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縣建設范文
時間:2023-03-16 11:54: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態縣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同志們:
很高興參加*創建國家生態縣攻堅動員大會,在此,我代表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建設生態縣的目的和本質,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核心,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出發點,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基礎,統籌城鄉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推動全縣區域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目前,包括安徽省在內,全國已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生態省建設;包括*縣在內,全國有500多個縣(市、區)開展了生態縣建設工作。其中,有11個縣(市、區)已被命名為國家生態縣(市、區),629個鄉鎮已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許多開展生態省(市、縣)建設的地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城鄉環境保護,提升公眾環境意識,改善人居環境和人民生活質量,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部分地區已初步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踐證明,生態省(市、縣)建設是地方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環境保護和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載體,是現階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目標模式,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徽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自古文風鼎盛,名人輩出。*自然生態環境優美、人杰地靈,可謂“白云深處仙境,桃花源里人家”。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抓住機遇,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綠色富民”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生態創建工作,先后獲得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安徽生態省建設首批綜合示范基地等稱號,為創建國家生態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2004年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同時,*縣就瞄準了新的目標,及時編制了生態縣建設規劃,并與2005年全面啟動實施,生態創建工作一直走在安徽省前列。今天,縣委、縣政府召開隆重的攻堅動員大會,書記、縣長親自作了很好的動員,明確提出要力爭到2010年底將*建成國家生態縣,這充分顯示了縣委、縣政府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努力構建生態*、和諧*的信心和決心。
下面,我對*生態縣建設談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第一,生態縣建設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指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也明確提出,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這些都為生態縣建設指明了方向。按照國家生態縣創建的基本條件,生態縣要有80%的鄉鎮達到環境優美鄉鎮的標準,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的基礎工作是生態村建設。因此,生態縣建設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希望*能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通過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重點解決好農村生產和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切實改變農村環境面貌,不斷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第二,生態縣建設要以保護生態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發展循環經濟是生態縣建設的核心。當前,*在推進“工業強縣”戰略、實施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1152”工程過程中,要把嚴格環境準入作為經濟調節的重要手段,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促進產業升級,防止污染嚴重企業向農村轉移。要大力實施清潔生產,積極推進循環型企業和工業園區建設。國家要求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并作為約束性指標。希望*通過實現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減排的“硬約束”,優化縣域經濟的發展,并率先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為其他縣做出表率。
第三,生態縣建設要在突出當地特色上下功夫。各地情況不同,生態縣建設的內涵、模式、特點也不相同。*在生態縣建設中,應結合自身特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創新體制、機制,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符合當地實際的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在發展中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
第四,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組織保障。生態縣建設涉及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三大領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創建工作要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下,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總體推進。優先解決重大社會、經濟、環境問題以及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各部門、各鄉鎮的作用,將生態縣建設的目標任務層層分解,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確保各項措施的落實。環境保護部門要為縣委、縣政府當好參謀,勇挑重擔,主動協調,搞好服務。21寫作秘書網
第五,要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全社會發動,廣泛宣傳生態縣建設的重大意義和建設內涵,加強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知識的普及教育,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要嚴肅查處環境違法案件,鼓勵公眾參與,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縣建設的良好氛圍。
篇2
一、基本情況
鎮地處羅江縣城東郊,屬淺丘地勢。距縣城4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利,有國道108線、縣道羅吳公路及新建的成際鐵路穿鎮而過。全鎮幅員面積23.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093畝,人均耕地1.3畝,非耕地:19634.14畝。其中:水域用地4145.1畝,有林山地1760.6畝,道路占地575畝。綠化覆蓋面積558.4公頃。全鎮轄6個行政村,64個社,總戶數4164戶,人口12519人。
本鎮屬工貿型城鎮,鎮域現有工業企業50余家,規模企業12家,企業總收入達5.5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940元。村組硬化道路32.8公里,村實現三通一(電話、光纖、路通)64個社,有線電視、電話入戶率達90%,農戶住戶改造(磚木結構)達98%,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
