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心得范文

時間:2023-04-09 15:12: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孩子教育心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孩子教育心得

篇1

一、要注重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道德情操、言談舉止、衣著打扮等都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印跡,有些甚至是永遠無法改變的。所以家長無論孩子是做事做人,還是言談舉止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要注意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二、努力培養良好的習慣

習慣可分為學習習慣和各種行為習慣。現在的孩子智商都較高,大多數孩子因習慣不良引起學習較差。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特別可怕的是有的孩子從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們現在學習非常好,到以后的學習都非常麻煩。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作業做完,當然還要做好,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培養孩子做事專心致志,敏捷靈巧,提高學習效率。否則孩子很容易出現因學習時間較長,失去學習興趣,被動學習而厭學的心理。21天養成習慣,培養一種習慣試著讓她堅持21天,基本上一個好的習慣就養成了。

三、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枯燥的學習。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我們做一切事動力的最好來源。興趣不僅是我們學習的動力來源,它更能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都不假。我們要耐心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又要小心地呵護他的這點點興趣。千萬不要給生生地擠壓抹煞了去。這才是教育的立足之本發展之路啊!

四、時刻注意恰如其分的夸獎。

孩子和大人一樣也可能面臨很多苦惱,例如:有時作業做不出、沒有朋友、怕寫作文等。我們首先不能忽視這些問題的存在,然后要想盡辦法幫助解決。此時父母親的及時鼓勵、開導尤為重要,通常情況下,我會認真仔細地讓她向我傾訴煩惱的原因,然后總有一句話:“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決,媽媽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勵、夸獎。“夸”不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堅定了孩子的信心。“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試成績一般或差時,不要給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幫孩子找一些原因,關鍵是找出孩子閃光之處給予夸獎,千萬不能讓孩子失去信心。

五、要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溝通,與孩子交朋友,做到平等對待。

篇2

作者/ 周 禮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靠海的村子里,生活著一群漁民,他們世代以捕魚為生。也不知過了多少年,村子里出了一個捕魚高手,每次出海,他總是要比別人多捕好幾倍的魚,人們都尊稱他為“漁王”。

“漁王”有三個兒子,個個聰明伶俐。“漁王”心想,等他們長大了也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人,誰讓他們有一個了不起的父親呢?為了讓三個兒子將來能成為捕魚高手,從他們剛剛懂事起,“漁王”就開始著手教授他們捕魚的技巧了。

“漁王”深知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成為捕魚的高手,就得從最基本的東西學起。于是,他循序漸進地教孩子們如何織網,如何選擇天氣,如何劃船,如何下網,如何拉網,如何識潮汐,如何辨魚汛,如何誘魚入網……“漁王”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平生的經驗,悉數傳給了他的三個兒子。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三個兒子長大后,不但沒能成為捕魚高手,反而是村子里捕魚技術最差的人。“漁王”感到十分納悶,自己捕魚的技術無人能及,為什么傾囊相授,孩子們卻如此不成器呢?

一天,一位智者路過此地,“漁王”向他訴說了心中的苦惱。智者聽后問道:“長期以來,你是不是總是一邊指點,一邊示范,幾乎是手把手地教學,而很少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

“漁王”點點頭說:“是的,為了讓他們學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認真,也很仔細,哪怕是很小的細節,我都會重復一遍又一遍,你說孩子們怎么就學不會呢?”

智者沒有回答,又接著問:“你教孩子們捕魚的時候,他們是否寸步不離你的左右?遇到什么困難和障礙時,是不是你主動幫他們排除了?”

“漁王”仍舊點點頭說:“的確如此,為了讓孩子們少走一些彎路,我總是讓他們跟著我學。對于他們今后可能會遇到的麻煩,我都提前告訴了他們解決的辦法。”

篇3

文/張曉霞

在《小麥進城》這部電視劇中,看到這樣幾句有關孩子問題的父母對白,感覺非常受益。媽媽說:“做父母的管孩子也都是為了孩子好,自己吃過的苦不想讓孩子再吃,自己受過的罪不想讓孩子再受,自己走過的彎路不想讓孩子再走。他們怎么就不懂做父母的心呢?”爸爸說:“該經歷的就得讓他們經歷,他們有自己的路要走,說不定他們會生活得比我們更好。你看小麥不就是個例子嗎?”的確,劇中的主人公小麥,從小西溝來到北京城,遭到婆婆的百般刁難和排擠。一向被婆婆看不起的小麥卻憑著自己的一股韌勁兒和真誠,不但贏得了所有人的信賴和尊敬,還成就了一番大事業。這讓一向以家庭教育好自居的婆婆也對她另眼相看,從而也證明了劇中爸爸的那句話“說不定他們會生活得比我們更好”。

其實,劇中的媽媽并不是個例,她反映了很多媽媽的心聲:都希望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高的追求和起點,希望孩子不再有苦難和挫折,希望孩子一帆風順,希望孩子永遠生活在真空般的幸福之中。一旦孩子的言行與父母的期待和希望不一致,父母便恐慌、焦慮、傷心甚至憤怒。劇中的媽媽便是一個很好的代表,大兒子的婚姻因為娶了一個農村的媳婦讓她非常震驚和憤怒;二兒子的婚姻因為媳婦不順自己的意而大發脾氣;女兒的婚姻因為不合自己的意而大哭大鬧。看到這兒,我不僅想到:如果再有第四個、第五個孩子,是否能結一個讓媽媽非常滿意的婚呢?在我心里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的觀念不變、我們的出發點不變、我們的保護意識不變,如果我們一直這樣對孩子不放手,到頭來即使有十個、八個孩子也沒有一個讓我們完全滿意的。

