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稅風險范文
時間:2023-03-23 12:24: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涉稅風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9 年我國企業可能將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而這無形中也增大了我國2009 年財政收支平衡的難度。保障國民經濟增長、維持社會穩定、刺激消費以及投資基礎建設都需要財政收入的支撐,而財政收入的來源主要是稅收收入。基于這樣一種形勢,我們可以推測,2009 年稅務機關的征管、稽查力度將趨于嚴格。
作為企業,逆勢之中不僅需要在經營方面繼續尋找新的增長點,還應密切關注國家宏觀調控手段以及企業的稅收政策。一方面要積極了解把握稅收政策,及時對稅收政策的調控做出快捷反應,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另一方面密切關注稅收政策并積極應對經濟形勢,防范可能面臨的稅收風險,將其落到實處。
2008 年我國的稅收政策變化有些讓人應接不暇,企業需要關注重點稅種的政策變化及相關風險點。
增值稅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擴大需求,促進企業設備投資和擴大生產,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國全面推行了增值稅轉型改革,規定自2009 年1 月1 日起,允許抵扣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企業在操作實務中需注意此次增值稅改革的幾個重大的變化點以及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1.抵扣范圍。為堵塞因抵扣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可能帶來的稅收漏洞,修訂后的《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與企業技術更新無關且容易混為個人消費的自用消費品(如小汽車、游艇等)所含的進項稅額,不得予以抵扣。
另外,購進固定資產及其相關的運輸費用均可抵扣。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70號),“自2009 年1 月1 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包括接受捐贈、實物投資)或者自制(包括改擴建、安裝)固定資產發生的進項稅額,可根據新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和《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和運輸費用結算單據從銷項稅額中抵扣?!?/p>
在此提醒企業應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時及時進行認證,對于一些購進固定資產等的情況,如無法確定是否屬于可抵扣范圍,建議先進行認證,避免一些可抵扣項目因超期無法認證而不能抵扣的風險。
2.跨期抵扣。根據財稅[2008]170號規定,“納稅人允許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2009 年1 月1日以后(含1 月1 日)實際發生,并取得2009 年1 月1 日以后開具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上注明的或者依據增值稅扣稅憑證計算的增值稅稅額?!?/p>
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允許抵扣的固定資產實際購進行為發生的時點問題。筆者認為,可以依據新增值稅條例及實施細則中對于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規定來進行具體屬期的判定。二是允許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扣稅憑證須為2009 年1 月1 日以后開具、取得并經過認證的。對于有些企業為了獲得抵扣而將原本在2008 年度發生的固定資產采購行為以退票方式重新在2009 年開具的情況,很可能為企業帶來稅收風險。
3.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物品。對于使用過的屬于條例第十條規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按簡易辦法依4% 征收率減半征收增值稅。對于使用過的其他固定資產,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70 號)第四條的規定執行。
關于這一點提醒企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固定資產出售時適用的政策不但需要區分該項固定資產購入時的不同情況進行繳稅,而且還要看企業出售時所開具發票的情況,如果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則不能按照4% 減半征收的優惠稅率來繳稅;二是對于購入固定資產的企業而言,無論所購買的是新設備還是舊設備,只要購入方能夠取得該項固定資產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并符合條例中所規定的抵扣條件,均可按照相關政策進行認證及抵扣。
此外,降低了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修定前小規模納稅人分為工業和商業兩類,增值稅征收率分別為6% 和4%。修定后的增值稅條例對小規模納稅人不再區別工業和商業的適用稅率,將征收率統一降至3%。
營業稅
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需要引起企業注意的有兩個問題:
第一,與《增值稅暫行條例》銜接,將納稅申報期限也由10 天延長至15 天,并且進一步明確了對境外納稅人如何確定扣繳義務人、扣繳義務發生時間、扣繳地點和扣繳期限的規定。
第二,改變了原來條例中規定的營業稅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地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但是,納稅人提供的建筑業勞務以及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應稅勞務,應當向應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營業稅勞務應當在機構所在地進行申報納稅,改變了原條例中要求向“勞務發生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的原則,這對于很多企業來講應該說是更容易操作了;二是建筑業的勞務仍應繼續在應稅勞務發生地進行申報納稅。企業在實務操作中需注意區分不同情況分別適用不同政策,避免納稅風險。
企業所得稅
2008 年1 月1 日起開始實施的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一直是企業高度關注的熱點。提醒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有以下幾點:
1. 稅收優惠政策。企業要高度關注新企業所得稅法的稅收優惠政策并盡量用好用足。對于新企業所得稅法體系下的稅收優惠政策既有從2008 年起即宣告廢止不再繼續執行的政策,也有在符合一定條件下可以實施過渡的優惠政策,另外還有一部分是在新法體系下可以繼續執行到期的優惠政策。企業需要關注的是優惠政策的具體內容、需要符合的條件、具體認定管理辦法以及稅法對企業財務核算方面的要求。
2. 工資薪金扣除。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倍涨暗摹秶叶悇湛偩株P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 號)則對此做出了明確規定:合理的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按照股東大會、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或相關管理機構制定的工資薪金制度規定實際發放給員工的工資薪金,并且給出了稅務機關在對工資薪金進行合理性確認時可以依據的原則。該文件中對于工資和福利費范圍的規定也是需要企業重點關注的內容。
對于企業而言,需要及時做出稅收安排,即企業需制定規范的員工工資薪金制度,對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要及時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而對于一些習
慣于以發放各種補貼代替工資的企業,則需要檢視一下是否有必要對企業的工資制度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新企業所得稅法體系下,根據國稅函[2009]3 號文件的規定顯而易見,企業如果能將各主要稅種相關政策的變化是
企業需格外關注的。在用好優惠政策的同時,更要嚴控風險。
種補貼取消,代之以固定月薪的形式會更有利于降低稅負水平。此外,對于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該文件中規定企業應該單獨設置賬冊,沒有單獨設置賬冊準確核算的,將會面臨稅務機關核定的風險。
3. 捐贈支出稅前扣除。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對于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做出了相關的規定,但大家對于虧損企業如何扣除一直有著不同的理解。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民政部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 財稅[2008]160 號) 對此予以明確,“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大于零的數額。”這里可以理解為,如果企業的利潤總額是虧損,應不允許扣除公益性捐贈支出。這一點需要企業提早做好規劃。
房產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6 號宣布:自2009 年1 月1 日起, 原1951年公布的國務院令政財字第133 號《城市房地產稅暫行條例》廢止。自2009年1月1 日起,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組織以及外籍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繳納房產稅。至此,內外資企業將適用同樣政策、同種方法進行計算繳納房產稅及城鎮土地使用稅,結束了內外資企業在房產稅上的不同。外資企業需要對此加以關注。
財稅[2008]152 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關于房產原值計稅的規定。需要企業注意的是,對依照原值計稅的房產,不論是否記載在會計賬簿固定資產科目中,均應按照房屋原價計算繳納房產稅。房屋原價應根據國家有關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核算。對納稅人未按國家會計制度規定核算并記載的,應按規定予以調整或重新評估。對于一些企業有意通過在固定資產科目中少列原值從而少繳房產稅的做法,今后將面臨著調整及重新評估進行補稅的風險。
契稅
2009 年,也許有不少企業會考慮內部的重組。提醒有重組計劃的企業應關注一下契稅的政策變化。
篇2
關鍵詞:企業 涉稅風險 特點
稅收伴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財務風險和法律風險是稅務風險主要表現形式。企業從設立、籌資、投資在到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都涉及到稅收,因此稅務風險是企業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如果企業忽視稅務風險的影響,就會造成稅務風險與企業經營管理脫節,最終產生財務危機和法律風險,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一、稅務風險的特點
(一)不可避免性