二、指導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羅江縣“中國幸福家”建設總體規劃》為總綱,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推進文明生態縣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以搞好整治臟、亂、差、綠化村莊,美化家園及農業水利基本建設為突破口,以農民生活城市化為目標,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鎮風文明、村容整潔、風景優美的社會主義城鎮。
三、工作目標
繼續完成生態文明村、及生態家園創建目標任務。使本鎮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本鎮牢固樹立,全面完成本鎮各項目創建指標。以產業強鎮、科技興鎮、生態建村、依法治鎮為抓手,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立足實際,大膽創新,真抓實干,促進文明生態縣建設。
四、工作重點
(一)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及各項社會事業,構建和諧村組
1、大力開展科技培訓,針對本鎮的產業經濟特色,每年開展大規模科技培訓3次,培訓農民5000人次,加強農村經濟信息網絡建設,通過召開信息會,產業化墾談會的形式,及時為廣大農戶,企業提供農產品市場,科技興村。
2、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推進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利用3次的科技培訓大會,對評造出的文明社、產業帶頭人、形象好企業等進行表彰,提高全鎮整體素質。
3、抓好文化設施建設,新建綜合文化活動室1座,組織全鎮老年群眾經常開展文化活動。
4、建立紅白理事會,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引導農民破除封建迷信,移民易俗,自覺養成科學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5、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計劃生育達到100%。
6、創建平安村組,民事調解組織健全,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鎮。民事調解率100%,杜絕刑事案件發生。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1、促進農村家庭衛生條件改造,認真發動群眾積極參加改水、改廁活動,爭取上級補助資金,通過紅層找水等工程,改變全鎮飲水條件。使全村100%群眾能飲水衛生,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O%以上,加快農村衛生廁所改建和沼氣池的修建利用,適宜農戶沼氣池普及率達85%以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以上,畜、禽糞便處理率90%,秸桿綜合利用率達75%以上,在居民集中區新建垃圾池10口,使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80%以上,殘膜回收率100%。
2、加強農業生產環保意識,優化農村環境,全面完成溝渠道路和后院道路的綠化工作,實行誰種植、誰管護的原則,同時建設環保宣傳欄,徹底改變農村環境狀態,使農村環境狀況滿意率1O0%,加強農藥、化肥的安全使用,做到環保、衛生、無公害,農藥、化肥使用合格率100%。
3、加強本鎮工業企業的新舊污染物治理。有老污染源的企業,要促使其完成污染治理及技術改良工作,嚴格杜絕新引進有污染的企業到本鎮落戶。
4積極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普及,做到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O0%。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促使生態文明縣建設工作順利進行,為此鎮黨委政府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陳俊、王小武,副組長為各分管副職領導,成員為相關單位及部門工作人員,把生態建設工作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戰略重點位置,明確目標,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長抓不懈,保證領導到位,責任到人,投放到位,全面推進生態縣建設。
2、根據生態縣建設方案要求,結合本鎮實際情況和上級的政策扶持,以群眾為立體,協調農、林、牧、水、交通、文化、衛生等部門,深入實地科學決策,制定符合實際的年度工作計劃,抓實、抓好、抓落實。
篇3
關鍵詞:生態縣建設思考
中圖分類號:S891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莊浪縣緊緊圍繞生態文化名縣建設目標,牢固樹立環境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資本的理念,以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建設為中心,以環保專項行動為載體,嚴格環境執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抓好生態文化名縣建設,是該縣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莊浪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取得的初步成效
1、環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堅持把污染減排和環境治理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主線,狠抓污染減排工作。一抓工程減排。集中實施了三大項目和兩大工程,“三大項目”,分別是實施了在兩家淀粉公司建成馬鈴薯淀粉生產工藝廢水處理站、在天成肉牛等9戶規模化畜禽養殖公司硬化干清糞場地和建成沉淀池、在金龍礦業公司實施了工業“三廢”治理項目。“兩大工程”,分別是建成了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和大北農等14戶規模化養殖企業污染減排工程。二抓管理減排。編制了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報告,啟動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對照工作要求,從環評措施落實、“三同時”制度執行、污染設施運行等方面,開展了專項檢查,督促企業落實了各項措施。三抓結構減排。從嚴執行建設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三同時”執行率、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執行率和環境復議案件執行率均達到了100%。
二是環境執法水平進一步提升。將環境執法端口前移,由單純的事后監管向事前、事中轉移,由單純的執法監管向搞好服務轉移。一是重點對鄉鎮村莊、煤炭市場、廢舊物資收購站等重點區域環境衛生進行了專項整治。二是嚴格落實環境監管“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誰檢查、誰負責”的原則,加大環境違法責任追究力度,對環境違法問題做到“嚴執法、零容忍”。三是嚴格落實《莊浪縣大氣污染治理實施意見》,建立了工業污染治理、落后產能淘汰、燃煤鍋爐整治等重點任務管理臺賬。四是加大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儲存運輸和處置工作檢查力度,全面開展了轄區內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五是工業企業環保標準化建設工作完成了企業自查、自評和資料申報整理工作。
三是環保基礎建設進一步夯實。縣上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每年初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將工作任務分解到了具體部門、鄉鎮,靠實了工作責任,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環境排查、應急和協調機制,主動從源頭上加強保護,切實防止和治理污染源,嚴格落實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解決、服務在一線落實的“一線工作法”,進一步拓寬渠道,建立局長接待制、領導干部下訪制、網民留言辦理制、24小時接待制等制度,做到“事事有回復、件件有結果”。并對各類督辦件,實行領導辦案負責制,加強后督查。
四是全縣綠化總量進一步擴大。堅持組織開展生態造林和行道樹栽植,每個鄉鎮抓建了1處千畝以上造林示范點,全縣完成“三荒”造林2.7萬畝,完成退耕還林、“三北”、“天保”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補植補造1.8萬畝。全面加快集體林權配套改革,促進了農村集體林權流轉;從嚴落實封山禁牧措施,嚴厲打擊毀壞林木植被和盜伐林木的行為,鞏固了造林綠化成果,經森林資源二類清查統計,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7.29%。
五是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堅持把整治環境和提升管理水平作為建設美麗莊浪、宜居莊浪的第一要務,分類抓、有序抓、盯緊抓,大力開展“建筑工程治‘違’、環境衛生治‘臟’、容貌秩序治‘亂’、提升綠化亮化層次、提升管理水平”的“三治兩提”攻堅行動,城鄉環境管理趨于精細化、標準化和人性化,全縣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六是水土保持工作進一步加強。持續推進以梯田建設、小流域治理和梯田產業道路建設為主的三大工程,山、水、田、林、路、村同步推進,組織實施中小河流、河堤治理項目,保護糧田1.23萬畝;綜合治理中小河流域面積51.2平方公里,集中實施朱店基本農田整理、楊河高標準農田整理、良邑土地復墾整理等項目,大力推進梯田產業道路建設,建成產業路1010公里,全部配套了過路涵洞和排水邊溝,栽植了防護林帶。