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也是非常之多。我在一次家長會結束后與幾個家長聊天,有幾個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差的家長感嘆:“如果我的孩子能達到一般我就心滿意足了。”事實上是這樣嗎?幾個孩子成績在中游的家長也感嘆:“人家那些前幾名的孩子是怎么長的呢?”還有一個孩子成績在班級前三名的家長卻說:“你們不知道,我的壓力也很大、也很著急,我兒子的總分跟第一比差20多分呢。”這樣看來,沒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是滿意的,為什么?是我們過高的期望值和永無止境的高標準在做怪,我們都想以自己的標準,以社會的主流標準,以目前大家都渴望的標準在衡量著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家長認識上的一個誤區一學習成績更是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最重要的標準。

篇4

編者按:對于現在的中學生,尤其是針對現在這些物質資源豐富、而內心相對來說匱乏的學生,除了愛,別無他法。愛他們,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找到自信。下面讓我們共同閱讀這篇除了愛,別無他法。

除了愛,別無他法

文/金鳳玉

做了幾年的班主任工作,感慨良多。很多事情覺得無計可施的同時,慢慢找到了一些工作的方法,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的感悟。讀了池莉的文章《除了愛,別無他法》之后,感受更為明顯。或許班主任工作也只能用這句話來概括——除了愛,別無他法。

“教書育人”是每個有志于教師工作的人的追求,而“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所以執教以來我始終堅持以“育人”為本、關注學生們的身心成長。

對于現在的中學生,尤其是針對現在這些物質資源豐富、而內心相對來說匱乏的學生,除了愛,別無他法。愛他們,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找到自信。找到快樂,最終找到自己奮斗的目標和學習的快樂。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我們很多學生不能夠很好的投入學習,就是因為自己不夠自信。因為生活或者來自學習的挫敗感讓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相信未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我們要關心愛護他們,讓他們即使被我們訓斥的淚流滿面時,依然能夠體會到我們嚴厲背后那份深沉的期盼,以及那份割舍不下的愛。我們大家可能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就是班里有非常多的孩子出自單親家庭。這些家庭的孩子,表面看來與其他同學沒有什么不同。但是經過接觸你就會發現,他們骨子里有著深深的失落以及自卑心理。而她們往往通過自負來掩飾自卑。

例如說我們班的一個女同學,成績一直都在班里前三名,但是總是說一些不著調的話,有的時候甚至表現的對老師不太尊重,還會故意和老師對著干,比如說留了作業她會帶頭喊多。老師布置了附加作業,她會故意說我才不做呢。最開始,我有點詫異,覺得這個小孩有點虛偽自私,因為我知道以他的能力和基礎這些作業根本就不多,附加題也不會做不出來。但是我謹記一點,就是我們不能給學生輕易地貼標簽,所以我沒有急著得出結論,而是留心的觀察了將近兩周時間。我發現雖然她喊得很兇,但是作業完成的卻十分認真,基本上全部作業都是優秀,而且附加作業也會工工整整地完成,基本上是班里最用心的一個孩子。老師在表揚她的時候她卻顯出一副毫不在意、甚至有些不屑的樣子。后來我聯系見到了她的父親,知道了家庭的變故。才明白原來她這樣來說就是想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她想要得到同學們的認同,甚至不惜和老師對著干。她認為只有這樣,老師才會關注她,同學才會仰視、尊重她。說到底,還是骨子里深深的自卑情緒。知道了問題的癥結,我在班會上有意的加大了對于優秀作業的表揚力度,尤其對這個孩子大加表揚。我看到了她面部表情復雜的變化,我知道,她已經找到了一種被認同的感覺。后來,我又利用課下時間和她進行了幾次溝通。例如說當她說作業多的時候,我會詢問她的處理意見,并且選任她做了學習委員,專門負責作業的布置以及上交情況的檢查。后來基本上聽不到她在作業不多的時候喊作業多了。后來這個孩子一直成績很穩定,基本上保持著班里第一名的位置。為人也變得大膽熱情了很多,她很喜歡王菲,在初二的新年聯歡會上她唱了王菲的一首歌,博得了全體同學熱烈的掌聲,我看到了她那羞澀而又燦爛的笑容洋溢著自信的光輝。