稅收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的特點,決定了企業都必須依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納稅,納稅行為要以稅法作為法律依據為準繩,無論企業或個人是否情愿,企業稅務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只要企業長期存續,都會涉及稅收事宜,都要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不論其經營狀況是贏利還是虧損,都不可避免會遇到稅務風險。但稅務風險的不可避免性是從企業持續經營這一長期階段來看的,對某一特定的稅務風險,企業可以對某一經濟活動的不作為來加以避免。
(二)可控性
風險是任何事物發展客觀規律中較難把握的一種。就稅務風險而言,其成因較為復雜,它涉及對未來的預測,但是企業對產生稅務風險可以借助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并參照經驗來加以分析,從而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來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提高企業應對稅務風險的能力。
(三)主觀判斷性
稅務風險的主觀判斷性是與納稅風險的相關主體即企業納稅人員和稅務人員行為緊密相關的,其稅務風險意識與業務素質直接關系著稅務風險,及稅務風險發生與否和造成損失的大小。稅務風險意識強、業務素質高的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等涉稅人員可以通過建立稅務風險預警與防范體系,在生產、經營、決策中充分識別和防范稅務風險,反之,企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較高。同時,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稅務人員的執法水平,形成了企業稅務風險損失的形成是稅務機關錯誤地認定企業依法納稅的行為屬違法行為。當然,隨著我國稅收執法人員素質的提高和稅法體系的不斷完善,稅務機關錯誤認定造成稅務風險的情況正呈下降趨勢。
二、繳納稅款給企業帶來的涉稅風險
從財務角度來說,風險是由于預期財務成果的不確定性,而出現不良財務結果的可能性。企業的理財活動的預期財務成果越不確定,出現不良財務結果的可能性越大,其風險也越大。企業的稅收風險是財務風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繳納稅款會給企業帶來6個方面的涉稅風險。
(一)稅款支付風險
我國稅法規定,企業只要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取得賬面收入和賬面利潤,無論這些賬面收入和賬面利潤是否已變現或能否變現(如賒銷及質量保證金等),就必須按期申報和繳納稅款,這使得稅金具有一定的預付性質,即使有特殊情況也需經稅務機關審批才能延期。企業一旦出現庫存現金即企業財務管理中現金是稀缺的資源匱乏而又無法獲得延期納稅的許可時,便只能形成“欠稅”,而且會面對稅務機關違法處罰風險和信譽損失風險。
(二)經營損益風險
政府的課稅(特別是企業所得稅)通常體現為對企業既得利益的分享,而同時只承擔企業部分相應的經營損失風險。按照我國稅法規定,企業虧損可以在以后5年的稅前補虧,這使得政府在一定意義上與企業共享收益,共擔損失:企業虧損時,政府也因同意其延期補虧。企業贏利時,政府通過征稅獲得一部分利潤;然而一旦企業在5年內不能扭虧為盈,企業將完全自己承擔風險損失。同時以增值稅為代表的流轉稅就更是不管企業是否有盈利,一概按稅法規定的應納稅額先行收取,不承擔企業可能經營損失的風險,這對企業經營損益產生的風險更大。
(三)稅收違法處罰風險
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稅收違法處罰風險既是法律風險,也是財務風險。有一部分納稅人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偷稅逃稅,以化解和減除稅款負擔風險為目的。按照稅法規定,納稅人不申報、不及時申報、不如實申報以及不按時繳納稅款等行為均屬于不遵守稅法的行為,而如果納稅人偽造、隱匿賬簿憑證,多記支出、少記收入, 造成少繳稅款的行為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偷稅。這些違法手段會產生的違法風險,不能化解稅款負擔風險,而且納稅人還會被稅務機關處以罰款,并補交所偷逃的稅款之外,并按日加收0.5‰的滯納金。同時,企業受到稅收違法處罰后就會成為稅務機關的重點監控對象,導致更加苛刻的納稅申報條件及程序,及稅務機關對其更加嚴格和頻繁的稽查,納稅人可能就要增加時間及經濟上的成本,嚴重的還會影響其生產經營活動,導致其市場份額的降低。
(四)投資扭曲風險
企業的某種投資行為一旦被政府課稅,就有可能使企業改投向其他的“次優”項目,而放棄先前認為“最佳”的項目,從而使企業承受一定的利益損失,這種狀況稱被西方經濟學家叫稅收的“超額負擔”。
(五)信譽與政策損失風險
由納稅人違法所引發的信譽與政策損失風險,具有財務風險和法律風險的性質,也可以歸入稅收違法風險。但由于這種風險影響較大,對納稅人的影響不是直接的,是無形的。納稅人蒙受經濟上的直接損失之外,還會被被稅務機關處罰,并在信譽、商譽或者名譽的損失,間接導致其他有關經濟主體會懷疑該納稅人的信用,不愿與其合作,因為大多數企業不愿意與欠稅或涉稅案件曝光的企業有業務往來,因為這些企業在資金支付能力及合同履行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較高的風險。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營改增”;企業運費;涉稅風險;處理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7014702
“營改增”作為我國當前實施結構性減稅改革中的重大舉措,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2013年8月開始,已展開了服務業與交通運輸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程,進一步擴大了納稅人范圍,有利于為納稅人提高盈利。此外,也易發涉稅風險。由此可知,在現階段必須要積極評估“營改增”涉稅風險,強化早期處理,不斷完善涉稅風險監控機制,已成為了當前納稅人至關重要的工作內容。
1“營改增”后企業運費涉稅風險與應對策略
依據“營改增”后推行的一系列稅收政策,要想判別支付運費方支付運費能否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必須要注意五個方面:一是發票是否是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現階段,基于必要條件下,稅務部門代開發票亦存在可行性。此外,還涵蓋鐵路部門的鐵路運輸發票;二是運輸貨物可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但其不涵蓋自用應征消費稅的游艇、汽車以及摩托車等;三是鐵路運輸發票能夠進行進頂稅額抵扣。按照鐵路運輸費用結算單據具體注明情況,僅涵蓋運費金額以及建設基金,而排除裝卸費、保險費等其他雜費;四是基于法定時間內(一般為180天),可結合相對應的稅務機關,進行認證辦理,對進項稅額進行抵扣;五是開具貨物運輸業發票單位與支付運輸款單位必須要高度一致,方可進行進項稅額抵扣申報。
執行財政部與國稅總局推行的“營改增”政策,在一些試點區,一些企業實際稅負易發增高現象。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該類企業實際可抵扣項目少,導致實際稅負劇增。筆者通過深入市場調研發現,自2008―2010年這三年,大型物流企業貨物運輸負擔率年均為1.89%左右,但平均營業稅實際負擔率占1.29%左右?;凇盃I改增”形勢下,在可抵扣購進項目中,一些貨物運輸企業可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對進項稅額進行抵扣,但增值稅負擔率將會上升419%左右?;谶@種形勢下,導致某些企業在貨物運輸發票與會計核算等方面上出現問題,無法進行涉稅處理,向主管國稅部門供應的涉稅資料不全,出現各種涉稅風險。針對這種情況,企業可以經由內部處理來解決。若運費發票沒有執行相關規定抵扣而產生稅務風險,必須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發票虛開問題。運輸發票抵扣無具體購進、銷售等業務,且數量、單價與稅額出現虛開。另外,裝卸費必須要與運費向分離;二是開具的發票存在不合理行。當發票項目填寫不完整,且未附清單;三是發票抵扣存在局限性。通常來講,銷售免納增值稅固定資產運費與購進的固定資產所形成的運費,可對進項稅額進行抵扣。此外,銷售免稅貨物運費可抵扣進項稅額。而運輸發票開票方與承運方必須要高度統一,抵扣單位要為運費發票抵扣單位。
基于“營改增”形勢下,企業必須要重視運費的涉稅風險,必須要注意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必須要依據稅務機關實施的政策,對全部進項稅額與運費抵扣稅額間比例進行詳細分析,立足于縱向面角度,對其存在的比例關系進行科學判斷。當其比例處于較高趨勢時,則表示波動范圍相對較大;二是分析運輸貨物合同、運輸發票、銷售貨物合同、運輸費用支付、購進貨物合同、貨物出入庫單據等,認真分析其與購進及銷售貨物是否存在無關聯的運費抵扣進項稅額情況;三是分析運輸單價,判斷運輸費用中是否存在裝卸費用,運輸價格是否存在偏高等現象;四是明確已抵扣運輸發票票面注明信息,對其項目填寫內容的完整度進行詳細分析。另外,企業要綜合處理稅收安排,預防涉稅風險。一般而言,在合同中,若無需進行運費收取時,可不予處理。此外,必須要嚴格控制對外雇車輛運輸條件,使銷售方明確運費承擔義務,盡可能地對商品銷售價格予以補償。針對外雇車輛運輸支付運費來講,可依據貨物運輸業增值稅發票票面信息,將注明金額納入到銷售費用中,在進項稅額中納入增值稅稅額。鐵路運輸發票上注明的運費金額與實際建設基金之和的7%比例可納入進項稅額中,其余可列為銷售費用。
2“營改增”后混業經營涉及的運費涉稅風險與應對策略
按照稅法相關規定,混業經營主要是指含有征收率或不同稅率的銷售貨物、應稅服務或提供修理修配的勞務。就處理規則而言,要分別核算應稅服務、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征收率銷售額。而未分別核算的項目有三種處理辦法:第一,稅率不同的銷售貨物、應稅服務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勞務適用于稅率;第二,若應稅服務、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征收率不同,則適用于征收率;第三,若銷售貨物、應稅服務、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稅率或征收率均不同,則適用于稅率。
3“營改增”后特殊混合銷售行為運費涉稅風險與應對策略
按照稅法規定,特殊混合銷售行為主要是指納稅人銷售貨物,在此基礎上,提供一定的勞務行為,其銷售行為存在貨物銷售額與非增值稅應稅勞務。一般而言,必須要區分增值稅混業銷售額與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營業額,將其分類核算。當未進行分類核算時,針對增值稅混業銷售額來講,未分類核算部分適用于稅率征收。就建筑業營業額而言,必須要由地稅機關進行核定。針對混業銷售額而言,必須要由國稅機關進行核定。若企業存在欠稅等違法違規行為時,必須要繳納一定的滯納金,予以必要的罰款處理。
4“營改增”后支付非試點納稅人涉及的運費涉稅風險與應對策略
針對非試點納稅人來講,要按照稅法營業稅政策規定差額,對納稅人的應稅服務進行營業稅征收,銷售額主要是指用全部價款與價外費用來扣除其支付給非試點納稅人價款后的余額。應納增值稅額即為計稅銷售額與征收率計稅銷售額或應稅服務適用增值稅稅率的乘積。
5“營改增”后非正常損失中涉及運費的涉稅風險與應對策略
依據稅法規定,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基于管理不當等情況下,導致貨物出現被盜、丟失、變質等損失,屬于一種非正常損失。一般情況下,生產經營活動與非正常損失并無直接聯系,納稅人必須要承擔其進項稅額。由此可知,涉稅風險即為非正常損失中的貨物進項稅額、應稅勞務或購進貨物進項稅額、產品耗用應稅勞務,禁止從銷項稅額中進行扣除。若貨物存在一定的非正常損失,要轉出已納入的貨物采購成本運費與已納入的進項稅額運費。納入成本運費×7%(或11%)=運費進項稅額轉出。
6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要提高對“營改增”政策的認知水平,及時對各項試點政策進行綜合整理與分析,注明現行有效政策,進而優化涉稅風險的應對方案,強化與稅務機關的溝通與交流,認真分析“營改增”涉稅相關事項具體辦理時間、程序等,并與稅務師事務所通力合作,評估“營改增”涉稅政策難點以及涉稅風險,優化涉稅業務流程管理方案,綜合試點的政策經驗,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化敏.“營改增”后企業運費的涉稅風險及處理[J].當代經濟,2013,(08):108109.