二、莊浪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主要做法及經驗
一是超前謀劃抓落實。緊緊圍繞建設梯田產業強縣和生態文化名縣這一目標,做到科學超前謀劃,逐步完善規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生態文明”的靈魂。編寫了《莊浪縣國家級生態縣建設規劃》,制定了《莊浪縣生態名縣建設方案》,明確提出到2018年全面建成國家級生態縣的奮斗目標,確定了全縣要完成的生態產業、生態資源、生態保護、生態人居、生態文化、能力保障等“六大體系”的建設任務,分解了工作任務、靠實了工作責任,為全縣生態建設工作制訂了科學超前的規劃保障。
二是標本兼治抓執法。采取定期檢查和突擊檢查、集中檢查和分散檢查、部門聯合檢查和定向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大環境執法監察力度和頻次;對重點國控污染源堅持開展一周一查,著力抓好企業的監管工作,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扎實開展重金屬行業、飲用水源、放射污染源專項整治等一系列執法行動,督促和引導各行業走循環利用和清潔生產的路子,落實環境隱患排查工作機制,提高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持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噪聲整治月”等執法活動,震懾了違法排污者。
三是典型帶動抓全面。先后創建完成了萬泉等4個國家級生態鄉鎮、良邑等4個省級生態鄉鎮、大莊等4個市級生態鄉鎮、楊河馬寺村等6個省級生態村和省級綠色學校2所、綠色社區1個,有效帶動了全縣的生態文明建設。完成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績效評估監測和考核工作。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城市飲用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地表水質達標率達到75%,實現了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促進了綠色可持續發展。
四是廣泛宣傳抓普及。以“4.22世界地球日”和“6.5世界環境日”為載體,采取向群眾發放各類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手冊和利用中國移動短信平臺發送手機短信等多種方式展開宣傳,先后舉辦了“保護綠色家園,建設美麗莊浪”環保主題演講比賽和“爭做環保衛士、共建生態文明”有獎征文等活動,通過一系列宣傳活動,強化了群眾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和文明意識,激發了廣大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建設生態莊浪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做好今后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是著力落實污染減排措施。在結構減排上,嚴格把握“兩高一資”、產能過剩項目的環評審批,牢牢把好環保準入關,從源頭控制污染。在工程減排上,抓好現有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規范城區生活垃圾填埋場管理,全面建成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在監管減排上,對各重點污染企業及污染治理設施,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專項檢查,確保落實各項措施。
二是著力整治農村環境衛生。督促各鄉鎮抓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點,確定垃圾集中堆放點,有效治理環境臟、亂、差和垃圾亂丟濫倒現象。按照國家、省級和市級標準,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省級生態鄉鎮和市級生態鄉鎮,并對歷年來各級命名的生態鄉鎮、生態村加強后續管理,鞏固創建成果,引導群眾收集廢舊地膜、塑料袋等污染物,逐步解決農村白色污染問題。
三是著力提高環境監管水平。從嚴執行建設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把好項目環評準入關,杜絕新污染源產生。從嚴落實環境現場監察制度,建立重點污染源月監察制度,對環境違法企業,加大經濟處罰力度,并限期整改。及時受理和查處各類投訴案件,有效維護群眾的環境權益。
四是著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以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為目標,持之以恒抓好縣城管理工作,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大力推廣新型墻體材料等現代化建筑材料,積極推動建設工程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型方向發展;以“兩線兩點”及房屋坍塌受災戶為重點,大力實施以道路改造、排洪排污、垃圾處理和綠化亮化為一體的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立健全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長效機制。
五是著力構筑生態安全屏障。在歷年植樹造林的基礎上,對不合格面積和區域內進行補植補造,穩步推進以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天保二期、三北五期為主的三大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計劃完成人工造林1.8萬畝,封山育林0.3萬畝,道路綠化44條505公里。加快林權配套改革,加大牛羊放牧、亂砍濫伐的處罰力度,確保全縣森林覆蓋率再上新臺階。
篇4
近年,正安縣先后榮獲“全省重要的優質茶葉生產基地縣”、“全省優質烤煙生產基地縣”、“貴州省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縣”、“貴州省優質肉牛生產基地縣”等稱譽。優良的生態環境、傳統的產業項目、豐富的資源優勢、立體的氣候特點、獨具的區位優勢,既是正安縣發展特色經濟的有利因素,也是正安縣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地域的廣闊性、地形的多樣性、資源的豐富性,決定了正安縣必須走綠色生態與特色經濟強縣的路子。據此要念好“六本經”:即“支柱經”,圍繞構成我縣財源的三大支柱產業烤煙、畜牧、城建,做足做深支柱產業文章;“水電經”,圍繞水電能源的開發與配套,發展水電特色經濟;“礦產經”,圍繞豐富的各類礦產資源發展特色化工經濟;“綠特經”,圍繞名優特產的開發,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經濟和食品加工業;“勞務經”,圍繞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把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的“一號工程”來抓;“旅游經”,圍繞打造生態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加快旅游資源開發步伐。
圍繞“六本經”實施特色經濟戰略,著重樹立四大理念
理念一:特色經濟是以招商引資為載體的“開放帶動型經濟”。正安地處內陸腹地,與其他縣市區所擁有的特殊機遇和區位優勢相比,我們的開放形象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在經濟這個廣闊的舞臺上,還只是自己搭臺、自己唱戲為主。當前,加快發展來得最快的是招商引資,效果最好的也是招商引資,潛力最大的還是招商引資。只有抓好招商引資,才有源源不斷的生機和動力。“開放帶動型經濟”,還應該包括對內搞活。城鄉之間、部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不設防,不筑墻,不扯皮,不制約,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及。讓內外人士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開放,讓所有來正安的人心想事成,都想來、愿來,留得住,形成人才流、信息流、技術流、資金流,把正安建成商貿發達之域,旅游觀光之地,文化豐富之城。
理念二:特色經濟是以項目建設為支撐的“工業主導型經濟”。工業化是提升農業縣經濟實力、邁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是以工業化思維發展產業化農業,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制造業、采掘業,提高特色優勢產業產品附加值,帶動特色產業的合理延伸,提升工業化水平,合理調整經濟結構,加快“三化”進程。二是能快則快,能上則上,舉全縣之力,引進大項目。
理念三:特色經濟是以人才建設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型經濟”。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引進和重用高新技術人才,培養和使用鄉土人才,大力開展科技應用培訓,加大對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的培訓、建設力度,建立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和科技服務體系,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益。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會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位置。