我們班還有一個孩子讓我記憶深刻。在帶領他們軍訓的路上,我讓同學們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大多數同學都略帶羞澀但是完成了自我介紹。唯獨坐在第二排的一個男生梗著脖子不吭聲,硬生生地推開了同學遞過來的話筒,看著僵持不下,我走近他說:“勇敢點,小伙子,介紹一下自己”,并用自己的手輕撫了一下他的頭。令我沒想到的是,他竟然打開了我的手。充滿歡笑的車廂立刻凝固了,許多天真的大眼睛無助中茫然。我也在那一瞬間驚呆了,隨即有了一點傷自尊和慍怒,但是我馬上調整了自己的情緒,我知道肯定有些東西是我不知道的,我不能失了分寸。于是,我將話筒交給了下面的同學。然后對大家說,這個同學的問候方式很特別,或許他是想讓大家猜猜他是誰。雖然后面的介紹很順暢。但是對于我來說,心中已經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我想要找到答案。在軍訓期間,我 留心每個孩子的細節,包括著裝。我會幫他們拉平褶皺,翻好衣領。基本上所有同學都能接受,并且報以感謝的微笑。唯獨他,當我把他的領子翻好時他卻故意用手拍打一下衣領。好像是害怕我弄臟了他的衣服一樣,尤其是他滿臉厭惡的表情,讓我真的很難過。我甚至有一種被傷害的感覺,也想著算了,何必要理他呢,但是心里還是難以放下,我決心一定要讓他開朗起來,沒想到這個任務持續了三年。正式上課之后,我試圖聯系他的父母。慢慢才知道:他,家境貧寒,母親是位清潔工,非常辛苦,父親在干個體,父母關系不太好,在初二時,父母離異。我知道他有著深深的自卑。有的時候,不感同身受,真的難以理解人們內心的悲哀。當我看到他母親的那一刻,我體會到了孩子那份深刻自卑的來源。蒼老的面容,不太合宜的舉止,粗大的嗓門,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想去改變孩子很難。但是我沒有放棄。與我們的任課老師一道,呵護著他脆弱而又敏感的自尊。這三年,可謂軟硬兼施,千方百計。初一入學時,他不與任何人交流,趴在桌子上不聽課,面對老師的質疑怒目而視,眼睛里可以看到那種仇恨。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順著鼓勵表揚,夾雜著委婉的批評;初二時,他已經能夠和同學打打鬧鬧、可以流利地回答老師的問題,面對老師的批評只能看到他驟然變化的臉色,沒有了眼神里的恨意;到了初三,他甚至有些活躍,主動去找其他同學玩耍,開別的同學的玩笑,甚至開起了老師的玩笑。以前從來不敢說,不敢批評的孩子終于現在可以微笑著面對老師的質疑,雖然,看到他的調皮樣子,有時也有些哭笑不得,但是我知道至少我幫他找到了一些青春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自卑的陰霾。

用自己的愛心,去走近學生,走近他們的生活以及內心,讓他們真正的接納老師,接納其他同學,開朗樂觀自信起來。

在充分了解學生之后要“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所以我們可以讓他們通過揚長避短來實現自信。例如說某些同學值日特別出色,那我們就可以讓他為其他同學做示范,做培訓。我這樣做過,效果還不錯。因為看到了一直低著頭謹小慎微的一個同學做完示范之后臉上那抹得意的微笑。

我深知這個社會上會有好多條路,所以不要單純的用成績去衡量學生。因為我們深知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走學習這條路。所以,對待我們的學生,需要我們用愛心去堅持,用愛心去守候。除了愛,別無他法。

公眾號:曲一奏雅

篇5

幼兒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幼兒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具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那么,怎樣搞好幼兒教育呢?關鍵應該根據幼兒的特征“對癥下藥”。幼兒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對幼兒施教絕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于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為老師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說“來,老師跟你們一起想看這倒底是為什么”,“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做為老師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幼兒教師,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幼兒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辯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大人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后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

再次,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善于引導,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們生性好動、貪玩,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才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否則他們死活都不愿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教學內容,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做一個有趣的游戲等都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做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有極大的忍耐力,要有足夠的耐心,人們常說“六月的天氣,孩子的臉”說明孩子們的表情變化無常,經常說變就變,一會兒笑哈哈,一會兒又哭又鬧,剛剛還是很乘很聽話的,一下子就調皮起來,說什么也不聽了。常常讓老師升起一股又一股的無名火,恨不能伸手就給兩耳光。當然,這時做為教師是不能發脾氣的,只能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溫柔的說一聲“你再這樣,老師真的生氣了”,然后還是耐心地引導,說服他們。

總之,從事幼兒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致,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

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自人類文明誕生至今,無限存在的永恒課題。她延續至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日,仍是我們無法回避、異常重視的問題。

“人生如夢,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應完成的任務,總結起來不過區區兩件,一是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續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從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間,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每一位家長都任重而道遠。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又是一項異常復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個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要求家長懂得怎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潛力完全發揮出來。

教育孩子是一項十分復雜的事情,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普天之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這種心愿從小處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驕傲與輝煌,從大處看,可能造就一個民族的自豪,甚至成為一種文明與進步的代表。遺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卻很難實現,下面就我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說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就常常給我調皮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愛,也增強了他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匯報一切,當他說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三、鼓勵孩子敢于迎接挑戰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于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兒子說:你太棒了,真聰明這么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當他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他,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

在人的一生當在,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苦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鑄造人的堅強意志,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他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五、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已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實現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自古以來,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能邁下成功的彼岸。

六、與孩子一起閱讀書籍

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溫暖,有時更甚與對書本身的興趣。

七、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贊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他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成好性格,

八、父母沖動的行為會讓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應該認識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父母應該冷靜處理,不要總和孩子“頂牛”多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逐漸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九、學會寬容和忍讓

寬容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能夠寬容和忍讓別人缺點和錯誤的人,確實是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便是人世間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寬容更是一種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寬容傷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仇恨就會被擠出去,我們只有不斷地用愛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胸襟,才能讓仇恨沒有容身之處,寬容不僅需要廣闊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十、遇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歡那種腑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么講,孩子就怎么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抵觸情緒,為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十一、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作為父母不要整天盯著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上,放在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上,讓孩子將來即使上不了大學,也能夠自食其力。

十二、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長總愛將教育孩子當成風箏,任其高飛,線繩終端不離手心才踏實,而孩子卻愿當只小鳥,渴望飛翔,家再溫暖,也總是孩子練飛的首站,而不是他飛翔的天空,不能將其終生關在小天地里,家長的雙手不是用來使勁捆綁孩子手腳的,而應該是用來磨練孩子翅膀的。

