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15:07: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運行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運行管理論文

篇1

摘要:煤礦供電系統中變壓器是極其重要的電器設備,它的安全運行直接關系到礦區電網能否安全、高效、經濟地運行。變壓器一旦發生故障,對煤礦安全將造成很大威脅。因此,必須加強變壓器的運行管理,做好變壓器的運行維護和監視,保障變壓器的健康運行。

1變壓器投運前的檢測為保障變壓器的安全運行,變壓器投運前必須進行現場檢測,其主要內容:(1)變壓器本體、冷卻裝置及所有附件均完整無缺陷、不滲漏、油漆完整;(2)變壓器油箱、鐵心和夾件外引接地線均可靠接地;(3)儲油柜、冷卻裝置、凈油器等油系統上的閥門均在開的位置,儲油柜油溫標示線清晰可見;(4)高壓套管的接地小套管應接地,套管頂部將軍帽應密封良好,與外部引線的連接接觸良好并涂有電力脂;(5)變壓器的儲油柜和電容式套管的油位正常,隔膜式儲油柜的集氣盒內應無氣體;(6)有載分接開關的油位需略低于變壓器儲油柜的油位;(7)氣體繼電器內應無殘余氣體;(8)吸濕器內的吸附劑數量充足、無變色受潮現象,油封良好,能起到正常呼吸作用;(9)無勵磁分接開關的位置應符合運行要求,有載分接開關動作靈活、正確、閉鎖裝置動作正確;(10)溫度計指示正確,整定值符合要求。另外還需檢測變壓器冷卻裝置試運行正常與否、進行冷卻裝置電源的自動投切和冷卻裝置的故障停運試驗、繼電保護裝置應經調試整定,動作正確。

2變壓器試投運變壓器投運前的檢測全部合格后,需對變壓器進行試投運,其主要內容如下:(1)變壓器應進行五次全電壓沖擊合閘,無異常現象發生,勵磁涌流不應引起保護裝置的誤動作;(2)變壓器并列前,應先核對相位,要求相位一致;(3)檢查變壓器及冷卻裝置所有焊縫和結合面,不應有滲油現象,變壓器無異常振動或放電聲;(4)試運行時間一般不少于24h;(5)變壓器試運行無異常后,逐步增加負荷,開始帶負載運行。在帶負載24h后,變壓器的主體及附件均屬正常,則試運行結束。

3變壓器的運行維護(1)對于有值班人員的變電站,值班人員隨時監視控制盤上的儀表指示,抄表次數由現場規程規定。制器故障可以通過編程時的梯形圖檢測,根據輸出信號狀態、控制過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判斷。因為接觸器、電磁閥和限位開關出現故障時,PLC不會立即停機,通過梯形圖程序可以迅速檢測出設備運行是否正常。而里面的定時器有一個設定值,要求比正常情況下機械設備動作時間長20%,當PLC發出信號后,機械動作執行,啟動定時器,若時間到,PLC沒有執行信號,開始啟動報警。(3)在提升機運行當中,針對模擬信號存在的誤差會引起輸入信號的錯誤,出現程序判斷失誤的問題,可以采取對模擬信號連續采樣3次,采樣間隔根據A/D轉換時間和信號的變化頻率而定,3次的數據先后存放在不同的數據寄存器當中,經過比較后取平均值或者中間值作為當前輸入值。

結束語礦井提升機在運行過程中,電控系統會不斷地受到環境的干擾,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通過對可編程控制器(PLC)在礦井提升機應用中出現的干擾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各種干擾帶來的不安全因素,增強了礦井提升機安全可靠性,滿足了現代化礦山生產建設的需要。當變壓器過載運行時,要增加抄表次數,加強監視。變壓器容量為315kVA及以下者,每天檢查一次;容量在560kVA及以上者,每班檢查一次,容量在1800kVA及以上者,每2h檢查一次。對于無值班人員的變電站,安裝在變壓器室的315kVA及以下的變壓器和柱上變壓器,每兩個月至少檢查一次。容量在3150kVA以下者每月至少檢查一次,容量在3150kVA及以上者每10天至少檢查一次。

篇2

圖1所示是經常遇見的一種有兩電個電源、3個變(配)電所的兩端供電網絡。開式運行方式通常采用的是:電源甲供變(配)電所A、C,電源乙供變(配)電所B;電源甲供變(配)電所A,電源乙供變(配)電所B、C。即變(配)電所C的負載是由電源甲供電,還是由電源乙供電,需在這兩種運行方式中通過定量計算,優選損耗最小的經濟運行方式。

為使分析計算簡單化,計算中取電網運行電壓U等于額定電壓UΝ,各負載功率因數cosφ為平均值cosφp。這是因為電網運行電壓在規定的范圍內,與額定值的偏差最大不超過10%;目前在電網中普遍應用無功補償裝置,基本實現無功就地平衡,各變(配)電所負載的功率因數都比較高,這些假設對計算結果造成的誤差很小。

本文首先對3個變(配)電所電網開式經濟運行方式進行分析討論,再深入到有多個變(配)電所的電網。

13個變(配)電所電網經濟運行方式的判定

1.1有功經濟運行方式的臨界負載

令變電所A、B、C的負載分配系數分別為DA、DB、DC,其與各負載間的關系為

DA和DB的關系有

DA+DB=1(2)

當變電所C的負載SC由電源甲供電時,既要在線路L1C的R1C產生有功功率損失,又要引起線路L11的R11損失的增加,由負載SC所產生的總有功功率損失的ΔP甲C(kW)計算式

當變電所C的負載SC由電源乙供電時,既要在線路L2C的R2C產生有功功率損失,又要引起線路L21的R21的損失增加。由負載SC所產生的總有功功率損失的ΔP乙C(kW)計算式

以上二式中,當R11、R21、R1C、R2C、和Sσ、DC為常數時,則ΔP甲C=f(DA)和ΔP乙C=f(DA)。令ΔP甲C=ΔP乙C整理后得

(2DLPADC+DC2)R11+DC2R1C

=[2DC(1-DLPA)+DC2]R21+DC2R2C(5)

化簡后,可求得臨界負載分配系數DLPA

對式(6)進行分析,在DLPA=f(DC)函數關系中,有下列三種情況:(1)當(R21+R2C)-(R11+R1C)>0時,DLPA=f(DC)的曲線變化如圖2a所示;(2)當(R21+R2C)-(R11+R1C)=0時,DLPA=f(DC)的曲線變化如圖2b所示;(3)當(R21+R2C)-(R11+R1C)<0時,DLPA=f(DC)的曲線變化如圖2c所示。

由圖2可知:當實際工況負載DA<DLPA時應由電源甲供電為經濟運行方式,當SA>DLPB時應由電源乙供電為經濟運行方式。

1.2無功經濟運行方式的臨界負載

同理也可給出變電所C的負載SC由電源甲和電源乙供電的二種運行方式的無功功率消耗ΔQ甲C(kvar)和ΔQ乙C(kvar)的計算式

根據以上二式同理可導出變電所C由電源甲供電的無功經濟運行方式臨界負載系數DLQA

把圖(2)中的DPA、DPC和DLPA分別換成DQA、DQC和DLQA,也適用于對無功經濟運行方式的分析。

1.3綜合功率經濟運行方式的臨界負載

變壓器(電力線路)綜合功率損失是指:由變壓器(電力線路)的有功功率損失和無功功率消耗,使受電網增加的有功功率損失與變壓器(電力線路)自身的有功功率損失之和。綜合功率損失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已納入GB/T13462—92國家標準中。

同理也可給出變電所C的負載由電源甲和電源乙供電的二種運行方式綜合功率損失計算式(略),并可導出變電所C由電源甲供電方式的綜合臨界負載分配系數DLZA的計算式

式中KQ—無功經濟當量;

KP—有功經濟當量。

無功經濟當量KQ的物理意義是:變壓器(電力線路)每減少1kvar無功功率消耗時,引起連接系統有功功率損耗下降的kW值。有功經濟當量KP的物理意義是:變壓器(電力線路)每減少1kW有功功率損耗時,引起連接系統有功功率損耗下降的kW值。