理念四:特色經濟是民營經濟為前鋒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民營經濟產權清晰、主體明確、機制靈活,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要走出一條挖掘民智、吸引民資、依靠民力做活民營經濟的發展之路,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帶動、強強聯合、政策扶持等措施,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促進民營中小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在某一產品,某一環節上做優做強。
圍繞“六本經”實施特色經濟戰略,堅持構筑四個支點
首先是堅持營造良好投資環境。要堅定不移加快交通、電力、通訊、水利、衛生、教育、城建、生態和農業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橫貫全境的二級公路建設。軟環境上,要著眼于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創建優惠透明的政策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規范嚴明的法制環境和文明高效的服務環境。以建立政務服務中心為契機,實行“窗口式”辦公和“一站式”服務。以鐵的手腕、鐵的紀律、鐵的心腸,徹底鏟除滋生“三亂”的土壤,嚴格執行行政不作為和過錯責任追究制,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總之,要使環境建設成為正安改革開放中的第一亮點。
其次是堅持加強研究,抓準定位。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多年常抓不懈的優勢產業如優質烤煙、畜牧產業、城鎮開發、建材工業、勞務經濟,名優特產加工業等,有了市場、聲譽、效益,正逐步打響品牌。但是也要看到,我縣的拳頭產品和主導產業尚少。分析原因,不外乎:一是對特色經濟重視不夠,缺乏統一規劃和部署,或者有了規劃,執行不力;二是缺乏創新發展,產業結構雷同、產品老面孔,低水平重復建設還比較突出;三是在產業組合上,產業鏈不長,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分工協作體系;四是在扶持上“撒胡椒面”現象較為普遍,未能集聚成產業化群帶。下一步,要組成研究小組,吸收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參加,對特色經濟的發展目標進行統一規劃、論證。
第三是堅持目標控制。工作目標一經確定,新興產業和結構調整都要圍繞這個目標務實推進,從橫向上要搞好“大合唱”,地區部門密切配合,切忌各唱各的調;從縱向上要搞好“接力賽”,一任接著一任干。
第四是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我們的發展必須根據市場需求,決定適合自身實際的產業、品種和規模。一是信息意識。善于利用各種信息,以贏得商機,贏得財富。二是競爭意識。重視新產品的開發、儲備。三是質量意識。堅持質量第一,進行標準化生產。四是品牌意識。樹立品牌意識,積極創造自己的品牌,獲取品牌效應。五是風險意識。六是誠信意識。七是法律意識。正當經營,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市場才能興旺,企業才能發展。八是世界經濟一體化意識。不僅要盯住國內市場,還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圍繞“六本經”實施特色經濟戰略,重點抓好五個環節
一是加強生態建設。當前,綠色產品正成為市場趨之若鶩的產品,正安生態優良,少有污染,是生產綠色產品的天然基地。要以沼氣池建設為重點,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切實保護好這片“綠色寶庫”。
二是扶持龍頭企業。要積極扶持長富牛肉干、頂箐方竹筍、天樓野木瓜、正安茶葉、長安水泥、正陽水泥、油脂化工、正黔電力等規模企業和龍頭企業快速成長。
三是加強基地建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進程。正安縣調整農業結構,推進產業化進程,必須樹立增加農民收入是目標,適應市場是前提,形成規模是關鍵,提高科技含量是核心,政府盡責是保證的意識。
四是加強市場體系建設。以初級集貿市場為基礎,發展專業批發市場為中心,建成一個結構完整、功能互補的市場網絡。大力培育各類專業協會、農產品購銷公司等中介組織,幫助農民進入市場。
篇5
各位來賓,同志們:
**縣委、縣政府確定創建生態縣城的目標是一項民心工程,千秋工程,是造福子孫后代生存環境的實事工程,深受市民的歡迎與擁護。作為一個市民要積極投身共創生態縣城的建設中,努力做到:
1、樹立保護環境意識。教育家庭中的每位成員,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做一切不利于環境保護的事,做個抵制污染環境的衛士;加強對兒女的環境教育,培養他們從小養成文明健康、珍惜環境的生活習慣。
2、樹立綠色消費觀念。人活著,就一定要消費。從現在起,盡可能的選購綠色家具、購買綠色食品、拒食野生動物、穿天然衣服、養成外出時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參加生態旅游等,為了保護環境,做一名綠色消費者。清潔生活,關愛健康,珍惜生命。
3、樹立環境道德理念。自覺遵守公民道德行為規范,積極參加縣委、縣政府倡議的各項營建綠色家庭活動,為環境保護作出積極的貢獻。
篇6
黃土 “綠筆”著華章—促進__林業城鄉一體化發展 建設生態和諧社會
以推進__生態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為核心,__林業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大力促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全縣生態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生態基礎更加堅實。
一是在我縣全面推進生態縣建設的過程中,在創建園林城市的基礎上,把創建生態園林城市作為生態縣建設的目標之一,進一步完善縣城綠化生態系統。__林業局結合縣城實際情況制定了以城區道路、河道綠化為骨干,小游園和健身廣場及庭院綠化為枝葉,添枝加葉式的全方位綠化模式。先后進行并完成了文明大道、滑州路、人民路、滑興路、北環路等城區道路綠化;建成并綠化了戲曲廣場、敬老廣場、賓北廣場等數十個小游園和健身廣場綠化;設計綠化了100多個城區單位庭院,其中46個單位獲得庭院綠化先進單位稱號;__新區綠化更是自成體系。到目前縣城綠化覆蓋面積達475萬平方米,園林綠地總面積384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136萬平方米(包括森林公園46.6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8.0平方米。縣城綠化覆蓋率17%,建成區綠地率13.7%,街道綠化普及率達100%以上。庭院綠化達標單位、花園式單位和綠化達標居住區46個,占縣城單位總數的50%。初步形成了城市園林綠化體系。
二是在在我縣全面推進生態縣建設的過程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上,把農村村莊及街道綠化和鄉鎮政府庭院綠化作為生態縣建設的目標之一。全縣272個新農村試點村,村莊居住區基本實現全面綠化,林木覆蓋率達到45%,人均綠地面積5平方米,人均樹木株數30株。村間干道高標準綠化,形成林蔭大道。村內主要街道,村委會,企業,學校等庭院實現綠化美化,村民房前屋后見縫插綠,綠化控制率達到90%以上。要按照發展庭院經濟的思路,積極發展經濟樹種,既能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態環境。村莊荒地(包括坑、塘、閑散地等)全部實施了造林綠化。配備了護林隊伍,落實管護責任,不發生濫砍,亂伐等毀林現象和森林火災。通過270多個試點村的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縣生態縣建設的進程,減少了生態縣建設的各種阻力。
三是以生態縣建設為核心,縱深推進生態廊道綠化和工程造林綠化工程。我縣綠色長廊建設采取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相結合,主要抓好城郊主要道路、高速公路、河流溝渠等的綠化工作,同時展開并綠化縣鄉村道,逐步實現農村路路林蔭化、城鄉綠化一體化。僅08年春天,我縣就完成林業生態建設總規模3.92萬畝,占市下達總任務3.46萬畝的113.3%。按照“一區(平原農業生態區)、兩點(縣城和村鎮)、一網絡(生態廊道網絡)”的總體布局,圍繞林業生態、林業產業兩大體系,突出抓好大廣高速和濟東高速公路綠化、省道鄭吳線公路綠化、縣城環城防護林、圍村林、防沙治沙、林業產業化等重點工程。止目前,其中完成防沙治沙及片林1.4萬畝,占總任務的100%;完成生態廊道及縣級以下道路綠化建設1.8萬畝,占總任務1.4萬畝的128.6%;完成環城防護林0.068萬畝,占總任務0.05萬畝的136%;完成經濟林0.04萬畝,占總任務的100%;完成村鎮 綠化工程0.57萬畝,占總任務的100%。
篇7
關鍵詞:冕寧縣;生態旅游發展;生態林業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發展,人口密度加大,人們工作繁忙,運動不足,飲食習慣、塵埃、噪聲支配著城市生活,給人們帶來的生活韻律紊亂,回歸自然的旅游成為人們迫切需求的活動,這種活動就是生態旅游。
生態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時真正感覺大自然的真實與美麗,并盡量不破壞這種美好的環境;由于是通過該種形式的旅游,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加環保知識,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之在生態上可持續。生態旅游的本質就是以欣賞、體驗生態為目的的旅游活動,人直接參與到生態系統之中,主要是森林旅游資源。森林旅游資源是指以森林為主體的具有美學價值、生態環境價值、旅游價值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總稱。
