,但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沒有形成完整的培訓體系。

三、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對策建議

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向市民轉化,不僅僅只是身份與地域的表層轉換,更重要的是職業與生活方式升級,實現觀念提升與自我發展目標,達到實質市民化。三峽庫區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中面臨的困境,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才能破解。

第一,應深化土地流轉制度改革,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發揮集聚優勢,促進現代農業科技的普及和推廣。同時,農業轉移人口獲取一定期限的土地流轉收益也可以作為其市民化的資本。第二,深化戶籍制度的改革,完善相關領域的配套法律法規,確定戶籍管理的功能定位。第三,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制度,為農業轉移人口創業就業提供指導和幫助,使其獲得平等的就業機會、就業過程、勞動報酬等。第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多種層次的城市住房供應體系,逐步改善農業轉移人口的居住條件,推進整個家庭的市民化。[2]第六,提升農業轉移人口的個人素質,促進其觀念的轉變,變被動移民為主動移民。鼓勵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盡快培養移民對城鎮生活的認同感,積極融入城市。建立和健全多層次的農業轉移人口培訓體系、完善培訓市場制度、創新培訓方式與培訓內容,增強農業轉移人口積累人力資本的經濟能力。第七,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加快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納。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和住宿餐飲業、房地產業,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

注:本論文受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市級經濟學特色專業經費支持。

參考文獻:

[1]張世友.三峽庫區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市民化的角色障礙及其調適策略[J].農村經

篇4

論文關鍵詞:三峽水庫,消落區,植物物種,動態分布

 

在自然條件下,江(河)水位的季節性漲落導致江(河)兩岸土地周期性的水淹和出露而形成了自然消落區,自然消落區作為水陸生態系統交互作用的界面,在流域生態系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由于建壩等水利工程建設,通過人為改變江(河)水位漲落的自然節律性變化,從而形成新的水庫消落區。水庫的水位調節方式依不同的建壩目的而不同,防洪,發電和通航是三峽水庫的三大主要功能。三峽工程建成之后,水庫在145 m~175 m之間,實行“冬季蓄水、夏季泄洪”的水位漲落節律的人工調節,原來適應長江水位節律性變化的植被難以適應新環境的急劇變化小論文,逐步消失或死亡,導致水位下降至低程145 m后,庫周兩岸形成落差達30 m的“黃色”裸露水庫消落區[2]。逆反洪枯規律的水位變化對消落區植被的影響已有不少報道[3]。三峽水庫蓄水前,王勇等(2001)對三峽庫區自然消落區進行了系統的植被群落和區系調查[1,4],筆者于2009年植被出陸后,對蓄水后的三峽水庫干流及庫灣消落區進行了植被本底調查,結合2001的調查結果,通過對消落區植被科屬種變化的比較研究,旨在分析三峽水庫消落區水位變化對消落區物種資源及分布趨勢的影響,從而為進一步進行生態恢復和植被重建工作提供可能的依據[5-9]。

1調查地概況

三峽庫區(29°16′~31°25′ N,106°20′~111°50′ E)位于渝東、鄂西交界,面積約58,000 km2。沿江以奉節為界[1],西段主要為侏羅系碎屑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寬谷地形;東段主要為震旦系至三疊系碳酸鹽巖組成的川鄂山地[1]。三峽水庫消落區年平均氣溫17.1~19.5℃,1月平均氣溫7.4℃,7月平均氣溫28.0℃,年活動積溫6500~7000℃,年雨量1100 mm,無霜期≥320 d.相比較而言,峽江段日照時間長,霧日少[4]。

在正常情況下,長江水位呈節律性變化,即5月下旬開始漲水小論文,6~9月為洪水期,10月洪水開始減退,11月至次年5月長江低水位運行[14]。三峽工程建成后,三峽水庫在每年的10月汛末開始蓄水,到10月底或11月初水庫水位由高程(吳淞)145 m上升至175 m;此后至次年5月,水位逐漸由高程175 m降低至145 m;在每年的6月至9月汛期內,水庫水位一般保持高程145 m運行[4,5]。因此,三峽水庫的夏季水位低而冬季水位高,與長江原有的水文節律完全相反。同時,每年水位在高程145 m至175 m之間的變化,在庫區兩岸形成了水位漲落高差達30 m的水庫消落區,其總面積達348.93 km2。

受水位節律性變化的影響,消落區植被受淹時間也不一樣,植被呈現明顯的分層結構[10-14]。與臨近陸地區域相連的上部消落區受淹時間較短,該段保留較多自然消落區原有物種,喬灌草均有分布,植被蓋度較大;中部消落區則以灌木和草本為主,一些原有珍稀物種如疏花水柏枝、中華蚊母等,生境受到較大影響,已瀕臨滅絕;而下部消落區由于出陸時間最短,受淹程度最深,植物種類很少小論文,蓋度也很低,只有一年生草本和少數耐水淹的多年生低矮草本在此生長[15-18],并且由于環境變化劇烈,生境脆弱,生物入侵的現象也不容忽視。支流及庫灣消落區的受淹節律同干流消落區的基本一致,只是水位變化更迅速,漲落頻繁,消落區植被分段除庫灣地區外并不明顯[19-24]。

2調查方法

筆者于2009年6~8月,對三峽水庫干流及庫灣消落區進行了植被本底調查。利用GPS及航道圖確定調查路線,干流調查從重慶開始,經長壽、涪陵、豐都、忠縣、新田、萬州、云陽、奉節、巫山、巴東至秭歸三峽大壩,支流及庫灣調查包括長壽龍溪河、涪陵烏江、豐都龍河、云陽楊溪河、奉節梅溪河、巫山大寧河、巴東神農溪、秭歸香溪河及蘭陵溪。

沿途采集標本,于22個調查地點,分別沿145 m~156 m的消落區下部,156 m~165 m的消落區中部和165 m~172 m的消落區上部,設置長200 m,寬5 m的樣帶,共設置66個樣帶,記錄了不同江段(川江及峽江),不同流域(干流及庫灣)以及不同消落區位置植被物種數量,分布和生長情況,具體調查地數據見表1:

表1  2009年三峽水庫消落區66個樣帶坐標數據表

Table 1 The coordinatedata of 66 belt transects of the WLFZ in the TGR in 2009

(WLFZ: Water-Level-FluctuatingZone; TGR: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編號

Number

地點

Place

緯度

Latitude

經度

Longitude

海拔(m)