篇3

1.目前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范圍

對11個設區市保障性住房行業主管部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5份問卷中有13份(87%)認為,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只包括物業管理,2份(13%)認為后期運營管理包括物業管理和醫療、文化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可以看出,目前河北很多地區對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的理解非常狹隘,把目光只停留在物業管理上,這說明他們對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的理解還很淺,還沒有把住房保障工作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去考慮,對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意義和重要性的認識尚需進一步深化和提升。

2.責任主體和直接管理者

對11個設區市保障性住房行業主管部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1個設區市租賃型保障性住房的責任主體都是住房保障行業主管部門,其中有7個市(64%)是市級行業主管部門,有4個市(36%)為房屋所在區行業主管部門。有7個市(64%)后期運營的直接管理者是市級行業主管部門,有3個市(27%)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來管理,1個市(9%)委托給專業房屋(物業)管理公司管理。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河北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的責任主體都是政府部門,絕大多數市房屋的直接管理者也是政府部門,3個市成立的專門管理機構亦為保障性住房行業主管部門隸屬的事業單位。

3.房租標準和物業費標準

從調查結果來看,房租標準相對較低,甚至有5個市廉租房房租一個月才1元錢。半數以上地方對于廉租房沒有征收物業費,已征費地區的征收標準也較低。所以靠房租和物業費并不足以滿足后期運營管理的資金需要。

4.后期運營管理資金主要來源

調查顯示,目前各市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資金、房租和配套設施經營收益。具體而言,6個市(55%)是財政資金,2個市(27%)為房租,3個市(18%)是配套設施經營收益。從訪談情況來看,各市目前后期運營管理資金壓力并不大,其原因在于:第一,管理人員基本是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人員經費不必負擔;第二,目前主要精力在建設,對后期管理還基本沒有涉入,連基本的物業管理都沒有啟動,也就沒有產生多少開支;第三,住房基本都是新建成房屋,不涉及維修養護。

5.后期運營管理的難點

從問卷調查情況來看,11個設區市中有9個(82%)認為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最大的難題在資金,1個市(9%)認為是時間與精力,1個市(9%)認為是住戶配合度。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反映,為了建設保障性住房,財政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還負擔了大量銀行貸款。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的開支不僅包括人員費用、行政費用、房屋維護費用等直接開支,還包括還本付息的開支。由于租賃型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的特點,租金水平低于市場租金,并且又基本不收取維修基金、物業管理費等費用,房屋的規模越大,時間越久,資金壓力也就越大。在訪談中,筆者專門就小區管理養護等工作是否吸納物業公司參與進行了提問,有3個市(27%)聘請了專門的物業公司介入,其余(73%)全部由部門組織力量管理養護。

6.住戶滿意度

對住戶的調查結果顯示,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小區住戶對小區的整體環境是滿意的。筆者認為,其原因包括:其一,當前大部分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小區居民剛剛入住,基本都是從臟亂差、低矮破的房屋搬入了寬敞明亮的新房,與之前處境相比,正處于幸福感最高的時期;其二,當前保障性住房都是新房,房屋破損、設施損壞等問題還沒有出現,正處于房屋條件優良時期。可以看出,當前河北多數城市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采取政府主導模式。第一,責任主體和直接管理者都是保障性住房行業主管部門。政府部門不僅負責政策執行和籌集資金,并且直接參與到管理運營當中,負責配套商業設施經營、小區養護等具體工作。第二,運營管理資金主要靠政府財政投入,后期運營中的人力、材料等所需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第三,管理范圍主要包括準入退出和小區的物業管理,但物業管理并不全面,僅停留在配置保安、對小區衛生進行清理等方面。

二、河北省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的問題

1.主管部門認為存在的問題

對11個設區市保障性住房行業主管部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小區鄰里關系方面,6個市(55%)反映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小區的鄰里關系比較和諧,5個市(45%)反映鄰里關系一般。可見,鄰里關系方面滿意度稍微偏低。入住保障性住房小區的住戶,由于從平房遷入樓房,開敞變封閉等原因,會產生各種不習慣,與鄰里公用各種空間,難免會產生種種摩擦,因此鄰里關系會受到一定影響。由此可見,要維護好當前的好局面,維護好小區的環境和設施是一個方面,逐漸提高住戶互相尊敬、團結友愛的意識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政府部門在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中,任重而道遠。在住戶是否注意保護小區設施和環境方面,3個市(27%)表示非常注意,5個市(45%)表示還可以,3個市(28%)表示不注意;在保障性住房治安方面,4個市(36%)反映較好,5個市(45%)反映一般,2個市(19%)反映不好。特別是秦皇島市反饋,經常有群眾反映,自從他們周邊保障性住房小區建成入住后,經常發生暴力性事件,治安情況明顯不佳。

2.住戶調查顯示的問題

為了對目前管理者在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小區提供服務情況進行了解,筆者在問卷調查中,就兩個問題專門進行了調查。一個是“您所居住的小區是否有專人管理”,另一個是“如果有專人管理,都為你們提供了哪些服務”(開放式問題)。在266份有效問卷中,選擇有專人管理的有238份(89%),選擇沒有的為28份(11%)。對后一個問題的回答中,填寫清潔(打掃衛生)的有126份(53%),填寫設置門衛(門崗)和清潔(打掃衛生)的有89份(37%),沒有填寫的為23份(10%)。調查結果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當前小區管理的范圍非常狹窄,基本停留在清潔和門衛兩個方面,對公共服務、社區建設等尚未觸及。第二,住戶對什么是專門人員管理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多數認為有保潔和保安就算有專人管理,少數認為這不算專人管理,或者不知道什么叫專人管理。廣大住戶對在小區應該得到什么樣的管理服務心里沒數,想法不多,還處于從居無定所到穩定安全,從臟亂擁擠到寬敞舒適,幸福感較強的階段。此外,針對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小區,特別是廉租住房小區住戶就業不充分的特點,筆者對小區住戶是否愿意參與小區管理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表明,在266份有效問卷中,有192份(72%)問卷顯示,小區住戶愿意參與到小區的后期運營管理之中。在談話中,有些租戶甚至表示愿意義務參與,很多住戶表示不用太多報酬。這說明,住戶參與到小區管理中的意愿還是比較強的。在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中,可以考慮充分發揮住戶作用,吸納他們參與其中。

3.問題分析

可以看出,當前河北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

行業主管部門的精力主要放在前期建設方面,對后期管理運行的關注點主要是準入環節,而對于整個后期運營管理缺乏統籌規劃,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對這項工作的實施范圍、資金來源等都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

2.制度和法規不健全。

大多數城市還沒有出臺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辦法,而已制定辦法地區的相關規定則很籠統。這致使對后期運營管理的范圍界定不清,對運營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做什么、該怎么做、做不好怎么辦沒有明確的規定,管理運營中各方的權利得不到保護,義務不能充分履行。

3.社會和市場作用發揮不夠。

目前租賃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基本上是以政府的行政管理為主,基本沒有引入市場,也沒有鼓勵或者是培養相應的非政府組織參與其中。然而,政府的精力和財力畢竟是有限的。從長遠來講,隨著租賃型保障性住房的不斷增加,后期運營管理的壓力必然不斷加大,運營管理的成本也會隨之越來越高,政府沒有足夠的能力獨自擔負此種重任。

4.小區勞動力資源沒有充分挖潛。

租賃型保障性住房住戶中存在大量失業或者無業人員,有一大部分人表示愿意參與到管理當中,然而管理者卻沒有把這部分人吸納并有效配置到合理的崗位,白白浪費了這部分資源。“以工代費”(以勞動沖抵物業等費用)的模式在吉林、天津等地已經開始推行,值得借鑒。

5.服務范圍小。

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范圍當前還僅限于打掃衛生等低層次服務。建設保障性住房不僅僅是要實現“有居”,而是要實現“安居”。提供便利的交通、醫療、休閑等服務,構建文明、和諧的社區等應納入到后期運營管理之中。