[2]王化敏.“營改增”前后融資租賃企業的困惑與涉稅風險控制[J].當代經濟,2013,(10):104105.
[3]王化敏.“營改增”后企業運費的涉稅風險處理[J].財會月刊,2013,(09):120120.
[4]蘇強.“營改增”背景下納稅人涉稅風險管理及應對策略[J].注冊稅務師,2013,(08):5255.
[5]陳榮興.試論“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應對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3,(19):269269.
篇4
【關鍵詞】 稅收策劃 涉稅風險 電力企業 風險應對
一、電力企業稅收策劃思路
有效的資本經營是企業追求價值最大化的必要條件,運營成本的節約直接關系到企業的長期發展。稅收作為企業經營中的純成本,對經營成果將產生直接的影響。合法進行稅收策劃,利用國家政策導向的稅收優惠,優化企業納稅方案,獲得正當的稅收利益,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稅收策劃與逃稅、避稅等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稅收策劃體現為事前的計劃與安排,通過在日常經營活動中進行籌劃,根據國家政策限制和導向來調整投資理財活動,達到少繳稅或者遞延繳稅的目的。
在如今的市場背景之下,電力企業成本持續居高,而其他費用可挖掘的節約空間已經不大,在種情況下,利用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合理進行稅收策劃,節約稅收支出,是電力企業經營與發展中的一個重點。針對自身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充分的、多角度的稅收計劃,更有助于企業增強以法律維護企業稅務權利的意識,促進成本節約和經濟利益增加的同時,也將推動企業財稅管理觀念的進步。
電力企業的稅收策劃需要同行業特點和企業經營目標相協調。首先電力行業都具有一定地域壟斷性,產品銷售渠道和銷售環節相對固定,稅收策劃在銷售環節難以有效實現,因而在電力企業的稅收策劃中,應更多地考慮如何實現經營目標和企業整體效益最大化,而不是單純追求少繳稅金;其次電力企業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在企業經營中容易忽視稅收成本支出的大小,對稅收策劃的重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充分了解國家相關優惠政策并予以有效利用,是當下電力企業最為簡便和有效進行稅收策劃的方式。另外,由于企業類型和規模差異較大,而一般的會計事務所對電力企業的整個生產經驗過程難有完整充分的了解,照搬其他企業稅收策劃經驗和方案的問題時有發生。盡量避免不切實際的經驗照搬,在電力企業的稅收策劃中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電力企業稅收籌劃策略
1、稅收策劃層次策略
具體的稅收策劃從水平和層次上可以區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即避免額外稅負的最低層次策劃,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優化納稅方案的策劃,以及最高層次的策劃策略、積極爭取對企業自身有利的稅收政策。
企業實際支付款項大于按照稅法計稅的金額,負擔額外稅負,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是稅收策劃中首先要避免的問題。在最低層次上,稅收策劃首先要實現涉稅零風險,企業的稅收策劃首先應當保證賬目清晰、正確納稅,避免出現自身錯誤而多繳稅款。同時要注意避免無意中違反稅法規定,造成稅務機關認定的偷稅漏稅行為,而導致受到財務處罰以及名譽上的損失。避免額外稅負需要注意的另一個問題是保障企業對稅法政策正確深入地進行理解,確保企業可正確核算應繳稅款,從而杜絕稅務主管部門的非規范性征收、在具體執行稅收過程中出現涉稅損失的情況發生。
利用稅收法規優惠,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事前籌劃,盡可能降低稅收負擔,是優化納稅方案的稅收策劃。迎合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導向,需要對多稅種性質進行研究,對不同納稅的途徑、方法和收益有足夠了解,結合企業所在地區、組織形式以及投資方案等具體條件進行納稅方案的安排和優化。針對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而言,策劃重點可置于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方面。在做出投資和經營決策之前,綜合考慮不同決策方案在稅收政策背景及企業經營背景下出現的差異,針對具體納稅方案對比其預期成本和預期收益,通過成本收益分析,擇優選擇稅收策劃方案。
從稅收策劃的長遠性和策略深度來看,爭取對企業自身有利的稅收政策是最高層次的稅收策劃。隨著我國體制改革的深入,財政稅收制度的制定開放程度也在不斷提高,電力企業在公開的稅收政策討論中應明確企業目標,并盡量獲取支持。事實上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行業,電力企業在爭取有利稅收政策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由于上文中所論述的原因,電力企業領導者對稅收策劃的重視程度尚不夠,爭取有利稅收政策的積極性還未完全調動起來。
2、企業經營階段差異策略
在稅收策劃的不同層次之外,電力企業的稅收策劃涉及到不同經營環節和階段,稅收策劃角度和方法多樣。企業設立之初,公司投資形式的選擇應當與其所在地稅收核算規定相協調,這是實施稅收策劃開始就應注重的問題。在投資方向方面,電力企業應當跟隨改革發展的步調,依據政策優惠導向調整投資方向。企業清算與資產重組過程中,取得產權的支付方式不同將導致實際稅負不同,資產評估增值部分的確認應按照我國相關規定結合實際情況選擇。
電力企業稅收策劃的重點在于經營階段,在企業經營階段,稅收策劃涉及籌資安排與企業經營中的核算方法策劃兩個方面?;I資成本中包含的納稅因素決定了不同籌資方式和籌資渠道的組合將帶來不同的稅收負擔,尤其對于電力企業這樣的資金密集型企業而言,籌資方式需要謹慎選擇,以最大限度地節約籌資成本。在經營活動過程中,企業所選擇的財務核算方法應當盡可能地推遲納稅時間,從而提高流動資金的利用效率,利用好免稅期也是節稅的有效手段。
三、電力企業稅收策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合理的稅收策劃是電力企業節約成本、提高經營效率的有效手段,但是稅收策劃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實際問題,稅收策劃可能導致企業面臨外部政策環境和企業內部管理等帶來的稅務風險,另一方面,稅收策劃本身的開展和管理仍存在問題。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財稅政策都已得到明確解釋,而具體的操作細則常常不夠明晰規范,經常造成電力企業與相關管理部門之間存在理解偏差。而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也受宏觀政策環境影響存在差異,影響電力企業稅收策劃的準確性和執行效果。
其次,在行業內部各電力企業缺乏統一的財稅管理機制和統一的政策口徑,往往造成同一事項在不同地域往往形成不同的管理標準,管理的執行尺度也不盡相同,稅收策劃方案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確認存在一定困難。
最后,目前電力企業內部存在財稅人才不足、工作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而電力企業在財稅管理方面組織體系尚不健全,財稅管理人員常是身兼多職,影響了財稅工作的有效開展。受管理工作者時間、精力限制,稅務管理工作范圍局限于對報稅、納稅等日常業務的管理,有效的稅務策劃與研究工作難以進行。
四、涉稅風險及風險應對
1、涉稅風險來源分析
企業的涉稅風險主要來源于企業受到外部或內部因素影響,未能正確處理財稅關系,導致企業出現偷稅、漏稅現象,造成不必要的財務損失,同時對企業聲譽造成影響,嚴重的甚至可能直接為企業帶來法律責任。
外部政策環境變化,尤其是政府依據宏觀經濟環境需要進行政策調整時,稅務處理方法需要進行相應調整。新的稅收政策在剛剛出臺時一般難以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對電力企業而言,一項稅收的轉變可能會造成較大影響,難于被稅務工作人員迅速掌握和處理,而政策變化之前的納稅方案就需要進行重新審視和處理,這樣的變動最易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企業的內部控制不到位往往是導致風險難以控制、甚至增加稅務風險的主要原因。有效的組織設置和內審機制可以減少財稅工作人員發生不利于企業行為的情況。而電力企業的重生產、輕管理的企業意識導致內部稅務風險意識較為薄弱,內控機制的設立大多存在缺陷,而執行力度遠未達到控制稅務風險的要求,增加了企業涉稅風險出現的概率,一旦出現問題,其嚴重程度也可能超出預期。
對于電力企業自身,需要根據政策變化關注的重點稅種主要為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對所得稅優惠政策具體內容、需符合條件以及認定管理辦法具體事項認識不夠深刻可能導致財務核算難以滿足要求;而增值稅轉型改革中,允許抵扣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改革的變化點容易導致抵扣范圍確認、跨期抵扣等實務操作的稅收風險。
2、涉稅風險應對建議
為應對企業涉稅風險,電力企業首先應當增強風險管理意識。加強財稅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鼓勵企業財稅工作人員對國家出臺的相關配套政策進行深入的學習,關注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依據政策規定建立完善的稅收策劃體系和管理機制,在企業經營的全階段做好稅務管理和監督的各項工作,保障企業財務賬目清晰。
風險防范和應對要建立在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基礎上。電力企業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對稅收實行有效的策劃和管理,不能僅依靠相關業務機構的工作,在企業內部有必要設立獨立部門,培養稅務工作人才。在專職處理稅務工作之外,也可對財務部門的核算方式進行監督,財務部門和稅務部門之間可以進行互相的監督,達到工作上相互制約的目的,從而有效控制財稅工作中可能的風險。
在應對涉稅風險時,應采取適當方式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對已有風險事項形成正確認識,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處理。而經驗和數據的積累,也將為預測企業未來可能面對的行業風險打下良好基礎,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機制,有助于企業應對新的風險挑戰。
五、結語
目前電力企業對稅收策劃工作和企業涉稅風險的重視程度都尚不夠,對稅收相關政策的理解不足以及企業財稅基礎工作的不規范,導致全方面的稅收策劃難以進行,不利于企業節約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在內部控制與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更易導致企業的稅務風險。樹立正確的稅收策劃和涉稅風險意識,是電力企業稅務工作中的重點。在企業完全理解和掌握相關稅收政策的前提下,如果企業未能進行足夠的稅收策劃,則會導致企業額外支付原本可以合理避免的稅收。因而在電力企業的財稅工作中,既要注意謹慎避免涉稅風險,也要在充分理解相關風險的前提下,進行全面的稅收策劃,避免造成不必要損失。
【參考文獻】
[1] 孫曉輝、薄會東:電力企業財稅籌劃管理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1(15).