Elevation

群落優勢種Dominant species in community

1

長壽區龍溪河

Longxi River in Changshou

29°48′43.0″N

107°05′13.0″E

155

雙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

29°48′43.6″N

107°05′12.2″E

162

葎草Humulus scandens

29°48′44.1″N

107°05′11.5″E

168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

長壽區長明港

Changming Port in Changshou

29°47′17.1″N

107°01′12.5″E

154

酸模葉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29°47′17.3″N

107°01′11.7″E

160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7′17.2″N

107°01′11.4″E

170

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3

涪陵區烏江

Wu River in Fuling

29°40′39.6″N

107°23′33.2″E

156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29°40′38.6″N

107°23′33.4″E

165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0′38.2″N

107°23′33.5″E

170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4

涪陵區長江

Yangtze River in Fuling

29°44′39.8″N

107°24′48.0″E

154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29°44′39.9″N

107°24′47.2″E

162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4′39.9″N

107°24′46.6″E

170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5

豐都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Fengdu

29°51′48.9″N

107°40′51.0″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51′48.3″N

107°40′51.0″E

164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29°44′47.9″N

107°40′51.1″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6

豐都縣龍河

Long River in Fengdu

29°52′28.0″N

107°40′42.0″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52′28.1″N

107°44′43.7″E

162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29°52′28.0″N

107°44′45.0″E

170

土荊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7

忠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Zhong County

30°18′10.3″N

108°03′12.0″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18′08.9″N

108°03′11.2″E

156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29°18′08.2″N

108°03′10.9″E

165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8

萬州縣新田鎮

Xintian Town in Wanzhou County

30°41′41.7″N

108°23′28.4″E

155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30°41′41.6″N

108°23′27.9″E

165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30°41′41.6″N

108°23′27.2″E

172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9

萬州縣萬州港

Wanzhou Port in Wanzhou County

30°41′16.0″N

108°23′47.0″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41′15.1″N

108°23′46.7″E

160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30°49′14.2″N

108°23′46.4″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0

云陽縣彭溪河

Pengxi River in Yunyang County

30°56′55.6″N

108°41′16.5″E

152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6′54.2″N

108°41′16.1″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6′53.0″N

108°41′15.3″E

170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11

云陽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Yunyang County

30°55′07.5″N

108°42′47.9″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5′06.2″N

108°42′48.0″E

162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5′05.4″N

108°42′48.0″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2

云陽縣舊址

Yangtze River in the old location of Yunyang County

30°57′25.5″N

108°54′09.2″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7′24.2″N

108°54′09.0″E

158

婆婆針Bidens bipinnata

30°57′23.3″N

108°54′09.1″E

170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13

云陽縣舊址楊溪河

Yangxi River in the old location of Yunynag County

30°57′45.5″N

108°54′08.1″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7′45.8″N

108°54′07.4″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7′46.0″N

108°54′06.9″E

172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14

奉節縣梅溪河

Meixi River in Fengjie County

31°03′02.9″N

109°31′25.7″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04.5″N

109°31′25.8″E

160

美洲商陸Phytolacca americana

31°03′06.1″N

109°31′25.7″E

170

羽脈山黃麻Trema laevigata

15

奉節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Fengjie County

31°00′20.3″N

109°28′03.1″E

146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0′21.7″N

109°28′03.9″E

15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0′22.6″N

109°28′04.5″E

168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16

巫山縣大寧河

Darting River in Wushan County

31°04′20.4″N

109°53′28.9″E

146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4′19.8″N

109°53′29.0″E

160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31°04′18.6″N

109°53′29.2″E

170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17

巴東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the Padang County

31°02′29.8″N

110°23′42.5″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2′30.4″N

110°23′42.0″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2′31.2″N

110°23′41.4″E

168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8

巴東縣巴東港

Padang Port in Padang County

31°02′30.8″N

110°19′30.6″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2′31.3″N

110°19′30.6″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2′31.5″N

110°19′30.6″E

170

青葙Celosia argentea

19

巴東縣神農溪

Shennong River in Padang County

31°03′40.4″N

110°49′28.5″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40.2″N

110°49′27.7″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3′40.3″N

110°49′27.5″E

168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0

秭歸縣香溪河

Xiangxi River in Zigui County

31°03′50.6″N

110°40′47.6″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50.9″N

110°40′48.1″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3′51.1″N

110°40′48.4″E

172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21

秭歸縣蘭陵溪實驗基地

Lanling River Experiment base in Zigui County

30°51′55.4″N

110°55′12.6″E

148

扁穗莎草Cyperus compressus

30°51′55.3″N

110°55′11.7″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1′55.4″N

110°55′11.2″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22

秭歸縣三峽大壩實驗基地

Experiment base in Three Gorges Dam in Zigui County

30°51′18.4″N

110°59′08.3″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1′18.3″N

110°59′08.9″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1′18.3″N

110°59′09.2″E

篇5

本學科前身是以原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省部級重點學科(我國第一批(1981年)具有博士、碩士授予權的學科點)為依托,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下增設的。

本學科一直是“211”建設重點學科群之一。近年來以環境污染水文地質研究、地下水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等為主要特色,在地下水資源與環境這一地球科學優先發展領域,保持著自己的學科優勢。

本學科教師承擔著許多地下水學科的前沿課題,大部分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省部級縱向攻關項目,同時也涉及到長江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華北平原水資源開發、清江水電站工程、金沙江溪洛渡水電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的生產課題,年均科研經費過千萬。研究領域涵蓋地下水中物質與能量循環規律及其生態環境效應,水-巖相互作用機理,土壤水分和鹽分遷移機制、地下水監測、模擬與評價技術、地下水環境修復與污染防治技術、以及地下水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環境同位素測試技術等。許多研究成果處于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近幾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一等獎各1項、省部級二、三等獎二十多項。出版專著三十余部,在核心期刊近百篇,并有四十余篇論文進入三大檢索系統。

主要實驗室:水土環境修復驗室、滲流模擬實驗室、水化學分析測試實驗室、地下水模擬與3S技術應用實驗室。

畢業生就業方向: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國家有關部委的職能部門(如國土、水利、電力、交通、環境)和各系統(部門)的研究所、設計院等。

篇6

一、創設情境,感同身受

“詩言志,歌詠言”,大部分詩歌和議論文往往是有感而發,因此在處理這類文章的時候創設一個恰如其分的情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向學生介紹作者情況、作品的時代背景,簡析思想內容、藝術特點等等,老師須先把書本通讀熟悉,比如在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首先介紹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很明顯,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并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這樣,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會把情感滲透到字里行間,增強他們對這首詞的記憶和理解。

二、發展情節,自主探索

電視連續劇吸引人的手段之一就是讓多數人猜不到它下一集的劇情,而知道劇情的人會消減自己觀賞的興趣。因此在處理敘事類作品的時候,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猜測故事的發生發展或是結局;也可以給出作品整體讓他們續寫或修改。如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可以提問學生:小女孩怎樣就可以免于一死?有的學生說即使她的父母不愛她,她也應該回家,頂多挨一頓打,但不會丟掉性命;有的說可以到救濟中心,在這樣喜慶節日里,那里的窮苦人會得到比平日更好的補助;還有的說她可以去求職,自食其力。這時候我提出問題:“如果結局變成我們所想的這樣,對作品的整體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這再次激起了學生的積極發言,并得出“不能有力的抨擊當時黑暗的社會制度”的正確結論。

三、巧妙設疑,舉一反三

“學起于思,思緣于疑”,一切創作都來源于疑問。培養學生閱讀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他們能獨立做出好的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個好的設疑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把好的作品鐫刻在學生的腦海中,久久不能磨去。在指導閱讀劉白羽先生的《長江三日》時,我利用多媒體將三峽截流時的新聞資料和如今三峽工程的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學生在慨嘆三峽的宏偉之時,我提出問題:“你們知道三峽原來的樣子嗎?”學生帶著這個問題用余下的課堂時間高質量地完成了長達5000余字的閱讀任務,以至于下課很久了,他們依然沉浸于那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

篇7

【關鍵詞】水利工程 河道 水下真空 清淤疏浚 參數計算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家加大了對基礎建設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設是我國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水利工程已經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河道的疏浚清淤工作已經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因為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直接關系到水利工程的排洪、排灌能力,已經成為了刻不容緩的問題。在我國當前的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中,其主要是利用挖泥船作業。在使用挖泥船作業時,我們必須要結合河道的具體情況,主要包括施工的環境,河道的氣候條件等等,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較為合理的疏浚清淤方案。目前主要的清淤技術就是水下真空清淤技術,在具體的工作中必須選擇合適清淤工具來執行。

二.河道疏浚清淤真空清淤法的工作原理

在河道疏通清淤工作中,是利用空氣的動力學原理以及水力學原理來實施的,這就是常用的真空清淤法。其具體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壓風或者壓力水通入混合室,使得混合室形成真空,這樣的話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差,管外的壓力較大而管內的壓力小,這樣大量的淤泥就會從管口吸入,進入混合室形成大量的流動,使得淤泥從管口被排除。