三、河北省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模式訪談分析

筆者于2013年對河北省和11個設區市保障性住房行業主管部門的12名負責人進行了訪談,主要征詢了他們對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政策目標的認定,以及在不同因素下對運行模式的不同選擇。基于正式訪談之前赴實地的預調研,筆者總結了三個主要的決策因素,包括:成本、居民滿意度和監管難度。正式訪談的主要內容為,在考慮成本、居民滿意度和監管難度三個決策因素的情況下,訪談對象對非盈利組織承擔模式、私營機構承擔模式和政府主導、市場輔助模式的政策選擇。訪談結果顯示,大家一致認為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的政策目標為實現可持續運行。在主要考慮成本的情況下,有4個人選擇了第1種模式,即由非營利性組織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6個人選擇了第2種模式,即由私營機構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2人選擇了第3種模式,即政府承擔主要業務,部分委托市場。可以看出,在主要考慮成本因素的情況下,大部分訪談對象選擇了私營機構承擔的模式。這是因為以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私營機構往往通過注重效率而努力降低運營成本。在主要考慮居民滿意度的情況下,有7個人選擇了第1種模式,即由非營利性組織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1個人選擇了第2種模式,即由私營機構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4人選擇了第3種模式,即政府承擔主要業務,部分委托市場。可以看出,在主要考慮居民滿意度因素的狀況下,大部分訪談對象選擇了由非營利組織承擔的方式。其原因在于,由非營利組織為主對租賃型保障性住房進行后期運營管理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費用,又可提供質量較高的管理服務。

如果采用私營機構承擔模式,很可能因為其追求自身利益而無法向居民提供充分的服務;如果實施政府主導、市場輔助的模式,很可能因為政府管理服務的低效而使得居民的滿意度較低。在主要考慮監管難度的情況下,有4個人選擇了第1種模式,即由非營利性組織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2個人選擇了第2種模式,即由私營機構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6人選擇了第3種模式,即政府承擔主要業務,部分委托市場。可以看出,在主要考慮監管難度的情況下,大部分訪談對象選擇了政府為主的模式。這是因為該模式由政府直接承擔了主要業務,而使得政府監管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在綜合考慮成本和居民滿意度兩個因素的情況下,有7個人選擇了第1種模式,即由非營利性組織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3個人選擇了第2種模式,即由私營機構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2人選擇了第3種模式,即政府承擔主要業務,部分委托市場。可以看出,在綜合考慮成本和居民滿意度兩個因素的情況下,大部分訪談對象選擇了非營利組織承擔模式。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為,較之另外兩種模式,該模式可在為居民提供人性化管理服務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較低的管理成本。在綜合考慮成本和監管難度兩個因素的情況下,有6個人選擇了第1種模式,即由非營利性組織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3個人選擇了第2種模式,即由私營機構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3人選擇了第3種模式,即政府承擔主要業務,部分委托市場。可以看出,在綜合考慮成本和監管難度兩個因素的情況下,大部分訪談對象選擇了非營利組織承擔模式。其原因為這一模式可在接受政府適當監管的同時,以較低的成本為公眾提供公益性較強的管理服務。在綜合考慮居民滿意度和監管難度兩個因素的情況下,有5個人選擇了第1種模式,即由非營利性組織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4個人選擇了第2種模式,即由私營機構承擔后期運營管理;有3人選擇了第3種模式,即政府承擔主要業務,部分委托市場。可以看出,在綜合考慮居民滿意度和監管難度兩個因素的情況下,大部分訪談對象選擇了非營利組織承擔模式。非營利組織承擔模式可在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中發揮平衡成本、居民滿意度和監管難度三個因素的效應,而成為大部分訪談對象的政策選擇,這為后文提出構建合理的河北省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議提供了有益借鑒。

四、基本結論與政策建議

研究表明,河北省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模式亟需優化。結合對河北省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現狀和問題與模式選擇訪談分析,筆者認為應該采取由非營利性組織負責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的模式,這一模式的推行應該借鑒福利多元主義。Hatch和Mocroft指出,福利多元化可以被理解為在社會照料中由政府、志愿者、商業部門和非正式部門提供服務。福利多元化也可以被定義為福利混合經濟,Vogel認為福利傳送系統的構成有市場、國家和家庭。上述研究結論可為國內其他省份的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的模式選擇提供借鑒。構建非營利性組織負責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模式的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1.建立非營利性運營管理機構。

當前各地都成立了保障性住房投融資公司,建議以此公司為基礎成立一個非營利性機構(下簡稱“運營管理機構”),在公司現有職能基礎上增加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后期運營管理職能。將這個機構構建為一個集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籌集、發放,以及房屋建設、運營、管理為一體的機構。該機構具備較為寬泛的職能,可在資金籌集分配、房屋管理使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內部協調和運轉空間,可為做好租賃型保障性住房的后期運營管理提供堅實的機構保障。

2.實現運營管理資金來源的多元化。

筆者認為,管理運營資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房租和物業費。費用可以按照普通小區相關費用的一定比率(低于100%)收取。二是配套商業設施經營收入。比如配套建設的商業門面經營或者租金的收入,小區建成后配套設施交由運營管理機構管理,收入納入后期運營管理基金。三是出售的商品房收入。在建設集中的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小區時,配套建設一部分商品房,商品房出售的盈利,部分用于補貼建設成本,部分納入后期運營管理基金。四是其他收入。如政府可以根據情況每年給予一定補貼,運營管理機構利用小區場地等取得的收入。

3.構建科學的運營管理方式。

運營管理機構根據業務類型分別設置部門,各部門各司其職,在每個集中建設的小區按需要設置分支機構,在房屋維修等方面可自己組織隊伍,也可根據需要聘請公司。在人員方面盡量壓縮固定工作人員數量,可以根據需要臨時聘用相關人員,避免機構和人員冗余,從而導致成本上升。要注重社區文化建設,提高大家維護社區環境的積極性,努力建設和諧社區。

4.有效控制成本。

鑒于運營管理機構帶有公益性的性質,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減少運營成本:一是充分吸納小區閑散人員。低收入人群具有就業不充分的特點,因此,運營管理可以把小區內具有一定能力的失業或者無業人員吸納到管理隊伍當中,這樣能降低工資支出費用,也可通過給他們增加收入,為租金和物業費的收繳提供一定保障。二是吸納社會志愿者。一些不需要特別固定崗位的機構可以吸納社會志愿者或者大學實習生參與,這樣既可以保障工作質量,又可以節省開支,還可以給大學生一個穩定的實習渠道,給志愿者一個服務的舞臺。此外,亦可吸納有意愿、有精力的離退休老同志參與其中,這不僅有助于節省開支,而且有利于與有關政府部門協調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政府給予支持。優先建設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小區配套設施,對運營管理機構經營的商業、公司等給予一定的稅費減免。

5.政府主要發揮支持、指導和監督等作用。

篇4

為了保證電力系統變電運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還需要完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具體來講,這些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值班制度。通過完善值班制度,可以督促值班工作人員做好各項操作和相關記錄工作,以便及時采取措施解決故障問題。②交班制度。通過完善交班制度,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交班,做好交班前的相關檢查工作,并在值班記錄上簽字,避免因交班不規范而引起一些安全隱患。③檢查和分析制度。在變電運行安全管理中,要完善安全巡回檢查制度,增加檢查的次數并做好檢查記錄工作。通過完善分析制度,對變電運行狀況進行分析,能夠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數據信息依據。總之,通過完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能夠為變電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制訂安全管理應急方案

在電力系統變電運行過程中,自然或人為等各種因素會影響安全管理工作,比如地震、泥石流、火災和暴雪等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會威脅到變電設備的安全運行。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綜合分析多方面因素,制訂一些應急方案。這樣一來,在變電運行中出現安全事故的時候,我們能夠從整體上把握全局,及時采取一些措施進行補救,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供電,減少安全事故給電力系統造成的損失。

3電力系統變電運行設備維護

3.1高度重視設備維護

在變電運行中,相關管理人員要高度重視設備的維護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設備維護人員的素質。管理人員要通過各種形式對員工進行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維修水平,并使他們認識到設備維護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認真做好設備維護工作。另一方面,要定期維護設備。在變電設備的日常運行中,管理人員還要建立設備臺賬,依照相關標準對變電設備進行定期維護,保證變電設備處于一個安全的運行環境之中。

3.2完善設備維護制度

完善的制度可以為變電設備維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完善設備維護基本制度。通過完善設備維護基本制度,可以規范設備維護管理流程,使操作人員進行標準化作業,避免因設備維護管理混亂或操作失誤而引發各種安全問題。另一方面,要完善設備檢查和考核制度。在變電設備維護管理工作中,我們還要完善檢查和考核制度,做好設備評價工作,從而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