地處我國西南地區的四川省冕寧縣具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在現有旅游景點的基礎上,加強該地區生態旅游發展與生態林建設,能使冕寧縣生態旅游發展與生態林業建設相互提供發展機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生態林業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有利樹立和強化林區居民的生態道德觀、環境保護意識,為冕寧生態林業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發展冕寧縣生態旅游有利于鞏固冕寧生態林業的成果。同時,可以改善旅游環境,吸引外地游客到此旅游,提高冕寧人民的經濟收入。
1 冕寧境內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
冕寧位于四川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端。為“涼山北大門”。地域南北長104km,東西寬67km,幅員面積4420km2。著名的安寧河發源于此,并縱貫全境,屬攀西精華地帶,有“攀西龍頭”之譽。
冕寧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境內山谷高差懸殊,氣候變化明顯,既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氣候區,又有溫暖帶、溫帶、寒帶氣候區。東面有安寧河百里平川田園景色,西部有雅礱江高山峽谷風光,南面有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靈關道的險關要隘,北部阿嘎拉瑪山冰雪皚皚的危巖奇峰。
目前,縣境內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革命紀念地彝海、宗教勝地靈山寺、舉世矚目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安寧湖、冶勒野生動物保護區和雅礱江大峽谷等是人們喜歡游覽的風景點。
1.1 涼山明珠彝海
彝海通常稱為魚海子,是天然的高山湖泊。地下水源豐富,活水終年溢流不枯。彝海景區公路與108國道相連,現在高速公路在彝海專設了出站口,前來觀光旅游的人也比以往增多,它以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而名揚全國。彝海是時將軍與彝族頭人果基小約達歃血結盟的地方,現在有“彝海結盟”紀念館和 “彝海結盟”塑像,是著名的革命紀念地、紅色旅游景點,是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有很多游客來這里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1.2 衛星從這里升起
衛星發射基地是一塊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物產豐富的寶地。從前這里處處是茂密的森林,無山不青、無水不秀,后來因植被遭受破壞,洪水泛濫成災,出現了荒山坡、爛河灘。近年來,縣林業局、瀘沽林場加強沙壩片的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荒山披上新綠。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從這里升起,飛向太空,一種震撼全世界的力量使她在一夜之間就變了樣,成為舉世矚目的人造衛星發射基地,而且被人們稱之為“現代高科迷宮”、“神秘峽谷”、“東方星座”、“民族的脊梁”等。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沙壩峽谷從此敞開了通往宇宙的大門。
現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在沒有發射衛星時對外開放,開放的景點主要是發射場上新、舊發射塔架,展廳陳列的一顆實體火箭,控制中心的參觀廳,在此可以觀看從大型彩色電視屏上播放的衛星發射過程的實況錄像。
1.3 宗教勝地靈山寺
在冕寧縣城以東10km的深山中,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古老寺院。那就是近百年來聞名省內外的宗教勝地靈山寺。靈山寺除了這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外,附近山上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景點。如紅海、墨海、連三海、褲襠海、向陽坪瀑布、黃草坪老虎口和抱母雞石等景觀還有待合理開發。
1.4 野生動物保護區冶勒
這里不但景色宜人,而且擁有眾多的珍稀動物,有“南北動物走廊”之稱和名貴中藥材,是川西南“中草藥寶庫”的組成部分。保護區內有大熊貓、小熊貓、雪豹、獼猴、獐、黑熊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23種。還分布有紅豆杉、蟲草、西康玉蘭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大宗藥材也較多,如黃芩、黨參、五味子、貝母、天麻等。
1.5 安寧湖
大橋水庫(安寧湖)是蘇聯專家測定工程,后因蘇聯專家撤走而擱置,近些年來,國家又開始了大橋水庫的修建,現已建成蓄水發電、防洪、旅游為一體的大型水庫,對防洪和水利資源的綜合利用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山前山后有仙人洞、燕易卡、簸箕天、倒關門等自然景色。遺憾的是山巔齒峰峭立,常為煙云籠罩,時明時暗,色變莫測,加之交通不便,這些地方沒有被開發。
2 冕寧生態旅游和生態林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缺乏宣傳,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在省內外影響非常小;林區居民缺乏生態道德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對森林資源過度開發,造成局部地區的不良影響;旅游人才短缺,人才管理不盡合理;生態旅游項目開發缺乏科學論證與合理的規劃設計;生態林業建設中生物多樣性程度偏低,影響了生態旅游的發展;科技投入不足。
3 針對冕寧生態旅游和生態林業建設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3.1 加強宣傳
各景區要大力打造景區品牌,提高宣傳力度(高速公路醒目的地方設宣傳牌及省級電視臺宣傳),雖說靈山景區已評4A景區,但是在全國知名度都還不高。
3.2 提高林區居民的綜合素質
對林區居民要通過學習并宣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文化和思想,讓林區居民認識理解生態旅游的真正涵義,提高林區居民的綜合素質,貫徹落實好天然林保護工程,對現有天然林的資源進行保護,嚴禁采伐林木,杜絕非法開采礦藏,防止水土流失,治理不良的生態環境,營造良好的生態旅游氛圍。
3.3 加強旅游人才的培養和管理
生態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有大量的旅游方面的人才,要求旅游教育同步發展,文旅局可以引進旅游專業人才,并選拔從業人員去旅游學院培訓;也可以將林業森工、企業職工轉產到旅游行業;從當地居民中招聘人才,但必須接受從業培訓,并且建立起旅行社,合理地安排從業人員。
3.4 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冕寧縣旅游項目開發缺乏合理規劃,影響著生態旅游業的發展。人們進行生態旅游是為了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增長知識。作為旅游景點,就要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的服務體系,各景區要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合理開發;在安寧湖、彝海等景點修建必要的娛樂設施,如可以在水庫邊設置釣魚臺、游泳場所和各種水上娛樂設施,加強交通建設,在不通車的地方架通索道。
3.5 加強生態林業建設
加強生態林業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依據生態林業建設的狀況,搞好生態旅游發展目標的研究和總體布局,研究制定區域生態旅游發展的容量規劃,制定生態旅游發展的總體規劃,提高植被覆蓋率。制定改善生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林業實施天保、退耕還林工程,將荒山變成林子。在旅游景區加強植樹造林力度,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要走少而精的路子,不能簡單追求造林面積數量。鼓勵農戶承包荒山造林,在荒山上可規劃為經果林區,待樹木成林后,春天是花的海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是果的季節。鼓勵開辦農家生態園,使生態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同時可以使山區農民收入有所增加。
3.6 加強科技投入
引進先進的科技,鼓勵投資,重在參與,現在靈山寺和彝海已經開始投資開發,還需將安寧湖、雅礱江大峽谷和錦屏山附近的幾個景點及時開發出來,變成高品質的旅游景點。
篇8
摘要: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對維護生態系統平衡和保障社會經濟系統的協調性具有重要意義,縣域生態文明建設中要重點解決觀念、規劃、科技創新、發展與保護、機制和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保障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有序、健康、有效地推進。
關鍵詞 :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發展