十三、善于發現并培養孩子的興趣

篇6

第一次走進課堂,是我十年教師生涯的巔峰。當年的我,幾經波折,才尋得在一所開滿桃花的小學校中短期代課的機會。我反復準備,跌跌撞撞講完了那節課。下課鈴畢,我老實告訴孩子們,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節課,感謝他們的配合。隨后,我深深鞠了一躬。這時,教室沸騰了,孩子歡呼著把我圍在一起,爭著想跟我說話,不停地找我要聯系方式。十天之后,當我離開這個班時,全班同學灑淚相送。而我呢,也為此踏上一世的教師之路。

轉眼已是過往。當年的學生,早已升入大學園。時光輪轉,現在的我,是一群五年級孩子的班主任,自以為經驗豐富多了。曾經讓我疲于應付的種種瑣碎,而今早已習慣成自然;往昔讓我如臨大敵的種種考驗,如今甚至都快提不起我的興趣了。這些年,我已不記得自己送走多少孩子。用自己的話說,教師這門行業,就是不停地在初遇和離別中輪回。只是,也再沒哪個孩子為我們的別離落淚了。

這些年里,我學會了自護。我總是與孩子保持適當距離,讓孩子們對我又敬畏又信任。我絕少給自己找事兒,萬事先把風險想在頭里。有時我也很民主,可年齡差距的拉大使我似乎怎么也找不回當年的感覺了。今年疫情肆虐,同學們守在家中渡過了一段漫長的隔離。線下開學后,校方要求各班主任疏導學生心理,盡快與每位孩子談心,記錄建檔。說實話,我最初只把它當一項日常任務完成。畢竟剛剛復課,急務太多,紛亂之間哪里顧得細想?況且學生開學后也并未顯露異常。因此,我頗無顧慮地邀來第一位學生,開始談心。出于一向的“穩妥起見”,請的孩子,是我的課代表。

或許我該慶幸她對我還擁有本能的信任。剛得知我要干什么,她就哭了。她神情木木地問我:“老師,人為什么活著?”面對這個哲學上的終極命題,我頓時有些手足無措。倒是她緩和下語氣,重復了一遍:“對啊,人為什么要活著呢?活著不累嗎?”這口吻,倒像我上課時循循善誘她們一般——難道,她厭世?

無論如何,此時只好以不變應對,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問:“出了什么事,能跟我說說嗎?”“跟您說了,又該和家長說了。”“放心吧,我不說。”“可好多事是不能跟您說的。”“這樣啊,那先說些能說的。”......“很多時候我都在演,知道嗎?在家時候在演,在學校又是另一種演!!”“理解些了,能說具體些嗎?”“......”

我換了種更誠懇的語氣,望著她:“我會幫你,只要我能辦到,今天會幫你到底。”“您把我爸媽趕出家12小時,我想自己靜一靜!”把父母趕出家十二小時,看來問題在家庭上了。“親愛的,我不能答應你。”我略一思索,決定干脆給個直白的回答:“因為我們都會牽掛你,擔心你的安全。”“那您讓爸爸媽媽一起陪我玩一天。”“好,我去說。”我幾乎有些雀躍。“不過,你為什么要這樣呢,是壓力有些大嗎?”“嗯,我學習已經很努力了,我媽還總拿我和別人比。”

根據以往的了解,我知道她說的是真的。一陣安慰,她才破涕為笑地走了,也帶走了老師正在找人談心的消息。過了一會兒,我的課代表哭著回來了,旁邊跟著素來和她要好的一個女生Z。原來,幾分鐘不見,班里的學生也模仿我的樣子,互相談心了。擅長演講的小白講到即將到來的六年級,以及人生中第一次離別,周圍幾個男生已哭得稀里嘩啦。匆忙趕回教室,望著眼前的一幕,我突然發現孩子們竟已如此多愁善感。沒有人哭出聲,怪不得我站在門口卻不得而知!

課代表哭著問我,我們是要分別了嗎?望著她,我突然覺得有點眼熟。一時間,她的身影和記憶中的某個身影,還有許許多多身影重合在一起了......多久沒見到這一幕了。然而,我無暇猶豫,我大步邁上講臺,沉聲說:“孩子們,離六年級的畢業還有一年,遠沒到哭鼻子的時候呢!即使真的畢業,我們還有微信可以聯系,還可以回來找我。”小白說:“老師,您是說讓我們珍惜當下的意思嗎?”我有些微窘,原來他們總結得比我還好。

坐鎮班中,我的心里安定了許多。班里也回復了以往“正常”的樣子。課代表走到我身邊,悄聲說:“您還想知道更多嗎?”我立刻懂了她的意思,回答說:“學校有輕松小屋,要不一會兒我們去那說吧。”“行,但是要小Z陪我。”考慮到自己是個男老師,易加大孩子心理壓力,我答應了她的請求。這回還與以前一樣,課代表提出要和閨蜜在輕松小屋里自己待一會,利用發泄器具減一減壓。我守在門口,五分鐘后推門進去。她終于愿向我敞開心扉。原來,她對班里一個男孩產生朦朧的好感。可此事偏偏讓一位同學泄露了出去,她現在待在班里如坐針氈,不好意思抬頭,也不愿和人說話了。我告訴她,這些心理都很正常,沒什么見不得人的。輔導過程中我發現,每當我誠以待之,她就傾心接受;每當我試圖說教,就難達目的。為此我不得不“交換”了自己少年時的幾樁故事。最后我說,無論如何都有老師給你做后盾,你還怕啥呢?她笑了,說也是,有您呢。

課代表又恢復了平時輕松活潑的樣子。當然,我知道,她還有些話無法啟齒。因為,這與她的家庭有關。事后孩子媽媽也向我證實了這一點。然而,師生交心,并非不留隱私——既然心如明鏡,又何必宣之于口呢?我只希望她體會到,還有老師在護著她。我更知道,對她的關注才剛剛開始。