3.3健全設備缺陷記錄體系

當工作人員對變電設備進行檢查的時候,一旦發現設備存在缺陷,就要做好設備缺陷記錄工作,從而為設備缺陷處理提供一定的依據,以免這些設備缺陷引發各種電力事故。由此可見,設備缺陷記錄也是變電設備維護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我們要健全設備缺陷記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不僅可以詳細記錄設備缺陷,而且能夠及時、迅速地實現對缺陷的記錄和注銷功能,更加方便地管理設備維護工作。

4結束語

篇5

一、引言

在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的當今世界,銀行面臨的風險環境日益復雜。2007年8月份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淋漓盡致地暴露出目前金融機構面臨的巨大潛在風險。次貸危機的持續發展超出了很多人原來的預期,對全球金融體系和宏觀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也為全球銀行業短期和長期的可持續性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

二、次貸危機發生的必然性

(一)信用風險的大爆發,動搖了金融體系穩定的基礎

此次危機是因債券市場和衍生品市場引發的,但其基礎卻是美國的次級住房按揭貸款,導火索和根源都是貸款這個基礎資產的風險集中爆發。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繁榮讓不少放貸機構為了追求利潤而放松了貸款標準,特別是對不具備還款能力的人發放“零首付”貸款。當這類貸款的證券化創新產品被投資銀行等機構推向二級市場之后,信貸過快膨脹和信貸條件不斷降低造就了引爆危機的充分條件。與此同時,美國人信貸消費成為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特征,加深了信用風險的影響程度。其蘊涵的風險終于在經濟下行、房價下跌之時集中爆發。

(二)金融創新的速度和復雜性是金融體系脆弱性加劇的關鍵

金融創新是華爾街的生存法寶。近年來,華爾街造出的一代代金融衍生品不勝枚舉,在推動動美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埋下了風險隱患。從次貸的衍生產品來看,經過借貸、擔保、打包、信用增級、評級、資產組合等各種操作,表面上違約風險被控制在較小范圍,資產安全性提高了,但是資產證券化在提高房貸資產流動性的同時,也拉長了信用鏈條,增強了風險輻射,沒有割斷源頭風險,模糊了風險界限。當作為基礎資產的次級貸款出現致命風險時,所有包含次級貸款成分的產品就都出了問題,由于資產之間的風險關聯模糊不清,損失的不確定性使恐慌在市場投資者間蔓延,加劇了危機中金融體系的脆弱。

(三)金融監管失效是促使此次金融危機波浪起伏的根源

金融監管失效表現為監管線條太多,對投資銀行和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監管不到位。對新一代的金融工具和相應監管手段是缺乏了解的,金融創新鏈條上出現了監管的大片空白地帶,使風險無法得到全方位的覆蓋。以數學模型為基礎的金融衍生產品往往沒有被監管部門準確地把握,并納入系統監控范圍,出現風險后,也就沒有針對性的應急手段,錯過了解決危機的最佳時機。

三、從次貸危機審視我國銀行風險管理現狀

(一)風險管理意識缺失

目前中國的金融業有一個特點,即以銀行業為代表的間接金融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接金融和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制約著實體經濟的發展。主要原因是對風險的認識和管理缺乏社會的共識,導致金融產品發展上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壓抑現象:一是銀行風險管理意識的理念不到位,沒有貫穿到全行全員,沒有貫穿到業務拓展與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其次是國家對經營失敗的金融機構的債權承擔了過多的風險償付責任,淡化了銀行管理人的風險意識,釀成了極大的道德風險。

(二)風險管理工具方法落后

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上,一方面,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層出不窮,金融創新業務在銀行業務中占據著越來越大的比重;另一方面,金融風險與市場不確定性不斷增強,銀行風險管理日趨復雜。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大致停留在資產負債指標管理和頭寸管理的水平上,風險管理的內容大多還只是簡單的比例管理,采用一些靜態的財務數據計算一些比例指標進行比較,分析方法也主要是賬面價值分析法,而較少使用市場價值分析法。對于當今國際上流行的分析量化和管理方法,只停留在理論介紹和引入階段,尚未在實踐中具體運用。信用風險尚未進行公司、國家、銀行、零售貸款、專項貸款、股權投資方面等的細分。評級體系仍實行一逾雙呆四級分類法和五級分類法,沒有成熟的風險計量模型。信用評價仍以定性分析為主,客戶風險評價的準確性較差。內部評級尚未應用于信貸決策、資本配置、貸款定價、經營績效考核等方面缺乏以風險為導向的資本資源配置機制。

(三)風險管理體制體系不完善

我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還未真正確立,部分管理制度是在長期的專業銀行體制下形成的,其運作規則也較適應于計劃經濟銀行體制的要求,而在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下其部分管理制度內容已經陳舊過時,即使推出了新業務,但與其相關的監督辦法亦未予健全。商業銀行產權歸屬缺位,委托關系流于形式,政府以非市場化、非透明的方式行政干預銀行經營行十分普遍,加上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欠缺,銀行公司治理結構極不健全。隨著金融電子化的發展,銀行業務和辦理各項業務的手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風險管理體制體系建設滯后,銀行無法及時有效的提供風險管理業務信息,無法建立相應的資產組合管理模型,無法準確掌握風險敞口,風險管理信息失真,直接影響到風險管理的決策科學性,也為風險管理方法的量化增添了困難。

四、次貸危機給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帶來的啟示

次貸危機徹底改變了美國金融體系的構架。就長期而言,次貸危機的深入發展可能導致全球經濟秩序的變化,對國際貨幣體系和貿易格局形成不確定的消極影響,美國和世界范圍的金融結構、監管體系以及國際間協調等都將有一個比較長的調整適應階段。我國金融市場仍相對封閉,股票市場、債權市場與外匯市場并未與國際完全接軌,衍生品市場也基本處于空白,因此在這次危機中我國所受沖擊較小,所受損失也都在可控范圍內。

(一)增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意識形成良好的風險文化

商業銀行是一個國家金融和經濟的核心,商業銀行經營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穩定。從上述的重大金融危機事件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增強風險管理意識。我國不少商業銀行在美國次級貸款危機中,都因投資了海外次級債券的投資失誤而蒙受了損失,這給我國進軍海外金融市場的其他商業銀行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配備專業的風險管理人員,這樣才可以在激烈的全球金融市場競爭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在銀行管理過程中,要本著堅持信貸及投資資金運用標準,科學計量,審慎制定對對各類交易對手的授信條件和額度,并將其貫穿于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內部管理和產品創新等各個經營管理環節,形成公司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

(二)重視模型風險提倡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風險管理

在風險管理方面,一個重要的核心內容是如何利用模型化風險管理來衡量市場及信用風險,進而對相關的衍生品定價。但是隨著次貸導致的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可以發現很多風險度量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對于一些方面考慮不足,例如對風險模型中的各種風險因子考慮不夠周全,加之一些模型需要根據歷史數據獲得估計參數,而歷史數據很難估計出金融危機發生時的情況,此時很多方法不再能夠有效地測量風險。風險計量模型具有內在的風險和不穩定性,必須杜絕唯模型論的做法,不能單一依靠定量技術,模型應該被定位為風險管理的輔助工具,尤其是一些高度風險或大額業務必須與有效的定性分析和專家判斷相結臺,科學合理使用多種管理方法,客觀全面地揭示風險,有效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完善信貸管理和貸款風險防范系統

此次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就是金融機構向信用有缺陷的居民發放住房貸款。金融機構過分熱衷從事高風險業務,并漠視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如果金融機構能夠始終保持審慎經營,不過分提升杠桿比例,不去過分依賴投機業務受益,那么可以避免風險。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增長強勁,但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銀行對個人客戶的信用水平難以科學把握,導致個人信貸風險開始逐步顯現。鑒于信貸監管措施的缺乏,銀行企業迫切需要采取嚴格的貸前信用審核,對貸款的風險、信用狀況、違約概率等方面進行分析,借助信用評分、風險評估等多種智能分析手段來加強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性。中國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數據庫已經啟用,銀行應該充分利用其對貸款人的資信狀況和還款能力進行充分評估,完善貸前審查評估和貸后跟蹤程序。通過這樣一系列的貸前信用審核、貸中分析評估和貸后管理等措施,提高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四)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降低流動風險