三.真空清淤系統結構及技術研究

1.真空清淤系統的工藝流程

真空清淤系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其主要組成部分為:空壓機或者高壓水泵這是清淤系統的動力源、高壓風管或者高壓水管這是清淤系統的動力管、吸泥頭、混合器、吸泥管、輸泥管、揚泥管等等,其具體的工作流程圖如下圖一。真空清淤系統的設計是有具體要求的,在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具體的需要,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設備類型,根據大小型號以及功率不同的清淤器來計算設計其所需要混合器的大小,以及各種管道的粗細直徑,最后根據這些綜合的情況分析確定空壓機或者是高壓水泵的參數。

2.真空清淤的結構

(1)水力清淤混合器的結構

水力清淤混合器的結構如下圖二所示,水力清淤的混合器在實際的應用中,混合器的喉管截面一般是噴水嘴截面的四到十倍,而吸管截面是噴水嘴截面的十五至二十陪,其直徑與喉管的長度是相同的,這樣可以保證被吸入的泥漿處于流動的狀態。對于擴散管而言,將其設計成錐心最為科學,這樣的話可以有效的控制動能轉化為位能的能量損失,而且還能大幅度的提高排出泥漿的位能。當清淤系統實施清淤工作時,被吸入的泥漿量就是高壓水的流量,這兩者是相等的,高壓水和被吸入的泥漿混合使之成為流動性較強的稀泥漿,這樣可以使之在管內比較容易流動,其流動的速度一般是三米到五米每秒,清淤機的工作效率遠遠是低于水泵的工作效率的,一般而言其工作效率大致是水泵工作效率的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這些數據都可以作為參數估算時的參考依據。

(2)氣力清淤的混合器結構

氣力清淤比較有效,典型的空氣混合器結構型式如圖3所示。這種類型清淤機在泥漿管路中沒有直徑縮小斷面,有利于泥漿通過,也可通過一定直徑的卵石或塊石。壓縮空氣進入吸泥頭混合室的小孔,與管壁的交角不宜大于45度,小孔的總面積,一般采用進氣管凈面積的1.5倍。排泥管不宜過長或急彎,以減少堵塞,彎曲處宜用加大的管徑,并在彎管上方開一個可啟閉的天窗。吸泥頭的空氣箱底部可設置一個活門,以便清除箱內堵塞的泥沙 用于吸泥沙時,排泥管可用膠管,吸含有卵石的泥沙時宜用鋼管并取消下端吸泥口的鋼筋網。而在管口內壁焊上一圈3 X 50mm的扁鋼,以減少卵石在管中卡住的可能。在水深較大或 含有卵石的場所,使用接力式吸泥裝置效果更佳。

四.河道清淤的實例

1.長江三峽工程

長江三峽工程左岸下游航道隔流堤水下清淤工程,工程量為400余萬立方米,月平均強度45萬立方米左右,水下地形復雜,暗礁叢生,槽縫密布,深水作業量大,最大水深24m,15~24m范圍的深水清淤工程量約50萬立方米。

根據多種施工方案比較和論證確定如下方案。對于水深在15m以內的一般清淤,采取以下手段:一是用日本進口的4立方米鏟揚挖泥船,其水下作業深度為15m,淤泥用駁船裝運拋至長江深泓;二是利用400立方米每小時絞吸式挖泥船,作業深度為14m;三是利用閑置的浮吊船或類似船只作為底座,將其改裝成吸泥船,這種吸泥船在船頭安裝兩個管徑250mm“氣力吸泥機。對于水深大于15m的深水清淤,采用的方法是:一是意大利進口深水專用清淤設備一勁馬泵;二是利用其它船只改裝成5立方米。抓斗式挖泥船,進行深水抓挖;三是利用上述改裝的氣力吸泥船,作為深水清淤的輔助設備。

2.雅蒂魯霍工程

印度尼西亞雅蒂魯霍水庫大壩修復工程水下清淤,工程量約1500立方米,清淤面積約4500立方米淤積深度約0.5m,水深30~40m,清除棄料要求輸送到200m以外,清淤工作不能影響水輪機發電機組正常運行發電。

針對該工程清淤量小、深水作業、淤積層薄的特點,首選方案為氣力真空吸泥法(挖泥船因水深、量小、且費用昂貴不宜選用)。其主要設備及參數是:自制浮船2艘,船體面積分別為9mx 3.2m和2.5mx 3m,兩套清淤系統,吸泥器管直徑分別為159mm和75mm。其中小的清淤系統負責進水塔周圍5m區域,其它區域由大的清淤系統完成,小的清淤系統的輸送管通入大的清淤系統的主輸泥管。輸泥管每10m設一浮體,以保證輸泥管均勻地浮在水面上。空壓機選用供氣量為12立方米每分鐘一臺,工作壓力為0.9MPa。浮船用纜繩錨固定位,整個清淤過程均由超聲波測深儀和水下電視監控,用以指導定位或及時調整清淤管高度,同時進行錄像,據此作為工程驗收和移交的依據。

五.結束語

水利工程已經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就如何加強河道的疏浚清淤已經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因為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直接關系到水利工程的排洪、排灌能力,已經成為了刻不容緩的問題。雖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河道疏浚清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還存在許多的瓶頸和問題,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不斷的探索新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同時也要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的探索提出科學的方法,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河道的疏浚和清淤工作一定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使水利工程更好的為人們所用。

參考文獻:

[1]王福林 牛寶昌 鞏富 劉迎 河道清淤疏浚是解決遼河干流防洪的重要工程措施 [期刊論文] 《東北水利水電》 -2001年4期

[2]孫桂喜SUN Gui-xi 河道清淤疏浚必要性探析 [期刊論文] 《東北水利水電》 -2010年9期

[3]黎榮 趙新華 從月賓 胡群 高艷 城市河道環保疏浚的試驗研究 [期刊論文] 《水利水電技術》 ISTIC PKU -2004年5期

[4]曹慧群 周建軍 我國水利清淤疏浚的發展與展望 [期刊論文] 《泥沙研究》 ISTIC PKU -2011年5期

[5]向文英 程光均 李曉紅 盧義玉 水射流氣舉在水庫河道環境疏浚與清淤中的應用 [期刊論文] 《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ISTIC EI PKU -2005年8期

[6]劉 桐云 張麗王普慶 姜乃遷 李婷 期河段清淤疏浚對潼關高程的影響 [會議論文],2006 - 水電·2006國際研討會

篇8

 

關鍵詞:GIS技術;水利工程;信息化

1引 言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由計算機系統、地理數據和用戶組成的,通過利用數據的空間屬性,實現了圖形與數據的結合。它通過可視化平臺多維地顯示數據,揭示數據之間的關聯和隱藏在數據背后的信息。作為傳統地圖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的一門空間技術,GIS是水利信息采集、存儲、管理、分析、表達的有力工具。水利信息量大繁雜,既有實時數據,又有歷史數據;既有環境數據,又有經濟數據;既有矢量數據,又有柵格數據,這些信息中80%以上與空間信息相關。實踐證明:GIS可以勝任存儲、管理這么龐雜的數據。水利信息化是國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思路在水利行業的具體體現,是推動水利現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來,GIS技術已深入到水利工程的各個方面,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國家防洪抗災總指揮部開發的“區域性防洪減災信息系統”,是基于GIS工具軟件Mapinfo平臺開發的。文獻[1]利用了GIS技術,開發了三峽工程信息系統(TGPIS)及三峽工程測繪管理系統(SMMS)。據此,GIS已經運用到水利工程的各個方面。