一、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能源匱乏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可以說生態文明建設對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夢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同時,黨的十精神也為縣域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明確了方向。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我國的土地超過90%分布于縣域,縣域人口又占全國人口的70%以上,自然資源也大都分布于縣域,這就決定了縣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和全局性作用,因此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又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二、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縣域生態文明觀念淡薄
我國縣域民眾的生態意識和相關知識水平還都處于較低的水平,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教育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人們的生態觀念、環境保護意識、可持續發展觀念總體上不強,生態文化、生態教育發展較為落后,不符合建設生態文明的需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普遍落后于城市,工業化、現代化的進展步伐相對于城市較慢,又由于人口和生產力的分布較分散,致使人們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壓力等問題感受不是那么強烈,還存在較為依賴政府的特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滿足眼前利益,短期效應還在左右著許多人的決策,隨意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仍舊屢禁不止,對于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縣域生態文明及道德觀念還很淡薄。
2.整體統籌不足,長遠規劃欠缺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目標,任重而道遠。而我國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現狀是:迫于政績考核和經濟發展的壓力,一些基層政府為完成招商指標而招商,降低門檻,引進技術含量低,高消耗、高污染的企業,沒有形成產業鏈;又出于稅收的考慮,對這些企業不進行嚴格監管,于是縣域內空氣、土壤、河流污染日益嚴重;為追求GDP 增長,缺乏科學規劃的盲目過度開發,耕地、濕地、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銳減;農民為追求短平快的經濟收益而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地膜,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農產品污染日趨嚴重,生態系統失衡,難以恢復。這些問題的存在,無不說明在縣域生態文明建設中,政府保障機制中整體統籌,科學規劃制定與執行的欠缺。
3.縣域生態文明發展與保護矛盾突出
縣域產業大多規模小、散亂分布結構不合理,與許多自然保護區、生態濕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存在一定矛盾;灘涂養殖、風電等項目的規劃和發展,港口建設及臨港產業布局與海洋功能區劃存在一定的沖突;各種休閑度假村、山莊、農家院的亂建亂設嚴重影響了青山綠水自然生態;經濟要發展,要不斷加大投入和產出,但縣域諸多項目卻存在產業層次低、環境風險高的特性,發展與保護長期處于此種狀態之中,如何協調好兩者之間的矛盾,確保縣域生態文明的良好發展將成為首要問題。
4.縣域生態保護與建設投入不足
我國大多縣域經濟基礎薄弱,自我發展能力低下,國家投資不足,地方匹配資金和群眾自籌能力有限,導致治理標準低,綜合配套差,進度慢,生態文明建設的效果不理想。在開展生態環境建設上,搞“面子”工程,造成勞民傷財,給生態環境建設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生態環境的不斷遭到破壞,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繼而阻礙了生態文明建設。
三、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與對策
1.培育生態文化理念
生態文化是一種價值理念,不是自然產生的,需要長期的培育。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媒體的宣傳作用以及學校的教育作用,通過相關政策的完善、課堂上列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惠民活動等等,力爭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的加大宣傳力度,逐漸轉變縣域民眾的生態文明理念,弘揚生態文化,讓人們意識到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自身身體健康,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更加重視節約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只要讓生態文化理念逐步滲透到每個單位、家庭和個人,在縣域民眾心里生根發芽,徹底轉變觀念,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發展與環保雙贏,才能更好更快地促進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
2.科技創新謀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實現最重要的途徑是依靠科技創新,只有以科技為指導,才能科學的分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和條件、路徑和模式、重點和難點、前景和風險,比如如何節約不可再生資源、開發新能源、如何提高縣域有限的人均資源利用率,如何開發生態農業等等。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一個好的生態環境能有效提高人的生存質量,從而進一步促進人的科技創新;反過來,只有科技成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才能真正地推動自然環境的改善,實現對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依存。在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我們應該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創新能力,全力推動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術不斷結合。
3.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循環生態產業
優化產業結構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核心問題。優化縣域經濟產業結構,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科學確定縣域主導產業,形成產業集群,發展產業間的循環生態經濟,推進農業現代化。
綠色產業既包括環保產業的內容,也包括傳統產業的綠色化,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的綠色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資源是人與環境的中心環節,資源保護與節約是生態文明建設、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目的。它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載體,也是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
4.健全生態文明建設機制體制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十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條。生態文明的建設機制不完善是制約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因素,完善生態文明的建設機制應從縣域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促進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健康發展。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眾參與機制、產業化機制、生態環境法律體系、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政績考核機制等等,要加大制度創新力度,通過加大投入、科技引領以保障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有序、健康、有效地推進。課題編號:
L13BZZ007。
參考文獻:
[1]王青云.縣域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鐘明春.生態文明研究述評[J].前沿,2008(8).