[2] 許雪媚:電力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探討[J].金融經濟(理論版),2010(11).
篇5
【關鍵詞】工業企業 涉稅風險 管理控制
當前形勢下工業企業面臨著空前的挑戰,一方面要增加生產銷售的產值,另一方面又要節約成本,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出臺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企業應當建立納稅風險管理機制,加強稅務風險的防范,減少稅務風險產生的損失。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如何重視納稅風險問題,建立稅務風險控制管理的機制。本文將對目前工業企業涉稅風險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當前企業涉稅風險的主要原因
(一)企業的納稅意識不正確
目前許多企業缺乏科學的納稅意識,甚至許多企業納稅的目的是為了不違反法律法規,對稅金繳納實行應繳盡繳、或者能繳盡繳的方法,而并不知道,也未深入研究納稅人應享有的權利。比如某些稅收優惠政策是國家為鼓勵某一行業的發展而制定的,符合優惠政策的企業也并沒有積極的參與并享受到這些優惠的政策;此外,還有一些企業雖然能做到依法納稅,但是缺乏依法節稅的意識,以節約企業現金流,增加企業流動資金,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得以正常運行。
(二)企業納稅風險觀念較為薄弱
納稅的風險時時刻刻存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其危害性極大。企業由于對稅法的法規條文不夠熟悉,從而導致企業過多的向國家繳納稅款增加企業的成本費用,或者應該繳納的費用沒有及時繳納,導致企業的偷稅漏稅。無論哪一種情況發生都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其次,工業企業的各級工作人員,包括管理層缺乏對企業納稅風險的認識。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多存在上述情況,納稅風險控制制度沒有建立,風險管理處于一片空白的狀況。
(三)企業辦稅人員缺乏專業素質
工業企業的稅務風險與企業辦稅人員的專業素質及道德素質息息相關。當企業辦稅人員具有較為扎實的業務水準,熟悉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熟練掌握稅務相關法律政策,能夠正確處理財務以及納稅的相關事宜,就能極大的降低納稅風險。如果財務人員不能熟練掌握辦稅相關業務流程,沒有對稅法及稅收政策深入的了解,就會使得工業企業的稅務風險增加。
二、工業企業涉稅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具體措施
(一)企業應建立科學的納稅意識
企業應該建立科學的納稅意識要認識到工業企業納稅是自己的義務,同時也是自己的權利。當國家出臺相關優惠稅收政策的時候,應當積極的參與并盡力的享受。明白國家制定這項優惠政策的出發點,從而依法節稅,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煙草生產企業,每年面臨著巨大的稅務負擔,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增加對煙草行業的稅收以來,企業一方面積極向國家納稅,以履行自己納稅的義務,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經營需要、設備引進、技術改造等因素,造成資金周轉困難,財務壓力加大,如果企業延遲繳納稅金,會面臨著繳納滯納金的問題。那么企業可根據國家稅收政策,及時申請延期繳納,在稅務局備案從而減少了滯納金,也節約了公司成本實現了依法節稅。
(二)加強企業的納稅風險管理
納稅風險管理有著深厚的管理理論基礎和法律基礎。其管理目的是減少涉稅行為中潛在的風險,但是企業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即為盡量減輕企業負擔,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稅負成本。企業在加強納稅風險管理方面,首先明確納稅風險管理的目標,即防范、規避或化解稅務風險。在確定目標后,就開始著手收集企業近些年的財務資料和納稅資料,對納稅風險進行評估和測算,并將這個測算擴大到整個企業的各個部門,并且根據企業管理層的對風險的厭惡程度,制定企業可以接受的納稅風險方案,并有效實施納稅方案,在這個方案實施以后,定期跟蹤觀察該納稅風險方案實施效果,并及時將其效果進行記錄,以便該風險下次出現時能夠借鑒。此外,企業還可加強與稅務中介機構的合作,如與稅務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等,他們具有專業化、實務性強的特點,能夠對稅務政策有比較到位的把握,尤其在稅務政策頻繁變動的時候,稅務中介機構提出的建議能夠很好的規避風險。
(三)增強企業辦稅人員的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
企業應當不斷增強辦稅人員的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幫助和鼓勵他們積極學習稅法的相關法律規定和辦稅的相關流程,使他們對稅務的相關工作熟練掌握。同時,對他們加強道德素質的培養,既不能偷稅漏稅,又不能不予審核過多的繳稅。對于企業而言,一方面積極引進相關專業的人才,并根據企業規模的擴大不斷增設辦稅人員的崗位;另一方面,定期開展稅務工作講座,增加辦稅人員對本公司涉稅業務熟練掌握程度,并對最新的稅收政策進行宣講使得企業的辦稅人員對企業所涉各個稅種、課稅對象、稅率等全面掌握,并請其他公司的辦稅人員介紹他們的經驗教訓,提升辦稅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業務技能,增強對涉稅風險的認識和判斷,合理籌劃稅收,減少納稅風險。
篇6
關鍵詞: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稅收籌劃;涉稅風險
在我國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稅務師事務所進行稅收服務,為新興產業提供一定的發展契機。稅務師事務所作為企業的人,在企業機關進行具體的稅收管理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稅務師事務所作為稅收管理人,能夠形成良好的稅收意識。作為納稅人,應該進行依法納稅,減少稅務師事務所業務風險,因此進行合理的稅收管理已經成為當前稅收事務管理的重要體現。稅務師事務能夠規正稅收事務籌劃,不斷規避風險,根據稅收籌劃的基本定義,可以進行合理的操作和分析,提前做好稅收管理。準備為稅收管理服務能夠通過行為稅收的管理,做好行政法律規避,促進稅收風險控制和管理。
一、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稅收籌劃的涉稅風險
根據對稅務師事務稅收籌劃的具體涉稅風險分析來看,主要包括了以下3類風險:其中第一類為法律風險,這是稅收籌劃與稅收事務關系較為密切的一項風險,這類風險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進行合理的調整,則需要通過會計核算手段來調整的經營結構,根據法律法規合理規避相關風險,通過稅務師事務所來承擔風險的責任和義務不斷明確,形成一定的稅收業務義務層面的風險規避分析;二是行政風險。這一類型通過合理的稅收進行審核,有助于對稅收政策進行合理的分析,形成標準化的稅收服務和程序,鼓勵稅收資源進行合理運用,并在稅收中做到不浪費,具體的管理通過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的經營管理來實現市場化經營,做好預測和存在經濟風險的基本分析,形成一定的經營管理,做好成本規劃,減輕稅收的基本負擔大有裨益;三是誠信風險。稅務師事務所存在誠信風險,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進行具體的稅務服務,能夠解決法律風險中存在的誠信危機。一方面,企業嚴格遵守稅收機關的申報制度,更好的進行稽查和管理,同時稅務師事務所作出一定的稽查服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控納稅風險。另一方面,對稅務師事務所所服務企業的納稅職責進行落實,督促其起到應盡的社會責任,有助于會計師事務所樹立良好形象和產品市場影響力,從基本層次上規避了事務所所服務的企業部門可能受到的風險,做到融資行為的最大收益。
二、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稅收籌劃中涉稅風險的規避措施
通過對納稅相關的稅收籌劃分析,可以從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籌劃,方案的設定根據稅收基本服務和涉稅風險進行具體的規避,可以采取相關的合理籌劃措施來達到風險的稅收風險規避,具體措施如下:
(一)稅收籌劃風險預警機制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的基本稅收籌劃風險,能夠在風險控制和管理意識上進行有效的分析。通過制定合理的方案來完善自身的發展。從國家稅收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進行合理的預期,制定具體而詳細的方案,能夠不斷的節約原有的成本,減輕稅收的負擔,更能夠通過稅收風險的涉稅風險的制度和政策的分析來了解基本的認識和監管,做好稅收管控和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提高稅收涉稅方案的具體實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時采取合理的稅收風險控制和預警機制的收稅收籌劃,能夠在一些商業活動和商業計劃中做到預警,借助現代化網絡可以實現你的監管,這種監管方式能夠形成風險預警和風險控制,也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做好服務企業的風險規避,進行合理的措施服務,有利于在合理的調整在稅收規避中的風險,避免稅收事務所服務企業在稅收籌劃風險中受到直接的影響,而且能夠為稅收事務所服務企業提供更好的優質化服務。