2GIS支持下的水利工程勘察信息管理

傳統水利工程勘察資料管理方法以紙質檔案為主,借助檔案管理軟件和數據庫系統實現管理,這些管理方法無法適應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存在諸多弊端,[2]信息利用率低、信息交換手段缺乏、信息表現形式單調等。水利工程勘察信息具有明顯的與地理位置相關的空間特性傳統的信息表達手段對空間特性[3]的描述是非常困難的,而GIS空間數據處理和管理為勘察信息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GIS能夠管理并描述地表及其附著物的空間信息與屬性信息,具有強大的圖形、圖像及屬性數據處理能力,能夠對地理信息及其相關信息提供采集、處理、管理、制圖等功能。其次,現有水利工程勘察數據可以方便的與GIS數據進行融合。已有水利勘察資料包括巖層、構造、水文、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等,大多直接與鉆孔資料相關,這些信息可以通過關系數據庫進行管理,GIS可以通過一定技術與關系數據庫關聯。

基于GIS勘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開發,目前并不成熟。[4]系統開發思路是通過背景圖層的加載建立空間數據庫,運用GIS統一管理,通過鉆孔信息的收集錄入建立勘察資料屬性數據庫,運用關系數據庫(DBMS)進行管理。

3基于GIS的CAD地形圖管理

在水利工程,特別是大型水利工程(如跨流域調水工程)中,工程選址是一個人機交會、反復修改優化、集設計和決策于一體的過程,往往涉及范圍廣泛,內容復雜。應用傳統的選址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野外實地踏勘工作,這不僅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給施工的進度造成了影響。目前,水利勘察信息管理中,GIS應用并不廣泛。勘測設計部門對計算機的應用還處于CAD的機助制圖階段,還沒有引入GIS進行數據管理和分析,如何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數據管理和輔助設計中的作用,是面臨的主要問題。

應用GIS為水利工程服務,建立空間數據庫是基礎,空間分析是核心。數字地形信息是GIS的重組成部分,是地理空間數據的基本信息之一。地形圖為各種勘察、規劃、設計的地理信息載體,地形圖數據要同時滿足測繪制圖、GIS數據交換及分發的需要。因此,建立GIS的第一步是設計并建立數字地圖數據庫。已有的AutoCAD數字地形圖只是GIS數據庫建立的數字化形式的基礎數據源,將已有的 AutoCAD數字地形圖數據轉換為滿足GIS要求的數據格式,已為技術所需。空間數據信息包括3方面:空間定位信息(實體的坐標)、空間關系及屬性數據。實際應用中,CAD/GIS數據轉換可分為直接轉換和間接轉換兩種方法[5]。而地圖生產中矢量數據格式的轉換有兩種方法,即自行編程轉換法和商品軟件工具轉換法[6]。自行編程轉換是使用計算機程序語言(如VB、VC、DEPH I等)自行編制程序,并通過運行程序來實現。軟件工具轉換,則是通過某一制圖系統軟件的轉入、轉出的功能菜單選項來實現,例如ArcGIS軟件工具。

4基于GIS的水利工程施工可視化管理

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工作,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管理是人們一直所追求的目標。因此,把GIS技術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領域,來輔助工程施工管理、模擬仿真施工過程,以及進行地形地質的數字化與可視化,是一種新的發展方向。以信息的數字化、直觀化、可視化為出發點,GIS可將復雜的工程施工過程以可視化的形式表達出來,為全面、準確、快速地分析掌握工程施工全過程提供有力地分析工具,實現工程施工信息的高效應用和科學管理。GIS的應用,將推動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的發展。

系統仿真技術是隨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現代仿真技術已成為分析、研究、評價和管理復雜系統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為大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集面向對象圖形建模技術、動態仿真技術、可視化技術、動畫技術及數據庫技術于一體的可視化仿真技術正是當前先進仿真技術與應用研究的核心。目前,GIS與可視化仿真結合的方式主要包括:①融合式。這種集成方式數據傳遞方便高效,操作簡便,但開發費用高,開發周期長;②擴展式。通過建立擴展模塊來實現數據相互交換和信息共享,此方式開發簡便、費用低廉,兩者具有相對獨立性及可擴展性,便于系統的維護及進一步開發。涉及虛擬地形的實時可視化技術,及基于分形理論的實時可視化的動態擴展技術等,目前是研究的熱點。

5結 論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目前,水利信息化的研究與發展,成為提升傳統行業的研究核心,水利行業與GIS的融合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從水利工程地質勘察,到工程選址,到運用GIS對地形圖管理以輔助設計,再到整個水利工程施工的可視化管理,GIS與水利工程的兼容,貫穿了整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GIS將為水利工程的實施,提供一個科學有效、便捷直觀的設計、分析及管理手段。

參考文獻

1 敖 麟、甘維義.三峽工程信息系統(TGPIS)總體設計的基本思想和初步實踐[A].98’水利水電系統計算機研討會論文集[C],1998:48~64

篇9

1.教學素材的選取

考慮到專業英語的訓練應該是全方位的,現階段很難找到一本能兼顧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專業英語教材。同時,傳統的專業英語教學中慣用的手段,即學生翻譯加教師點評的方式很難吸引學生,起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獲取豐富的教學素材是開展專業英語教學的必要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要不斷更新,加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與針對性。網絡資源豐富且更新快,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匯總的網絡資源成為教學素材的主要來源。具體到水利工程專業有很多資源庫可供選取,如在教學過程中,使用IAHR(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Hydro-EnvironmentEngineeringandResearch)以及USGS(UnitedStatesGeologicalSurvey)等網站媒體庫中的圖片以及影像資料。同時國外知名高校的公開課課件也是專業英語教學素材的重要來源,在教學過程中可參考國外知名教授的相關課程的課件。

另外,考慮到研究生們撰寫學術論文的實際需求,國際高水平雜志已發表的論文是很好的教學范例。如在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中,將ASCE(TheAmericanSocietyofCivilEngineers)會刊對的要求拿到課堂上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國際刊物對論文稿件的基本要求,這樣因為教學考慮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會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選擇最新的行業論文作為范例,讓學生在了解科技論文結構及特點的同時,也可以了解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激發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的興趣。另外,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文本資料容易收集,而影像資料難以獲得,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知名高校的公開課視頻,在課堂上選擇性使用可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同時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網站上()的很多演講資源也可以作為教學素材所用,如收集的科技方面的演講,因其內容新穎,觀點獨特,在教學過程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除了可以訓練聽力外,對學生的科研精神、科研態度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啟發作用,真正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2.教學內容的編排

教學方面可按專題的方式進行,如在課程初期介紹專業英語的語言特色時,就分別有詞類專題、句法專題,而進入科技論文寫作部分則有稿件準備、與編輯交流等專題,便于根據不同的專題開展針對性的訓練。而進入專業知識方面按專題組織素材就體現的更加明顯。比如在課堂上講授“Concretework”時,會從混凝土的組成、制造、特性講到施工工藝,再結合典型工程如三峽工程的混凝土工程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內容完整,形式豐富,而且教學效果更好。

3.教學形式的組織

從近年的教學實踐來看,多講無益,精講為妙,勤練提高。如在講到論文“Introduction”部分的寫作時有一些固定的框架,如一般會按照“Whatistheproblem”,“Whyisitimportant”以及“Whatsolutiondoyoupropose”的順序組織,但是對于具體的主體,這個框框顯得過于刻板,不利于學生活學活用,且事實上專業英語應用上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可四處套用的公式。因此,在專業英語的教學方面一定要注重實戰訓練。筆者在課堂上講完該部分內容后,將學生按照相近的專業方向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各個小組閱讀10篇以上本專業方向的最新的頂尖雜志的英文論文,寫出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的英文綜述,并做成PPT在課堂上輪番展示。通過這種方式,綜合訓練了學生檢索和閱讀英文資料、用英文寫作以及用英文作報告的能力,這個綜述也可以作為學生日后研究成果的“Introduction”部分的內容,在不增加學生額外工作量的基礎上,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同時,講演部分附帶提問環節,是日后學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小型預演,能夠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二、水利工程碩士專業英語教學實踐