這件事后,我用盡一切空閑時間,和班里同學談心。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那個滿臉笑呵呵的孩子常被同學嫌臟,卻裝作無所謂的樣子;原來那個成績下降的男孩,家庭已在破裂的邊緣。無論表面再大大咧咧的孩子,心中也有不平事。如果教育者能及時關注,就可以讓他們的心靈獲得真正的滋養;如果老師們能伸出援手,就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愉悅和輕松。

至于我,那個曾經的代課小老師,似乎找回了些當年的影子。我不再糾結成績,而是關注成長;我不再追求“升學”,而是培育“生命”。每個生命都是唯一的,每段生命的成長都是不同的。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有人是腹有詩書的小臥龍,有人是能歌善舞的小鳳凰,有人是虎頭虎腦的小老虎,有人是伸手矯健的小豹子,又豈能一概而論呢?

篇7

樂樂是一個聰明、調皮又富有愛心的孩子,尤其對小動物情有獨鐘。他不僅善于觀察,而且常常主動關心、照顧班上“自然角”中的小動物。

午餐時間到了。當聞到香味撲鼻的飯菜時孩子們顯得異常興奮。看到孩子們如此開心,老師也饒有興趣地向大家介紹可口的飯菜名稱。可樂樂卻心不在焉,不時地往“自然角”方向張望。輪到小朋友陸續洗手了,樂樂卻一溜煙來到自然角。老師發現樂樂一人在自然角逗留,便大聲提醒道:“樂樂,在干什么呢?快來洗手,別磨蹭了。”聽到老師的呼喊,樂樂“哦”地回應了一聲,連忙向盥洗室跑去。

開始午餐了。樂樂馬不停蹄地將飯菜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盡管老師多次提醒他細嚼慢咽,樂樂依然不減進餐速度。很快就把一碗飯吃完了。隨后,他又悄悄來到了自然角。

快要午睡了。心細的妞妞發現自然角中的金魚缸里有小米粒的殘渣,她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大聲叫喊了起來:“老師,快來看呀,金魚缸里有米粒。”聽到妞妞的報告,老師走了過來,生氣地問:“是誰浪費的糧食?是誰把金魚缸搞得這么臟兮兮的?”聽到老師的責問聲,孩子們都沉默不語。片刻過后,樂樂來到老師面前解釋:“是我放的,因為小金魚也餓了。”老師一看是樂樂,立馬嚴肅質問:“又是你多管閑事,金魚愛吃米粒嗎?”“金魚可喜歡吃小米粒了,我剛才看到的。”樂樂辯解道。聽到樂樂理直氣壯的回答,老師更生氣了:“是嗎?自然角里不是有專門的魚食嗎?再說,早上已喂過很多魚食,吃得太飽不把它撐死才怪呢。”老師一連串的“教育”讓樂樂啞口無言。“好了,下次專心吃飯,不準浪費糧食了。”聽完老師的指令,樂樂無奈地點點頭,垂頭喪氣、無精打采地睡覺去了。

樂樂“喂金魚”的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在以后的午餐時間里,樂樂自然成了老師重點“監督”的對象。當然,從此以后,金魚再也享受不到樂樂提供的美味午餐了。

二、案例反思

在反思上述案例前,我們先來看看另一個案例: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了一朵朵碩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學校的師生前來觀看,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里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四歲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抓在手里,從容地往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這個小女孩為什么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攙著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這個教育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真正的教育,應該像春風一樣,喚醒一顆顆善和美的種子!如果換成我們,或許面對孩子的所謂“不道德”的行為,極有可能采取的是道德責罰、道德訓斥。至少是道德說教。教育是讓可愛的孩子蒙受道德愧疚,還是讓天真的孩子因愛心而自豪?面對這樣的教育問題,我們常常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樂樂“喂金魚”的事件,或許需要我們教師對如何處理這樣的事件作深刻的反思。

1.避免使用“表現主義”的處理方式

“表現主義”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在教育中自覺不自覺地表現自己的教育藝術。為了這種教育藝術的闡釋,孩子的面孔可以模糊,可以遮蔽,甚至可以改寫。教育故事成了例證,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證明教師的教育藝術。

我們不難看見教師的不少教育故事中,總要渲染原先孩子是那樣糟糕,而最后老師總能“四兩撥千斤”。樂樂“喂金魚”的事件也不外乎如此。

有教師認為,倘若把這個故事改寫成這樣:老師發現米粒之后,不是追查米粒是由誰放的,而是帶領孩子一起救助金魚,清理污穢,給金魚換水。然后,老師抓住這個契機,給孩子講解金魚的生活習性,如何科學喂養金魚,以及教育孩子不要浪費糧食。其實這還是典型的“表現主義”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因為這里的“主人公”依然是老師,老師表現的還是孩子“救世主”的角色。

2.謹慎使用“技術主義”的處理方式

“技術主義”強調的是解決問題。比如班上一個孩子從家里帶來的小玩具丟了,老師告訴孩子可能是桌子偷走了玩具,然后,讓每個孩子送一句話給桌子,“教育”桌子不要拿別人的東西,這樣桌子一定會把玩具還回來的。孩子們按照老師的要求一個個和桌子去說話。這時老師又說,那么多人都在聽,桌子一定不好意思,我們應該一個一個進去和桌子單獨交流。等所有人一個個和桌子說完話后。果然在桌子上找到了丟失的玩具。當問題解決了,老師也就不再去找究竟是哪個孩子拿了玩具,或者即使知道是哪個孩子,也為了所謂的“保護”孩子的面子而不了了之。

這就是典型的技術主義案例。但是。技術主義必須僅僅是方法,而非原則和目的,否則就是有害的。教育,是著眼于孩子當下的太平無事。還是著眼于孩子長遠的德性養成?如果是后者,那么,孩子交出了玩具,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恰恰是教育的起點。“術”中如果缺少了“道”,常常會造成對真正教育問題的遮蔽。就樂樂“喂金魚”的事件而言,試想:如果不是樂樂自己站出來承認是他做了這件事。教師是否也會用像處理上述丟失玩具事件類似的方法來處理這樣的問題呢?