(二)優化稅收籌劃方案優化稅收籌劃方案,是對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稅收籌劃方案進行科學和有效性的制定。合理的籌劃方案能夠帶來諸多直接影響,為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提供基本的實際效果。從之前的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基本情況來看,采取合理的服務能夠達到預期效果,能夠在科學規避的前提下,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做到風險規避和認知科學,根據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所帶來的優化性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不同的措施制定。第一,可以采取服務納稅人的方式來進行稅收服務管理,這種服務方式能夠從業務活動上做到優化和完善,能夠在國家稅收政策調整的情況下及時調整。做好業務活動的拓展,不斷地形成基本的業務活動,鼓勵國家政策采取調整投資措施,為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計劃管理,做到科學性和有效性的結果;第二,通過對稅收服務稅收事務所服務企業的基本方案進行科學的評價,整理和調整稅收方案促進風險調整鼓勵稅收活動的應用和稅收籌劃方案的合理性,做到最大限度的風險規避。
(三)加強與稅務機關溝通交流從稅務機關的角度來看,由于企業人員與稅務機關政策理解略有偏差,需要客戶與稅務機關之間保持的良好溝通。在稅務機關審查的前提下,可以對執法以及相關的涉稅風險進行不斷的調整,稅收政策空間等多方面的因素,稅收事務所服務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有必要形成良好的溝通,以規避行政執法風險。稅收事務所服務企業稅收籌劃受稅務機關審查,但受稅務機關行政執法因素影響,可能導致稅收事務所服務企業涉稅風險增加,與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進行良好的溝通以及服務意識的不斷增強,能夠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因此,在稅收事務所服務企業稅收籌劃中應與稅務機關形成有效的溝通與交流。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通過向稅務機關提供納稅人的主觀建議,向稅務機關確認和咨詢稅收籌劃中的各種問題,合理規避行政執法風險。通過稅收事務所服務企業與稅務機關的良好溝通,為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稅收籌劃提供更好的建議,進行基本機構稅收機關的審查和咨詢,做好雙方的互利共贏,采取合理的規避風險政策,促進雙方進行涉稅風險的規避,做好稅收的基本強化,為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能夠具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形成一定的基礎,降低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涉稅風險,為稅務師事務所服務企業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奠定良好的基礎。
篇7
關鍵詞:營改增;房地產;涉稅風險
在我國財稅改革歷史上,共有過三次重大財稅改革,而營改增是我國三次重大財稅改革中最重大的一次。營改增是我國“十二五”規劃提出的重點稅制改革方案,2012年首次在上海進行試點,2015年將房地產產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2016年5月營改增試點全面推向全國全行業。但是由于營改增后增值稅的核算難度遠遠大于營業稅的核算難度,因此營改增后存在諸多的營業稅涉稅風險。根據以往研究發現,涉稅風險主要包括進項稅額扣除中的涉稅風險、特殊業務未做視同銷售處理的涉稅風險、取得價外費用中隱含的涉稅風險、轉讓自行開發房地產時地價款扣除的涉稅風險。這些風險是如何形成的且如何去規避這些風險是當下營改增后房地產業管理實踐與理論研究的重點課題。本文試圖基于房地產業營改增的基本梳理,著重探討營改增后房地產業面對的增值稅風險是怎樣的,如何規避這些風險。
一、房地產業“營改增”概述
營改增對房地產業的影響非常大,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其中積極影響體現在稅負減少、業務整合、納稅籌劃等,由于增值稅是價外稅,營業稅是價內稅,根據以往研究計算可知,營改增前后的平衡率是56%,即如果房地產企業的毛利率在56%以下,那么營改增會降低企業的稅負,增加企業利潤,但如果房地產企業的毛利率在56%以上,那么營改增將會為企業帶來稅負的增加,經研究機構測算我國大部分房產企業毛利率均在56%以下。且根據測算,原來的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土地增值稅等綜合稅率為14.97%,而營改增后的綜合稅率為14.49%。因此營改增降低了房地產產業的稅負成本。消極影響主要體現于財務報表,例如增值稅抵扣是在取得增值稅發票后進行的,而增值稅發票是工程結算時取得,折舊需要房地產企業墊付大量資金,房地產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墊付資金對其而言具有巨大挑戰性。實際上,營改增對產業的最最直接的利益主要體現于可以進行稅負抵扣和避免重復征稅兩個方面。
二、“營改增”后房地產業增值稅涉稅風險
(一)進項稅額扣除中的涉稅風險
房地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涉及到眾多領域的增值稅發票,而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但是在增值稅抵扣時容易形成五方面風險。一是房地產業的建筑工人、拆遷補償費用等無法取得增值稅發票,不得抵扣。二是在開發階段,從小規模納稅人購買的原材料,如石料、土、砂石等,以及房地產自己生產的石灰、瓦、磚等,這些均不能進行增值稅抵扣;采用“甲供材”模式或者清包方式支付施工單位的費用(如設備費用、土建工程施工費、臨時設施、三通一平的施工費)均不能進行抵扣;在開發階段支付給政府部門的報批報建費不能抵扣,主要包括招投標管理費、拆遷管理費、散裝水泥集資費、消防配套設施費、人防報建費、交易中心手續費、標底編制費、質檢費、安檢費等。三是期間費用中娛樂服務和居民日常服務、餐飲服務、貸款服務、購進的旅客運輸服務的費用均不能抵扣進項稅額。此外,在建筑期間的交際支出、出差支出等均不能抵扣。四是非正常損失,在材料等運輸過程中的非正常損失不得抵扣;五是過渡期間營改增之前交易的材料,在營改增之后取得增值稅發票不得抵扣。
(二)特殊業務未做視同銷售處理的涉稅風險
增值稅核算中有諸多情況需要做視同銷售處理,否則容易少抵扣增值稅。一是將購買的貨物、委托生產的貨物、自產的貨物用于贈送、分配、投資,將委托生產的貨物、自產的貨物用于個人消費或者集體福利,將代銷貨物用于出售,均視同銷售處理。二是將固定資產作為入股資本需要繳納增值稅,視同銷售;固定資產(自建房產)轉化為投資性房地產,視同銷售;但是在營改增前以固定資產進行利潤分配是不需要繳納營業稅的。因此,一些視同銷售的情況,如果不及時繳納增值稅,會產生稅款滯納金。
(三)取得價外費用中隱含的涉稅風險
價外費用的內容很多,主要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除價款之外的各種性質的收費,它主要包含看房費、訂金等,以及代其他部門收取的一些費用,如煤氣費印花稅、電視初裝費等。首先,如看房費、訂金等價外費用是否要征收增值稅,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可以通過相關法律進行抵扣,例如《房地產所得稅法》中有規定,只要是以簽訂合同為前提,就可以將其納入銷售收入。因此,通常這些價外費用是不征收增值稅的。其次,如煤氣費印花稅、電視初裝費等代收費用,若以房地產名義收取,則需要繳納增值稅,若以委托方名義收取,則不征收增值稅。
(四)轉讓自行開發房地產時地價款扣除的涉稅風險
國家相關文件規定,房地產銷售額的計算需要扣除當期允許扣除的土地價款,當期允許扣除的土地價款主要是當期銷售房地產項目建筑面積與房地產項目可供銷售建筑面積之比,再乘以支付的土地價款。但是現實中經常會以返還的形式進行扣除,因此在財政稅票上的金額不能作為扣除土地價款的計算依據,而需要扣除返還的土地出讓金。所以轉讓自行開發房地產時地稅價款存在少繳納增值稅的風險。
三、“營改增”后房地產業涉稅風險防范措施
(一)強化票據管理,完善稅務籌劃
增值稅與營業稅相比,有兩個顯在的好處,一是避免了重復征稅,二是可以進行進項稅額抵扣。避免重復增稅的原因是由于增值稅以增值額為計稅基礎,但是這一基礎是通過進項稅額抵扣實現的。因此,票據管理成為了防范涉稅風險的重中之重。一是對上交票據嚴格把關,嚴禁不合格票據報銷;二是注重供應商的選擇,盡量少與小規模納稅人合作,多與農業相關的產品供應商合作,因為增值稅對農產品具有一定的優惠政策;三是簽訂合同時,要嚴格把控發票取得時間,減少票據時間延遲導致企業資金墊付。其次,要完善稅務籌劃,一是由于房地產業是資金與勞動密集型產業,墊付金額大,生產周期長,因此企業必須與當地納稅部門交流溝通,減少納稅申報時間;二是重點關注當地、產業等不同領域、地域的優惠政策,盡一切可能靠攏產業政策,享受政策納稅優惠;三是對銷售環節進行納稅籌劃,例如裝修的增值稅稅率是6%,房產的增值稅稅率是11%,如果不進行分離將會從高征收,因此在銷售時要分離。
(二)強化內部會計人員培訓
以上四種風險涉及到的會計核算非常復雜,因此強化內部會計人員培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防范措施。一是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稅法知識進行定期培訓,了解增值稅的核算方式和財務風險潛在點,將風險潛在點進行歸納總結;二是轉變財務人員的觀念,營業稅核算是簡單化、統一化的核算方式,而增值稅核算是復雜化的核算方式,財務人員不能再以懶散、簡單的工作態度對待票據核銷,好的財務人員可以在營改增后減少企業的稅負成本,而不稱職的財務人員則可能高于原來的稅負成本;三是增值稅納稅申報采用互聯網電算化,必須強化內部財務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快捷、準確的填報納稅信息。
四、結語
營改增作為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財稅改革,對原來征收營業稅的產業具有重大影響。房地產作為我國十年來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固然也不例外。但是營改增后將會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如何去規避這些風險是當下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基于四種涉稅風險,提出了兩種防范措施,但是限于房地產業營改增實踐依據不足,本文并不能很詳細以實踐數據支持理論推演,期望后續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馮秀娟. “營改增”后房地產業增值稅涉稅風險及防范[J]. 財會月刊:上, 2016(9):73-75.