從此次的次貸危機中我們看到,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不確定性強,沖擊破壞力大,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后果。因此中國的銀行應該強化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通過制定詳盡的流動性計劃,使銀行更好的預測未來一定時期流動性需求,包括建立流動性管理辦法、指標體系和信息管理系統、系統內資金管理平臺,制定化解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計劃,以及在緊急情況下彌補現金缺口的緊急措施。通過建立建立決策、控制、實施、檢測和預警機制,提高銀行流動性管理水平,降低流動風險。

(五)確保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能力相匹配

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很多,資產證券化只是擴大了其影響程度,不能因為次貸危機,就完全否定資產證券化和衍生產品。相反,作為一個新興市場經濟體和金融業顯著落后的發展中國,中國只有進一步鼓勵金融創新,深化金融市場,才能以此為契機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全球經濟金融格局的調整中爭取主動地位。發展金融市場,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證券化方向的直接融資是分散風險的非常重要的渠道。同時,銀行的業務發展必須與風險管理能力保持應有的平衡,才能實現安全和盈利。監管部門也多次強調,銀行在業務創新中要做到“了解你的業務,了解你的風險”,這是創新的前提。總結本輪美國次債危機的經驗教訓,在力發展資產證券化和衍生產品,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的同時,我國金融機構要大力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建立有效的危機處理機制,使不斷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五、結論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理論的支持,又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實踐。本文通過對美國次貸危機來審視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提出了相關建議與措施。但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復雜而系統的工程,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基礎薄弱,必須切實將科學的方法、理論與我國現實結合,以健全風險管理的組織結構和人事制度為手段,以開發實用性風險度量模型和方法為核心,以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為平臺,來實現商業銀行運營模式優化和風險管理水平的綜合提高。

參考文獻

[1]饒文方,許學軍,重大金融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啟示[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

[2]中國建設銀行課題組,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的深刻警示[J],經濟要參,2009-2-12

[3]宋飛,張忠永,陳文麗,袁宏泉,微觀層面探析次貸危機中的銀行風險管理[J],銀行家2008-12

[4]邱衛林,沈潔,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和提高管理水平[J],現代企業2008-12

篇6

[關鍵詞]保險創新;風險防范;宏觀經濟形勢;經營效益;增長方式

2006年是我國保險業極不平凡的一年。國務院頒布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23號文件后,市場運行環境得到改善,市場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保險創新不斷推進,保險市場與整個金融市場的良性互動發展進入新階段,行業發展進入最好時期,呈現出“發展速度加快、業務質量改善、經濟效益提高、市場秩序好轉”的良好局面。一年來,保險業從服務構建和諧社會全局和金融業改革大局出發,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應對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市場穩健運行,防風險和促發展各項措施取得明顯成效,發展的政策環境逐步優化,實力顯著增強,在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改革中的影響大大提高。

一、2006年保險市場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險業整體實力顯著加強

2006年,全國保費收入5641.44億元,同比增長14.4%,賠款和給付支出1438.46億元,同比增長26.55%。保險公司總資產19731.32億元,較年初增長29.04%。資金運用余額17785.39億元,較年初增長26.2%。保險市場運行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公司經營趨向理性,又快又好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公司發展規劃和經營策略更加符合市場實際,在發展速度、業務質量和經濟效益關系的處理上更加理性。人保財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三家上市公司在發展速度、業務規模和實現利潤方面均衡發展,受到國際投資機構的認可。二是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各公司加強了業務薄弱環節的建設。如人保財險正在籌備成立專門的責任險和農業險事業部機構,進一步推動責任險和農業險的發展;中國人壽成立了縣域保險部,加大了對“三農”保險的開拓力度。三是注意處理好創新與發展的關系,更加重視創新對業務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一些公司突破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在推進后援大集中、業務流程創新的同時,積極創新發展模式,如中國平安通過成立養老金公司,實現了壽險個險和團險業務的專業化管理。

(二)業務增長速度明顯提高,區域均衡發展好于往年

年初以來,金融產品競爭日趨激烈,保險業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進一步加大產品營銷力度,改善服務,在2005年規模基數較大的情況下,業務增速有所提高,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全年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4.4%,明顯高于GDP的增長速度。各地區過去業務發展參差不齊的狀況得到改變,市場整體發展水平普遍提高。東部地區在規模較大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較快發展;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發展速度超過了東部地區,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三)財產險實現高速增長,壽險增長速度相對趨緩

財產險保費收入1580.35億元,同比增長23.2%,高于去年同期10.3個百分點,也高于近五年來16%的增長速度。增長速度較快的險種有車險、責任險和農業險,增速分別達到25.4%、35.3%和33.9%。交強險占車險業務比重也提高到15.5%。財產險業務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車險市場秩序的逐步規范、交強險的成功實施和相關政策的協調等因素。壽險保費收入4061.09億元,同比增長11.31%。與2005年相比,增速相對趨緩,其中銀郵業務出現了持續下滑的趨勢。壽險業務增速趨緩的原因,主要在于股市復蘇、存款加息、銀行攬儲意愿增強,以及壽險公司經營策略的調整等因素。

(四)業務質量逐步改善,行業經營效益明顯提高

全行業更加注重科學的管理和業務內涵質量的提高。從財產險看,賠付率與2005年持平。虧損的業務只有車險和保證保險,農業險、責任險和健康意外險保費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承保利潤保持了20%以上增長。從壽險看,業務結構不斷優化,續期和新單保費同步較快增長。在新單保費中,期繳保費增長率也高于躉繳保費增長,由于市場秩序的好轉和公司內部管理的加強,行業整體效益明顯改善。

(五)專業化管理不斷加強,投資收益水平高于往年

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為17785.39億元,實現保險資金運用收益955.3億元,收益率達5.8%,比2005年提高2.2個百分點,為近三年最好水平。行業競爭力逐步提高,上市公司得到國際投資者的普遍認同,股價不斷攀升,中國人壽市值已位列全球上市壽險公司第一。在股票市場回暖的條件下,保險機構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把握住有利的投資時機,通過加大新股認購和配售力度、調整銀行存款和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比例,保險資金的收益大幅攀升,取得了顯著的投資效益。

(六)收購銀行和控股證券,綜合經營取得實質性進展

面對金融市場即將全面開放的形勢和綜合經營快速發展的趨勢,保險公司積極參與了銀行、證券業的改革。中國人壽出資46.5億元認購中信證券增發的5億A股,成為中信證券第二大股東;通過投資成為民生銀行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同時取得興業銀行1.75%的股權。此外,中國人壽與花旗集團聯合成功收購廣東發展銀行,取得20%的股權。平安集團出資49億元收購深圳商業銀行89.2%的股權,取得完全控股權,同時成為浦東發展銀行第一大流通股股東。保險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為自身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保險業的科學謀劃和有效的政策協調,也為行業在金融綜合經營格局中占據了戰略制高點。

(七)保險監管進一步加強,行業風險得到有效防范

針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點,保監會2006年出臺了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政策措施,在創新監管方式的同時,加大市場調控力度,風險預警和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體系,行業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償付能力整體狀況良好。保險保障基金目前達到80億元,行業發展的基礎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得到增強。針對資金運用規模迅速擴大、市場投資風險增加及公司內控薄弱的情況,依據制度先行和風險可控的原則,完善了風險管理制度,加大了現場檢查力度,確保了資金運用沒有大的風險發生。

(八)市場秩序趨向好轉,行業誠信建設不斷推進

針對市場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2006年對銀保業務以及車險和大型商業保險費率進行了重點規范和監管。銀行手續費惡性競爭得到遏制,車險市場競爭秩序顯著好轉,地鐵、船舶、電廠等大型商業險費率逐步回升。誠信服務創新試點穩步推進,有的地區推行誠信績效考核體系,有的地區提出誤導保單一年內全額退保,有的地區開展“投保提示”,推進保險合同糾紛快速處理試點,行業誠信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九)保險創新實驗區積極推進,行業改革進一步深化

2006年以來,繼大連市被確定為保險創新發展的試點城市后,深圳又被確定為保險創新的發展試驗區。深圳市政府現已全面啟動了保險試驗區的工作。天津市政府提出的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計劃中,保險創新發展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保險創新試驗區不僅涉及產品、服務創新,而且涉及到管理體制、發展模式和監管制度的創新,是保險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的一項重要探索,通過試驗區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將促進全行業新一輪的改革、創新與發展。