3.科學使用“建構主義”的處理方式

“建構主義”強調通過深入孩子的心靈,真實地觸摸孩子的所思所想,先理解孩子,在與孩子的積極互動中來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遇到問題時,不要先想著怎么辦,而是先搞清楚為什么,把問題當成課題,甚至把問題當作科學研究來對待。在還沒搞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前,決不輕易下結論,而是設身處地的思考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通過點點滴滴的現象,深入挖掘現象背后的根源和本質,最后再對癥下藥,針對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直到解決問題。

再來分析樂樂“喂金魚”的事件。在這一事件中,老師對樂樂的教育從表面上看是對孩子遵守進餐規則、不浪費糧食、科學喂養金魚的教育,實則上在教育過程中卻無意扼殺了孩子純真善良的愛心。在孩子眼里,小動物是富有生命情感的,他們把小動物當成自己的朋友,寧肯自己少吃一點,也要把食物留給金魚。至于金魚是否喜歡吃米粒?讓金魚多吃是否會把金魚撐死?這些對孩子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喜歡金魚的情感和關心金魚的愛心,這種愛心遠比教師的說教來得珍貴。然而,在老師的“諄諄告誡”之中,孩子心中的這棵愛心之苗有可能早早地因老師的“好心”而枯萎了。

由此,我們是否也應該對如何寫好教育敘事做些反思。劉良華教授曾經對“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敘事”做過一個界定。他說:“能夠將日常教育事件制作成引人入勝的教育故事,這是教育敘事的基本精神。也是教育敘事的基本難題。”

其實一個好的教育案例,不僅要面向事實本身,努力“去蔽”,把一切外在的東西剝離開來,指向事件的核心,而且還要運用教育理論進行自我反思。反思對教師而言,不是自我辯護,而是對事實的尊敬,是對真理的敬畏。更重要的,我們還需要愛。愛孩子,愛教育。而這種愛,有時僅僅就在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和科學處理孩子的問題之中。

【參考文獻】

[1]劉良華.教育敘事研究:是什么與怎么做[J].教育研究,2007,(07).

篇8

1.必須讓他們說出“我能行”

好奇、好問、好動是學生的天性,教師應加以愛護,并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允許他們大膽地去想象。及時肯定他們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以保證他們自由探索的空間。在保護想象、創造的熱情的基礎上,教師、家長還需不斷擴充這個空間,盡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環境和材料,鼓勵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繼續探索,及時肯定他們所付出的努力。這個保護好奇――支持探索――培養自信的過程,猶如在學生好奇心的背后架起一座有利于他們自己探索、感受成功的橋梁。有了好奇、好問、好動的天性,加上老師的呵護,相信學生一定會說出“我能行”。

2.一定讓孩子感到“我真行”

教學中,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增強服務意識,為學生學習創設情境,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努力都可以有所發展。教師首先要把微笑帶進課堂,及時激勵學生,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評價。用簡短而富有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如“你說的沒錯”“講得真棒”“真會動腦筋”,既激發學生自身感覺到“我真行”,又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學生出現思維障礙時鼓勵學生,如“不要著急,慢慢說”“老師相信你明白了,一定能說好”“這回講得真不錯”,使每位學生都感到“我真行”,體驗到品嘗出勝利果實的喜悅。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從而形成滋育創新意識的土壤。

3.讓孩子從內心發出“他行,我也行”

心理學研究指出:每個人自身存在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堅強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競爭意識,通過努力都獲得成功。小學生會在競爭中得到快樂,得到滿足。學生在他人的成功中也會樹立自信,一定會產生“他行,我難道不行嗎?”,“他會,我難道不會嗎?”的正常心理反應。

4.讓孩子敢說“我一定行”

語文課上,有許多機會可以組織學生來表演。表演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培養學生自信的一個很好的渠道。因為不斷地鼓勵學生去嘗試、去表現,并向自我挑戰、增強自我意念是增進自信心的不二法門。比如說教學寓言時,就可以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去演一下寓言中的人物。學生對文中人物是充滿愛憎之情的,讓他親自來演繹一下他所愛憎的人物,會讓他在表演中感覺到自己也很了不起,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讓全班學生敢說“我們行”

教學不僅是師生雙向的活動,而且存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這是教學信息的多向交流,使學生自信心得到增強,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彌補,共同完成學習過程,迸發出創新的智慧火花。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老師設計問題:“文中誰工作了一夜?為什么他要工作一夜?”并要求學生說說他心目中的。教師沒有讓學生馬上回答,而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各抒己見,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通過激烈的討論,總結出對工作一絲不茍;對自己要求嚴格,生活簡樸;對同志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再舉出較貼切的例子。這樣教學,在共同探討的情境中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間互相交流合作,主動參與學習,從中真真正正懂得做人的道理,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就是恰當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和利用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交流,在認識沖突中自信心又得到增強,滿懷信心地投入到新學習中去。這樣就會使學生的自信心成為產生創新意識的不竭動力,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會不斷提高。由此觀之,當前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培養孩子的自信。