[2]盛立中. 房地產業營改增下的利好和風險預防[J]. 城市開發, 2016(5):36-37.
篇8
摘要:在通貨膨脹的壓力下,企業控制經營成本的難度越來越大,而做好稅收籌劃則是企業降低經營成本的一個有效措施。本文對納稅籌劃過程中企業必須注意防范涉稅風險及規避方式作出探究。
關鍵詞 :稅收籌劃;涉稅風險;規避
一、企業稅收籌劃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涉稅風險
1.法律風險
企業本身進行稅收籌劃的初衷是為了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而一旦這個目標出現偏離,企業很可能為達到少繳稅的目的而采取另外一種極端的方式,那就是逃稅、偷稅。盡管這種方式下企業可能會短期內減少一定的稅負,但這種方式可能需要承擔法律風險,包括故意偷稅風險、納稅籌劃風險等。
2.經濟風險
企業稅收籌劃過程中產生的涉稅經濟風險,主要是指納稅人因不當籌劃而多交稅。這種風險狀態下,企業盡管可以免除法律責任,但由于多繳稅與其進行稅收籌劃的初衷相違背,而使自身經濟利益受到損害。比如,很多企業不了解最新的稅收條例,而造成多繳稅的風險。
3.心理風險
不少納稅人在面臨稅務機關稽查時,往往提心吊膽、擔驚受怕,生怕因自己在稅收籌劃過程中有意無意的行為而被戴上偷漏稅的帽子,這種心理上的負擔,筆者稱之為企業稅收籌劃過程中的心理風險。如果企業能夠正確做好稅收籌劃工作,資料留存齊全,賬目清晰,即使稅務機關稽查,企業也不用擔心涉稅風險。
二、企業稅收籌劃中涉稅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1.稅收籌劃方案實施條件的變化
企業在稅收籌劃過程中經常會面臨環境的變化,包括企業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就企業自身而言,一旦企業稅收籌劃的預期經營活動發生改變,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將失去最基礎的依據,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將可能無法繼續享受,從而導致稅收籌劃的最終結果與企業預期存在較大的差異。而從企業外部環境來說,首先稅收政策的變化,出于發展戰略的要求,一些稅收政策將不斷調整變化,這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其次,宏觀經濟的波動,也會對稅收籌劃帶來一定的影響。這種因素對企業稅收籌劃的制約性較大,也最為直接,無疑將增加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
2.征納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對等
企業在稅收征納管理上,往往處于被動的一方,相關權利義務并不對等,對某一涉稅事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稅務機關的主觀認定。若企業一項正確的稅收籌劃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偷漏稅,則企業將承受一定的法律責任。
3.稅收籌劃人員技能差距導致稅收籌劃方案本身有漏洞
稅收籌劃是一門高技術要求的工作,需要高素質、綜合性的稅收籌劃人員。一些企業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往往是由財務人員全程主導的。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因沒有參與實際經營活動,而對整個稅收籌劃的工作缺乏一個整體的認識,也往往出現只注重某個稅種的規避,而忽略了企業整體稅種的要求,而給企業整體利益帶來損害。
4.稅收籌劃的全部成本較難估計
由于稅收籌劃存在的不確定性較多,再加上稅收籌劃所要考慮的成本內容較為廣泛,而且也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此,對企業稅收籌劃而言,其稅收籌劃所涉及的全部成本實難為企業所估計到。筆者碰到過一些案例,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過程中,往往較為片面地追求稅收節約了多少,而很少將關注重點放在稅收的全部成本估計。
5.稅收籌劃過程中企業部門之間溝通不暢
企業各職能部門因崗位分工、工作職責不同,各部門之間存在局部利益的考慮。一些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各職能部門均推脫工作任務,不愿接受或承擔稅收籌劃工作的風險,這就導致了部門之間溝通不暢,使得企業稅收籌劃在整體銜接上出現缺位或缺失的情況,從而造成稅收籌劃的涉稅風險。
三、企業稅收籌劃過程中規避涉稅風險的措施
1.認真學習稅收政策并且準確把握稅收政策
筆者認為,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出發點就是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及時把握各項稅收政策的變動,全面把握稅收政策的原則性和規則性。從某個角度來講,稅收籌劃就是利用稅收政策與經濟發展狀況的不斷變化,以尋求企業在稅收繳納上的平衡點,從而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的。
2.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協調好與稅務機關的征納關系
企業應加強與稅務部門的聯系與溝通,平衡好與稅務機關之間的關系,努力適應稅務機關的管理,及時尋求稅務機關的指導和幫助。同時,企業在與稅務機關打交道時,需要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甚至在每一個新規劃方案實施前,抱著真誠的態度咨詢稅務機關以獲得其認可和批準,最終實現企業和稅務機關的“共同雙贏”。
3.大力提高納稅籌劃人員及納稅籌劃風險管理人員的素質
一方面,企業應做好高素質的稅務規劃與風險管理人才的引進工作,一位優秀的稅收籌劃人才可以結合企業的現實需要,設計出最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幫助企業最大程度地獲得利益。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做好自己內部稅收籌劃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包括稅收、會計、金融、商業管理與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甚至還要培訓稅收籌劃人員的流程管理知識,同時加強稅收籌劃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從而使企業能夠做好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有效應對稅收籌劃涉稅風險。
4.注意納稅籌劃的成本與效益的分析
在設計和制定稅收籌劃方案時,企業不應只考慮降低稅收成本,而忽略其他費用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還應綜合考慮稅收籌劃可以為企業帶來的效益。因此,作為稅收籌劃方案選擇的決策者,企業必須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以確保稅收籌劃目標的實現。
5.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與配合
一方面,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小組應當在企業管理層的組織下,定期與各業務部門進行交流,共享各自掌握的信息并進行討論,并一協調納稅籌劃風險管理與其他領域的管理活動,分享各自的對納稅籌劃風險管理以及其他方面風險管理的建議;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建立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將其風險管理業績與工資掛鉤,以保證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李翠杰.企業納稅籌劃中的風險問題及應對措施.金融經濟,2014.02.