以36學時的碩士專業外語課程為例,簡單介紹水利工程碩士專業的英語教學實踐。授課對象為水利工程專業碩士一年級學生。

1.教學指導思想專業英語的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為目標,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利用英語這一工具開展科研和交流的能力,并以此為原則組織教學活動。

2.教學內容第一單元:科技英語的特點,4個學時,包括語法特點、詞性、句式等等;第二單元:科技論文的寫作,8個學時,包括行業主流刊物介紹、用稿要求,以及科技論文結構及各部分的具體要求;第三單元:專業基礎及研究前沿,12個學時,內容涵蓋水利工程的大多數領域;第四單元:聽力訓練,4個學時,課堂播放20分鐘左右的英文原音視頻,并布置有根據聽力內容寫作的作業,此部分穿插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第五單元:Groupwork,4個學時,以小組形式要求學生自主收集英文期刊資料,自主整理并準備PPT文稿進行講演,課堂模擬國際會議環境,此環節穿插在教學后期階段。

3.授課方式授課方式采用課堂講述、小組討論以及學生自講的形式進行,課堂語言為英語。課堂講述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角色,而小組討論則是為了提高學生用英文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自講實則綜合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聽寫以及口述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4.考核方式課程的考核未采用常見的教師出卷、規定時間完成的模式,而是將考試貫穿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考核的形式多樣。如根據學生在自講中的表現或是提問回答環節的表現給分,或是根據學生寫的英文綜述給成績等等,這種考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效果也較好。

篇10

四川井鹽的最早開發和利用,過去的鹽業史研究者多根據文獻記載,將其推定在戰國末期的成都平原。例如四川省地方志編撰委員會編撰《四川省志•鹽業志》說:“早在先秦時代,巴蜀先民們就已經開始利用自然鹽泉和在第面的巖鹽。2300余年前秦統一巴蜀后,隨著鐵工具的大量使用和大批移民入蜀,帶來了中原的鑿井技術和人才,西蜀地區經濟逐漸有了長足的發展。公元前311年,秦以張若為蜀守時,由于鹽鐵商業已具規模,故于成都‘置鹽鐵市官并長丞’,管理鹽鐵交易。戰國末年,在今雙流地區開鑿了廣都鹽井,揭開了中國井鹽生產的序幕。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周滅后,秦孝文王(公元前250~公元前247年)以李冰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又識齊水脈穿廣都(今四川雙流縣境)鹽井諸陂池,蜀于是有養生之饒焉。’”(四川省地方志編撰委員會1995)鐘長勇《中國鹽業歷史》在敘述井鹽的發現和井鹽工業的起源時也據《華陽國志•蜀志》說:“井鹽以鑿井取鹵制鹽而區別于海鹽、池鹽和湖鹽。中國井鹽生產始于戰國末年李冰穿廣都鹽井。”只是鐘先生認為李冰為蜀守、穿廣都鹽井的年代在周滅后的秦昭王51年以后的公元前255~前251年之間(鐘長勇2001)。可見迄今為止,流行的認識都認為中國的井鹽業發端于戰國后期,最早采用鑿井制鹽的地區是四川西部的成都平原。

不過,目前流行的關于四川乃至于中國井鹽業起源的推斷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它既不符合四川盆地的鹽業資源狀況和有關早期鹽業傳說的分布狀況,尤其是與目前已知的鹽業考古材料相抵觸。自1997年三峽庫區地下文物的搶救保護工程開始以后,考古工作者在渝東地區已經發現和發掘了多處先秦時期井鹽工業的遺址,這些遺址的年代最早已經可至商代晚期,這為我們探索中國井鹽工業的起源提供新的考古學例證。盡管這些鹽業遺址和與鹽業有關的考古材料大多尚未發表,但從已經公布的部分材料,結合渝東地區鹽礦資源的埋藏情況、渝東地區與鹽有關的遠古傳說,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判斷??中國早期制鹽工業的應當起源于渝東地區,秦滅巴蜀以后才擴展到川西成都平原地區,隨著鑿井取鹵技術的發展又才發展到川中丘陵地區。我們下面就根據上述三方面的材料,簡要陳述我們提出的“井鹽起源于渝東說”的理由。

首先,從鹽礦資源的自然分布來看。

根據地質學家們的研究,在距今約兩億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我國地形還是東部高西部低,今長江上游的四川盆地、云貴高原、青藏高原地區尚是浩瀚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在這期間,由于氣候干旱高溫,海水蒸發,鹽化海膏泥沉積,形成了渝東下三疊系鹽層。到了三疊紀晚期以后,由于印支造山運動,我國西部地區地殼上升,海水從盆地西南退出了大陸。這時的秦嶺地槽上升,黃陵背斜聳起,四川盆地基本形成,存留在盆地內的海水和積水成為一個內陸湖“巴蜀湖”。在“巴蜀湖”形成的同時,在四川盆地以外的西南和東面方向上還形成了一系列有水道連通的湖泊。在西南方向,“巴蜀湖”、“西昌湖”、“滇池”自成一體,湖水沿著海退的路線從西南方向的南澗海峽流入古地中海;在東面方向,“秭歸湖”、“當陽湖”、“鄂湘湖”等彼此相通。經過了漫長侏羅紀炎熱和干燥氣候,四川盆地這個深廣的內陸湖及盆地周圍的一些湖泊相繼蒸發縮小,盆地內只剩下了川西的“蜀湖”。在這個過程中,盆地湖地除了沉積了大量的紫色沙巖外,川中和川西等地也沉積有較厚鹽鹵結晶。侏羅紀末興起的燕山運動,使得四川盆地東部邊緣褶皺隆起,形成了渝東地區一系列平行的褶皺和逆斷層,并在盆緣形成了七耀、巫山、黃陵三處背斜,背斜上出新一些相反流向的河流,河流的下切作用使得這三處背斜的低洼處越來越深,一個四川盆地的缺口正在形成中。白堊紀中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北部地區的逐漸抬升,以及盆地南部的拗陷,在盆地南部形成了“巴湖”。先前就已經形成的“蜀湖”在此期間的沉積,形成了川西地區和川北地區的鹽層。白堊紀末開始的喜馬拉雅運動,長江上游地區劇烈上升,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形成,上升的云貴高原及青藏高原堵塞了四川盆地積水的西南出口,“巴湖”在匯集了盆地諸水后,經盆地東南邊緣七耀、巫山及黃陵背斜低洼處的河流下切地帶奪路東泄,形成了壯麗的長江三峽。在四川盆地形成過程中,海水和湖水中的濃縮鹽鹵結晶的鹽層等礦物沉積了下來,被埋藏在地下,成為巖鹽巖和鹽鹵這種重要的礦藏(四川省地方志編撰委員會1995,1996;李曉波2002;陳可畏2002)。

四川盆地的鹽礦蘊藏量十分豐富,地質儲量居全國首位。“東到萬縣、石柱,西至洪雅、鹽源,北到儀隴、閬中、江油,南到長寧、江津等縣”,都有鹽盆的分布。這些鹽盆厚度大,夾層小,“主要的鹽盆有威西、萬縣、墊江、南充、成都5處。”(四川省地方志編撰委員會1995)鹽礦有鹽巖和鹽鹵兩種形式。固態的鹽巖通常都深埋地下,只在個別地點也有鹽巖露頭,可以加水熬煮成鹽。值得注意的是,較早古書記載的鹽巖露出地表的地點,除了岷江上游邊遠山地的汶川縣外(南朝•范曄《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就是渝東長江邊上的云陽縣了。王隱《晉書•地道記》記朐忍縣(今重慶云陽縣)湯口的可以煮鹽的石頭說:“入湯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為鹽。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鹽成。”(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引)。液態的鹽鹵是自然露頭較多、最容易被人們認識和開采的鹽礦,這種鹽礦資源在盆地分布十分廣泛,盆西的樂山、邛崍、蒲江等縣市,盆中的自貢、蓬溪、鹽亭等縣市,盆東的宣漢、云陽、奉節、巫溪、開縣等縣市,都有礦化度較高的鹽鹵分布,許多地方還有天然鹽鹵露頭(四川省地方志編撰委員會1995)。