篇9
論文摘要:生態現代化理論是當今一種頗具影響力的思想,主要包括環境問題策略論,科學技術作用論,市場、政府與公眾作用論以及“弱化”和“強化”論等基本內容,它為解決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中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建設生態城市提供了啟發,即要樹立現代生態觀,積極發展生態科技,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公眾的作用,建設生態城市系統。
生態現代化理論是在上世紀80年代隨著西方發達國家對環境與發展問題進行深入反思而產生的。它最初由德國社會學家胡伯提出,并首先在一些西歐國家特別是荷蘭、德國和英國產生了較大影響。經過近30年的發展,生態現代化理論從一開始強調技術創新對生態現代化的作用,到注重政府和市場等其他因素在生態轉型中的作用,再到關注全球生態現代化的研究,逐漸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思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生態現代化理論的基本內容
(一)環境問題策略論。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治理環境采取的是傳統策略,即“應付治療”的補救策略。這種方法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隨著環境污染在全球范圍內普遍的發生,人們逐漸認識到這種傳統策略存在的缺陷。生態現代化理論認為,“環境問題的解決應從補救性策略向預防性策略轉化”。所謂補救性策略是指對破壞環境的產品和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給予修復或補償,由此消除污染;所謂預防性策略是通過技術創新使得生產及其產品不對環境造成影響,同時通過對經濟和社會結構進行調整。消除那些引發環境污染的生產與消費方式。生態現代化理論把從補救性策略到預防性策略的轉變看作是實現生態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科學技術作用論。在生態現代化理論看來,科學技術是治理環境惡化、改善環境,實現生態現代化的又一重要手段。它認為,雖然環境問題的出現與科學技術有關,但科學技術并非是造成生態危機的罪魁禍首,科學技術在預防和治理環境問題時有著更重要的價值。實現生態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軌跡要改變方向,不能是發展以前的與自然對立的、破壞環境的技術,而是要大力發展先進的環境技術。一方面,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對自然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能減少生產過程及其產品造成的環境問題,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的良性互動。
(三)市場、政府和公眾作用論。生態現代化理論很注重市場、政府與生態現代化的關系。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的主張一致,生態現代化理論認為經濟增長與環境改善能同步進行,經濟與生態之間是可以實現雙贏的,而不是不相容的。市場在實現生態現代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因為遏制污染的新技術必須通過市場才能使生態走向可持續發展,政府是不能干預的。然而,這絲毫不否認政府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在生態現代化中,政府應該從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制定環保政策,變補救性策略為預防性策略,最大限度地減少發展的環境代價。市場和政府的重新定位也改變了公眾在生態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新技術通過市場化運作和政府的鼓勵,得以在公眾中廣泛傳播,這大大調動了公眾的參與意識,從而使他們成為生態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弱化”與“強化”論。生態現代化理論有“弱化”與“強化”之分。所謂“弱化”理論就是指用科學技術手段來解決環境問題,提倡由科學界、經濟界與政界合作,共同參與制定政策。這種理論針對的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可以利用這一理論鞏固它們在全球的壟斷地位,從而把其他國家排除出去。而“強化”理論則把對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注視擴展到全球范圍,這有益于全球民眾對環境問題進行關注、參與和交流,可以為整個人類社會發展提供指導性的、全面的、開放的策略。生態現代化理論認為,人類的環境意識正在發生轉化,即逐步由生態現代化“弱化”意識走向“強化”意識,這是人類環境意識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當前我國城市生態建設面臨的問題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集中體現了國家的綜合實力、政府管理能力與國際競爭力。聯合國權威機構預測,“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也必須走城市化道路。近年來的發展表明,我國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城市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帶動了國民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工業增長值的60%,第三產業增加值的85%,國內生產總值的70%,國家稅收的85%都來自城市,中國城市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然而,由于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比較快,并長期受到傳統城市化理念的影響,使得我們片面追求城市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城市環境問題和生態建設,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一方面,我們在城市化過程中資源利用不合理。拿土地資源來說,近20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的數量增加與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占用土地的面積也逐年擴大,這使得全國耕地面積迅速減少。從2004年土地變更調整結果來看,全國耕地面積由1996年10月底的19.5億hm2減少為2005年10月底的18.31億hm2,耕地凈減少1848萬hm2,人均耕地由1.59 hm2降為1.4 hm2。與此同時,土地利用率低,浪費比較嚴重。據有關專家統計,我國近幾年城市土地利用集約度除北京和上海等少數幾個城市有上升趨勢外,其他地區城市土地利用集約度均出現下降,城市土地的4%--5%都處于閑置狀態,40%被低效利用,城市平均建筑容積只有0.507,遠遠低于工業化國家的水平。
另一方面,環境污染成為我國城市化過程中的又一嚴重問題。當前,我國城市發展仍然存在重視經濟和忽視環境的問題,盡管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但解決這一問題還缺乏必要和有力的措施。拿城市交通對環境與資源的危害來說,隨著私家車的增長,汽車越來越成為城市能源消耗和環境惡化的主要方面。2000年我國汽車消耗油量為4800萬噸,比1999年增長7.81%,大大超出了過去10年我國每年平均能源消耗2.6%的增長速度。據估計,到2020年我國的汽車燃料需求量將達到1.5億噸,是1999年的3.34倍,年均增長5.92%。同時,據環保總局估計,2005年我國機動車排污在城市大氣污染中所占的平均比例將達到79%,汽車尾氣污染將對人類的生存造成致命的損害。不僅如此,城市垃圾、噪聲污染、水污染、沙塵污染和煙油污染等也成為影響城市發展的嚴重問題,如果不采取措施,這些問題將引起嚴重的生態失衡,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總之,在傳統的發展模式影響之下,我國城市發展仍然存在著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發展中的生態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國城市的發展模式必須轉變。在這一方面,生態現代化理論則為我國城市發展提供了啟發與指導,為我國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即向生態城市發展,使我國在城市化過程中達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互利雙贏。