(十)行業發展實力顯著增強,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國保費規模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11位,在亞洲排名有望超過韓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保險市場,成為國際保險市場上的重要新興力量。人保財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三家上市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大幅度增長,中國人壽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壽險公司。2006年7月,標準普爾信用評級服務機構對我國壽險和非壽險行業的展望從“發展中”調整為“正面”,調高了對我國保險業的評級。10月,國際保險監督官年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示了我國保險業的巨大成就和發展潛力,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保險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

二、2007年我國保險業發展形勢展望

2006年保險業實力的快速增長為下一年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展望2007年,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全面推進,經濟金融形勢穩健發展,資本市場發展進入新時期,國務院23號文件進一步貫徹落實,這些有利條件都將為保險業發展提供極為難得的環境和機遇。由于金融業開放和創新力度的加大,金融市場運行更趨復雜,保險業電面臨一些挑戰。

(一)宏觀經濟形勢繼續看好,為保險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我國GDP增長一直保持在10%左右。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可望維持較長一段時間,2007年GDP增長率有望繼續保持在9%左右。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保險市場潛力進一步增大,保險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從產險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企業和居民家庭的財富日益增長,社會各界對財產保險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特別是隨著汽車進入居民家庭的步伐逐步加快,作為產險的第一大險種,車險良好的發展前景無疑為產險的發展上了“保險”。人身險業務是我國保險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險意識的增強,購買商業性人身險的人員數量和數額都將大幅增長,壽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市場的前景都非常廣闊。

(二)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保險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在市場全面開放形勢下,我國金融業進入了一個范圍、深度和速度都超過往年的重組改革時期,保險業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存在著嚴峻的挑戰。銀行證券業的改革,為保險公司認購上市銀行股權、加大在二級市場的投資規模、提高保險投資收益水平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保險業務擴大發展空間、進入銀行證券領域業務提供了有利契機。與此同時,銀行證券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新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對保險產品的銷售產生了較大壓力。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零售業務放開后,金融機構對理財產品的競爭更加激烈,保險業務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三)進一步加強改善監管、防范化解風險,促進保險業創新發展

目前,利用A股市場持續好轉、投資者看好金融保險股的有利時機,中國人壽已經完成從H股到A股的發行工作,平安也即將完成A股發行上市。匯金公司完成對中再集團的注資,太平洋集團積極準備改制上市。保險公司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2007年,監管機構將進一步提高全行業公司的治理水平,創新公司治理結構思路,深化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創新監管制度,全面實施分類監管。按照公司資質不同,對風險防范比較嚴謹、管理比較先進、效益比較好的公司,實行寬松監管政策。對于風險問題突出、管理水平落后、經濟效益不高的公司,實行強化性監管政策。創新償付能力監管,研究制定既能控制風險,又能夠為公司發展留足空間的監管辦法。

(四)優化保險市場結構,進一步激活市場發展潛力

從當前業務發展看,增長速度有所提高,但市場結構還有待完善,保險市場競爭依然不充分,仍存在較大潛力。要進一步引入新的競爭因素,適度增加新的市場主體,充分挖掘市場增長潛力。一是鼓勵具有較強實力和持續注資能力的企業投資設立保險機構,推動國有銀行設立保險公司的試點,在銀行進入保險領域方面取得突破。二是關注外資保險公司發展緩慢的問題,適當放寬政策限制,鼓勵外資保險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繼續鼓勵和引導不同資本來源、不同規模的保險機構在農業險、責任險和養老保險等業務領域加快發展,擴大保險的覆蓋面和滲透度。

(五)改善公司經營效益,切實轉變增長方式

當前保險業經營方式仍為粗放式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應收保費增長較快。截止2006年12月底,應收保費211.22億元,較年初增長40.95%。二是經營費用上升較快。2006年,營業費用支出共計667.06億元,同比增長27.07%。保險公司經營費用上升較快,增長速度也明顯高于保費收入增長水平,一個主要原因是部分公司在市場行為監管加強的情況下,通過增加費用的方式給予客戶額外利益。應收保費和經營費用上升較快,說明公司拓展業務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支付不合理費用和價格競爭,增長方式還是粗放型。2007年,保險業增長方式要切實向集約型轉變,科學合理地開發保險資源,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調整優化區域結構,大力推進保險產品大眾化,提高發展質量、增強發展后勁。

篇7

根據利潤來分析,其利潤等于收入減去成本再減去稅金。水電站建設完成以后,提供利潤的方式就是提升收入、減少成本費用、減少稅金。而其中提升收入就需要提升電價、合理調度、提升發電量,減少稅金就需要獲取到政府的稅收優惠管理政策,從而縮減水電站成本費用。而電價和電量以及成本費用實際上是水電站利潤管理的三個重要部分,電價與電量受各種客觀因素制約要多。可是成本管理可以深入到管理中的各個環節以及管理中的各個時間段,其更加可以表現出電站管理的有效性。而每一個電站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所以需要不同的方式以及途徑。不過能夠確定的事情是不管使用哪一個方法都可以有效減少運行成本費用,這也是檢驗在運電站運行能不能成功的依據。

二、關于水電企業成本特征分析

通常而言,運電站的經營成本費用一般是由常規電力營業的成本、管理成本費用、財務組合而成的。下面就以某個投產3年的10千萬瓦的水電站作為案例。這個水電站的營業成本費用和稅金通常占經營支出費用的60%,而其中的管理成本占經營支出的10%,財務費用占經營支出30%。且能源公司的水電站營業成本費用一般由修護費用、材料成本、員工薪資、租賃費用、水源費用、庫區資金、折舊費用以及別的費用組合而成的。通常水電營業成本當中折舊費用占了50%,租賃費用是5%,職工費用只有4%,庫區資金有12%,材料費用和水源費用以及四項費用占4%,別的費用則是25%。從這部分結構費用來看,水電在運電站的可以控制的成本費用修護費用、材料費用、員工薪資、管理費用,別的費用比如水源費用、庫區資金等都是國家政府收的費用。而其中的折舊費用和造價與折舊政策有關系,屬于不可以控制的費用。因此,水電在運電站成本管理就需要根據有效的控制修護費用、材料費用、員工薪資、管理費用等等開始著手。

三、關于水電成本管理的舉措

(一)創建成本管理制度系統。成本管理制度系統主要是由成本管理組織系統、成本管理戰略、成本管理目標制定、成本管理責任分解、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方面的核算、分析、報告等等組合而成的。而水電站成本管理就需要圍繞以上幾個工作重點開始,所以其組織分工應當首先明確各個組織機構的責任。成本管理戰略計劃就是后續進行成本管理工作的一個行動指南,對于年度成本管理工作的最終目標、成本管理工作計劃、成本預算編制有指導以及約束作用。成本管理目標制定以及成本管理責任分解就是在運水電站需要依據成本管理戰略計劃,全面思考當前成本控制能力與成本控制水平。在已有資源條件與面臨風險的前提條件下,把外部實際狀況相融合,進行行業成本對標工作,進而科學計劃各項成本水平,設計出成本管理各個時期成本管理目標。并且應當在認真且具體分析以及掌握成本關鍵驅動因素的基礎之上,依據誰掌控就由誰擔負責任的原則,創建成本管理目標的逐級分解落實的機制。成本控制需要相關人員按照批準的成本管理目標,根據各級管理權利規范、管理業務責任分工、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規定等進行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成本控制不僅僅需要控制好生產經營時的顯性成本費用,還需要對機構設置、管理業務流程、設計、質量監控、安全、進度、供應商管理系統中的隱性控制以及成本加大關注力度。對于成本核算就是規范成本核算的范疇、科目設置、成本核算內容和政策、成本核算方式和手段、成本核算的報告等等。(二)創建水電建設以及運行、區域化以及流域化運行組織機構與模式。在項目非常集中的地區創建區域性管理企業,進而減少成本管理費用,提升工作效率。當前水電資源多分布于四川地區、云南地區、地區等。水電公司能夠考慮到在這部分區域創建辦事處,統一管理這部分地區的水電研發、項目研發、經營管理、財務管理以及合同管理。伴隨著能源公司水電站的數量上升,區域化管理規模化也會得到較好的展現。進行水電站流域化管理可以提升發電量,其對一樣的流域以及同樣的業主水電站,只有業主統一的水電站才可以進行流域化管理,這也就是為什么大部分水電開發公司比較喜歡進行流域化開發的因素之一。水電流域化管理可以體現在這些地方:首先,在水電站創建的階段,進行流域化開發,能夠有效解決偏遠地區水電輸出問題。經過統一的創建團隊;管理隊伍;縮減項目造價;進而有效減少運行成本。在水電站運行的階段,因為如今的水電站自動化程度在一步步提升,部分新建的電站能夠達到沒有人值守或者較少的人員值守,從而完成行政以及財務流域化管理。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管理費用,進而電站也能夠選取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區域進行統一化辦公。可以有效解決水電站干部職工的生活方面的問題。(三)創建完善健全的成本管理軟件體系,增強成本管理文化建設。運營信息體系完成成本管理成本分攤核算與準確的計算的可行性,成本管理工作當中比較核心的一個內容就是對各個成本管理指標進行跟蹤以及分析。而且數據應當具備精確性以及及時性。且對于具有許多個水電站的大型水電企業而言,具備統一的聯網信息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信息化水平也是企業管理水平的核心因素。此外,在能源公司范疇以內增強成本管理文化方面的建設,把成本文化貫徹到生產運行的每個環節當中。進而可以增加職工的參與程度,把成本管理當成新職工培訓的一個必須的內容。并且把成本管理的獎罰當做是公司年末考核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