在四川盆地這些鹽礦資源中,渝東地區的萬縣鹽盆最值得注意。四川省第二地質大隊〈關于提請部向國家推薦云陽建設50萬噸?年鹽化工基地的建議〉書中這描述萬縣鹽盆說:云陽、萬縣一帶有一巨大鹽盆,深埋于萬縣復向斜中3000米左右,鹽盆大致呈北東至南西向展開,西南端起于忠縣拔山寺以南,東北端止于云陽以西,西北和東南分別以云陽黃泥塘、云安鎮背斜和大坪山至方斗山背斜為界,延綿長度近100公里,寬20~30公里,鹽體展布面積2700平方公里,鹽盆鹽巖地質遠景儲量為1500至1600億噸。(《云安鹽廠志》引)由于萬縣鹽盆位于盆東平行嶺谷地區,屬于盆地邊緣褶皺斷層地帶,鹽盆呈窄長條形,鹽盆的盆底埋藏雖然深達3000米,但盆緣則非常淺,不少地點因斷層和和水下切作用,地下鹽鹵在河床邊自然露頭。這些地點有忠縣的甘井、涂井,萬縣的新田、長湯井、龍駒壩,云陽的云安等。在歷史文獻記載中,渝東地區自然露頭的鹽鹵相當多,即使排除掉可能是人工鑿井取鹵的“鹽井”這一類名稱,諸如“鹽泉”、“咸泉”等自然露頭的鹽鹵也還不少,據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所記,就有夔州路涪州武隆縣烏江邊上的“咸泉”、黔州彭水縣的“鹽泉”、南州軍鹽井江岸的“鹽泉”、大寧監寶山的“咸泉”。我們知道,《輿地記勝》缺佚頗多,位于今天萬縣鹽盆中心區的忠、萬諸州的應當有多處鹽泉。上述萬縣鹽盆地質報告附圖所舉的忠縣、萬縣、云陽的自然露頭的鹽鹵,在文獻中被開采和利用的記載也相當早,至遲在漢魏時期這里的取鹵制鹽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故《漢書•地理志》記巴郡所設置的惟一的鹽官就在今云陽縣(原文作:“朐忍,容毋水所出,南入江。有橘官、鹽官。”)《華陽國志•巴志》記臨江縣(今重慶忠縣)“有鹽官,在監、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門也家有鹽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引《華陽記》作:“縣有鹽官,自縣北入鹽井溪,有鹽井營戶,溪水沿注江。”)

從四川盆地鹽礦的自然分布狀況可知,渝東的萬縣地區,鹽礦不僅蘊藏量較大,而且埋藏較淺,自然露頭較多。這在尚沒有發明和廣泛使用鐵器的遠古時期,這里的自然露頭的鹽鹵理所當然地會成為人們優先利用的對象。井鹽生產以鉆井和取鹵最為艱難,井越深難度越大。南宋祝穆《方輿覽勝》卷五一成都府路成都府“總論蜀鹽”條說:“《朝野雜記》有龍州之仙井,邛州之蒲江,榮州之公井,大寧、富順之井監,西和州之鹽官,長寧軍之?U井,皆大井也。若隆、榮等十七州則皆卓筒小井,用力甚艱。推(惟?)大寧之井,咸泉出于山竇間,有如飛瀑,民間分而引之。”(此條不能斷句作“用力甚艱推大寧之井”,有如飛瀑自然涌出的大寧鹽泉,應當用力甚省才是)這種容易發現、省力省物的自然露頭的鹽鹵,當然就會成為四川地區人們最早利用的對象。四川井鹽業由渝東地區發端,這是鹽礦資源狀況這種自然環境決定的。

其次,從古代文獻記載的與井鹽有關的傳說來看。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有關井鹽的傳說中,最古老的當推巴人祖先廩君與鹽神的傳說,《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此傳說道:“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鐔氏、相氏、鄭氏。皆出于武落鐘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長,具事鬼神,乃共擲劍于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眾皆嘆。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為君。余性悉沉,惟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鹽水有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愿留共居。’廩君不許。鹽神暮則來取宿,旦化為蟲,與諸蟲群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余日,廩君伺其便,因射殺之,天乃開明。廩君于是乎君夷城,四姓皆臣之。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后漢書》記載的這個與巴人起源有關的傳說,本自戰國時期成書的《世本》,《世本》記載的先秦時期各地貴族的譜系又有更早的文獻和口碑淵源。傳說中雖然沒有明確指出 “鹽陽”、“鹽水”、“鹽神”之鹽是何種鹽,但從該傳說流傳的巴郡和南郡是以后井鹽分布地域,以及鹽神是以鹽為名的河流(鹽水)之神來看,該傳說反映的應當是渝東及其鄰近地區遠古時代的人們利用自然鹽泉或鑿井取鹽鹵以熬鹽的歷史背景。

重慶巫溪縣大寧河上游的大寧鹽泉也是很早就已發現并利用的自然露頭的鹽泉。早在《漢書•地理志上》中,就有南郡巫縣“有鹽官”的記載,其利用鹽泉和鑿井為鹽的年代可能還早于漢代。《文選》〈蜀都賦〉“濱以鹽池”,劉逵注:“鹽池出巴東北新井縣,水出地如泉涌,可煮以為鹽。”大寧河古稱“鹽水”,河流應當因鹽泉而得名。《水經•江水》記大江“又東過巫山縣南,鹽水從縣東南流注之”。北魏•酈道元《注》:“江水又東,巫溪水注之。溪水導源梁州晉昌郡之宣漢縣東,又南逕建平郡泰昌縣南,又逕北井縣西,東轉歷其縣北。水南有鹽井,井在縣北,故縣名北井,建平一郡所資也。鹽水下通巫溪,溪水是兼鹽水之稱也。”大寧鹽泉是鹽水涌出如泉的天然鹽井,該井不知何時發現,但至遲在漢代就已經被人們認識和利用,所以才有“鹽水”和“鹽池”之名。據宋人文獻記載,巫山縣衙有東漢永平七年款識的煮鹽牢盆,并有“漢永平七年嘗引此泉于巫山,以鐵牢盆盛之,水化為血,卒罷其役”的傳說(《輿地紀勝》卷一八一引《輿地廣記》、《圖經》、《舊志》)。關于寶山鹽泉的發現,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八一大寧監記“寶山在監北一十七里,寶山半有穴如瀑泉,即咸泉也”,該泉有白鹿故事,“故老相傳云:寶山鹽泉,其地初屬袁氏,一日出獵,見白鹿往來于上下,獵者逐之,鹿入洞不復見,因酌泉知味。意白鹿者,山靈發祥以示人也。”大寧鹽泉盡管位于大寧河上游人煙稀少的地區,但該鹽泉至今仍像瀑布一般掛在河邊,人們沿河行走很容易看到并品嘗到鹽泉。因此,從自然條件上來看,該鹽泉應當是三峽地區最早被發現和利用的鹽泉,其開始制鹽的年代或許可能早到先秦時期。