篇9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教育;成長

一、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的重要性

1.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很迅速

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小學生在注意力方面、記憶方面、以及學習興趣方面和思維方面發展的都很迅速。有些學者發現在7~10歲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分鐘,10~12歲為25分鐘,12歲以上的為30分鐘,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隨年齡的增長與日俱增,注意力范圍慢慢擴大、腦子的靈活度越來越強。所以在給不同階段的年齡的小學生上課時,要適當調動氣氛,活躍孩子們的肢體語言,讓孩子們快樂的參與到學習當中,使之讓孩子們在心理健康成長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小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更是變化的非常快,例如在低年級的孩子們喜歡畫畫,三年級的孩子們就開始獨立喜歡足球、跑步。在記憶方面,低年級的孩子們只是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接觸自己喜歡的事物,在不經意間去記憶一些自己腦海里的“回憶”,然而高年級的孩子們則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去記住自己想要記住的事物。所以,當作為一名教師授課時,我們應當明確聽課人的年齡在哪一個階段,只要這樣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才能更好的讓孩子們吸收知識,更好的利用小學生心理發展很迅速這個特點。在思維方面,低年級的孩子們只停留在形象化思維上,是比較具體化。高年級的孩子們則有了邏輯思維,并且非常抽象。這些差異都非常明顯的說明了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迅速性,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多留意孩子們在小學階段他們的心理發展以及關注他們的心理教育與他們的健康成長。

2.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協調性及開放性

正是因為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協調性,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應更加重視關注小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孩子的成長。所謂的“開放性”指孩子們在與家長老師交流時,心理活動表現的非常明顯,不善于偽裝甚至不會偽裝,這是作為家長或者作為老師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極好的機會,更好的引領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長。所以在小學生這個階段發展還在的積極樂觀的態度、良好的品德及心理健康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時間段了,作為教師我們要好好抓住小學生這個時間段,發展他們的心理,讓孩子們健健康康的成長,多了解孩子們的內心想法,明白孩子們真實的心理活動,從而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3.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還具有可塑性

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任何環境下都會受到影響,包括環境的影響、事物的影響,不過心理影響至關重要,受到正面影響時,人們會積極向上樂觀開朗;受到負面影響時,則可能會悲觀摧毀一生。小學生在這個階段的表現出來的可塑性較為明顯。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時期,中國古代教育學家孟子的母親就注意到了這一點,為了讓自己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位偉大的母親將家搬遷了三次,孟子的母親這樣做就是在朝著有利的環境方向發展,更好的影響孟子積極向上的學習。孟子之所以可以成為一代大學問家,與他母親的正確引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分不開的。所以作為老師也好,家長也好,要重視孩子們現在這個成長的黃金階段,重視孩子們的心理教育,關注孩子們的心理發展與他們的成長,將孩子們塑造成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小學生是國家的花朵,是國家的希望。家長、老師、學校、社會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往往忽視了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主流。但家庭、學校、社會帶給孩子們的壓力卻沒有減弱反而在與日俱增,使得孩子們產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問題。那么學校和家庭如何關注孩子們的心理教育與孩子們的成長呢,下面我來談一下自己對此問題的一些淺見。

二、小學生心理教育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1.容易造成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

現在一個家庭里,大部分都是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手里的寶貝,家里的老人格外疼惜,孩子從小時候開始就一直生活在充滿愛的世界,不能說是愛因為那是溺愛。在他們的成長中很難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指責和教導,難以完成別人給予的任務,也很難獨立完成任何事情。這些已經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種表現了,這一心理問題時間久了就會使孩子們成為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小學生。學校和家長總是以分數論英雄,用分數判斷一切,使得原本屬于孩子們的自強、自信、樂觀等漸漸朝他們遠去,讓小學生漸漸地走向心理不健康之路。

2.解決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

作為家長必須意識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責任。家長的行為、習慣、待人處事的態度等多方面都時刻的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必須提高自我素質,使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家長在生活中要懂得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原則與方法,才能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學校要幫助小學生分析他們的有點,消除自卑孤獨的心理,正確作出評價,發揮孩子們的特長。要培養孩子們的意志力,消除敏感與脆弱的心理,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他們在生活學習中的自控能力,克服消極的情緒,擺脫悲觀失望。整個社會也要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小學階段是人生發育最初的階段,一個人的性格、品質、興趣都是在這個階段初步形成,各種潛能的開發也是在這個階段初步開始,因此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小學生還應該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學會每天認識自己多一點,改正自己的錯誤。不做無所謂的抱怨,不要容易受到消極性的誘惑。由于年齡的原因,父母應給予多一些的引領,孩子們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的認識往往是比較粗糙的認識,在這時父母要注意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樣小學生才能更加從分認識自己。

當今小學生,他們是跨世紀的一代,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學是學生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階段,是情商、智商的逐漸提高的重要階段,幫助孩子們走出困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讓我們一起關注小學生的心理教育,關注孩子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薛喜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葉一.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3]仲穩山.心理診斷學.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12

篇10

一、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為我們一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所以,我們應當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科學、快樂的成長空間。夫妻之間的相互尊重,長幼之間的關愛和互敬,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我們不能把工作中的煩惱和不愉快帶進家中,帶給孩子。不要隨意向孩子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從小培養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聰明、活潑,孩子在成長,我們家長也必須得不斷的學習成長,汲取嶄新的事物和知識。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 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我女兒今年七歲,剛上二年級。有一次,先生問女兒:“凡凡,你長大后,希望做什么樣的工作呢?”當時我也在場,我對這個謎底充滿了期待。只見女兒作了片刻思考,大眼睛骨碌一轉,以極快的語速和輕松的神情回答道:“在家炒股。”那一剎那,我懵了!我是個自由職業者,時間比較自由靈活,經常在電腦前看股票。她一定是覺得坐在電腦前炒股是輕松愉快的事情,進而把它選作自己將來理想的職業。從那時起,我開始重新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行,緊接著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增減與調整。爭取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看股票、不玩游戲、不網聊,不給孩子帶來任何不良影響。