在世界上,每一個學科領域都不會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每個學科和學科知識之間都有著比較緊密的聯系。所以,水電站要想高效運行,就一定不能不對運行成本進行有效的管理。因為只有把水電站運行成本管理工作做好,才能確保水電站可持續發展下去。

作者:白文云 單位:青海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郎倩.關于水電站運行成本管理的探討[J].時代金融,2010,09:126-127.

[2]石全.淺談柬埔寨甘再水電站運行員工培訓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30:148-149.

篇8

這幾年,加強經營管理的文件、制度不斷和重復強調著,但發展總不平衡,收效也不盡如人意,除了客觀原因外,關鍵還是人的思想觀念轉變問題。1.要強化企業管理者經營管理的觀念。這是經營管理能否取得效果的關鍵所在。企業第一管理者是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是企業經營的總指揮,若其成本管理意識淡薄,講排場擺闊氣,企業的經營費用就會居高不下;相反,第一管理者經營管理意識強,懂管理,會經營,在經營管理上就會有辦法、有措施,獎罰嚴明,經營成本就會降下來,就會有好的經營結果。按常規做法,一個企業考核經營管理者的業績,無非是生產、安全、效益幾個指標。從現實情況看,雖然重視了“效益”,但還不夠,財務報表上的經營盈虧結果沒能充分體現在管理者的責任上,得獎了皆大歡喜,虧損了只罰單位不罰責任人,這就掩蓋了經營管理出效益的實質。2.要建立財會人員處在經營管理中心地位的觀念。財會人員不但要正確地履行核算職能,更需要認真履行監督職能。在實際工作中,財會人員履行職責過程時,卻經常陷入矛盾之中,當領導的要求與群眾的理解達不到和諧時,當成本與資金發生供求缺口時,往往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所以,提高財會人員的管理地位,求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經濟核算、加強成本管理的有力保證。當然,財會人員也要認真學習生產知識,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為單位領導出謀劃策,運籌和控制成本及資金的供應,及時與各業務部門聯系,加強信息溝通,牢牢把握成本管理的主動權,盡最大努力當好安全生產的服務員。3.要弘揚職工群眾當家作主的觀念。鐵路是個大聯動機,在運輸生產計劃既定的情況下,運輸成本效能分析應建立在針對全員的各個運輸作業分析上,提高全體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和積極性,人人管家,人人理財,不斷優化運輸作業,提高單個運輸作業和整個運輸作業的成本效能,這是真正實現降低運輸作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但是部分單位近幾年弘揚主人翁觀念不夠,致使勞動生產率不高,勞動力虛糜,計劃外用工始終未減,雖然上級對計劃外用工列入成本作了嚴格約束,但改頭換面、擠列成本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在材料物資方面,一些人化公為私、損失浪費的情況依然存在,因此加強職工隊伍教育,提高整體隊伍素質和思想覺悟,真正樹立以站段、車間、班組為家,把降低成本支出看作是維系自身利益的關鍵所在,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加強鐵路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效途徑

1.完善嚴密細致的生產經營財務計劃。在市場經濟中,經濟的發展是受市場調節、國家宏觀計劃調控所指導的,在企業內部還必須有詳細的生產經營計劃。不但要有計劃,而且要有預算式的計劃,因為計劃關注的是結果和目標,而預算則是關注整個過程,強調全面的聯系,強調過程的控制,強調結果的評價。計劃強調目標的剛性,基本上是必須完成的;而預算是動態的,是有反饋、有調整的。作為鐵路運輸企業,要在運輸市場中處于不敗之地,必須有嚴格細致的內部成本費用計劃,但在核定站段的財務計劃時,應留有一定余地,以應付突發事件和特殊情況。2.繼續大力推行目標經營成本責任制和科目負責制。要實行成本否決,要全面實行班組核算,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標,個個都參與到經營管理中去。站段在分劈成本計劃時,可結合生產任務和消耗指標制定內部的有權支出額度,以作為日常核算和考核的依據。即使計劃有缺口,也應擺在明處,制訂相應的壓縮經營成本或減支目標,形成一個有計劃、有考核、有獎罰的經營管理調控體系。3.建立健全經營管理內控制度。就一個站段而言,目標成本和科目負責制一經布置下達后,財務部門在貫徹內控制度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計劃員對日常財務收支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收集和分析;材料核算員對領料出帳的動態進行把關;分管報銷的會計對所接受的原始報銷憑證進行認真審查和監督;財務主管對每月的成本總支出做到心中有數,及時對不正常現象采取措施糾正等等,使問題在事先得到監控。財務部門加強對日常管理和內控制度的落實,是把握核算和管理主動權的最佳方法。4.努力提高財會人員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財務人員要力爭多下現場調查研究,掌握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抓支出大戶的控制,抓超支大戶的分析,提高常規性的財務監控和成本調控能力,既要盡力滿足運輸安全生產的必須支出,又要壓縮非生產性的開支,將違規違紀事項消滅在萌芽階段,真正做到“保必須、壓一般、反浪費”。5.加強材料燃料采購的管理,降低采購成本。材料燃料成本在運輸企業的總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直接影響運輸總支出成本。目前市場上燃材料價格高低不一,質量相差很大,所以要特別注意凈化采購渠道,減少采購環節,盡量做到“三卡死”和“三不購”。“三卡死”:非物資采購部門購料及掛支堅決卡死;從不正規的小廠進料堅決卡死;無計劃領料堅決卡死。“三不購”:無計劃不購、無款源不購、不貨比三家不購,防止出現購進殘次品和重復購料的現象。

三、鐵路運輸企業經營管理行為方式轉變的探討

篇9

[關鍵詞]設計與管理系統性科學性社會性藝術性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隨著設計深入到企業的各個方面,設計與管理間的結合成為了必然,傳統的設計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設計管理時代。

“設計管理”一詞于20世紀60年代起源于英國,那時這個詞匯指“管理設計機構與其客戶之間的關系”。1966年,MichaelFair發現了一種新的職位:“設計主管”(DesignManager),其職能是確保整個設計項目順利進行,并且使得設計機構與其客戶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

“設計管理”:“通過設計主管對公司內設計資源的有效部署來幫助公司達到其目標的活動。”這個定義強調這點:設計既是目的(把設計與企業目標相聯系)也是手段(對解決管理問題做出貢獻)。設計管理既是一種“價值管理”(創造價值),也是一種“態度管理”(調整公司的觀念)。