翻開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江水》,他所記載的長江上游沿江的重要鹽井,除大寧河上的北井外,其余產鹽地幾乎都集中在萬縣鹽盆一帶。順江而下首先就是今忠縣的甘井,“江水又東,逕臨江縣南,王莽之監江縣也。《華陽記》曰:‘縣在枳東四百里,東接朐忍。縣有鹽官,自縣北入鹽井溪,有鹽井營戶,溪水沿注江。’”然后就是今萬縣的長灘井,“江水又東,會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縣界,謂之于陽溪,北流逕巴東郡之南浦僑縣西。鹽井三口,相去各數十步,以木為桶,徑五尺,修煮不絕。溪水北流注于江,魏之南集渠口,亦曰于陽溪口。”再往下就是云陽縣湯溪鹽井,“江水又東逕瞿巫灘,又謂之博望灘。左則湯溪水注之,水源出縣北六百余里上庸界,翼帶鹽井一百所,巴川資以自給。”在這幾處漢晉時期就已形成規模的制鹽作坊中,忠縣的甘、涂二鹽場尤其值得注意,這里的鹽井據傳說是開始于東漢的著名人物楊震(字伯起)。明•曹學荃《蜀中名勝記》卷之十九上川東道忠州條:“按涂溪在州東八十里,發源蟠龍洞,來經涂井,井神為漢楊伯起。《井廟碑》云:‘神嘗刺史荊州,溯江至此,憩于南城寺。謂人曰:“江北二三里間,安得有寶氣耶?”至蟠龍洞,見周柱下史丹爐,曰:“此地有龍無虎,宜其丹不就也。”至涂山,見白鹿飲泉,曰:“寶氣在此矣。”土人從所指處,鑿磐石而得鹽泉。’廟在治東一里。”忠縣城郊的井神廟不知建于何時,《井廟碑》所記的井神楊伯起也無疑屬于附會。楊伯起是東漢弘農人,除一度任鄰近巴地的荊州刺史外,沒有在巴地當過官。他為官清廉,稟性剛直,其生前身后都有靈異,頗受時人景仰(參看《后漢書•楊震列傳》),將忠縣的涂井神附會在這樣一個與巴地無關的人物身上,可能是東漢或蜀漢時期的事情。忠縣甘、涂二鹽泉的開發和利用應當遠在東漢以前。

其三從與制鹽有關的考古材料來看。

鹽業考古學家們都認為,在人類采用金屬容器熬制食鹽以前(這主要是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新石器時代沒有金屬容器,青銅時代也因為青銅器相當貴重而不大可能廣泛用作制鹽器具),曾經有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是采用陶器制鹽。因此,凡是陶器制鹽時期的熬鹽工業遺址,其堆積景觀都相當特別??通常這類遺址很像后來大規模的陶瓷窯址一樣,有很厚的以陶器殘件為主體的堆積層,陶器絕大多數都制作不精,器類往往都是單調的尖底、圜底、小圈足等容器,在這些陶器殘片的下面常常可以見到灶或者窯等遺跡。在四川的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許多古代產鹽或古今一直產鹽的地區,迄今為止沒有發現有大量陶片堆積的先秦遺址,只見到有像四川蒲江縣鹽井溝唐代制鹽遺址那樣的由熬鹽燃料留下的爐灰、少量日用器具和極少的熬鹽鐵鍋殘片組成的“山丘”(侯虹2002)。而在渝東古今都產鹽的重慶忠縣一帶,我們卻發現了多處文化堆積由大量陶器殘片組成的遺址。這些遺址大多集中在鹽泉自然露頭或鹽鹵埋藏很淺的地點,即長江北岸兩條小河甘井溝及涂井河(汝溪河)下游的萬縣鹽盆邊緣的隆起褶皺地帶,也就是這兩條河剛剛流出峽谷處。其中位于甘井溝邊及其附近的遺址有羊子巖遺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哨棚嘴遺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三峽考古隊等2001)和瓦渣地遺址,位于涂井河邊的有李園遺址(孫華1997),以及位于長江邊上的鄧家沱遺址。在這些遺址中,最著名的要數瓦渣地遺址和羊子巖(中壩)遺址,這兩處遺址的基本情況是:

1、瓦渣地遺址 瓦渣地遺址位于長江左岸的二級階地上,遺址東臨長江,北隔選溪河與甘井河口的哨棚嘴遺址相望,范圍約15000平方米,海拔高度約145~165米。遺址表面散布大量以花邊口沿的繩紋圜底釜殘件為主的陶(瓦)片,故名。通過歷年調查、發掘和研究,我們了解到該遺址主要有哨棚嘴文化和商周代遺存兩種不同的考古學文化遺存,其中新石器時代末期哨棚嘴文化時期的遺址性質還不能確認,但商代末期至春秋中期的遺存是以大量中口釜、尖底杯的陶片堆積為代表,并有圓形的窯灶一類遺跡,符合陶器制鹽工業遺址的特征,應當與制鹽工業有關。這一時期的遺存目前已經劃分為連續的三個階段,第一段為西周前期前后(上限可以到商代末期),第二段為西周后期左右,第三期為春秋前期或稍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3)。春秋中期以后,該遺址的制陶(這里指為熬鹽燒制的專用容器)或熬鹽在春秋中期停業,以后再沒有恢復。瓦渣地遺址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制鹽遺址之一,該遺址的第三期遺存與下面要提到的羊子巖遺址東周遺存中的較早階段的文化面貌相同,從而可以將兩個遺址連接起來,作為考察渝東地區古代鹽業發展的一條線索。

2、羊子巖遺址:羊子巖遺址又名中壩遺址,遺址位于甘井河內的舊甘井鎮邊(三峽工程興建后,該鎮已經搬遷),距離長江口約4千米。遺址位于甘井河兩岸的臺地上,遺址中心區因河流的切割侵蝕作用已脫離河的左岸,成為一座河中小島。島上的堆積主要有四個時期:最下面是新石器時代末期的老關廟文化遺存,其上是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橋文化的遺存,再上是大量的東周時期前后的遺存,最上面是漢至唐宋時期的遺存。東周以前的遺存,其遺跡和遺物缺乏制鹽遺址的特征,其遺址性質還不能判定;漢以后的遺存雖有窯灶證明其與制鹽有關,但這時的熬鹽容器已經是鐵器而不是陶器。只有東周前后的遺存是由很深厚的單調的中口釜、尖底杯等陶器殘件組成,并有儲鹵池(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01,原報告稱作墓)、窯灶等典型制鹽遺跡,屬于制鹽遺址應當沒有疑問。羊子巖制鹽遺址的重要意義在于,該遺址從東周以來,制鹽工業基本上沒有中斷,直至近代,這里還在使用傳統工藝制鹽,這為我們探討古代渝東鹽業的演進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樣本。

綜合上述三方面的材料,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從鹽礦資源狀況、有關鹽的史料記載還是古代鹽業遺址的現狀來看,認為四川盆地的井鹽業至遲在商代就已開始于渝東地區,秦滅巴蜀以后才發展到成都平原的邊緣,這應當是可以初步肯定的一個結論。當然,目前我們的鹽業考古工作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作進一步的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這些存在的問題和需要開展的工作是:

1、目前我們對渝東地區古代陶器制鹽階段鹽業遺址的判定,主要還是根據三點:一是這類遺址的堆積景觀類似國外的陶器制鹽遺址,其二是這類遺址的出土器物與國內外其他被推測為鹽業遺址的出土陶器具有較大的相似性,其三是這類遺址均靠近鹽鹵資源產地。這些根據,實際上還是基于經驗的一種可能性推測,缺乏確切無疑的可以論定的證據。并且,對于渝東地區新石器時代末期大量流行如小底或尖底的陶缸,因為缺乏類比材料,目前也不能推測其是否與制鹽業有關。因此,我們認為,應當引人一些儀器分析手段,對可能是陶器制鹽遺址的陶器及其周圍的附著物(如泥土等)進行微量元素分析,然后將這些分析結果與當地鹽鹵中的微量元素進行比對(當然同時還要分析和比對當地同時期的非鹽業陶器和普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看看二者是否有共同的鹽鹵有的微量元素。如果這些推測為制鹽用陶器及其附著物中有鹽鹵有的微量元素,那么這些陶器就可以肯定與陶器制鹽有關。