篇9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 涉稅風險 節稅
一、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狀況
2008年我國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此后,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機會。截至2014年3月底,全國共成立8127家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累積達到8444億元。分析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資金來源可以看出,其主要依靠資本金、捐贈資金、借入資金以及其他資金,值得關注的是,小額貸款公司與其他商業銀行最顯著的一個不同點就是小額貸款公司不允許存款業務的發生,也就是說“只貸不存”。這種特性也是主要服務于“三農”、個體工商戶、城鎮居民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需要,因此無論從貸款形式還是貸款期限方面來看都具有極強的靈活性。
二、小額貸款公司在涉稅方面存在的難題
(一)小額貸款公司稅務身份的認定――是否屬于金融機構
小額貸款公司最早歸納為金融機構范圍,是出現在中國人民銀行于2009年的《金融機構編碼規范》中。這意味著小額貸款公司的金融機構身份已經得到中國人民銀行的認同,但這種認同并未使小額貸款公司的身份認定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因為,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對小額貸款公司金融機構的身份予以認定,但是還沒有最終獲得銀監會的審核通過,也就是目前小額貸款公司在稅收優惠政策上還不能以金融機構身份獲得政策支持和優惠。
(二)小額貸款公司對優惠政策的享受認定――各地執行標準
對小額貸款公司而言,其對農村地區的貸款并不能統一享受到優惠政策,這是因為全國各地對這一貸款的優惠政策執行情況并不盡相同。盡管國家政策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但是由于缺少統一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全國各地區對小額貸款公司政策執行也是各式各樣,比如營業稅方面,有的地區對小額貸款公司按5%的稅率征收營業稅,而有些地區為了吸引小額貸款公司為農村地區放貸而給出了3%的優惠稅率予以征收營業稅。某地區的稅務局就以小額貸款公司3%的營業稅征收率編寫了一本《稽查案例》的書籍。
(三)小額貸款公司放貸給其他企業后的涉稅處理事項――各地處理不一
對于小額貸款公司提供貸款給其他單位的涉稅處理事項,也存在相互不一致的情況。
一是印花稅的征收問題,一些企業與小額貸款公司簽訂了借款合同,但是否征收印花稅目前還有處理不一致的情況;
二是對于借款利息支出的處理方式,有的企業從小額貸款公司取得借款后,相關利息支出就按照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在允許范圍內據實稅前扣除,而一些企業則將小額貸款公司視為非金融機構,其相關借款利息支出就按照非金融機構的利息支出稅前扣除,必要時還要進行納稅調整;
三是對房地產企業而言,其向小額貸款公司借款利息支出涉及到土地增值稅的計算,這一處理意見也在各地存在不一致的情況。
三、小額貸款公司涉稅稅種介紹
營業稅和所得稅是小額貸款公司涉稅的主要稅種,其他稅種只有在相關業務發生時才會出現,尤其是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只有在特殊情況發生時才有可能會涉及到。
(一)營業稅
《營業稅》的制度對這一稅種具體作出了規定:不論是金融機構還是其他單位,只要是將資金貸給他人使用,就發生了貸款行為,那么這一行為是涉及到營業稅的事項,具體按“金融保險業”予以征收,稅率統一為5%。
(二)企業所得稅
而在《企業所得稅》及其條例中,對這一稅種的規定有如下表述:只要是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組織取得收入的,都應按該年度的應納稅所得稅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不同的地區對這一稅率有相應的減免權限。比如西部大開發地區符合減免政策的可按15%的稅率予以征收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有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在現已出具的相關文件中,小額貸款公司已明確不能申請為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具體的規定可結合《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試行)》和《關于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若干問題的通知》得出。換而言之,小額貸款公司只能采取查賬征收的方式,并按季度繳納企業所得稅。
(三)其他稅種
除了上述兩種稅種以外,小額貸款公司還有可能涉及到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一些小稅種。這個情況可能還需要視各地政府出具的文件政策,比如湖北省人民政府就在2010年頒布了促進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對一些困難的小額貸款公司在房產稅以及土地使用稅方面予以一定的減免照顧。而其他相鄰省份的湖南省、江西省等卻未出具該類政策。
四、A小額貸款公司涉稅問題案例分析
(一)A小額貸款公司的基本情況
A小額貸款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31日,工商登記現實該企業注冊資金為15000萬元,可經營對“三農”的貸款提供、融資擔保、金融業務等等。該公司所得稅實行查賬征收,并不能享受任何稅收優惠政策。2014年度,該公司稅務申報系統中填報,2013年度企業實現賬面營業收入18529139.12元,賬面利潤總額為9801306.74元。申報營業稅為926456.96元,城市維護建設稅為44401.67元,教育費附加為48244.05元,印花稅92819.46元,企業所得稅為2450326.69元。
(二)A小額貸款公司涉稅的主要問題
1.營業稅:少繳營業稅100099.11元。2013年該小額貸款公司賬面營業收入為18529139.12元,但是經核查發現該貸款公司將其一筆資金貸款給個體工商戶,所收取的利息收入計入了財務費用-利息收入,從而少計收入2001982.24元,因此,其應補繳營業稅2001982.24*5%=100099.11元
2.城市維護建設稅:少繳6926.13元。由于上述收入的誤記,導致2013年度該公司應補繳100099.11元營業稅,相應地,其還應補繳城市維護建設稅(18529139.12+2001982.24)*5%*5%-44401.67 =6926.13元。
3.教育費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少繳1662.79元。2013年度應申報繳納營業稅1026556.07元,其中:1月份申報繳納營業稅142102.36元,應補繳的教育費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為(42102.36×4%+(1026556.07-142102.36)×5%-48244.05=1662.79元。
4.印花稅:查補5042.4元。
5.企業所得稅:查補21616.95元。檢查調增所得額:86467.79元。
五、小額貸款公司在節稅籌劃時需注意的事項
(一)融資利息的稅前扣除問題
在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共同頒布的小貸公司試點指導意見中,小額貸款公司只能向指定的兩類銀行機構貸入資金,且所貸入的資金不能超過小額貸款公司自身資本金的一半。與此同時,小額貸款公司為此融資所產生的利息費用還不能從稅前利潤中予以扣除,這樣一來,會直接造成小額貸款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稅負較高。
(二)貸款壞賬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財稅[2009]64號文件中明確規定,國家允許具有貸款業務的企業可以在一定比例范圍內提取貸款損失準備,這個貸款損失準備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允許稅前扣除。按照此條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因經營業務許可中具備從事貸款業務的資格,因此,其可按照一定提取相應的貸款壞賬損失,并在所得稅前予以扣除。
參考文獻
[1]張大龍.如何有效防范小貸公司風險[J].廣東經濟,2014,(9).
[2]曹誠.小貸公司發展中的風險[J].中國金融,2013,(21).
[3]陳玉梅.小貸公司發展應提前防范風險[J].金融博覽,2013,(11).
篇10
關鍵詞:兩稅合并;稅收體制;稅務風險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894(2008)01-0018-05
一、我國稅收體制簡介
1 我國近年稅收情況 由于我國宏觀經濟形勢不斷發展,近年來我國稅收增長的幅度均超過了20%以上?,F將我國近年來稅收增長情況列示如下表:
在上表中,2006年37636億元稅收中增值稅為1289億,2006年我國GDP增長了10.5%,而2006年稅收增長是GDP增長的200%,我國稅收增長的幅度由此可見一斑。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查處偷稅漏稅額有370億元。
2 我國稅制結構 我國現有稅收共24種,對納稅人(企業、單位、個人)的稅收可分成四大類,計有一次稅即流轉稅如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二次稅即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價外稅即增值稅,費用稅即企業計入管理費用的稅如印花稅、車船牌照稅等。
3 現行的稅制中國家出臺的所得稅優惠政策 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免”與“減”。即對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的兩免三減半等政策。
(2)低稅率政策。即對特定地區直接投資給予優惠稅收政策,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征收或減按24%征收。
(3)對追加投資項目優惠政策。對追加投資部分所得給予“兩免三減半”的優惠。
(4)對能源交通等重要項目投資減按15%(或10%,24%,12%等)征收或給予“五免五減半”的稅收優惠。
(5)向我國提供資金和轉讓技術的稅收優惠。即可給予免征所得稅或“一免二減半”、“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
(6)對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股權可享受稅法規定優惠。
(7)對西部大開發的稅收優惠。
此外,尚有各地地方性出臺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優惠政策,如江蘇省某開發區對新辦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在“兩免三減半”基礎上,第3年至第5年由開發區財政補貼相當于企業當年繳納所得稅開發區財政實際留成部分的100%,6~10年補貼開發區財政實際留成部分的50%,企業收回投資以前補貼實際留成部分的30%。在營業稅方面,對外資企業在10年以上,當年交納營業稅5萬元以上,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前2年由開發區財政補貼該企業當年繳納的營業稅開發區財政實際留成的50%,第3年起30%,直至收回投資。在增值稅方面,對外商投資企業自生產之曰起,前2年由開發區財政補貼該企業當年實際交納的增值稅開發區財政實際留成部分(12.5)的50%,第3年起30%,直至收回投資。