三、生態現代化理論與我國生態城市建設
對于“生態城市”而言,目前學界還未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生態城市作為城市化發展的一種理想模式,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人類居住區形式,它使得經濟與環境融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城市是人類改變傳統發展模式,謀求可持續發展的結果,也是未來城市的重要特征和發展趨向。它不簡單等同于自然保護主義的“綠色城市”,不僅僅指“天藍、地綠、水清”這些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它有一套良性的生態機制,能夠使城市的生態形象與生態功能相統一、協調起來,從而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那么,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生態現代化理論啟示我們:
第一,轉變傳統觀念,樹立現代生態觀。傳統觀念把自然環境作為為人類服務的工具,人類可以對之任意處置。然而,在現代生態城市建設中,我們不應該把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作為相對立的兩極而應把它們看作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不僅如此,我們也不能把對“生態城市”的理解片面化,認為只不過是要搞綠化建設,而是要把生態城市的建設理解為一個系統工程,它是社會生態化、經濟生態化和自然環境生態化相互協調發展的統一體。社會生態化表現為社會發展的和諧有序,社會環境公平、公正;經濟生態化表現為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結構優化,資源利用合理高效,生產消費模式可持續等;自然環境生態化表現為自然環境優美,人與自然有機結合、和諧相處。我們必須把這一理念貫穿于生態城市建設的始終。
第二,積極發展生態科技,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生態現代化理論非常重視科學技術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用,把革新技術看作是實現生態現代化的核心內容。生態科技是一種系統的科技,它不僅具有傳統科技的專門性功能,而且還具有系統性功能,因為它在維護生態系統協調的同時,還能夠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當前,我國應該鼓勵發展生態科技,發揮生態科技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作用。例如,我們正在倡導的清潔工藝就是這樣一種生態科技。清潔工藝是對產品和生產過程持續運用整體預防的環保戰略的工藝,它不包括末端治理技術,如空氣污染控制、廢水處理、固體廢棄物焚燒或填埋,而是通過應用專門技術,改進工藝技術和改變管理態度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我國生態城市的建設中,積極發展生態科技有助于從源頭上遏制環境污染并提高生產效率,達到環境與發展的雙贏。
篇10
關鍵詞:動態稱重 數據處理 在線標定
中圖分類號:TP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c)-0232-02
隨著現代科技飛速發展及生產質量要求的提高,“定時取出,分別稱量”的“人工抽查”方法逐漸被100%在線檢測的方式替代。因為制藥、食品加工生產線現場存在各因素使得小量程動態稱重儀的精度和穩定性受到很大影響,故需要定期進行標定。動態稱重儀離線送檢過程頻繁拆裝給測量系統再次帶來不穩定因素,我們研究開發了動態稱重儀在線標定系統,實現了樣品重量自動讀取和記錄、動態信號濾波處理、標定靈敏度計算,以及和精密電子秤同步比較驗證等標定功能。該文主要討論在線標定系統的算法原理和軟件設計方法。
1 動態稱重數據處理方法
動態稱重儀是在產品連續傳送過程中進行在線稱重,直接測量到的信號數據表現為一個類梯形波的動態過程信號。而且由于現場送料和分選裝置產生的機械振動,以及測量系統電源波動和電氣噪聲影響,這個過程信號常帶有多個頻率的干擾信號。在對整機系統測量信號頻譜分析的基礎上,本軟件采用整周期移動平均方法進行濾波處理,其實現方法是: 設整個動態稱重信號數據長L,每次取N個采樣值看成一個隊列,進行算術平均運算;再取一個新數據放入隊尾,并扔掉原來隊首的數據,把新的隊列進行平均濾波,就可獲得新的濾波結果。N值可根據周期干擾的頻率成分來選擇。
設重量信號測量電壓為數組X(i),取N=126時,則第1個濾波數據U1等于X(1)~X(126)的平均值,第2個濾波數據U2等于X(2)~X(127)的平均值,依此類推,可以得到一組濾波數據Ux(i)。取濾波信號的Ux(i)最小值即為有效測量電壓值U。存在零位偏移的測量系統線性標度變換公式。
k = (U-U0)/ Wb
式中,Wb為樣品(砝碼或替代品)標準重量;U為測量x對應的穩態電壓量;U0電壓量零位偏移;k為系統測量靈敏度。重量測量時,產品未傳送到稱重托盤前的數據就是零位偏移的測量值,取濾波數據最初的數百點進行平均,即可得到動態零位電壓U0。實際上在線檢重系統測量特性存在明顯的非線性,需要進行校正處理以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本軟件采用分段線性插值法進行非線性校正。
2 軟件系統設計
測量系統采用以PCI-9111多功能采集卡進行數據采集,軟件開發采用C++ Builder6.0可視化集成環境。在線標定軟件系統分為圖1所示四個模塊:①靜態標重實現樣品編號、標準重量和量級的錄入、編輯、存儲功能;②動態標定實現對樣品動態重量信號的采集、濾波處理,以及有效測量電壓、零位偏移和標定靈敏度計算存儲,③測量驗證模塊采集待測產品動態重量信號并進行稱重計算,以及與電子秤測量值進行比較,計算出標準差;④標定分析模塊對量程范圍內各個量級的靈敏度新舊數據進行比較,結合測量驗證數據分析,確定標定數據是否合理,合理部分數據存儲,不合理部分則再次進行標定,如需要還可對干擾信號頻率重新分析,并更新濾波參數。軟件設計中采用C++ Builder操作Access數據庫的2個表,標定數據表和測量數據表,分別存儲標定數據和驗證數據,便于用戶對標定過程量值傳遞和溯源進行分析評估。
3 系統應用分析
實際測試分主要兩步:動態標定和測量驗證。動態標定時要分兩種方式采集數據:按照重量逐步增加的方式和逐步減少的方式,分別采集各量級樣品的動態信號,同一樣品的兩個動態重量信號電壓數據分別進行濾波處理、求有效測量電壓、除皮后得到穩態電壓,再取其平均值,作為標定靈敏計算的有效電壓值,這樣可以去除重量往復變化過程傳感器特性可能存在的回程誤差。
測試中采用砝碼替代品作為樣品,50.65 g動態重量信號濾波前后波形見圖2,濾波前信號為帶很大噪聲干擾的波形,濾波后得到表示信號趨勢的類梯形曲線。7個量級的樣品標定數據見表1。
測量驗證時可選擇重量在有效量程40~200 g中的任一質量的物品,通過傳送帶通過動態稱重儀,稱重儀根據標定靈敏度進行線性插值得到測量靈敏度,計算出物品的測量重量值,經精密電子秤比較驗證,標定后動態稱重儀測量標準差
4 結語
本文在對動態稱重儀工作環境分析的基礎上,介紹了動態稱重數據處理方法和計算原理,以及動態檢重儀標定軟件的設計方案,并通過標定分析和測量驗證,證明了標定系統設計的有效性。該軟件系統具有界面友好、算法簡單有效、處理速度快、數據查詢和分析評估便捷的優點,符合標定需要。
參考文獻
[1] 毛建東.動態稱重系統的動態補償和校正[J].食品與機械,2006(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