設計管理的成功運作有賴于其屬性的幾個方面即科學性、系統性、藝術性、社會性。通過這四方面和諧使用,達到對設計任務的完美整合。

一、設計管理的科學性

設計管理作為一門新學科的出現,既是設計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設計管理的基本出發點是提高產品開發設計的效率。設計不是藝術家的即興發揮,也不應是設計師的個性追求。在現代的經濟生活中,設計越來越成為一項有目的、有計劃、與各學科、各部門相互協作的組織行為。缺乏系統、科學、有效的管理,必然造成盲目、低效的設計和沒有生命力的產品,從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和寶貴的資源,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同時設計師的思想意圖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貫徹實施;而另一方面,設計作為一門邊緣性學科,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和科學規律,并且與科研、生產、營銷等行為的關系愈來愈緊密,在現代經濟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了解設計規律和特點的管理,以及對設計管理的不力,都會造成企業其他各項管理工作的不力。

二、設計管理的系統性

為使企業的設計活動能正常進行、設計效率的最大發揮,必須對設計部門系統進行良好的管理。不僅指設計組織的設置管理,還包括協調各部門的關系。同樣,由于企業及其產品自身性質、特點的不同,設計系統的規模、組織、管理模式也存在相應的差別。從設計部門的設置情況來看,常見的有領導直屬型、矩陣型、分散融合型、直屬矩陣型、衛星型等形式。不同的設置形式反映了設計部門與企業領導的關系、與企業其他部門的關系以及在開發設計中不同的運作形態。不同的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設計管理模式。

設計系統的管理還包括對企業不同機構人員的協調工作,以及對設計師的管理,如制定獎勵政策、競爭機制等,以此提高設計師的工作熱情和效率,保證他們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設計師的創作靈感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舉例來說,如果有某一個設計項目6月1日必須完成,項目經理可以在知識管理平臺上找3位設計師,要求他們在設計案截止日之前貼出5個設計構想,如果設計師在期限前完成,案子就算結束,如果沒有完成,則系統就會自動舉發。

三、設計管理的藝術性

設計管理是對設計過程的控制,好的設計是產生好的過程的前提,而當過程控制達到“美妙”的境界,設計管理就成了一個藝術行為。不管是站在設計師的角度,還是客戶的角度,對好的設計品質似乎沒有爭議。作為核心的“人”是設計師,作為中心的“事”是設計,這就是設計管理;文化被作為基礎的東西放在了整個系統的最下方,其用意似乎不言而喻。應該說,正是不同的文化影響著不同的市場和客戶,進而影響與之相適應的設計,包括設計師本身。文化成了系統中最頑固的形態,其特征還表現在它的隱藏性(更多的以一種含蓄的方式被體驗)、廣泛性(幾乎涉及行為的每個部分)、基礎性(積淀特征決定的作用體現)。這也成為設計管理指導實踐需要完成的最為困難的一個環節----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市場和客戶位居左右,大概是因為二者也一定程度上“左右”設計管理的緣故吧。

四、設計管理的社會性

設計管理的核心是對資源、對人際關系的整合的過程,設計是以人為本,管理也一樣是以人為中心的,一個好的設計管理者,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感受力。因而設計管理者常常是從優秀的設計師中脫穎而出的,因為設計師由于多年的訓練與職業生涯,常常具備了非常敏銳的職業感覺,以及對這種感覺幾乎成為本能的實現能力。但是,優秀的設計師不一定必然成為優秀的設計管理者,因為作為設計管理者所具備的能力結構與作為設計師的能力結構并不相同。作為設計師,理解客戶要求,迅速高質提出創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而作為設計管理者,協調各方面資源,完成最終的設計創意是最重要的能力。這兩者并不相同,后者在設計學校中并不教授,往往是個人自學實踐中得到的。

五、以設計管理的優點作為結語

1.有利于促進技術突破和不同領域的合作,企業社團各方面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從而實現設計制造的敏捷化,推動技術迅速轉化為商品;有利于及時獲得市場信息,設計針對性產品,由設計改變生活方式,從而為企業創造新的市場。

2.有利于正確引導資源的利用,利用先進技術實現設計制造的虛擬化,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有利于正確處理企業各方面關系,創造出健康的工作氛圍。

3.有利于建立一支精干的穩定的設計隊伍,解決人員流動過頻的弊端;有利于創造清晰、新穎和具備凝聚力的企業形象。

參考文獻:

[1]范樂明:《設計管理辨名》

篇10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人本管理;運行機制

人本管理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企業要發展、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打造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時代的發展越來越突出對人的尊重。人本管理是每一個現代企業都提倡的。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關鍵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環境,激勵員工奮發向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實施人本管理,企業應該圍繞“人”這個核心,建立人本管理運行機制。

一、在企業中建立人本管理運行機制需要正確理解人本管理理論的內涵

要理解人本管理,首先要完整地認識管理中的人,掌握人性的實質,即人的本質、人的價值和人的需要等。

人本管理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是重視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先進管理理論。人本管理是指在人類社會后任何有組織的活動中,從人性出發來分析問題,以人性為中心,是在管理活動中將人作為主要管理對象,以合理滿足人的正當需要為途徑,按人性的基本狀況來進行管理的一種較為普遍的管理方式。

人本管理管理理念著重探求人與工作的相互適應,把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有機聯系在一起。把人視為組織管理的核心和重要資源,通過充分調動和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實現組織的目標。是圍繞人的行為和需求進行管理的模式。在這個管理模式中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處于主導地位。

二、在企業中建立人本管理運行機制需要明確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不少企業,在經營管理實踐中,盡管能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但由于對人本管理原理的基本理念和價值觀沒有深刻認識,人本管理仍面臨許多困境。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經濟的發展已由主要依靠自然物質資源轉到依靠人力資源,管理也日益以人為本。激發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開發人力資源和重視運用人力資本。人本管理理念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理念中的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者和領導者要充分認識到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三、在企業中建立人本管理運行機制需要善待員工,努力形成和諧、友善、融洽的人際關系

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關鍵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環境,使員工處于自動運轉的主動狀態,激勵員工奮發向上、勵精圖治的精神。增強單位吸引力和凝聚力。企業在確定目標時,在承認企業需要利潤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企業員工的利益要求并保障社會利益,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從而將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一致起來。

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需要倡導一種團結協作、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的企業人際關系,形成一個人人平等、和睦相處、心情舒暢的寬松環境和氛圍。在用人上采用公開、公正、公平競爭上崗機制,讓每個員工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施展才能,體現自我價值。構筑和諧企業。鼓勵員工積極投身企業發展,要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增長,相應提高員工收入水平,改善員工福利待遇,提高員工以企業為家的責任感和歸屬感,挖掘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增強企業對員工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四、在企業中建立人本管理運行機制需要以人為本營造現代企業文化

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需要以人為本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先進的企業文化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企業氛圍和人才輩出的人文環境,不斷深化改革,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育了核心競爭力和企業創新能力,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需要把企業精神、經營理念等融于管理制度中,滲透到管理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建立和完善了系統規范的管理體系,實現了管理制度與文化理念的對接,有效地規范企業管理,推進了管理升級,提升管理水平。

五、在企業中建立人本管理運行機制需要重視人力資源開發管理

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需要改革用人制度,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平等、公開的競聘上崗的制度,管理者要知人善任,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要創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環境,制定增強人才吸引力、凝聚力的政策等。千方百計吸引優秀人才,造就優秀人才是勢在必行的戰略任務。

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需要加大人才投資力度。加強再教育和培訓,促進知識更新,積極開發人力資源。通過管理培訓,使員工把完成自己擔當的企業人和社會角色任務,看作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六、在企業中建立人本管理運行機制需要建立員工激勵機制

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需要創建激勵機制,用各種激勵手段調動館員的積極性。激勵是一個能使個體將外部刺激變為實現目標的自覺行為的過程。運用各種激勵手段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挖掘人的潛能,全面開發人力資源。企業職工激勵機制的構建激勵機制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核心。激勵是一個過程,是讓企業職工盡最大努力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它貫穿于管理的全過程。激勵要與績效考核相結合,使人才能夠獲得預期收益與貢獻相符的保證。要完善人才激勵與約束機制留住人才。把個人收入與崗位職責、對企業的貢獻掛鉤,有效發揮激勵作用,采用目標激勵、成就激勵、物質激勵、精神激勵、興趣激勵、情感激勵等一列激勵手段使員工真正感到自己是管理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從而喚起他們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目標和任務,將管理中的強制性變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制定激發企業人工作動機、努力程度并保障管理實效的各項措施。

參考文獻

[1]周三多,陳傳明》管理學——原理與方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