2、渝東地區已經發現的很可能與先秦鹽業有關的重要遺跡之一的窯灶,其窯灶的主體形態有斜坡底近園形、平底長方形、斜坡底長條形(似龍窯)三類,第一類如重慶忠縣哨棚嘴遺址、瓦渣地遺址的窯灶,第二類如忠縣李園遺址的窯灶,第三類如羊子巖(中壩)遺址的窯灶。從年代上看,第一類窯灶流行的年代范圍在商代后期至春秋前期前后,后兩類窯灶的流行年代卻在戰國至西漢前期;從分布狀況來看,第一類窯灶除了在這些陶器制鹽遺址有發現外,在其他普通遺址也都有分布,第二類窯灶則還沒有在其他遺址中發現。渝東地區已經發現的可能與熬制鹽有關的陶器主要也有三種,即尖底杯、束頸釜、船形器。在這三種陶器中,尖底杯出現最早,延續時間也很長,從商代后期的十二橋文化一直延續到戰國前后的巴蜀文化,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的李園遺址還有大量尖底杯發現;束頸釜的出現略晚于尖底杯,但在西周時期已經在四川盆地(尤其是渝東地區)大量流行,并一直延續到西漢時期;船形器發現較少,目前只在重慶忠縣的哨棚嘴遺址、鄧家沱遺址,豐都縣石地壩遺址曾經出土。這三種陶器都在陶器制鹽遺址中出土,它們的使用時間又有重疊,不少遺址出土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這類陶器,如哨棚嘴遺址2001年發現的同時期的兩座窯灶,窯灶內的遺物一為尖底杯,一為船形器;瓦渣地遺址的早期堆積,尖底杯與束頸釜共存;豐都縣石地壩遺址的西周時期的堆積中更有尖底杯、束頸釜和船形器三種陶器。那么,這些陶器以及前述窯灶在制鹽工藝流程中擔當何種角色,這些需要通過一系列實驗考古的手段方能夠得到證實。

3、在四川盆地,除了那些位于鹽鹵產地附近的典型陶器制鹽遺址外,還有許多普通遺址也出土了一些尖底杯和束頸釜,據目前掌握的部分材料,出土尖底杯的普通遺址有萬州中壩子(西北大學考古系等 2001);涪陵區鎮安(重慶市博物館 1992)、成都十二橋(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等1987)、指揮街(四川大學博物館等1987)、金沙村(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新都水觀音(四川省博物館1959)、彭縣青龍村、雅安市沙溪(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等1990)、閬中縣坪上(胡昌鈺、孫智彬1991),出土束頸釜的遺址更多,計有江津王爺廟(重慶市博物館 1992)、巴縣干溪溝(重慶市博物館1992)忠縣老鴉沖,萬州麻柳沱(上海大學文物考古研究中心2001、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 1999)、云陽太公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江三峽工作隊等 2001)、明月壩(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東洋子(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 2001a)、李家壩(馬繼賢1998;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2001b),巫山雙堰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江三峽工作隊等 2001)、劉家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江三峽工作隊等 2001)、韓家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江三峽工作隊等 2001)等遺址。這些普通遺址的尖底杯和束頸釜,其功能是否與那些典型鹽業遺址相同?如果它們是裝鹽的容器,它們是否來自那些典型的制鹽遺址?關于這些,除了可以采用陶器微量元素對比分析的方法外,還應當采用中子活化的分析手段進行考察。這些方法或許有助于我們認識某些陶器制鹽遺址的鹽產品的銷售范圍。

4、鹽業生產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即使不考慮鉆井等工序,陶器制鹽也需要燒制陶容器,熬煮鹽鹵需要采集和運送燃料,制成的鹽需要輸送到其他不產鹽的地方,從事各種相關工作的人員需要有食品供應,這些構成了一個相當龐大的工業系統。為了維持鹽業工業的生產,漢代以后的國家政府往往在產鹽地建立鹽官,并施行了一系列控制鹽業生產和銷售的鹽政措施。先秦時期的成規模的鹽業生產,也應當受到當時統治這一地區的古代國家的極大重視,并有一套維持該工業系統正常運轉的有效措施。因此,考察渝東地區的先秦鹽業狀況不能只考慮鹽業的生產,而應當考察鹽業生產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歷史背景。在四川盆地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渝東地區的新石器文化與成都平原始終存在相當程度的差異,盡管在夏商時期的三星堆文化階段,整個四川地區的文化開始逐漸走向統一,但從商代末期開始,渝東地區的文化面貌與成都平原地區又出現了顯著的差異,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典型的十二橋文化在渝東似乎沒有超過豐都縣,而這時正是重慶忠縣幾處典型的制鹽作坊開始發展的時期,這種鹽業工業的崛起與四川盆地東、西部文化差別的增大,其間是否有必然的關聯,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到了東周時期,楚文化開始逆長江西上,其文化因素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四川盆地,但目前發現的單純楚文化墓地(應當就是楚移民的墓地)最西的分布地點就在古今產鹽的忠縣甘井溝兩側,這就需要考慮當時的楚國大舉入侵巴國這種歷史現象后面的動機問題了。楚國深入巴國的腹地,移民留駐巴國產鹽地區,這很可能與楚國為了獲取鹽業資源、保衛食鹽產地和護衛食鹽東運有關。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注意。

參考文獻

巴家云:〈忠縣中壩新石器時代晚期及商周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鑒》1991年,第272頁,文物出版社,1991。

陳可畏主編:《長江三峽地區歷史地理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黃健:〈川東鹽區考察初步報告〉,《鹽業史研究》1995年第2期,第77~81頁。

金戈:〈我國井鹽生產首次開發的主持者〉,《井鹽史通訊》第1期,1977年。

侯虹:〈蒲江鹽井的開發與西漢四川鹽鐵經濟的發展形態〉,《鹽業史研究》2002年第3期,第18~27頁。

李曉波:〈川東古代鹽業開發的歷史地理考察〉,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系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0年。

李曉波:〈渝東地區古代鹽業開發與城市起源〉,《鹽業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9~23頁。

李曉波:〈四川盆地古代鹽業開發的地質基礎〉,《鹽業史研究》2002年第4期,第20~24頁。

劉衛國、曾憲龍:〈渝東地區古鹽業發展史初探〉,《鹽業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4~30頁。

彭久松、張學君:〈我國古代地質鉆井史概說〉,《井鹽史通訊》第2期,1978年。

任乃強:〈說鹽〉,《鹽業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3~13頁。

四川省博物館:〈四川新繁縣水觀音遺址試掘簡報〉,《考古》1959年第8期第404~414頁。

四川大學博物館等:〈成都指揮街周代遺址發掘報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一輯,1987年;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云陽東洋子遺址考古勘探發掘報告〉,重慶市文物局、重慶市移民局編《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7卷)》,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甲種第一號,第187~208頁,科學出版社,2001年。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云陽李家壩遺址發掘報告〉重慶市文物局、重慶市移民局編《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7卷)》,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甲種第一號,第209~243頁,科學出版社,2001年。

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云陽縣明月壩遺址試掘簡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四川考古報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等:〈成都十二橋商代建筑遺址第一期發掘簡報〉,《文物》1987年第12期。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等:〈雅安沙溪遺址發掘及調查報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三輯,1990年。四川省地方志編輯委員會編纂:《四川省志•鹽業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四川省地方志編輯委員會編纂:《四川省志•地理志》上冊,成都地圖出版社,1996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遺址工作站、忠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四川忠縣涂井永興、李園兩處遺址調查簡報〉,《四川文物》1995第3期,第63~66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忠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忠縣中壩遺址發掘報告〉,重慶市文物局、重慶市移民局編《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7卷)》,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甲種第一號,北京,559~609頁,科學出版社,2001年。

孫華、曾先龍:〈尖底陶杯與花邊陶釜〉,《巴渝文化》 1999年第4期,第59~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