二、我國稅制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稅制結構存在以下問題:
1 流轉稅太多 在流轉稅中無差異的增值稅和營業稅較多,只要貨物流轉就要征收,只是稅率有差異而已。而有差異消費稅較少,起不到限制作用和公平作用。
2 所得稅種較少 我國目前只有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兩種,在我國的所得稅中企業所得稅率過高,即對“做蛋糕”的征高稅,而個人所得稅率過低,即對“吃蛋糕”的征低稅,從某種層面上來看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生產積極性。德國個人所得稅在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個人交稅占稅收收入的45%。而我國個人所得稅年收入在12萬元以上稅率為45%,但我國個人多數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稅率多數在10%以下。
3 財產稅如遺產稅,物業稅等過少或尚未開征,起不到調節作用,影響個人創造性 而一些西方國家對財產征收稅種繁多,包括如凈資產稅,市政貿易所得稅、不動產交易稅、遺產稅等不動產稅的開征。
4 征收成本高 主要是因官本位、企業偷稅漏稅、避稅等引起,但其中尤以無效成本高無益于稅收規范及稅收公平。我國眾多的收費部門與收稅部門衍生出龐大的分支機構與膨脹的稅收人員。外資企業偷稅避稅問題嚴重、導致內資企業也采取偷稅避稅措施,導致征稅成本上升。德國實行“一套機構、兩班人馬”的征管模式,德國稅收的征收管理由各州的財政總局負責(內設聯邦管理局與州管理局)局長由聯邦及州協商任命,局長既是聯邦政府官員又是州政府官員(其工資由兩級政府各出50%),該征管模式在西方十分獨特,既可加強各級政府間業務協調,提高效率,又可避免機構臃腫,降低了征收成本。
5 “費制”厚度無人能及 我國目前除了各種稅收之外,尚有工商、質監、城管、交通運輸管理、醫藥管理等部門都在收費,種種收費多達200多項。再加上防洪保安基金等基金,進一步加重了企業的負擔。
6 稅收部門的征管模式“死板”和“僵化” 由于征管部門能力及征收成本原因,所以征管部門置復雜多變的情況不顧,而將復雜情況“一刀切”簡單化處理,將征管便利留給自己,將成本和負擔乃至損失甩給企業。
三、從中外收比較分析說明我國為什么要進行所得稅改革
自2000年開始,美國雜志《福布斯》“全球稅務負擔痛苦指數”后,中國的排名一路上揚,以至現已榮登“探花”寶座,稱:中國稅負排名全球第三。根據我國企業所得稅33%,個人所得稅(最高)45%,公司繳納社保金44.5%,個人繳納社保金20.5%,消費稅17%,再加上較小的財富稅,得出指數為160。
2007年世界銀行與普華永道聯合公布了一份全球納稅成本的調查報告:“中國每年872小時的納稅時間(增值稅一年交12次計384小時、社會保險和住房基金288小時、企業所得稅200小時)、每年交稅48次(增值稅12次、土地使用稅1次、財產稅1次、印花稅2次、教育稅13次),47項需納的稅種、77.1%的總稅率”,在175個受調查的國家(地區)中,納稅成本高居第8位。
以上報告盡管在數據選擇渠道、計算方法、觀測角度尚可商榷,如我國并非47項稅而是24項,但我國還有工商、質監、城管、交通運輸管理、醫藥食品管理等收費多達200多項,2005年全國行政收費居然高達4000多億元。我國收費規模偏大、行為不規范、越權立項、無證收費、收費不公示、任意擴大收費范圍、隨意提高收費標準、搭車收費、坐收坐支、只收費不服務、收費缺乏監管等,一直是我國行政收費存在的主要問題,也因此造成了我國稅費上升的
一個主要原因。另外,還有各種基金如防洪保安基金、人民教育基金、殘疾人保險基金等等,所以我國稅收成本一路走高確是不爭事實。
全世界159個實行所得稅的國家(地區)平均稅率為28.6%。下面將我國與一些主要國家實行的所得稅率列表對比如下: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國與這些國家相比名義稅率就比較高,再加上我國所得稅制度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如在成本扣除上限制太多、折舊率過低、工資不能在稅前全部扣除等因素,我國的實際稅率則更高。目前德、法、美等國家紛紛提出減稅舉措,究其原因主要是通過減稅來提高本國企業競爭力,來刺激本國的需求和擴大投資,當然,這些國家推出減稅措施還有其減稅理論更新要求。所以,過高的企業所得稅率不利于提高我國利用外資的質量與水平,不利于我國對高新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的采用,不利于我國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不利于引導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向集約型轉變及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四、從我國的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稅負比較分析,說明我國為什么要進行所得稅改革
截至2006年底,全國累計批準外資企業59.4萬戶,實際使用外資6919億美元。2006年外資企業繳納各類稅款7950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量的21.12%。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加入WTO后,國內市場對外資進一步開放,內資企業也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之中,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繼續采取內資、外資企業不同的稅收政策,必將使內資企業處于不平等競爭地位,影響統一、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建立?,F行內資、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在執行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要求:主要是現行內資稅法、外資稅法差異較大,造成企業之間稅負不平、苦樂不均?,F行稅法在稅收優惠、稅前扣除等政策上,存在對外資企業偏松、內資企業偏緊的問題,我國內資企業目前名義稅率為33%,而外資企業由于享受稅收優惠(已經16年),名義平均稅負為15%,實際平均稅負只有11%。由于中外企業稅負不一,導致我國每年向外企少收2000億稅收。再加上對外資等企業出口退稅,估計每年至少有3000億稅源讓利給了外企及外部消費者。為此,內資企業稅負過高不利于公平競爭。再加上外企偷稅避稅問題嚴重,導致內資企業也采取偷稅避稅,使我國稅收成本大大上升。
五、我國“兩稅合并”統一稅率25%政策出臺對企業影響分析
十屆人大常委會五次會議高票通過企業所得稅法,擬定25%統一稅率(小型微利企業20%稅率),這部法律的通過,表明我國對企業所得稅實行了“四個統一”(統一所得稅法、統一所得稅率、統一稅前扣除辦法和標準、統一優惠政策)。我國兩稅合并政策出臺對企業影響從宏觀層面上看將有利于發揮稅收調控作用,引導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企業研發費用按實際發生額的150%扣除,研究開發費稅前加計扣除優惠,將促使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增加競爭力。此外,對創業投資、小企業實行稅收優惠,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擴大對創業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對投資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稅收優惠,同時,新稅法保留了對勞服企業、福利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直接減免稅政策采取替代性政策,這將會促進經濟發展。新稅法還要求關聯方交易各方支出分攤、定價有監控,并賦予企業提供合法交易證明材料義務,加大了對利用關聯方交易偷漏稅收的防范及其利用關聯方交易偷漏稅的風險和成本。但不可否認的是兩稅合并將對老國企及東部企業有利,而對西部企業將帶來激烈競爭。
兩稅合并從微觀層面上對外資企業來說稅負將有上升,當然,外資企業凡是享受15%和24%等低稅率優惠的老企業,可有3~5年過渡期,逐步過渡到25%的稅率。2006年蘇州對370家外企調查,大部分企業認為對經營有影響,使經營成本上升。9%企業可能改變投資方向,1%企業可能撤資。此外,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將從“區域優惠”轉為“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兼顧社會進步”。這意味著將取消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我國吸引外資模式發生根本變化。相關人士表示:投資者需重新評估對中國業務策略及業務模式、投資結構、投資地點和融資模式。許多微利外企或到亞洲東南亞一些發展中國家建廠,以降低在中國風險?;蛟谥袊形鞑客顿Y(臺商有1/3投資在蘇現正向蘇中、蘇北的揚州、淮安等延伸);或平行投資(遷廠到經濟特區);或將現有產業與高新產業合并;或直接產業升級搭上高新產業稅收優惠政策;或投資于長三角的弱項(如香港的現代服務業、澳門休閑產業),兩稅合并將使長三角不少在外資本回歸,除了能彌補部分稅收外,究竟將產生何種影響尚須拭目以待。新稅法實施后,由于實行了總分機構匯總納稅,可能會帶來部分地區稅源轉移問題,對稅源移出地財政有一定影響。
同時還值得一提的是,新所得稅法與新會計準中所規定的所得稅會計有很大的不同,新準則與現行企業制度關于所得稅的確認和計量的會計理念完全不同。會計理念從利潤表觀念轉為資產負債表觀念。所謂利潤表觀念,即企業計交所得稅額時應先計算出利潤總額,然后再將利潤總額調整成應納所得稅額,再將應納所得稅額乘上適用稅率得出應納所得稅額。而所謂資產負債表觀念是通過重置成本會計(或定期對期末資產估價)求得期內資產凈增量后,再將期內資產凈增量乘以適用所得稅率得出應納所得稅額。這其中還涉及到公允價值的確定與應用問題,而本次兩稅合并文件中明確了企業所得稅的應稅所得范圍。上列新稅法與新會計準則兩者如何協調統一,還有待于國家有關細則的進一步出臺。此外,本次兩稅合并有關文件中還將收入總額界定為“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同時,草案對“不征稅收入”也做了明確規定,即財政撥款、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屬于財政性資金的收入。同時還將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等,規定為“免稅收入”。在企業費用扣除和資產的稅務處理方面,目前內資、外資企業所得稅在成本費用等扣除方面規定不盡一致,比如:內資企業所得稅實行計稅工資制度,外資企業所得稅實行據實扣除制度。草案統一了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項支出扣除政策,規定了公益性捐贈支出扣除的標準,明確了不得扣除的支出范圍。同時,對企業實際發生的有關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和存貨等方面的支出扣除做了統一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