這樣一來,我的空余時間也就多了起來,我開始嘗試做些各種各樣的小點心。現在,絕大多數中式點心對我來說都不是難題,自夸一下啊,手藝還不錯,呵呵。最近,我還學會了做生日蛋糕。我自己多掌握了一門技能,孩子也很喜歡觀看我制作點心的過程,有時還一起幫忙做,加上她自己的創意,我們彼此都開心,吃起來也就更有一番味道了。由此可見,平時,我們家長的所作所為,孩子們都在看著,同時也會影響孩子,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熏陶孩子。

二、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和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參與其中,獲得體驗與成功的,我們不妨給他適當地創造這種機會。我的孩子一歲多時,學會自己進食,兩周歲時會自己穿簡單的衣褲,在托兒所的表現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強,經$2老師的夸獎。雖然孩子一開始在做這些事情時,完成的并不好,但是我不斷的給她嘗試的機會,并加以鼓勵,直至她成功。孩子從小和我分床睡,在她四周歲時,她說她是個大孩子了,提出要獨自睡一個房間,當時我心里沒底,但還是同意了她的請求。頭幾個晚上,半夜里我總要起來看好幾次,偶爾也會發現她把被子蹬掉,但是大多時候她都把自己裹得很嚴實。后來,我一般不會再特地起來查看她的被子了,完全相信她能把自己照顧好,我很放心。這也是她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了,經常會自豪地和小朋友們提起:她是單獨睡一個房間的。

我們平時可以讓孩子洗一些小的東西,比如自己的飯碗、手帕之類的物品。洗不干凈的時候,過后我們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得肯定地表揚他們。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適當的鼓勵和贊賞,可以強化良好的學習行為,防范不良行為的養成。俗話說“一句鼓勵話,勝過百句罵。”確實,比起批評和指責,“鼓勵”對于低齡孩子來說,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時我們應該拿放大鏡來發現孩子的良好習慣,并給予及時鼓勵和贊揚。

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長期的努力,需要家長不斷地督促和引導,還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直至良好的習慣形成。

三、多和老師探討,多和家長交流

孩子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巨大的。非常幸運,我女兒的啟蒙老師是個教學經驗豐富又負責的好老師,很受班級里的學生歡迎。平時放學后,我經常老師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把在家中的不良表現也訴之于老師,和老師探討如何教導孩子克服不好的習慣,使其錯誤能夠得到及時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我的孩子,更有利于她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我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針對孩子學習中的幾項弱點,根據老師的提議,我做了一張“好孩子進步跟蹤表”,當中列了“速度快”、 “很自覺”和“無錯字”三項,每日一評,有進步的畫一顆紅星,無進步的畫一顆黑星。紅星可以用來換獎勵,積滿了十顆紅星,我就給買一本她喜歡的課外書。幾周下來,效果顯著,女兒很開心,老師也表揚女兒進步明顯。

正因為這樣,我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取老師的教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此外,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在早上送完孩子之后,和其他送孩子的家長習慣性地拉家常,談論孩子在家的學習、生活。我會把自己近段時間促進孩子進步、行之有效的新經驗與方法講給家長聽,同時也會從對方那里獲取不一樣的教育方法,以備往后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借鑒。

四、在與孩子的溝通中,不可忽視文字的力量

在與孩子一起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有時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苦口婆心地勸說與引導,卻適得其反的現象時有發生。碰到類似的事情,我苦惱過,也思索過:我們做父母的不能總是指責孩子,也應該自己反思一下,看看問題出在哪里?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換一種方式,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一些呢?其實,只要有愛心、有創意,家庭教育也同樣可以富有情趣。

有一次,我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太過了,但自己并沒有意識到,以至于孩子有些傷心并抵觸,當時,她寫了一張紙片,遞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紙片上寫著“我后悔說過那句話” 。她的這個舉動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言語過激了,于是,我把語氣放低放軟:“能告訴我,是哪句話嗎?”她依然用小紙片回道:“就是母親節卡片上的那句話”。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節那天,女兒親手給我做了一張卡片,上面畫了好多各種顏色的愛心圖案,卡片上寫著“媽媽,我愛你!”原來她后悔……想到這里,我的淚涌了出來。我把她寫給我的紙片翻了過來,寫道:“對不起,是媽媽錯了!”而且,我還故意,把“媽”字右邊的“馬”寫成了“鳥”,在母親節的卡片中,我女兒就是這么寫的,呵呵。女兒看了之后,隨即捂嘴大笑,并批評起我來:“媽媽,你把‘媽媽’兩個字寫錯了,你是怎么當媽媽的?”看到女兒發現了“媽媽”兩字的錯誤并破涕為笑,我也笑了,緊張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我對她說:“孫老師,麻煩你幫我糾正一下錯誤,可以嗎?”女兒欣然應許。

從這件事中,我得到的啟發就是: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有時候用文字比用語言更方便有效。因為文字和語言相比,語言比較羞澀,有時難以啟齒,文字比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們和孩子之間進行親密無間的溝通;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說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我們什么時候想看,都可以拿出來再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能重溫一遍,印象也就自然比較深刻。與暴風驟雨式的訓斥相比,用文字,不僅顧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讓她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她的關注和愛心,從而更有利于父母走進孩子的心扉。如此經常一來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